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东平明湖中学高一地理学案班级姓名座号排号科目:地理课题: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编号:03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申华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时间:2.23教学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地理图、表等各种地理信息载体,能够得出一定结论(规律),并能够较深入地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教师寄语: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知识梳理】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N;一半以上人口分布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范围内。

小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

3.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1-3-2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练习1:(1)一下地区中,既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又是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是()A、南美洲B、北美C、欧洲D、大洋洲(2)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A、尼罗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C、刚果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4.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西部对比,人口多,人口少。

从地形看,人口多,人口少;从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看,人口多,人口少;从各民族居民住地看,人口多,人口少。

5.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界线()线:由到。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地形: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地区。

②气候:气候主要通过和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主要通过影响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讲,北半球并且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阅读P20知识窗思考:为何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高原和山区?③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分布。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5.特性:具有相对性。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

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5.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分布示意图、区域图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人口分布规律分布区原因纬度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海陆位置分布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1)自然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地形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水资源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促使城市崛起,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地方习俗、战争和历史因素等。

3.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人口分布状况①以此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

②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

(2)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

二、人口合理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2.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
解析: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 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
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200 100 90 3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 么因素? 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
密度,故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或气候因素)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 候区是哪个?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 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较大,而目前该气 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区
核心解读
重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 念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生 大 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自然、经济、社会 发 小 展
区 别
限定因素 体现的意义 人口数量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 共同 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 点 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低平
中低(或中) 纬度地区和 沿海 地区的趋向性。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因素等。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1.B 2.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PPT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PPT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生探产究力 点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热 我带国干人旱 口地 集区 中, 分人 布口 在集 地中势分 较布 低在 的气 第候 三凉 级爽 阶、 梯降 上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江在苏干省 旱人地口区密,度有大水的灌社溉会的经地济方原往因往是成为__人__口__聚_ 居地 二南、部世 为界河人流口上分游布地的区特,点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南亚半马球 孙中河低流纬域度是地世区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结新合疆资 、料黑,龙分江析农影垦响区人的口形分成布的主要因素。 _南_半__球__中__低__纬_度__地__区_________________。 河 欧流洲、西湖 部泊 和沿 北岸 美供 东水 部方 人便口, 稠具 密有 是交 因通 为、 经水 济产 发养 达殖 。等方面的优势 二解、析世界亚人马口孙分河布流的域特为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因而人口稀疏。 图亚示马的 孙西河伯流利域亚是地世区界是人俄口罗分斯布的稀一疏个地重区要,开其发主区要,影这响里因针素叶是林广布。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 气候凉爽、降水

降水 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较多、人 相对较多的高原、
口密集,降水较少、人口稀疏
山地地区
水源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 北美五大湖地区
等方面的优势
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 我国塔里木盆地
②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合人类居住。 平北原半地 球区温人带口地稠区密适,宜高农原业地生区产人和口人稀类少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生2)产从N力各E大IR洲O看N,G_S_U_O__Y人IN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_______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

1.3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3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教案编号005 备课人徐进芬使用时间2013-0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教材中三幅表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世界人口密度”图,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理事物分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主动,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方法案例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第 1 页共 3 页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口分布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适当解说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 60亿位居民诞生,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有人惊呼,人类目前进入“人口爆炸时代”。

那么地球上最多能够供养多少人?供养多少人合适?世界人口分布如何?进而导入新课——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板书)[板书] 一世界人口分布[学生思考]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联系。

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图1—3—1,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教师强调] 人口的密度相同的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人口分布格局。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纬度、海陆、地形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关图表学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析、讨论总结。

2分钟后,分别找学生单独回答。

[学生总结]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读图分析]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观察,然后单独回答第 2 页共 3 页1、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其他习题并预习第二课时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后反思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A.东部少西部多B.平原少山区多C.河谷少沿海多D.低纬少高纬多【答案】B【解析】读图中人口的分布可知:人口的分布南北差异大,北部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稀少,而南部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所以南部山区人口也较多。

故选B。

【2】甲市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该市兴起并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鄂毕河水力资源的开发C.自然资源的大规模采掘D.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答案】C【解析】甲城市为新西伯利亚,附近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该城市的兴起是因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而兴起的。

故选C。

【考点】人口分布、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对外开放程度C.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答案】D【解析】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完成问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是指我国的A.合理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7亿”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为人口合理容量。

【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人口的精神文化消费C.科技水平D.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答案】A【解析】资源是制约人口环境容量的首要因素。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5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一课时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岸的平原地区(平原指向,中低纬指向,沿海指向)原因:这一地带纬度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发达。

3、世界人口密集区及成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②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③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④美国东北部:世界工矿业最发达,商业金融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一)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的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少。

1、 地形:人类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

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2、气候:主要通过气温_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_北半球温带地区,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少的地方人口较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例如:1) 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人口稀少区。

原因:海拔低,气候湿热,水系纵横,蚊虫滋生 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的原因: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超出虐蚊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的困扰。

2) 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集中的地方。

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3、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类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B2-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B2-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均匀 分布
★看人口分布,不仅要看人口密度, 而且要看人口分布格局
●世界人口分布
集中分布 在北半球 中低纬度
世界人口分 布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分 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布 在 北 半 球 中低纬度沿 集中分布 海平原地区
在平原和 丘陵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 东亚南亚开发早,文化中心很古老, 农业生产条件好,西欧资本和商贸, 美国东北炒股票,工业发达人不少。
地区 1990年 2000年 环比 西部 52.5 51.3 98% 中部 241.2 262.2 109% 东部 392 452.3 115%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
☆地形—平原平坦开阔 ☆气候—中低纬度温暖湿润 ☆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深厚 ☆水资源—河流中下游地区淡水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人口激增
B2-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 的人口分布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知道影 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含义。
●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面积 2) (km2) (人/km (人)
集中 分布
西欧
南亚 东亚

美国东北部
北美亚洲高山寒,撒哈中亚澳内环, 亚马刚果湿热天,南极大陆定居难。
●我国的人口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地少; 平原多山区少; 经济发达地区多, 经济欠发达地区少。
●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增幅 较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大,主要是经济 原因,就业和收入好吸引中、西部的 人口向东部迁移。
是一个最大值,即警戒值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课时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课时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相对确定性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 口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活动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 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反之越小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正相关 大;反之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小;反之越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方案比较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当地人口压力太大,会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方案二: 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方案三: 既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 经济负担。
第2课时 课堂小结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 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 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 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 境人口容量。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 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 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 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 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 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 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 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 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 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 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 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要因素有哪些? 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标准
指标
人口容量
年人均消费粮食
500千克 550千克 600千克
16.6亿 15.1亿 13.8亿
环境人口
容量约为 16亿人
资源、人体营养和 耕地、草原和水资 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
文化教育
源利用状况
~9亿人
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 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人口应控制在10亿 之内 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 亿之内
4.政策: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 保障 >49℃
图1
不利 高温 >29℃
高温 >24℃
舒适 21℃±3℃
图2
低温
﹤18℃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皮 ﹤ -20℃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____的 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 影响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人口密度
思考:找出图中 的人口分布密集 区,分析其人口 密集的原因。
东亚 南亚 西欧
美国东北部
东亚 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久,农业生产发达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发达,商贸繁荣 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和金融贸易区
三、我国人口分布
爱辉(黑河)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面积占53﹪ 人口占6﹪
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850年的不到100公斤,增加到 1950年的1000公斤,1995年已经达到人均2055公斤, 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11312公斤,中国人均1083公斤。如果 5个中国人要用1个美国人那么多的石油,也就是说中国的石 油消耗量跟美国持平,人类就该另找一个星球搬家。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 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 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返回
解析: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 以A、D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 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所以B 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 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气 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 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不丰富。 答案:(1)B (2)D
第 三 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No.1 No.2 No.3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返回
抓住要点>>> 温教材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 从纬 海度 陆看 位: 置集 看中 :于 集北 中半 于球近的海
中低 纬度 地带
从地形上看:集中于 平原 地区
(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 东北 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
返回
(1)特点:地理分布 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
东西差距 _东__部___地区人口多,_西__部__地区人口少
自然差距
沿海、沿江、沿湖的_平__原__地区人口多,内 陆干旱的_高__山__、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 _经__济__发__达__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_经__济__ _落__后__、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民族方面 _汉__族__居__民__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_少__数__ _民__族__地区人口少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二课时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二课时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6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二课时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 (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是最显著的特点(2)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4)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指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之间的连线,此线以东以南人口密集 。

4、我国的人口的三大省:河南、山东、广东我国人口密度四大省:江苏、山东、台湾、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5、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

我国东南沿海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沿海交通便利。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

②经济实力雄厚。

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的集中地,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增加。

③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有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使这里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利的地区,刺激了人口的迁入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

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一)环境人口容量1、简单定义:某一国家或地区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科教文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1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1

一个由许多块长 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 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 决于其最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 板。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读图思考】
……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 揭示了什么道理? 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 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 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 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 影响?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生 保 命 障 不 高 利 温 高 >24℃ 温 舒 适
图2
低 ﹤18℃ 温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 皮 ﹤ -20℃
>49℃
>29℃
21℃±3℃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____的 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 影响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2)温带或亚热带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生 保 命 障 不 高 利 温 高 >24℃ 温 舒 适
图2
低 ﹤18℃ 温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 皮 ﹤ -20℃
>49℃
>29℃
21℃±3℃
(3)解释图1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m的 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平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便利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肥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

第一“世界人口分布”。

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

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

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

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

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

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来源:ks5u]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

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

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

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3)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特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十、教学反思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

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

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

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地带。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