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黑木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二讲)

黑木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二讲)黑木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二讲)一、生长发育黑木耳生长发育周期可以简单理解为担孢子长成菌丝体,菌丝体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上又产生担孢子的周而复始繁衍后代的过程,即由担孢子担抱子,与高等被子植物的由种子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相似。
黑木耳的子实体〈耳片〉在成熟期有大量的担抱子弹离出来。
黑木耳是一种二极性的担子菌。
二极性是指具有两种类型的单倍体菌丝。
这两种单倍体菌丝都是从担孢子发芽而产生的,并且各自长成初生菌丝,从外表难以区分出谁是“公”,谁是“母”的。
然而,只有当这两种不同性别的初生菌丝碰在一起结合之后才形成二次菌丝,只有二次菌丝才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育出子实体来。
也就是说它是单孢不孕的,而且黑木耳的初生菌丝从''性\的机能上讲,只有两种类型,因此称为二极性的担子菌。
黑木耳的菌丝在基质中产生大量的分支,向基质中蔓延,吸收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逐渐发育到生理成熟的结实阶段.局部开始膨大而在基质表面形成胶质的子实体原基,由于不断吸收营养和水分,原基最后发育成子实体,即耳片。
当子实体逐步发育成熟后,便在子实体的腹面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就是担抱子。
栽培中所使用的菌种就是经过选育扩繁了的二次菌丝。
1、生活习性黑木耳是一种中温性的具有很强吸水能力的木腐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热带和亚热带的高山地区也有分布。
在特定的地理、气候、树种等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黑木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性,即遗传性。
这种遗传性是不容易改变的,它使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有独特的适应能力。
黑木耳的生长发穿要求有一定的条件,而且在它所要求的具体生活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其特有的性状。
然而,长期处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个品种,所形成的种性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变化,从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生态类型。
各个生态类型之间,在性状和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上存在着很多差异。
十几年来,笔者在黑木耳菌种选育的过程中发现,来源不同的黑木耳菌种,其菌丝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黑木耳的形态特征差异很大。
中国7个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菌株ITS序列比较

了比较 . 在供试的 7个 毛木 耳菌株 中, 除特大( 0 p 外 , 29b ) 其余 6个菌株的 I 2区序列 长度 完全相 同; S T 毛木耳 rN R A基 因的两个 I 区序列有一定数量 的碱基变异 , S T 整个 I 区共有 1 S T 1个变异 位点. 与下 载 的木 耳属另外 4个种相 比较 , 均 有较大程度 的变异. 据遗传 同源性分析 , 根 遗传距 离分析和系统树上所显示 的供试菌株及相关 已知种 的亲缘关 系 , T I S
i eai n hp b t e tan d t e rl td k o n s e i sf m y tma i d n r g a ,I e u n e a a y i s p o t h c r lt s i ewe n sr i sa h e ae n w p c e r s s o n o e t e do m c r S T s q e c l ss u p rst e n ta i o a l sf ai n o u iua i a e n mop o o y r dt n ca i c t f r lra b s d o r h l g .F g 2,T b 2,R f i l s i o A c i a e 9
B k,I 1 a d I S e u n e f n a S T n T 2 s q e c so A.p lt c a v re n g e t xe t oyr h a id i r a tn .Ac o dn ot e a ay i o itn e marx h e e — i e c r ig t h l ss fdsa c t ,t eg n t n i
r N eea n et tds a s ndwt 1 ai c c i I e o .C m ae i te pce f m teG n R A gn mogt s t i ,a i vr nel in T rg n o p dwt o r sei r e — h e e rn h 1 a o S i r h h 4 s o h
木耳的知识

木耳的知识
木耳是一种用于烹饪和食用的真菌类食材,又称云耳、黑木耳、银耳等。
以下是关于木耳的一些知识:
1. 分类:木耳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木耳科、木耳属。
2. 特征:木耳通常呈现黑色或深褐色,质地薄而柔软,形状呈耳状,密生的几何面类似于树叶的网络。
3. 产地:中国及周边地区是木耳的主要产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辽宁、山西等省份最为著名。
4. 营养价值:木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B族等。
它被广泛认为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
补充铁质等益处。
5. 应用:木耳常被用于烹饪中,可以用来炒、煮、炖、炸等多种方式,也可以加入汤、凉菜或蔬菜沙拉中。
木耳在中华料理、素食料理以及一些传统的中药煎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6. 购买和保存:购买木耳时,要选择色泽鲜亮、薄小而完整、无虫蠕动迹象的。
保存时,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霉变。
7. 食用注意:食用木耳时要彻底清洗,将浸泡在温水中,撕成小块,然后清洗残留的土壤和杂质。
同时,过敏体质的人要慎重食用,因为木耳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总的来说,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食材,被广大人们喜爱和应用。
但是,个体对食品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请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和食用。
木耳

《随息居饮食谱》
《药性论》
《唐本草》
《纲目》
采购鉴别专业展会美容减肥
[编辑本段]木耳简介
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国内有8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种植,主产地都在东北三省。云南现有7个种。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营养分析
化学成分
功效
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对核酸和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延缓衰老作用
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抗溃疡作用
降血糖作用
抗生育作用
抗癌、抗突变作用
抗菌作用
毒性
适宜人群
食物相克
食疗价值食用价值
烹饪指导
食疗作用
食用附方
[编辑本段]食材鉴定
性状鉴别
(1)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味谈。 (2)毛木耳 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绒毛浓密、较长。余与木耳类同。气微,味淡。 (3)皱木耳 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疏生绒毛;子实层面有明显网络状皱缩。气微,味淡。
6份毛木耳种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24,55(2):566-577ISSN 2095-1191; CODEN NNXAAB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4.02.0266份毛木耳种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评价叶雷1,2,张波1,杨学圳1,谭伟1*,李小林1*(1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毛木耳种质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差异,为合理开发利用毛木耳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测定6份毛木耳种质(SH、QB、CB、FS、HY和CF)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利用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指标综合评价营养差异。
【结果】6份毛木耳种质均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4.139~6.314 g/100 g,以QB的氨基酸总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5份种质(P<0.05,下同);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相对较高,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酪氨酸(Tyr)和异亮氨酸(Ile)含量相对较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呈味氨基酸以鲜味氨基酸为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均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模式;SRC为63.999~75.217,以FS和CB相对较高。
不同毛木耳种质营养差异明显,必需氨基酸含量1.515~2.227 g/100 g,QB和HY显著高于其他种质;蛋白质含量5.508~7.707 g/100 g,以HY最高;粗多糖含量3.827~10.140 g/100 g,钙含量1.790×103~4.867×103mg/kg,铁含量17.007~180.667 mg/kg,灰分含量1.967~5.400 g/100 g,均以FS最高;粗脂肪含量0.100~0.500 g/100 g,锌含量6.333~10.800 mg/kg,硒含量0.015~0.084 mg/kg,均以CB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种质。
木耳属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木耳属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阎培生;罗信昌;周启【期刊名称】《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1998(0)S1【摘要】目前,木耳属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子实体内部结构的分层及其特点,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而将木耳属分成不同种,据此,全世界约有20个种,而我国就有14个种.尽管木耳属比较形态学为解决木耳分类混乱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分类体系仍为人为分类法,难以反映物种间真正的亲缘关系.为了使木耳属、种的分类由人为的逐步过渡到自然的、符合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本文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对随机扩增出的287条多态性DNA带进行相似系数分析表明,供试木耳属25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10~0.951,平均为0.753,种间相似系数最高的2个种为皱木耳与琥珀木耳(0.797),相似系数最低的2个种为角质木耳与毛木耳(0.636);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分成四大类:第一类为盾形木耳种(A.petata),第二类为角质木耳种(A.cornea),第三类为黑木耳种(A.auricula),第四类包括供试的皱木耳种(A.delicata)、琥珀木耳种(A.fuscosuccinea)大木耳种(A.maxima)、网脉木耳种(A.reticulata)和毛木耳种(A.polytricha)等5个形态种,这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还表明,子实体内部结构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总页数】1页(P77-77)【作者】阎培生;罗信昌;周启【作者单位】莱阳农学院植保系应用真菌研究室;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山东莱阳265200;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1【相关文献】1.基于CO Ⅰ基因对卷蛾科昆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J], 朱丹丹;谢瑾2.不同品种金鱼和鲫鱼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J], 庄远红;周毅;牛艳东;邓学建;周蒲荣;李建中3.利用RAPD标记构建木耳属种间关系的研究 [J], 闫培生;蒋家慧;王东昌;罗信昌;周启4.中国库蚊属四十个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双翅目:蚊科) [J], 孙玲;付文博;闫振天;陈斌5.木耳属种类的初步研究 [J], 娄隆后;朱慧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李永江;张盼;张晓辉;张莹莹;宋俊乔;卢道文【摘要】分子生物技术是食用菌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食用菌品种选育、菌种鉴定、食用菌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定位、基因编辑等方向的应用,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4【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分子生物技术;品种选育;菌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定位;基因编辑【作者】李永江;张盼;张晓辉;张莹莹;宋俊乔;卢道文【作者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食用菌是一类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大型真菌,我国是食用菌栽培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国家[1],自Devries 1972年第一次分离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Franch)的原生质体以来,分子生物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2]。
分子生物技术作为遗传领域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克服了传统育种易受环境影响的缺陷,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笔者综合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食用菌研究中的相关报道,分析其在食用菌品种选育、菌种分类鉴定、食用菌遗传多样性、食用菌基因定位、基因编辑等方向的应用,以期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1 食用菌品种选育品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食用菌菌种大规模自主选育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自然选育、人工驯化、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技术育种等[3],其中杂交育种在食用菌育种中应用最广、效果最显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食用菌杂交育种的重要手段,应用较广泛的标记有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a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特征序列扩增区域标记(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
木耳简介

大家好!我的家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家乡的保健食品—木耳。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系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为我国珍贵的药食兼用的胶质真菌,一般单生或群生。
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黑木耳是世界黑木耳是世界三大食用菌之一,是举世公认的天然保健食品。
它不但是餐桌上可口的美味也是著名的药用品。
黑木耳作为“黑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越来越受到追求营养与健康的现代人的重视。
世界上95%以上的黑木耳都产自中国。
我国现在上千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黑木耳的研究与生产。
现黑木耳的国内外行情看好,全球各地干耳价格均在60-100元之间。
因此,黑木耳的前景普遍被食用菌界看好。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木耳的生活习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 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我们接下来了解木耳的生物活性。
一抗凝血作用黑木耳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体外实验中,以0.1ml的多糖液与0.9ml兔血混合,血凝时间会延长近2倍;分别给小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罐胃给药,凝血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表明抗凝血可能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发挥作用。
二抗血栓作用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类疾病的预报,疗效判定或药物筛选的指标之一。
黑木耳多糖可延长特异性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的湿重和干重。
作用原理:通过影响血栓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进行的。
三促进机体免疫1、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2、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3、对体液免疫的影响4、对细胞棉衣的影响四降血脂的作用黑木耳多糖可以防止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可以降低其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耳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木耳属(Auricularia)是世界广泛分布的木生真菌,不但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多种药用功能。
木耳属中黑木耳和毛木耳是我国重要的栽培品种,
其科学名称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对木耳属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缺乏深入研究,故世界上木耳属物种多样性尚不清楚,国内木耳属以往的研究仅涉及了部分种类的形态分类,尚无对全国
范围内进行系统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因此开展木耳属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对木耳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食用菌产业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对世界范围内27个国家的500余号木耳属真菌标本,包括17个种的模式标本,
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形态学观察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形态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木耳属不同种类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寻找稳定的分类学形态特征,结合生态习性、寄主范围、地理分布以及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明确木耳属的种类。
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主要是获取木耳属标本的ITS、nLSU和RPB2序列片段,运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木耳属不同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根据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目前中国有木耳属种类15个,世界范围内被确认的木耳属种类有27个(其中2个美洲的种类未收集到标本)。
本研究发现新种9个:分别是阔叶树木耳Auricularia angiospermarum、南亚毡木耳
A.australasica、巴西毡木耳A.brasiliana、黑木耳A.heimuer、小木耳
A.minutissima、新西兰木耳A. novozealandica、东方木耳A.orientalis、拟毡木耳A.submesenterica和西藏木耳A. tibeticao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分别是美洲木耳A.americana、脆木耳A.fibrillifera和短毛木耳A.villosula。
对上述25个收集到标本的木耳属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结构拍摄,论述了每个种类的寄主和分布,并对每个种类与其形态相似种和亲缘关系相近种进行了讨论。
研究还对我国广泛分布和栽培的黑木耳和毛木耳的科学名称进行了更正。
过去我国黑木耳的学名一直使用模式产地为欧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结合我国野生和栽培黑木耳的形态和分子数据分析,发现其形态特征与欧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有明显差异,分子序列系统发育树上明显分成两个分支,黑木耳被命名为一新种Auricularia heimuer。
Auricularia polytricha过去被认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过去一直将Auricularia polytricha作为毛木耳的学名,但是该种的模式产地是北美洲,后来的研究表明该名称是长毛木耳Auricularia nigricans的同物异名。
根据我国毛木耳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目前中国尚未发现长毛木耳Auricularia nigricans(=A uricularia polytricha)的分布,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毛木耳其拉丁名称是Auricularia cornea。
基于ITS序列、ITS+nLSU序列和ITS+nLSU+RPB2序列构建了木耳属系统发育树,所得3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均得到22个小分支,分别代表了22个木耳属种类,分别聚类到Clade 1、Clade 2和Clade3; Clade 1包括了10个木耳属种类,分别是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长毛木耳A. nigricans、新西兰木耳Anovozealandica、脆木耳A.fibrillifera、褐黄木耳A. fuscosuccinea、皱木耳1 A. delicata1、皱木耳2 A. delicata 2、皱木耳3 A. delicata 3、断层皱木耳A. scissa和拟光滑木耳A. subglabra;Clade 2包括了黑木耳类群的7个种类,分别是美洲木耳A. americana、阔叶树木耳A. angiospermarum、欧洲
木耳A. auricula-judae、黑木耳A.heimuer、小木耳A. minutissima、西藏木耳A. tibetica和短毛木耳A. villosula;Clade 3包括了毡木耳类群的5个种类,分别是南亚毡木耳A.australasica、巴西毡木耳A. brasiliana、毡木耳A. mesenterica、东方毡木耳A. orientalis和拟毡木耳A. submesenterica;木耳属内的多数种类,其形态相似者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较近,基本聚类到相同的Clade,特别是黑木耳类群Clade 2和毡木耳类群Clade 3,但Clade 1中的种类形态变化较大。
仅用ITS序列片段可以将形态不同的木耳种类区分开,却难以将一些形态相似种或亲缘关系相近种区分开,但是RPB2序列可以作为区分这些种类的分子标记。
综合以上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目前中国有木耳属种类15个,世界范围内被确认的木耳属种类有27个;本研究中共描述了25个木耳属种类,其中9个木耳属新种,中国新记录种3个;将我国广泛分布和栽培的黑木耳和毛木耳的科学名称分别更正为Auricularia heimuer和A. cornea;单基因片段ITS序列难以区分木耳属形态相似种或亲缘关系相近种,但RPB2序列可以较好区分这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