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小学数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以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技巧、课堂管理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一、教学技巧1.直观示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看到、摸到和实践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具,通过直观的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巧妙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惑和迷茫,他们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评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笔试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课堂管理1.规划充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授课时间,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
2.注意差异: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较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鼓励激励: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一些小礼物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对数学充满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三、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1.互信互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
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一)导入技能一、导入技能的意义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导入技能的作用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
4、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5、勾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三、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1、导入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突出一个“准”字。
2、导入要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
3、导入要有直观性,突出一个“形”字。
4、导入要有启发性,突出一个“奇”字。
5、导入要有趣味性、艺术性,突出一个“巧”字。
6、导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个“精”字。
四、导入技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不设导入,枯燥乏味。
2、过分渲染,不分主次。
3、偏离重点,过于牵强。
五、导入的类型1、简介导入。
2、设疑导入。
(1)析题导入法。
(2)以旧引新法。
(3)悬念导入法。
3、直观导入。
(1)实物启示法。
(2)教具演示法。
(3)实验导入法。
(4)录音导入法。
(5)图示描述法。
(6)录像导入法。
4、趣味导入。
(1)谜语导入法。
(2)歌谣导入法。
(3)故事导入法。
(4)游戏导入法。
六、导入技能的训练1、导入技能训练目标。
(1)理解导入技能的意义和导入技能的作用,掌握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
(2)能设计和编制合理的导入教案。
(3)能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应用于教学之中。
(4)导入技能水平比训练前有提高,课堂导入效果好,导入达到目的性、针对性强。
(5)能按导入的要求对本人或他人的导入技能进行评价。
2、导入技能训练原则。
3、导入技能训练建议。
(1)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掌握导入的类型和运用的基本要求。
(2)在认真通读教材,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知识的实际和心理特点。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哪些,1教学语言和教态2,板书3,情境创设4,课堂提问5,课堂调控6,多媒体教学7,自主学习教学技能8,合作学习技能9,探究式学习技能建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课程的本质是生活、是经验;新课程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使课程生活化,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使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概念、定律、公式,让知识注入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体验生活,体验人生,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第三、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第四、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第五、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学习结果,促进自主发展;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承担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规范操作,讨论研究,相互配合,积极有效地互动,共同加工完善小组的成果,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成果;要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供探究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分析与解决、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新的课程评价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赋予批评充满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要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整理学科学习的记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第七、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单纯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传统观念,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真实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让自己和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人生过程;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还要开发和利用平时搜集和储存的校外各种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重组和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材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第八、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的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既要防止技术至上,又要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要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技术,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具,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互补;这八项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生成的,是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规律的新认识、新总结、新概括;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专业支撑,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追求;今后,我们要把这八项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作为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教师职业需要、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不是不需要了,而是要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下,及时地进行更新,发挥其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新课程实施技能;诸如,课堂教学的语言、板书、提问、导入、结课、管理、调控、实验等都是属于教学基本技能,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技能属于新课程实施技能; 至于教学技能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技术含量,技术含量对于教学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靠一次培训、一两次专题训练就能提高的;教师要有自觉提高教学技能的磨练意识,把技能的提高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教师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最薄弱的环节,从自己最突出的问题做起,一年改变一两个毛病,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 技能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请专业技能较好的教师作指导,可请同伴听课挑毛病,提改进建议,也可通过录音、录像回听、回看,自己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反思、琢磨,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技能提高贵在长时间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自我提高,为完成培训任务的技能训练是永远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技能的;比如教师语言技能,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生动、有趣、有条理性、有逻辑性,那么他的讲解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爱听,能听进去,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讲解当然会提高讲解的质量和效果;再如提问,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有启发性的问题,有阶梯性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争议、讨论,就会比无问题意识的盲问、散问、细问、碎问的效果好得多,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技能的提高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也就是说提高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第一讲教学语言和教态一、教学语言与教态的概述1.教学语言的定义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的动作来表达思想;2、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1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的特征;2教学语言具有学科性的特征;3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征;4教学语言具有简明性的特征;5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特征;6教学语言具有可接受性的特征;3、体态语言的特点:第一、动作性;体态语言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第二、微妙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多凭面部表情,特别是用眼睛说话,仗眼波传情;第三、感染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时而含而不露,时而极富鼓动,这就从两个极端扣动感情的心弦,引发人们积极地去思考;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油然而生;第四、辅助性;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它的辅助功能:一是可以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二是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三是可以提高传情达意的明确性;4、教学语言与教态的作用:1启发性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语主要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2赏识性常用语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常用语主要有:——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了不起/你的思路很清晰;/真是奇思妙想啊/你真有胆量,不简单;——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给同学们讲讲吗——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经过观察思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是太有水平了,问题回答得也同样精彩,看来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真的是太高兴了;3激励性常用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你看,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老师相信你——大有进步,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相信你能自己想起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4反思性常用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得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5、教学语言与教态的设计:1.导入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2.面对“突发情况”,教师要能够用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预定的教学上来;3.结课语言要具有启发性;6、新课程下的教学语言与教态:1.教学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提倡生动浅显;2.声调经常变换,避免重复啰唆;表达善用比喻,体现形象直观;3.讲话要控制速度,注意节奏变化,教师的语速一般介于每分钟100~200个字之间;4.教师要情绪激昂饱满,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5.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口头语言协调、配合;第二讲板书技能1.板书的分类:词语式提纲式对比式关系式图标式符号式范例式归纳式回环式坐标式阶梯式单轨式双轨式总分式图示式相对式绝句式2.板书的特点与作用:1直观性;2简洁性;3启发性;4趣味性;5示范性;6审美性;板书美学的要求是: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和字体的俊秀美;3.板书的设计:1.板书要条理清晰,具有层次性;2.板书要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3.板书要布局合理,具有计划性;4.板书要确切精当,具有启发性;5.板书要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6.板书要公正规范,具有示范性;第三讲情景创设的技能1.情景创设的定义:情景,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可适用于多种教学,而实物、图片、动作、幻灯、录音、录像、表演都可作为情景教学的手段;2.情景设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竞赛活动的形式设计的教学情景;2以生活背景展现的教学情景;3通过实物构建教学需要的场景;实物不仅包括图片、模型、课件等,还包括多媒体的运用;4用音乐等艺术手段渲染场景;5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景;3.情景创设的作用:1情景教学能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2情景教学能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景;3情景教学能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4情景教学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要求,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景中担当角色,顺应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规律;5情景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4.情景创设的设计:1在情景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2创设情景的手段很多,有图片、实物、录音、动作、表演等等;①形式服从于内容;②形式多样化教学中可交替运用多种形式;③从实际出发选择情景还需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5.新课程下的情景创设:创设情景的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谜语法适用于生字教学歇后语法适用于词语教学故事法适用于导入新课与新课简介图画法适用于领会课文主要内容多媒体操作法适用于系统理解课文表演法适用于对文章思想、人物感情的理解直观法适用于作文教学,等等;第四讲课堂提问技巧1.提问的主要作用:1启发思维,主动学习;2引起注意,激发兴趣;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2.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4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5控制问题的答案;6给予消极的反馈;7忽视学生的提问;3.提问的原则:1激发兴趣的原则;2启发思维的原则;3难易适度的原则;第五讲课堂调控的技能1.课堂调控的方法与技巧:1表情示意法;2走动示意法;3手动示意法;4变音示意法;5提问示意法;6“借机导航”法;7因势利导法;8旁敲侧击法;2.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2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5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有:“不,这不对;”“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很好,很正确;”“非常好,我们能把他的想法扩展开吗我们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如何解释……”3.课堂失控与调控的定义:教学失控,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的失控;2度的失控;即教学速度和训练强度3法的失控4情的失控;5知的失控;4.避免课堂失控的方法:为了避免情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功能,捕捉学生哪怕是一闪即逝的闪光点或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避免量的失控,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内容认真钻研大纲,抓住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在合理设计教学结构和选择最佳教法的同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数量密度适中,巩固练习题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但不出偏题、怪题、过深或过浅的题;为了避免度的失控,导入新课要快,讲授新课稍慢,在巩固练习的训练阶段,其训练的强度既能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能承受的程度,又不至于过分超重;为了避免法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一旦遇到违纪现象,要及时简短地正面教育或者冷处理——课后解决;为了避免知的失控,全面掌握教学教材知识的纵横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真正理解每节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横有广度、纵有深度、成竹在胸,教学中运用自如、不乱分寸,能驾驭教学;5.课堂调控的类型:1教法调控;2兴趣调控;3语言调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情绪调控;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5反馈调控;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从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6机智调控;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第六讲导入新课的技能1、联系已知,温故导入;2、解题释义,破题入手;3、激情启趣,因势导入;4、布疑设阵,造成悬念;5、演示实验,直观导入;设计导课方式应注意的三点:1、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导课;2、导课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3、导课时间要短;第七讲讲授的技能v 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v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以下五条标准:1、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2、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3、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4、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5、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第八讲说课的技能第一节说课的意义一、说课的意义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三、说课的实质第三节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一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理念二教材的分析1、本册教材在学段、学年中的地位和作用2、本节课内容在本册教材、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4、学科的书本知识内在逻辑结构;5、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智力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6、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技能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7、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内在逻辑结构;8、学科的书本知识与相关学科“统整”的结构9、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经验的联系结构;10、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学生自学、探究的联系结构;11、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师生、生生互动“生成”联系结构;12、学科的书本知识经可能的“增删调并”后出现的更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新结构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这些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技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其作出回应,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教师教学技能包含的内容(一)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2.全面掌握教材体系3.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地掌握知识的精华、强化能力和陶冶情操。
具体要求: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②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寓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中,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相统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的“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师要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而巧妙地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基调,使他们以高昂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学习毅力,愉快而生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创设富有引导性的导入,以启迪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教具的使用与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将直观的教具等教学辅助手段,直接或用媒体传递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学演示技能的运用,要与讲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五)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是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二、教师教学技能与新课程的关系(一)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教学技能发展以新的内容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这种新内容是以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理论为依据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也是以这个为前提而发展的。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第一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一、教学技能和分类1.教学技能技能:一般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
教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持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2.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联系旧知,提示新知;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利用游戏,创设情景;故事引入,启发思考;审题入手,提纲挈领;直观演示,展示形象;引经据典,唤起联想。
二、教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育性(2)规范性(3)科学性(4)启发性(5)生动性(A有形象 B 有感性 C富幽默)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1)发音(2)语调(4)节奏评价教学语言的标准教学语言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差中好权重1、语言流畅,节奏适当 0.102、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0.133、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0.104、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0.135、感情充沛有趣味性、启发性 0.106、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0.107、语调抑扬顿挫,舒缓适当 0.088、运用短句,防止语句冗长 0.089、简明扼要没有不必要的重 0.1010、没有口头语和多余语气助词 0.08附:即兴说话(情景说话)的基本要求1、扣住情景,生发开去2、理清思路,全面构思1)、重视开头 2)、着力主体 3)、注意结尾3、讲究语言、注意技法即兴说话的仪表仪1.面部表情:有变化感、有真实感、有分寸感。
2.双手位置:或按桌、或放身前身后、或两侧,必要时辅助说话。
3.服饰: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原则。
4.精神:保持充沛精神,切忌萎靡不振。
站立要稳,目光前视听众。
5.风度:内秀外美。
注意礼貌、姿势、讲话口气等。
6.应变:以变应变、借题发挥、顺水推舟、节外生枝、暂时悬挂、将错就错、幽默调侃。
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语言活动。
教师必须掌握7项教育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组织形式及师生沟通方式等事项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真诚含蓄,富有启示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语言禁忌:一忌病语;二忌冷语;三脏语‘四浮语;五烦语;六谤语;七妄语;八逆语。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4、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日常观察。
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
学习策略知识大大的教学原则:开放性;实践性;成功性;协同性。
6、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管理班级的能力:原则开放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班主任不干预;让学生互动;集体教育为主、个别教育为辅的原则。
7、转化问题学生的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换一种方式来评价看待学生;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宽容学生错误;想学生学习。
教师技能手册
教师技能手册教师技能手册是为了帮助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效率而编写的。
以下是一个教师技能手册的大致内容: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计划,设计每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和教学流程。
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堂管理1. 课堂纪律管理:建立课堂纪律,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2. 学生参与度提升: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3. 应对突发事件: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四、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定、观察等。
2.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指导其改进。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利用1. 教学资源获取:积极寻找并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
2. 教学资源整合:根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三项技能
教师教学三项技能教师教学三项技能一、组织教学技能1组织教学的目的(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
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要根据不情况创造不同情景。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课堂秩序管理方面,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
任何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个别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长处,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
教师在讲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约束他们。
帮助学生履行规则,实现自我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是课堂组织的任务之一。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
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2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课堂组织从其基本特征出发,可归纳为十个行为方面。
即行为的作用、方法、活动、题目、认知过程、参加人、时间、陈述、教学辅助和规则确定。
(1)管理性组织:管理性组织的目的是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
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
(2)指导性组织:这种行为特指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组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的方向为目的。
教学技能包括哪些?
欢迎阅读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1)2)3)4)5)1”或“不对”2不差的。
这种由一个单词到包含有句子的具有一定思想的回忆提问,是向较高级的理解提问的过渡。
(二)理解提问1.一般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
2.深入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3.对比理解: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
常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
学生如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
(三)运用知识提问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和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
(四)分析提问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对分析提问如何回答,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五)综合提问通过综合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六)评价提问1.评价他人的观点2“为什么”、“六、什么是强化技能?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其理论早先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理论,现代又源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的信息强化理论。
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陈元保
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和经验积累形成的教学技巧与能力的综合。 基本划分: (1)教学设计技能; (2)课堂教学技能; (3)学习指导和教学评价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
基本技能: 导入、讲解、提问、板书、结课 演示、举例 提高技能: 组织(自主、合作、探究)、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课堂评价、教学手段运用、因材 施教
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
授知识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的熟练化表现。
不满堂灌,并不是教师就不能讲解,关键是看 教师如何驾驭、把握。
讲解技能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1.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2.能提供丰富材料,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 3.对材料分析、比较,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4.通过讲解、引导,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 5.揭示概念、理论形成过程,条理性强 6.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 7.语言生动,清晰简练 8.能及时检查学生理解、反馈强化
(3)结合点准,入题要快。
3.常用的导入方式
激情启趣,因势导入。 布疑设阵,造成悬念。
活动实验,直观导入。
解题释义,破题入手。 联系已知,温故导入。
4.导入实例
《春》(朱自清)——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 实例二:《摩擦生电》—— 将教学内容转化 为一个探究的问题。 实例三:《文件管理》——贴近学生生活, 解决实际需求整理音乐文件夹。 实例四:《身边的概率》 实例五:《化学实验》
一、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 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 方式。通过导入,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 定的学习方向上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技能可真是多得数不胜数啊。
咱们得聊聊沟通能力。
你想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简直就像一场精彩的对话秀。
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轻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乐在其中。
记得有个老师,总是能用生动的故事,把复杂的知识化为简单的图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根本不想走。
咱们得提到课堂管理。
这个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哦!一旦进入课堂,教师就像一位指挥家,得把每个乐器都调到最佳状态。
得让学生们知道,课堂上不光是“听”和“说”,更是“动”和“思”。
想象一下,如果课堂上每个人都各自为政,真是乱成一锅粥。
不过,管理得当的课堂,简直像一场和谐的交响乐,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互相配合,学习的效果就自然上升了。
然后嘛,咱们得说说耐心。
这可是教师必备的法宝。
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如鱼得水,有的却像小乌龟,慢慢爬。
但教师的耐心就像那春风化雨,能把这冰山融化。
在课堂上,面对那些反复问问题的孩子,教师不能心浮气躁,要耐心解答,甚至可以用生动的例子,让他们明白。
这种关心,学生们心里会铭记,学习起来自然也会更有动力。
灵活应变的能力也不可或缺。
课堂上,事情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比如,有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可不能怯场,要及时回应。
这时,教师的智慧和幽默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个机智的回答,能让学生们捧腹大笑,也能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这样的瞬间,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再说说对学生的关心。
真正关心学生,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关心他们的成长与情感。
一句简单的“你今天怎么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有的学生在学校可能经历了种种压力,教师的关怀就像一束光,照亮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教师还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
教育的世界变化万千,新知识层出不穷。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想象一下,一个总是更新自己的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探索新知,学习的旅程就像一次次冒险,充满了惊喜。
教师应有的基础技能
教师应有的基础技能
1. 教学技能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教学方法:教师应熟悉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设计:教师应具备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 课堂管理: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保持课堂秩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沟通与人际关系技能
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人际关系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教师应具备的沟通与人际关系技能:
- 善于倾听:教师应具备倾听学生和家长的能力,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给予反馈和建议。
- 温和亲和:教师应以友善和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关系。
- 团队合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与同事合作
中积极参与并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3. 专业知识与自我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自我提升技能:
- 学科知识: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扎实的知
识储备,以便能够准确传授知识给学生。
-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应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并遵守相
关规定和政策,确保教学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终身学习: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升自己
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终身学习。
以上是教师应有的基础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
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以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授课技能授课技能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清晰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二、辅导技能辅导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个别辅导。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通过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三、评价技能评价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科学、客观的评价能力,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管理技能管理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五、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创新,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挑战和困难。
教师的五项基本技能包括授课技能、辅导技能、评价技能、管理技能和创新技能。
这些技能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口语的技能要领
(三)教学口语的自我检测
(四)自我训练建议
1、对自身口语表达树立明确地监控意识 2、利用各种模仿学习机会
№3
专题讲座
(二)教学口语的技能要领
1.语言规范流畅
〔规范性,清晰度 ,流畅性 ,语调与节奏 〕
2.内容科学有序
〔科学性 ,教育性 ,逻辑性 ,有效性 〕
3.表述情理交融
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本讲座共谈三个问题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
二 教学口语技能
三 体态语技能
一
№1
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
1、含义:
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的活动方式。教学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两方面,并且二者是交融一体、密不可分的。
2、分类:
• 课堂交流的基本技能: 教学口语、板书板画、体 态语、提问、情感交流、媒传
• 课堂教学的施教技能: 导入、讲授、组织学生 活动、课堂纪律管理、结束
•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测验 编制、听课评课
№2
专题讲座
二、教学口语技能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的需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为目 的而使用的一种工作用语。
(2)使用站姿的技能要领
• 肩平、腰直、身正、立稳; • 忌佝、忌趴、忌晃、忌抖、忌搭
(3)使用行姿的技能要领
控制频率 控制速度 自然大方 范围均衡
№10
专题讲座
合适的教师着装
№11
专题讲座
(三)体态语的自我检测
• 站姿端庄、稳健、不呆板、不懒散(权重0.15) • 行姿稳健、轻捷,走动频率、速度合适(权重0.15) • 服饰整洁大方,符合教师职业形象(权重0.10) • 手势简练、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权重0.15) • 表情和蔼,随教学内容变化自然、有分寸(权重0.15) • 目光指向学生,能扫视和点视结合(权重0.15) • 体态语和口语配合协调统一,整体印象好(权重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1、目的性。
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
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
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
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
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
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
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
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
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1、教学语言技能。
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
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
a、逻辑性。
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
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
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
a、凝练性。
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
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
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
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重点突出,有计划性。
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3)书写规范,有示范性。
教师板书时,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观,而且要让学生看清楚,甚至对数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这样教师的板书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
a、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要反映出内容的层次,有条有理;b、板书的条理性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
(5)布局合理,有艺术性。
a、内容美:字、词、句、公式或符号都要准确无误,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错误;b、形式美:板书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内容的布局结构、教师的书法绘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图画美:一是有一手过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简笔画技巧。
(6)形式多样,有启发性。
a、板书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当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在板书的设计上,应该用精辟的语言画龙点睛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从板书上受到启发,引发其积极思考。
3、教态变化技能。
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身体的动作。
a、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
b、教师身体避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
(2)面啊的表情。
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
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爱老师,然后也会爱上老师的课,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眼神的交流。
在人类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
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会不喜欢听。
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骑墙课程的反应。
(4)适宜的停顿。
a、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或在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b、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是不可取的。
(5)声音的变化。
a、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以及赋予表情的语言,会使教学变得很有生气;b、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讲话速度时,即使有人已经分散了注意,也会重新将注意转移到教师所讲的话题上来。
4、演示技能。
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出学生观看。
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习的行为方式。
(1)心理准备。
在进行演示前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观察的心理状态。
(2)出示媒体。
要注意媒体摆放位置的高度、亮度等,是否能使敏感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观察得到。
如果媒体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3)介绍媒体。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或结构、组成。
如果是实验演示,都使用哪些仪器、药品,仪器如何安装,药品如何配制以及如何操作等。
(4)指导观察。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5)提示要点。
讲解或观察后教师画龙点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以使学生进一点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6)核查理解。
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5、讲解技能。
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为分析、综合指明了方向,明确通过教学使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什么是基本概念是通过对某一章节中概念系统的分析而逐渐明确出来的。
(3)明确概念的内涵。
明确地规定概念的内涵,是使学生科学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概念的内涵稍有变化,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讲解相似概念时,如不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也极易发生错误。
(4)明确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例证的方法还是直观演示的方法,用说明讲解的方法还是讨论或发现的方法,用演译推理还是用归纳推理,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如何导入和结束。
五、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1、导入技能。
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1)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
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激发思维。
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定向。
以便引导导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
(4)明确目的。
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5)进入课题。
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使导入和新课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
(6)导入的时机。
a、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时,在一个新概念开始时;b、在变换学习或活动的主题时;c、在师生互动的问答题之前;d、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e、在放映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之前等。
2、提问技能。
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陈述阶段。
a、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b、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问题表述出来;c、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a、核查。
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b、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c、提示。
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d、重复。
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e、重述。
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
a、重复。
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b、重述。
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c、追问。
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d、更正。
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e、评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f、延伸。
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g、扩展。
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h、核查。
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3、反馈强化技能。
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
(1)课堂观察法。
a、环视法。
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