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 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练习 新人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2人教版必修3
对外贸易总额 (亿美元)
2005 年
2001 年 2005 年
外商直接投资 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三 产业比例
人均 GDP (元)
长三角 1381
5024
41.3%
4∶ 55∶ 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17.9%
3∶ 51∶ 46
41990
14. 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16 题, B 项属于珠三角
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方向; C 项中资源优势不明显; D 项发展农业与我国的工业基地建设相
矛盾。
【答案】 14.B 15.C 16.A
1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A.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可迎刃而解。第( 3)题,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
4)
题,根据图示信息知, B— D 工业地带是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以
下几个角度分析:①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②自然因素:原料、动力(燃料)、
土地、水源等;③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
简述 B 地旱情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材料二中 B— D 工业地带是我国著名的 __________ 工业地带;简述 B— D 工业地带发展
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第( 1)题读图即可作答。第( 2)题,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 乙比丙的纬度高,其他问题便
人教版 必修3 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复习题 附答案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复习题By zc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劳动力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的主要影响是A.跨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
左图为菲律宾工业化进程图(含预测)。
完成3-4题。
3.2000年,与国际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相比,菲律宾A.①指标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B.②指标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C.③指标接近国际标准,是因为第三产业已成国民经济的主导D.三大指标都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4.为促进工业化进程,目前菲律宾主要发展的工业是右图中的A.aB.bC.cD.d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完成5-7题。
5.图中显示,2010—2012年该城市外部扩展、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一致6.2010—2016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该城市2010—2016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姓名: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建成的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精英,目前陶溪川景漂青年中35%来自本地四所院校。
高考地理总复习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2·沈阳模拟)2010年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力相对不足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④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深圳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故B项正确;经济特区建立时,该地科技力量并不雄厚,排除④项;深圳特区建立与气候关系不大;综上,A、C、D选项错误,B项正确。
第2题,1990年以前,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较小;产业转移初期,珠三角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该区为出口加工区,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
故①、④项正确,②、③项错误。
(2012·石家庄一模)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3~4题。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4.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答案:3.A 4.B解析:第3题,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练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局部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道路分布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兴隆,环境质量优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开展(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A.①⑤⑥B.①②⑥C.①②④D.④⑤⑥答案:1.A 2.A解析:第1题,Ⅰ轴沿长江分布,沿线多为平原,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铁道路分布,沿线多低山丘陵,故①对、②错;M地区经济兴隆,能源需求量大,但该地区能源短缺,需大量从外区域调入;N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以第二产业为主,④错。
A项正确。
第2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兴隆,技术程度高,对外联络便利、开发程度高,故首位城市上海应重点开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A项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石油资源贫乏,④错;机械制造属于传统产业,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均不符合首位城市重点开展的产业,故②③错。
(2022浙江选考模拟)以下图为浙江省2022—2022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城镇化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示期间浙江省( )A.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变化同步C.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D.目前处于高程度平衡开展状态〚导学号73580153〛答案:3.C 4.C解析:第3题,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图中折线③④符合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选取某一年①②的比重之和分别与③④相加,等于100%的为④,说明③代表城镇化率,图中①②④代表三次产业。
①比重最低,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②在2022年前占主导,比重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为第二产业;④比重呈上升趋势,在2022年后占据主导,为第三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C 2.A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word完整版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4.2 《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域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快速提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人口自然增添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优秀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域的产业构造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家产基地.B重化工业家产基地C.轻纺工业家产基地D.电子信息家产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域对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降落,其原由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推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域家产基础和市场要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低价D.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域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构造不停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家产协调发展的转变。
据此回答 4 ~5 题。
4.我国要达成工业化()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涨B.农业就业比重要降落C.城镇人口比重要降落D.第三家产就业比重要降落5.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工业化的差别表此刻()A.第二家产比重过大B.第一家产比重过大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下表是 1995 ~2000 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 6 ~7 题。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比较项目100 )1995 年2000 年人均 GDP 73 .9 73 .6从业人员比率128 . 2 157 . 3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出口依存度24 .8 35 .5实质利用外资占固定资51 .7 48 .7产投资6.从表中能够看出1995 ~2000 年时期()A.长江三角洲地域人均GDP 增速超出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域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域实质利用外资总数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7.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由有()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窄②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域家产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域单薄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政策存在差别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状况图,回答8~9 题。
最新高中高三地理复习重点训练题3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及答案新人教版
重点训练题3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Ⅰ城市化发展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①③ B.①②.③④ D.②④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③ B.①②.③④ D.②④【答案】 1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在阶段Ⅲ的变化趋势不同;阶段Ⅱ城市化发展速度比阶段Ⅰ快。
第2题,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
广州模拟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A.a—b—c B.b—c—a.c—a—b D.b—a—c4.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A.广州B.香港.深圳D.澳门5.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③城市数量增多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A.①② B.③④.①③ D.②④[]【答案】3D 4A 5B[,,,,,]【解析】第3题,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
第4题,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广州市。
第5题,根据图中显示的城市化标志进行判断。
西安调研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6~7题。
6.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 B.②.③ D.④7.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答案】 6 7D【解析】第6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对外开放的前沿►自主学习(教材P70~P72)1.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工业化带来促进城市化2.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答案: 劳动密集(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答案:港澳(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后,我国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优势明显。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1.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2.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如下表所示。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调整契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国内背景对外开放政策关键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续上表)地理条件良好区位侨乡之一内因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与港澳台胞、华侨、华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难点解惑]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提高,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的上涨,发达国家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迫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获得更多利润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
专题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广州南沙新区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与兰州新区相比,广州南沙新区的区位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C.劳动力成本低 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广州南沙新区设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水平B.可以有效遏制广州房价的提高C.可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D.可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兰州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与南沙新区相比,该地区资源丰富;兰州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的价格也较低。
而广州南沙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第2题,广州南沙新区的设立不能有效遏制房价的提高。
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A.b、a B.a、bC.b、c D.c、a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
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
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
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
第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
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深圳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高中地理真题体悟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new)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
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选B,2选B。
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变为湿地,海拔较低;丙地位于乙地的河流上游段,地势较高,开发条件好;乙地地势低平,沼泽中水体较多,开发难度大;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保护湿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耕作制度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
(2013·江苏地理)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
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
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解析】3选D,4选C。
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A项1999~2011年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2003年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错误B项粮食产量先下降后上升错误C项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总体都下降,但粮食产量出现波动错误D项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正确第4题,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开始上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 ij/E j)/(E in/E n)。
其中,E ij 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 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 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 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
读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
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 )A.广东省B.上海市C.北京市D.江苏省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 ) A.毗邻港澳B.市场广阔C.环境优美D.人才充足【答案】1.A 2.A3.(2017·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答案】A(2017·安徽淮南模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
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4~6题。
4.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5.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B.中国C.巴西D.日本6.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答案】4.D 5.B 6.C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7~9题。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8.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9.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答案】7.B 8.D 9.C“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高中地理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深圳、珠海 B.广州、珠海、澳门C.广州、中山、深圳 D.广州、香港、深圳2.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为工业化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的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从1999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略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5.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A.侨乡的背景 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6.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B.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C.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起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8.20世纪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广州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B.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深圳在改革开往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高考地理总复习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
【优化指导】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2013·韶关模拟)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1~2题。
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 000 >20% <80%中期>2 000 <20% 80%~90%后期>4 000 <10% >90%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1.根据材料分析,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D.广西、湖北、云南2.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 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3~5题。
3.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4.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A.服装制造B.生物制药C.金融D.玩具制造5.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 专题四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三专题四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08年某某地理改编)下图为某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慢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本题组考查某某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第1题,某某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依次为二、三、一,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达到50%左右。
综上分析可知,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第2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城市人口增长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
答案:1.D 2.C2005年至2010年某某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
据此回答3~5题。
3.某某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市场广阔②资源丰富③海运便利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某某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
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某某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及措施。
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3.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 表中显示,长沙市 2012 年第一、三产业偏离度 均为负值,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说明第一、三产业吸纳 劳动力能力不足,A 项错误;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会 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B 项正确;农业产值将增加,C 项错 误;D 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排除 D 项。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2017·江苏高考改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 分) 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 京 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3.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整治城区河流, 减少污水排放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 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②是为了减轻水污染;③是对固体废弃物的处 理。
[2018·河北沧州质检]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 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 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 570 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 业累计达 450 万人,这些“归雁”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 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此完成 4~6 题。
2019/10/19
36
谢谢欣赏!
2019/10/19
37
材料二 下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 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 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 特点。(6 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 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 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8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2012·北京丰台模拟)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大城市扩建―→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大量的农业土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2.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外资企业的建立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城市化,即该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2011·郑州模拟)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3~4题。
3.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4.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D.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答案:3.C 4.B解析:第3题,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第4题,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
读下图回答5~6题。
5.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B.加强相互竞争C.靠近原料产地D.获取邻厂信息答案:A解析:筑巢引凤阶段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故选A。
6.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B.资金C.科技D.廉价劳动力答案:D解析: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到第二代产业园区,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高成本时代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析》一文指出,处于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有必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高成本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并以全球视野谋划广东的发展,调整发展对策,提高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日渐紧张②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进入21世纪后,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是高成本时代到来的表现。
8.为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创新体系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不应该是政府。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山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据此完成9~10题。
9.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0.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答案:9.D 10.A解析:第9题,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10题,广佛同城化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012·西安)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日本工业化率B.②——中国工业化率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12.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的城市化高于日本的城市化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答案:11.B 12.D解析:第11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达到70%以上;而工业快速发展后,其工业化率会有所降低;我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由此判断①是日本城市化率,②是中国工业化率,③是中国城市化率,④是日本工业化率。
第12题,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日本;日本工业生产仍然在增长之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发展不相协调;日本工业化早,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15题。
1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1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15.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3.A 14.D 15.A解析:第13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第14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第15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二、综合题16.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2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天气,图中甲地区降温幅度不大。
材料二近几十年来,甲、乙两地区工农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业工业甲经历了水稻生产—基塘农业—花卉、乳牛业的发展历程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加工贸易一度占到全国的四成乙重点发展亚热带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业,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是全国著名的石化、宇航、电子、飞机制造中心(2)甲地区降温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有哪些?(3)促使甲、乙两地农业发展变化的相同区位因素有哪些?(4)试说明甲、乙两地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
答案:(1)西南(2)纬度低,离冷空气源地远;北部有南岭阻挡;受海洋影响明显。
(3)市场需求量增大;交通运输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4)甲: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乙:能源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解析:图中甲为珠三角地区,乙为美国南部。
珠三角地区离冷空气源地远,且其北面有南岭阻挡,故冷空气南下时对其影响较小。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大,特别是市场、科技和交通。
美国南部属于新兴工业区,科技发达,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两江新区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
两江新区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材料二重庆1998年~2008年的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贡献率分布表。
A.河流B.资源C.地形D.气候(2)材料二显示,对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是__________;重庆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3)两江新区的建设将会首先导致数值明显上升的是( )A.第一产业贡献率B.第二产业贡献率C.第三产业贡献率D.城镇化率(4)为什么许多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进行新区建设?(5)如何从地理的角度理解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A(2)第二产业持续提高(3)D(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在其发展中,人口和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这一切都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分散产业和人口,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都会进行新区建设。
(5)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最大城市和唯一的直辖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结合点位置,因此其辐射带动作用强;从国务院对设立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上看,重庆市将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必将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