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之记叙文讲义-word文档
《记叙文》 讲义

《记叙文》讲义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所记叙的内容通常是作者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原样照搬,而是经过作者的筛选、加工和提炼。
2、叙述性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叙述,以及对人物的活动、经历的描述来表达主题。
3、生动性记叙文往往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4、主题明确虽然记叙文侧重于叙述,但也有明确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所记叙的内容传达出一定的情感、观点或道理。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时间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有时精确到年、月、日、时,有时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段,如“小时候”“去年夏天”等。
2、地点指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可能是具体的某个场所,如“学校操场”“_____的家里”,也可能是较为宽泛的区域,如“乡村”“城市”。
3、人物记叙文的核心之一就是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4、事件的起因交代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
5、经过详细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这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
6、结果说明事件的最终结局。
这六个要素在记叙文中缺一不可,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事件。
三、记叙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不同,记叙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写人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和精神风貌。
例如,《我的老师》通过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对学生的关心等方面,塑造了一位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老师形象。
2、叙事记叙文侧重于叙述一件或几件完整的事件,在叙述过程中揭示主题。
比如,《一次难忘的旅行》讲述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困难和收获,表达了对旅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识讲义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识讲义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或塑造人物……的性格。
(2)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或塑造人物……的性格。
(3)夸张:突出…………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的语气,强烈抒情。
(8)引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的特点或更有诗情画意。
(9)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特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1)通感: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插叙(一件事的中间插入另一件事)作用:交代了……原因,丰富文章的内容,结构更完整,突出中心、主旨。
为下文做铺垫。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对比、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
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点面结合……5.环境描写及作用(1)分类: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2)作用:渲染……的气氛;烘托……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交代……背景。
6.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1)分类: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2)作用:通过……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性格、品质、思想感情等。
记叙文写作讲义

记叙文写作讲义调兵山市第一初级中学李冬梅记叙文有的以记事为主,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绘景状物为主。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记叙一件事,可以记叙几件事,也可以记叙某项活动。
记一项活动这里说的活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举行的集体行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野外活动、公益劳动等。
记一项活动,属于记事的范畴。
“要素”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写记叙文,须将记叙得要素交代清楚。
所谓交代清楚,也不是非项项落实不可,而是该明点的明点,可暗示的暗示,能够省略的也允许省略。
交代要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地点的变化。
凡是记叙有时间地点变化的事,一定要把时间推移和地点转移的情况说清楚。
“经过”应记叙具体记叙的六要素中,“经过”是主体。
写记叙文,不但要求把“经过”交代清楚,还要力求具体。
因为写记叙文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是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和描绘寄托作者的情感,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受到感染,得到教益。
如果内容空洞,就达不到这样目的。
“点面”宜互相结合写活动的文章,可以表现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可以集中表现包括作者在内的某个人的风格品德或思想变化。
无论表现集体还是个人,都不能离开活动,都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表现。
写活动的过程,最怕“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出主次,看不出详略。
正确的写法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面,是指集体的行动;点,是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突出事例。
面上的记叙、描写,能使人看到场面的整体情景,感受到活动的气氛;点上的记叙、描写,会给人留下更具体、更深刻的印象。
如《大扫除》中这样写道:“哗啦啦——”,沸腾的石灰水倒进了桶里、盆里,升起团团热气;“沙沙沙——”,抹布在玻璃上来回旋转, 擦掉层层灰尘;“唰唰唰——”,扫帚在同学们手中迅速地摆动,把堆堆赃物扫去。
教室里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一次紧张的大扫除正在初一(5)班进行。
这便是“面”上的记叙和描写。
初中记叙文-记叙顺序教学讲义(带答案)

导入导入——聪明的师爷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屡次打败仗,在向朝廷的奏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被他的师爷看见后,改为“屡败屡战”。
结果同样的事实,由于词序的不同,意思发生了变化,也使曾国藩免受了朝廷的责怪。
你还能想到类似的故事吗?朝三暮四的故事:《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他对猴子说:“生意越来越差了,为了不让你们挨饿,从今天开始,一律按照朝三暮四的标准供应栗子: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
”猴子听了都生气了。
猴子们乱成一团,强烈反对主人的做法。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猴子们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耍猴人朝四暮三的供应方案。
其实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每天结果都一样,只是改变了顺序,猴子的态度却迥异。
其实,同样的道理,写人记事的文章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详略外,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往往会产生许多戏剧性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叙的顺序。
同步典例分析例1:《背影》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记叙文详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记叙文详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描写3、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情经过和事件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它通过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展示事件的起伏和冲突,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二、记叙文的特点1.叙述性强:记叙文重在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描述来呈现故事的发展过程。
2.人物形象鲜明:记叙文通常有主角、配角和环境人物等,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他人对其的评价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3.情节饱满:记叙文的情节要有起伏和冲突,这样读者才会产生共鸣和情感波动。
4.情感表达:记叙文中,作者有时会通过描写细节、人物的内心独白等方式,表达出对事件的感受和思考。
5.时间和空间交错:记叙文中常常会通过回忆、闪回和跳跃等手法,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交错,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三、记叙文的写作方法1. 选择合适的故事题材在写记叙文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题材。
这个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2. 突出故事的起伏和冲突记叙文的情节应该具有起伏和冲突,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反转点、转折点或高潮点,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
3. 描述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就需要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方式,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4. 运用描写手法描写是记叙文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描写细节、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把握好节奏和节制记叙文写作要注意节奏和节制,不能过分冗长,也不能过于简洁。
要通过恰当的写作节奏,来展示故事的进程和人物的变化。
四、记叙文写作的注意事项1.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通过细节的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注意结构布局:记叙文要有清晰的结构布局,包括开头引入、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尾总结等部分。
初中语文讲义.doc

初中语文讲义第一讲现代文的基本文体知识现代文在我们中学生中通常是指记叙文、说明了文和议论文。
它们主要是按其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来分类的。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议论文。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杲。
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具备这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中一些也可以省略。
但人物、事件的经过是必不可少的。
2、线索大凡记叙文都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些线索可以是人、物、事、思想感情等。
3、记叙文的描写方法记叙文的的描写方法主要指的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它们是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
4、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来写文章显得真实亲切,而用第二人称写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5、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主要把握三个方面的知识,其一是找准和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特点,是一个事物所特有的东西,具有独特性。
其二,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解释说明、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下定义、分类别等。
其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另外,说明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两种。
一般地事理性说明文往往运用逻辑顺序。
三、议论文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看法、见解。
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几个分论点。
例如《苏州园林》。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所有材料(事实和道理)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议文的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为两类:立论文和驳论文。
[初一语文]七年级记叙文专题讲义
![[初一语文]七年级记叙文专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3e85429b6648d7c0c74610.png)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讲义(一)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现学现卖”——用刚刚总结的方法做两篇简单的课内选段阅读。
注意:答题模式仅作参考,切忌生搬硬套。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2、文段开头反复写“快回家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答:3、文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答: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的内涵?答:“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

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第一篇: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考作文的类型和评分标准;2、了解叙事类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教学重点:了解叙事类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会写叙事类的作文。
一、导入提问学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由此导入二、明确中考作文的类型和评分标准类型: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评分要求:1、新颖别致的标题2、鲜活典型的材料3、精巧匠心的结构4、优美典雅的语言5、鲜明深刻的主旨三、写作指导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记叙文写作讲义

记叙文写作讲义记叙一件事记叙文有的以记事为主,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绘景式状物为主。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记叙一件事,可以记叙几件事,也可以记叙某项活动。
记叙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首先要学会选材并根据材料确定中心思想。
选择材料内容是记叙一件事。
记叙一件什么事呢?这是在确定中心思想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选择材料就是指这个意思说的。
选择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想、二比、三定。
想,就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所允许的“天地”有哪些可写的材料:比,就是对想到的材料进行一番比较,看那个材料更理想;定,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择优选定。
在允许的“天地”,要广开思路,让一件件事情像过电影一样从记忆中浮现出来,这就是想。
众多的事,哪一件比较理想呢?这就得比一比。
要比,就得有标准。
这标准应包括三条内容:一,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二,有积极意义,值得一写;三,比较新颖,有时代感。
用这三条标准衡量一下前面想出的众多事,就能看出个高低来了,这就是比。
经过比较选择出符合这三点的事例,于是决定就写这件事,这就是定。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选材的三条标准当中,最重要的的是第一条。
有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自己熟,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有切身感受,所以,容易写得既具体,又有真情实感。
第二,“有积极意义”,不是指讲大道理、唱高调,也不是说必须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性。
生活中,很多极普通的事情却能表现出人的真诚、善良、健康、向上的情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有的反面材料,不好的事情,只要能抱着正确的态度去写,给人以启迪,也是可以写的。
第三,“新颖”也不是说不新颖的事就不能写。
在同样熟悉、同样有积极意义的情况下,自然是新颖一点的更好。
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记叙文》 讲义

《记叙文》讲义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包括: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通常是基于真实的生活经历、事件或人物,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原汁原味。
2、叙述性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叙述,或者对人物的活动、经历的描述,来展现主题和表达情感。
3、生动性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主题明确尽管记叙文侧重于叙述,但也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所有的叙述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思考或价值观。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时间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或时间段,有助于读者理解故事的背景和发展脉络。
2、地点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会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3、人物记叙文的核心之一,人物的性格、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事件的起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是故事的开端。
5、经过详细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人物的行动、冲突和转折等,这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
6、结果事件的最终结局,它可以是圆满的,也可以是遗憾的,但都应该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或感受。
三、记叙文的写作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的记叙顺序,它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例如:早上,我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去学校了。
到了学校,第一节课是语文,老师讲了一篇很有趣的课文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那张荣誉证书时,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几个月前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记叙文》 讲义

《记叙文》讲义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也是我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
一、记叙文的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记叙的事情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
它所反映的生活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符合生活实际的。
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不能违背生活的本来面目。
2、形象性记叙文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画面,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一切。
3、完整性记叙文通常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
4、主题明确每一篇记叙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生活的看法。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时间时间是记叙文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可以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或时间段,为故事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
2、地点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场景和背景。
3、人物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他们的言行、思想和情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4、事件的起因起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它是故事的开端,引发了后续的情节。
5、经过经过是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需要详细、生动地描述。
6、结果结果是事件的最终结局,它回答了“事情怎么样了”的问题,是整个故事的收尾。
三、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来叙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沉重。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身份来叙述,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比如:“你或许无法想象,当我看到那一幕时,心中是何等的震惊。
”3、第三人称以“他”“他们”的身份来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一、引言(100字)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是人类与世界沟通的媒介。
本篇讲义将为大家介绍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写作家。
二、写作前的准备(300字)1.主题选择:选择一个熟悉且感兴趣的主题,使自己能够产生思考和表达的动力。
2.资料收集:通过阅读、调查和观察等手段,积累相关的素材和信息,以便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3.思维整理:用思维导图或大纲等方法整理自己的思路和要点,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条理。
三、文章结构(400字)1.引子: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或一句有吸引力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下去的欲望。
2.正文:主题的具体展开,可以采用举例、论证、解释等方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3.结尾: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或观点,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四、语言表达(500字)1.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繁复的表达方式,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文章更易读懂。
2.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语法准确:注意词语的使用和语法的规范,避免出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影响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五、写作技巧(500字)1.用词准确: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
2.段落划分: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逻辑进行段落划分,使文章更有条理和可读性。
3.修辞运用: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节奏和韵律:注意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感,在适当的地方运用短句和长句,以增加文章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六、注意事项(200字)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2.逻辑严谨:文章的观点和论证需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观点。
3.避免唐突:在文章中,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突兀或过于直接的观点表达,以免引起读者的反感或不解。
初三语文讲义:记叙文阅读

名校规划班学科优化教(学)案辅导科目语文就读年级初三教师姓名课题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授课时间共计 2 小时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记叙文答题技巧。
重、难点 1.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教学内容知识精讲概念提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阅读理解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集中。
2.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中考记叙文全部出自课外文章。
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览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群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部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一)理解标题意义记叙文阅读考点掌握解题思路,熟悉答题模式。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2019·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老钥匙王举芳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
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①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①“喏,在这儿。
”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①“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讲义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紫藤萝瀑布》的最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 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 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 心意思,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驿路梨花”是边疆 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 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中考复品习中质考记叙和文阅读雷讲义 锋精神的象征。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讲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练习)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
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记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
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
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讲义
3 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
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 “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讲义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六要素” 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 的纲。
(1)人物 (2)事件 (3)行踪 (4)文章的标题 (5)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6)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7)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8)“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记叙文阅读范文讲解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 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 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 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 的范畴。
1.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第三人称“他”,不 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你”,亲切、真实。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记 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叙 7、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时间先后分,地点转换分,事物发展过程或 文 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
。
知 8、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识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
⑾当一本旧书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 的风格,内页的板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 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
的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 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是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 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
词句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 置上。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 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 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 气氛等作用。
《记叙文》 讲义

《记叙文》讲义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叙述的内容通常是基于真实的人、事、物和情感,给读者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2、叙述性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叙述,或者对人物的经历、行为、思想的描述,来展现主题。
3、生动性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节描写等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所描述的情境。
4、主题明确尽管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样,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者通过叙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或传达某种信息。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背景环境。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他们的行动和思想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引发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走向。
例如,在描述一次旅行时,我们会提到旅行的时间(如去年暑假)、地点(如云南丽江)、人物(自己和同行的伙伴)、起因(对丽江的向往)、经过(游览各个景点的经历)以及结果(收获了美好的回忆和心灵的放松)。
三、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写人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比如,写一位老师,可以描述他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课后对学生的耐心辅导,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而让读者了解这位老师的高尚品质。
2、记事记叙文侧重于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反映社会现象、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记录一次志愿者活动,从活动的筹备、实施到最后的成果,展现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的温暖。
3、写景记叙文以描绘自然景观或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描写春天的公园,通过对花草树木、湖水、游人等的描绘,展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4、状物记叙文对具体的物品进行描述,包括物品的外形、特点、用途等,常常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

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讲义1. 引言记叙文是文学创作中最为常见的文体之一。
它通过叙述故事、事件或经历,向读者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档将介绍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记叙文写作专题知识。
2.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文体。
它通常包含以下特点:•叙事性强:通过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描述性丰富:用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环境背景和情感变化。
•情感共鸣: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描写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3. 记叙文的写作要素3.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它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行为变化。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避免突兀和牵强的情节转折。
同时,要注重情节设置的张力,构建紧凑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线索。
3.2 人物塑造人物是记叙文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内外描写,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
此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内容。
3.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记叙文中营造氛围和增强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的发展。
在环境描写时,要注重细节的描绘,如色彩、气味、声音等,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所发生的环境。
4.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1 选题和构思选题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
要选择一个有趣、有内涵的故事题材作为记叙文的基础。
在构思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以及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情感变化。
4.2 手法运用记叙文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提升故事的艺术效果。
例如,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插叙可以增加故事情节的悬念和紧张感;比喻和象征可以丰富文本的意义和深度。
4.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修饰和表达技巧。
例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手法可以增加文本的修饰效果和表达力度。
2021年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记叙文 -《全套讲义教师版》

记叙文知识集结知识元现代文阅读知识讲解记叙文记叙文阅读常见易考题型及其答题技巧:一、梳理概括内容(一)常见问法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表格。
(二)解题思路这类题型首先需要根据题目的提示概括线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变化顺序等),对文章进行分段(或对某部分内容进行分层),然后逐段(层)概括主要内容。
(三)答题格式主要人物+事情经过的高度概括+事情结果二、赏析句子(一)常见问法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X段划线句子。
2.请赏析划线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3.文中划线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4.试分析XX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解题思路赏析句子题首先要明确划线句子所使用的技巧(修辞、人物描写等),并对该技巧所描写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加以分析解读,最后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或描写对象)怎样的情感状态。
(三)答题格式1.修辞句使用了什么修辞+修辞内容+表达效果+思想感情2.人物描写句这句话运用了XX描写+描写关键词举例+写出了某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某人物……的情感/状态。
三、理解句子含义(一)常见问法1.作者为什么说XXX?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2.分析文中XX句子的含义。
3.你是怎样理解XXX的?(二)解题思路面对这类题型时,我们首先要把握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这类题型考察的一定是“情感”或“主旨”的相关内容,如果句子描写的是故事中人物的某些细节(外、动、语、心、神)或者人物所处的某个空间环境,则考虑句子所表现的人物情感或心理状态,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出现这种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原因(可参考赏析句子题中的人物描写句)。
而如果是作者的议论或者叙述的句子,则考虑通过分析句中某些关键的词语或者意象,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主旨。
(三)答题格式XX词语描绘了一种……的意境,表达作者因……而感到……的思想感情。
或:XXX象征着……,作者借……表明……的道理。
四、分析语段作用(一)常见问法结合全文,谈谈XX段在文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来,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儿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⑩“什么,爹?”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寒冷的冬夜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
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跟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我的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说完,他径自掉头走了。
跟我同行的两个友人的车子早巳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