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考量资源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模式等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问题、制定人口策略的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人口容量差异性的认识,理解人口容量具有地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资源环境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动态地分析人口容量问题,理解人口容量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系统。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展示人口容量相关案例)•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各国资源分布等)•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人口容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数据解读法:利用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情境下的人口容量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资源枯竭与人口增长冲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

•问题引导:提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人口容量是如何确定的?”激发学生探索人口容量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概念解析:明确人口容量的定义,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环境:讲解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和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质)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科技发展水平: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人口容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重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6.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人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问题,为我国及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
4.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教师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a.利用地图、数据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b.采用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图、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国内外人口合理容量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人口忧患意识,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在案例背景中,我将引入我国的人口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同时,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让学生感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的人口问题为背景,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
3.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图,让学生感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引发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思考。
4.创设小组讨论情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评价环节,我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共1课时。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让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探讨如何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从而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共1课时)
4.深入调查了解身边的同学、家人、老师等人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整理成一篇调查报告。报告要求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不少于1000字。
5.教师推荐阅读一篇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提交的作业内容充实、观点正确。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设计,拓展思维: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此类作业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断提高自身地理素养。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或家乡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不少于500字,以论文形式提交。
2.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a.当前我国人口管理政策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b.针对本地区的人口问题,提出一项具体措施,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3.阅读一篇关于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启示。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要求: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按时提交。
5.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人口容量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等。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创意新颖。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进行人口容量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1)通过讲解人口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解决人口问题作出贡献。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人口政策、人口问题等方面的资讯,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1.3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标解读: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②能够正确辨别和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联系。

③能够简单分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④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⑤能够分析、比较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⑥学生能够体会“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逐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环境承载力”则是仅从自然资源角度估算的生物生理性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情况下的最大人口容量。

显然,人口的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

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而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以后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学生对人口、环境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高中地理 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准备】示意图、文字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2、衡量指标(二)环境人口容量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一)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2、特点3、概念提出的意义(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学生学、思过程设计【讲授过程】【新课导入】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板书】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师:某个区域,由于人类和环境不断的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组成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那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数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实验环节:每个小组分发一块纸板,若干块小石头,让组上同学将纸板支在书上,然后不断的向纸板上面加石块,并直到纸板断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将纸板恢复,再次继续加石块,直到纸板再次下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得出对比,第一次纸板承载的石块数量比第二次多。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1)报告内容包括:地区概况、人口现状、资源环境状况、人口合理容量分析等。
(2)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结合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3)报告不少于8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准确。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人口合理容量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利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析人口容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4.案例分析,提升能力: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容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情感升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节能等行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课后作业,巩固拓展: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拓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能运用相关指标进行简单测算。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使学生掌握人口容量预测的方法,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
2.学生在数据分析、GIS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差异,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奇台县至1807年,人口31075人,在随后的二百年里,奇台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

截止2012年4月30日,我县总人210544 人。

思考:奇台县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

讲授新课;(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

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

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人口迁移?1 高一(2)班的同学每天按时上下学。

2 西北湾的农民冬天农闲时去城里打工。

3 元旦假期去乌鲁木齐滑雪场滑雪。

4 奇台县的学生去奇台二中就读高中。

5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

6 国际难民。

7 马来西亚华侨。

8 三峡水库移民到广东补充: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课设计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看法。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要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预计的影响力;使学生认识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和远景,联合我国实例,认识控制人口数目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剖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经过读图剖析对照,使学生认识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怎样预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建立人口可连续发展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课要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看法和影响要素。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教课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要素。

怎样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立性和相对确立性。

教具准备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关的图文声像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展现“地球母亲”和“不堪重担的地球”两幅图片让学生思虑,出现这类现象的原由?学生自由谈论讲话教师剖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独一家园。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好奉养有限的人口。

地球终归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域叉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关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

下边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新知识教授)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师: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说一说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期间,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域的环境所能蒙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也就是在一准期间内,在保持相对稳固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师:对,很好。

它波及了多种指标,此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虑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1/4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课设计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目指标。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和作业小结等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些亮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提升。
在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口政策,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我会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如环境承载力、资源分布等,解释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人口政策,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地理知识,如环境承载力、资源分布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人口观念。
3.通过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

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地区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例,讨论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手,引导学生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5.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理解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难处。

3.培养学生关心国情、热爱祖国的情怀,切实从自身做起,合理消费、绿色环保,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3.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所了解,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口相关知识,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解释其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讲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现状及政策分析”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调查或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上看,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本节在全章节中起到总结本单元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材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最大值)、“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值)这样两个标题的对比,可以很好地揭示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显然,最佳值小于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人口合理容量问题。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差异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探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人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合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2.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阐述人口容量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不。

2.明白得环境人口容量的阻碍因素;明白得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操纵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明白得排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不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阻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量,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咨询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辩证摸索咨询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咨询题的差不多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连续进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打算生育和环境爱护两项差不多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阻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明白得。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明白得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预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确实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

然而自1650年后……(图片展现: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学生:观看、判读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

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

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

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

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必修《地理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知道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节知识结构框架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

(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学生回答】【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

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复活节岛的悲剧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

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

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教师点评】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

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

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

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

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学生回答】【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