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版教材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研究上述相应领域的普遍规律中产生而又为深化这种研究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对此作了说明。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六与第七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1-3二、产生与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ﻫ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与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二)鲜明得政治立场(三)重要得理论品质(四)崇高得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得指南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与实践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得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她思潮&马恩诞生ﻫ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得回答4)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6)马哲得解答(二)物质得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得物质统一性:p321)运动&物质ﻫ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就是运动得,运动就是有规律得,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得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2)绝对得运动,相对得静止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得物质观5)社会得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一)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活动p351)实践得基本特征2)实践得具体形式3)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p371)把握两大方面ﻫ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ﻫ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生活得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得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1)规律得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得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p41ﻫ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ﻫ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得基础2)发挥能动得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ﻫ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得趋势&人民得愿望§1、2:事物得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发展得普遍性(一)事物得普遍联系p441)联系得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得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二)事物得永恒发展p451)发展就是上升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得原因2)发展就是一个过程—-时间上得持续性&空间得广延性得交替3)人类社会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得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得内容&永恒发展得动力(一)矛盾得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p47 1)同一性与斗争性2)相互联系&作用&性质3)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4)斗争性…………………………、、5)与谐就是矛盾得特殊形式(二)矛盾得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ﻫ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得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得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得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与否定之否定(周期)ﻫ前进行&曲折性得统一§1、3: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科学得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得统一p53ﻫ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ﻫ发展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辩证法就是伟大得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一、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一)实践与认识得主体&客体p641)实践得定义2)认识得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得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得决定作用p65ﻫ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理论就是认识得高级形式)二、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得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得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得特点三、认识运动得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得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得条件(三)认识运动得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p72飞跃得综合(认识过程得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得曲折上升运动)ﻫ造成反复性&无限性得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得统一就是具体得、历史得§2、2: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得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一)真理得客观性—-唯物论p73 客观性得原因;形式得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得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就是真理)(二)真理得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得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人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就是否符合)p77 1)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得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得检验标准(一)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p781)实践检验得理由(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得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得标准得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一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实践三、真理与价值得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得真理&价值尺度(成功得实践就是二者得统一)2)价值得定义3)价值得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得功能与树立正确得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得作用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得辩证统一p85§3、3:认识与实践得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一(+社会意识得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得独立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规律p101(一)生产力&生产关系p1011)生产力定义2)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生产关系p102ﻫ广义、狭义ﻫ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就是生产中人与人得关系,不就是物,“可这些关系总就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得形式,不就是物,就是生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1)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 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2情形)2)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矛盾运动得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规律:(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p108ﻫ决定与反作用ﻫ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ﻫ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得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得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得统一性与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得必然性与人们得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得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得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得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14-115根本动力得表现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得作用(一)阶级&阶级斗争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得社会现象p117ﻫ1)阶级得定义2)阶级斗争得定义(二)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p1181)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作用得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3)阶级斗争得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得阶级分析法就是认识阶级社会得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得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得巨大作用p121ﻫ改良作为革命得补充手段ﻫ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21)改革得定义&其与革命区别2)改革在历史发展中得重要作用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社会主义社会得改革就是一场伟大得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就是推动经济将与社会发展得强大杠杆p124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得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科技得态度§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得作用一、人民群众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 p128(二)现实得人及其活动就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得前提p1291)现实得人2)劳动就是基本得人得活动3)人得现实本质-—人就是社会得人ﻫ现实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ﻫ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认识与把握个人&群体(三)从社会历史得整体联系与具体过程中认识与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立足整体2)历史必然3)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得决定作用p1311)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得劳动群众&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ﻫ人民=主体得表现(见p131)2)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3)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4)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5)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得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得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得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得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得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ﻫ不能决定与改变历史发展得总进程与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得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得历史作用p135ﻫ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or反取决于就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得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得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ﻫ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就是联系(历史背景)与发展(不断变化)得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得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得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p140(二)资本得原始积累p140-141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得历史条件p1441)自然经济得对立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得二因素&劳动得二重性p1451)商品二因素得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二因素对立统一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得决定p146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得影响ﻫ简单、复杂劳动得影响(四)价值形式得发展与货币得产生p148货币产生得阶段ﻫ基本职能ﻫ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得作用表现3)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得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意义(一)劳动价值论得理论与实践意义p152ﻫ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认识p1531)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人员得劳动(总工人)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得认识创造就是分配得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得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得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力得价值&使用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3)购买得就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与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得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得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得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得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与资本得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得作用p158 1)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生产物质资料得劳动过程得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得价值,不就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剩余价值得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得两种基本方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ﻫ*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生产——目得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ﻫ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得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得因素4)社会总资本得再生产&流通ﻫ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ﻫ社会在生产条件ﻫ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得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得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得内容&三个表现矛盾得尖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得可能性&根本原因ﻫ基本矛盾就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得矛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得周期§4、3:资本主义得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得职能&职责p173ﻫ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形式得进步&本质得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ﻫ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得态度二、资本主义得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得历史进程:§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得形成: p1841)生产集中、资本集中与自然得垄断2)垄断定义3)产生垄断得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得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得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得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得来源3)垄断利润得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得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得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形成&作用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生原因(非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得积极作用6)局限性(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得扩展p1921)世界扩展得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ﻫ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得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4)国际垄断资本得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得实质p195ﻫ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得表现p196ﻫ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得形成与建立)ﻫ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得动因p198ﻫ科学技术得进步&生产力得发展--基础跨国公司得发展--适宜得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ﻫ各国经济体制得变革(三)经济全球化得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得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得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得变化:p200ﻫ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ﻫ资本占有得社会化↑(二)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得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得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得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得变化p203-204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得原因&本质:(一)新变化得原因:p204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二)新变化得实质p206§5、3:资本主义得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一、历史地位p2071)巨大得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得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得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ﻫ原因(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一个长期得历史过程p213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书整理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不可知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 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 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 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 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 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论文(2020年7月整理).pdf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试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主题:“理论实践面对面”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
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
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当然,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不是万能的,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整合(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鲜明特征及当代价值答:马克思主义的内涵:①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③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④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P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P10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3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涵P20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3、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P26答: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简述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P33答: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是内容与形式、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现实与可能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37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通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6、简述量变质变规律P40答: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及其现实意义P42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六
•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反对者的理论 • ①萨伊的“要素价值论”和“效用论”:土地、资本和 劳动一样,凡能给行为人带来效用的东西,都是价值的 源泉 • ②马尔萨斯的“供求论”:人口过快增长导致供应与需 求的失衡,从而导致价值上升。 • ③约翰· 穆勒的“综合价值论”:价值是劳动、供求、节 欲、生产费用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 3.边际效用价值论 • ①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效用是指物品能 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 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 ②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 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 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 • 4.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缺陷 • ①将价值决定的因素归结为主观需要 • ②没有看到边际效用递减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 ③没有看到价值与价格之间复杂的变化关系,将价格等
•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 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①其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 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 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 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 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 到商品的价值。 • ②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 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 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 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 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第二讲 资本自恋之舞的秘密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生产的绝对规律
三、罗陀斯之舞:资本积累及其后果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革命性。
答案:错2.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答案:对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工具。
答案:对4.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与途径是客观事物。
答案:错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科学严谨。
答案:错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政治关系。
答案:错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平均社会主义。
答案:错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答案: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9.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哪些道理。
()答案:客观性;规律性11.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
答案: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2.价值的特性是( ) 。
答案: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3.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分别是()答案: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答案: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答案: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6.“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答案: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唯我主义观点;反理性主义观点1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答案: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18.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答案: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1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 七章 笔记
目录 一、二、三、二、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知识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知识点2】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知识点3】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知识点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5】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①社会制度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③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④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知识点6】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知识点7】八大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2)(2020年7月整理).pdf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求真务实【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B、中级C、高级D、中高级【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B、生态资源C、矿物资源D、人口资源【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生态资源,如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它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可以长久使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 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 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
二、苏联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道路的
探索
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 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 我们有何借鉴?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 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 三年的反对英、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 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内 外勾结他们占领苏俄3/4的土地。红色的新 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分配中实行“阶级口粮制”,居民分为四类,分配口粮。
1.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他们夸大 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 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 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 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 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 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 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0年来大工业 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 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 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6章教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明确马 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难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 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①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②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列宁说:“为了拯救国家,拯救 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 这样做。” 但是,“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年)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 实行粮食税; ② 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贸 易自由; ③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国家资本 主义: A、租赁制;B、合作制;C、雇佣制。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 义制度的不合理。
② 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功绩: ①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 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②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 火花; 局限性: ①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 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③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八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八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一、判断题。
(共6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选择一项:对错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选择一项:对错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选择一项:对错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选择一项:对错5.1848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但是,170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选择一项:对错6.共产主义的到来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不发达和发达时期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后才能迎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项选择题。
(共3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的基础上发现的。
选择一项:A. 剩余价值B. 实践论C. 辩证法D. 辩证唯物主义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选择一项:A.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B. 城乡之间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 国家不同地区之间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选择一项:A. 生产规模B. 生产力C. 工人的劳动强度D. 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6次作业
1. 生产相对过剩是() [1分]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3.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
4. 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5. 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 [1分]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1分] C.马克思主义政党
7. 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 [1分] B.流通手段职能
8.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1分]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9.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 [1分]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10. 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1分]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11.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 [1分] B.工农联盟
12.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1分]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 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1分]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15. 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1分] 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1分]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1分]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1分] A.成正比
2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1分] B.劳动力成为商品
21.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1分]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2.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 [1分]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23.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 C.马克思主义理论
24.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 [1分]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25. 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1分] A.列宁
26.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1分] B.按需分配
2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1分] B.所有制基础不同
28.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1分]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9. 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1分] D.流通手段职能
30.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 [1分] B.现代无产阶级
31.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1分]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32. 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1分] B.新殖民主义
33. 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 ) [1分] A.劳动对象
34. 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1分]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35. 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1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 [1分] B.无形磨损
37. 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1分] A.物质利益关系
38.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1分]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9. 商品二因素是指( ) [1分] B.使用价值和价值
40.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1分] 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41.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分]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2.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 [1分]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43.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1分] C.《共产党宣言》
44. 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1分] D.劳动力的资本
45. 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1分]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
46.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1分] C.共产主义者同盟
47. 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 [1分] D.劳动力
4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49. 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1分]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50.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1分]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51.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 [1分]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52. 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 ) [1分] 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53.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1分]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54.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1分]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