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思索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众多弊端,如语文已成为升学的工具,教师教学程式化,从解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到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生硬刻板,忽视母语的文化特性的熏陶,导致学生对母语缺乏感情,厌倦语文学习,阅读量少,语言贫乏等等。自《北京文学》出版了《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以来已在语文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改革语文评价制度成了改革语文教育的突破口,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提出了小学语文的评价目的等实施建议,但怎样来理解小学语文的评价目的、采纳课标中的实施建议?笔者试从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探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评价的方式是怎样的?应该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的目的——人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的有机结合下的人的和谐发展。反思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曾经表现出一种片面的和急功近利的特点,在教育价值关系上忽视、甚至否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忽略了其内在价值的实现。受此影响,我国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强调为社会服务,注重工具性,导致我国的教育评价行政化色彩强烈,形成评价指标统一化、评价内容行为化、评价实施指令化、评价结论人情化的特点。尊重受教育者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今国际教育的趋势。现代教育评价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的关注,政权对教育评价的干预不只让教育评价发挥政治职能,还着眼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
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标》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促进人的发展是在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基础上。“中国教育应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不是等量齐观的平衡,是有所侧重的平衡,是偏重于科学精神,但又不偏执于此,同时也注重人文精神的作用,使两者保持必要张力的平衡。为此,教育价值取向偏重于人们的科学精神,又不偏废人文精神,使两者处于一种合理的和谐状态,以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相适应。自然,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理结合。”(引用番禺区教育局语文教研网:《实施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作者:张意忠)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在于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学生对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理结合
下的人的和谐发展。
二、评价的标准——二元化结构。
《课标》对学生评价标准采用是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标准、相对标准相结合的二元化结构。绝对标准所衡量的是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及目标的达到程度这种标准不受学生所属群体的约束,但体现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它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多维度指绝对标准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多层次指每一个维度中的标准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层次。如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课标》在课程总目标明确规定本课程阶段学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是个绝对标准。这个绝对标准又分为三个维度,《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
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的。《课标》在课程目标下分设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对识字与写字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目标要求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绝对标准是一种共同遵循的客观标准。学生不必作彼此之间的比较,只要同此标准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实际水平,了解自己达到目标的程度。运用绝对标准,更有益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下文将进一步举例说明)。因此,在二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中绝对标准居于主导地位。
三、评价的方式——过程性。
当前,西方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一种“表现评定体系”,该体系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表现,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评价观,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广为课程实验的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过程性评价方式也属于“表现评定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种:
1、“成长记录袋”(即档案袋评定)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放入了许许多多的成长资料。有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写拼音;有在家长协助下记录的第一次营养配菜,到社区服务;有来自家长的孩子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信息,如小发明小制作记录;有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有学生动手制作的太阳钟,自编的儿歌等。
2、平时测评成绩。一年级的教师设计了一张表格,主要分6个内容:首先是让家长每天模拟测评每一项内容,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测评,自认已掌握好的学生可自由地来找老师测评。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要求小老师帮助。一次测试通不过,还可以测试第二次,第三次,直
到学生自己满意为止。成绩不以通过的先后论短长。(这就是上文提到评价标准中的绝对标准,从而让每个学生具备有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素养。)用奖励的方式给超额完成任务的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将学生每一项内容的正确数量填进去。
3、基础知识考察主要是分阶段以试卷的形式,通过一些灵活的题目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程度以及动笔能力。
4、(模拟)情景综合实践评定。如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情景,如童话世界,如现实生活,也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解决问题,考查其综合实践能力。
这些考试方式据实验区教师反映,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完全没有以往孩子考试时的紧张害怕情绪。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考试方式,将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面试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作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四、评价的机制——可操作性。
教育评价的机制是指教育评价系统在当地整个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中所被赋予的地位,以及各种评价活动的运行方式。简单说,评价的机制就是指由谁来评,什么时间评,怎么评,评了以后怎么办,要使各种评价发挥什么作用。评价机制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达到最大的效果,即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做到方便,简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