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稻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它通过种植水稻与养殖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在同一片田地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下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以及它带来的效益分析。
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来说,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矮秆、耐淹水、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这样能够避免养殖水产动物的损失和降低防治病虫害的成本。
2.合理管理水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求合理管理田间水位。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的水深需求不同,要根据其生长的需要,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调节水位,确保水稻和水生动物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3.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合理使用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等,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提供养殖水产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
4.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控制养殖密度非常重要。
合理的养殖密度既能保证鱼、虾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又能避免疾病的传播和鱼虾间的竞争。
5.适时的病虫害防治: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水稻和水生动物的损害,保证产量和品质。
1.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能够实现“一田两产”,充分利用水稻田的土壤和水域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一方面,水稻的根系能够为养殖的鱼类、虾类提供氧气和有机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养殖水产动物的排泄物是水稻的良好肥料,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产养殖的收益往往高于传统的种植业,通过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可以实现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生动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既可以提高农田产出,又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选择适宜的水生动物选择适宜的水生动物是建立稻渔综合种养体系的关键。
一般来说,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等,如鳜鱼、鳙鱼、草鱼、青鳝、小龙虾、泥蟹、蚬子等。
二、合理调节水域生态环境水域生态环境是稻渔综合种养体系的基础。
要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必须合理地调节水域生态环境。
具体做法包括:控制底泥的积累,增强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水域中的有害生物如杂草、害虫、有害微生物等,提高水域中水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合理配合水稻品种选择合理配合水稻品种选择也是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关键。
要选择能与水生动物共同生长的水稻品种,并要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等因素进行适应性选择。
选择水稻品种时要考虑到其产量、耐逆性、适应性、保水性等因素。
四、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稻渔综合种养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根据种植的水稻品种和养殖的水生动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
在施肥时要特别注意对水域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施肥引发水质污染。
五、合理养殖管理合理养殖管理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关键。
要根据水生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饲养方式、饲料配方和管理措施。
同时还要注意水体换水、水面清理、疾病控制等工作,保证水生动物的生长健康。
六、科学合理的养殖周期要根据水生动物的发情繁殖期和生长周期,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周期。
定期清掉淤泥和过多的水草,重新填充土壤,保证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清洁和卫生。
七、注重生态效益注重生态效益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核心。
要适度收获水稻和水生动物,与生态系统的利益进行平衡。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稻田的水泥生态功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农业和养殖结合起来的生产方式。
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将鱼类放养到稻田中,利用稻田的养分,以及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糠、草等杂物,鱼类和水稻实现互惠互利,提高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用效率。
一、要点技术:1、鱼种的选择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多使用口水鲢鱼、嘉陵江鲤鱼和草鱼三种鱼类。
这三种鱼类生长快,适应稻田生长环境,食性适应性强。
2、封养技术在稻田里放养的鱼,一般是采用封养技术,即在一定时期内,将稻田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程度的水深,使鱼类生活在水中,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3、控制水质稻田生态环境灵活性大,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需要控制水质,保证稻田的生态环境良好。
需要注意适量增施有机肥,并注意排放风险物质。
4、养殖模式养殖模式分为传统养殖模式和高效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简单,适于初期试水,但效益较低;高效养殖模式技术更加成熟,可产生更多的收益。
二、效益分析:1、生态效益通过利用稻田养殖鱼类,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改善水土保持,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经济效益与传统单一作物生产模式相比,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技术的投资成本略高,但其收益较高。
同时,该技术还有增加劳动力收入、提高产值和农民财富等效益。
3、社会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总体来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生产方式。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集稻作与渔业于一体的高效种养技术,它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植物和动物的互惠共生,达到生态环境友好、农产品高效安全的目的。
如何正确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关键要点。
1.选择适宜的水田气候条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对水田气候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适宜温和湿润的气候,雨量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较为合适。
同时,01-02年的秸秆应当充足,以利于移栽、缩短水稻生长周期和提高养殖效益。
2.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的选择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最好选用矮秆性、短生周期、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
同时应注重其结实性好,不易倒伏,以免影响水中生物的觅食和生长。
目前比较适宜的水稻品种有晚粳稻、中早糯稻、早粳稻等。
3.清理水田淤泥,保持良好水质在施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时,农民首先要清理水田中的淤泥,以改善水质,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积聚。
可以利用挖掘机、吸泥机等工具进行淤泥的清理,以利于水体流通、水成环境良好。
4.合理的投饵量和投饵方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另一大特点是投饵方式的改变,它可以让水中生物自主觅食。
因此,投饵量要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和水中生物的需求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可以与水稻生长周期相对应地投喂饲料。
投饵方式可以采用分散喂食和集中投喂两种方式,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种进行调整。
5.合理的水稻移栽水稻移栽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水中生物的觅食与繁殖。
应当在水稻生长周期的适宜时期进行移栽,同时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水深情况选择移栽的种植密度和深度。
水稻根部深度和移栽时间要掌握好,不宜太浅,也不宜太深。
移栽后要及时进行根部修剪,以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
总的来说,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多个环节的操作和管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具备不断调整、修正的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实现稻作和水产养殖的互动互利,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方式。
它不仅保持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增加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一、技术要点:
1.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宜的稻种和水产养殖品种,以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容性和共生关系。
2. 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要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还要注意稻田水位的维持,保持水质清洁。
3. 放养水产:在适当的时间和密度下将水产放入稻田中,避免过度密集造成水质污染和过度捕食稻草虫害。
4. 碾压管理:将稻田中的杂草和水草碾压成稻草,这不仅可以为水产提供栖息地,同时也可以保护土壤和减少水面流失。
5. 适时采收:采收稻谷的同时,及时清理稻草和水产,以防止过度腐烂和种植下一季稻谷时的影响。
二、效益分析:
1. 增加土地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了稻田的潜在资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还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 增加农民收入:在种植稻田的同时,在水体中养殖水产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3. 保护生态环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积极的作用。
4. 协调产业链: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实施需要农户、水产养殖户和相关产业部门的合作,有助于协调产业链和打通市场渠道,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总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模式,应得到更多的推广和普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该种养模式将稻田利用率提高,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缓和的地块用于养鱼,水田要保持一定的水质,适合水稻生长。
2.合理配置经济鱼种:选择适应稻田生长环境的鱼种进行养殖,如鲫鱼、鲤鱼等,这些鱼种对水质要求不高,容易与水稻形成互补关系。
3.科学施肥:在水稻生长的适量投放有机肥料和鱼粪,使水稻和鱼类得到适量养分,提高养殖和种植效益。
4.夏季退水:稻田秋收后,适当提早退水,暴晒稻田底部,以杀灭病虫害,减少稻谷震前未熟现象,也让残留在田间的鱼类和鲫丝有更多时间生长发育。
5.合理的管理:关键是做好水稻生产技术,同时做好鱼类养殖技术。
1.经济效益(1)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既可以增加农田和水域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增加水域养殖收益,全年可以获得稻谷、鱼类双重丰收。
(2)节约生产成本:在水稻种植的适量养殖鱼类,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的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还可以利用水域资源进行养殖,减少养殖成本。
(3)降低风险: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降低了农户单一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农业产出造成的影响。
2.社会效益(1)增加就业机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需要人工管理和养殖,可以增加当地农户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农田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提高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农田和水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3.环境效益(1)减少农药使用: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稻田种植和渔业养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将就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确定适宜的水体条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核心就是在水稻田里进行养鱼,因此首先要确定田块的适宜水体条件。
一般来说,水稻管理的水深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这个深度可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而对于鱼类养殖来说,需要适当深度的水体和一定的水质条件。
因此在选择田块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需要充分考虑水体条件的适宜性,这样才能保证水稻和鱼类的生长。
二、选择适宜的鱼类品种在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选择适宜的鱼类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适宜的鱼类品种应该是对水质条件适应性强,能够抗逆性强,而且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有机物有一定的食用能力。
在国内常见的适宜鱼类品种包括草鱼、青鱼、鲫鱼、鲢鱼等。
这些鱼类对水质条件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是进行稻渔综合种养的理想品种。
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投喂量在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投喂量对于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水稻田里的鱼类种植密度应该适中,既不能太密集影响水稻的生长,也不能太稀疏影响鱼类的生长。
在具体的种植密度上,应该根据田块的水体条件和种植鱼类的品种进行合理的规划。
投喂量也需要注意,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稻和鱼类的生长。
四、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稻渔综合种养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确保生产效益的关键。
一方面是要注意水稻和鱼类的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鱼类的生长。
另一方面是要及时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调整,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水质条件。
还需要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对水稻和鱼类进行科学的施肥和投喂,保证它们的养分供给。
五、合理的养殖周期合理的养殖周期对于稻渔综合种养也非常重要。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是在4-5个月左右,而鱼类的生长周期一般是在3-6个月左右,因此在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需要合理规划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的时间,保证它们的生长周期相互配合。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2018.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总体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稻田“减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搞好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殖场地的稻田要做一些改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开设鱼沟、鱼溜。
可以采取插秧前在稻田中先开挖,也可在插秧时采取少插一行或插秧后往两边移动返青秧苗的办法,在田内开挖“十”字、“田”字或“目”字形鱼沟,宽为0.4~0.5米、深0.4~0.5米,鱼沟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养鱼要求适当调整。
同时视田块大小在鱼沟交叉处开挖1~2个深0.5~0.7米的鱼溜。
鱼沟、鱼溜占田面积的0.7%~1%。
二是拦鱼栅的形状以“⌒”或“∧”为好,用竹篾、金属丝、树枝条编织而成。
鱼栅宽度和高度视稻田面积而定,一般以120厘米宽、80厘米高为宜。
孔目视饲养鱼类的规格而定,一般3~10厘米的鱼,鱼栅孔目0.5厘米。
鱼栅的安装要求进水口处鱼栅凸面向外、出水口处凸面向里,鱼栅入泥深度20~35厘米。
三是加高加固田埂。
稻田养鱼需保持基本水位,同时还要防止漏水、漫鱼。
利用开挖鱼沟、鱼溜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同时要平整田面。
田埂顶部宽30~50厘米,高出田面30~60厘米。
四是建设进排水设施。
稻田进排水口设在相对的田埂上或对角线田埂上,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并用石料或砖砌成,避免损坏而逃鱼。
进排水口还需装有拦鱼栅。
二、选好放养品种稻渔工程的养殖环境与池塘养殖不同,稻田综合种养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选择的套养品种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综合种养的品种有鲤鱼混搭草鱼、河蟹、小龙虾,黔南地区一般以鲤鱼混养草鱼为主。
三、鱼种规格及放养量1.规格为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建议投放大规格鱼种(50~200克/尾),同时可搭配同规格的草鱼种(占10%~20%)。
稻渔综合种养(3)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标和要求
242021年第3期·养殖世界稻渔综合种养(3)(续第2期第23页)为促进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推荐,现节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 1135.1—2017)通则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刊发推广,以供参考。
一、技术指标1.水稻单产 平原地区水稻产量每667平方米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
2.沟坑占比 沟坑占比不超过10%。
3.单位面积纯收入提高情况 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纯收入平均提高50%以上。
4.化肥施用减少情况 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
5.农药施用减少情况 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
6.渔用药物施用情况 无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使用。
二、技术要求1.稳定水稻生产 ①宜选择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抗倒伏、抗病、丰产性能好、品质优、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②稻田工程应保证水稻有效种植面积,保护稻田耕作层,沟坑占比不超过10%。
③共作模式中,水稻栽培应发挥边际效应,通过边际密植,最大限量保证单位面积水稻种植穴数;轮作模式中,应做好茬口衔接,保证水稻有效生产周期,促进水稻稳产。
2.规范水产养殖 ①宜选择适合稻田浅水环境、抗病抗逆、品质优、易捕捞,适宜当地养殖和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水产养殖品种。
②应结合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特性、水稻稳产和稻田生态环保的要求,合理设定水产养殖动物的最高目标单产。
③渔用饲料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要求。
④稻田中严禁施用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严格控制消毒类、水质改良类渔用药物施用。
3.保护稻田生态 ①应发挥稻渔互惠互促效应,科学设定水稻种植密度与水产养殖动物放养密度的配比,保持稻田土壤肥力的稳定性。
②稻田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宜少施或不施用化肥。
③稻田病虫草害应以预防为主,宜减少农药和渔用药物施用量。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采用稻田养鱼、螃蟹、龟等水生动物与水稻、菜花等陆生植物的种养方式。
该种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还能够提高水稻、菜花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增加水生动物的养殖收益,实现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文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一、技术要点1. 种植优质水稻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在增加生产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充足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来源,以适应养殖的需求。
因此,在选用种植水稻的时候,要优先选择一些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的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等对水生生态环境的污染。
2. 养殖优质水生动物在稻田中养殖螃蟹、鱼类、龟等水生动物,不仅能够增加养殖收益,还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
但在选择养殖的种类时要注意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生动物,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免造成过度压缩和损坏生态环境。
3. 合理施肥在折中兼顾养殖收益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还要控制合理肥料的用量和施肥方式。
建议采用有机肥料或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用,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危害,避免造成生态环境扰动和污染。
4. 合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在养殖稻田时,要注重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防止污染水体环境和损失生态系统平衡。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水田中的虫害和病害,保持水田的洁净度,不利于虫害和病害的传播。
二、效益分析1. 提高产量和质量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水稻、菜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水生动物的产出可以互相受益,提高农作物的产出和质量。
通过种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效益。
2. 提高经济效益流域、山区等地,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来说,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会更加突出。
在运用市场化模式进行生产销售的同时,还可将农产品加工成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等高端产品,增加产品附带值和销售收益。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方式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够促进水、土、气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关注I一、 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 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 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 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 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 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 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 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 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莞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 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 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 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
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 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谷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
该模式减 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 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 显。
这种模式提高了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 増产増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
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积一定程度 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 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 额外获得20~40公斤/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 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 品价格提升20%左右。
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
四、 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夏 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境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
(2) “鱼沟” “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0.6~1.0米, 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
稻田培育鱼种综合种养技术
392020.14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 种养结合增效,产品丰富增收。
稻田培育鱼种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技术易掌握、风险小等优点,是生态循环农业的较佳模式。
一、稻田选择与设施建设1.稻田基础条件 要求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不受干旱和洪涝影响;附近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满足通风和光照。
育鱼种稻田最好集中连片,通电、交通、通讯便捷,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形成产业化。
2.开挖鱼坑、鱼沟 在田块向阳的一端开挖鱼坑(鱼窝、鱼溜),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6%以上,深1.0~1.2米;离田埂5米左右开挖宽0.5米、深0.8米的鱼沟,最好与田块另三面开成环沟;鱼沟与鱼坑相通,作为稻田施肥、用药和鱼种活动、避暑、投饵等场所。
3.加高加固田埂 开挖鱼沟、鱼坑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施工时要求压紧夯实,确保不渗、不漏。
同时要安排好机耕道,便于农机下田作业。
4.注排水与防逃设施 稻田注排水口分别设在田埂的对角,进水口在水源上游、出水口在下游。
注排水口设置高出田埂30厘米的双层栅栏,可用不锈钢网、聚乙烯网片、竹片等材料制作,便于拦截草渣、杂物和防止鱼种逃逸;同时建好平水缺,防止大水漫埂逃鱼。
5.其他配套设施 配备必要的抽水机泵、增氧机械、在线监控等设施,同时配套小船、看管用房、仓库、生产用具等生产生活用品。
二、准备工作与苗种放养1.沟坑消毒与进水 稻田放苗种前7~10天,每亩鱼沟和鱼坑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制成石灰浆趁热泼洒,以杀灭各种敌害生物和病原体。
稻田进水泵口套上用60~80目筛绢制作的网袋过滤,以防野杂鱼虾等敌害生物进入。
2.放养品种 稻田培育鱼种的品种应与当地成鱼主养品种相吻合,便于日后鱼种销售。
一般以草鱼为主,亩放夏花鱼种1000~1500尾,搭配鲢、鳙、鲤、鲫鱼夏花300~500尾。
3.鱼种消毒 所放夏花鱼种在木桶或网箱中用1~2毫克/升漂白粉,或0.2~0.5毫克/升稻田培育鱼种综合种养技术·高效养殖·40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农牧循环经营效益增,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优。
渔稻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渔稻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现在农村流行种鱼结合模式,最常见的就是渔稻综合种养,该技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互利增收,提高效益。
下面具体来了解渔稻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一、稻田准备田埂加高至0.5米,田埂顶部宽0.3米,底部宽0.5米,利用开鱼凼的土方进行加高加固,田埂层层夯实。
稻田开设鱼沟,宽0.8~1.0米,深0.5~0.8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面积大的水田开挖成“井”、“田”、“目”字形,小的农田(一亩以下)开成“日”、“十”字形。
鱼凼一般建在田中央或者田对角,鱼凼占总面积的5~10%,深1.0~1.5米,形状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四周侧面硬化护坡。
进出水口要对开。
拦鱼材料可用竹、木、尼龙、铁丝制作,安装时呈弧形,凸面朝向田内,上沿略高于田埂,安装牢固。
二、水稻栽培鱼种放养在鱼沟、鱼凼以外的水稻种植区进行人工插秧,插秧密度为10~15万株/公顷。
适合稻田养殖的品种有鲤、鲫、草鱼、福寿鱼、白鲢、泥鳅、黄鳝、塘虱、河虾、河蟹、蛙、田螺等。
养鱼稻田做犁耙时施足基肥,插禾后七天左右放鱼。
每亩稻田大约放优质鲤鱼、鲫鱼、福寿鱼等200~300尾。
过段时间再增放数百尾鲤鱼秋子搭配养殖,供第二年鱼种放养需要。
三、饲养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在5cm~10cm;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可加深至15cm;收割稻穗后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在50cm以上。
平时经常检查拦鱼栅、田埂有无漏洞,暴雨期间加强巡察,及时排洪、清除杂物。
鲤鱼、鲫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平常以水里、泥底的小动物、水田青草、杂草为食物,当稻田养鱼较多时,可人工补充投喂一些常见的饲料。
四、注意事项1.稻田的水源干净且充足;2.稻田没有暗流和漏洞,以防发生逃鱼和水体流失;3.田埂要夯实夯牢,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大于30厘米;4.在稻田出水口要有牢固的防套。
如果是养河蟹或者小龙虾,四周也要设置防套;5.稻田轮作时,注意保持鱼沟里水位的正常和水体的清洁,避免轮作对鱼产生负面影响;6.一般选择抗病抗虫能力高、茎秆粗壮坚硬、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伏水稻品种;7.白天烈日暴晒,适当加大进水量,以免温度过高;有条件的,也可搭遮阳;夜晚温度低时,则适当降低进水的流量;8.放鱼密度不宜太大,一般一亩300~500尾为宜;9.主要防鸟、蛇、鼠害,特别是飞鸟,可在稻田上方布置隔来防鸟。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农业与水产业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得到农民和政府的认可。
要想成功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土地选择选择土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平坦度较高,水源充足:稻田和池塘应该位于同一片土地上,且地势应相对平坦,以便于在下雨时水分能够自然流动。
同时,稻田和池塘的水源应该充足,水质干净,无污染。
2.土壤肥沃: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可以避免大量投入化肥和农药,降低成本。
3.远离城市和污染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对环境要求高,应该避开城市和有污染源的地方。
二、鱼种选择鱼的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性和环境来确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应性强:选择适应性强的鱼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养殖成功率。
2.成长周期短:选择成长周期短的鱼种,能够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
三、养殖管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养殖管理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水质管理:稻田和池塘的水质需要定期检测,以确保水质清洁、适宜。
温度、PH值、氧含量等指标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2.定期饲料:按照鱼的需求,定期饲喂合适的营养饲料,供应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
3.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四、收获处理1.鱼类需依据其进食质量和时期进行预测性收获,以保证肉质的优质。
2.钓鱼时需要使用无钩钓或者曳网等不损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方法,要求钓取的数量和品种符合当地政策和规定。
3.在收获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保安全和卫生,定期清洗过程中残留的渣滓和泥沙,将鱼肉进行分类、清洗、剥去骨头及器官处理等环节后,转送到市场销售或直接食用。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作与渔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可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下面将从土壤管理、水管理、鱼类养殖和稻作管理四个方面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
一、土壤管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土壤管理非常重要。
应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地作为种植稻作的基地。
提前对土壤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分析,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
在田间种植稻作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作,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二、水管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核心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种植稻作的要确保水田中有足够的水源供养鱼类的生长。
一方面,要注意灌溉水质的选择,避免使用含有农药和化肥的水源。
要合理运用排灌设施,控制水位,提供合适的水生境给鱼类生长。
还可以设置合理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保持水的清洁。
三、鱼类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的鱼类养殖是核心环节之一。
在选择鱼种时,要综合考虑鱼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选择耐寒性强、耐病性好且繁殖能力强的鱼种。
要注意鱼类的投放数量和养殖密度,保证每亩水田中的鱼类数量适中,以免饲料和养分过度浪费。
在鱼类的饲养过程中,要合理配比饲料,避免过度投喂,控制鱼群的生长速度。
四、稻作管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的稻作管理也需要注意。
在田间种植稻作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
要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还要注意及时除草,保持田埂的整洁,防止杂草传播病害。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包括土壤管理、水管理、鱼类养殖和稻作管理。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运用,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稻作与渔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保护环境。
这种技术的推广应得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我国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布
我国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
布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24()2
【摘要】日前,《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GB/T 43508—2023)(以下简称《通用技术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第20号公告发布,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编制,是稻渔综合种养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其发布实施将为新时期规范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总页数】1页(P42-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稻渔综合种养(6) 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下)
2.四川首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地方标准发布
3.《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启动
4.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举办《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制线上研讨活动
5.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田间工程:对于新开挖的养鱼稻田,进排水口一般设在稻田的两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
对于旧的养鱼稻田应进行检查,夯实进排水口,防止漏水。
此外,需要开挖好鱼沟、鱼凼,并加固田埂,可在坡边和田埂种植三叶草等植物护坡稳坡。
2. 苗种选择及放养:从正规苗种场选购活力好、体表完整、规格整齐的优质苗种。
根据鱼种的规格确定放养密度。
3. 饵料投喂:正常情况下,按“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饵法投喂饵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量的2%~3%,遵循“三看”(看鱼、看水、看天)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 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观察水色、水位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
5. 病害防治:投放鱼苗前,可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对田块进行消毒。
此外,还包括稻渔综合种养总体要求和病害防治等方面。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稻渔综合种养相关论文或请教该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