六祖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

合集下载

六祖禅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六祖禅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六祖禅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首偈语的意思是说:众生的本性原来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人生本来就没有来去,没有生死;众生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没有动摇;本性就是本体,能生一切万法,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是从这个本体涌现出来的。

要能自主,要能安心,一切都要靠自己。

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高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自修自度很要紧。

学佛不只是吃素而已。

明白说,真正的学佛,吃不是重要的问题,净心,心意清净,这才是最重要的。

学佛的人是要净化身心,要改心、净心,而不是在形式上那么的计较。

归宗禅师以一首偈语回答:“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若离诸相,即见诸佛。

”不知道自己是佛,不能认识自己,是因为自己不晓得寻密,秘密就在自己的身边。

贪欲、瞋恨、愚痴三毒怎么对付?一心就能对付了。

密意是什么?是自己的体会。

密意就是接心,就是印心。

能够见解一致,能够思想统一,能够彼此精神相依,能够甘苦与共,能够生死不渝、荣辱不离、两心相通,那就是密意。

学佛,佛要我们学他做什么?学佛就是学习本自具足的佛性,信佛也可以说就是相信自己,自己的如来种性无缺无余。

悟道的人,在悟的那一刹那,真是天崩地裂,山摇地动,不但过去的迷妄粉碎了,自己与宇宙虚空融为一体,现前的更是另有一番新的风光,是另一个真实恒常的世界。

在悟道者的世界里,工作是神圣的,为众生服务更是责无旁贷。

有信心的人就有力量,悟道的人,东南西北都是安乐的净土。

在《六祖坛经》中,最重要的部份也正是〈般若品〉。

般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山河大地,一切都是从我们自性的般若所显现出来的。

般若是我们的本体,从本体里面才能显现出宇宙的森罗万象。

般若就是我们的法身、真如,般若就是众生的平等自性。

在般若、法身里,没有生、佛的名词对待,没有自、他的形象差别。

南华寺六祖慧能的故事

南华寺六祖慧能的故事

南华寺六祖慧能的故事
南华寺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开宗祖师之一,他的一生传奇而又充满智慧,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慧能出生在7世纪的中国,他小时候失去了父母,过着贫苦的生活。

后来,他听闻佛法的道理,便决心出家修行。

慧能前往南岭南华寺,拜师学艺。

当时南华寺的五祖弘忍正在传授佛法,众弟子都很尊敬他。

慧能虽然是新来的弟子,但他的悟性和勤奋却引起了五祖的注意。

一天,五祖弘忍对众弟子说,“佛性本来清净,本来无一物,你们每个人都要体会到这一点。

”众人听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但慧能却在心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展示了他对佛性本质的深刻理解,也引起了五祖的注意。

五祖看出慧能的悟性和悟道的能力,便传授给他衣钵,让他成为自己的法嗣。

然而,五祖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不保,为了避免争端,他将慧能打发到贵州一带隐居。

慧能在那里传播佛法,弘扬禅宗。

慧能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智慧过人,只要有悟性和勤奋,就能够超越种种障碍,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的故事也启示了我们,要不断地修行,提升自己的悟性,以求得更高层次的境界。

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

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何振贷铁塔诗)53、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曼殊本事诗)54、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退谷云诗)55、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牧牛颂诗) 56、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57、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58、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 59、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佛鉴勤禅师诗)60、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

偈语慧能19段偈语翻译

偈语慧能19段偈语翻译

偈语慧能19段偈语翻译1. 偈语慧能简介1.1 偈语的定义和特点偈语,是指在佛教中,以诗歌形式表达禅宗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以简练、直观的表达方式,将深奥的禅宗理论传递给众生。

偈语通常由四个字或八个字组成,含义深邃,韵味悠远。

1.2 慧能禅师简介慧能禅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俗姓衡,凤台人,祖籍河南汝南(今属河南淮阳)。

他是中国唐代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楞伽山第六代禅宗祖师。

慧能禅师出家后师承六祖惠能。

他在禅宗中提出了“即心庇念处,莫住无缘处”的观点,强调修行者要在当下觉悟,并主张直接指向心性的禅修方法。

2. 偈语慧能19段偈语原文及翻译2.1 “战胜千百劫,争是阿黄蜂。

”这句偈语反映了修行者面对无尽的烦恼和障碍时所需的勇气和决心。

修行者必须像战胜千百劫般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被痛苦和诱惑所动摇。

2.2 “是生是死,是崇是卑。

”这句偈语表明了生死、卑贱的区别在于个人的心态和追求。

如果我们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保持坦然心境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无论是生还是死,是卑贱还是崇高,都不会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

2.3 “以心见性,发起正念。

”这句偈语强调了修行者要通过心灵的觉醒来认识自己的本性。

只有在清晰认知自己的内心和欲望之后,我们才能发起正念和修行,达到超越苦难和纷扰的境地。

2.4 “不痴不昧,即是菩提。

”这句偈语教导了修行者不被无知和迷惑所困扰。

只要我们能保持清醒的心智,就能触发觉悟的智慧,获得菩提的境界。

2.5 “情因害后自然休,休时即是菩提树。

”这句偈语告诉我们情绪骚动的原因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执着和欲望。

当我们彻底摆脱欲望的束缚时,内心就能得到宁静。

只有在这种宁静中,我们才会找到真正的菩提之树。

2.6 “明如明镜非磨磨,影随形形不离离。

”这句偈语说明了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影响。

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像明镜一样清澈,不被杂念所磨蚀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佛法,并在实践中体现出佛性的本质。

2.7 “知性在太虚,息心在神明。

经典偈语100句

经典偈语100句

经典偈语100句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

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

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打破常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坛经》中非常精深且在人们大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偈语。

在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的《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一文中,他大胆地质疑《坛经》中神秀和慧能流传于世多年的这句法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无畏地挑战前人的权威和经典。

按照陈寅恪大师的观点,敦煌本坛经较为通行的版本是后来经人修改过的,“语句拙质,意义重复,尚略存原始形式。

”而慧能第二偈中也有显而易见的传写之误。

像这样纰漏之误,陈寅恪先生都通过考究资料,进而分析对比,才确认其错误之处。

其实在本文中,陈寅恪先生最主要是探讨关于这句耳熟能详的偈语的两个问题。

一是指出这句偈语的譬喻不适当。

二是这句偈语的意义未完备。

以下就来谈谈我对陈寅恪先生提出的观点的一点看法。

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惹尘埃。

由以上三偈可以看出,无论是神秀还是慧能,都把人的身躯比作菩提树,心则比作明镜台。

至于慧能的第二偈,很明显与其最初提出的观点相矛盾,陈寅恪先生由此认为这是后人传写之误,“心”“身”二字的位置应该互换。

所谓菩提树,是一种树的专称。

传说释迦牟尼就是会坐其下而最终成佛的。

以此神圣之树来譬喻人的身躯,在我们不通宗教史的人看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陈寅恪先生是擅长宗教历史的,他考究印度的禅学,发现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多用芭蕉等易于解剥的植物来譬喻人的身躯,而非后传偈语中的菩提树。

究其原因是因为易于解剥之植物可以说明“阴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

而菩提树的意象是“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不变”,其永久坚牢的形象并不适合譬喻变灭无常的凡人的肉身之躯,与偈语所希望传达“重心神而轻肉体”的教义相背离。

陈寅恪先生还举了《般若波罗密经》中“行如芭蕉叶,除去不得坚实。

经典偈语100句

经典偈语100句

经典偈语100句1⾝是菩提树,⼼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法诗)2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屑眼中翳,⾐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

(⽂偃诗)5⼏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寒冰结,杨花九⽉飞。

泥⽜吼⽔⾯,⽊马逐风嘶。

(本寂诗)7 三⼗年来寻剑客,⼏回落叶⼜抽枝。

⾃从⼀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前⼀⽚闲⽥地,叉⼿叮咛问祖翁;⼏度卖来还⾃买,为怜松⽵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出头时。

(神赞蜂⼦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家,疏枝冷蕊⾃横斜。

精时⼀⽚当时事,只⽋清⾹不⽋花。

(虚⾈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草吹尽楚江秋。

道⼈不是悲秋客,⼀任晚⼭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才⼀见,回⾸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似秋⽉,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伦,教我如何说。

(寒⼭吾⼼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间住?莫买沃洲⼭,时⼈已知处!(刘长卿送上⼈诗)15我有⼀⽅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炉⾹,终⽇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去妄想,都缘⽆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书壁⾃糊涂。

分明有偈⾔⽆信,却受他家⼀钵盂。

(悟新诗)18⼭县萧条早放衙,莲塘⽆主⾃开花。

三叉路⼝炊烟起,⾃⽡青旗⼀⼆家。

(惠洪诗)19他⼈骑⼤马,我独骑驴⼦。

回顾担柴汉,⼼下较些⼦。

(王楚志他⼈诗)20⼀树春风有两般,南枝⾝暧北枝寒。

现前⼀段西来意,⼀⽚西飞⼀⽚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只履,千古万古播⼈⽿。

空⾃肩担跣⾜⾏,何曾踏着⾃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中⽕,能烧功德林。

欲⾏菩萨道,忍辱护真⼼。

六祖惠能最著名的十句话,你听过几句?

六祖惠能最著名的十句话,你听过几句?

六祖惠能最著名的十句话,你听过几句?大家好!六祖惠能作为禅宗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留下了很多名句,他被誉为中国的佛陀,与老子、孔子齐名,被称为东方的三大圣人。

我们要来聊一聊惠能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句。

第一句,“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没有南北之分,人人都可以学佛、成佛。

”这是初次见五祖弘忍时说的话。

当时他由于是南方野人没有文化,还不识字,不被待见。

他直言不讳,敲开了五祖的心门。

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从本性上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心,这才是佛陀的教导。

第二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当时五祖在选接班人,要求每人作一首偈交给他。

由于惠能不识字,就用了神秀上座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打底子,作出了自己的偈语。

这句话到达了最终境界,证到了空性。

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首偈语是在三更天作的。

当时五祖弘忍在油灯下为惠能讲解《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当下顿悟,说出了这一段话。

这一段话很好地表达了本体的自性。

五祖通过此偈明白惠能已经明心见性,于是决定了他就是禅宗六祖。

第四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这一句话是惠能得衣钵后渡江南下时说的,当时五祖和他在小船上。

五祖对惠能予以重托,让他保护好达摩大师的衣钵,一定要将禅宗法门发扬光大,然后亲自摇浆渡他过河。

惠能却说:“我迷失的时候由师父度我,现在我开悟了,我可以自己度自己了。

”在五祖看来现在没有辈分的问题了,而是禅宗五祖渡六祖过河,平起平坐。

第五句,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这段话的意思是很多人每天抄经念佛,熟读经典,甚至倒背如流,可是没有从内在获得智慧,就像肚子很饿,只是口里说各种美食,肚子不可能会饱。

嘴里一味地说着空性,时间再久也不能识得自性,最后没有帮助。

偈语

偈语

慧能悟禅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
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
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
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爱欲缠绵偈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
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
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
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中说顿悟法门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宁执有如须弥山,莫执空如芥子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高僧偈言50

高僧偈言50

高僧偈言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6.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六祖逝前一偈解

六祖逝前一偈解

六祖逝前⼀偈解‘吾灭后五六年,当有⼀⼈,欲取吾⾸。

听吾谶⽈:“头上养亲,⼝⾥须餈,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解:这也是⼀句谶[chèn]语。

“满”指贼⼈张净满,“遇满之难”是说慧能去世之后,⼀解贼⼈张净满会将慧能的⾸级偷⾛。

原因就是“头上养亲,⼝⾥须餐”即张净满为了养家活⼝才收了别⼈的钱⽽这样做的。

“杨柳为官”是说,事发之后,僧⼈们将六祖⾸级被盗之事报诸官府,在县令杨侃和刺史柳⽆忝的调查和审问下,将犯⼈捉拿归案,寻回六祖⾸级。

杨即指县令杨侃,柳即指刺史柳⽆忝。

据《坛经》记载,六祖临终前这条偈语果然应验。

(咐嘱品第⼗)化上⼈解释说:“在当时没有⼈知道,以后就证明此‘头上养亲’,是⼀个⾼丽贼和尚,想将六祖⼤师的头偷回到他国家供⼆解:宣化上⼈养,此头是指六祖⼤师的头,‘上’是指他很恭敬。

‘养亲’是指如供养他⽗母亲⼀样。

这和尚名叫⾦⼤悲,他在洪州雇⼀⼈叫张净满,来取六祖的头。

所以说‘⼝⾥须餐’,为何他来偷六祖头呢?就因他为⼝腹⽣活,需要吃饭,故受⼈钱去将圆寂祖师的头给斩来。

⼤概这⾼丽和尚很有钱,给他很多钱,故他答应来斩取六祖⼤师的头。

这⼈名叫张净满,所以说‘遇满之难’。

遇满就是遇到张净满,只单⽤他⼀个字来作此预⾔。

因为满来了,就要斩六祖⼤师的头,这也算是⼀难。

‘杨柳为官’,当时的刺史叫柳⽆忝,县令叫杨侃,故说杨柳为官。

果然,六祖圆寂后五、六年,在其⾁⾝塔⾥,某⼀晚间有和尚听见有⼤动静。

六祖的徒弟曾听六祖的预⾔,故将六祖的脖⼦⽤铁包上,所以张净满来时,⽤⼑斩这脖⼦,怎样斩也斩不动,⼀⽤⼒就弄出声响来,惊醒守塔的和尚,此⼈就勿忙从塔跑出——全⾝穿孝服。

后来和尚去检查塔⾥六祖⼤师的脖⼦,发现有被⼈⽤⼑砍的痕迹,于是报绍州刺史及县官,遣捕快很努⼒去找,在五天之内就捉拿到张净满。

柳⽆忝将此贼带到南华寺审问:‘你为何要斩六祖⼤师的头?’他说:‘因有⼀⾼丽和尚,他想偷六祖的头,但他⾃⼰不敢来,所以给我很多钱,⽽我因需要钱来吃饭,故就答应此事。

六祖惠能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

六祖惠能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

六祖惠能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坛经》中六祖所说的全部偈语(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四)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无相颂》(五)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六祖坛经名句及解释

六祖坛经名句及解释
里的这些名句啊,真的是太有智慧啦!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明白,要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和烦恼,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只要我们能找到它,就能过上快乐、自在的生活。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去领悟里面的深刻道理呀!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这就好像你在河里划船,如果你一直被那些水草啊、树枝啊缠住,那你就划不动啦。但如果你能把这些阻碍都抛开,让船自由自在地向前,那不就看到更美的风景了嘛!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哇哦,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嘛!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就像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白布。它不会消失,一直都在那里。而且啊,它什么都有,啥都不缺!就像一个百宝箱一样,想要啥就有啥。它还特别坚定,不会随便动摇。更厉害的是,它还能生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呢!
六祖坛经名句及解释
哇塞,那可真是一部超级厉害的经典啊!里,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心灵深处的大门。就好比你走在一条漆黑的小路上,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一下子就把路给照亮了。
还有“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哎呀呀,这可太有意思了!这就好像你看到外面刮起了大风,旗子在飘动,你说是风在动还是旗子在动呢?其实啊,是你的心在动呢!就像你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你心里觉得喜欢,那它才变得特别起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故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故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偈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它的来历故事可能好多人不了解,这里说说它的来龙去脉。

这四句偈出自于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当年说出这个偈子的时候不识字,还是让别人帮忙写在墙上的。

据《坛经》记载,有一天,五祖弘忍大师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要求众弟子观照各自的智慧,并根据对佛法的见解各作一首偈颂来给他看。

如果有人能悟得佛法大意,他就传付衣法给他,作为第六代祖师。

五祖召集门下弟子,众人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觉得神秀上座现在是他们的教授师,一定是他中选,没必要枉费心力作偈子。

便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

但神秀却为难了:众人不呈偈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呈上;如果我不呈偈,五祖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但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觅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请五祖印证,终究不能得法。

神秀最终还是作好了偈颂,但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

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均未得呈偈。

后来神秀想到了办法,偷偷在墙上写下他的偈,让五祖看到,若五祖说好,他便出来礼拜说是他作,若说不好,说明他枉在山中修行。

当天半夜他就执灯在廊壁上作了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二天五祖就看到了那首偈颂,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

弟子们读诵此偈后,都赞叹说:很好!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进法堂,问道:那首偈颂是你写的吗?神秀答道:确实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点智慧?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还沒有见到自性,要想用它来觅求无上菩提,终究不可得。

你暂且回去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送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门来,我就把衣法传付给你。

神秀行礼退出。

又经过几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130句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130句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六祖慧能经典语录130句决定放弃了的事,就请放弃得干干净净。

那些决定再也不见面的人,就真的不要见面了。

请不要让我再做背叛自己的事了,如果要爱别人,就请先好好爱自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祖慧能经典语录,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六祖慧能经典语录1、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即使光环已不再也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3、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4、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5、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地向不幸挑战!6、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捍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7、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8、人得自知,既然没种去死,那就找点乐子活下去。

9、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10、强者向人们揭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揭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11、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

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

12、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敛。

1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14、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15、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16、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17、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8、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19、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20、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2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3、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不能抢走的,那就是智慧。

24、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25、赞美是一种激励,给别人赞美的同时,不要忘了也给自己一点赞美。

26、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我的

我的

六祖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不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每一天!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

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

所以,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

在人生低谷,我受到的启发是,人生一世,终归尘土,就算有100年光阴,也不过历史长河中的涟漪。

因此,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诚。

无论遭受多大考验,只要视真诚为道路上的灯塔,绝望也能锻炼我。

再大的伤痛,睡一觉就把它忘了。

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边走边忘,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幸福。

烦恼不过夜,健忘才幸福。

早安,加油!再大的伤痛,睡一觉就把它忘了。

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边走边忘,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幸福。

烦恼不过夜,健忘才幸福。

早安,加油!结了婚以后男人总会说,“我妈养大我不容易,要对我妈好点”。

可又有多少男人会对他的妈说,“妈,我老婆离开父母一个人来到我家不容易,你要好好的对她”。

有多少婆婆因为第一次媳妇进家门没抢着干活就在背后跟儿子说这媳妇不好,可是又有多少女婿第一次进老丈人家门,却都是好吃好喝的热情款待着。

这是一则公益广告海報,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恐怖。

有些人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有多么的伤人,有时候只言片语会中伤你最亲的人,并且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我们用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这阵子老刷屏,添麻烦了。

也奇怪,电影马上要跟你见面了,我却没有紧张焦虑,更多的是期待。

我并没什么导演技巧,电影里,缺点瑕疵一定有,是我的。

小温暖小喜悦小感动也会有,是你的…明天花开,有空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你的青春吧如果有批评建议也请写在下面,我会一一看的我是暖冬,我们素未谋面。

六祖大师讲忏悔

六祖大师讲忏悔

六祖大师讲忏悔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

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

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

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

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

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

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

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

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故称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

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

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

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六祖惠能的一句话,不为人知,但其悟境却有天壤之别!

六祖惠能的一句话,不为人知,但其悟境却有天壤之别!

六祖惠能的一句话,不为人知,但其悟境却有天壤之别!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唐·六祖惠能在流通本的《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中,记载着六祖惠能,因送柴至客店,得钱出门时,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告知是《金刚经》。

这是六祖惠能第一次听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的悟境。

惠能得一客十两银子的资助,安顿家中的老母后,随即到黄梅参礼五祖弘忍,五祖问远来为求何物?惠能答说:“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故意取笑他,南方偏远落后地方的人,也想来求作佛,口气未免太大了。

惠能却正经八百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这是六祖惠能第二次说出他自己的悟境。

后来,弘忍大师为传衣钵,命门人作偈来,谁能彻底了悟的,即传祖衣为六代祖。

两榜进士出身的第一大弟子神秀在南廊壁上作偈,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是经由一位小童子口中,得闻此偈,心知此偈并未见自本性,故请一位别驾(官名)在旁边也为他写上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惠能第三次表达出自己的悟境。

次日弘忍大师潜入碓坊,看见惠能大师腰石舂米,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是应当这样的。

”又问说:“米熟了没?”惠能大师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弘忍大师即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更入祖室。

弘忍大师为他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时,言下大悟,遂告诉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是惠能大师第四次表示他自己的悟境。

在四会避难猎人队中,一者,恶人追寻不易察觉到惠能会躲在猎人队中;二者,自己潜行密修了十五年,反覆修行印证已至圆满地步,应该出来弘法了。

才到广州法性寺,见二僧因风吹幡动而争:“风动或幡动?”惠能大师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祖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
句句戳心!六祖惠能用一生诉说的19段偈语…
六祖惠能大师1304年祭日
圣人涅槃,英灵不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和我们一起重温六祖惠能法师留给我们的偈语。

共同启迪智慧…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四)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无相颂》(五)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六)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七)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八)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讎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九)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十)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十一)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十二)
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十三)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十四)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十五)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十六)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十七)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十八)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遇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已今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十九)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