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一、引言
自然火灾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自然火灾,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制度目的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前预测和预报自然火灾的发生,减少损失,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三、制度内容
1. 自然发火预测
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预测可能发生自然火灾的地点和时间。
2. 预报发布
将自然火灾的预测信息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醒大家做好防范准备。
3. 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自然火灾,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有序疏散人员,尽快灭火。
4. 后期跟踪
对自然火灾的发生原因和灭火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经验,改进预测和应急措施。
四、制度执行
1.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
2. 培训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预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3. 检查评估
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制度效果
通过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前预譲和预报自然火灾,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六、总结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和管理自然火灾至关重要,各相关部门应切实贯彻执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关于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煤矿自然发火管理制度
煤矿自然发火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自然发火相关工作,防范和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内外煤矿的自然发火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自然发火,是指因地质条件、煤体自身性质及运输过程等原因导致地下煤矿发生的无明火源的煤体自燃现象。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对煤矿自然发火进行监测、预警、防范、处理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操作程序。
第二章自然发火风险评估第四条煤矿应当定期进行自然发火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应当包括矿井的地质构造、煤层自燃倾向、气体组分、煤质状况等情况。
第五条自然发火风险评估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报告应当及时提交给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应当按照评估报告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条评估结果有可能影响到矿工的生命安全或者导致生产经济损失的,煤矿企业应当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并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七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自然发火信息收集系统,对矿井内的温度、氧气浓度、甲烷浓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八条煤矿应当建立自然发火预警系统,对矿井内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通知矿工撤离。
第三章防范与处理第九条煤矿应当对矿井内的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通风系统畅通,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第十条煤矿应当建立自然发火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对矿井内可能发生的自然发火事故进行演练和应急预案评估,确保能够及时处置。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配备必要的自然发火处理设备和器材,建立自然发火应急队伍,确保在发生自然发火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第十二条一旦发生自然发火事故,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投入到应急处理工作中,并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自然发火事故处理过程中,煤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决策,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完好。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四条相关管理部门对煤矿的自然发火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
防灭火管理制度一、井下自燃发火预防:1、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2在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时,采区设计应采用后退式布置。
必须编制专项防灭火设计并严格执行。
在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
3、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火区动态和采空区自然发火动向。
每周的报表要由通风部门、通防副总签字审核。
4、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主要回风巷、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必须安设CO、温度传感器,瓦斯员检查内容中加入CO、温度检查内容,安设位置及检查次数同瓦斯检查。
5、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如出现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自燃处理,并定期检查。
6、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对采空区必须有防止自然发火的设计。
7、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瓦斯员检查井下各采掘面、主要回风巷、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时,要检查CO、CO2、也、T等相关内容,与瓦斯报表一起上报,如发现有异常变化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听从调度安排。
8、监控校验队每周要对自燃发火观测点的相关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自燃发火征兆,立即上报相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火灾事故的扩大。
9、在选择确定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的位置时,应尽可能降低采空区、火区和煤柱裂隙处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
10、有自然发火倾向的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
二、井下灭火:1、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
每一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IOO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1∏3的水量。
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本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是指通过科学手段,对自然发火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损失。
第三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原则是科学、准确、及时、便民。
第四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管理机构应当是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机构,负责对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并对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第五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与相关部门和群众联系密切,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
第六条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发火事故,应当及时展开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第二章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程序第七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程序包括观测、分析、预测和预报四个环节。
第八条观测环节主要是通过采集自然环境、气象条件等相关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第九条分析环节主要是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发火的因素和可能的火灾风险区域。
第十条预测环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得出的数据和趋势,对火灾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预报环节主要是将预测结果进行整合和总结,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第三章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第十二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是科学严谨,准确预测。
第十三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第十四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是便民,方便群众获取预警信息。
第十五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是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加强防火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工作要求是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第四章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监督和责任第十七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有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十八条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当由负责相关区域的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20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是指通过对煤矿内部温度、气体浓度、风流状态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煤矿发生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系统:建立煤矿内部温度、气体浓度、风流状态等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仪器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2. 数据分析:对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数学模型等手段进行预测和预报。
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提高预测准确性。
3. 预警发布: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发布,如煤矿内部广播系统、手机短信、互联网等。
4. 风险评估:对煤矿发生自然发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和控制措施。
5. 应急措施:根据预警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调整通风系统、减少火源、增加防火墙等,以防止和控制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 1 页共 1 页。
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一、为加强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煤层自燃的预防、监测、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
三、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二部分: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煤矿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煤矿的煤层气体组分、瓦斯含量、煤岩温度等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降低煤层自燃的可能性。
三、对矿井内煤层进行定期排查,及时发现煤层裂隙、温度异常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四、加强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
第三部分:监测与预警一、建立完善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对煤矿矿井内煤层气体、温度、压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设立煤层自燃发火的预警机制,一旦监测到煤层气体组分、温度等指标异常,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三、建立煤层自燃发火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防范煤层自燃的风险。
第四部分:处理与应急一、一旦发现煤层自燃发火的迹象,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二、启动煤层自燃发火的应急预案,按照程序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和处理,以最快速度控制火情,减少损失。
三、对于无法控制的火情,及时报警求助,请求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一、建立健全煤层自燃发火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等相关信息,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定期进行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预防和处理能力。
三、对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总结: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大难题,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层自燃发火,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防范措施,强化监测与预警,提高处理与应急能力,加强管理与评估。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自然发火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包括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自然发火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自然发火往往由于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
因此,科学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建设为了有效地进行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监测系统应包括火灾监测设备、火灾信息共享平台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火势、风向、气象等数据,可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四、自然发火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监测数据,对自然发火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是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建立火灾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模式,并且根据这些模式进行预测。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五、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预测预报技术是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预测预报技术包括数值模拟、统计分析、遥感监测等多个方面。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对火灾的发生概率、火势扩展速度等进行预测,并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信息。
六、预警与处置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预警与处置机制对于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提前启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让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的处置机制,加强火灾扑救和救援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七、技术培训与交流为了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可以促进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八、总结与展望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二百一十条2019年8月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4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根据《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AMK/MZ-19013),鉴定结果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1月对4煤自燃特性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为:煤样在初始温度为28.7℃条件下,实际自然发火期为37天。
矿井建立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监控系统,采取矿井监控系统、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三位一体的综合监测方法,及时检测和发现气体浓度、温度变化情况。
(一)煤层的自燃预测1.防止煤层自然发火,通过对其标志性气体进行分析,依此判定有无发火迹象。
2.高家堡煤矿4煤层以CO、C2H4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性气体。
常温状态下就有CO气体出现,说明4煤层在低温时就已出现氧化反应;C2H4气体只有在超过干裂温度时才出现,在井下一旦检测到,说明浮煤温度超过了裂解温度。
试验指标:CO浓度达到0.015%且连续呈上升趋势。
监测出C2H4(乙烯)气体。
监测出现C2H2(乙炔)气体。
3.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点,采用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在线监测、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实现系统、定期观测。
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等。
4.发火观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地点,应设置发火观测点。
(2)发火观测点应选择在围岩及风流稳定、前后5m范围内断面无变化、支护完好的巷道内。
(3)发火观测点观测内容可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气体成分和气温、水温等。
(4)自燃发火临时观测点:发生有异常现象,为缩小火区范围以便准确查找火源点而增设的观测点。
(二)人工检测方法瓦斯检查员必须每天按照指定的巡回检查路线对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观测点进行检查,检查路线为:运输顺槽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为掘进回风流掘进工作面。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井所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
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的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条采区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应超过200Pa。
采煤工作面配风合理,严禁角联通风,尽可能减少采空区漏风。
采空区抽采必须安设CO传感器动态监控,孔口抽采负压不易过大;采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封闭工程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第三条严格执行采面留设煤柱的报审和审批权限制度。
采面初采、末采及回撤巷道过程中、上山、立眼及石门揭煤后必须清除浮煤、木材等一切可燃物。
第四条巷道掘进时,严防空帮空顶,对高冒区和突出孔洞等要在现场做好醒目标记,并按要求由施工队采取充填、喷浆等封闭措施进行防火处理。
第五条每一开采水平必须设立专门的消防材料库,应急分队负责每季度对井下消防材料库检查1次;通风队负责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对过期的及时更换和补充。
第六条矿井必须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性气体,确定标志性气体的浓度、温度等临界指标,并报中心和公司备案。
(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指标主要是CO浓度和气温,采空区CO临界指标浓度为100PPm,采空区气温为超过35℃。
2.人体感知征兆:煤、岩、空气和水的温度超过正常值,附近巷道湿度增大,附近巷道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挂汗),巷道中有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
3.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4月提供的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测定报告:(1)K1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当通风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CO浓度上升到日常量一倍时,说明自然煤炭的温度已经达到80℃左右,发现井下CO持续存在且浓度是不断增加的,就是煤炭自燃的征兆。
(2)K2b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矿井防火工作,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保障矿井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矿井防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防火预测预报,提前采取防火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 科学合理,精准施策。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针对不同火灾隐患,制定具体可行的防火措施。
3. 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单位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防火工作。
4.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根据矿井生产变化和火灾隐患情况,动态调整防火措施,持续改进防火工作。
三、防火预测预报组织机构1.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矿井防火指挥部负责,指挥长由矿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2. 矿井防火指挥部设立防火预测预报小组,具体负责防火预测预报工作。
防火预测预报小组由矿井安全部门、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内容1.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包括火灾隐患识别、火灾风险评估、防火措施制定和防火演练等内容。
2. 矿井安全部门应定期组织对矿井进行火灾隐患识别,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矿井防火指挥部,并纳入防火预测预报体系。
3. 矿井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单位应根据火灾隐患情况,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分析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防火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4. 矿井防火指挥部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时间和要求。
5. 矿井防火指挥部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检验防火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矿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五、防火预测预报工作流程1. 矿井安全部门定期组织火灾隐患识别,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矿井防火指挥部。
2. 矿井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单位根据火灾隐患情况,开展火灾风险评估。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原因引发的火灾,如闪电引起的山林火灾、干旱引发的草原火灾等。
这类火灾往往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破坏力强等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保护人民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背景分析目前,自然发火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山火是由干旱和高温天气引发的,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房屋破坏。
这样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当前,国内对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预测手段的不完善。
目前主要依靠气象跟踪和监测数据进行火险等级评估,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监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是预测结果的传播渠道有限。
目前预测结果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但由于听众群体的限制,信息传达效果有限。
最后是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预测结果虽能及时提醒人们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对防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有所不足。
二、制度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旨在提高预测准确性、扩大预测范围、加强预测结果的传播和加强应对措施的指导。
1. 加强预测手段(1)完善监测设备。
本制度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加大对火险监测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通过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和分析关键气象要素,以提高火险指数的准确性。
(2)加强数据共享。
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数据的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安、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各方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扩大预测范围(1)加强国际合作。
自然发火往往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组织,与其他国家共享数据和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的预测技术和方法。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防灭火规定》及上级文件精神,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然和自然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的规定。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我矿现开采的煤层属于自燃煤层,且煤尘具有爆炸性,所以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须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2、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工区负责组织实施。
3、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45天后必须全部撤出设备,进行永久性封闭。
建立永久性防火密闭,必须预留灭火灌浆及防火观察孔门、风窗、风桥等通风设施,也应按防灭火的要求正确选择位置砌筑。
4、防火密闭的气体、温度,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取出的气样及时进行气体化验室分析。
5、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 CO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并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火灾的发生。
6、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 CO、CO2、CH4、O2等气体成分,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然发火征兆。
7、采用 CO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以及格雷姆系数作为自然发火的预报指标。
8、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个别采空区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取样分析等。
9、教育从业人员了解矿井自然发火的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调度室汇报。
10 、由通风工区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巷、采区回风巷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11、通风工区每周安排专人对井下综采工作面的上隅角、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设置自然发火观测点,对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观测和取样化验。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防火密闭墙、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抽采管道内、煤层暴露的高冒点及其它可疑发热点等。
观测内容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以及表面自燃征兆等,取样化验内容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乙烯、乙烘等气体成份。
2.确保防火预测、预报次数的规定(1)气体人工取样与化验分析工作由救护队负责;(2)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内、采空区抽采管或采空区抽排巷道内、煤层暴露的高冒点及其它可疑发热点等每7天至少取样化验1次;(3)预测中出现Co的地点,取样频率必须增加,具体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由总工程师制定,至少每天保证1次;(4)根据现场其他实际情况增加检查点或检查次数;(5)建立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监测。
3.教育全体员工了解矿井自然发火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4.早期发现煤层自然发火的初期征兆。
煤层自燃的初期征兆,人体感觉气管可以察觉到的现象有:(1)巷道中出现雾气和巷道壁有“出汗”现象;(2)闻到有煤油味、汽油味和焦油味等;(3)出水温度大于25C,空气与煤壁的温度骤增,气温较常温高出约10℃,皮肤有一种热感,周身不适;(4)人感觉有头疼、闷热、憋气、四肢无力和精神疲乏等现;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5.由调度室(信息中心)完善井下一氧化碳、温度、烟雾传感器,通维队负责完善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自然发火监测预报创造条件。
6.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实时掌握各类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当一氧化碳、温度及烟雾等传感器显示值超过临界值或出现异常时,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通维队、通风瓦斯科,相关单位接到汇报后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7.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必须缩短检查周期。
同时,矿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杜绝煤层自燃事故。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2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煤矿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以供参考。
1.背景和目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是为了提前发现煤矿自然发火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2.预测指标(1)煤层温度:通过监测煤层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当煤层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瓦斯浓度:瓦斯是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3)氧气浓度:氧气是煤矿自然发火的必备元素,对矿井中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煤与氧气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从而预测自然发火的风险。
3.预测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记录数据库。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可能的预测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律。
(3)预测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自然发火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和调整。
(4)预测预警:根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可能发生自然发火事故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5)措施采取: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通风、降低煤层温度等,防止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4.人员责任(1)技术人员:负责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2)管理人员:根据预测预报意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3)矿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并积极参与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的培训和演习。
5.制度执行(1)数据收集:每日对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建立专门的防火隐患探查队伍,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
第二条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并建立防火监测系统主要内容。
(一)观测地点:采区防火墙、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抽放管道内、巷道冒顶处、地面抽放钻孔及其它可能发热地点。
(二)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密闭墙内外压差等。
(三)观测时间:每周至少观测预报一次,重点观测地点应根据情况增加观测预报次数。
(四)矿每月必须编制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设置计划,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安装co、温度传感器实行不间断监测,瓦斯检查员佩带便携式Co测定仪,巡回检测。
已配备束管监测的矿井,必须进行束管监测。
第三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装备至少1台气相色谱仪,并有专人维护检修,确保随时能进行化验分析,做到化验分析数据精确可靠。
第四条通风区每月编制防火观测点设置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观测点。
各防火观测点化验数据报通风区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审阅,如化验结果有异常,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将化验结果报矿长审阅。
第五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或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区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瓦斯抽采泵管路进(出)气端、采空区抽采管路和封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必须安设CO传感器,并定期对其调校。
同时,井下各穿煤打钻施工地点下风侧5米范围内必须悬挂CO便携仪。
第六条沿空掘进巷道除当班测气员和生产单位跟班班队长携带Co便携仪外,通风区必须在巷道回风设置CC)传感器。
第七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用20米迈步人工预埋束管,每班检查并取样化验,观察采空发火情况。
同时每天对顺层孔抽采管路气体取样化验,当验出CO时,逐个排查顺层孔,并及时采取注水措施。
第八条利用工作面采空区的地面抽采井每天取样化验,观测并分析采空区内气体变化情况,发现发火征兆立即汇报。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
自燃预测、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1、通风区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每周至少巡回观测预报一次,对于存在火灾风险或火灾迹象的地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小班一次,并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2、检测地点包括: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采掘面高冒处、封闭墙、排水管道和其他可能的供暖场所。
3、检测内容包括:现场气体成分(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
4、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发出火灾预报:①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消除水汽过饱和凝结引起的雾)。
②当道路上有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③来自煤炭加热或自燃场所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④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⑤O2、C0等参数值异常变化。
5、每月编制通风区域防火观察点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
6、矿井必须装备气相色谱仪,并有专人维护检修,确保随时能进行化验分析,确保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要在回风流等观测点安设CO、温度监测传感器实现连续监测。
8、通风副总经理每天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当天的火灾探测数据,分析异常变化原因,及时制定处理对策,并做好记录。
9、加强巷道冒落点的检查和管理,对冒高进行填图预报建立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发现冒高内有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汇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状态。
10、严禁在所有地下工作场所使用CO超限作业,当CO浓度超过24PPM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如发现自然发火征兆(巷道温度湿度增高、出现雾气、煤壁挂汗、有煤油味汽油味等),或出现高温点(温度上升至35℃以上)都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任何人发现地下有自燃或自燃预兆,必须立即向矿控室报告。
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应立即通知通风区迅速查明火情,同时向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进行汇报。
防治煤层自燃火灾管理制度[1]
防治煤层自燃火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煤矿煤层自燃火灾的防治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煤矿作业场所,包括矿井井口、井下各个工作面、巷道等地方的煤层自燃火灾防治工作。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三条煤层自燃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追求实效、科学管理”。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并加强管理,确保执行。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明确煤层自燃防治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制定煤层自燃防治的年度计划,包括预防措施、检查和监测、原材料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每年完成防治目标。
第六条企业应加强对煤层自燃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安装火灾监测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自燃火灾。
第七条煤层自燃的原材料(煤炭)管理要求:存储煤炭应符合防腐蚀、干燥、通风良好的要求,并制定煤炭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定期检查、定量使用、勤加清理等措施。
第八条工作面的管理要求:对于存在自燃倾向的工作面,应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并明确监测和检查频率,确保火灾隐患的及时清除。
第九条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记录和报告制度,对煤层自燃的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改进防治措施。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进行自燃防治工作的考核,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2.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运行状态;3.煤炭的管理、存储和使用情况;4.工作面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5.员工培训和教育的开展情况;6.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演练的情况;7.事故记录和报告的完成情况;8.监督检查和评估的落实情况。
第十二条考核结果按照以下等级划分:1.优秀: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2.良好:大部分考核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个别指标略低于预期;3.合格:部分考核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但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4.不合格:多项考核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
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1、我矿现开采的煤层属于自燃煤层,且煤尘具有爆炸性,所以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须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2、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安通科负责组织实施。
3、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45天后必须全部撤出设备,进行永久性封闭。
建立永久性防火密闭,必须预留灭火灌浆及防火观察孔门、风窗、风桥等通风设施,也应按防灭火的要求正确选择位置砌筑。
4、防火密闭的气体、温度,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取出的气样及时进行气体化验室分析。
5、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CO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并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火灾的发生。
6、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O2、CH4、O2等气体成分,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然发火征兆。
7、采用CO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以及格雷姆系数作为自然发火的预报指标。
8、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个别采空区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取样分析等。
9、教育从业人员了解矿井自然发火的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调度室汇报。
10、由安通科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道、采区回风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11、安通科每周安排专人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4ppm。
12、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7天取样一次进行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1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二、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制度
1、井下必须有完善的防灭火系统,由通风队定期对防灭火系统
进行检查。
2、每年年初由安通技术员制定出全矿井防治自然发火的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治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并严格执行。
3、采面开采后,应采取合理配风,均压等综合措施防治煤层自然发火。
4、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个半月内撤出一切设备、材料,并进行永久性封闭。
5、对封闭的其它巷道应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有沼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
6、井上下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7、对废弃巷道应进行密闭防止漏风,防止自然发火。
8、井下从事电焊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长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