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分散剂理论

合集下载

分散剂的作用是什么

分散剂的作用是什么

分散剂的作用是什么0000分散剂是什么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

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分散剂的作用是什么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缩短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浮色发花,防止絮凝,防止沉降润湿分散剂的分类涂料常用润湿分散剂有以下五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电中性、多官能团,非离子。

其中阴离子价位低,非离子在涂料涂膜中容易解吸移动。

1.分散剂5040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分散剂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4.分散剂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分散剂的作用基本原理: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

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

分散剂的作用,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1)双电层的原理。

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

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

darvan 821a分散原理

darvan 821a分散原理

darvan 821a分散原理一、概述Darvan 821a是一种常用的分散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

其作用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固体或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散开,以达到改善产品性能的目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Darvan 821a分散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分散机理1. 物理分散:Darvan 821a通过机械力(如搅拌、超声波、高速搅拌等)的作用,使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不断运动,从而减少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达到分散的目的。

2. 化学分散:Darvan 821a本身含有一些化学成分,能够与固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分散体系。

此外,Darvan 821a还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固体颗粒更好地悬浮在液体中。

三、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会影响液体和固体的粘度,从而影响分散效果。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降低粘度,有利于分散。

2.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会影响液体和固体的运动速度,从而影响分散效果。

一般来说,较高的搅拌速度可以加快液体和固体的运动速度,提高分散效果。

3. 颗粒性质:颗粒的形状、大小、表面性质等都会影响分散效果。

一般来说,较小的颗粒更容易分散,而表面光滑的颗粒比表面粗糙的颗粒更容易分散。

四、应用领域Darvan 821a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可以改善产品的分散性、稳定性、光泽度等性能。

在涂料中,Darvan 821a可以减少涂料的沉淀,提高涂料的细腻度,使涂层更加光滑。

在油墨中,Darvan 821a可以改善油墨的流动性,减少沉淀和凝胶化现象,提高印刷质量。

在塑料中,Darvan 821a可以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提高塑料的表面质量和光泽度。

五、结论Darvan 821a的分散原理包括物理和化学作用,其效果受到温度、搅拌速度、颗粒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可以改善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arvan 821a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散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将不溶性固体或液体分散到液相中。

它可以防止固体或液体颗粒结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分散剂具有很多应用领域,在工业生产、药品制造、食品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静电斥力作用:分散剂可以使颗粒表面带有电荷,使它们之间发生电荷斥力,从而防止颗粒吸附在一起。

这种静电斥力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使得颗粒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分散在液相中。

2.电双层作用:在分散剂添加到液相中时,分散剂分子会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电荷层,称为电双层。

这层电荷层可以在颗粒表面形成一个电荷屏障,防止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电双层作用可以使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相中,保持分散液的稳定性。

3.亲油作用:分散剂分子具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可以在固液界面上形成一层亲水层和亲油层。

这种亲油作用可以减少固液界面张力,使液体更容易湿润固体颗粒,使颗粒更容易分散在液相中。

分散剂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生产:分散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例如,分散剂可以用于颜料、染料的生产过程中,使颜料、染料能够均匀地溶解在液相中,并保持颜料、染料的稳定性。

此外,分散剂还可以用于纸张、涂料、塑料等行业,改善产品性能和加工工艺。

2.药品制造:在制药过程中,分散剂常常被用作药物载体,用于纳米药物的制备。

分散剂可以使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分散剂还可以用于药剂制剂的稳定性,保持药品的活性和有效性。

3.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分散剂常常用于乳化、稳定和增稠。

例如,分散剂可以用于奶糖、巧克力、酱料等的制作过程中,使其均匀分散并保持稳定性。

此外,分散剂还可以用于果汁、饮料等的悬浮剂,可以使悬浮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增加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4.化妆品制造: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分散剂常常被用作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

例如,分散剂可以用于乳液、霜状化妆品等的制作过程中,使其成分均匀分散并保持稳定性。

分散剂

分散剂
注:Daniel流动点适用于溶剂型涂料,在乳胶漆中不太适合。加量曲线法仅适合该水浆本身,在乳胶漆中常 有分散剂不足现象,实际应用中须多加(高至加倍)。C-A值更具综合性。最佳分散剂浓度(ODC)通常是用每 单位质量的颜料需要的分散剂的量来表示。单位体积的颜料的表面积越大,则ODC越高。
对涂料的影响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 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
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 衡现象。如果介质中增大反离子的浓度,而扩散层中的自由反离子会由于静电斥力被迫进入束缚反离子层,这样 双电层被压缩,动电电位下降,当全部自由反离子变为束缚反离子后,动电电位为零,称之为等电点。没有电荷 排斥,体系没有稳定性发生絮凝。
透明
这是涂膜的一个特性,透明性越高,越容易看到底层。遮盖力越高,对底层遮盖力越强。
光在表面反射和通过的数量决定涂料的遮盖力或透明性。颜料种类及分散程度对此有影响。由于折射率和粒 子大小影响,遮盖性颜料对反射光有更大影响。
聚合物分散剂通过影响颜料粒径分布(更均匀更窄)来提高透明度。对钛白粉,高折射率和大颗粒可以有效 地反射和折射各种波长的光。聚合物分散剂的添加可以提高表面积(减少团聚体,降低粒径),可以进一步提高 遮盖力。对于透明颜料,聚合物分散剂改善粒径分布让更多光透过(增加透明性)。
低分子蜡类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为原料,经裂解,氧 化而成的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低聚物。其主要产品有: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等五大类。其中以聚乙烯蜡最为常见。

分散剂作用原理

分散剂作用原理

分散剂作用原理分散剂是一种能够使颗粒或液滴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的物质。

在化工、制药、涂料、油墨等领域,分散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有效地改善颗粒或液滴在溶液或悬浮液中的分散状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首先,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颗粒或液滴的表面张力来实现的。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颗粒或液滴的表面张力降低时,它们就更容易分散在介质中。

分散剂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疏水基团则能与颗粒或液滴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使颗粒或液滴更容易分散在介质中。

其次,分散剂还能够通过稳定分散系统的机理来实现其作用。

在分散系统中,颗粒或液滴往往会因为凝聚或沉积而失去分散状态,而分散剂的存在能够阻止颗粒或液滴的凝聚和沉积,从而保持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分散剂的分子在介质中形成一层保护膜,包裹着颗粒或液滴,阻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保持分散状态。

此外,分散剂还能够通过增加介质的粘度来实现其作用。

当分散剂加入介质中时,它会与介质形成一种复合体系,使介质的粘度增加。

高粘度的介质能够有效地阻止颗粒或液滴的沉积和凝聚,从而保持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多方面的,它通过降低表面张力、稳定分散系统、增加介质粘度等方式来改善颗粒或液滴在介质中的分散状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颗粒或液滴特性和介质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散剂,以达到最佳的分散效果。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虽然复杂,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分散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分散剂的作用原理,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散剂的作用与用途

分散剂的作用与用途

分散剂的作用与用途
分散剂(Dispersant)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

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两亲性试剂。

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光泽,增加流平效果光泽实际最主要取决涂料表面对光的散射(即一定的平整度即可。

当然需检测仪器决定是否够平整,不但考虑原生粒子数目,形状,并考虑他们的结合方式),当粒子粒径小于入射光1/2(这个数值不确定)时,表现为折射光,光泽不会再提高,同理遮盖力依靠散射提供主要遮盖力的遮盖力也不会增加(除炭黑主要靠吸收光,有机颜料忘了)。

注:该入射光是指可见光的范围流平说不好;但注意粒子原生数目减少,是减少其结构黏度,但比表面的增加会使自由树脂的数量减少,是否有平衡点说不好,但一般粉末涂料流平并不是越细越好。

2、防止浮色发花。

3、提高着色力注意着色力在自动调色系统中并非越高越好。

4、降低粘度,增加颜料载入量。

5、减少絮凝是这样的,但越细粒子表面能越高,需要越高吸附强度的分散剂,但吸附强度太高的分散剂可能造成对涂膜性能的不利。

6、增加贮藏稳定性其实原因和上相似,一旦分散剂稳定强度不够,反而贮藏稳定性变差(当然从你的图片上看是没问题的)。

7、增加展色性,增加颜色饱和度、增加透明度(有机颜料)或遮盖力(无机颜料)。

分散剂和润湿剂

分散剂和润湿剂

Nopcosperse N Nopcosperse A SN-Dispersant 5034 SN-Dispersant 5040 Nopcosant K SN-Dispersant 5027 SN-Dispersant 5020 Nopcosperse 100EXP Lomar D Lomar PW Tenlo 70 Nopcowet 50 Hyonic PE-100 Hydropalat 875 Hydropalat 3037 Nopco Colorsperse 188-A Hydropalat 1080, 3275, 3204 Hydropalat 759
4
性能指标:
外观: 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组成成份: 聚羧酸纳 固体成份: 40% 溶解度: 在水中易溶解 比重:(D25/4) 1.30 颜料分散性研究: 对分散剂用量的研究显示了 SN-5040 的优异性能,它具有最大的颜料承载力,也更为经济可行,这 些研究覆盖了许多颜填料体系,包括有光和平光级金红石钛白粉,研磨天然碳酸钙和瓷土。用 SN 5040 得到的卓越的分散状态可以使最终涂层具有最大的理想性能。 在生产铁红、铁黄色桨 及钼桔红分散液,SN-5040 也是很有效的。 用途和用量: SN-5040 对钛白和体质填料是主分散剂,不需添加辅助分散剂或润湿剂。SN5040 可很好的分散 在丙醇中,后者对有光涂料是必须的。 SN-5040 在很宽的用量范围内均有效,具体用量根据颜料载体和涂料种类有所不同,一般用量 范围在 0.2%-1.0%(固体/固体),上限适用于高光及难分散体系,下限适用于平光及低 RMC 体系,当添加少量的 SN-5040 时,可改善困难体系的展色性。 包装: 净重 250kg 或 20kg/桶
1
Nopcosperse N Nopcosperse A 润湿分散剂

分散剂的原理

分散剂的原理

分散剂的原理分散剂是一种能够使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的化学物质,它在各种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分散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表面性质,降低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从而使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分散剂的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分散剂的原理。

在液体中,固体颗粒之间通常存在着静电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吸引力,这些力会导致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簇。

而分散剂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使其表面带有亲水性或疏水性,从而降低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使其分散在液体中。

这种原理类似于表面活性剂,但分散剂更注重于颗粒的分散效果。

其次,分散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颜料、涂料、油墨、胶粘剂、塑料、橡胶等行业,分散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颜料和涂料行业,分散剂能够有效地将颜料分散在液体中,使得颜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更好,从而提高涂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油墨行业,分散剂能够使颜料均匀分散在油墨中,提高油墨的色彩饱和度和印刷效果。

在塑料和橡胶行业,分散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除此之外,分散剂还在农药、医药、食品等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农药生产中,分散剂能够提高农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增强其杀虫效果。

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分散剂能够改善药物和食品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口感。

总之,分散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变固体颗粒表面的性质,降低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使其分散在液体中,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分散剂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轻化0802 12号黄卓英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

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机理: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选择分散剂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

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

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双电层原理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

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

粉状粒子表面吸附分散剂后形成双电层,阴离子被粒子表面紧密吸附,被称为表面离子。

在介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

它们被表面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反离子中的一部分与粒子及表面离子结合的比较紧密,它们称束缚反离子。

它们在介质成为运动整体,带有负电荷,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包围在周围,它们称为自由反离子,形成扩散层。

这样在表面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就形成双电层。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

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衡现象。

颜料分散技术

颜料分散技术

一、颜料的分散:颜料在漆料中的分散进程是比较复杂的,但至少要通过三个进程,即湿润、解聚(分散)和稳固化。

提供色漆生产的颜料,在颜料生产中所形成的粒子是细微的,其粒径一样在5nm至1um之间,那么能轻易地形成份散体系。

可是涂料厂投入生产用的颜料,多数以原级粒子,附聚体和聚集体的混合物所存在的。

原级粒子:是颜料在制造进程中所形成的单个晶体或缔合晶体,粒径是比较微细的。

附聚体:是原级粒子的边和角相连接,结合而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大的粒子团。

聚集体:是原级粒子间以双面相结合的,或晶面成长在一路的,结构比较紧密的、大的粒子团。

附聚体大多在颜料的泸饼干燥和随后的干磨中形成的。

聚集体是颜料制造进程中沉淀熟化时期形成的。

附聚体和聚集体合称为颜料的二次粒子。

一、颜料的湿润:生产色漆用的颜料表面一样都吸附着一层空气和水分,颗粒间的间隙也被空气所填充,颜料在漆料中分散的首要前提是需要用漆料取代空气和水分,并在颜料暴露出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新的包覆膜,这种用漆料取代空气和水分并在颜料表面形成包覆膜的进程,称作颜料湿润进程。

二、颜料的解聚(分散):在分散进程中,仅将这些二次粒子的表面用漆料湿润是不够的,因为这种大粒径、小表面积的颜料粒子团不能知足制漆的成膜要求和维持漆液稳固的分散状态。

因此,必需施之外加的机械力(主若是剪切力)将这些大颗粒解聚集,使其恢复或接近恢复到原级粒子的大小,以小颗粒大表面积的形式暴露在漆料中,并使其所有暴露出来的表面都被漆料所湿润。

这种借助外加机械力,将颜料的附聚体和聚集体恢复成或接近恢复成原级粒子的进程称做解聚进程或称做分散进程。

颜料在漆料中的解聚是色漆制造进程中要紧的,消耗能量最大的工序。

能使颜料解聚的外来机械力,一样是由咱们通常利用的研磨分散设备,如砂磨机、球磨机、三辊机、高速分散机和二辊机等产生的。

为了造成作为分散介质的液体漆料对颜(填)料粒子表面的渗透条件,必需对颜(填)料的聚集体和附聚体施加能促使其破裂的外部机械力,将颜(填)料粒子进行解聚,使其更好地被液体漆料所湿润,这就需要研磨分散设备。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_PPT幻灯片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_PPT幻灯片

阳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是非极性基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主要有胺盐、季胺盐、 吡啶鎓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力强,对炭黑、各种 氧化铁、有机颜料类分散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其与基料中 羧基起化学反应,还要注意不要与阴离子分散剂同时使用。
非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在水中不电离、不带电荷,在颜料表面吸附比较弱,主要
在水系涂料中使用。主要分为乙二醇性和多元醇型,降低
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
阴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大部分是由非极性带负电荷的亲油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亲水 的基团构成。2种基团分别处在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亲水亲 油分子结构。它的品种有:油酸钠C17H33COONa、羧酸盐、硫 酸酯盐(R—O—SO3Na)、磺酸盐(R—SO3Na)等。阴离子分 散剂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及油墨中。多元羧酸聚合物 等也可应用于溶剂型涂料,并作为受控絮凝型分散剂广泛使用。
表面张力和提高润湿性。与阴离子型分散剂配合使用作为
润湿剂或乳化剂,广泛应用于水性色浆、水性涂料及油墨


分散剂
• 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 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 活性剂称为分散剂。
• 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 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
• 机理: • 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

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 • 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
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
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
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
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
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
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分散剂是一种在液体体系中分散固体物质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改变物质的表面性质和增加粒子间的斥力来实现分散作用。

下面是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1. 改变表面性质:分散剂常常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可以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当固体表面有亲水基团时,分散剂的亲水基团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变为亲水,从而使固体悬浮于液体中。

反之,当固体表面有疏水基团时,分散剂的疏水基团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使固体表面变为疏水,从而使固体悬浮于液体中。

2. 增加粒子间斥力:分散剂在液体中形成吸附层后,可以增加颗粒间的静电斥力或范德华力,使固体颗粒之间产生排斥作用,防止它们重新聚集在一起。

这种斥力可以使颗粒保持分散状态,防止固体在液体中沉淀。

3. 防止聚集:除了增加颗粒间的斥力外,分散剂还可以改变液体的黏度或表面张力,从而减缓固体颗粒的沉降速率或聚集速率。

这种作用可以使固体物质在液体中保持稳定的分散态。

总而言之,分散剂通过改变物质表面性质,并增加颗粒间的斥力,防止固体颗粒重新聚集,从而实现固体物质在液体中的分散作用。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分散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领域的辅助剂,其作用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介质中,防止颗粒聚集,从而获得稳定的分散体系。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散剂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水性头基和疏水性尾基组成。

在液体介质中,亲水性头基与介质中的液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发生覆盖,从而降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颗粒聚集的趋势。

其次,分散剂可以提供电荷给固体颗粒表面,改变固体颗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

在水介质中,许多分散剂可以离解成正负带电的离子,并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吸附,形成带电的覆盖层。

这种带电的覆盖层使颗粒表面带有静电势,相同电荷的颗粒之间发生电荷排斥,减少了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固体颗粒的聚集倾向。

第三,分散剂可以降低液体介质的表面张力。

固体颗粒的分散状态是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束结构,而表面张力是胶束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分散剂在液体介质中作用,可以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影响分散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分散剂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体界面处形成胶束结构,并包裹住颗粒表面,从而减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颗粒的分散性。

最后,分散剂还可以通过溶剂作用和机械剪切力来促进颗粒分散。

在液体介质中,溶剂与分散剂发生相互作用,溶解或者膨胀分散剂的分子,从而改变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疏水性,使其更好地包裹颗粒表面,减少固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分散性。

同时,机械剪切力也可以通过剪切、研磨等方式,破坏颗粒聚集,促进颗粒分散。

总的来说,分散剂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电荷效应、降低液体介质的表面张力、溶剂作用和机械剪切力等多种作用机制相互配合,达到将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目的。

这种分散的状态可以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颗粒的聚集和沉积,从而保持分散体系的均匀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因此,分散剂在涂料、油墨、胶黏剂等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轻化0802 12号 黄卓英 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 机理: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选择分散剂 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双电层原理 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粉状粒子表面吸附分散剂后形成双电层,阴离子被粒子表面紧密吸附,被称为表面离子。在介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被表面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反离子中的一部分与粒子及表面离子结合的比较紧密,它们称束缚反离子。它们在介质成为运动整体,带有负电荷,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包围在周围,它们称为自由反离子,形成扩散层。这样在表面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就形成双电层。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 。 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 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衡现象。如果介质中增大反离子的浓度,而扩散层中的自由反离子会由于静电斥力被迫进入束缚反离子层,这样双电层被压缩,动电电位下降,当全部自由反离子变为束缚反离子后,动电电位为零,称之为等电点。没有电荷排斥,体系没有稳定性发生絮凝。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编辑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

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目录1简介2解释3作用4选择5种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6机理7基本原理选择分散剂双电层原理位阻效应8测定方法1简介Dispersant(分散剂):一种化学品,加入水中增加其去颗粒的能力。

2解释工具书中的解释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

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大类。

常用的无机分散剂[1]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

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

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

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

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

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

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

阴离子型用得最多。

3作用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缩短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浮色发花,防止絮凝,防止沉降。

1、提升光泽,增加流平效果光泽实际最主要取决涂料表面对光的散射(即一定的平整度即可.当然需检测仪器决定是否够平整,不但考虑原生粒子数目,形状,并考虑他们的结合方式),当粒子粒径小于入射光1/2(这个数值不确定)时,表现为折射光,光泽不会再提高,同理遮盖力依靠散射提供主要遮盖力的遮盖力也不会增加(除碳黑主要靠吸收光,有机颜料忘了)。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介绍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

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解释工具书中的解释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

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大类。

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

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

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

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

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

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

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

阴离子型用得最多。

分散剂的选择一个优良的分散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为母料质量的5%分散剂的种类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润滑性和热稳定性,用量(质量分数,下同)0.3%-0.8%,还可作聚烯烃的滑爽剂;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也称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2%;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油酸酰用量0.2%~0.5%;烃类石蜡固体,熔点为57~7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树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以下石蜡类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聚氯乙烯等树脂粘连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硬脂酸钙等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液体石蜡:凝固点-15 ̄-35℃,在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时,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65-90℃,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润分散剂理论涂料与油墨制造过程中的颜料分散是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颜料的二次团粒径经过润湿、粉碎、分散在展色剂中,得到一个分散悬浮体。

悬浮体的稳定性与颜料、树脂、溶剂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要想制备一个良好的颜料分散体有时必须要借助于湿润分散剂的帮助。

润湿、粉碎、分散这三个过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

润湿是一个颜料表面置换工程,粉碎是机械加工的研磨过程;分散是机械粉碎制成悬浮体的稳定过程。

这三者有可能是同时进行的,不易分割。

湿润剂和分散剂都是界面活性剂,湿润剂能降低液 / 固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强颜料的亲液性,提高机械研磨效率。

分散剂吸附在颜料的表面上构成电荷作用或空间位阻效应,使分散体处于稳定状态。

“湿润和分散”尽管这两个词就词义而言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其作用达到的结果却是极其相似的,往往很难区分,尤其是高分子分散剂,同时兼具润湿和分散作用,因此,人们常称其为湿润分散剂。

•颜料的润湿性颜料润湿是一个表面置换工程,由固 / 气界面变成固 / 液界面,只有在颜料与树脂溶液的亲合力大于基料中树脂之间的亲合力时才会实现。

•接触角与润湿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夹角,这个角被称之为接触角,它是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志。

杨氏方程表示了接触角与界面张力的关系。

γ SG = γ SL + γLG cos θ( 1 )式中:γ SG ——固 / 气界面张力γ SL ——固 / 液界面张力γ LG ——液 / 气界面张力θ——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角由( 1 )式可导出( 2 )式( 2 )当γ SG < γ SL , cosθ< 0 ,θ>90 °。

不润湿当θ等于180 °时,完全不润湿会形成水珠滚动现象。

当γ LG >γ SG -γ SL ,则 1 > cosθ> 0 ,θ<90 °。

液体可以润湿固体,但不会完全润湿,铺展不好。

当γ LG = γ SG —γ SL ,则 cosθ=1 ,θ =0 °。

液体会完全润湿固体,形成良好的铺展现象。

既然润湿是颜料由固 / 气界面换或固 / 液界面,所以润湿效率 BS 应为:BS= γ SG -γ SL ( 3 )若将( 3 )式代入( 1 )式,润湿效率则为:BS= γ LG cosθ( 4 )因为γLG 和θ角都可以测定出来,所以润湿效率是可以计算的。

但计算时要注意修正。

•影响润湿效率的其它因素影响润湿效率的除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外,还有颜料集合体中孔隙度的孔径和深浅,树脂基料的黏度。

Washborre 用公式表示了颜料粒子润湿的初始阶段,各种因素与润湿效果的关系。

润湿效率=K · γF1 · cosθ · γ 3 / η L ( 5 )式中: K ——常数;γF1 ——基料的表面张力;γ——颜料颗粒中的孔隙半径;L ——颜料颗粒中的孔隙长度;η——基料黏度。

( 5 )式中的“ γF1 · cosθ”就是( 4 )式所述的润湿效率。

除此之外, Washborre 把颜料粒子的状态、孔隙度的大小及深浅,还有树脂基料的黏度等与润湿效率结合起来了。

综上分析,颜料润湿缓慢的原因:( 1 )扩散压力非常小(界面张力高,如疏水性颜料在水中分散)。

( 2 )颜料颗粒中的孔隙度的孔径小而深(微粒颜料高密度充填的粒子,如凝聚体颜料粒子)。

( 3 )基料黏度高(与研磨粉碎相反,在高黏度下可获强的剪切力,能提高研磨效率,但对制备高浓度颜料色浆却不利)。

( 4 )要提高润湿效率,采用湿润分散剂降低界面张力,减小接触角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颜料分散体的稳定性分散体稳定性差主要表现在颜料分散粒子产生絮凝和沉降。

这对涂料和油墨的光泽、着色力、遮盖力、耐候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时还会导致涂料浮色发花、开罐质量不佳,出现浮油、分层、沉淀等不良现象。

•比表面积与稳定性的关系颜料颗粒被机械粉碎成小粒子时,比表面积增加了,设颗粒的边长为 L ,粉碎后小粒子的边长为Ⅹ。

那末小粒子的个数为: L 3 /X 3 (个)那末粉碎后小粒子的总面积为:6X 2 · L 3 /X 3 =6 · L 3 /X 。

假设把一个边长 5 μm 的大颗粒粉碎成边长为 0.5 μm 的小粒子。

粒子的个数、比面积、边、角的变化如表 1 所示。

表 1 边长由 5 μ m 变成 0.5 μ m 总面积边角等的变化情况边长 /μm 粒子个数 / 个总边长 /μm 总面积 /(μm) 2 总角数 / 个5 1 5 × 12=60 5 × 5 × 6= 150 80.5 10 × 10 × 0..5 × 12 × 0.5 × 0.5 × 6 × 8 × 1000= 800010=1000 1000=6000 1000=1500由表 1 可知,由一个边长 5 μm 的大粒子变成边长 0.5 μm 小粒子时,角增加了 1000 倍,边长增加了 100 倍,面积增加了 10 倍。

颜料粒子表面原子的价力饱和程度是有差异的。

在棱、角、边及凹凸部位剩余价力较多,吸附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另外,就热力学而言,粒子变得越小,比表面积 (S) 变得越大,比表面自由能就越大,假分散体内部的自由能没有变化,分散系的自由能就受 G s =rS 支配。

表面张力 (r) 不会变,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自由能肯定增大,所以稳定性就变差了。

机械粉碎后微粒新增加的面积、边、角都是疏液的,若得不到润湿及很好的能障保护,这些新粉碎的细小微粒更容易产生絮凝。

•颜料沉降颜料分散体中的颜料粒子是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运动的速度是受粒径、形状、密度、絮凝度等诸多因素影响。

在无限扩展的牛吨流体分散系中,单一球型粒子的沉降速度可用Stokes 公式求出:( 6 )式中:υs ——是等速运动的终点速度;α——粒子半径;ρ——分散相的密度;ρ°——分散价质的密度;g ——重力加速度。

Kresse 将 Stokes 公式简化成( 7 )式:( 7 )可用该式探讨设计涂料的配方中的颜料是否有浮色的倾向,以便制定防止措施。

比如用醇酸树脂、 TiO 2 和 Fe 2 O 3 制浅红色漆。

醇酸树脂密度 0.98 g /cm 3TiO 2 密度 4.20 g /cm 3 ,细度 0.25 μmFe 2 O 3 密度 5.00 g /cm 3 ,细度 0.05 μmTiO 2 的沉降速度, (4.2 -0.98) × 0.25 2 =0.2005Fe 2 O 3 的沉降速度, (5 -0.98) × 0.05 2 =0.01005二氧化钛的沉降速度大的是铁红的 20 倍,如果处理不当会浮红,表面颜色变深。

如果色浆配方设计合理,选用恰当的醇酸树脂浓度或者使用适宜的湿润分散剂,该颜料分散体系还是比较稳定的。

制造天蓝色油漆时,经常采用二氧化钛与酞菁蓝组合,该分散体的稳定非常差,经常出现浮色、发花现象。

其原因是二氧化钛密度高,粒径比较大,运动速度缓慢。

酞菁蓝密度低,粒径小,运动速度快。

当 TiO 2 沉降,酞菁蓝处于分散状态时,会浮蓝。

因酞菁蓝运动速度快,碰撞几率大,若没能障保护,易于产生絮凝,颗粒变大,发生沉降,则出现浮色现象。

所以在这个体系中浮蓝、浮白或者发花是不固定的。

比较有效的控制办法是选择适宜的二氧化钛,配合恰当的湿润分散剂。

比如以 R-830 二氧化钛配合国产的酞菁蓝,再以 Tego Glide 450 流平剂为润湿剂,以 Tego Dispers 610 为分散剂,颜料混合后共同上磨研磨,可大大改善浮色发花问题。

在分散体系中沉降和布朗运动并不是等量运动。

沉降会产生浓度差,布朗扩散运动会使其均一化。

若沉降速度过大,就会出现沉降体积,出现浮色、发花等不良现象。

要减少沉降速度,只有减小粒径,粒径变小又会出现热力学不稳定现象,为克服这些弊病只有借助于湿润分散剂的帮助。

•分散体系的稳定机理分散体系稳定机理主要有电荷斥力学说和空间位阻学说。

• DLVO 理论颜料粒子在水性分散体中,甚至在油性分散体中会因不同原因而带电。

由于粒子带电,在粒子界面的周围必然会吸附等量的反电荷,形成双电层结构。

DLVO 理论是在扩散双电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它是电荷斥力学说的中心,解释分散体系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胶粒间引力是范德华力,因胶粒是由许多分子集聚而成,胶力间的引力是所有分子引力的总和,这种粒子间的引力是远程作用的范德华力,用 V A 表示。

它与距离的 3 次方成反比。

与一般分子间的引力与距离的 6 次方成反比不同。

( 2 )粒子间相互排斥的力是由带电粒子产生的,用 V R 表示。

我们可以把一个带电粒子形成的双电层看成四周为离子氛包围的带电粒子,如图 1 所示。

图 1 离子氛重迭图中粒子带正电荷,虚线表示正电荷作用的范围,由于离子氛中反离子的屏蔽效应,虚线以外就不受电荷影响,当两个粒子接近时,如果离子氛尚未接触,粒子之间并无排斥作用。

当粒子相互接近到离子氛产生重迭时,重迭区离子浓度变大,破坏了原先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导致离子氛中电荷重新分布。

即离子从浓度较大的重迭区域向外扩散,其结果正电荷粒子产生斥力,使相近的粒子脱离,理论证明这种斥力为粒子间距离指数函数。

其斥力用 V R 表示。

当分散系中带相同电荷的粒子相互接近时体系的的总能量 V 为 V A +V R 。

随着距离的缩短 V A 增加, V R 亦增加,但两个能量的方向是相反的(见图 2 )。

图 2 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电热能曲线图由图 2 可知,单个粒子相距较远时,离子氛尚未重迭,只有引力起作用。

就是图中的第二极小区域,总势能为负值。

这时粒子间相吸产生的絮凝物是松软的可逆的。

随着距离缩短,离子氛重迭,如图 1 ( b )所示,斥力开始出现,总势能逐渐上升为正值。

但此时引力也随距离变小而增大。

在一定距离出现最大相斥势能V max 。

距离再缩小,引力又占据优势,势能开始下降,进入图 2 中的第一极小区域,粒子会形成坚硬的凝聚物。

如果V max 小于动能( KT )的 2~3 倍,由于引力 V A 的作用,粒子间将产生凝聚。

若粒子周围有高分子分散剂吸附层存在则情况就不相同了。

如果V max 在 20~25 KT 以上时,粒子间由于斥力作用,凝聚不会发生。

KT= mV ( 8 )式中:m ——粒子质量;V ——粒子运动速度;K ——波尔兹曼常数;KT ——微粒热运动平均数量。

V R 是斥力,其大小与扩散双电层的电势一样,随距离增加成指数函数减少,其减少程度是由德拜长 K 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