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

合集下载

[植物学分类部分]种子植物知识点归纳

[植物学分类部分]种子植物知识点归纳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种子植物的共同特征●种子植物门的分类●裸子植物的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一.苏铁纲二.银杏纲三.松柏纲四.紫杉纲五.买麻藤纲●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种子植物的共同特征◆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退化、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由原生中柱演化出了真中柱;◆发展出了胚珠;◆产生了花粉管,花粉管把精子直接输送到卵,受精过程最终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具有了种子。

胚珠、花粉管和种子的出现是植物进化过程中革命性的转折,是种子植物最为本质的构造。

胚珠:特化的大孢子囊,外面有保护的珠被。

大孢子囊内的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排列成链状的大孢子,由大孢子萌发形成雌配子体,雌配子体或产生颈卵器,或形成7细胞8核的胚囊。

花粉管:由于大孢子不再采取孢子囊破裂,把大孢子散布出去的方式,改为在大孢子囊内萌发,最后形成雌配子。

这种以逸待劳的方式,需要一种工具,将雄配子送到雌配子旁,这就是花粉管,它作为一种运送雄配子的工具,使植物的受精过程终于摆脱了水的限制。

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其中种皮由珠被发展而来,按其来源应有三层: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内外种皮均为肉质,中种皮骨质,在种皮发育过程中,内种皮常为膜质,有时外种皮失去,留下中种皮和内种皮。

种子植物门分类•根据胚珠是否为大孢子叶(心皮)所包裹,把种子植物划分为:◆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胚珠和种子生长在开放的大孢子叶上,或大孢子叶柄的上端,或生于无叶的轴的顶端,大孢子萌发产生颈卵器,花粉在胚珠中萌发,不形成雌蕊,雌配子体胚乳;◆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胚珠和种子为心皮所包裹,并由子房、花柱、柱头构成雌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双受精的胚乳,最后形成果实。

裸子植物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Gymnospermae1.孢子体:木本,单轴分枝;输导组织多为管胞、筛胞;叶针形、条形、锥形,少数为阔叶状,羽状深裂叶,背面常有气孔带,具旱生型结构;2.雌雄同株或异株;大小孢子叶多聚合成球果状;配子体简化,不能独立生活;3.雌配子体形成经过多数游离核阶段,多数种类产生颈卵器结构。

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分类等级种的概念:显明特征,地理分布,生殖隔离分类等级的命名:“双名法”、“三名法”种的命名:属名+种加词,属名为名词,或名词化的形容词,种加词为形容词,或作为形容词用的名词。

此为“双名法”亚种、变种、变型的命名:属名+种加词+亚种、变种或变型的分类单位名(subs., var.,form.)+上述分类单位的加词,这些加词也是形容词或作为形容词的名词。

此为“三名法”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的名称:全部为名词或作为名词用的形容词,属的名称为单数,属以上的名称为复数。

分类单位的名称可以是任意来源的词,亦可以是人名,地名,不过在人名作为种加词时可以用名词的所有格,亦可以转化成形容词;作为属名时,不管男性或女性,规定一概作为阴性单数主格看待。

分类的依据:形态学为主,也可以用其它手段。

种组成属,属组成科,科组成目,目组成纲,纲组成门,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

每个分类单位可以再加入亚级分类单位,如种有亚种,属也可以有亚属,科有亚科,目有亚目,纲有亚纲,门有亚门等。

此外还在亚科之下设族的。

各个分类等级的后缀:种加词有各种形式,但其性、数、格应与属名保持一致。

保名作为作种加词时可以以是复数,这时与单数的属名是不一致的。

生活史:生物从个体开始到产生新的个体的整个过程。

一般的有有性生殖。

生殖reproduction繁殖propaganda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核相,核相交替:某种个体一套的染色体称为核相;有性生殖两个配子结合那时的核相是双相的,结合成合子之前,核相是单相的。

从核的单相——双相——单相,这就叫做核相交替。

显然从单相到双相,再到单相,具有质的变化。

孢子体孢子配子体配子合子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胚世代交替:具有有性生殖,要有减数分裂R!要有孢子体(无性世代)2n,和配子体(有性世代(有性世代)n。

世代交替的定义存在着争论。

由于世代交替是从苔藓植物中最先发现的生活史中最先发现的,英美学者认为只有多细胞的植物体才能称为孢子体或配子体。

种子植物门分类 被子植物总论

种子植物门分类 被子植物总论
科 木兰目Magnoliales:木兰科、樟科、番荔枝科 毛茛目Rannales: 毛茛科 、睡莲科
❖ 原始花被亚纲:
胡椒目Piperales:胡椒科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马兜铃科 藤黄目Guttiferales:芍药科,猕猴桃科,山茶科 罂栗目Papaverales:罂粟科、十字花科 蔷薇目Rosales:金缕梅科,蔷薇科、豆科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大戟科 芸香目Rutales:芸香科 无患子目Sapindales:漆树科,无患子科 卫矛目Celastrales:冬青科,卫矛科 鼠李目Rhamnale:鼠李科,葡萄科 锦葵目Malvales:锦葵科、梧桐科 堇菜目Violales:堇菜科 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 桃金娘目Myrtales: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红树科 伞形目Umbellales:伞形花科、五加科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亚门
❖ 被子植物的特征 ❖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 被子植物的分类 ❖ 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合瓣花亚纲
❖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的特征
❖ 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等部分,而且位置不变。
❖ 形成果实: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 花柱、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得到子房的 保护。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既保护种子成熟,又帮 助种子扩散。
❖ 具有特殊的双受精作用。双受精作用的结果,最显 著的是产生了经过受精的三倍体的胚乳,这和裸子 植物的胚乳是单倍体的未经受精的雌配子体是完全 不同的。
❖ 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适应性强,营养方式多样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内部结构: 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组成。生活 习性有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 沙生、石生、盐碱地的植物。

种子植物分类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种子植物分类学绪论一、植物分类学的概念植物分类学: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二、植物分类学的历史背景1、基于宏观形态学的分类17世纪之前,人类依据植物的经济用途、生长习性、宏观的形态特征,对他们进行分门别类,不能体现植物演化上的亲疏关系。

2、性分类系统林奈——分类学之父(1707-1778),在《植物种志》中以雄蕊群为基础,将植物划分为24个纲。

3、自然分类系统客观分类的必然产物举例:法国植物学家Bernard,在《植物属志》(GeneraPlantarum, 1789) 中,将植物分为3类,即无子叶植物类、单子叶植物类和双子叶植物类。

英国植物学家J D Hook,在其著作《植物属志》(GeneraPlantarum, 1862- 1883)中发表了自己的自然分类系统,将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视为单独的类群。

但将物种视为稳定的实体,不会随时间变化。

4.系统发育分类系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在进化论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物种是动态的,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举例:柏施的分类系统、恩格勒分类系统、哈钦松分类系统、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APG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ngiosperm Phy logeny Gr oup)三、学习种子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的植物分门别类,即利用植物分类学知识对植物进行描述、分类和命名。

在此基础上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系统演化和起源,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四、植物分类的阶元和等级门、纲、目、科、属、种1、种的概念(1)分类学种:种是由形态特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与其它许多不同形态特征的类群相区别。

优点:利于植物的分类、鉴定。

缺点:具有主观性,熟悉这一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2)生物学种:种是真实或潜在杂交的,并与其它群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

优点:具有客观性,不需要实践经验。

作物种子学植物种子的多样性作物种子学课件

作物种子学植物种子的多样性作物种子学课件

03
植物种子的采集、加工、储存和销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植物种子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植被恢复
植物种子可以通过自然散播或人工播种的方式,用于荒山、 荒漠、退化土地等区域的植被恢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和稳定。
土壤改良
一些植物种子可以分泌有机酸等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植物种子的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如农业耕作、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 因素会导致植物种子的分布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同时,人类有目的地培育和选择种子品种 ,也是促进植物种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02
CHAPTER
植物种子的形态多样性
种子形态的多样性表现
大小差异
形状差异
不同植物种子的体积和重量各异,如小麦 、玉米、水稻等谷物种子的大小和重量都 有明显差异。
植物种子的生态适应性
适应不同土壤类型
植物种子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括沙土、 黏土、壤土等,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生长需求。
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植物种子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如寒冷、干 旱、湿润等,以应对各种环境挑战。
抗病虫害能力
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抵 御病虫害的侵害,保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稳定。
02
农业生产
植物种子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种子具有不同的适
应性、抗逆性和产量等特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生产需求的种子品种,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3
遗传资源保护
植物种子的多样性是宝贵的遗传资源,对于育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

(完整版)《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

(完整版)《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陈功锡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

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

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

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

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

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
大约50多年来,世界植物学界一直对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进行修订和发展,最
近,国际植物分类学会和国际植物生物地理学联合会共同发布了有关《世界种子植物科的
分布区类型系统(2020版)》的报告,为世界植物的分类和分布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框
架。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主要由分区类型中心,分区类型定义,3类分布区
和分区特征总结等组成。

分区类型中心:根据植物繁衍和演变,分布区类型中心表示与植物及其分布最有关联的地
理特征,它也是支持植物及其分布研究最重要的物理地理信息来源。

分区类型定义:根据植物分布范围和植物分布趋势,系统提供了18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区,
如单花科分布区、亚洲公共分布区、亚洲混合型分布区,以及热带亚洲出独套分布区和南
太平洋出套分布区等,每个分布区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

分区特征总结:对18种分布区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提供了一些例子,如单属分布区一
般是指某一属植物独占某一地区分布,而亚洲公共分布区则是指多个植物种在亚洲大部分
国家都有分布。

总的来说,《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将为世界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研究
提供了新的參考框架和标准,这将极大地推动植物学的发展和植物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
种子植物是被认为是有种子的植物,它们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植物界之一。

许多种子植物都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因此建立一个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对了解和研究种子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的建立将基于三大基本原则:第一,属的研究及其分类划分的要求;第二,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质及生理活性;第三,起源及物种特性。

首先,分类系统将根据属进行分割,并以属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

其次,将对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质和生理活性进行详细研究,通过这种研究,可以确定植物的类别。

最后,将考虑植物的起源及物种特性,从中可以更加清晰了解种子植物的类别特征。

此外,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也将考虑到经济成分,许多种子植物具有优良的经济价值,而且不同类别的种子植物都有不同的价值。

只有确定不同种子植物的实际价值,才能充分发挥种子植物的价值。

建立一个种子植物代表性分类系统将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和
研究种子植物,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别和特性,并为发挥它们的广泛经济价值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