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初步形成米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米的实际应用,知道1米=100厘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尺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请学生说出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说一说各种长度单位的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米。

2.动手操作,建立概念(1)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出示用厘米标注好的米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3)学生动手测量铅笔、课桌椅、书本等物体的长度。

(4)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米大约有多长。

(5)小组交流:你心目中的一米是什么样子的?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过米这个单位?(2)想一想: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有多少米?旗杆大约有多米?教学楼大约有多少米?(3)小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度。

4.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并解答。

例如:一米等于多少厘米?等等。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米的概念。

在观察思考中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在测量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增强。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过程,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适用年级:小学
教学内容:米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能够用米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一袋米或一小袋米;
2. 小黑板或白板;
3. 直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袋米或一小袋米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下米的实际大小和重量。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说出米是什么,米的用途等。

3.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简单介绍米的单位和基本概念,如米的大小、重量等。

4. 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米的简单计算,如:如果一袋米有5千克,那么3袋米有多少千克?
5. 实际应用: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重量,并用米来表示,让他们体会到米的实际应用。

6. 温故知新:回顾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米的认识还比较浅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米的概念。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需要我进行更多的讲解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了解米的基本概念。

2.学习使用尺子、卷尺测量长度。

3.熟练掌握米的换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测量长度并进行换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验法3.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尺子,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问学生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作用?2.新课讲解:(1)让学生对尺子测量误差有一个认识。

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手指指一下桌子长度,另一名学生估计长度看看,不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接着,再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与前面的估计进行比较,看看误差有多少。

(2)让学生了解基本长度单位——米。

逐步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常会涉及到长度测量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些情境:掌握米的基本概念:“我门”这个单词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我们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当然,不同的地方,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你打算去附近的便利店买面包,它距离你有多远呢?如果在英国,你可能需要知道其距离你有多少“码”或者“英尺”;如果在法国,你就需要知道距离你多少“公尺”。

而在中国,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是“米”。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米作为单位长度。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并将其填入表格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米来表示这样的长度,如何进行换算。

(4)学生游戏互动,加深对于米作为单位长度的了解。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步骤,看看哪组用时最短,答案最准确。

3.巩固练习:(1)练习1:长100米的田径赛道,你耗时20秒走完了一圈,那么你一分钟可以走多少圈?(2)练习2:你买了一卷卷尺,长度为20米,现在需要测量房间的长度,你需要卷几圈?(3)练习3:你观察了一下,房间的长度大概是8米,宽度是5米,请你算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逐渐认识了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1)复习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

(找两名同学测量)(2)导入课题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提问: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

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

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知识目标: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交流的全过程,进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身高,使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自主地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2.以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本设计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运用多种方式比较1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测量多种实物的长度等,变换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的认识,使学生通过1米的实际表象。

3.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测量的教学。

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绸带剪刀胶带标签纸学生准备学生尺每组一把米尺标签纸胶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生交流,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高呢?谁能上来指一指?(贴上标签)(请学生指、贴、说)然后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贴上标签)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和精确测量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正确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教学PPT、练习题纸。

2.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长度测量的场景,如测量书本、桌子、黑板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2. 新授:介绍米的概念,展示米尺,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确保测量准确。

4. 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换算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 米的定义- 1米等于100厘米- 长度测量方法- 米和厘米的换算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米和厘米表示。

2.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测量题目。

课后反思本课时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或理解上的困难点,它们通常是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复杂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米用米量”展开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
念及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识米的基本概念,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米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学
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米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准确测量米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板书准备:书写“认识米用米量”、“1米”、“米”等关键词。

•教材准备: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数学小游戏“比一较长”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2.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米,了解米的外形和概念。

3. 学习
•对1米进行具体测量,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米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学生练习,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米的应用场景,如米量加减等。

5. 巩固
•布置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柜子的长度,并用米的单位写出测量结果。

六、课后反思
此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米用米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米的基本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米的概念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七、延伸阅读
•《数学教育杂志》,作者:XXX
•《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作者:XXX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学生在认识米用米量方面能有所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

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

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

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

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

接着再问:“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

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课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米的概念和学习用米量。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长度单位,比如厘米和米的概念,这节课将延伸到米的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1.认识米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米。

2.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长度,并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米的概念和用米量。

•难点:将米的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准确测量长度。

教具准备1.白板和彩色粉笔2.米尺3.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桌子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厘米和米的概念,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己认识的长度单位。

2.学习米的概念(10分钟)–通过举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比如身高是多少米等。

–让学生自己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米。

3.测量用米量(20分钟)–讲解使用米尺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实际应用(15分钟)–出示几个实际场景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测量图片中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长度单位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米和厘米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用米这个单位等。

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复习今天学到的知识。

2.让学生在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物体,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总结本节课通过认识米的概念和用米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

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

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米的认识及使用引言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衡量长度和重量的单位,也是我们商业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单位之一。

在二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米的基本概念、了解米的常见使用方式、以及了解如何使用米进行测量。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人教版数学教案二年级:米的认识及使用,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米的概念和应用。

一、米的基本概念米是国际计量单位制中衡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用符号“m”表示。

1米是指长度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路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米通常用于衡量较长的长度和距离,例如道路、建筑和地图中的距离。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使用米进行测量。

二、米的常见使用方式1、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1000毫米、0.001千米或0.000621371英里。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单位换算,更加便捷地实现数据统计和比较。

2、计算周长和面积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周长和面积来进行测量。

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总和,而面积是指封闭图形内部所占有的平面面积。

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同样需要使用米作为单位。

3、测量体积和重量在生活和学习中,米也常常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和重量。

当学生需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或重量时,都可以使用米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测量。

例如,当需要衡量一个3米长、2米宽的矩形地板时,可以使用公式长x宽来计算其面积。

同样地,当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重量时,可以先将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用米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密度转化为其对应的重量单位。

三、使用米进行测量在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米的概念和使用方式,还需要学会使用米进行测量。

使用米进行测量时,需要掌握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例如,卷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学生需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且要准确地读取尺度上的刻度值。

此外,尺子、三角尺、直尺和分尺等测量工具也常用于米的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一、探究新知(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二、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三、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课后反思《认识米》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尺来量黑板的活动后,感受到测量时费时又费力,这时,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样的设计,学生虽有学习新知的需求,但不是很强烈。

如何让这种“被需要”转变为强烈的“需要”呢?我们几经思量,作了以下尝试: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尺”复习有关厘米的知识,学生对用学生尺进行测量信心满满。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2篇)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i千米。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例如:长江全长6397千米,黄河全长5464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米的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米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

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和长度的量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如“长”、“短”、“高”、“低”等,但将这些概念转化为数学概念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米”这一长度单位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米”的意义,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米”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物体,如直尺、铅笔、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米”的道具,如米尺、米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长度单位吗?它们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米”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米”的概念,解释“米”的意义。

展示米尺、米袋等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

同时,讲解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如量尺、量棍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_第02课时_认识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_第02课时_认识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第02课时认识米(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米的符号、计量单位及相互转换的方法,并能简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米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米的符号和计量单位•培养学生使用米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米的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三、教学准备•课件:包括米的计量单位的图片和示例•板书:相关知识点的板书内容•实物:米和米的包装,让学生观察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的米的包装袋,请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米的符号。

•让学生说出米的计量单位。

2. 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教师讲解米的计量单位是“千克”和“克”,并做示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的计量单位。

3. 操练(2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4. 实践(10分钟)•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利用米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每个小组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延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学校附近的超市或者食品市场,了解更多关于米的计量单位和包装。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用米的计量单位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认识米的符号和计量单位,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教学设计1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例4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触景生趣。

师:谁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呢?(猜老师身高)昨天老师回去测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老师的身高是1米63厘米,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呢? 二、触景生疑。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3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三、触景探究 1、认识米尺。

老师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记忆米的基本单位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习用米量物体的方法,理解米的实际意义。

3.锻炼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米尺、米量物体等
3.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段米尺,并引导学生认识米尺的刻度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米的长度单位。

•教师提出问题:“米有多长?我们用什么来量米的长度?”
2. 学习
•教师介绍米的基本单位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米的概念。

•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跟着做。

3. 实践
•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段长度的米量物体,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

4.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用米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用米量物体的体会和方法。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用米量物体的方法,并强调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请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请用米尺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比较不同桌子的长度。

五、课后作业
1.家里找一些日常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

2.回顾教材中关于米的内容,思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米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的认识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学时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时难点
根据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旧知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会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老师手上有块橡皮,谁能上来帮我量一量,你很能干!
二、新授
1、学习“米”
师手势指白板,师:现在老师想要知道大教室的黑板有多长,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和我们说一说。

生1:用学具尺去量。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个办法怎么样?太麻烦了,最好有把长的尺,巧了,我这里就有把长长的尺,这把尺里可藏着秘密,想不想去发现一下?好,每桌会分到1把尺子,请同学们帮我传递一下。

表扬这组同学坐的很直,很善于学习。

仔细观察这把尺,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清楚了吗?开始。

好,请放平手中的尺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生:刻度,有长长短短的刻度,你们发现了吗?板书:刻度生:有很多数,你发现了吗?板书:数
这把尺子有多长,你看出来了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觉得呢?你觉得呢?
预设:生说99厘米,师:有不同的吗?100厘米。

同意99的举举手看,同意100厘米的举举手看,100厘米的说说怎么想。

我们知道,从0到1是1厘米,那从0到95就是95厘米,让我们一起数下去,96厘米,97厘米,98厘米,99厘米,瞧后面还有1厘米,那么这里一共有几个1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