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发展:中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出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思维
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
他们
开始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来思考问题,能够进行具体和抽象的思考,并且
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发展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以及与
他人的比较产生更多的关注。
他们也开始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产生更深的
认识,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
3.社交发展:中小学生开始认识到他人的存在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主动地与同龄人进行交往,并开始发展友谊关系。
他们对于群体
和团队活动感兴趣,并渴望获得团体认同感。
他们也开始理解和关心他人
的感受,并开始发展同理心。
4.情绪发展:中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不断发展。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
辨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开始学习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
他们对于自己
和他人的情感反应也更加敏感,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
5.动力与动机:中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并为之努力。
他们对于能力的发展和成就感到满足,并开始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他
们开始意识到努力和目标设置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是至关重要的。
6.理性与道德发展:中小学生开始对伦理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分辨出对错,并开始明确和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他们有意识
地考虑他人的权益,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和特性的认知和意识。
在小学儿童发展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
1.自知力:小学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辨别和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并渴望将这些特点展示给他人。
2.规则意识:随着成长和学习,小学儿童逐渐理解社会和家庭对其行为的期望和规则。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试图遵守规则。
同时,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也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
3.社交意识:小学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开始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
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他们逐渐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尝试合作和共享。
4.自尊心: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开始对自身特点和能力产生评价。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尊重,并对自己的外貌、学习、运动等方面有一定的评价。
良好的自尊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5.自我调控能力: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或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以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常见表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这些特征受到家庭、社交环境、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儿童发展健康而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1.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小学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赞赏儿童的努力和成就,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
2.提供适当的引导与规则:引导小学儿童遵守社会和家庭的规则,并明确告知他们规则背后的原因。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引导小学儿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共同分享和关心的意识。
三年级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年级自我意识的特点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和评价。
在三年级阶段,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 自我认同意识增强: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学生、一个儿子或一个姐姐/哥哥,并开始与自己的身份进行深入的探索。
他们会注意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并努力适应和扮演这些角色。
2. 自我评价和比较意识: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进行比较。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与他人不同,比如学习成绩、体育能力或艺术天赋。
他们会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产生自豪感或自卑感,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3.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更强烈的自信。
他们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并有勇气面对挑战。
同时,他们也更加敏感和脆弱,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4. 自我独立性增强:三年级的孩子逐渐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独立性。
他们开始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任务,如穿衣、洗漱和整理书包。
他们也会在学习和社交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不再完全依赖于家人和老师的帮助。
5. 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困难,逐渐学会推迟满足和自制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解决问题。
6. 自我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能够区分是非、善恶,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开始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7. 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的关系: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他们会注意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并学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以下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1. 身体和认知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在这个阶段非常迅速。
他们的大脑开始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在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地位产生更多的关注。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伴的评价和社会标准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他们可能会经历兴奋、焦虑、愤怒、悲伤等各种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正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关系,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学业压力。
4. 社交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开始更加重视与同伴的交往。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可,并试图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5. 动力和动机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动力和动机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他们希望在学业、运动和其他领域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6. 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对道德和价值观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开始思考什么是对错和公平。
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7. 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他们开始学会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课程。
家长可以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学习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延长持续时间,并且记忆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小学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稳定性增加: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和合作。
3.2 规则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对道德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3.3 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四、学习发展特点:4.1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4.3 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在奖励转向内在兴趣和自我实现。
五、自我意识发展特点:5.1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且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5.2 身份认同的建立: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3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发表时间:2006-12-30 10:25:29访问次数:2283你能认识自己吗?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不成问题。
谁又能连自己都不认识呢?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完全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当然个体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程度等,倒是有工具可以测量或自己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有些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因而我们有机会知道自己这方面的情况。
而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却不那么容易了。
一般情况下,人对自己都有一种看法或评价。
这种看法或评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有消息报道:在日本这样高度文明富裕的国家里,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也对自我失去了正确的估价。
于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握自己,让爱人和朋友了解自己,就不惜花上一笔钱雇人去调查自己,然后让侦探或别人告诉自己调查的结果,再把调查结果送给爱人或朋友,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我”。
可见,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个体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中小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的,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
一个人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1。
“自我”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
英语中的I和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用作主语的是行为的主体,如我想干什么,我做什么,我要什么等;用作宾语的我是行为的客体,如别人对我怎么样,给我什么,要我做什么等。
作为客体,别人可以对我做出各种对或错、好或坏、善意或恶意的评价。
但作为主体的我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分析、评价别人对我的评价,或在行动中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对环境施加相应影响。
所以我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客体,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注意力集中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幼儿时期更加稳定,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量。
2. 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知识获取能力增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增强,能够主动积累知识,喜欢提问和探索新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浮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
3. 社交能力逐步发展:小学生开始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三、性格发展特点1. 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显现,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内向害羞,有的孩子好强好胜等。
2. 自尊心逐渐建立: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自尊心逐渐建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3. 价值观开始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正义、公平、友善等价值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四、行为发展特点1.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2. 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操作。
3. 守纪律意识逐步形成:小学生开始接受学校的纪律要求,逐渐形成守纪律的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
五、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开始明确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能够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 同理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产生同情心和匡助他人的意识。
3. 道德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区分是非和善恶,开始有一定的道德自觉。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匡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2.兴趣广泛多样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广泛且多样化,热衷于尝试
新的体验和探索新的领域,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3.好奇心强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追问原因,希望通过探索和学习更多的
知识。
4.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
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情节,这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
的帮助。
5.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明白一些行为的后果,并能够从中学会如
何处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6.自我评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较为准
确的评价,能够明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愿意接受成人的认可与赞赏,并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8.情绪表达的成熟: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较为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感,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10.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并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在认知方面有以下特点:1. 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关系。
2. 注意力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稳定,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活动。
3. 记忆力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能够记住较长的课文和知识点。
4. 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形成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特点小学生在情感方面有以下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3. 社交能力提升:小学生开始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学会合作和分享,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4. 自尊心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尊心,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评价和认知。
三、道德发展特点小学生在道德方面有以下特点:1. 规则意识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2. 价值观念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正。
3. 同理心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能够体味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 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
四、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在身体方面有以下特点:1. 生长速度加快:小学生的生长速度较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 运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能够进行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活动。
3. 精细动作发展: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进行更多的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活动。
4. 饮食需求增加:小学生的能量需求增加,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发育和学习活动。
五、学习发展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特点:1. 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内容的兴趣逐渐增强,愿意主动参预学习活动。
2. 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引言中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二、认知发展特点1. 知觉和注意力发展:中小学生的感官器官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信息。
他们的注意力开始逐渐集中,但仍然容易分散。
2. 记忆力发展:中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记忆策略,如联想、编码等。
3. 思维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过渡。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4. 语言发展: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受。
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
三、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发展: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评价。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2. 情绪发展:中小学生的情绪经历较大的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形成情绪调节的能力。
3. 社会情感发展:中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逐渐形成同理心。
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但也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
四、社会发展特点1. 自我独立发展:中小学生逐渐追求独立性,希望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和决策。
他们开始学会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2. 人际关系发展:中小学生开始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伴、老师和家人。
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3. 道德发展: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开始区分对错和善恶。
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权益。
五、结论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涵盖了认知、情感和社会三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中小学生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也需要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
在对自我的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逐渐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产生。
相反,有的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成绩不良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失去信心。
(二)情绪不稳定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之下,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遇到小事情便容易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研究,但情绪很不稳定,极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情绪变化极大,并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写在脸上。
(三)意志力不强大约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的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所以,小学是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和坚持性下降的趋势。
(四)研究方面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有意想象的好时期。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仍以无意想象为主。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随着他们接触的表象越来越多,儿童再造想象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增加,其精确度明显提高。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出现了分化性的研究兴趣,对需要独立思考的研究作业题感兴趣。
不过,这时候的研究需要拿出真本事。
小学中年级课程的难度较低年级有所增加,许多事情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去解决。
一二年级,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研究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中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研究成绩就有可能下降。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个体显着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
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
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
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情景再现
• 玲玲同学在班里胆子小,不太敢说话。当老师特意给她安排她能 胜任的任务时,她也一直推辞,觉得自己不行、没能力,大家都 不喜欢她。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没能力、 不受同学们喜欢的学生。
[教学支招]
• 老师可以通过“戴高帽”的心理游戏,让玲玲感受到来自全班同学 的赞扬和鼓励,找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内部
特征的描述发展。如。面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一 般从“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外部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 进行回答;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从个人的“品质、人际关系、动机、性 格”等特征来描述自己。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仍带有较大的具体 性和绝对性。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第四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及结构
• 1.自我意识的定义 •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个体
对自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次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 2.自我意识的结构 • (1)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 (3)自我调节 •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 1.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 (1)创设困难情境使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 (2)积极肯定地评价小学生
• 2.自我体验能力的培养 • (1)家庭教育 • (2)学习活动 • (3)人际交往活动
• 3.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 (1)建立良好的父母控制模式 • (2)有效的言语指导 • (3)加强学生纪律性和规则性 • (4)合理利用榜样的力量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1.自我意识的增强:六年级的小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对策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鼓励
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自信心。
2.好奇心强烈:六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渴望探索
和了解新事物。
对策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积
极参与各种活动。
3.逐渐形成价值观念: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事物有更明确的喜好与厌恶。
对策是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价值观,注重礼
仪教育和道德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4.情绪波动较大:六年级的小学生面对学业和社交压力,情绪容易波动。
对策是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
和烦恼,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5.社交意识开始加强: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在集体中发展社交关系,
并逐渐形成友谊。
对策是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交行为,鼓励他们与同学协作、分享和互助,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
6.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六年级的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自
主控制学习过程。
对策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鼓励他们制定
学习计划并自觉执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教师应怎样才是引导...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教师应怎样才是引导小学生
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一般特点
小学阶段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开始具有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倾向;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性有了提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
在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高。
(2)小学生的自我教育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进行教育时不能讲更多的抽象理论,而要从细节、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对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要求的要具体、直观,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用概括化的观点看待自我、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促使小学生自我意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对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个别学生,教师要帮助他、用事实纠正他的错误认识,告诉他评价的标准、主次方面,以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水平。
第七章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A
3
(二)自我意识表现形式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其中自我评价 集中代表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 心。 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 其重要功能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评价 对个人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尤为重要。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①社会上他人对自己态度 与评价,②与条件相仿者比较,③个人对自己的 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A
13
7、心理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 这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 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 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 入心理自我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
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再象以前那样满 足,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 性格等
A
10
3、在1岁以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 位,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信 号,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
例如: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 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遇到叫周围同名的别的孩子 时,他会感到困惑。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 名词我、你时,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 个质的变化。此时,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与别人不同 的人来认识。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儿 童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随着儿童把自己当作主体 的人来认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乖或不乖、 好或不好的含义。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 等问题
A
5
2、自我体验 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正文内容:一、认知发展特点:1.1 感知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
1.2 记忆力的增强:中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1.3 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变化频繁: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逐渐清晰。
2.3 情感需求的增加:中小学生对于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需求增加,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开始注重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3.2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展社交技能。
3.3 社会角色的认同:中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
四、性格发展特点:4.1 自我认知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
4.2 自主性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发展自主性,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4.3 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了明确的态度和看法。
五、学习发展特点:5.1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开始对某些学科或兴趣爱好产生浓厚的兴趣。
5.2 学习动机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由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变,开始注重学习的内在满足感。
5.3 学习策略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性格发展以及学习发展。
第七章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将自己与客观事物混
为一谈,他们玩弄自己的手、脚,就像玩弄一件玩具一样。 2、将近1岁时,儿童开始把自身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
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例如:大约在1岁末的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用手指可 以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 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 识的最初表现。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 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想自我的构建和由
此产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控制,不断 自我修养、磨炼,达到自我完善的状态, 即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理成熟阶段。
.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 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 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 要作用。
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 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 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 等问题
.
2、自我体验 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
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体验。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 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 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 等问题。
.
3、自我调节 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
.
(二)自我意识表现形式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其中自我评价 集中代表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 心。 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 其重要功能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评价 对个人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尤为重要。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①社会上他人对自己态度 与评价,②与条件相仿者比较,③个人对自己的 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
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
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
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
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
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
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
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4)某些社会支持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儿童来说,对其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和同学,而不是老师和朋友。
(5)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感情有密切的联系。
喜欢自己的小学儿童是最快乐的。
对自己评价不高的小学儿童更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的情绪。
情感评价的分数高低与自我评价分数的高低是成正相关的。
二、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和独立性相联系的是批判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远远的落后于评价其他人的能力。
他们虽然比较顺利的评价同学和伙伴的行为,却很难得评价自己,此外低年级的儿童在评价别人和自己时,容易片面,容易治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儿童的批判能力才有逐渐的发展。
童年时期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认识自己行为的缺点,并能努力的去克服这些缺点。
不过这种结合行动的批判能力,一直到高年级儿童身上才能逐渐的显露出来。
三、自我评价内容逐渐扩大,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儿童时期开始时只能评价自己外表行为和动作。
约从中年级,特别到了高年级,儿童开始对自己个性的内部品质进行评价。
例如低年级学生说:“我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上课不搞小动作,所以我是好学生“到了高年级的自我评价,不仅限于外表,而且开始深入内部品质,例如他会从自己遵不遵守纪律,诚实,礼貌等道德品质上来评价自己或别人。
但是这时主要是结合行为对个人品质的自我评价。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1977)对小学四五六年纪儿童的自我概念从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和谐度两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此研究结果来自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左梦兰《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研究结果指出:
(1)男生的得分一直很稳定;女生的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印象就越差。
(2)小学高年级生的自我概念较多的从受社会赞许的方面评价自己,例如较多的选择欢乐的、友善的、讲理的、会做的等形容词。
四、从依据具体行动的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评价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能力,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是比较清晰的,但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就比较模糊了。
他们起初主要依据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从二三年级开始能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依据老师对别人的评价来对照评价自己,以后逐渐开始独立的、全面的评价自己。
学生能否较全面的、较深刻的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
良好的教育可以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较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不良的教育,甚至影响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不能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的,他们不善于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
从中年级开始起,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才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别人。
例如,当一个学生因做好事帮助盲人到医院去治疗而迟到了,低年级学生就评价:“凡是迟到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
”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这样评价:“他迟到不是有意的,是因为做好事而迟到的。
”又例如对好学生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学习
好”“不调皮”“听老师的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二三年级学生认为“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团结同学”“不做欺负人”的学生是好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公正的”“勇敢的”“行为正确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的”“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广泛团结同学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我国学者王宪清对儿童道德判断做了一些研究(此研究结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他认为小学生自我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外部条件的约束过度到内部道德的约束。
大概从四年级开始起,可以明显的看到儿
童开始用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
(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度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
(3)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度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的形成“人比物重“的概念。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的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5)从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因此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时候,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尽可能的使儿童掌握一些初步的道德原则。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引导他们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防止主观性、片面性。
小学生容易更多的注意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对别人恰恰是相反得。
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不要停留在对具体行为的评价上,而要逐渐的学会运用道德原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