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功能新食品学(范方宇)
功能性食品学课件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与前景
市场现状
目前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
前景预测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功能性食品市场将有更大 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食品的创新和品质也将得到 进一步提升。
02
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工艺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功能性食 品成分进行配伍,以提高整体
效果。
适量原则
根据个体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 适量的功能性食品成分进行配 伍。
平衡原则
确保配伍的成分之间相互平衡 ,避免过量或不足引起的副作 用。
安全原则
选择经过安全评估的功能性食 品成分进行配伍,确保无毒无
害。
04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评 价
安全性检测方法
05
功能性食品的应用与效 果评价
功能性食品在各领域的应用
健康领域
功能性食品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调 节血糖、降低血脂等。
运动领域
功能性食品为运动员提供能量、促进肌肉恢复、提高运动表现,如运 动饮料、能量棒等。
美容领域
功能性食品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保持青春活力,如胶原蛋白、抗氧 化剂等。
风险控制
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食品安全风险情况 。
功能性食品的监管与认证
监管机构
认证机构
负责制定和实施功能性食品的监管政策。
对功能性食品进行认证,确保其符合相关 标准。
认证标准
认证流程
制定功能性食品的认证标准,确保其安全 有效。
明确功能性食品的认证流程,确保认证过 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质地。
酶处理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改 变原料的分子结构和性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的学科特点,功能性食品基本原料的选择和功能因子的确定,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工艺、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检测与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科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发、检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免疫学作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功能性食品学概念、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功能因子类型及特点、功能性食品资源、毒理学评价及功能性评价、配方设计。
课程教学难点是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试验项目。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授方法为主,并增加师生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问等环节。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整理资料和专题讨论,加深对食品安全学最新学术内容的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和板书为主。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功能性食品概念及要求;(2)功能性食品的分类、功能和功效成分;食品安全性的现代内涵;(3)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功能性食品的内容和任务;(2)难点:功能性食品的分类和功效成分。
第二章功能因子(4学时)1.教学内容(1)功能因子的种类、分布及化学组成;功能因子的生理功效、构效关系;(2)功能性碳水化合物;(3)氨基酸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4)功能性油脂;(5)维生素与矿物质;(6)其他活性物质。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功能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性之间的关系;(2)难点:功能因子的分子结构、理化特征。
功能性食品绪论范文
功能性食品绪论范文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通过在人体内起到其中一种预期效果的特定成分,如增强免疫力、调节血压、降低血脂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就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市场概况、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首先,功能性食品是指以整改机能、增进健康为目的的食品。
它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特殊功效并且属于食品范畴的产品。
与一般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在构成、特性、制备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功能性食品具有特定功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所含有的特定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
此外,功能性食品还应满足客观效果的证明,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合法认证。
其次,功能性食品市场概况如下。
功能性食品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4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0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在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受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和经济水平提高的影响,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然而,功能性食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模糊不清,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多标榜功能性但实际并没有明显功效的产品,这容易误导消费者。
其次,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需要较高的科研技术投入,在制造过程中可能难以保证其稳定性。
此外,由于功能性食品的特殊功效,一旦被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如下。
首先,功能性食品将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发展,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将逐渐增多。
其次,功能性食品将与传统食品融合,形成更多新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功能性食品将更注重科学评价和临床证明,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同时,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也将推动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功能性食品是当代社会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食品专业教学大纲--《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品专业教学⼤纲--《功能性⾷品》教学⼤纲《功能性⾷品》教学⼤纲课程编号:2200020学时:32学分:2授课学院:农业与⽣物⼯程学院适⽤专业:⾷品科学与⼯程教材:范青⽣等编.保健⾷品研制与开发技术.化⼯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资料:1.吴谋成编.功能⾷品研究与应⽤.化⼯出版社,20042.张荣平等编.中国⾷品和保健⾷品的理论与实践.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3.郑建仙编.功能性⾷品. 中国轻⼯业出版社,1999⼀.课程的性质、⽬的及任务《功能性⾷品》是⾷品科学与⼯程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功能⾷品提取与分离技术、功能⾷品功能原料、功能评价、功效成分检测技术及其进展。
通过学习使学⽣了解国内外功能⾷品现状及趋势,掌握功能性⾷品开发原理、技术及⽣产管理与申请审批要点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其开发新型功能⾷品选择原料的范围,提⾼其实际运⽤能⼒,为其⽇后从事功能性⾷品开发与研制⼯作奠定⼀定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了解功能⾷品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功能性⾷品开发原理、技术及⽣产管理与申请审批要点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各功能⾷品的⽣理特性,掌握相关功效成分的检测⽅法及技术,提⾼实际运⽤能⼒。
三.教学内容第⼀章绪论(2学时)1.功能⾷品概念、要求2.功能⾷品的分类、功能和功效成分3.我国功能性⾷品发展概况4.功能⾷品使⽤原则第⼆章功能⾷品的申报、审批(2学时)1.审批机构及相关部门2.注册范围3.申请与审批4.原料·辅料5.试验·检验6.再注册7.复审8.历年产品注册情况第三章功能⾷品的研制(4学时)1.资料查询2.功能⾷品开发原则3.功能⾷品研发报告4.产品质量标准5.安全性毒理学评价6.功能学评价要求7.标签·说明书·命名8.功能⾷品产品命名第四章功能⾷品的⽣产⼯艺和⽣产技术(4学时)1.确定⽣产⼯艺的原则2.提取技术3.沉降、分离技术4.浓缩技术5.⼲燥技术第五章功能⾷品功能学评价(2学时)1.功能⾷品新功能与原功能对⽐2.评价程序第六章功能⾷品的⽣理特性及检测技术(4学时)1.降⾎脂⾷品的⽣理特性及检测技术2.抑制肿瘤⾷品的⽣理特性及检测技术第七章功能性氨基酸、肽和蛋⽩质(4学时)1.半必需氨基酸2.活性肽3.活性蛋⽩质4.酶蛋⽩第⼋章功能⾷品种类(讨论)(6学时)第九章抗氧化功能⾷品(2学时)1.营养和衰⽼2.关于衰⽼机理的⼀些研究3.评价延续衰⽼功能⾷品的常⽤⽣化指标4.延缓衰⽼功能⾷品评价指标的测定⽅法第⼗章疲劳机理及缓解体⼒疲劳功能⾷品(2学时)1.疲劳2.营养素与运动(劳动)能⼒3.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特点4.评价抗疲劳功能⾷品的常⽤⽅法四.学时分配。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和营养保健功能的科学,本课程是为学习者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功能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功能性食品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等内容。
本课程基于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编写而成。
二、课程目标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功能性成分分离、提取和分析技术;3.了解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与慢性疾病的关系;4.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方法和市场需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功能性食品概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和检测方法。
第三章功能性食品与营养保健•常见功能性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功能性食品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章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方法;•功能性食品的上市前的检验、评价和规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案例研究、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实验与实践本课程设置相关实验和实践环节,包括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实验、功能性食品开发设计实验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
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考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考查对全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占总成绩的40%。
七、参考教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为《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
此外,还会根据需要安排一些论文和专业资料作为课外阅读。
功能性食品学
功能性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控制
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料 符合食品安全和功能性要求。
生产环境监控
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进行严格 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过程管理
采用GMP、ISO认证等质量管理体 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 理。
产品检验与放行
对成品进行抽检、全检或送检,确 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客户要 求。
功能性食品分类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功能性食品可分为营养型、功能型 和治疗型三类。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功能性食品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发展 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VS
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正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科技 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功能性食品 的宣传和推广也在不断加强。
功能性食品学的科学基础
功能性食品的适用人群
健康人群
作为日常膳食的补充,提高生活质量。
特定人群
针对特定年龄段、生理状况或疾病状况的人群,推荐使用相应的功能性食品。例 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人 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康复期的人群等。
03
功能性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流程
营养学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需要依据营养学原理进行科学设计 。
生理学
功能性食品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 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需要了解人 体生理机制和过程。
生物化学
功能性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往往是一 些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需要了解生 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医学
功能性食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 辅助治疗手段,因此需要了解医学 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功能性食品原料选择
2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功能新食品学(范方宇)
活性肽的分类可按原料来源和保健功能来划分。按原料划分的 类别有: 乳肽 主要由动物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酶解制得,比原蛋白更 易溶解于水和被人体消化吸收,且耐酸、耐热、渗透压低,是活性肽 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保健食品素材。 大豆肽 由大豆蛋白酶解制得。具有低抗原性、抑制胆固醇、促 进脂质代谢及发酵等功能。用于食品能快速补充蛋白质源,消除疲劳 以及作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玉米肽 由玉米蛋白酶解制得。具有抗疲劳,改善肝、肾、肠胃 疾病患者营养的功能,并可促进酒精代谢,用做醒酒食品。 豌豆肽 酶解豌豆蛋白制得。口味温和、价廉,可用于婴儿配方 乳粉。 卵白肽 酶解卵蛋白制得。具有易消化吸收、低抗原、耐热等特 点,可用于流动食品、营养食品或糕点中。
11
8、其它肽类
酸味肽 酸味肽通常由酸性氨基酸:谷氨酸钠盐和天冬氨酸钠盐的二肽 或三肽组成。 甜味肽 甜味肽典型的代表是二肽甜味素和阿力甜素,它们具有味质佳、 安全性高、热量低等特点。 苦味肽 苦味是有些食品如啤酒、咖啡、奶酪等的重要口感组分。 咸味肽 某些碱性二肽,如鸟氨酰牛磺酸-氢氯化物、鸟氨酰基某些碱性二肽,如鸟氨酰牛磺酸-氢氯化物、鸟氨酰基-β-丙氨 酸-氢氯化物表现出强烈的咸味,有时伴随着Umami风味。 氢氯化物表现出强烈的咸味,有时伴随着Umami风味。 增强风味的肽 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模拟、掩蔽、增强风味而提高食品的适口 性。
一、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
1、生物活性肽的概念
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 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 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 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 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 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 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 能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 能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具有 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食用安全性极高。
功能性食品学 (2)
功能性食品学引言功能性食品是指具备一定功能,超过其基本营养价值的食品,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学就是研究功能性食品的相关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学进行介绍和分析。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不仅仅是普通食品对人体的基本需求,还具备其他功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功能性食品应满足以下条件: - 拥有一定程度的功效或对健康有积极影响;- 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和生理功能已得到科学确认; - 功能性食品必须是在正常的饮食中摄入的,并且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
功能性食品通常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益生菌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成分。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根据功能性食品的功效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例如: 1. 防治肥胖类:这类食品能够提供低热量、高纤维的营养,并有助于代谢脂肪、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2.调节血糖类:这类食品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包括苦瓜、大蒜等。
3.抗氧化类:这类食品富含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对抗自由基的损害,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4.调节血脂类:这类食品可以降低血脂、调节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包括鱼类、豆类等。
5.保护胃肠道类:这类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健康,预防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6.增强免疫力类: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了开发功能性食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食物中活性成分的分析和实验研究,确认了功能性食品的功效。
同时,他们也研究了人体对这些成分的吸收、代谢和生理功能,探索了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食物筛选:选择具有潜在功能性的食材,并进行初步的活性成分分析。
2.功能性成分提取和纯化:将食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和浓缩。
3.功能性成分的效能评价: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评价活性成分的功效和安全性。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功能新食品学PPT文档72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功能新食品学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植物活性成份,维生素类似物—功能新食品学(范方宇)
维生素类似物
维生素类似物是指具有维生素的某些特征,但因不能观察到 特别的缺乏症而不具备必须性,不符合维生素的定义。 此类维生素大多能在机体内合成,不过合成数量能否满足需 要,视机体健康状况而定。通过补充这些物质,能观察到明 显的生理功效
(一)苦杏仁苷 其生理功效目前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其为维生素B17,,具有 防治和治疗肿瘤的作用;一种认为其根本不属于维生素,甚至 还有毒。 美国FDA持反对意见 (二)肌醇 有9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其中只有肌型肌醇有生物活性 功效包括: (1)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 (2)预防脂肪性动脉硬化,保护心脏 (3)是磷酸肌醇的前体物质 (4)肌醇为肝脏和骨髓细胞生长的必需物质
(八) 辅酶Q10 辅酶Q10又称为泛醌,集中在活细胞线粒体内,在ATP之 类的产能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的呼吸链中发挥作用。 辅酶Q10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激剂,可显著增强体液、细胞 介导的免疫力
矿物质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约占人体灰分的60-80%,他们往往成对 出现,对机体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a 、P、 Mg、 K 、Na 、Cl 、S ,七种,每日膳食需要在100mg以上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存在极少,但是都具有重要的生 理功效,且必需从食品中摄取,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确认的必需微量元素: 碘、锌、铁、铜、硒、钴、 铬、鉬 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锰、硅、镍、矾、硼 有毒,剂量低时,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氟、锡、 砷
(二) 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
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是大蒜中活性最强的硫化物, 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是大蒜中活性最强的硫化物,其生 物功效: 抑制肿瘤 抑菌杀毒、抗病毒活性 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抗凝、预防动脉硬化和脑梗塞 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主要存在大蒜和洋葱中 大量服用,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无致癌和致突变性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及外分泌液中,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和
生理调节作用,是构成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物 质,与补体结合杀死细菌和病毒、增强机体的 防御能力,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补充:免疫、抗原、抗体及补体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 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产 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 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⑶提高人体对自由基外界诱发因子的抵抗力,如烟雾、 辐射、有毒物品等,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
⑷减轻肿瘤患者在化疗、放疗时的疼痛及副作用,如骨 髓损伤或白细胞减少等。 ⑸消除机体疲劳,增强对超负荷大运动量的适应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谷胱甘肽有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两种形式,
第1节 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 第2节 生物活性肽 第3节 活性多糖 第4节 功能性甜味剂
第5节 自由基清除剂
第6节 功能性矿物质
第7节 功能性维生素
第8节 功能性油脂 第9节 活性菌类及其他活性物质
第2节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或活性肽):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 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 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 50个
大豆球蛋白的生理功能: ⑴对血浆胆固醇含量高的人,大豆球蛋白有降低 胆固醇的作用。 ⑵当摄取高胆固醇食物时,大豆球蛋白可以防止血 液中胆固醇的升高。
功能性食品绪论
3.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未来功能食品 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明确、效果更显著、 食用更方便。
需医生的处方,存在剂量限制。
14
三、我国功能性食品迅速发展的原因
1. 人口老龄化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人口正向老年化发展(我国60岁以上,已超过总人口
11.5%)。
医疗保险费用迅速上升 + 药物副作用危害日益明显, 意识到从饮食上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更为合算、安全。
15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刺激了功能性食品的消
现,脱离人们日常生活,且价格较高,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4.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截止2001年底,经卫生部批准的功能食品3148个,其 中90%以上属第二代产品。
功能因子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一旦造假难以鉴 别,给产品监督管理带来较大困难。“重许可,轻监管” 现象时有发生。
五、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顾护脾胃、药食同源;
二、功能食品制作工艺
➢ 粉碎技术---- 干法、湿法、超微粉碎法;(目的:提取、浸出、调 配、服用;)
➢ 压榨技术----机械力(目的:破坏细胞、得到汁液、油液) ➢ 浸提技术----利用溶媒,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蒸馏法(有效成分
提取) ➢ 萃取技术----液液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少量的有效成分提取) ➢ 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膜分离(分子水平)。 ➢ 混合技术、蒸发技术、干燥技术、杀菌技术等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不适应当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
功能性食品 第二篇
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在PEP抑制剂的研究方面开 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尤以日本最有代表性,一些 实验室开发的PEP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
基础研究
§1.文献情报检索、选题立项
• 文献检索 • 选题 原则: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 • 立项 •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整理
4
§2. 保健功能因子解析研究
基础研究
1. 保健功能因子的种类
• 免疫调节因子 • 活性氧消除功能因子 • 胰岛素分泌功能调节因子 •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因子 • 食物抗癌因子 • 抗炎症作用因子 • 抗菌抗病毒作用因子 • 小肠上皮脂肪细胞的增值、分化调控因子 • 肠道蠕动因子 • 促进钙吸收与保存因子 • 改善睡眠功能因子
12、其他相关资料。
32
工程技术
§5. 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标准
• 名称;
• 汉语拼音;
• 处方;
• 制法;
• 性状;
• 鉴别;
• 检查;
• 含量测定;说明含量测定对象和测定成分选择的依据,实验条件的 选择(如提取、纯化、测定条件的比较)和各项方法学考察依据 (如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测定方法的重现性试验,回收率等)。 回收率的重现性应有5份以上数据,并统计变异系数,一般不大于 2%。
5
2. 功能因子的in vitro检索
• 什么是in vitro 试验
• 这种方法的过程
1)发现生理活动的关键点 2)建立可行的评价方法
• 这种方法的特点
基础研究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第一节生物活性寡肽与蛋白质1、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与应用状况(酪蛋白磷酸肽等)2、活性蛋白的基本概念、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乳铁蛋白的基本性质、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5、溶菌酶的基本性质、加工适应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一、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食用安全性极高。
1、生物活性肽的概念2、生物活性肽的的生理功能:⑴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⑵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功能;⑶促进伤口愈合;⑷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⑸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到防癌的作用;⑹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⑺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⑼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⑽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⑾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⑿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⒀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细胞的载养能力。
二、主要种类1、谷胱甘肽•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
2、降压肽:降压肽的来源:乳酪蛋白的肽类;鱼贝类;植物类(大豆多肽、玉米多肽);食用安全性高,对正常人无降血压作用。
功能:易消化吸收;促进脂肪代谢;增强肌力,加速肌红细胞恢复;抗过敏;降低血清胆固醇3、促钙吸收肽: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 CCP)酪蛋白磷酸肽的分子内具有丝氨酸磷酸化结构,对钙的吸收作用显著。
它是应用生物技术从牛奶蛋白中分离的天然生理活性肽,α-酪蛋白磷酸肽β-酪蛋白磷酸肽。
酪蛋白磷酸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成长期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2)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3)促进骨折患者的康复;•(4)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5)抗龋齿。
4、高F值低聚肽:Fischer值,是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acids,BC)和芳香族氨基酸( Aromatic minoacids,AC)的摩尔比值,蛋白质酶解形成的低分子活性肽,功能:防治肝性脑病;改善蛋白质营养状况;抗疲劳:在应激情况下直接向肌肉提供能源,可作为高强度工作者和运动员的食品营养剂。
5、抗菌肽抗菌活性肽,它通常与抗生素肽和抗病毒肽联系在一起,包括环形肽、糖肽和脂肽,如短杆菌肽、杆菌肽、多粘菌素、乳酸杀菌素、枯草菌素和乳酸链球菌肽等。
抗菌肽热稳定性较好,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6、神经活性肽多种食物蛋白经过酶解后,会产生神经活性肽,如来源于小麦谷蛋白的类鸦片活性肽,它是体外胃蛋白酶及嗜热菌蛋白酶解产物。
神经活性肽包括类鸦片活性肽、内啡肽、脑啡肽和其它调控肽。
神经活性肽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等,与普通镇痛剂不同的是,它无任何副作用。
7、免疫活性肽免疫活性肽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将这种肽称为免疫活性肽。
它分为内源免疫活性肽和外源免疫活性肽两种。
内源免疫活性肽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β-内啡肽,它们是激活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
外源免疫活性肽主要来自于人乳和牛乳中的酪蛋白。
8、其它肽类酸味肽酸味肽通常由酸性氨基酸:谷氨酸钠盐和天冬氨酸钠盐的二肽或三肽组成。
甜味肽甜味肽典型的代表是二肽甜味素和阿力甜素,它们具有味质佳、安全性高、热量低等特点。
苦味肽苦味是有些食品如啤酒、咖啡、奶酪等的重要口感组分。
咸味肽某些碱性二肽,如鸟氨酰牛磺酸-氢氯化物、鸟氨酰基-β-丙氨酸-氢氯化物表现出强烈的咸味,有时伴随着Umami风味。
增强风味的肽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模拟、掩蔽、增强风味而提高食品的适口性。
活性肽的分类可按原料来源和保健功能来划分。
按原料划分的类别有:乳肽主要由动物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酶解制得,比原蛋白更易溶解于水和被人体消化吸收,且耐酸、耐热、渗透压低,是活性肽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保健食品素材。
大豆肽由大豆蛋白酶解制得。
具有低抗原性、抑制胆固醇、促进脂质代谢及发酵等功能。
用于食品能快速补充蛋白质源,消除疲劳以及作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玉米肽由玉米蛋白酶解制得。
具有抗疲劳,改善肝、肾、肠胃疾病患者营养的功能,并可促进酒精代谢,用做醒酒食品。
豌豆肽酶解豌豆蛋白制得。
口味温和、价廉,可用于婴儿配方乳粉。
卵白肽酶解卵蛋白制得。
具有易消化吸收、低抗原、耐热等特点,可用于流动食品、营养食品或糕点中。
畜产肽由牲畜肌肉、内脏、血液中的蛋白经酶解而制得,如脱脂牛肉酶解制得牛肉肽,含较高支链氨基酸和肉毒碱,是低热量蛋白质补充剂;新鲜猪肝经酶解、脱色、脱臭、超滤精制得肝肽,可作促铁吸收剂,用于婴儿食品、饮料、糕点等;猪血经酶解制得血球蛋白肽,可用于各类食品。
水产肽各种鱼肉蛋白酶解制得的肽,如沙丁鱼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不含苦味,可用于制作防治高血压的保健食品或制剂。
丝蛋白肽蚕茧丝蛋白经酶解制得的低肽,具有促进酒精代谢、降低胆固醇、预防痴呆等多种功能,可用于醒酒食品和特种保健食品。
复合肽动植物、水产、畜产等多种蛋白质混合物经酶解制得的复合肽,具有改善脂质代谢功能,可用于各类保健食品。
按活性肽保健功能分类有易消化吸收肽:主要是二肽、三肽等低肽,比氨基酸消化吸收快,吸收率高,并具有低抗原性、低渗透压,不会引起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适用于胃功能低下、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恢复、耐久力运动员、婴幼儿及老人的滋补食品。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
如植物、微生物、昆虫和脊椎动物在微生物感染时迅速合成而得,也可采用基因克隆技术生产,如乳链菌肽(Nisin)即具有很强杀菌作用。
抗菌肽主要用于食品防腐保鲜。
吗啡片肽源于动物乳中酪蛋白、乳清蛋白、乳球蛋白分离和血红蛋白、植物蛋白酶解而得,是最早的食品蛋白肽,具有镇痛、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等功能。
类吗啡拮抗肽用牛乳K-酪蛋白经胰蛋白酶作用分离而得,与类吗啡肽相拮抗,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平滑肌收缩活性等功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简称ACEI肽)从天然蛇毒中分离和细菌胶原酶降解胶原蛋白或牛乳酪蛋白、大豆、玉米、沙丁鱼、磷虾蛋白等酶解而制得的ACEI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降血压的显著功效。
其低肽易消化吸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可用做降压功能食品基料。
抑制胆固醇作用肽大豆等植物蛋白经胃蛋白酶或胰酶作用而制得,具有高疏水性,能刺激甲状腺素的分泌,促进胆固醇的胆汁酸化,增加胆固醇排泄,用于降胆固醇的保健食品。
促进矿物质吸收肽主要是动物乳中酪蛋白经胰蛋白酶作用后制得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具有促进钙、铁吸收的功能,可用于幼儿、老年食品和耐乳糖过敏的酸奶等产品。
机体防御功能肽如谷胱甘肽(GSH),系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也可用大肠杆菌重组生产,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苦味肽是蛋白质酶解液中的苦味物质,由某些疏水基因和疏水性氨基酸构成,可用活性炭吸附或用某些端肽酶、乳酸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进一步水解,脱除或减轻苦味后,其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酶解液中更高,营养价值更大,可用做食品营养强化剂。
肝性脑病防治肽如F值寡肽,系由动物或植物蛋白酶解制得,用于防治肝性脑病药品和护肝保健食品或抗疲劳食品。
二、氨基酸类•牛黄的成分,1950年结构确定,1960年Curtis实验证明其对脊髓神经元有抑制作用;1969年,Tasper发现猫觉醒时大脑皮层释放牛磺酸;1975年Hayer发现幼猫缺乏牛磺酸导致视网膜退化而失明。
•1、结构:2-氨基乙磺酸•2、功能:普遍存在乳汁、脑、心脏、肌肉中,半胱氨酸代谢而来,缺乏影响生长、视力、心脏、脑功能。
(一)牛磺酸(二)谷氨酰胺(人体含量最多的氨基酸,肌体蛋白36%)----有效防止肠衰竭三、蛋白质类免疫球蛋白作为重要的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目前有着比较广泛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潜力,乳铁蛋白和溶菌酶等作为具有抑菌蛋白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主要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来源与分布、结构与组成、生物活性等。
(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包括IgG IgA IgD IgE IgM) 。
免疫球蛋白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存在于体液、粘膜分泌液以及B淋巴细胞膜中。
它是构成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物质,与补体结合后可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可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食物来源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来自乳、蛋等畜产品.近年来人们对牛初乳和蛋黄来源的免疫球蛋白研究开发的较多。
在牛初乳和常乳中,Ig总含量分别为50和0.6mg/mL, 其中约80%~86%为IgG。
人乳免疫球蛋白主要以IgA为主,含量为4.1~4.75μg/g。
从鸡蛋黄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为IgY,是鸡血清IgG在孵卵过程中转移至鸡蛋黄中形成的,其生理活性与鸡血清IgG极为相似,相对分子质量164000。
其活性易受到温度、pH的影响。
当温度在60℃以上、pH<4时,活性损失较大。
(二) 乳铁蛋白1、Lf的基本性质•(1)、Lf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乳铁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的降解物,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存在于牛乳和母乳中。
乳铁蛋白晶体呈红色,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牛乳铁蛋白的等电点(pI)为8,比人乳铁蛋白高2个pH单位。
在1分子乳铁蛋白中,含有2个铁结合部位。
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较高;除含少量半胱氨酸外,几乎不含其他含硫氨基酸;终端含有一个丙氨酸基团。
(2)、Lf的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1、Lf的生物活性乳铁蛋白具有结合并转运铁的能力,到达人体肠道的特殊接受细胞中后再释放出铁,这样就能增强铁的吸收利用率,降低有效铁的使用量,减少铁的负面影响。
乳铁蛋白对铁的结合,避免了人体内HO·有害物质的生成。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①刺激肠道中铁的吸收。
②抑菌作用,抗病毒效应。
③调节吞噬细胞功能。
④调节发炎反应,抑制感染部位炎症。
⑤抑制由于Fe2+引起的脂氧化,Fe2+或Fe3+的生物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盐)是脂氧化的诱导剂。
二大豆球蛋白(Glycinin)大豆球蛋白是存在于大豆籽粒中的储藏性蛋白的总称,约占大豆总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