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小区管理、企业安全、学校及公共设施等。

这些系统对于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优势。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集成指纹识别、密码输入、读卡器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实现对门禁的智能控制。

系统具有高安全性、便捷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易于扩展等优点。

2. 身份验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读卡器模块,可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3. 通信模块:采用蓝牙、Wi-Fi或有线网络等通信方式,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

4. 执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磁锁等,用于实现对门的开关控制。

5. 电源模块:采用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电,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身份验证:通过比对指纹信息、密码或卡片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验证成功后,系统将发送开锁指令。

3. 通信协议:与上位机通信时,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依据。

五、功能实现1. 身份验证:系统支持指纹识别、密码输入和读卡器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通过门禁。

2. 远程控制: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软件,实现对门禁的远程控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操作。

3. 报警功能:当非法入侵或门禁状态异常时,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4. 数据记录:系统可记录每次开门的时间、用户信息等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

六、优势分析1. 高安全性:采用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通过门禁。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毕业设计一、系统整体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锁体机构、传感器与报警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电源管理与续航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组成。

整个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检测门的状态和识别用户身份,控制锁体机构的开闭,实现智能门锁的基本功能。

二、STM32微控制器选型与电路设计在智能门锁系统中,STM32微控制器是核心控制单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各模块的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锁体机构的动作。

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当型号的STM32微控制器,并设计相应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

三、锁体机构设计锁体机构是智能门锁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现门的开闭动作。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锁体的结构、材料、传动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和维护。

同时,需要结合STM32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设计相应的驱动电路和执行机构。

四、传感器与报警模块传感器与报警模块用于检测门的状态和识别用户身份。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门磁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面部识别传感器等。

报警模块则包括声光报警器、警报器等。

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报警模块,并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

五、蓝牙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智能门锁与手机等设备的通信,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蓝牙通信的稳定性、传输速度和安全性等因素,并选择适当的蓝牙芯片和模块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六、电源管理与续航智能门锁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电源管理和续航能力十分重要。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择适当的电源芯片和电池类型。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耗优化和管理,以保证续航能力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七、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用户与智能门锁进行交互的界面,需要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使用。

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LCD显示屏、LED指示灯等。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界面的布局、显示效果和操作流程等因素,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使用便捷性。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等关键环节。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RFID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密码键盘等设备实现门禁控制。

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门禁控制的场所。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本系统采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可满足门禁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2. RFID读卡器:用于读取用户身份信息,包括IC卡、RFID 标签等。

读卡器需具备良好的读卡距离和读卡速度。

3. 指纹识别模块:作为辅助的身份验证手段,当IC卡或密码出现异常时,可通过指纹识别来确保安全。

4. 密码键盘:用于输入密码,对IC卡进行辅助验证。

5. 输出设备:包括继电器模块、电磁锁等,用于控制门的开关。

6.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如FreeRTOS或RT-Thread等,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驱动程序:编写各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如RFID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等,实现与微控制器的通信。

3. 身份验证:设计身份验证算法,通过读取IC卡信息、指纹信息或输入密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当身份验证成功时,系统将输出控制信号,使电磁锁断电,从而实现门的开启。

4. 系统界面: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如LCD显示屏等,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提示信息。

5. 安全防护:设置密码策略和权限管理,防止非法入侵和误操作。

同时,系统应具备防拆、防撬等安全防护措施。

五、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各硬件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输出。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包括身份验证、实时监控、日志记录等。

基于STM32的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基于STM32的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基于STM32的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发布时间:2021-11-10T07:55:16.82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9期作者:任雪、程智、陈茹曦、钱赛、曾子昂、范晓龙、樊红莉[导读] 同时也带来卡片或密码丢失、遗忘,复制以及被盗用的隐患和成本高的问题。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摘要: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基于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结合成熟的ID卡和指纹识别技术,创新推出的一款安全实用的生物识别门禁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分体式设计,人脸、指纹和ID卡信息的采集和生物信息识别及门禁控制内外分离,实用性高、安全可靠。

为了提高智能门禁的安全性和控制设计成本,本文提出了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以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通过OLED显示屏显示信息,按键输入控制,人体红外检测判别人体存在,外设人脸识别模块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识别,向控制器STM32传输识别信息,进而控制门禁的开关。

整个系统不需联网独立运行,减少安全隐患。

另外配有按键模块进行密码输入验证,指纹模块指纹验证,声音识别合成模块辅助验证。

关键词:STM32;人脸识别;智能门禁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随之迅猛发展,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的重要单元越来越得到重视。

目前国内的门禁系统以卡类设备、指纹设备或密码设置为主。

这些识别方式都要求人员近距离操作,当使用者双手被占用时则显得极不方便,同时也带来卡片或密码丢失、遗忘,复制以及被盗用的隐患和成本高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具有的便携性、非易失性、不会被遗忘、难盗用等优势也逐步应用到门禁系统中。

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虹膜、语音、人脸等多种识别方式[1]。

虽然人脸识别容易受到光照强度、采集角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它具有非接触式、可在人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采集和不易被仿造、识别率较高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基于STM32的指纹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指纹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指纹门禁系统的设计指纹门禁系统是一种通过指纹识别技术实现出入口控制的门禁系统。

在STM32单片机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IO口数量,结合指纹识别模块和其他外设,实现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指纹门禁系统。

一、硬件设计:1.主控部分:选择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2.指纹识别模块:选用高性能的指纹识别模块,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3.电源模块:设计可靠的电源管理模块,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同时具备过压、过流、反接保护等功能。

4.液晶显示屏:采用液晶显示屏显示系统状态和操作信息,与用户进行交互。

5.按键模块:通过按键模块实现对系统的开门、关门和设置等功能。

6.电磁锁:选择合适的电磁锁,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门控操作。

二、软件设计:1.底层驱动程序:编写底层驱动程序,包括对STM32外设的初始化和配置,以及各种外设的读写操作。

2.指纹识别算法:设计指纹识别算法,包括指纹的录入、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步骤,保证指纹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输入输出管理:实现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包括按键的扫描、处理和状态显示,以及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控制。

4.用户管理:设计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以及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5.门控管理:实现对门禁状态的管理,包括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电磁锁的控制和状态监测等功能。

6.通信模块:如果需要远程监控和控制,可添加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

三、系统功能:1.指纹录入与识别:用户将指纹录入系统,系统将指纹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当用户刷指纹时,系统将进行识别并与数据库中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授权开门。

2.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设置用户的权限级别和有效期。

3.门禁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门的远程开启和关闭控制,通过电磁锁实现对门的保护和开锁操作。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门禁系统作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高效、安全、智能化的门禁控制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

2. 设计目标与需求分析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快速准确的门禁控制功能,并增加一些智能化的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安全性。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主要设计目标:- 快速响应和准确识别合法用户;- 实现对多种方式的开门方式支持;- 支持远程控制和监控;- 具备数据存储和操作记录功能;- 能够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具备报警和异常事件处理能力。

3. 系统硬件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门禁控制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开门方式适配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

(1)门禁控制模块:STM32作为主控芯片,负责整个门禁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它连接各个模块,通过输入输出口与外设进行通信。

(2)身份识别模块:采用一种高精度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或人脸识别等,来识别用户身份。

该模块通过与STM32的接口,传输识别结果。

(3)开门方式适配模块:针对不同的开门方式,如密码、IC 卡、手机蓝牙等,设计相应的适配模块。

这些模块可以通过串口、蓝牙等方式与STM32进行通信。

(4)网络通信模块:为了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需要加入网络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或以太网模块,以实现与远程服务器或用户手机的通信。

(5)报警模块:当系统发生异常事件或安全威胁时,报警模块能够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警示用户。

4. 系统软件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身份识别算法、权限管理、远程控制和监控以及数据存储和操作记录。

(1)操作系统: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如FreeRTOS或UCOS等可以满足门禁系统的需求。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的调试与优化等方面。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结合门禁控制模块、读卡器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系统可实现门禁卡识别、开门记录、报警提示等功能,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操作简便等优点。

三、硬件设计1. STM32微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易于编程等优点,可满足门禁系统的需求。

2. 门禁控制模块:负责接收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门的开关。

该模块采用电磁锁,具有低功耗、可靠性高等特点。

3. 读卡器模块:用于读取门禁卡的信息。

该模块采用非接触式读卡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读取门禁卡内的信息。

4.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及开门记录等信息。

该模块采用LED显示屏,具有高亮度、低功耗等优点。

5.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该模块采用锂电池供电,具有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可实现多任务管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 通信协议:系统采用通用的通信协议,如485总线或Wi-Fi等,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3. 算法设计:包括门禁卡识别算法、开门记录处理算法等。

门禁卡识别算法采用非接触式读卡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读取门禁卡内的信息;开门记录处理算法用于处理开门记录,包括时间、人员等信息。

4. 软件架构: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主要包括主程序模块、门禁卡识别模块、开门记录处理模块、报警提示模块等。

五、系统调试与优化1. 调试过程:首先对各个模块进行单独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然后进行系统联调,测试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优化措施: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和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安保设备。

它不仅能够实现安全防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活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二、系统概述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门禁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输入设备(如密码键盘、刷卡器等)和输出设备(如电磁锁、门铃等)。

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三、系统架构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门禁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数据处理和通信等功能。

门禁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锁、门状态检测等,用于实现门禁的开关控制和状态检测。

通信模块采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驱动程序用于驱动硬件设备,实现与硬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应用程序负责实现门禁系统的各种功能,如密码验证、刷卡验证、远程控制等。

四、功能实现1. 密码验证功能用户通过密码键盘输入密码,STM32微控制器对密码进行验证。

若密码正确,则控制电磁锁打开,允许用户通行。

若密码错误,则进行报警提示或延迟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

2. 刷卡验证功能用户通过刷卡器刷卡,STM32微控制器读取卡片信息并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则同密码验证一样控制电磁锁打开。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多卡通行和黑名单管理等功能。

3. 远程控制功能通过通信模块,上位机可以对门禁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例如,上位机可以远程控制电磁锁的开关、查看门禁状态、设置密码等。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报警功能,当门禁系统发生异常时,及时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五、系统优势1. 稳定性高:采用STM32微控制器和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推进,智能门禁系统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旨在通过先进的微控制器技术和智能化算法,实现门禁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对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智能化算法应用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STM32微控制器的特点和优势,阐述其在智能门禁系统设计中的适用性。

然后,详细阐述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门禁控制器的选型、电路设计、外围设备配置等,为后续的软件编程和算法应用提供硬件基础。

在软件编程方面,本文将介绍门禁系统的软件架构、主要功能模块以及编程实现过程,包括门禁控制、用户识别、权限管理等核心功能。

还将探讨智能化算法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行为分析算法,以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总结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STM32微控制器概述STM32微控制器是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基于ARM Cortex-M架构的低功耗、高性能的32位Flash微控制器。

该系列微控制器以其优秀的性能、广泛的外设集成、灵活的配置和较低的成本,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各个领域,包括智能门禁系统。

STM32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Cortex-MCortex-MCortex-M7等多种内核,集成了丰富的外设接口,如GPIO、UART、SPI、I2C、USART、ADC、DAC、PWM等,能够满足大多数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STM32微控制器还具备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等特点,使得它在智能门禁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安全、企业办公、学校等。

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通行方式,还能有效保障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实现门禁系统的控制、监测和通信功能。

系统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门禁状态监测、报警提示等功能,为用户的通行提供安全、便捷的保障。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能够满足门禁系统的控制需求。

2. 传感器: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密码输入键盘等,用于实现用户身份识别。

3. 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等,实现门禁系统与手机APP或电脑端的通信。

4. 执行器:包括电机、电磁锁等,用于实现门的开关控制。

5. 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RT-Thread等,实现系统的实时控制和任务管理。

2. 身份识别:通过指纹识别算法或密码验证算法,实现用户身份的快速识别。

3. 控制算法:根据用户身份识别结果和门禁状态,通过控制算法实现门的开关控制。

4. 通信协议: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门禁系统与手机APP或电脑端的通信。

5. 界面设计:设计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查看门禁状态。

五、系统功能1. 用户身份识别:通过指纹识别或密码输入等方式,实现用户身份的快速识别。

2. 门禁状态监测:实时监测门禁状态,包括门的开关状态、锁具状态等。

3. 报警提示:当发生非法闯入或门未关闭等情况时,系统发出报警提示。

4. 通信功能: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门禁系统与手机APP 或电脑端的通信,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5. 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的通行记录和门禁状态变化记录,方便用户查询和管理。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住宅小区、商业大厦、学校等。

它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提供了更加安全、方便的出入门方式。

本文将讨论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旨在展示其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一、系统设计概述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门禁控制器、门禁读卡器、门禁管理平台和相关的硬件设备。

门禁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与控制门的开关和读卡器的工作。

而门禁读卡器则是负责读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将其发送给门禁控制器。

门禁管理平台是系统的管理中心,用于管理用户信息、权限设置和事件记录等。

二、系统硬件设计1. 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接收、解析和执行来自门禁读卡器的指令,并控制门的开关。

在STM32开发板上搭建框架,并通过串口与门禁读卡器进行通信。

同时,门禁控制器还需要进行实时时钟同步、存储事件日志等功能。

2. 门禁读卡器门禁读卡器负责读取用户身份信息,它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或者近场通信技术(NFC)来实现。

读卡器通过与门禁控制器进行通信,将读取到的用户信息发送给门禁控制器,并等待其反馈指令。

3. 门禁管理平台门禁管理平台是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界面,通过电脑或者移动设备访问。

它主要用于管理用户信息、权限设置、事件记录等功能。

通过与门禁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对门禁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三、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分为门禁控制器的嵌入式软件和门禁管理平台的上位机软件。

1. 门禁控制器嵌入式软件设计门禁控制器的嵌入式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

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模块:- 串口通信模块:与门禁读卡器进行通信,接收并解析读卡器发送的指令。

- 时钟同步模块:通过与网络时间服务器同步,实现控制器的实时时钟功能。

- 门控制模块:控制门的开关状态,并与读卡器交互实现权限认证。

- 存储模块:将事件记录保存到嵌入式Flash或者SD卡中。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结合传感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实现了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主要包括门禁控制器、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传感器、通信模块等部分。

门禁控制器负责控制门的开关,读卡器用于读取用户信息,指纹识别模块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方式,传感器负责检测门的开关状态和用户接近情况,通信模块则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1)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STM32微控制器,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点。

通过编程控制,可以实现门禁系统的各种功能。

(2)读卡器读卡器采用非接触式IC卡读卡技术,具有读卡速度快、读取距离远等优点。

读卡器将读取的卡号信息通过门禁控制器传输给上位机。

(3)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采用高精度指纹传感器,通过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实现生物识别功能。

指纹识别模块与门禁控制器相连,通过比对指纹信息,实现身份验证。

(4)传感器传感器包括门磁开关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等。

门磁开关传感器用于检测门的开关状态,当门打开时,传感器向门禁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门禁系统的开关。

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接近情况,当用户接近时,传感器向门禁控制器发送信号,启动读卡器或指纹识别模块。

(5)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

上位机可对门禁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2. 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和上位机软件两部分。

嵌入式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实现门禁系统的各种功能;上位机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功能。

(1)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门禁控制程序、读卡器程序、指纹识别程序等部分。

主程序负责协调各部分的工作;门禁控制程序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门的开关;读卡器程序和指纹识别程序分别读取卡号信息和指纹信息,并将结果传输给门禁控制器。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智能门禁系统是当前社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门禁的功能和安全性,满足现代社会对智能安全管理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个方案,旨在提高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

一、设计方案及系统组成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通信系统。

1. 硬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包括STM32单片机、电源电路、人体红外传感器、门禁锁和LCD显示屏等模块。

STM3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负责门禁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

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人体红外传感器用于感知门口是否有人进出。

门禁锁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LCD显示屏用于系统状态的显示。

2. 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的驱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和通信程序。

驱动程序负责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初始化和控制。

数据处理程序负责对从人体红外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开启门禁锁。

通信程序负责系统与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实现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

3.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可以选择WiFi、蓝牙或4G 等通信技术。

系统通过通信模块将门禁系统与远程服务器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

远程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软件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权限管理和门禁日志查看等。

二、系统工作流程智能门禁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 用户注册:用户使用手机App或电脑端软件进行注册,输入个人信息和需要进出的门禁位置。

2. 权限管理:管理员通过远程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设置用户的进出权限和时间限制等。

3. 人体红外检测:门禁系统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对门口进行监控,一旦有人靠近门口,传感器会触发信号输入到STM32单片机。

4. 数据处理和判断:STM32单片机接收到人体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判断。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门禁系统的应用也越发普及。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凭借其高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从系统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实现及测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智能门禁系统需要满足的基本功能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开门控制、实时监控、异常报警等。

此外,考虑到用户体验和系统安全性,还需要具备如下特点:稳定性高、操作简便、可扩展性强等。

三、硬件设计1. 核心控制器: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为门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读卡器:用于读取用户身份信息,如IC卡、NFC卡等。

3. 执行器: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电磁锁等,用于实现开门控制。

4. 通信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

5.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RTOS,以实现多任务管理和高效的系统运行。

2. 身份识别:通过读取用户身份信息,与预存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以实现身份识别。

3. 通信协议:制定合理的通信协议,以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

4. 控制算法:根据用户的操作和系统的状态,控制执行器的工作,以实现开门控制、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等功能。

五、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根据硬件设计图,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硬件系统。

2. 软件编程:根据软件设计,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各项功能。

3. 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4.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

六、测试与优化在完成系统实现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与优化工作。

首先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设计顾思远 郁汉琪 管宜朋(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摘 要:为解决传统人脸识别算法存在的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低等问题,笔者提出一种采用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算法与在线计算的门禁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方案设计将系统分为上位机与下位机两部分,下位机负责图像采集与传输,上位机负责人脸识别。

下位机选择STM32F407核心板作为微控制器模块,选择OV2640数字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模块,选择ESP8266-01S 作为无线通信模块。

上位机人脸识别算法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使用MTCNN 卷积网络完成对人脸特征点的定位,第二部分使用FaceNet 卷积神经网络将人脸图片映射为512维的特征向量,以此实现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功能。

试验结果表明: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的功能,达到辨别访客的目的。

关键词:人脸识别;深度学习;MTCNN;FaceNet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20)10-075-04Design of Face Recogni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TM32Gu Siyuan, Yu Hanqi, Guan Yipeng(Nanj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low recognition speed and low accuracy of traditional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the author proposes a solution of access control system which adopts deep learning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and online computing.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design, 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upper computer and the lower computer. The lower computer is responsible for im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and the upper computer is responsible for face recognition. The lower computer selects stm32f407 core board as the microcontroller module, ov2640 digital camera as the image acquisition module, and esp8266-01s as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upper computer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uses mtcnn convolution network to locate the face feature points, and the second part uses facenet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to map the face image into 512 dimensional feature vectors,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e recogni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solution can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face recognition and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dentifying visitors.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deep learning; MTCNN; FaceNet作者简介:顾思远(1996—),男,江苏启东人,硕士研究生。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

摘要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门禁系统是智能建筑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控制人员进出权限,还能够对这些人员的出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是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安全防范设施。

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存在认证介质容易丢失、损坏, 指纹识别门禁系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该设计针对目前的门禁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状况做了简要分析,结合对RFID 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 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两种识别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完成门禁系统的多重验证方式。

避免了单一门禁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硬件方面采用STM32 作为控制器,结合电源、射频识别、指纹识别、继电器等模块构建门禁系统终端的总体硬件架构。

软件方面结合硬件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开发主程序设计模块,指纹识别门禁模块,射频识别门禁模块。

上位机采用C#语言进行设计开发,实现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面对“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化的挑战之下,门禁技术不断的创新,门禁系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

单一验证方式的门禁系统将被取代,智能门禁系统将成为门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44 幅;表13 个;参41 篇。

关键词:门禁系统;指纹识别;RFID;STM32分类号:TP399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of urban construction. Door-control system is a essential key component of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t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access authority of personnel, but also monitor and record the access of these personnel in real time,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security and prevention facili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identification medium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easily lost and damaged, and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This design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proposes a design scheme of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TM32 by combining with the RFID technology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his design scheme adopt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o verify the identity, and completes the multiple verification of the access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avoid the hidden danger of sing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system. The specific design scheme is as follows:In terms of hardware, it adopts STM32 as the controller to build the overall hardware architecture of access control system terminal by combining power suppl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relay and other modules.In terms of software, it adopts modular design ideas to design and develop the main program design modul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ccess control module and RFID access control module. The upper computer adopts C# language to realize the design of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Internet plus’,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intelligence,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access control technology makes access control system enter an unprecedented transition period. The single verification method of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gradually be replaced, and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ccess control industry.Figure 44; Table 13; Reference 41Keywords: Access Control System,Fingerprint Recognition,RFID,STM32Chinese books catalog: TP399目次目次引言 (1)第 1 章绪论 (2)•门禁系统的概述 (2)•门禁系统的种类 (3)•门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6)第2 章射频识别系统原理 (8)•RFID 技术概述 (8)•RFID 系统的硬件组成 (9)•RFID 系统的软件组成 (11)•RFID 系统工作原理 (12)•电感耦合 (13)•电磁反向散射耦合 (13)•RFID 的频率标准 (14)•RFID 的应用领域 (15)•RFID 存在的问题 (16)•本章小结 (17)第3 章指纹识别技术原理 (18)•指纹识别技术概述 (18)•指纹识别原理 (19)•指纹图像的采集 (20)•指纹图像的预处理 (21)•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24)•指纹图像的特征匹配 (26)•本章小结 (29)第4 章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30)•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0)•STM32 微控制器 (31)•MCU 主控芯片 (31)•串行外设接口(SPI) (33)•指纹识别模块设计 (36)•指纹传感器 (36)•指纹传感器模块接口 (37)•常用指令集 (38)•射频识别模块设计 (38)•MF RC522 简介 (39)•MF RC522 芯片特性 (40)•MF RC522 接口设计 (40)•天线设计 (42)4.4.5 S50 卡 (43)•系统电源电路 (44)•继电器模块 (45)•蜂鸣器提示电路 (46)•液晶显示电路 (46)•本章小结 (47)第5 章PC 机应用软件设计 (48)•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 (48)•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49)•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50)•系统登录 (50)•用户信息管理 (51)•操作日志记录 (52)•用户信息查询 (52)•门锁控制界面 (52)•数据库设计 (53)•数据结构分析 (53)目次•数据表的设计 (55)•本章小结 (56)第6 章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57)6.1开发环境 (57)6.2主程序模块设计 (58)6.3射频模块程序设计 (59)6.4指纹模块程序设计 (63)6.5阅读器与射频卡之间的通信协议 (65)6.6本章小结 (66)结论 (67)参考文献 (68)附录A 门禁系统原理图 (71)致谢 (73)导师简介 (74)作者简介 (75)学位论文数据集 (76)引言引言生物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基于STM32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设计自动门禁控制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提供了便利性和舒适性。

STM32芯片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成为设计自动门禁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基于STM32的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设计。

一、硬件设计1.1 系统架构基于STM32芯片的自动门禁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等。

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如人体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活动;执行器模块用于控制门体开关;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1.2 传感器选择在自动门禁控制系统中,人体红外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传感器之一。

它能够感知人体的热量,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此外,还可以选择其他传感器,如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以实现更多功能。

1.3 执行器选择自动门禁控制系统的执行器主要用于门体的开关控制。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电磁阀等。

在选择执行器时,需要考虑门体的大小、重量以及开关速度等因素。

1.4 通信模块选择通信模块用于实现自动门禁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常见的通信模块有蓝牙、Wi-Fi、以太网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块,并考虑其稳定性和兼容性。

1.5 电源管理自动门禁控制系统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电源管理模块。

可以使用稳压芯片和滤波电容等元件来满足系统对电源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二、软件开发2.1 系统架构设计在软件开发阶段,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硬件设计确定硬件接口和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交互方式。

2.2 软件开发环境选择STM32芯片支持多种开发环境,如Keil、IAR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环境,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stm32智能门人脸识别原理

stm32智能门人脸识别原理

stm32智能门人脸识别原理
智能门人脸识别基于STM32的原理如下:
1. 相机采集:STM32通过相机模块采集门口的人脸图像,可以选择使用CMOS或者其他类型的相机。

2. 图像处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通过STM32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等操作,以便提取更准确的特征。

3. 特征提取:图像处理后,STM32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关键特征点,比如眼睛、嘴巴的位置,形成一个特征向量。

4. 特征匹配:STM32会将当前提取到的特征向量与已知的人脸特征库中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

5. 结果判断:STM32根据匹配结果判断门口的人脸是否属于已知的人脸库中的人,如果存在匹配,则判断为有效人员,可以授权开门;如果匹配失败,则判断为陌生人或者非法人员,禁止开门。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案需要事先建立一个人脸特征库,并将合法人员的人脸特征存储在该库中。

同时,算法的准确性和识别速度等性能也会受到STM32处理能力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TM32的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摘要宿舍的门禁系统在门禁终端和管理平台的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保证了校园和社会的安全。

目前,大学主要使用机械和电子门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科学技术含量的发展,宿舍的智能门禁系统也越来越完善。

智能系统使用各种智能控制策略来确保门禁设备的安全。

这种有用的模式可以大大保护宿舍管理平台和门禁设备的安全,因此,开发一个易于使用、稳定可靠、符合宿舍门禁要求的嵌入式系统成为本研究的目的。

通过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带有STM32控制核心的便携式智能门禁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和控制平台,以STM32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完成通信、数据信息管理等功能。

并且该控制器选择STM32系列的低功耗、高性能微控制器。

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采用ARM内核的STM32单片机实现数据处理功能,同时采用LwIP协议,传输系统从计算机端接收图像信息,系统从计算机端接收软件,在相应的主机上安装,最终实现图像采集、显示、存储、传输和控制功能。

关键词:智能门禁;STM32嵌入式系统;视频传输;I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一、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在本文中,硬件配置主要分为四类: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第一个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初始化整个系统,其任务是采集原始图像。

第二个模块是主要的图像采集模块,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分析和处理采集的图像数据,并获取和传输图像。

第三个存储器是暂时储存从图像处理模块传输来的图像数据的地方。

第四传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与主系统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到主计算机进行显示和存储;STM32控制器用于智能访问控制,使用各种通信协议实现外部控制。

显示器在屏幕上显示系统时间,同时提供屏幕上的系统菜单,供用户紧急配置。

记录功能:主要是存储用户的开启密码和开启日志,以便日后查阅文件。

外部开放模块主要是一个业务终端,从包括面部识别模块、读卡器模块和键盘模块。

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图2 整体方案实现框图(一)操作可行性分析第一个步骤:启动装置,开启内部和外部的断路接线;第二个步骤:当系统发现有键盘输入命令的时候,就会启动 CPU和移动摄像机的数据传输;第三个步骤:开启 CPU与 TFT LCD的连接,此时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将被即时地投影到 LCD屏幕上;第四个步骤:在 SD卡里把相片以 JPEG的形式保存下来。

图2-1显示了在启动时将执行上述步骤的运行过程。

图2-1 试验流程(二)图像处理控制器选择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心脏和核心,控制器是整个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平稳运行直接取决于其控制机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控制器芯片,ARM的性能复杂、成本高、功耗大,在各种应用中使用ARM作为主控制器是普遍的做法。

它们也是完全不同的。

新开发的控制器芯片是项目的核心,提供图像控制、视频信息和视频数据传输,操纵,在为每个模块选择组件时,必须充分考虑整体性能和功耗。

最后,必须评估该系统的可扩展性,所以在本文中,STM32F407ZGT6被用来作为图像控制器。

除了良好的器件配置外,本文所选择的STM32F407还包含了许多必要的信息:STM32F407具有广泛的功能,本文只对其中最重要的功能进行描述。

与传统的单片机芯片(如STC89C52)相比,它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该芯片基于32位RISC Cortex-M4微控制器架构,工作速度高达168 MHz,并有一个浮点运算模块[1]。

引脚图见图2-2。

图2-2 引脚图具体来说,首先,它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如两个主要的FPU和DSP功能,192K SRAM板载存储器,1024KB闪存和两个定时器,都是32位的。

此外,共有六个其他接口,包括三个SPI,12位ADC和IC,12位DAC,两个CAN,DMA控制器(共16个通道),三个串行接口(DCMI,SDIO和FSMC)和112个常规I/O接口它还具有一个外部以太网MAC控制器,用于10/100 M以太网通信。

STM32F407的帧率(如2600 W像素/芯片)明显优于FM32F407 F4系列。

只需几秒钟。

(三)储存组件选取我们看到的图像是光的闪烁,但在实际捕捉图像时却没有这么快,传感器只是在捕捉图像。

它必须是一个不仅能读取和传输图像的缓冲器,而且在整个图像捕获后还能充当传输缓冲器,只记录整个图像的开始和结束。

否则,数据就会杂乱无章,无法实现流畅的图像采集和传输。

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存储芯片,每个晶体管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用途,它们被集成并内置在控制器中,使得这一个项目可以使用多个存储芯片。

(1)SDRAM存储器。

SDRAM是一种同步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叫内存,对操作进行编码。

在执行程序之前,操作系统将程序加载到内存中,然后由CPU按顺序访问、解码和编程。

嵌入式SDRAM是一个带有数据芯片的内存阵列[2]。

要访问这个块,首先要设置两个主地址,一个列地址和一个行地址,以快速定位所需的块;SDARM的编码器。

(2)SD存储器。

这是著名的SD存储器,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手机和MP3,4,5等。

这种存储器使用高速存储器,具有许多优点。

它体积小,便于携带,速度极快,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

SD存储器和SPI存储器也是可用的。

因此,它们在工业领域发展迅速。

在过去,工业存储的接口是ATA,通常是2.5硬盘或PC (TureIDE系统),有时是CF或DOM。

而ATA卡和SD卡之间有很大区别。

(四)人体红外检测选取本装置采用了一种用于对人体进行感应的红外热释电感测器。

到达人体后,利用微处理器驱动摄像机进行图像的获取和传输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功率消耗。

本课题所选择的红外线探测模组为小型SR602型人体电感模组,该模组具有高的敏感度、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静态功率消耗体积小,体积小。

该模组工作于3.3至15 V,具有完全的自动式感测功能。

在感知到人类身体的时候,高电平,可以进行重置。

复合触发器;集成电路放置在铁外壳中,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和低 EMI。

以数字方式打开的模组关量的输出, OUT的输出可以与单片机的公用 I/O接口进行直接的接口。

(五)话音提示选取本装置选用了XFS5152CE的声音综合芯片来完成该系统的工作状态提示,例如:在启动时,“人脸身份”的入口控制系统已经启动。

在完成了面部解锁的情况下,提示“门已打开”。

用来调节声音的钥匙。

XFS5152CE是一种高集成的声音综合芯片可进行中文和英文的语音综合;它还具有语音编码解码功能,可实现使用者的录制及回放;此外,它还创造性的整合了轻型汽车。

级别的声音辨识能力,可识别30个指令,同时也能为使用者提供支援自定义要求的指令。

它能提供 UART,I2C, SPI三种通信模式,UART串行接口可提供4种通信速率:4800比特/秒,9600比特/秒,每秒57600比特,每秒115200比特。

该系统使用了一种串行通讯方式。

第1页/共9页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二、智能化门禁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当前,市面上有很多以脸部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系统,但是大部分都是功能比较单一的,识别率低,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怎样在具体情况下,按照现实需要设具有较强的性能,本论文所涉及到的是一个嵌入式的系统,为了确保该系统能够正确地完成相关的工作,必须对其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

(一)主机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使用了基于意法半导体Cortex-M4架构的STM32F407微控制器,具有1MB的内部存储器和192KB的RAM,采用LQFP封装。

微处理器的主要用途是存储图像数据和定义具体的应用,特别是使用OV7725图像传感器进行手写图像处理 OV7725提供的图像数据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传输到主机,或者存储在SD卡的SRAM存储器中。

由于连接到微处理器的外部设备不同,硬件设计也大不相同。

下方图3-1是一个微处理器的原理图:图3-1 微控制器STM32F407原理图第1页/共9页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二)开始方式设定界面STM32F407的驱动方式多种多样,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BOOT0和BOOT1两个函数来设置相应的参数。

更多细节在下面的表格3-1中展示了有关的开始方式。

表3-2 STM32启动模式说明开始方式解释从使用者闪存的存储器中开始从FLASH开始从系统的存储器开始本方案用于串口的下载从SRAM开始本方案用于在SRAM中调改如上图所示,要从串行界面中下载程式,您需要将 BOOTO设定为1,BOOT1设定为0,按「重新启动」按钮即可看到 MCU工作。

将BOOT0设置为0,BOOT1可以任意设置。

系统采取的是前一种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BOOT0和BOOT1通过 DTR 和 RTS的 DTR和 RTS在串口上的 RTS和 DTR的数据,因此无需手动切换即可方便地进行。

(三)摄像电路系统设置使用STM32F429对SCCB进行了初始化,并对DCMI进行了初步的初始化。

设定DCMI界面作为帧间中断,然后SCCB的工作参数数字可进行结构化,包含影像的输出形式、输出尺寸等。

系统启动并设定好了初始化的条件,DCMI会自动打开面部图像资料一样,最终由微处理机将OV5640所拍摄的图像DMA图像资料传送至资料缓冲区域,在每次取得影像资料时,会发生中OFF,在DCMI中加入一个中断的Service功能,接着缓存区的一帧影像资料传输,完成一幅影像的摄取与传送。

该系统的内部通讯采用I2C,LWIP是一种轻量化的开放源码IP,仅需少数RAM及ROM即可执行,无需操作者,可以说这是一个内置的操作系统,是使用最佳的TCP或IP来执行该协定的方法。

三、软件设计经过以上的剖析,我们对整个影像采集的流程和关键线路的选取进行了明确的整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图象处理中,怎样选择和设计相应的相应的软件。

图像获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硬件质量。

在本节中,我们讨论了一个特定的软件开发环境,以及获取资源的方法,以及图像处理、获取和传输。

下面的附图4-1给出了具体的主程序软件的设计流程。

图4-1主程序系统流程图(一)软件开发环境简介本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上位机程序和单片机程序。

本系统的一些程序,包括系统主程序、底层驱动程序和模块模块程序,所有程序都是用C语言单独编制的。

在完成软件和软件的设置之后,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以保证整个软件的正常工作,在感应器区域发现人体时,开启照相机进行图像收集,并将其通过WIFI传输到主机,主机将采集到的面部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面部数据进行比对,然后将数据传输到MCU,MCU对相关元件进行操作。

(二)上位机系统初始上位机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面部的识别,并能实现基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开发,为开发者提供合适的软件平台,方便又节约了研发的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