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分析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揭晓名单)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揭晓名单)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今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布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首次将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排名体系。
据介绍,本次排名覆盖来自104个高等教育系统的1500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2年蝉联第一,剑桥大学位居全球第2,牛津大学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全球第3。
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
具体来看,中国大陆高校进入该榜数量位列全球第三,有71所高校上榜,仅次于美国(199所)和英国(91所)。
其中,北京大学全球排名17位,是亚洲排名第二高的院校,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5,是亚洲排名第三高的学校,亚洲排名最好的高校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位于全球第8。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分列榜单第44、50、51、138、141、194、216名。
QS表示,尽管中国大陆还没有高校进入研究影响力的全球前十,但是其拥有的进入前50和前100的高校数量居于全球第一,分别是13所和18所。
并且这些高校排名都在不断提升,在拥有15所及以上进入排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国大陆高校的提升最为显著。
高考志愿选大学的技巧第一种:根据大学类别来选大学国内大学(含专科、民办)将近3000所,按办学性质可以分公办和民办两种,按大学实力可以分985高校、211高校、重点大学、普通院校等,按大学类别可以把大学分为理工、财经、师范、语言、医学、政法、农林及综合类大学。
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类别快速找到报考大学范围,比如考生想学电子信息类大学,我们就可以把带“电子”和带“邮电”类大学归结起来,然后根据高考成绩在电子信息类高校中选出心仪大学即可,非常快捷。
第二种:根据喜欢专业来选大学有些考生比较看重大学名气,非211/985高校不上,有些考生比较重视专业,认为专业关系到就业关系到职业发展,学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才是“硬道理”,因此选大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喜欢专业来选择。
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

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1. 序言qs世界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由英国的教育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每年发布一次。
该排名是根据全球大学在教育质量、科研产出、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的。
本文将介绍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内容和相关信息。
2. 数据内容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包括以下内容:•大学排名:每年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包括全球排名、国家排名、学科排名等多个维度的排名。
全球排名将全球的大学按照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国家排名按照不同国家的大学进行排名,学科排名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排名。
•大学信息:每个被评估的大学都有详细的信息,包括大学名称、所在地、创办年份、类型等。
此外,还包括大学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联系方式。
•大学评分:每个大学都会根据不同指标得出一个综合评分。
这些指标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教职员工学生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职员工比例、教师学生比例、引用文献数量等。
•学科排名:除了整体的大学排名外,qs世界大学排名还评估了不同学科的排名,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与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
3. 数据收集与处理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可以分为以下步骤:3.1 数据收集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的收集涉及到对全球大学的综合评估和调查。
QS会针对全球范围内的大学发送调查问卷,并从相关教育机构、行业专家等获取数据。
同时,还会收集大学的官方信息、学术文献引用数据等。
3.2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各大学的综合评分和排名。
数据处理包括清洗数据、计算指标得分、权重分配等步骤。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学科的排名进行处理,确保在相应领域内的准确性。
3.3 数据发布处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QS官方网站和相关媒体进行发布。
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榜单第一 qs世界排名和亚洲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榜单第一引言世界大学排名一直是各大高校竞争的焦点,并且对学生择校和学术交流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QS世界大学排名是目前最受认可的大学排名体系之一。
本文将介绍QS世界大学排名和亚洲排名的概况,并着重分析亚洲榜单的第一名。
Q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教育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每年发布的排名榜单。
该排名以全球多个指标评估大学,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教职员工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学术引用等。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大学的学术实力、教学质量以及国际化水平。
QS世界大学排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采用,对学生选择大学以及大学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发布的排名榜单也成为世界大学间竞争的焦点,备受关注。
QS亚洲大学排名QS亚洲大学排名是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的一部分,用于评估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
该排名依然采取了多个指标进行评估,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教职员工比例、国际学生比例、科研产出等。
近年来,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亚洲大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QS亚洲大学排名通过评估各项指标,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亚洲大学实力和质量的依据。
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榜单第一亚洲榜单第一是qs世界大学排名对于亚洲地区大学的最高评价。
这个荣誉通常会引起各大高校和学界以及媒体的关注。
获得亚洲榜单第一的大学通常是具备极高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教学质量。
他们不仅在本地区享有崇高的声誉,还在国际间具备有巨大的影响力。
获得亚洲榜单第一的大学往往也是该地区其他高校学习的榜样与目标。
亚洲榜单第一通常会带动整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
同时,这也促使其他高校加强竞争,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推动亚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结论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榜单第一是亚洲地区大学的最高荣誉与认可。
获得这个荣誉的大学必然具备极高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整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

解析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机构每年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榜单。
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严格而复杂。
数据搜集方面,QS机构会向全球的大学发放问卷,要求大学提供关于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科研产出等方面的数据。
QS也会收集大量的公开可得的数据,如大学的学生数量、教职员工数量、学位授予数量等。
这些数据会被作为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
数据处理方面,QS机构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筛选。
QS将对大学提供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然后,QS将对很多指标进行加权处理,以反映它们在评价大学上的重要性。
教职员工比例和国际教师比例会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指标,而教职员工数量和学生比例则相对重要性较低。
QS机构会使用一套复杂的算法,将加权后的指标综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得分。
这个综合得分就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依据。
结果发布方面,QS机构每年会根据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过程,发布一份全球大学排名榜单。
这个榜单会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排名世界各大学的位置。
QS也会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按照排名进行分类,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QS世界大学排名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参考,但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因为这个排名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
不同的排名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此不同排名榜单会有不同的结果。
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和规范,旨在提供一个全球范围内大学的综合评价。
但我们在使用排名榜单时,也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世界大学排名的共识性指标分析

世界大学排名的共识性指标分析一、理性看待世界大学排名随着我国大学在世界各类大学排名中强势崛起,世界大学排名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
从目前发表的言论看,社会各界对世界大学排名褒贬不一,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大学排名的认可与迎合,为我国大学在排名中大幅度提升而欢欣鼓舞,对此广泛宣传与报道;另一种是对中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的骄人成绩进行质疑,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反思与警醒,“不要急着欢呼”、“不要沉迷”、“淡看”等等声音不绝于耳。
笔者以为,世界大学排名虽然难以撇清其市场化的利益驱动之嫌,其评价方法、指标与权重设置也颇受争议,但世界大学排名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并持续升温,自然有其意义与价值所在。
事实上,世界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对全世界大学重新排序定位的强有力的工具,名列世界前500名的大学能够从国家、企业等各方得到更多财政资助,也更能吸引全世界的教授与学者,由此也能吸引更优秀的生源。
显然易见,世界排名成为了公共资源以及政策效果的担保者(OECD,2009)。
正因为如此,在全球范围内,大学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世界大学排名,大学发展战略也越来越积极回应世界大学排名。
以国家为例,针对德国大学在各类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不佳问题,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发起了“卓越计划”,旨在“加强德国顶级研究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项目方式资助一批研究生院、卓越集群及未来尖端科学,进而建设世界顶尖大学(赵俊芳、王海燕,2014)。
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以及“全球COE计划”,旨在通过集中投入研究资源,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以达到国际顶尖教育水平(王涛涛,2013)。
俄罗斯总统普金为学术委员布置了任务,要求在2020年至少有5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I.N. Efimova,2014)。
以大学为例,大学排名正深刻影响着其内部的决策和规划过程,各大学为了提高在排名系统中的位置而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
一项面向高等教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开展的国际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 93% 和 82% 的领导者意欲提高其国内国际排名;70% 的被调查者希望本校处在国内前 10%,有 71% 希望处在世界前 25%;63%的高教领导者会采取战略、组织、管理或学术行动;50%的受访者会将大学排名作为宣传工具;仅有 8% 的受访者未对大学排名采取任何行动。
解析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

解析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QS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大学排名体系之一。
它基于一系列严谨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来评估全球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教师-学生比例、国际化程度、研究引用次数和地区性因素等多个指标,以确定各大学的综合排名。
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大方面:调查问卷、大学公开数据、独立数据库、研究引用数据源。
调查问卷主要发送给各大学的学术和雇主代表,用于评估大学的学术和雇主声誉。
大学公开数据主要来自大学的官方网站和其他公开的数据来源。
独立数据库指的是世界各地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例如教授数量、学生数量等。
研究引用数据源主要来自国际知名的学术数据库,例如SCI和SSCI等。
2. 数据清洗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清洗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清洗的过程包括数据去重、数据纠错和数据格式统一等。
分析的过程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加权和数据计算等。
学术和雇主声誉的计算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权重因素进行加权处理,以准确反映不同地区大学的声誉。
还会对研究引用次数进行调整,以排除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性。
3. 数据可视化和排名发布:在数据清洗和分析完成之后,会使用可视化工具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各个指标和大学的排名情况。
根据综合排名的结果,QS会进行定期的排名发布,例如每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权重和影响,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排名结果也仅代表一种评估大学综合实力的视角,不能完全反映大学的全部特点和优劣势。
在参考大学排名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排名体系以及其他因素,如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科特色等。
国际四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一文了解国际四大排名指标体系摘要:世界大学排名中,认可度比较高的主要有四大排行榜,分别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THE世界大学排名和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当前,四大排行版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本文主要是基于最新的大学排名发布的数据信息,从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学科排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整理与汇总,以期为大学排名的研究提供参考止目前,四大排名已经悉数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通过对各排名指标的对比发现:与去年排名指标体系相比,QS、THE以及“软科”三大排名指标体系未有变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较去年新增一个指标维度,将国际合作这一指标细分为为国际合作发文量以及国际合作发文所占比例,但总权重保持不变。
四大排名指标体系汇总见下表:二、亚洲大学排名在四大排名中,只有QS以及THE对亚洲大学排名设置了独立的指标体系,ARWU以及U.S.NEWS 的区域排名仍采用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
2018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共涵盖十项指标,其中声誉调查维度仍然保持在50%的权重,师生比由20%缩减为15%,增加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5%),论文指标维度由世界排名中篇均被引量20%权重缩减为10%,增加师均发文量10%,总权重保持不变;国际化程度上总权重较世界排名没有变化(10%),增加区域内/外交换生比例指标,国际教师/学生比例指标权重调整为2.5%,着重突出亚洲大学特色。
THE大学排名尚未发布2018年度亚洲大学排行榜,考察2017年度的亚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可以发现:THE亚洲大学排名在指标结构上与世界大学排名一致,涵盖13项指标,但在权重上有所调整,考虑到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大学/机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家拨款,因此将教学维度的权重由世界排名的30%调整为25%,增加产业收入指标权重到7.5%。
在研究维度,将声誉调查权重由18%下调为15%,各增加研究收入以及科研产出1.5%,总权重仍保持不变。
世界大学排名依据

世界大学排名依据具体各项目指标与权重Alumni是指一所大学的校友获得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
校友是指在一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校友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2001-2010年毕业的获奖校友的权重为100%,1991-2000年的权重为90%,1911-1920年的权重为10%。
最后计算191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
如果一个校友在一所学校获得两个或以上学位,只计算最近的一次。
Award是指一所大学的教师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和菲尔兹奖(数学)的数量。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者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某年以来获奖者的权重为100%,2001-2010年的权重为90%,1991-2000年的权重为80%,1921-1930年的权重为10%。
最后计算192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
获奖人同时署名两个单位时,各计0.5。
诺贝尔科学奖共享者的权重为获得奖金的比例。
HiCi是指一所大学的高被引科学家总数。
按Thomson公布的二十年来在21个学科内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的所在单位进行统计。
当一名高被引科学家有多个工作单位时,这些科学家会被请求估计他们在所有工作单位的时间分配情况。
超过2/3的有跨单位现象的高被引科学家提供了他们的答案,他们的相关工作单位获得相应的份额。
对于那些没有回复的高被引科学家,他们的第一工作单位被赋予84%的份额(所有回复的高被引科学家对于第一工作单位投入时间比例的估计的平均值),另外16%的份额由剩下的工作单位平均分配。
N&S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五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