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周病学概论及病因.ppt
合集下载
牙周病学牙周病各论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手术治疗
牙龈切除术
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 织,恢复牙龈正常形态
。
牙龈翻瓣术
翻开牙龈瓣,清除牙周 袋内病变组织,促进牙
周组织修复。
骨修整术
修整牙槽骨形态,消除 骨性突起,利于牙周组
织恢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生物膜等材料,引 导牙周组织再生,促进 牙周附着丧失的恢复。
预防措施及患者教育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 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
牙周病学牙周病各论 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目 录
• 牙周病学概述 • 常见牙周病类型及特点 • 牙周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各论:不同类型牙周病详解 • 诊断技巧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策略选择及效果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牙周病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牙周病学是研究牙周组织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曲面断层片
展示全口牙齿和牙周情况,评估牙 槽骨高度和密度。
CT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牙槽骨和牙周组织三 维信息,有助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 治疗计划制定。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常规检查
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排除系 统性疾病对牙周病的影响。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为 牙周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血清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辅助诊 断某些与牙周病相关的全身性疾
病。
06
治疗策略选择及效果评估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 别、全身状况等因素
02
针对不同牙周病类型及 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
牙周病的病因ppt课件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
• 病因
• 临床表现
• 主诉:牙龈自发性,持续性出血,口臭.
• 检查:牙龈呈鲜红色, 暗红色或发绀,探极易出血,龈沟可大于3mm,叩痛(+), 牙松动,牙石(+--+++)
• 血常规 :白细胞数目及形态的异常
• 治疗
• 内药物止血
•
清洗
•
敷以消炎药
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 内分泌因素 • 性激素 • 糖尿病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甲状旁腺素
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 中性白细胞或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 遗传 • 精神压力 • 营养 • 吸烟 • 艾滋病
慢性龈缘炎
• 病因
• 临床表现
• 主诉:牙龈出血,口臭.
• 检查:牙龈呈暗红色,探易出血,龈沟3mm以内,叩痛(--),牙无松动 ,牙石(+--+++)
• 注意:一般不作洁治,若全身情况允许,必要 可进行简单的洁治术
急性龈乳头炎
• 病因 • 临床表现 • 主诉:自发性的胀痛 ,出血 . • 检查:局部可查到刺激物 , 龈乳头鲜红肿胀,探触痛
明显,易出血 ,可有轻度叩痛和松动 • 治疗 • 首先除去刺激因素 • 洗牙间隙 • 敷以消炎收敛药 • 彻底去除病因
妊娠期龈炎
• 病因 • 局部因素:直接因素 • 妊娠因素:间接因素 • 临床表现 • 主诉:牙龈出血,口臭. • 检查:牙龈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探易出血,龈沟可大于3mm,叩痛(--),
牙可松动,牙石(+--+++) • 患者年龄特征:处于妊娠期 • 治疗原则 • 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 • 袋内冲洗 • 维护治疗 • 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 .
牙周病学件课件PPT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 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和正畸治疗等。
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 全身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是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控制牙菌 斑和牙结石的生长。
02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牙周病的病因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 菌生物膜,能引起牙龈炎和牙周 炎。
牙周病与消化道疾病
预防和治疗建议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 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其他疾病 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影响消化 道健康,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
05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牙周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和维护,但患者 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
牙周病学件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牙周病概述 •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 •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 织(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 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02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建议
0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与糖尿病
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 全身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是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控制牙菌 斑和牙结石的生长。
02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牙周病的病因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 菌生物膜,能引起牙龈炎和牙周 炎。
牙周病与消化道疾病
预防和治疗建议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 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其他疾病 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影响消化 道健康,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
05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牙周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和维护,但患者 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
牙周病学件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牙周病概述 •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 •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 织(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 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02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建议
0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与糖尿病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习 惯、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 。
牙周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牙周病临床表现包括牙龈红肿 、出血、牙齿松动等。诊断方 法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
牙周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牙周病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牙菌 斑、控制感染、恢复牙周组织 功能等。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 疗(如口腔卫生指导、洁治、 刮治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
牙周炎症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引发全身性感染。
05
现代科技在牙周病学中 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
数字化成像技术
如CBCT、口腔内扫描仪等,提供 高精度、三维的牙周组织影像, 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牙周手术,提 高手术精度和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和恢复时间。
新型治疗方法和技术展望
1 2 3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具有抗炎、杀菌、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 作用,可望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手段。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具有促进牙 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了 新的思路。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牙周组 织再生和修复提供了可能,未来可望应用于临床 。
生长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
03
应用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物质等,调控牙周组织再生和修复过
程。
人工智能在牙周病学中前景展望
智能诊断和治疗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的牙周病诊断和治疗,
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患者管理和随访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管 理和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
口腔科学牙周疾病医学PPT课件

预防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策略
01
定期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 问题。
02
牙周基础治疗
通过洁治、刮治等手 段清除牙菌斑和牙石 ,控制牙周炎症。
03
咬合调整
对于咬合异常的患者 ,进行咬合调整以减 轻牙齿受力不均的情 况。
04
生活习惯改善
戒烟、限酒,保持良 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有助于维护牙周健 康。
牙周脓肿
定义
牙周脓肿是指牙周组织内形成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症。
症状
牙龈红肿、疼痛、局部波动感等。
治疗
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等。
牙齿松动和脱落
定义
牙齿松动是指牙齿在牙槽骨中的 位置发生移动,脱落则是指牙齿
完全离开牙槽骨。
症状
牙齿松动、咀嚼不适、牙齿脱落等 。
治疗
牙齿固定、牙周手术、种植牙等。
03
牙周疾病治疗原则及方法
05
牙周健康保健知识普及
Chapter
正确刷牙方法及使用牙线技巧
刷牙方法
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 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 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
Chapter
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与洁治术
口腔卫生指导
教育患者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漱 口水等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洁治术
通过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刮治器清除 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减少牙周 炎症的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
局部用药
如氯己定漱口水、米诺环素软膏等,可直接作用于牙周组织,具有消炎、抗菌 作用。
牙周病 学概论 PPT课件

三、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 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 G.V.Black (1899)观察到龈沟内有液体 • Waerhaug (1952)发现碳粒和细菌能从龈沟内被清除 • Brill & Krasse (1958) 在犬的后腿静脉注射荧光素钠,
(epithelial attachment)
2. 结合上皮的附着方式
• Gottlieb (1921) 有机结合,沟底在JE的最冠方 • Waerhaug (1952) 仅为贴合,沟底在JE的最根方 • Listgarten 等(1971) TEM观察表明JE与牙齿的界
面 结构类似上皮与结缔组织的界面
1.牙龈上皮组织 gingival epithelium
• 口腔上皮或牙龈表面上皮 oral epithelium
• 沟内上皮 sulcular epithelium
• 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牙龈表面上皮 oral epithelium
• 覆盖游离龈和附着龈 • 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4.结合上皮的结构特点
• 附着于不脱落的、无血管的坚硬牙面 (釉质或牙骨质)
• 细胞体积相对较大 • 细胞之间连接较松,细胞间隙占上皮总
体积的18%,牙龈表面上皮则仅占12% • 桥粒体数目少 • 易被穿透、撕裂 • 白细胞最容易移出的途径
结合上皮的更新
• 结合上皮比牙龈表面上皮快约一倍 • 牙龈表面上皮 约8-10天 • 结合上皮 约4-6天
牙周病病因(口腔内科学课件)

细菌
健康牙龈► 牙龈炎 ► 牙周炎
G+需氧菌►►G-厌氧菌
(四)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1)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 2)细菌入侵宿主组织 3)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 4)损害宿主牙周组织:内毒素( G-菌细胞壁外膜 中的脂多糖成分,可在细菌死亡或菌体崩解时 释放出来,也可由活的细菌以胞壁发泡的形式 释放)、酶类、白细胞毒素(伴放线放线杆菌 产生的外毒素,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刺激宿主 产生相应的IgG型抗体)、代谢产物
G能(具-动 卟 核厌菌 啉 )氧、菌福和、牙 槽 坏周 骨炎 快、 速牙 破
牙龈上菌斑
龈 下 菌 斑
(三)牙周致病菌种类: 健康牙周:G+球菌、杆菌 慢性牙龈炎:G+杆菌,如放线菌 妊娠期龈炎:中间普氏菌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G-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放线杆菌Aa 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1、伴放线聚集杆菌Aa 2、牙龈卟啉单胞菌Pg 3、福赛坦氏菌Tf
二、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 食物嵌塞
牙合创伤
解剖因素
牙齿位置异常、拥挤
和错牙合畸形
其它因素
(一)龈上牙石与龈下牙石
(二)食物嵌塞—垂直1
充填式牙尖
边缘嵴高度不一致
食物嵌塞—垂直2
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牙尖悬垂 牙缺失,邻牙倾斜、移位
(三)牙合 创伤 不正常的接触关系或 过大的牙合 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 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 应性变化
(四)解剖因素 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
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 骨开裂或骨开窗:易发生牙龈退缩或深牙
周袋。 膜龈异常:系带附着异常。 附着龈宽度:角化龈窄。
修复体边缘在龈下以及角化龈 较窄的牙更易患龈炎。
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23
• 思考题 1.牙周组织的临床解剖学标志。 2.牙周表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牙周生物学的宽度及其意义。 4.结合上皮的形成及其与牙面的附着。 5.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细胞和来源。 6.龈牙结合部的位置及其组织学特点。 7. Bränemark的骨质分类。 8.前牙美学区的牙周临床美学特点。
27
Ⅳ.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A.血液疾病(后天性白细胞缺乏、白血病、其他) B.遗传性疾病[家族性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Down 综合征、白细胞黏附不良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破 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糖原储蓄病 、婴幼儿遗传性粒性白细胞缺乏病、Cohen综合征 、Ehlers-Danlos综合征(Ⅳ型和Ⅷ型)、低磷酸 酶血症、其他]
28
Ⅴ.坏死性牙周病(necrotizing periodontal diseases) A.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B.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periodontitis)
Ⅵ.牙周组织脓肿(abs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A.牙龈脓肿(gingival abscess) B.牙周脓肿(periodontal abscess) C.冠周脓肿(pericoronal abscess)
24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25
• 本章介绍了牙周病分类的历史变迁、1999年分类 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牙周病的流行情况。对牙周 病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影响因素 及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指数进行了简介和评价。
• 思考题 1.牙周组织的临床解剖学标志。 2.牙周表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牙周生物学的宽度及其意义。 4.结合上皮的形成及其与牙面的附着。 5.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细胞和来源。 6.龈牙结合部的位置及其组织学特点。 7. Bränemark的骨质分类。 8.前牙美学区的牙周临床美学特点。
27
Ⅳ.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A.血液疾病(后天性白细胞缺乏、白血病、其他) B.遗传性疾病[家族性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Down 综合征、白细胞黏附不良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破 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糖原储蓄病 、婴幼儿遗传性粒性白细胞缺乏病、Cohen综合征 、Ehlers-Danlos综合征(Ⅳ型和Ⅷ型)、低磷酸 酶血症、其他]
28
Ⅴ.坏死性牙周病(necrotizing periodontal diseases) A.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B.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periodontitis)
Ⅵ.牙周组织脓肿(abs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A.牙龈脓肿(gingival abscess) B.牙周脓肿(periodontal abscess) C.冠周脓肿(pericoronal abscess)
24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25
• 本章介绍了牙周病分类的历史变迁、1999年分类 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牙周病的流行情况。对牙周 病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影响因素 及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指数进行了简介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ctor)
4、代谢产物
有机酸、硫化氢、吲哚、氨等
八、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概念: 2、研究的难度和标准 3、几种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s)
一、牙石(Dental calculus) 1 、概念:
龈上牙石 (supragingival calculus) 龈下牙石 (subgingival calculus)
三、牙槽骨的吸收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
最活跃的部分。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组局部因素
二、牙周病的发病因子
始动因子(initial factor):菌斑细菌是牙周病 的始动因子
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 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进因素和全身促进因素
Page and Kornman (1997)提出的牙周 炎的致病机制
(P30 图)
三、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自学)
3、病理改变 1) 损伤期 2) 修复期 3) 改形重建期 4) 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
五 、 解剖因素
二)冠根比例失调 三)骨开裂 or 骨开窗
六、不良习惯
一)磨牙症 二)咬粗硬物品 三)单侧咀嚼习惯 四)不良刷牙习惯 五)口呼吸
七、医源性因素
一)、不良修复体 二)、设计不良的局部义齿 三)、正畸治疗 四)、橡皮圈
(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牙周炎的前沿地带
三、牙菌斑的生态学
(口腔微生物课讲)
四、其他牙面软沉积物
1、白垢(软垢)(materia alba) 2、食物碎屑(food debris)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的研究 1965年Lö e等的研究:
2)、牙周微生物的种类多:细菌(需 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真 菌、支原体、原虫、病毒等
3)、细菌寄生期长
3、口腔微生物之间主要的三种关系
1)、共生关系(Symbiosis) 2)、竞争关系(Competition) 3)、拮抗关系(Antagonism)
4.口腔正常菌群 Oral normal flora
12名牙周健康的volunteers ----停止一 切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后均发生了龈 炎----恢复口腔卫生措施----1~8天后牙龈 均恢复了正常。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2.流行病学调查 3.机械清除菌斑 or 抗菌治疗效果 4.动物实验研究 5.宿主免疫反应
三、食物嵌塞 (food impaction)
1、概念: 2、分类: 1)、垂直型食物嵌塞:原因: A、咬合面磨损 B、接触点异常 2)、水平型食物嵌塞:原因:龈乳突退缩 3)、混合型食物嵌塞
1、概念: trauma from occlusion,
occlusal traumatism) 2 1) 咬合力异常 2) 牙周支持力不足
牙周病学 Periodontology
吴亚菲
牙周病学的概念 Definition of periodontology
Periodontology:
指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 科
Periodontics:
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临 床学科
第一章 概述
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s )是 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 的疾病。
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 吸收。
2)、骨下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
牙槽骨一般呈垂直吸收or角型吸收。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1)、单面袋(简单袋):只累及一个牙面 2)、复合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 3)、复杂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且袋
口和袋底不在同一牙面。
一般情况下,口腔菌群之间、菌群与宿 主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对 保持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1)作为生物屏障 2)维持口腔 or 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3)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4)营养功能
牙周生态系失衡的危害
1)导致内源性的感染 2)为外源性的感染提供条件 3)致敏宿主等,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Treatment Needs (CPITN) Ainamo(1982) Probing Depth (PD)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三、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 牙龈炎的流行情况
牙龈炎的患病率约60-90%
2 牙周炎的流行情况
牙周炎的患病率约40%
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的临床特点: 部位、色泽、大小、质地、数量、观察 等
2 、形成过程
1)、牙石形成的三个基本步骤: 2)、牙石附着于牙面的方式:
1).通过获得性膜附着 2).嵌入牙骨质牙本质表层 3).牙石无机盐结晶与牙结构结合
3)、牙石形成的速度:
3、成分: 75%--85%为无机物,以磷酸钙为主
二、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2、龈下菌斑 (subgingival plaque)
1)龈下菌斑的定义 2)龈下环境的特殊性:
龈下滞留 区 龈下环境的理化特点:蛋白质丰富、 氧化还原电位低
3)附着性龈下菌斑
(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龈上菌斑的延续
4)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第一节、概述
一、牙周生态系(periodontal ecosystem)
1、概念: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牙周正常菌群与
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 系。
2、牙周生态系的复杂性:
1)、牙周组织结构、解剖关系的复杂 性 软硬组织共存、内外环境的交通
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 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 斜纤维(oblique fibers) 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 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
三、牙骨质 cementum
釉牙骨质界 (cemento-enamel junction,
牙周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很高 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牙周病
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 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 牙周炎(periodontitis)
狭义的牙周病:破怀性牙周病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s) 指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
第四节、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吞噬细胞数目减少or功能缺陷 三、性激素 四、吸烟(smoking) 五、有关的系统性疾病
1、糖尿病 2、艾滋病 3、骨质疏松症 六、精神压力(stress)
第五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牙龈出血和炎症 一)、临床病理: 1、初期牙龈炎病损(initial lesion) 2、早期牙龈炎病损(early lesion) 3、确立期牙龈炎病损(established lesion) 4、晚期牙龈炎病损(advanced lesion)
2、与致病有关的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链激酶(streptokinase) 胶原酶(collagenase) 硫酸软骨素酶(chondrosulfatase) 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
3、毒素
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LT) 抗中性粒细胞因子(anti-neutrophil
牙龈上皮
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 or Periodontium
4、矿化机制: 1)矿化核心:细菌、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2)矿物质沉积:
A、环境碱化 B、磷酸脂酶升高 C、胶样蛋白质逸出
5、牙石与菌斑的关系:
牙石是钙化的菌斑、牙石的表面有菌斑 的沉积
6、致病作用:
1)牙石中未矿化的菌斑刺激牙龈 2)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刺激牙龈 3)牙石的存在妨碍了口腔卫生措施
二、牙面着色 1、来源 1)、化学物质和食物 2)、烟草 3)、色源细菌 2、临床意义
二)、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 2、牙龈色泽的改变 3、牙龈外形的改变 4、牙龈质地的改变 5、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6、龈沟液
牙龈色、形、质的改变
二、牙周袋的形成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二)牙周袋的病理 1、软组织壁 2、根面壁 3、袋内容物
三)牙周袋的类型
1、依袋底与牙槽骨嵴顶的关系分: 1)、骨上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冠方、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四、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1.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和破坏牙周 组织。
2.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局部的 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1、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LPS)G 脂磷壁酸(LTA)G+ 外膜蛋白 纤毛蛋白 膜泡
and Newman等 3、折衷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Genco,Theilade等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 细菌侵袭 早期对体表的三种攻击作用: 1、细菌首先必须附着于组织 2、附着细菌的抗原成分and/or毒性产物等
4、代谢产物
有机酸、硫化氢、吲哚、氨等
八、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概念: 2、研究的难度和标准 3、几种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s)
一、牙石(Dental calculus) 1 、概念:
龈上牙石 (supragingival calculus) 龈下牙石 (subgingival calculus)
三、牙槽骨的吸收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
最活跃的部分。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组局部因素
二、牙周病的发病因子
始动因子(initial factor):菌斑细菌是牙周病 的始动因子
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 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进因素和全身促进因素
Page and Kornman (1997)提出的牙周 炎的致病机制
(P30 图)
三、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自学)
3、病理改变 1) 损伤期 2) 修复期 3) 改形重建期 4) 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
五 、 解剖因素
二)冠根比例失调 三)骨开裂 or 骨开窗
六、不良习惯
一)磨牙症 二)咬粗硬物品 三)单侧咀嚼习惯 四)不良刷牙习惯 五)口呼吸
七、医源性因素
一)、不良修复体 二)、设计不良的局部义齿 三)、正畸治疗 四)、橡皮圈
(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牙周炎的前沿地带
三、牙菌斑的生态学
(口腔微生物课讲)
四、其他牙面软沉积物
1、白垢(软垢)(materia alba) 2、食物碎屑(food debris)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的研究 1965年Lö e等的研究:
2)、牙周微生物的种类多:细菌(需 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真 菌、支原体、原虫、病毒等
3)、细菌寄生期长
3、口腔微生物之间主要的三种关系
1)、共生关系(Symbiosis) 2)、竞争关系(Competition) 3)、拮抗关系(Antagonism)
4.口腔正常菌群 Oral normal flora
12名牙周健康的volunteers ----停止一 切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后均发生了龈 炎----恢复口腔卫生措施----1~8天后牙龈 均恢复了正常。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2.流行病学调查 3.机械清除菌斑 or 抗菌治疗效果 4.动物实验研究 5.宿主免疫反应
三、食物嵌塞 (food impaction)
1、概念: 2、分类: 1)、垂直型食物嵌塞:原因: A、咬合面磨损 B、接触点异常 2)、水平型食物嵌塞:原因:龈乳突退缩 3)、混合型食物嵌塞
1、概念: trauma from occlusion,
occlusal traumatism) 2 1) 咬合力异常 2) 牙周支持力不足
牙周病学 Periodontology
吴亚菲
牙周病学的概念 Definition of periodontology
Periodontology:
指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 科
Periodontics:
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临 床学科
第一章 概述
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s )是 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 的疾病。
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 吸收。
2)、骨下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
牙槽骨一般呈垂直吸收or角型吸收。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2、依累及的牙面数分: 1)、单面袋(简单袋):只累及一个牙面 2)、复合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 3)、复杂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且袋
口和袋底不在同一牙面。
一般情况下,口腔菌群之间、菌群与宿 主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对 保持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1)作为生物屏障 2)维持口腔 or 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3)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4)营养功能
牙周生态系失衡的危害
1)导致内源性的感染 2)为外源性的感染提供条件 3)致敏宿主等,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Treatment Needs (CPITN) Ainamo(1982) Probing Depth (PD)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三、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 牙龈炎的流行情况
牙龈炎的患病率约60-90%
2 牙周炎的流行情况
牙周炎的患病率约40%
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的临床特点: 部位、色泽、大小、质地、数量、观察 等
2 、形成过程
1)、牙石形成的三个基本步骤: 2)、牙石附着于牙面的方式:
1).通过获得性膜附着 2).嵌入牙骨质牙本质表层 3).牙石无机盐结晶与牙结构结合
3)、牙石形成的速度:
3、成分: 75%--85%为无机物,以磷酸钙为主
二、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2、龈下菌斑 (subgingival plaque)
1)龈下菌斑的定义 2)龈下环境的特殊性:
龈下滞留 区 龈下环境的理化特点:蛋白质丰富、 氧化还原电位低
3)附着性龈下菌斑
(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定义: 特点:是龈上菌斑的延续
4)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第一节、概述
一、牙周生态系(periodontal ecosystem)
1、概念: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牙周正常菌群与
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 系。
2、牙周生态系的复杂性:
1)、牙周组织结构、解剖关系的复杂 性 软硬组织共存、内外环境的交通
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 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 斜纤维(oblique fibers) 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 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
三、牙骨质 cementum
釉牙骨质界 (cemento-enamel junction,
牙周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很高 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牙周病
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 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 牙周炎(periodontitis)
狭义的牙周病:破怀性牙周病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s) 指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
第四节、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吞噬细胞数目减少or功能缺陷 三、性激素 四、吸烟(smoking) 五、有关的系统性疾病
1、糖尿病 2、艾滋病 3、骨质疏松症 六、精神压力(stress)
第五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牙龈出血和炎症 一)、临床病理: 1、初期牙龈炎病损(initial lesion) 2、早期牙龈炎病损(early lesion) 3、确立期牙龈炎病损(established lesion) 4、晚期牙龈炎病损(advanced lesion)
2、与致病有关的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链激酶(streptokinase) 胶原酶(collagenase) 硫酸软骨素酶(chondrosulfatase) 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
3、毒素
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LT) 抗中性粒细胞因子(anti-neutrophil
牙龈上皮
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 or Periodontium
4、矿化机制: 1)矿化核心:细菌、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2)矿物质沉积:
A、环境碱化 B、磷酸脂酶升高 C、胶样蛋白质逸出
5、牙石与菌斑的关系:
牙石是钙化的菌斑、牙石的表面有菌斑 的沉积
6、致病作用:
1)牙石中未矿化的菌斑刺激牙龈 2)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刺激牙龈 3)牙石的存在妨碍了口腔卫生措施
二、牙面着色 1、来源 1)、化学物质和食物 2)、烟草 3)、色源细菌 2、临床意义
二)、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 2、牙龈色泽的改变 3、牙龈外形的改变 4、牙龈质地的改变 5、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6、龈沟液
牙龈色、形、质的改变
二、牙周袋的形成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二)牙周袋的病理 1、软组织壁 2、根面壁 3、袋内容物
三)牙周袋的类型
1、依袋底与牙槽骨嵴顶的关系分: 1)、骨上袋: 指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冠方、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四、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1.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和破坏牙周 组织。
2. 细菌的抗原成分、各种酶、毒素 及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局部的 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1、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LPS)G 脂磷壁酸(LTA)G+ 外膜蛋白 纤毛蛋白 膜泡
and Newman等 3、折衷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Genco,Theilade等
七、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 细菌侵袭 早期对体表的三种攻击作用: 1、细菌首先必须附着于组织 2、附着细菌的抗原成分and/or毒性产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