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合集下载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特殊经线
0º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特点

线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 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 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 成纬线圈
纬度相同,长度相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等,赤道最长,向 两极渐短收缩成一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题和注记
①{图}例题: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 8 月最高,2 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经线。

- 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相互平行。

- 重要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回归线(23.5°)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66.5°)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 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表示形式:数字式(如1:100000)、线段式(如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站得高,看得远。

-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

- 海边看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 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纬线相互平行。

- 纬度:- 定义:为了区分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 纬度划分:- 赤道为0°纬线,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 北纬和南纬各有90°。

-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 - 30°为低纬度。

- 30° - 60°为中纬度。

- 60° - 90°为高纬度。

2. 经线和经度。

-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

- 定义:为了区分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 经度划分:-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 东经和西经各有180°。

3. 经纬网。

- 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 用途:-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

-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条理清晰好记)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半圆长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度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5.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0°—180°0°—90°表达方式W或E N或S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夹角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 3.21 6.22 9.23 12.22 直射位置0°(赤道) 23.5°N 0°(赤道) 23.5°S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五带的划分: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北寒带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南寒带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略3.图例和注记世界自然地理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陆地概况:(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5)大洲的分界: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3.海洋情况:(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大洋: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③印度洋: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1)成因: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2)实例: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3.板块构造学说:(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板块的运动:(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世界的地形四、世界的气候1.天气与气候:(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4)等温线: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②特点:(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5)等温线判断: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初中地理笔记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笔记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笔记归纳总结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那么初中地理笔记归纳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地理笔记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地理笔记归纳(一)疆域和行政区划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辽阔的疆域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行政区划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二)人口和民族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华侨与华人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三)地形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山脉分布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四)气候l.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温度带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五)河流与湖泊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外流区和内流区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3.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4.湖泊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六)海洋的利用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丰富的海洋资源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我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分为南北两极和东西两半球。

地球是地球与自转轴的夹角引起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3. 大地形、地形和地貌大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大致形态,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地形是地表形成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和地面特征。

地貌是地形和地层组成的自然界面的特征的总称。

4. 地球的地壳结构地球的地壳一般分为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和铝质岩石组成,水文地壳主要由海洋组成。

5.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极气候带、寒冷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

不同的气候带对应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不同。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深层,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

大气水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水汽。

7.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地球的植被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冰川等。

地球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9. 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主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2. 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集聚、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乡村是人口相对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城市和乡村对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3.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连接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笔记
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5.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CD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二)长江沿岸地区
1. 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地势低平, 以平原、 丘陵为主;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
@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丰富。

3.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的城市: 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四个特大城市, 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4. 沿江地带的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九、 走向世界的中国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在世界中发展。

初中地理知识点最全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最全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最全汇总地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人类居住地和地球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全面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上的人类居住地- 地理的定义:地理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 地球的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 七大洲和五大洋。

2. 气候和气象-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 气候: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的长期统计。

- 气象:研究地球上天气变化的科学。

3. 水资源和水循环- 水资源: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水的总量。

- 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4. 土地与植被- 土地的类型:山地、平原、沙漠、盆地、高地等。

- 植被带:极地、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

5. 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旱灾、台风、沙尘暴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城市-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

- 城市:城市的定义、城市化。

2. 农业和农村- 农业:农作物、农田、农业发展。

- 农村:农村人口、农村生活。

3. 工业和交通- 工业:工业部门、工业发展。

- 交通: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

4. 旅游与文化- 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 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

5. 区域合作与环境问题- 国际合作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 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三、地理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图- 地图的种类: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密度图等。

- 地图的符号与刻度。

2. 地方调查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 要点记录和数据采集。

3. 图表与数据的分析- 图表的解读和数据分析方法。

4. 天地观察与探究- 天文活动的观察和研究。

总结:初中地理知识点的全面汇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并附带地理技能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初一地理全册重点笔记人教版

初一地理全册重点笔记人教版

初一地理全册重点笔记人教版
以下是一些初一地理全册的重点笔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

3. 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东西各分180度;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南北各分90度。

二、方向和地图阅读
1. 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 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三、亚洲的地理特征
1. 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面积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以上是初一地理全册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地球与地球定位:-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经纬度与定位: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差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差值。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

-世界标准时间:世界上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2.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气象是指气候在短期内的变化和天气现象,如气温的升降、降水的多少等。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地球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又可细分为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型等。

-气候因素:气候由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洋水流等。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测量。

3.地理区域与地理划分:-陆地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陆地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大洲。

-生活区与农业区:根据不同的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地球分为生活区和农业区。

生活区主要是人口聚集的地区,农业区则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山地、高原和平原:地球上地形起伏不平,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和平原。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有较多山脉和山峰的地区;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又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分布:地球表面约70%都是水域,但可用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一些地区则非常缺水。

-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地表、地下三个空间之间循环,形成水循环。

水蒸气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不断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初一地理笔记整理

初一地理笔记整理

初一地理笔记整理初中一年级地理笔记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表面上的网格系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度和纬度交叉形成一个网格。

为了方便辨认经纬网上的点,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规律:1.中间度数小,两边度数大的经度分布图左手为西,右手为东。

2.中间度数大,两边度数小的经度分布图左手为东,右手为西。

3.地球可以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三个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它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它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三季的现象。

1.五条重要的纬线是:北回归线(23.5°N)、赤道、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和南极圈(66.5°S)。

2.不同半球的季节时间不同。

在北半球,春季为3月、4月、5月,夏季为6月、7月、8月,秋季为9月、10月、11月,冬季为12月、1月、2月。

在南半球,春季为9月、10月、11月,夏季为12月、1月、2月,秋季为3月、4月、5月,冬季为6月、7月、8月。

3.地球可以分为五个带:北寒带(90°N~66.5°N)、北温带(66.5°N~23.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和南寒带(66.5°S~90°S)。

第三节地图一、地图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方向是指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应关系;图例是指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二、方向地图上有八个基本方向: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南北略扁,赤道稍偏宽。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25天。

4.黄赤交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约为23.5°。

5.地球的倾斜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造成季节的变化。

二、地球表层1.大洲与洋: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包括大洲和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洋。

2.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世界地理位置:世界各大洲和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三、地形1.地球上的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

2.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地下水储量较大,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

四、自然环境1.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分布不均匀,生物因地区不同而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2.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和风力等;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3.植被:植物因气候、土壤和海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

4.动物:动物也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和食性分布于不同地域,且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五、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与地理环境有关,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洋和湿润地区。

2.农业:农业发展受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类型和种植业、养殖业等。

3.工业:工业发展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工业类型和重点发展产业。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发展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5.城市与乡村:城市发展与地理条件有关,包括城市的位置、交通和资源等。

六、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活动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对地表和人类造成的影响。

(完整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中地搭理考复习(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 度 ~30 度为低纬度地区;30 度 ~60 度为中纬度地区;60 度 ~90 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1.2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形成四时(春夏秋冬)。

3、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海陆分布与天气: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1.3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有坐标: N 为北 S 为南 E 为东 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 ( 东西 ) 网确定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罕,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相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绝壁。

2、地形种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 (71%) 海洋(四大洋),三分 (29%) 陆地(七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 P29 图 2.6) 。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一颗棕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星球,呈略扁球形,直径约1.2万千米,自西向东转动一周约24小时,公转一周约365.24天。

2.地球的构造:地球分为内部圆心核、外核、上地幔、下地幔、地壳五大部分。

地壳最薄,约厚度5至70千米,分为洲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

4.地球经纬度和定位:地球经纬度是指以地球中心为原点,以地球的轴线为X 轴,球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面的夹角(纬度)和该点所在的经线与起始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经度)。

定位是指将地球上的位置用数字或文字表示。

5.地球的地理分区:根据经济、政治和自然的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主要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七个洲际。

6.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指用平面图形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像。

地图的制作需要用到比例尺、图例、坐标系等基本元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1.大气和天气:大气包括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扮演着保护、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某一点上气象要素的状态,受到大气环流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水循环:水循环也称为水回归,指在地球上水的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地表流入、渗透和潜水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景观,包括山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地形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影响。

4.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上的石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元素组成和物理性质。

三、人文地理1.人口和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人数,常用于描述国家、省份、城市等区域的人口规模。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初中地理中考笔记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笔记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笔记总结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

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1)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5、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6、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7、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众多的人口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五、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人)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5.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0°—180°0°—90°表达方式W或E N或S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夹角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 3.21 6.22 9.23 12.22直射位置0°(赤道) 23.5°N 0°(赤道) 23.5°S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五带的划分: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北寒带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南寒带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略3.图例和注记世界自然地理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陆地概况:(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5)大洲的分界: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3.海洋情况:(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大洋: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③印度洋: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1)成因: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2)实例: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3.板块构造学说:(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板块的运动:(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世界的地形四、世界的气候1.天气与气候:(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4)等温线: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②特点:(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5)等温线判断: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3)降水分布规律: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4.气候:(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②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③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⑤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2)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热带季风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大陆性夏热冬冷,全年干燥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寒带针叶林夏凉冬寒,降水少苔原、冰原全年寒冷,降水少高原高山垂直分带现象(3)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①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②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5℃——寒带气候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200mm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亚洲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等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4.地形:①地形特点: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