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合集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鱼类和水生植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充分利用稻田水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粮食和养殖的双丰收。

本文将就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背景、现状以及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一、背景与现状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高产,忽视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土地退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重新受到关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当前,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在一些农业大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农民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市场开发不足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方案(一)加强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农民培训、技术推广、设施建设等方面,切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加强产权保护。

(二)提高农民素质1. 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2. 组织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

(三)推进科研创新1. 加强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四)加强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1. 积极拓展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广品牌,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五)加强监管与保障1. 健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农业示范基地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示范基地的面积和规模:例如,蔬菜基地的面积需要在500亩以上,畜禽、蛋、奶基地需要满足相应的规模要求,如生猪养殖年出栏1万头以上,肉禽养殖年出栏10万只以上,蛋禽年产蛋200吨以上,奶牛存栏500头以上。

水产基地以海水养殖为主的面积在1500亩以上,工厂化养殖水体3000立方米以上。

2.示范基地需要形成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并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在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效益。

4.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报书》以及相关的辅证材料。

请注意,申报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具体政策和规定有所变化,建议在申报之前详细咨询相关部门或机构。

5.示范基地需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6.示范基地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7.示范基地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经验。

8.示范基地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申请过程中,还需要提交相关的辅证材料,例如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示范基地的成果和效益证明等。

同时,申请单位还需要提交一份申报说明,详细说明申报的目的、意义、依据、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申报要求和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政策和规定有所变化,建议申报单位在申报之前仔细阅读相关的申报指南和要求,并咨询相关部门或机构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指将水稻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化农田布局,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种发展模式。

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实现农田产能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任务:-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农田布局,实施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健全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强市场开拓,拓宽销售渠道;-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产业知名度。

三、技术支持和培训为了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技术指导团队,为农户提供定期的技术咨询和指导;2.组织培训班,培养农民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掌握能力;3.推广示范工程,搭建农民学习交流的平台;4.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进行研究开发;5.加强技术推广宣传,提高农民的技术认知度。

四、资源整合与农田布局优化1.整合水资源,优化灌溉系统,提高用水效率;2.利用农田地势特点,合理规划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3.发挥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优势,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4.建设农田景观系统,提高农田资源的绿化效益;5.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加强农田防护绿化。

五、建立产业链条与培育特色品牌1.加强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产地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2.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3.推行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附加值;4.注重产品包装和标识,提升产品竞争力;5.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开拓内外销渠道。

六、加强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1.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知名度;2.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3.参加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展览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4.开展农户技术培训和示范,激发农民的种植养殖热情;5.加强与餐饮企业、超市等销售渠道的合作,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一、必备资质和规模(一)申报单位持有效新版《水域滩涂养殖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登记养殖水域、滩涂)。

(二)申报单位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有完备的资质证明)。

非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监督管理机构,非其他行政管理部门。

(三)以池塘养殖为主的申报单位的养殖池塘面积在200亩(西部地区100亩)以上,水产品年产量200吨(西部地区100吨)以上。

工厂化养殖水面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并具有循环水处理设施或设备。

其他养殖方式面积和产量不限。

二、生产条件和装备(四)场区内环境整洁,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

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病害诊断等仪器设备;投饵机、增氧机等基本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

(五)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无污染源,且定期进行监测;具有养殖用水预处理和废水净化处理设备或设施且正常使用;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三、生产操作和管理(六)根据本场实际确定健康养殖模式,制定生产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七)建立苗种、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采购的苗种、饲料、兽药等来源于合法生产企业,购入或销售水产苗种应经产地检疫,有《动物检疫合格证》,对外销售苗种的单位应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并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和兽药,无使用禁用药品行为,前五年(含本年度)药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未被抽检年份视同合格)。

使用配合饲料,减少冰鲜(冻)饵料直接投喂。

(八)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按时认真填写,记录内容详细完整准确并妥善保管。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一、引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一种在水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的经济模式,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实现农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发展目标本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稻田的多功能作用。

2. 促进农业和渔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

3.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4.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技术措施为了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目标,以下是本实施方案推荐的技术措施:1. 合理规划农田:科学合理规划水田的使用,确保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的协调发展。

2. 水田池塘建设:修建排灌水设施,提高水田灌溉和排水能力;合理设置养殖池塘,提供水产品养殖的场所。

3. 种植优质水稻: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配套养殖水产品:养殖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水产品,如鱼类、虾类等;控制养殖规模,避免环境污染。

5. 农渔一体化经营:引入农渔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6. 生态环保措施:加强农田水环境管理,避免农药和养殖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1. 资金扶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技术培训和设施建设等方面。

2. 减免税收:对从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农民或企业,免征或减免相关税收,降低其经营成本。

3. 政策倾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

4. 市场保障:建立健全的稻渔综合种养产品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确保农民的收益。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3.31•【文号】农办渔〔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农办渔〔2020〕11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是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促进稳粮增收和水产品稳产保供具有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2020年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和全国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关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切实加强技术指导,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见附件),现印发你们,供开展生产指导时参考使用,也可在农业农村部网站滚动栏查阅(网址)。

同时就做好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技术指导,提高绿色健康种养水平当前,我国长江中下游稻虾综合种养主养区已进入生产季节,稻鲤、稻蟹、稻鳅、稻螺和稻鳖等养殖模式也将逐步开始放养苗种,做好技术指导对于全年生产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各地要抓住关键时期,组织稻虾综合种养科研和技术力量,积极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模式。

可参考《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根据当地的主养品种、气候条件等情况,起草相应技术指导“明白纸”,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

要创新技术服务方式,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建群指导、线上一对一指导等模式,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技术指导落地见效。

二、做好示范引导,推进规范融合发展近年来,各地创建了一批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对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经营水平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渔业亮点连载(上)

“十三五”渔业亮点连载(上)

4/ 2021年第1期三是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科学开展。

每年的6月6日,各地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放鱼日活动。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增殖各类水产苗种1559亿尾,举办的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达1万多次,有力地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0个,引领带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

2016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以来,加快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工作。

针对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斑海豹等保护旗舰物种,分别出台了7个专门的保护和拯救行动计划。

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

渔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果一是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

科学调控发展规模和节奏,加快渔船装备更新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

全面修订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建立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制度,加强远洋渔船监督管理,继续“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捕鱼,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二是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

全面参与联合国及FAO框架下渔业多边事务,参与9个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与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昂、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与美国、欧盟、澳新等渔业对话机制。

稳妥开展与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全面加强涉外周边渔业管理,举办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成功实施15周年活动,开展中越、中韩、中俄、中老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向菲律宾赠送鱼苗,被写入两国联合公报,得到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

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渔船、渔港、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沿海省份更新改造国内渔船1万余艘、远洋渔船679艘,为11万余艘渔船配备了安全和通导装备,建成通讯岸台约200座、渔港动态管理系统17个、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及灾备中心约50套、渔用航标179个,累计安排建设213个渔港及避风锚地,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稳粮增收,提升水产品供给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县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发展”的综合增值效益。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导。

以“二产”理念做强“一产”的理念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等方式,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坚持效益是根本,把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镶嵌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

(二)坚持稳粮增收,推进综合种养。

以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根本,优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产稻田。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种植面积10%和水稻亩产量等指标,杜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非粮化”、“非农化”。

以镇(街道)为单位,对稻渔综合种养沟坑所占种植面积的10%,以扩大同等粮食种植面积的方式补回产量,切实夯实粮食安全责任。

(三)坚持生态种养,确保产品质量。

强化生态环保底线意识,充分利用稻渔共生原理,推广生态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积极发展生态种养。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作者:周万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0期近年来,对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我国农业部高度重视。

在2008-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的主推技术中,其中就包括“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在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稻渔综合种养成为渔业拓展的重点领域。

1.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在十二五期间,对于稻渔综合种养,国家启动多个专项,致力于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及项目示范。

2015年,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稻田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专项得以设立,使相关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政策及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

在国家号召下,对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各地区纷纷增大了扶持力度。

例如,浙江地区,在本省农业重点工程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并实施了“养鱼稳粮工程”。

湖北地区,在本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

四川地区,在本省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并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对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大力发展“养鱼稳粮工程”。

广西崇左市,为了使贫困户尽快脱贫,大力推广稻蛙、稻螺综合种养,增加经济效益,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

目前,在我国13个示范省(市/区)中,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提升了示范区水稻产量,并开发出“稻蟹共作”、“稻鱼共作”等诸多典型模式及配套技术。

2.稻渔综合种养的制约因素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制约因素,应从稻渔工程复杂性、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规模化及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经济效益相对下降、产业化配套不完善、产业融合度不高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稻渔工程复杂性。

在稻渔工程建设中,尚且存在工程复杂问题。

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以推行。

同时,在稻渔综合种养中,相应的配套农机农艺,尚未开发出来。

由此,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中,就会引发零星化生产经营问题,并不利于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进而影响该产业发挥合力作用,尤其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及资金合力。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农专发(2023)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7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并巩固在4万亩以上,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稻谷IOoO斤(山区或特种水稻800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30%和50%以上;新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1个;创建省、市、县级重点基地创建150个以上(省级重点基地平原地区规模300亩以上、山区规模100亩以上;市、县两级示范主体单个面积100亩以上);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共富主体3家以上,每家年带动农户50户以上;力争培育稻渔综合种养区域知名稻米、水产品品牌5个以上,走出一条具有绍兴特色、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之路。

二、重点任务(一)全力推广发展。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落实举措,巩固存量,扩大增量,扎扎实实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依托稻田资源优势,鼓励农作制度创新,打造一批工程标准化、产区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智能化、经营全链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示范推动区块连片产业化发展。

要充分利用中低产田、低洼田、冬闲田以及复垦地等潜力地块,深度挖掘发展潜能,不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

(二)创新种养模式。

以全市农技、渔技推广体系为主体,发挥科研院所和粮油、水产科技团队优势,以稻虾、稻鳖、稻蛙、稻鱼等模式为重点,优化水旱轮作、茬口衔接、种养管理等技术,加快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图、技术明白纸,加强良种选育繁育、稻渔品种选择、种养殖管理、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种养尾水处理、产品质量管控等环节的研究与示范,开展稻渔模式对固碳增汇、地力修复、盐渍改良等研究,强化农机、农艺与渔技的有机衔接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领域中应用。

(三)强化主体培育。

支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模式,推广季节性流转,培育稻渔种养领军企业,深化生产托管服务,培育壮大稻渔综合种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目标1、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增产、水产品增收。

2、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为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项目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项目实施内容1、稻田改造(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达到_____米以上,宽度达到_____米以上,确保不漏水、不垮塌。

(2)开挖鱼沟、鱼坑。

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呈“田”字或“井”字形分布;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度_____米以上。

(3)完善进排水系统,安装过滤网,防止杂鱼、敌害生物进入和养殖水产品逃逸。

2、水稻种植(1)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水稻品种,如_____。

(2)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3)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适量使用化肥。

3、水产养殖(1)选择适合稻田养殖的水产品种,如小龙虾、鲤鱼、鲫鱼、泥鳅等。

(2)合理放养密度。

根据稻田面积、水质条件、养殖品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小龙虾_____斤、鲤鱼_____尾、鲫鱼_____尾、泥鳅_____斤等。

(3)科学投喂。

投喂优质饲料,根据水产品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合理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4、田间管理(1)定期巡查稻田,检查田埂、进排水系统是否完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传统农业方式面临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方案。

二、产业模式与规划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采用种植水稻与养殖水产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合理规划农田与水产养殖场的空间组合,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生态环境的目标。

具体规划方案如下:1. 农田规划:选择适宜耕种水稻的土地,合理划分田块,确保田地灌溉供水充足,同时考虑丰富种植品种,提高产出多样性。

2. 水产养殖规划:建设合适大小的水生态养殖池塘或网箱养殖场,确保水体质量良好,满足养殖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确保养殖效益。

3. 产业链整合规划:在种植与养殖环节之间,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实现产业链的协调与优化。

例如,在水稻收割后,将秸秆作为养殖底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技术支持与培训为了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顺利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培训措施:1. 种植技术支持:通过引进新品种、优化施肥技术、推广高效耕作技术等措施,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田生态环境。

2. 养殖技术支持:提供优质种苗、养殖管理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养殖场水质问题。

3. 农户培训与示范: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农户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展示成功的案例和技术,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供政策引导和扶持。

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市场准入支持等。

2. 资金投入与贷款支持:增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提供贷款支持,降低农民的资金投入压力。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方案与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现状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供给,促进了农民增收。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等。

二、产业方案(一)科学规划种养区域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开发。

(二)优化种养模式1、稻虾共作: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小龙虾可以为稻田松土、除草、吃害虫,其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

2、稻鱼共生:在稻田中放养鲤鱼、鲫鱼等鱼类,鱼类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其活动有助于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生长。

3、稻蟹共养:在稻田中养殖螃蟹,螃蟹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爬行活动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1、研发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如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和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水产养殖品种。

2、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3、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四)完善基础设施1、加强稻田的改造和建设,建设标准化的田埂、沟渠、防逃设施等,确保稻田的蓄水、排水和养殖安全。

2、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如增氧机、投饵机、水质监测仪等,提高养殖的自动化水平。

(五)强化品牌建设1、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宣传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SCT1135-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SCT1135-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目录前言 (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2)第1部分:通则 (2)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技术指标 (4)5 技术要求 (4)5.1 稳定水稻生产 (4)5.2 规范水产养殖 (5)5.3 保护稻田生态 (5)5.4 保障产品质量 (6)5.5 促进产业化 (6)6 技术评价 (7)6.1 评价目标 (7)6.2 评价方式 (7)6.2.1 经营主体自评 (7)6.2.2 公共评价 (7)6.3 评价内容 (7)6.3.1 经济效益分析 (7)6.3.2 生态效益评价 (8)6.3.3 社会效益评价 (8)6.4 评价方法 (9)6.4.1 效益评价方法 (9)6.4.2 技术指标评估 (9)6.5 评价报告 (9)a) 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9)b) 生态效益评价情况; (9)c) 社会效益评价情况; (9)d) 模式技术指标评估情况; (9)e) 优化措施建议。

(9)附录A(资料性附录)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11)前言SC/T 1135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拟分为6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稻鲤;——第3部分:稻蟹;——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第5部分:稻鳖;——第6部分:稻鳅。

本部分为SC/T 113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56/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泽闻、李可心、陈欣、成永旭、王浩、肖放、马达文、何中央、唐建军、金千瑜、王祖峰、李嘉尧。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农办渔〔2019〕29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农办渔〔2019〕29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农办渔〔2019〕29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厅(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17年,我部印发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范》)。

《试行规范》发布以来,对规范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的新要求,我部在全面总结评估《试行规范》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对《试行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19年9月4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农业农村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农业农村部成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支持,并定期组织开展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基地要求

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基地要求
张贴农业部新版《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2号》,禁止使用违禁、假、劣水产养殖用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提供年度内具有资质检测机构的水产品检测报告)
对病死水生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查无害化处理记录),有无害化场地。
建有生产管理用房,配套饲料(动保)储存室,清洁整齐、干燥通风,无过期、霉变投入品。
配备智能化投饵机、增ຫໍສະໝຸດ 等生产设备,配有消防安全设施,设立安全警示牌,生活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
水产用饲料来源合法合规(查进货发票或凭证,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生产许可证》),农药、兽药经营企业的《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经营许可证》)。
配备必要的仪器监测设备,对水质或水产品不定期监(检)测且记录规范真实,使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视频监控。
管理规范
与省级技术推广或科研院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组织或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
基地周年生产经营正常,能提供年度内水产品、水稻等作物的购进、销售台账或财务凭证。
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投入品存放、出库、保管制度(或质量安全制度)、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等制度。
能够提供近2年度水产《养殖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和水稻《种植、施肥、用药记录》,且按时记载,内容详细完整准确。
张贴基地员工分工示意图,明确水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责任人,定期对内部人员或组织参加进行健康养殖、质量安全或环境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
生态环保
养殖用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提供年度内具有资质检测机构的水质检测报告)
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基地要求
类别
基地标准
必备条件
田间工程建设符合主养品种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
经营主体持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可证明其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的其他权证和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流转年限不低于5年。

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点

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点

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点标题: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点摘要: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利用水稻田和虾稻共生的生态循环方式,能够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实现稻虾综合种养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养殖技术、生态保护、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介绍建设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要点。

第1节:水质管理(300-400字)在稻虾综合种养中,水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合理调节养殖密度、科学施肥和用药、增设水草和湿地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2节:养殖技术(600-800字)稻虾综合种养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效益,需要采用适宜的养殖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稻虾品种,要考虑其适应性、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其次,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和投喂量,防止过度饲养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还要合理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如稻田养虾中的田壤处理和藻类添加等。

第3节:生态保护(600-800字)稻虾综合种养注重生态保护,在建设示范基地时需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合理划分养殖区和生态保护区,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4节:市场营销(400-500字)建设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后,市场营销是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在市场营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合作关系,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

结论:综上所述,建设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是实现农田资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水质管理、养殖技术、生态保护和市场营销是建设示范基地的关键要点。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内容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内容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内容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是一个集农业、渔业和养殖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项目,它的建设涉及多个步骤。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第一步,选址。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选址应该优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便捷、水土保持等因素。

目前,南方的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都有较为适宜发展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的地理条件。

第二步,规划。

一般来说,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各个用地的面积、离散程度、通行等要素,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养殖设施,并根据景观要求,规划出相应的环境绿化措施。

第三步,设备采购。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需要用到很多设备,如虾养殖池、船只、水稻种植机械等等。

这些设备的品质和性能都会直接影响到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养殖效果和项目成本。

第四步,种养模式选择。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种养模式一般分为水稻-虾联合养殖和土地-池塘养殖两种。

在选择种养模式时,需要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

第五步,销售渠道规划。

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多,可以通过网络、零售店、批发市场等多个渠道进行销售。

销售渠道规划需要体现出经济效益、空间运营利用等方面的考虑。

第六步,品牌宣传。

品牌宣传对于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告、主流媒体报道等,来推广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品牌形象,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说,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项目每个步骤的细节,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和稳定运营。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通常由农业部或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认定标准的一些常见要求:
1. 农业技术水平:示范基地应具备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示范效果,包括种植、养殖、农机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生产规模:示范基地规模较大,生产经营范围广,能够代表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实际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3. 技术创新能力:示范基地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方面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农民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

4. 环境保护:示范基地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环保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经营管理:示范基地要求具备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包括企业化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和农民组织等方面的要求。

6. 社会效益:示范基地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能够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是一般认定农业示范基地的一些常见标准,实际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目的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主体明确。

创建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权属清晰。

示范区边界清晰,持有合法有效的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证明,无土地使用纠纷。

(三)质量安全。

示范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源,近五年来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近三年,没有发生水稻和水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二、产地环境
(一)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类以上标准。

(二)水源。

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

三、技术模式
(一)模式要求。

形成了与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典型技术模式。

形成了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为特征,以“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连片稻渔综
合种养典型经营模式。

1.标准化生产。

根据实际将稻田划分为若干标准化的综合种养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先进稻渔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和稻渔工程标准。

2.规模化开发。

平原地区应集中连片,且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丘陵山区应各田块位置毗邻,面积在1000亩以上。

3.产业化经营。

建立了苗种供应、生产管理、流通加工、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

4.品牌化运作。

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拥有水稻和水产品自主品牌,具有健全的品牌经营和管理体制。

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产品售价与当地普通产品相比产生了一倍以上的品牌溢价。

(二)指标要求。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合理优化,满足稻渔互利共生需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稻渔种养综合效益。

1.水稻产量。

平原地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500公斤;丘陵山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400公斤。

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区域,亩产可适当降低30%左右。

2.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建设应符合主养品种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且沟坑占比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0%。

3.用药用肥。

使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使用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减少50%以上。

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生态防
治,农药使用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减少50%以上。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生态措施,渔用药物使用符合规定,严格把控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质量关。

鼓励实现“零化肥、零农药和零抗生素”的“三零”目标。

4.循环利用。

水产动物养殖充分利用稻田的天然生物饵料,饵料系数与池塘养殖相比减少35%以上。

水产动物残饵粪便等为水稻提供肥料,减少化肥使用50%以上。

鼓励水稻秸秆还田利用。

5.产值利润。

亩均利润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提高一倍以上,且亩均增加利润不低于2000元。

四、生产管理
(一)生产记录。

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生产记录》《稻渔综合种养施肥用药记录》和《稻渔综合种养产品销售记录》,按时认真填写,记录内容详细完整准确并妥善保管。

(二)质量控制。

建立了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采购生产投入品来源于合法生产企业,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和饲料,不使用冰鲜(冻)饵料直接投喂,无使用禁用药品行为。

水产品和稻米品质需至少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

(三)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张贴重要的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定期对职工或成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有稻渔综合种养专职技术人员或技术支撑单位。

(四)产品追溯。

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销售农产品应附具《产品标签》或者《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五、社会效益
(一)辐射带动。

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为区域农户提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联系和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渔民50户以上,提高周边农户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认知程度和技术水平。

(二)就业增收。

能直接吸纳当地农(渔)民就业或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或与当地利益相关的农(渔)户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当地利益相关的农(渔)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0%以上。

(三)融合发展。

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上,开展了农产品加工销售、创意农业体验、休闲旅游等二三产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