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脱色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白油脱色过程及原理

白油脱色过程及原理

白油脱色过程及原理
白油脱色过程及原理详细介绍如下:
白油脱色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白油预热:将白油导入搅拌釜中,加热搅拌。

加热方式可以是蒸汽加热或电加热,加热温度为70~100℃,优选为80~90℃。

2. 白油脱色:将预热好的白油导入装有脱色砂的脱色罐中进行白油脱色。

首先在脱色罐中安装金属滤网,然后填装脱色砂。

开启油泵将预热好的白油导入到脱色罐中,利用油泵产生的压力作为白油过滤的动力,通过调节进油阀控制流量进行白油脱色。

从脱色罐顶部的压缩空气口加入压缩空气,将脱色罐中白油排净后再补加脱色砂,直到过滤后的白油为浅色为止。

3. 白油精滤:将脱色后的白油导入精滤机中进行精滤,得到脱色精制的白油。

白油脱色的原理是基于吸附脱色。

脱色砂与白油中的色素产生吸附作用,使白油中的色素被吸附在脱色砂上,从而
达到脱色的目的。

脱色砂的组成为上半部的粒径大于下半部的粒径,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脱色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信息。

第六章.油脂精炼3

第六章.油脂精炼3

图6-31 脱色时间对豆油脱色程度的影响
80
o
温度 60 黄色度 白土添加量 绝对压力 搅拌 40
95 C 2% 60mmHg 充分
20
15
30
45
60
80
时间(min)
6、混合程度 固液非均匀反应要充分 反应要充分; (1)固液非均匀反应要充分; 引起油脂飞溅以减少油脂氧 (2)不能引起油脂飞溅以减少油脂氧。 )不能引起油脂飞溅以减少油脂氧。 7、脱色工艺 多次吸附平衡 吸附平衡效 (1)油脂与脱色剂逆流 、多次吸附平衡效 果好; 预脱—复脱工艺 复脱工艺。 果好; 如预脱 复脱工艺。 多层隔 脱色塔,管道式连续脱色器 (2)多层隔板脱色塔,管道式连续脱色器。 此外,脱色前的干燥、析气除氧等。 此外,脱色前的干燥、析气除氧等。
(三)影响吸附脱色的因素
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 油脂中色素的成分; (1)油脂中色素的成分; 残留胶质及悬浮杂质量; (2)残留胶质及悬浮杂质量; 2、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 吸附剂的种类; (1)吸附剂的种类; (2)吸附剂用量;占油重的0.2—3%; 吸附剂用量;占油重的0 3 吸附剂的含水量;水分应控制在4 (3)吸附剂的含水量;水分应控制在4-7%。 3、操作压力 脱色伴有热氧化副反应; (1)脱色伴有热氧化副反应; 不同操作压力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 压力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 (2)不同操作压力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 饱和程度低的油脂适宜在减压状态下脱色; (3)饱和程度低的油脂适宜在减压状态下脱色; 活性度较低的吸附剂宜在常压下脱色。 (4)活性度较低的吸附剂宜在常压下脱色。
2、吸附等温线
吸附是表面现象, 吸附是表面现象,取决于溶质与吸附剂之间 特殊的亲和力。 特殊的亲和力。在一定温度下剩余溶质浓度相 关的吸附数学公司由费兰德里胥导出如下 x/m=Kcn X-吸附物的量,m-吸附剂的量,c-残留物质量, 吸附物的量, 吸附剂的量 吸附剂的量, 残留物质量 残留物质量, 吸附物的量 K、n常数 、 常数 也可以写成对数形式,在对数坐标上作x/m对c 也可以写成对数形式,在对数坐标上作 对 的图, 产生一条斜率为n的直线 的直线, 的图 , 产生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 , 即 吸附等温 线。

油脂的化学脱色法简单介绍!

油脂的化学脱色法简单介绍!

官网地址:油脂的化学脱色法简单介绍!有很多材料和方法都可以脱色,但是符合食品法要求、物美价廉、脱色结果满意的方法不多。

一、还原漂白脱色:相关材料脱色能力差,回色严重,使用后油品中的硫污染无法清除,不可以用于油脂脱色;二、氧化漂白脱色:相关材料脱色差,使用后油品中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最高可达到200多,油脂严重氧化,不可以用于油脂脱色;三、光脱色:光可以对油脂有脱色功能,但时间长,国外有人做过试验,结论是不经济,不可以做为商品生产,没有利用价值;四、活性碳脱色:活性碳脱色效果比较好,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吸附率太大,每公斤活性碳吹干后尚吸附2公斤以上的油脂。

五、活性白土脱色:活性白土对油脂脱色和活性碳的脱色原理是一样的,都属于吸附类的脱色剂,但是它比活性碳的吸附率要小很多,干性油吸附率在25~30%,动物油和硬官网地址:脂类吸附率可达100%,和上述四种材料对比,它是最好的,价格便宜,吸附较活性碳小,所以此前在国内外的油脂行业就选择了活性白土对食用动、植物油脂进行脱色。

补充几个食品脱色法,供参考:(一)热能脱色法热能脱色是利用某些热敏性色素的热变性,通过加热而达到脱色目的的一种脱色方法。

油脂中的某些蛋白质、胶质及磷脂等物质的降解物,在热能作用下脱水变性,于凝析过程中吸附其他色素一并沉降;其他热敏性物质受热分解,这就构成了热能脱色的机制。

热能脱色可于常压或减压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40℃左右,色泽退变后即应及时冷却,以减缓油脂的热氧化。

热能脱色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油脂热氧化,往往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过氧化值增高及新色素的产生。

因此,该方法仅限于一些含热敏性色素的低碘值油脂的辅助脱色(棕榈油、椰子油等),而不列为油脂精制的正规工艺。

(二)空气脱色法空气脱色是利用发色基团对氧的不安定性,通过空气氧化色素而脱色的一种方法。

油脂中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由于其结构的极不稳定,易在氧的作用下破坏而退色。

官网地址: 空气脱色的方法当然也存在油脂热氧化副反应,一般仅限用于胡萝卜素含量高的油脂(如棕榈油)的辅助脱色。

国外食用油脂脱色的新概念与新方法

国外食用油脂脱色的新概念与新方法
用原料水玻璃(叉称“泡化碱”),经过稀硫酸处 理,制备成一种水溶性硅酸盐,又称为“水凝胶”,其 含水60%~70%,它的比表面积800 m2/g左右..尽 管这种硅酸盐吸附剂的脱色活性较小,但是它对微 量金属、磷脂有很高的选择性吸附活性。 2.2新的脱色方法 2 2 1溶剂混合油脱色法为了消除大豆油中多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劣变产生的气味与滋味(主要是 各种氧化产物),可采用大豆油月}极性溶剂(例如浸 出油使用的溶剂)制备成混合油,使其通过装填硅胶 吸附剂的柱子,在油脂渗滤过程中,脱除油中的氧化 产物,然后再脱去溶剂。结果不仅获得具有较高感 官稳定性的优质大豆油,而且延缓r大豆油的氧化 劣变速率,从而延长大豆油的货架寿命。 2.2.2用活性白土与另一种脱色剂分步脱色首 先利用上文介绍的新型脱色剂“水凝胶”的高选择性 吸附活性,除去油脂中残存的磷脂、金属、皂类,然后 再用适量白土除去油中叶绿素等色素体,此工艺所 需活性白土量较少。此外,把适量活性炭与E1上一 起加入油中脱色,有利于发挥这两类吸附剂互补作 用(通常活性炭用量为油熏量的0.1%~0.5%)。例 如,活性白土/f_=能吸附的熏质多环芳烃,活性炭町以 吸附,而且吸附后的活性炭滤饼中压榨出的油1j含 多环芳烃,表明活性炭町以牢固吸附此类芳烃。
主要包括类胡萝h素与叶绿素,棉籽油中的棉 酚,这些色素体的氧化产物或它们与氧化甘油酯的 反应产物,往往使油脂变成黄褐色或棕褐色,脱色可 以除去这些色素体及其氧化产物、, 1.3磷脂与糖脂
犬部分油脂经过脱胶后仍残留少量磷脂或糖脂。 最近,国外油脂工作者对米糠油研究发现:该油中存 在·一类特殊的糖脂——含磷的糖脂,用传统的脱胶方 法无法除去,但通过加入适量的乙醇胺,不仅能有效 脱去此类糖脂,而且同时可以脱除游离脂肪酸..用吸 附剂脱除这类胶质,还有利于油脂的物理精炼。 1 4微量金属

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四大因素(干货)

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四大因素(干货)

专家详解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四大因素油脂脱色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法。

在脱色过程中,因原料油的质量、脱色工艺条件、吸附剂的选择、脱色工艺及所采用的设备等不同,都对油脂的脱色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作者在本文中结合生产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油脂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与油脂界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1工艺参数1.1温度目前,油脂加工企业中,油脂的脱色多采用吸附脱色工艺。

吸附脱色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这种变化都伴随着能量交换。

因此,当油脂与吸附剂接触时,温度对脱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由理论分析可知,物理吸附所需要的温度应控制在40~80℃,化学吸附所需要的温度应控制在80~110℃。

当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温度在同一范围内时,这时吸附剂对色素的吸附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否则这种吸附剂就不能用。

因此,食用油脂脱色温度一般控制在80℃左右。

但油脂脱色过程中的情况不尽相同,各种油脂都有自己最适宜的温度。

故不同品种的油脂在脱色时,应结合所采用的工艺及吸附剂先进行小试,以确定其最佳操作温度,还应考虑到过滤操作,以保证油脂的脱色效果。

1.2压力1.2.1常压油脂脱色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白土。

活性白土的脱色活性是由于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无数的毛细管组成的,在常压进行脱色时很容易被空气所饱和,从而降低对色素的吸附能力,会造成脱色效果时好时差,不易控制。

而且,常压脱色还会引起油脂的氧化。

为此,在油脂工业生产中,油脂脱色多采用减压(即真空)脱色。

1.2.2减压由于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开始时吸附剂的活性中心被水包围,吸附剂对色素的吸附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进行。

若水分蒸发速度太快,易造成油的吸附;若蒸发速度太慢,吸附剂对色素的吸附则太慢且不易吸附。

因此,在6.6~9.3kPa压力下可以控制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脱色效果。

1.3搅拌吸附剂的比重大于油脂,容易下沉,搅拌可以使吸附剂在油中均匀分布,而且还可以强制增加吸附剂与色素接触机会,使色素与吸附剂充分接触,有利于吸附平衡的建立。

油脱色技术

油脱色技术

油脱色技术
油脱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油脱色技术:
1. 酸洗:将油加入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中,酸会与油中的碱性成分反应生成油酸盐,从而去除油中的杂质和异味。

2. 碱炼:将油加入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中,碱会与油中的酸性成分反应生成肥皂,从而去除油中的杂质和异味。

3. 活性炭吸附:将活性炭添加到油中,活性炭具有大孔隙结构和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物质。

4. 膜分离:利用特殊的膜材料,使得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物质可以通过选择性渗透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5. 蒸汽熏蒸:将油暴露在高温蒸汽中,蒸汽可以将油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掉,从而去除油中的异味。

这些油脱色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油脱色处理。

油脂精炼第四次作业-脱色

油脂精炼第四次作业-脱色

四、脱色1油脂中的色素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有叶绿素(使油脂呈绿色人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使油脂呈红色,叶黄素使油脂呈黄色)。

个别油脂中还有特殊色素,如棉籽油中的棉酚使油脂呈深褐色。

这些油溶性的色素大多是在油脂制取过程中进入油中的,也有一些是在油脂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如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等。

第二类:有机降解物即品质劣变油籽中的蛋白质、糖类、磷脂等成分的降解产物(一般呈棕褐色),这些有机降解物形成的色素很难用吸附除去。

第三类:色原体在色原体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氧化或特定试剂作用会呈现鲜明的颜色。

绝大部分色素都无毒,但会影响油脂的外观。

所以要生产较高等级的油脂产品,如高级烹调油、色拉油、人造奶油的原料油以及某些化妆品原料油等,就必须对油脂进行脱色处理。

2.吸附脱色的作用(1)改善油脂色泽同时,将有利于后续脱臭工序进行,以达到满足最终产品安全和质量要求。

(2)除去碱炼时产生皂粒,防止因吸附剂中金属离子超标或吸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导致过氧化值、二级氧化产物增加等负面影响。

(3)吸附游离脂肪酸影响:(1)尽管在一定范围内脱色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深;但过分延长时间,不但褪色幅度会缓慢下降,甚至会使油脂色度回升。

高温下与吸附剂接触油脂随时间延长有可能发生脂肪酸双键共轭化,且油脂会带来异味(漂土味)(2)脱色能脱除一些硫化物、挥发性气体分子,包括过氧化物分解产生挥发性醇、醛、酮,这对改善油脂风味有益。

(3)因吸附剂中金属离子超标或吸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会产生过氧化值、二级氧化产物增加等负面影响3.常用吸附脱色剂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性质?如何选择?天然漂土天然漂土,学名膨润土。

主要组分Al4Si8O20(OH)4(nH2O),还混有少量Ca、Mg、Fe、Na、K等成分;其悬浮液pH为5~6;其结构呈微孔晶体或无定型,比表面积比其他黏土大得多,具有一定活性。

天然漂土(未活化的土)仍在使用,但对于颜色较深或较难处理的油脂,因其脱色系数较低,吸油率较高,逐渐为活性白土所代替。

最全面的食用油脱色剂总结

最全面的食用油脱色剂总结

最全面的食用油脱色剂总结从专业角度出发食用油脱色的方法有四种:吸附脱色(吸附作用),加热脱色(热敏性色素),氧化脱色(对氧不安定的色素),化学试剂脱色(氧化试剂,如H2O2、O3等)。

其中普遍用于生产的是吸附法脱色,这是一种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中色素及其他杂质的方法。

下面卓品科技工程师就为大家重点介绍下食用油生产中会用到的几类脱色剂。

首先我们来看看理想脱色剂/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选择依据)(1)吸附色素的能力强--可以减少吸附剂的用量;(2)选择性吸附色素的作用显著--能大量吸附色素而吸油较少;(3)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油发生化学作用,不使油带上异味;(4)易与油脂分离--具有一定的粒度且不溶于油脂;(5)价廉且供应充足--来源广,价格便宜。

下面我们再整理下各类脱色剂:(1)天然漂土(酸性白土)学名:膨润土主要组分:蒙脱土[Al14Si8O20(OH)4·nH2O]少量Ca、Mg、Fe、Na、K等主要特点:①悬浮液呈酸性(pH5-6);②比表面积较大,具有一定活性;③脱色能力一般(脱色系数较低);④吸油率较高。

(2)活性白土活性白土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酸活化等处理加工成的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在油脂工业的脱色中应用最广泛。

特点:①悬浮液呈酸性(pH2-5);②比表面积大,活性较高;③脱色能力较强(脱色系数较高);④吸油率较高;⑤会使油脂呈味(白土腥味)。

几种活性白土的规格土别项目原土活性白土德国一般活化(50%H2SO4)美国总挥发物(%)*———20游离水分(%)**13.5 5.5 6.515粒度(%)200目/325目100/9896/76100/9894/75 pH值(10%水溶液)7.1 2.7 2.5—水合二氧化硅(%)1.616.512.6—松密度(t/m3)0.870.590.63—吸油率(干基%)35.753.349.035活性指数———100脱色效率[相对标准:红3.0)]———100过滤速度(ml/min)———45 *927℃下损失量;**105℃下损失量。

食用油脱色剂

食用油脱色剂

食品级活性白土脱色目的、方法、工艺性能的阐述广西田东昊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油脱色剂活性白土是用粘土(主要是膨润土)为原料,经无机酸化处理,再经水漂洗、干燥制成的吸附剂,外观为乳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吸附性能很强,能吸附有色物质、有机物质。

下面就使用食用油脱色剂-活性白土的目的、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阐述:一、食用油脱色的目的食用油脱色的目的:各种油脂都带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同的色素所致。

例如,叶绿素使油脂呈墨绿色;胡萝褐色;棉酚使棉籽油呈深褐色。

对于生产高档油脂——色拉油、浅,必须经过脱色处理方能如愿。

二、食用油脱色的方法食用油脱色的方法:油脂脱色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吸附法,即将具有强吸附能力的物质活性白土加入油脂,在加热情况下吸附除去油中的色素及其他杂质(蛋白质、黏液、树脂类及肥皂等)。

①投加比例:根据颜色的深浅度决定投加量,颜色黑的用1:10比例(1斤粉炭和2斤白土处理30斤油)颜色不深按1:20、1:30。

②使用方法:先把油加热到100度左右,然后放入食品级粉炭搅拌均匀,再放入食品级活性白土,搅拌均匀搅拌20分钟,再静置沉淀3天上,用1200目以上的滤网把粉炭和白土滤出即可。

三、食用油脱色剂活性白土脱色工艺流程活性白土脱色工艺流程:间歇脱色即油脂与吸附剂在间歇状态下通过一次吸附平衡而完成脱色过程的工艺。

脱色油经贮槽转入脱色罐,在真空下加热干燥后,与由吸附剂罐吸入的吸附剂在搅拌下充分接触,完成吸附平衡,然后3经冷却由油泵泵入压滤机分离吸附剂。

滤后脱色油入贮槽,借真空吸力或输油泵转人脱臭工序。

压滤机中的吸附剂滤饼则转入处理罐同收残油。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产品应朝着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

因此,需重视食用油脂的卫生,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油脂加工和食用方法。

活性白土在油脂精炼过程中不仅可以优化油脂理化指标,还可以去除油脂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G4 油脂精炼-脱色

G4 油脂精炼-脱色
ZHI·LUO
(二)吸附脱色原理
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 (1)物理吸附(非选择性吸附) 吸 附 力:范德华力 吸附形式:单分子层、多分子层(不太牢固) 吸附放热:较少 吸附平衡:较快达到
一般在低温条件下,以物理吸附为主。
ZHI·LUO
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
(2)化学吸附(选择性吸附)
吸 附 力:表面剩余价力(表面自由能)
ZHI·LUO
2.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
(1)质量(吸附特性)
选择依据:活性、吸油率、粒度和价格等(综合平衡)。
一般来说,油脂脱色选用活性较高的吸附剂 为好,但也
需要考虑油脂品种和脱色温度。
(2)用量
选择依据:吸附特性、油脂品种和质量、脱色前后色素
含量等。
一般来说:
用量↑→脱色效率↑→吸油量↑→油脂酸值↑
(5)酸度和pH值 酸度是对活性白土水浸出液滴定而求得的; pH值是10%活性白土水溶液测得的数值。 一般而言,用于油脂脱色的活性白土其酸度应小于 0.2%H2S04,pH值2~5。
ZHI·LUO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6)粒度 粒度↓→脱色率↑→吸油量↑→过滤速率↓ 一般通过Tyler标准200目的活性白土量应大于95%,但 100μm以下的粒子不宜太多。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漂土量(%)
棉籽油的典型脱色实验
斜率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10
残留色度(罗维朋 红)
相应的脱色吸附ZH等I·温LU线O
就脱色过程而言,K值反映了吸附剂的脱色能力,活性度 愈高的吸附剂,其K值愈大;而1/n值则表示吸附情况的特点, 它决定吸附剂能发挥最高能力的范围(脱色持久力)。

油脂脱色—油脂脱色(油脂加工技术课件)

油脂脱色—油脂脱色(油脂加工技术课件)

6.化学作用
大气压 条件下
真空 条件下
油脂氧化的催化剂,使油 脂生成低烟点的氧化产物。
油脂氧化产物的分解、脱 水作用(亦称假中和作用)。可 以显著降低油脂的过氧化值及 色泽(红)。
(三)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
1.油脂品种、质量及前处理 (1)品种 不同品种油脂所含色素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异,因而 脱 色难易程度也有不同。 (2)质量 天然色素→易脱除;后生、固定色素→难脱除 优质原油→脱色效率↑;劣质原油→脱色效率↓ (3)前处理 前处理↑→脱色效率↑;前处理↓→脱色效率↓
色原体本身是无色的,但经氧化或 受某些试剂作用会呈现鲜亮颜色。
概述
色素的影响
油品
外观质量

油品

深度加工
油品 贮藏稳定性
油品 食用安全性
概述
油脂脱色的目的
并非要求理论性地脱尽所有色素,而在于获得色泽的改善 或为物理精炼和脱臭提供合格的油品。
吸附剂投入、废吸附剂处理及吸附剂吸油都会造成精炼成 本的提高。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6)粒度 粒度↓→脱色率↑→吸油量↑→过滤速率↓ 一般通过Tyler标准200目的活性白土量应大于95%,但 100μm以下的粒子不宜太多。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7)水合二氧化硅 水合二氧化硅指原土中铝离子被氢离子取代后的一种副产 品中存在的水合硅酸量,可作为衡量原土活性程度的一项指 标。水合二氧化硅增加时,活性白土的脱色率和吸油率也增 加。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1)原矿土的质量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2)酸处理(活化)程度
高温脱色
低温脱色
深←油色→浅
酸处理程度
3.影响活性白土质量的因素

油脂精炼操作方法

油脂精炼操作方法

油脂精炼操作方法油脂精炼是指将植物油或动物油进行深加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不溶性物质、酸、碱等有害成分以及改善其色泽、气味、稳定性和口感等性质的工艺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油脂精炼的操作方法。

1. 油脂的脱酸处理:将油脂放入脱酸锅中,加热至90-110,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如磷酸或硫酸,通过酸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杂质结合成不溶于油脂中的固体颗粒。

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将固体颗粒和液体分离。

最后用碱中和掉油中的游离酸,使油脂中的酸度下降到合适的范围。

2. 油脂的脱酸沉淀:将酸化处理后的油脂放入脱酸沉淀罐中,加入适量的水,垂直挂装沉淀层或注入聚合凝胶,使微小的杂质颗粒和胶状物团集成大颗粒,利于后续分离。

3. 油脂的脱臭处理:将脱酸沉淀后的油脂放入脱臭锅中,通过加热和低压真空蒸馏的方式,将油中的异味物质、酸值较高的游离脂肪酸、色泽较深的杂质等挥发掉,从而改善油脂的品质。

4. 油脂的脱色处理:将脱臭后的油脂放入脱色罐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白土或者活性炭,搅拌均匀并保持一段时间,使油脂中的色素、杂质等被吸附在白土或活性炭表面,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然后利用过滤设备去除掉脱色剂及沉淀物,得到净化后的油脂。

5. 油脂的脱水处理:将脱色后的油脂放入脱水罐中,通过低温、真空脱水的方式,将油脂中的水分蒸发掉,以提高油脂的保存质量和抗氧化能力。

6. 油脂的脱蜡处理:将脱水后的油脂放入脱蜡罐中,加热融化油脂中的结晶蜡,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将蜡沉淀分离出来,得到不含蜡的油脂。

7. 油脂的冷却和贮存:将脱蜡后的油脂冷却至适宜的温度,然后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避免光照和氧气的作用,以保持油脂的新鲜度和品质。

油脂精炼操作方法根据油脂的不同种类、原料的质量和使用的设备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脱酸、脱酸沉淀、脱臭、脱色、脱水、脱蜡和冷却贮存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去除油脂中的杂质、不溶性物质、酸、碱等有害成分,改善其口感、稳定性、气味、色泽等性质,从而提高油脂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脱酸和脱色处理

脱酸和脱色处理

1.脱色目的和原理
1.1 脱色目的 1.2 脱色原理
(吸附等温线) 1.3 脱色效果的评定 1.4 脱色与其它精炼工序的关系
1.1 脱色目的
为什么要脱色? 色泽影响外观,一般,消费者喜欢色
泽浅的油脂产品
脱色工序大大改善了油品的氧化稳定性
脱色工序对脱臭十分重要,是油品在接受高温处 理前,杂质得以去除的最后一关。
-
凹凸棒土结构
Mg5Si8O20(OH)2(OH2)4·4H2O 化学成分
SiO2 53.61% Al2O3 9.29% 20% CaO 0.2% Na2O 0.04% K2O 0.25% H2O 19.8%
凹凸棒石粘土细微结构
2.3 吸附过程
脱臭工序都有脱色作用
色素的脱除并不全靠脱色工序,叶绿素例外
色素的脱除贯穿于整个精炼过程
工序 中和 脱色 脱臭
色泽降低程度 7—8red 2—2.5red
0.3—0.6red
叶绿素的脱去
工序 中和 脱色,0.25%白土 脱色,0.75%白土 脱臭
降低程度 25% 75% 90% 少量
脱色与脱酸的关系
脱色目的
脱色的目的,在于使脱色后的油品在色泽上有所改 善,而并非理论性地脱尽油中所有色素;有时甚至主 要不是为了去除色素,而是要脱除色素以外的其它杂 质,为下步脱臭工序提供合格的原料油. 脱色工序是不可以省略的,即使毛油色泽很浅。否则, 全精炼后,油品的风味劣化。
色泽事小,风味事大
“油脂脱色,Bleaching”和“油中色素的脱除, Decolorization”二者,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精炼次序 脱胶→中和脱酸→吸附脱色→脱臭
脱胶→吸附脱色→中和脱酸→脱臭

关于油脂脱色剂的种类及吸附特性_马云肖

关于油脂脱色剂的种类及吸附特性_马云肖

2007年第2期粮食科技与经济加工技术收稿日期:2006-11-26作者简介:马云肖,男,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油脂加工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指导工作。

摘要:主要叙述了目前广泛用于油脂加工中的几种吸附脱色剂的特性,并对新研制吸附剂的制备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活性白土;色泽;吸附剂;酸化稻壳灰;炭化豆壳灰关于油脂脱色剂的种类及吸附特性纯粹的甘油三酸酯是无色的,各种天然油脂之所以带有色泽,是由于有油溶性的色素所致。

色素的存在影响油品的外观,有碍于油品的深加工,并影响油品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满足不同用途油品(尤其是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对色泽的要求,必须对原油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的方法很多,但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即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选择性作用的物质(吸附剂)吸附除去油脂内色素及其他杂质的方法。

在吸附脱色中除了脱除油脂中的色素,改善油品外观外,还可吸附除去微量金属和微量肥皂、磷脂等胶质,甚至还可吸附某些臭味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等。

在吸附脱色中,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吸附剂是影响吸附脱色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

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具有各自的特性,根据油脂脱色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吸附剂,才能最经济地获得最佳脱色效果。

应用于油脂工业上的吸附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对油脂内的色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吸油少;(2)不与油发生化学作用,不使油带上异味;(3)脱色后的吸附剂与油分离容易;(4)价格便宜并且供应要充足。

虽然完全具备上述条件的吸附剂目前还尚未找到,但是油脂工程研究人员始终把寻找和研制理想的吸附剂作为油脂加工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作者就油脂工业上目前常用的和新近研究的吸附剂的主要特性进行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1活性白土活性白土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过人工化学处理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附剂,在油脂工业的脱色中应用最为广泛。

活性白土的加工较复杂,一般要经过开矿、粗碎、酸活化、水洗、干燥、碾磨、过筛等工序制成,其中酸活化是最重要的一步,其目的通过硫酸或盐酸使蒙脱土结构中的铝离子被氢离子取代至适当程度,并溶解一49马云肖(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安徽合肥230031)2007年第2期粮食科技与经济部分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等组分,从而增加表面积,提高活性度。

影响油脂脱色的因素 食品生物技术

影响油脂脱色的因素                        食品生物技术

影响油脂脱色的因素食品生物技术B306-1 吴月摘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对吸附剂的种类和用量、脱酸油的品质、脱色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油脂生产实际,从加强油料的软化和蒸炒,避免反复高温处理,保证脱酸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保证脱色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油脂脱色吸附剂影响因素1引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对低酸价、色泽浅的高级烹调油、色拉油以及食品专用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脱色作为去除油脂中色素的必需工序在油脂精炼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中小型油脂加工厂对油脂脱色均采用间歇式吸附脱色,吸附剂为活性白土或活性炭。

脱色是油脂加工过程最重要的工序之一,脱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油脂损失,是油脂厂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对影响油脂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2吸附脱色的机理及工艺(1)吸附剂的表面性:吸附剂的颗粒很小,可获得大的表面能。

(2)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进行吸附的,具多层性,吸附热很低,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都快。

(3)化学吸附:即在吸附剂的表面和被吸附物间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一般都是比较低级的化学反应,凡是被化学吸附的物质解吸下来时,都要发生化学结构方面的变化,如异构化等。

工艺:原料油→计量→脱水→冷却→脱色→过滤过滤→脱色油3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油脂吸附脱色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平衡过程,油脂的特性、脱色工艺及工艺条件等都会影响吸附剂的吸附特性。

采用间歇式吸附脱色工艺,吸附脱色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1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吸附剂是影响脱色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具有各自的吸附特性,油脂脱色以选用活性较高的吸附剂为好。

吸附剂活性高,用量少,油耗少;活性低,用量多,油耗多。

衡量一种吸附剂的活性主要由脱色效果、油脂损失及过滤速率三者决定。

油脂工业以采用活性白土的为多,活性白土是漂土经酸处理后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附剂,它对色素及其它胶态物质的吸附能力很强,对经基等极性原子团的吸附能力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脱色详细介绍纯净的甘油三酸酯在液态时呈无色,在固态时呈白色。

但常见的各种油脂都带有不同的颜色,这缘于油脂中含有数量和品种各不一样的色素。

油脂中的色素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在油料贮藏和制油过程中新生成的。

通常可把它们分成三类:第一类:有机色素主要有叶绿素(使油脂呈绿色)、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使油脂呈红色,叶黄素使油脂呈黄色)。

个别油脂中还有特殊色素,如棉籽油中的棉酚使油脂呈深褐色。

这些油溶性的色素大多是在油脂制取过程中进入油中的,也有一些是在油脂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如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等。

第二类:有机降解物即品质劣变油籽中的蛋白质、糖类、磷脂等成分的降解产物(一般呈棕褐色),这些有机降解物形成的色素很难用吸附除去。

第三类:色原体在色原体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氧化或特定试剂作用会呈现鲜明的颜色。

绝大局部色素都无毒,但会影响油脂的外观。

所以要生产较高等级的油脂产品,如高级烹调油、色拉油、人造奶油的原料油以与某些化妆品原料油等,就必须对油脂进展脱色处理。

油脂脱色介绍:油脂脱色的方法很多,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

此外还有加热脱色,氧化脱色、化学试剂脱色法等。

事实上,在油脂精炼过程中,油中色素的脱除并不全靠脱色工段,在碱炼、酸炼、氢化、脱臭等工段都有辅助的脱色作用。

碱炼可除去酸性色素,如棉籽油中的棉酚可与烧碱作用,因而碱炼可比拟彻底地去除棉酚。

此外,碱炼生成的肥皂可以吸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但肥皂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如碱炼仅能去除约25%的叶绿素。

所以单靠碱炼脱色是不够的,碱炼后的油脂还要用活性白土进一步的进展脱色处理。

酸炼对去除油脂中黄色和红色较为有效,尤其对于质量较差的油脂效果比拟明显。

氢化能破坏可复原色素。

如类胡萝卜素分子含有大量共轭双键,易氢化,氢化后红、黄色褪去。

叶绿素中也含一定数量共轭和非共轭双键,氢化时局部叶绿素被破坏。

脱臭可去除热敏感色素。

类胡萝卜素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分解而使油脂褪色,它适用于以类胡萝卜素为主要色素的油脂。

脱色工段的作用主要是脱除油脂中的色素,同时还可以除去油脂中的微量金属,除去残留的微量皂粒、磷脂等胶质与一些有臭味的物质,除去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等。

尤其用活性炭作脱色剂时,可有效地除去油脂中分子量较大的多环芳烃,而油脂的脱臭过程只能除去分子量较小的多环芳烃。

油脂脱色效果鉴定:评定油脂色泽或测试脱色工艺效果的标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有两种方法。

对于浅色粗油、脱酸油或全精制油与其制品,多以罗维朋色度计标准油槽测得的黄色和红色色度来表示;对于深色油脂,由于罗维朋色度计不能满足比色的要求,那么多以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00~700nm间测得的油脂透光曲线或在固定波长下测得的油脂透光率来表示。

油脂脱色的目的:油脂脱色的目的,并非理论性地脱尽所有色素,而在于获得油脂色泽的改善和为油脂脱臭提供合格的原料油品。

因此,脱色油脂色度标准的制定,需根据油脂与其制品的质量要求,以与力求在最低的损耗下获得油色在最大程度上的改善为度。

油脂脱色方法介绍:一、吸附脱色油脂的吸附脱色,就是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如漂土、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中的色素与其他杂质,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经过吸附剂处理的油脂,不仅达到了改善油色、脱除胶质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脱除油脂中的一些微量金属离子和一些能引起氢化催化剂中毒的物质,从而为油脂的进一步精制〔氢化、脱臭〕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吸附剂物质在相界面上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吸附。

能于外表吸附某种物质而降低自身外表能、而且其吸附容量达到具有实用价值的固体物质叫吸附剂。

可供生产应用的吸附剂较多,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因其外表结构的不同而具有特定的性质,现就油脂工业上应用到的几种吸附剂讨论如下:1、吸附剂的种类(1)天然漂土天然漂土,学名称膨润土。

其主要组分是“蒙脱土〞〔Al4Si8O20(OH)4·nH2O,还混有少量Ca、Mg、·Fe,Na,K等成分。

其悬浮液的pH值为5~6,呈酸性,所以又称为酸性白土。

天然漂土从开矿到最后研磨分级,仅经物理方法处理。

其结构呈微孔晶体或无定形,比外表积比其他粘土大得多,具有一定活性,但其脱色系数较低(指同批油脂脱色前后,同时观察达到一样色度时油柱高的比率),吸油率也较高,因而逐渐为活性白土所代替。

(2)活性白土活性白土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处理加工成的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在油脂工业的脱色中应用最广泛。

活性白土的加工由开矿、粗碎、酸活化、水洗、枯燥、碾磨、过筛等工序制成。

其中酸活化是最重要的一步,酸活化是用硫酸或盐酸使蒙脱土结构中的铝离子被氢离子取代到某一适宜的程度,同时溶解掉一局部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等,使微孔增加,有效地提高其吸附脱色的能力。

活性白土对色素,尤其是叶绿素与其他胶性杂质吸附能力很强,对于碱性原子团和极性原子团吸附能力更强。

油脂经白土脱色后,会残留少许土腥味,可在脱臭过程除去。

(3)活性炭活性炭是由木屑、蔗渣、谷壳、硬果壳等炭化后,再经化学或物理活化处理而成。

其主要成分—碳的含量高达90~98%,密度为1.9~2.1吨/米3,松密度为0.08~0.45吨/米3,具有疏松的孔隙,比外表积大,脱色系数高,并具有疏水性,能够吸附高分子物质,对蓝色和绿色色素的脱除特别有效,还能脱除微量矿物油带给油脂的闪光。

此外,对气体、多环芳烃和农药残毒等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价格昂贵,吸油率较高,在油脂脱色操作中往往与漂土或活性白土一起使用,混合比通常为1:10~20。

混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脱色能力,并能脱除漂土腥味。

(4)沸石沸石属酸性火山熔岩与碎屑沉积间层的多旋回、多矿层的湖盆沉积,多系火山玻璃的熔解或水解作用而成斜发沸石矿床,经采矿、筛选、碾磨、筛分即得沸石吸附剂。

其化学组成主要为二氧化硅,其次是氧化铝。

沸石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脱色时还能降低油脂的酸价和水分,价格比活性白土廉价,是油脂脱色的新材料。

(5) 凹凸棒土凹凸棒土是一种富镁纤维状矿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这种土土质细腻,外观呈青灰色或灰白色。

产地农民把它作饲料添加剂未发现动物病变。

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良好,与活性白土比拟,脱色时用量少,油损失小,价格廉价。

问题是过滤较困难,应适当把土的细度放粗。

(6)硅藻土硅藻土由单细胞类的硅酸钾壳遗骸在自然力作用下演变而成。

纯度较好的硅藻土呈白色,一般为浅灰色或淡红褐色,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对色素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脱色系数较低,吸油率较高,油脂工业生产中多用作助滤剂。

(7)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为SiO2〔含量约为92~94%〕,其余为水分,呈多孔海绵状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价格昂贵,一般多充填成硅胶柱进展压滤脱色。

(8)其他吸附剂应用于油脂脱色的吸附剂还有活性氧化铝以与经亚硫酸处理的氧化铝等。

2、吸附剂的选择依据很多吸附剂都具有吸附油脂中色素的能力,但只有少数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应用于油脂工业的吸附剂应具备以下条件:(1)对油脂中色素有强的吸附能力,即用少量吸附剂就能达到吸附脱色的工艺效果。

(2)对油脂中色素有显著的选择吸附作用,即能大量吸附色素而吸油较少。

(3)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油发生化学作用,不使油带上异味。

(4)方便使用,能以简便的方法与油脂别离。

(5)来源广、价廉、使用经济。

(二)吸附脱色机理1、吸附剂外表的吸附(1)物理吸附靠吸附剂和色素分子间的德华引力,不需要活化能,无选择性,吸附物在吸附剂外表上可以是单分子层,也可以是多分子层。

吸附放出的热量较小,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都较快,易达到吸附平衡状态。

一般在低温下进展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

(2)化学吸附吸附剂部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使引力场达到饱和状态,而外表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尤其是超微凹凸外表上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受到的引力是不对称的,即外表分子有剩余价力(外表自由能)。

剩余价力有吸附某种物质而降低外表能的倾向。

这时,吸附物和吸附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或形成共用电子时,就象进展化学反响,称为化学吸附。

当然,这类化学键不是很结实的,是较松懈的,但比物理吸附结实得多。

因为是靠剩余价力吸附的,所以化学吸附只能单分子层吸附,放出的吸附热也比物理吸附大得多,吸附和解吸达到平衡也慢得多,故多在高温下进展。

但化学吸附是有选择性的,某一吸附剂只对某些吸附物发生化学吸附。

吸附量与色素等吸附物在油中的平衡浓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

为了讨论方便,常固定一个因素,找出另外两个因素的关系。

当吸附物平衡浓度一定时,吸附量随温度而变化。

当温度很低时,主要是物理吸附,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放热的,因此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温度升到一定值后,物理吸附量继续下降,化学吸附加快,总的吸附量是增加的。

化学吸附也是放热反响,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以后,吸附量反而会下降。

2、吸附等温线假设固定温度,就得到等温时的吸附量。

第一阶段,吸附剂外表还没有或很少已经吸附到色素或其他杂质,根本上还是空白外表。

由于外表有剩余价力,接触到吸附物就吸附上去。

这些被吸附的分子不停地运动,当被吸附分子的能量足以克制吸附剂外表对它的吸附引力时,它可以重新回到油中去,这种现象称解吸。

第一阶段:根本上没有解吸,所以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

第二阶段: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吸附剂外表未被色素等覆盖的空白外表就愈来愈少,色素等分子撞到空白外表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吸附速度也因此下降,同时解吸速度却逐渐增大,总的吸附量曲线表观为缓慢上升。

第三阶段,吸附速度继续下降,解吸速度继续上升,最后吸附速度=解吸速度,达到了吸附动态平衡,曲线在这一段根本平行于横坐标。

二、其他脱色法〔一〕光能脱色法光能脱色是利用色素的光敏性,通过光能对发色基团的作用,而达到脱色目的的一种脱色方法。

油脂中的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其结构中的烃基高度不饱和,大多为异戊间二烯单体的共轭烃基,能吸收可见光或近紫外光的能量,使双键氧化,从而使发色基团的结构破坏而裉色。

光能脱色的方法与其设施较简单,一般是将待脱色油脂置于广口油槽中,上罩透光覆盖物,或将其循环通过透光管道,利用日光或特定波长的光源辐射脱色。

油脂的单位受光面积应力求大些,覆盖物可采用能透过紫外线的特种玻璃、塑料薄膜或油纸。

为了防止油脂氧化,辐射光源的波长应控制在3000-5000A的有效脱色围。

光能脱色的缺点是伴有油脂的光氧化与产生载体,从而促进油脂的氧化酸败。

因此很少应用于食用油脂的精制,仅用作蓖麻油、亚麻仁油和漆脂等工业油脂的辅助脱色。

〔二〕热能脱色法热能脱色是利用某些热敏性色素的热变性,通过加热而达到脱色目的的一种脱色方法。

油脂中的某些蛋白质、胶质与磷脂等物质的降解物,在热能作用下脱水变性,于凝析过程中吸附其他色素一并沉降;其他热敏性物质受热分解,这就构成了热能脱色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