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的农业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利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为鱼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稻田与渔业的互惠共生。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以下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
一、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渔业相结合,利用池塘进行稻鱼共生。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一侧修建鱼塘,通过渠道将鱼塘与稻田连接起来。
在池塘中养殖适合与稻田共生的鱼类,如鲫鱼、鲢鱼等。
养殖鱼类在稻田中可以起到捕食稻田害虫的作用,避免农药对水产养殖的污染。
稻田中养着的鱼类还可以提供稻田生态系统所需的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的堤坝进行养鱼,是一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经常会在稻田的堤坝处设置一些鱼缸或者水池,将水稻田和养鱼场紧密结合在一起。
鱼缸或者水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适应当地的水稻和水产养殖的需要。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渔业污染农田的情况。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水产养殖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水下种养生态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在水稻下方悬挂水产养殖网箱,养殖适合与水稻共生的鱼类。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利用稻田的空间,实现水产养殖和水稻共生共利。
通过在水稻下方养鱼,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田害虫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等科学原理,以生态为基础,以农业为手段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规律,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下面将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相应的案例。
第一种模式:水稻-鱼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在水稻田里养鱼,并在水稻上面种植蔬菜。
水稻提供养分和阴凉的环境,有助于鱼类的生长,而鱼的排泄物提供了水稻所需的养分,同时水稻的根系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水中蔬菜的生长。
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资源,还实现了水稻、鱼和蔬菜的有机循环。
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就有一个成功的水稻-鱼菜共生模式案例。
农民在水稻田里放养鱼类,并在水稻上面种植多种蔬菜,如茄子、辣椒、油菜等。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民既增加了农田的产出,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种模式:果树-牲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果园里养牲畜,果树提供牲畜的饲料,而牲畜的粪便则提供了果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果园废弃物,减少养牲畜的饲料成本,并且还可以改善果树的生态环境。
在巴西,有一个成功的果树-牲畜共生模式案例。
这个案例中,果农在果园里养牛。
果树的树冠提供了阴凉的环境,有助于牛的生长。
而牛的粪便则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加在果树的树干周围。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果农既减少了养牛的饲料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生态环境。
第三种模式:禽畜-种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禽畜养殖场里种植蔬菜,禽畜的粪便提供了蔬菜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场成功地实现了禽畜-种菜共生模式。
农场主养殖鸡、鸭和山羊,并在养殖场的一角种植了多种蔬菜,如生菜、胡萝卜等。
禽畜的粪便被用作蔬菜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的残渣又可以作为禽畜的饲料。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场主既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通过将水稻与鱼类、虾类、蟹类或鸭类等水产品养殖相结合,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水稻的生长提供了鱼、虾、蟹等水产品生长所需的湿地环境和生态饵料,同时水产品的粪便和代谢物也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现代农业模式,对于解决农田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常常伴随着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而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的生态风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农民可以在原有耕种水稻的基础上,增加养殖水产品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正文2.1 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简介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集稻田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是一种高效、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就减少了虫害,同时鱼排出的粪便形成有机肥,向稻田提供养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稻鱼共生综合种养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一、“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1、增加收入“稻鱼共生”系统可实现每667m2水稻增收50~80元;收获成鱼50kg左右,按市场价2.5元/kg计,产值可达500元上下,除去成本,每667m2纯收入300~400元。
2、充分利用物质能量稻田里的野草、虫类等都是对水稻有影响的自然资源,而资源对鱼种而言,基本上都是较好的天然饵料。
发展稻田喂鱼可以对稻田开展立体式运用,完成稻鱼共生,既节约用水和土地,又可灵活运用稻田中的很多物质能量,废物利用。
3、改善水稻生产环境稻田的除草一直影响着稻农和决定着水稻生长,一直以来要用人力和用化学剂除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和资金,选用有机化学除草,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并且破坏环境和谷粒。
实践经验证明,稻田喂鱼能够完全解决地里的野草浮游动物和落入水中病虫,变害为利,可习惯性除草,具备人力除草相提并论更有效化除不可以相比的无污染化,既节省成本又优化了水稻生长自然环境。
4、减少鱼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肥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比瘦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成倍增加,肥水环境更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池塘底泥,更被称为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温床。
通过稻鱼共生技术,池塘底泥可装入种植钵中,既固定秧苗,又为秧苗早期提供营养,减少了池塘底泥的危害。
同时水稻生长中必将大量消耗水中氮磷等营养,必然使水体变瘦,瘦水则不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客观上减少了寄生虫和病原菌密度,降低了鱼发病的风险。
5、提升鱼产品的品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在养殖过程中用药量较少,产出的鱼产品清洁无污染,鱼肉美味紧实。
6、获得优质大米“稻鱼共生”技术所产大米,由于水稻在生长全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米质特好。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产方式,其利用水稻田作为基础资源,兼顾养殖、种植和养护业,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根据养殖和种植的植被种类和浸泡水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五种不同的模式,分别是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河谷旱塘种养模式和水稻农业生物多样性模式。
1.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是最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此模式下,稻田作为养殖池塘的场所,同时还种植水稻。
最理想的情况是稻田周围筑起鱼塘堤坝,将鱼塘与稻田隔开,以防鱼类干扰水稻生长。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将鱼塘融入稻田中,将其第一次封堤时的残留水引入稻田以供浸泡水稻。
此模式的特点是,水稻能够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而不需要额外投入饵料,从而节约了成本。
同时,鱼塘的粪便也能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田的生长。
各种生物在这个环境中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闭合循环体系,起到了守护环境的效果。
2.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是一种高端休闲农业种植模式。
在此模式下,水稻田被用作养鱼池塘,并种上数字化自然草药和漂亮的花卉。
这种做法既能够保持稻田的产量和自然景观,又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活动。
此模式的特点是信奉“有机、绿色、健康”的种植原则,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有机水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使人们真正体验到稻田休闲的感觉。
3.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是创新型种养模式中的一种。
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器组表面设计成弱光透明,支架上架设水稻,利用光伏发电器组提供的近自然弱光拍摄,使水稻长成纤维紧密、耐贮藏性强的高品种水稻。
并在光伏设备下方养殖鱼类,利用水稻场景的灯光效果使鱼儿更抢眼,提高了光伏效益的同时,壮大了稻渔项目。
4.河谷旱塘种养模式河谷旱塘种养模式是非常特别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在干海拔地区将干塘挖深,让水流入塘中用作养殖池塘和灌溉水源。
这种模式在河谷地区推广得很广,一些地区将旱塘做成了人工鱼塘,不仅收获了高品质的水产品,而且稻田的面积也扩大了。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进行稻作和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也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提升。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介绍。
一、稻鱼同养模式稻鱼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中养殖鱼类。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稻田的水资源,通过稻田的排水网将水流回鱼塘,不仅可以满足稻作的灌溉需求,还可以提供养殖鱼类的生长环境。
稻田中的稻谷底株和稻草可以作为鱼的饲料,减少养殖成本,同时稻谷的根系也可以起到鱼苗的避难所作用,增加了鱼类的存活率。
稻鱼同养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二、稻鸭同养模式稻鸭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中养殖鸭子。
稻鸭同养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因为鸭子会在田间觅食,吃掉一些害虫和杂草。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
稻鸭同养还可以增加田间景观的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种植稻谷和养殖鸭子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五、稻鸽同养模式稻鸽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周围设置鸽棚,养殖鸽子。
稻鸽同养模式可以利用鸽子投棚后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
鸽子的飞翔还可以驱赶田间的麻雀等小鸟,减少害虫的威胁。
稻鸽同养模式也可以提供新鲜的鸽子肉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6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最初或原始形态是稻田养鱼,而且其发源地可能就是中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农业是一个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中以水稻和水产养殖为之最,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水稻栽培和池塘养鱼的国家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稻田养鱼的历史超过2000年以上,例如三国时的《魏武四时食制》,这是一部古代的菜谱,主要记载食材、菜品和菜肴,谈到当时川蜀的烹饪时,有这样的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这可能是中国记载稻田养鱼的最早出处。
而广东更是稻田养鱼的始祖。
例如《岭表录异》。
该书是一部地理杂记,全书共三卷,唐刘恂撰。
此书与《北户录》同系记述岭南异物异事,也是了解唐代岭南道物产、民情的有用文献。
其中记载最多的是岭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种鱼虾、海蟹、蚌蛤的形状、滋味和烹制方法,岭南人喜食的各类水果、禽虫也有记述。
是研究唐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该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新泷等州,山田扌柬荒平处锄为町畦。
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
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
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
乃养民之上术。
”其中新泷等州是指现在的新兴县一带。
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稻田养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集中表现在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以及广大渔农群众的生产实践,传统单一的稻田养鱼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多元化的稻渔综合种养。
该模式是人们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和功能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体系,实施稻渔共作、轮作,进行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该模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由追求有鱼吃即数量安全到吃好鱼到吃优质健康鱼即质量安全,让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突显出来。
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现代渔业不能只看收益,想要长久的发展渔业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保,走出一条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十三五”期间,国家通过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实现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面介绍几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最近这几年比较热门的养殖模式,通过最大化的利用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优越的自然资源为主导,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有着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最近几年,各地都已逐渐建立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且国家还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农业农村部从2018年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斜和扶持。
二、智慧渔业模式我国从去年下半年推出5G 以来,全国引起了创新和投资的热潮,5G 带来的技术提升正在逐步地满足复杂多样的物联网需求,人工智能和传统养殖业将深度融合。
智能渔场由机器操作,将更准确有效的调节渔场的环境、温度、水质检测、饵料投放等,将实现养殖智能化,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三、休闲渔业模式休闲渔业模式是这几年一直推广的养殖模式,它有着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的需求,更多人喜欢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就推动了休闲渔业的发展,养殖、娱乐、休闲服务相互融合,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四、鱼菜共生模式鱼菜共生模式其实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类似,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鱼高密度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循○梁惠李晓玉关沛2020-22--36环、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是鱼菜共生的基本原则,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磷需求高等特性,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让鱼菜和谐生长。
(通联:274200,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水产服务中心手机:186****9776)虾青素又名虾黄素,抗氧化能力极强,是一种粉红色天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有良好的着色效果。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花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增产增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枳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额外获得20-40kg/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品价格提升20%左右.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四、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埃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堞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2『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股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融合了稻田种植和渔业养殖的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养殖水产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优势。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形式和特点。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水稻和养殖鱼虾融合在同一水体中,利用稻田的水体兼顾水产养殖和稻田种植。
生态循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水体的处理系统,实现水稻种植、养殖和废弃物处理的有机循环。
生态灌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将灌溉水源与养殖水源相结合,通过合理设计灌溉系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农田的生产力。
现代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生态旅游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将稻渔种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开发休闲农业和农家乐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充满希望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2. 正文2.1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古老而且经典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农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使二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稻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可以保持水稻生长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适宜鱼类生长繁殖的环境。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原理是利用水体作为连接点,通过合理管理水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水稻和鱼类的共生共存。
水稻的秧苗期和鱼类的苗种期往往是相互重叠的,这使得水稻和鱼类可以在同一片田地中进行生长和繁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有益于生态平衡的保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养殖技术-五个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你适合哪个?
养殖技术-五个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你适合哪个?央广北京3月11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
这份文件传递出哪些信号?对水产养殖业有何影响?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认为:徐春晖:我国将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
到2022年,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5%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我国是水产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健康的水产品直接决定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因此,必须要有新的模式或者新切入点。
有5个模式,是受到国家扶持的。
第一个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8年农业农村部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019年相关政策将继续。
第二个是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今年年初,我国首个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意见出台,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第三个是休闲渔业,未来休闲渔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也将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第四个是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
物种之间和谐共生,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这个前景也是非常被看好的。
第五个是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为全力推动“鱼米之乡”创建工作,切实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导,现将《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X年6月4日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农办渔〔202X〕11号),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指南。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行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增收、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进,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指标稻渔综合种养应保证水稻稳产,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稻单产:平原地区水稻产量每亩不低于500kg,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2.沟凼(暂养池)占比:沟凼占比不超过10%;3.纯收入提升: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纯收入平均提高50%以上;4.化肥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5.农药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6.渔用药物施用:无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使用。
(三)适宜田块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应具有水源好、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保水性好、不受洪旱灾害影响的良好条件。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四)主要模式目前我省已形成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稻-鳖5类模式。
二、技术要点(一)稻鱼综合种养1.田间工程(1)进排水系统改造。
对于新开挖的养鱼稻田,进排水口一样设在稻田的两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排水口大小根据稻田排水量而定。
对于旧的养鱼稻田应进行检查,夯实进排水口,避免漏水。
进排水口推荐采取三型聚丙烯管(简称PPR管,polypropylenerandom),排水管呈“L”型,一头埋于田块底部,另一头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压调解水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农田资源,实现水稻与水产品的生产共生互利。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当时农民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鱼类和鸭子,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农业面临着种植和养殖分开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
稻渔综合种养应运而生,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和解决方案。
通过水稻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的兴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在于整合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两大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壤的过度耗损。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种养结合,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节约土地和水资源。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引入新的种养模式,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 正文2.1 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农田或农业生产系统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开展养殖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提供丰富的主食资源。
而养殖业则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比如虾、鱼、牛等。
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稻田种养有哪些方式这六种模式均有上万元收益!
稻田种养有哪些方式这六种模式均有上万元收益!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很多人喜欢种养结合,可以获得双倍收益。
在农村种植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水稻了,那么水稻田可以养殖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稻田种养的六种模式。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很多人喜欢种养结合,可以获得双倍收益。
在农村种植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水稻了,那么水稻田可以养殖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稻田种养的六种模式。
1、“虾稻共作”生态种养虾稻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研制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这种模式有过去的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这样就提高了稻种的质量和虾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比单一的种植稻增加3000元以上。
2、鳖虾稻生态种养这是将鳖、虾、稻混在一起养殖的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不施肥料、不打农药的情况下消灭稻田的病害,还能改善土壤的板结状况,不仅在收获稻种的同时,收获鳖、虾,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3、虾稻共生模式这种模式跟虾稻共作是一样的,不过这种模式可以养殖多种虾类,可以实行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的模式,这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综合资源,创造适合虾种自然繁殖和生长的最佳条件。
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同时,可出产虾苗、成虾、亲虾三类虾,将虾种、成虾和稻谷的生产与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4、香稻嘉鱼生态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稻田挖开宽3.5米,深1米左右的回形沟投放小龙虾和甲鱼,甲鱼以小龙虾的蜕壳和各类昆虫为食,甲鱼、小龙虾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
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年多收,一亩地纯利润能达到上万元。
5、沼-藕-鳅生态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是将稻田田底垫压后,建“回”型沟,将莲藕和泥鳅混养。
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使沼渣做底肥,泥鳅的排泄物可以成为莲藕生长所需要的有机肥料,泥鳅还能帮助松土,能够捕食池塘里的各类浮游生物,而荷叶盛开的时候,能创造出阴凉的小环境,使泥鳅得以快速生长。
这种模式将原来传统的莲藕产量翻倍增长,同时还能收获泥鳅的产量,每亩都能达到上万元的收益。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综合利用耕地、水面和渔塘资源,将稻田和鱼塘结合起来进行种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集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一体,能够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增加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也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模式。
1. 稻鱼共生模式稻鱼共生是最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主要是通过把稻田和渔塘相结合,让养殖的鱼类在稻田里觅食,同时也为稻田提供一些有益的元素,起到一种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和鱼塘可以相互抵补充养养物质,让它们达到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可以为鱼类提供养分,同时鱼类也可以在稻田里清理害虫和杂草。
而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稻田也会产生一些鱼类所需的一些生活条件,比如鱼类会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寻找自己的食物。
这种模式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鸭子和水稻可以实现共生共赢的局面,既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又可以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给鸭子,提高了鸭子的养殖效益。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们既可以收获水稻,同时也可以收获鸭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稻鱼豆共生是一种将稻田、渔塘和豆类种植结合在一起的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们可以在稻田里种植水稻,同时在渔塘里养殖鱼类,还可以在一些空闲的地方种植豆类作物。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和鱼类可以相互促进,藕类也可以为稻田提供一些有益的元素,起到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
藕类的生长也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下,农民们不仅可以生产出水稻和鱼类,还可以生产出藕类,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模式。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这种综合种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综合种养模式的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了稻、鱼、虾、蟹等多物种共生互利,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稻田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1、稻鱼共生模式稻鱼共生是稻田综合种养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在稻田中开挖一定比例的鱼沟、鱼溜,投放适量的鱼苗,如鲤鱼、鲫鱼、草鱼等。
鱼类在稻田中觅食害虫、杂草和浮游生物,其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同时,鱼类的活动还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稻虾共作模式稻虾共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以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和腐败有机物为食,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水稻生长期间,适当降低水位,让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稻蟹共生模式稻蟹共生模式是在稻田中养殖河蟹。
河蟹喜欢在稻田中栖息、觅食,能够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也能够增加土壤肥力。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逸。
同时,要合理控制河蟹的放养密度,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稻鳅共养模式稻鳅共养是将泥鳅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模式。
泥鳅具有钻泥的习性,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氧量。
泥鳅以稻田中的昆虫、杂草和微生物为食,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
在稻田中设置一定的遮阴设施和防逃网,为泥鳅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1、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
在稻田改造方面,根据不同的种养模式,合理开挖鱼沟、鱼溜、环形沟等。
鱼沟一般宽 05-1 米,深 03-05 米;鱼溜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8%,深度 08-1 米。
稻田养鱼的基本模式
稻田养鱼的基本模式稻田养鱼的模式根据稻田养鱼工程模式可分为稻田鱼凼式、稻田回沟式、垄稻沟鱼式和鱼沟、宽沟式;根据养鱼生产季节模式可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冬闲稻田养鱼。
一、稻田鱼凼式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在稻田内按田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
鱼凼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积的5%-10%,深0.6-0.8m,鱼凼一般设在进水口端或背荫处。
鱼凼的形状以椭圆锅底或长方形为好。
这种稻田养鱼工程模式有两种养鱼模式:1、培育鱼苗鱼种。
这种模式不开挖鱼沟,可用于鱼苗发花及苗种培育。
根据稻田浮游生物条件和养殖技术条件每亩可投放鱼苗寸子0.1-015万。
2、养殖小个体成鱼或大规格鱼种。
这种模式要开挖鱼沟,但鱼沟的宽度只要60-80cm,呈1-2条纵行沟或“十”字形沟即可。
一般设计鱼产量为每亩50-70kg。
二、稻田回沟式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Ocm,顶宽50cm 左右。
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cm,沟的上面宽30-50cm。
沟的设计形式为在稻田内距田梗30cm处开挖一条环沟,面积为1亩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
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两端与进、排水口相连,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
根据需用养殖对象可以是成鱼亦可以是大规格鱼种,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亩40kg左右。
南方若在第一季种稻养鱼后,第二季只养鱼而不种稻时,亩产鱼的设计产量为80-100kg。
三、垄稻沟鱼式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
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一条至两条主沟,沟宽50-100cm、深60-80cm。
把稻田分为若干垄,各垄之间有垄沟,沟宽小于主沟。
垄上种稻,一般每垄种六行左右水稻。
若稻田面积较大,可在稻田中央挖一条主沟。
总开沟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15%。
用于成鱼养殖,设计养鱼产量为每亩100-150kg。
稻谷产量将会减少1%-5%。
四、鱼沟、宽沟式亦称沟池式此种方式是小池和鱼沟同时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主要指的是同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
鱼类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
效益,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1. 同步栽种模式
同步栽种模式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中将水稻和鱼同时进行栽培和养殖。
在这种模式下,
田地被合理分割成水稻区和鱼塘区,水稻生长期间,鱼儿可以在水田中自由觅食,起到捕
食害虫的作用;水稻丰收后,可以允许鱼进入水稻田中捕食残渣,起到清理的作用。
这种
模式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增加水稻和鱼的产量。
2. 周年养殖模式
周年养殖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养殖不同生长周期的鱼类。
在这种模式下,鱼的生长和繁
殖周期被合理安排,即在水稻生长期间养殖不同生长周期的鱼类,以期实现全年都能进行
鱼类养殖的目的。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水稻田地的闲置时间和资源,提高养殖效
益。
3. 轮作模式
轮作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生长季节进行相应的种植和养殖。
在水稻收割后,可以在稻田
中养殖鱼类,鱼类养殖周期结束后,可以在稻田中进行短期作物的种植,如豆类、蔬菜等,以丰富农田的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的产出和效益。
4. 集约化种养模式
集约化种养模式是指通过建设闭合式鱼塘和控制水稻的生长环境,以达到最大限度地
提高鱼类和水稻生产效益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贮水、循环水利用、水质净化
等技术手段,实现鱼类和水稻的高产高效。
5. 水稻田养鱼模式
水稻田养鱼模式是指将水稻田改造成鱼塘,专门用于养殖鱼类。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
被移除,田地被整治成适合鱼类生活的环境,比如加设水源、鱼类喂养设施等。
这种模式
大大提高了鱼类的养殖密度和产出,对于大规模养殖鱼类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的农耕方式。
各
种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从而实现更高产、更高效的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