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高中语文答题思路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高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一】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套路及模板 阅读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套路及模板阅读解题技巧有许多的同学在语文阅读方面是特别的不好的,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有哪些技巧呢,我整理了相关信息,盼望会对大家有所关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1、读懂文章。
仔细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规律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1)仔细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缘由”“结果”“详细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假如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缘由”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解。
最适合高考同学的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想(推断)”要区分。
(3)依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留意的是一些题目会消失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留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认真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高中语文阅读有答题模板吗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方:……采纳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非常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纳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怪,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纳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剧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剧烈。
⑤排比:……采纳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加了语言的气概。
⑥对偶:……采纳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万能答题模板一、阅读答题技巧及万能答题模板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1 阅读技巧;1.2 万能答题模板。
1.1 阅读技巧1.1.1 通读全文要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基本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更加迅速地找到相关信息,提高答题速度。
1.1.2 精读重点段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
重点段落往往是作者表达观点、论述论据的关键所在,对于回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精读重点段落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1.1.3 做好标注和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标注和笔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线索。
标注可以包括划线、圈点、做记号等,笔记则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2 万能答题模板1.2.1 概括全文大意在回答关于文章主旨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万能答题模板:“本文主要讲述了(主题),通过(事例/论证)来说明(观点)。
”这样的回答简洁明了,能够直接反映出文章的核心内容。
1.2.2 分析作者观点及其理由在回答关于作者观点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万能答题模板:“作者认为(观点),其理由有(列举事例/论证)。
”这样的回答既能体现作者的观点,又能展示作者的论证过程。
1.2.3 评价文章优缺点在回答关于文章优缺点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万能答题模板:“本文的优点是(列举优点),不足之处在于(列举不足)。
”这样的回答既能客观地评价文章,又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能力。
二、实例分析以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模板来解答相关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环保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作者认为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其理由有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2020-2021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 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 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 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 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 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 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 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 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答题要点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 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 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 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高考干货]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2)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4、问文章的层次.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二、理解、品味词句题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4、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A、能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1.(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排比:增强了气势.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⑤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3. 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五、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C、总结你的观点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1999年高考题第23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题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刚好4点,第20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两点,第21题6分,答案要点是3点.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3年高考题第20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题第21题,题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4、精心组织答案.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注意:①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的,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②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要求回答伯牙“万分兴奋感激”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因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为什么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一般人是听不懂的.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③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内容,仔细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语法形式,发现它是名词性短语,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答案的语法形式也应是名词性短语.而高考命题组所提供的答案也确实是几个名词性的短语.5、复查验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我相信,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在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训练,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会有所提高.。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万能答题模板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真是让不少同学又爱又恨的东西。
有时候读得懂,却不知怎么下笔;有时候答对了,但觉得没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和万能模板,希望能帮你在考试中轻松应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首先,读题是关键。
1.1 审题要细致别急着动笔,先把题目读清楚。
题目里有时会有提示词,比如“分析”,“探讨”,“总结”等等。
这些词能告诉你应该从哪个角度来解答问题。
1.2 把握文章主旨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你可以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样心里就有个底了。
2. 作答的步骤和技巧接下来,就进入了正式答题的阶段。
2.1 引用原文当你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引用。
这不仅能增加你的答案的权威性,还能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确实是从文章中得出了结论。
比如,如果题目问的是“作者如何看待现代科技的发展”,你可以引用文章中提到的相关句子来说明作者的观点。
2.2 分段作答尽量把你的答案分段写,这样更有条理。
每一个段落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清晰明了。
比如,第一段可以写你的总体看法,第二段可以提供支持你观点的证据,第三段可以总结一下你的观点。
3. 实用的答题模板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我准备了一个通用的答题模板。
虽然不是“万金油”,但用得上还是很不错的。
3.1 主旨题答案模板:文章主要讲了(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具体的手法)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引用文章中的相关句子)。
示例:文章主要讲了人们对科技进步的不同看法。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例如,“虽然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它也可能导致我们失去与现实的联系。
”3.2 作者观点题答案模板:作者认为(观点),因为(理由)。
文章中提到(具体事例或论据),进一步说明了这一观点。
例如,(引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
示例:作者认为,现代科技的过度使用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因为它虽然使沟通更加便捷,但却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做阅读的注意事项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
2020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难度逐渐加大,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成为每次测试必备的考点。
在此背景下,对答题技巧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从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两个方面,介绍一些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理清思路,先读题。
阅读理解首先要搞清楚题意,了解有哪些问题需要回答。
这样读文章时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找到答案。
2.细节题关注重点。
在细节题中,需要关注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以防错过答案。
若细节之间存在对立或矛盾关系,也需特别关注,以免过度理解。
3.同义替换。
有些题目在文章中的表述与答案不完全一致,需要注意同义替换。
对不确定答案的选项,可以根据词义相似推断出正确答案。
4.文章大意。
有些题目要求阅读者理解文章大意,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同时注意作者态度和写作意图等。
5.排除干扰项。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往往会故意设置干扰项,需要通过推理、排除等方法找出正确答案。
6.选项与依据一致。
阅读题的正确答案应与文章及题干内容一致,否则不应选择。
同时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以便更准确地选择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需要通读全文,把握整个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语境背景。
2.找准关键词。
文言文的长句中往往会包含多个分句和状语,需要认真阅读,并找出关键词,以帮助理解句意。
3.识别句式。
文言文有独特的句式,了解不同的句式结构和功能,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
4.理解修辞。
文言文中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夹叙夹议等,需要理解并注意母题中有关修辞手法的考查。
5.重视语病。
文言文中存在丰富的语病现象,如叠词、假借、夹注、倒装等。
认真读懂语病,有助于理解文章,也能提高答题准确率。
6.强化阅读速度。
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平时要多读多练,不断强化阅读速度和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答题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涉及多方面内容,需要平时多练习、认真思考。
2021年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欧阳光明(2021.03.07)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篇一: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021年整理)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完整)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的全部内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2020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2020-2021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自具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 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 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 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 观点;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6)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7)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阔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8)结构安排的特点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9)积累——诗歌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 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记忆口诀为: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
(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
插叙: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
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
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
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
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
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
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A、能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1.(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⑤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3. 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
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
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
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
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
“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
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