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螃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泠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一)细胞的构成1、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组成由细胞膜、核、细胞质等三部分组成。
2、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屏障,限制细胞内外物质流通,是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
3、核:核是细胞的核心部分,由核膜、核仁、核质组成,负责传递遗传信息,滋养细胞组织。
4、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的内质,由细胞器和凋亡液组成,主要承担细胞的各种功能。
(二)细胞的生成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的生成过程,是原始细胞在繁殖的过程,两个细胞从一个细胞分离出来,形成新的细胞。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细胞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有助于细胞界定在繁殖过程中获得活力。
二、植物细胞(一)植物细胞的构成1、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是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2、细胞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比多节细胞多,承担着代谢及细胞同化等功能。
3、细胞膜:细胞膜有植物细胞特有的腺苷脂等,能够抵御外界破坏。
4、细胞组织:植物细胞不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可以帮助植物从事适应环境的活动。
(二)植物细胞的生成1、作物细胞的发育:植物的繁殖过程主要依靠有性繁殖,细胞会在发育过程中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分裂。
2、细胞繁殖:植物的细胞繁殖行为依靠有性繁殖,会以极高的准确度培育出胚、芽等新生细胞。
三、动物细胞(一)动物细胞的构成1、细胞膜:动物细胞有一层细胞膜,其厚度约2-3nm,保证细胞内外物质流动。
2、细胞核:动物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部分,负责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繁殖。
3、细胞质:动物细胞质在动物细胞中承担了重要的生理活动,以及能量的来源。
(二)动物细胞的生成1、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动物细胞的生成过程,这种分裂过程是连续的,因此新细胞和老细胞形成的过程没有转变期。
2、胞浆蛋白:胞浆蛋白是无丝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能够引发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界定过程的完成。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一、生物与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萌发成幼苗,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路线等。
- 如实记录调查结果。
-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向日葵向光生长,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温度:如大雁南飞是因为北方温度降低,南方温度适宜。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沙漠中水分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对风的适应。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②组成:I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十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十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四、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五、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6、生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
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 构成生物消费者(动物)食物链生态系统分解者(细菌、真菌)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
定义: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2。
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草→蝗虫→鸟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食物链 3。
营养级越高(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新陈代谢: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人和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生物还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通过皮肤排出汗液;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由小长大,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逐渐长成植株。
- 繁殖:生物能产生后代,如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来繁殖后代;动物通过交配繁殖后代,像哺乳动物的胎生和鸟类的卵生等。
- 遗传和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相似性(遗传),如狗的后代还是狗;同时也存在差异(变异),同一窝小狗毛色可能不同。
- 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反击。
- 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由细胞构成,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 观察法。
-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例如观察细胞结构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行为可以用摄像机记录。
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使用。
- 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时,先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再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分类: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2.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两部份的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 生长与分裂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3. 生物分类的等级- 域-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 DNA- 基因- 染色体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 自然选择- 物种形成3. 人类起源与进化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分类-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2. 植物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3. 植物的生命周期- 萌发- 生长- 开花结果- 衰老与死亡五、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2. 动物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3. 动物行为- 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2. 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污染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七、人体健康与卫生1. 人体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免疫系统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个人卫生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对每个部分进行扩展,增加详细的解释、例子和图表,以丰富内容并达到所需的字数。
在撰写时,请确保语言清晰准确,逻辑连贯,并使用专业的术语。
同时,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一、生物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生物、细胞、遗传、变异、进化等。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世界。
1.生命:生命是指具有生长、繁殖、代谢等特征的有机体。
生命有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等特性。
2.生物: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
4.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的单位。
5.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个体间或代际间的差异。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6.进化: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机制,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适应、运动、响应等。
这些特征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
1.生长:生物体从小到大的过程,表现为体积、重量、细胞数量的增加。
2.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产卵、分娩等。
3.代谢: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代谢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适应:生物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理、行为反应,使生物体能在不同环境中生存。
5.运动:生物体在外部环境中的位移过程,如动物的爬行、行走、飞行等。
6.响应: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避险、觅食等。
三、生物分类和演化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进行的。
生物演化是指生物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生物分类:生物分类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细菌界等。
2.生物演化:生物演化通过化石、基因、形态等证据研究,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等过程。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生物也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考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考点
1.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为五大界,分别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3.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功能。
4. 细胞的分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5.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传递给后代,变异是指生物体的性状在后代中发生的变化。
6.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是基因在细胞中的物理表现形式。
7. 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8.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9. 有性生殖的过程:有性生殖包括减数分裂、受精和胚胎发育等阶段。
10. 无性生殖的过程:无性生殖包括分裂、孢子形成和营养繁殖等阶段。
11.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发育、幼年期、成年期等阶段,最终死亡。
12. 生物的生活史:生物的生活史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13.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4.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组成部分。
15.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性结构,食物网是描述生物之间复杂捕食关系的网络结构。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精华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遗传和变异(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而环境也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产者数量最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生物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细胞的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胞浆、细胞核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和线粒体3.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排泄、运动、感受、传递信息等二、组织器官与生物体1.组织器官的组成:组织器官是由一种或多种组织细胞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2.器官不同的形态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器官形态适应环境要求和生活方式,例如海豹通过肺、脑、心脏等器官适应生活在水下。
3.生物体的组成:生物体是由组织器官组成的,器官构成了生物的生命过程。
三、生命的小分子1.物质的组成分子:生命的小分子有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它们组成了生命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糖类和核酸等。
2.物质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小分子在生命过程中具有调节代谢、储存能量、作为酶协同反应、是DNA的组成部分等多种功能。
四、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经过光合色素的光能作用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2.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之一,通过生物链调节有机物数量和水循环。
3.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光合作用制取食品、药品和生物质能等以支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五、细胞分裂1.细胞的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具体过程中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从而实现了DNA的准确复制和细胞的分裂。
2.细胞的无丝分裂:没有显著的纺锤体和染色体变化,通过原核生物的二分裂进行细胞的复制和分裂。
3.细胞分裂的重要性:细胞分裂能够使得生物长大,组成多细胞体,同时也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六、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指的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双亲基因分别随机遗传给下一代个体形成新的组合。
2.基因的显隐性和等位基因:一个个体的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每个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
3.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基因在生命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形成新的等位基因,遗传信息的重组也能形成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影响了群体遗传的演化过程。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动物如牛以草为食获取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会逃跑或者做出防御姿态。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
例如,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发育成植株;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产卵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遗传;而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变异。
如种瓜得瓜体现了遗传,而瓜有大有小体现了变异。
二、生物的分类。
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如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如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鸟类(如鸽子,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类(如兔子,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如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如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如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如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如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相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如花鸟鱼虫等非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如泥土、水、瓦石等,生物、非生物区分在于有无生命。
二、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须要养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展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须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肯定的反响。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可以生长和繁殖。
(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7)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肯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构造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处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理解生物圈一、 1、概念: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外表。
3、为生物供应的生存条件:养分物质、阳光、空气、水、相宜的温度和肯定的生存空间。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3、岩石圈的外表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供应根本的条件:养分物质、水、空气、阳光、相宜的温度、肯定的生存空间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的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⑴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⑵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外一种生物的体内或者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摄取养分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七年级上册生物103个常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103个常考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单位1. 细胞的发现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的基本功能4. 细胞的种类二、细胞的代谢活动5. 细胞的有丝分裂6. 细胞的无丝分裂7. 细胞的生长8. 细胞的新陈代谢三、细胞的能量9. ATP的合成10. ATP的分解11. 光合作用12. 呼吸作用四、细胞的遗传物质13. DNA的结构14. DNA的功能15. RNA的结构16. RNA的功能五、基因的遗传17. 基因的发现18. 基因的结构19. 基因的功能20. 基因的表达六、生物的进化21. 进化的概念22. 进化的证据23. 进化的机制24. 进化的意义七、种裙与裙落25. 种裙的概念26. 种裙的调控27. 裙落的概念28. 裙落的组成八、生物圈的结构29. 生态系统的组成30. 生态系统的功能31. 生态系统的生态位32. 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九、动物的组织与器官33. 动物的细胞34. 动物的组织35. 动物的器官36. 动物的器官系统十、动物的营养37. 动物的取食方式38. 动物的消化方式39. 动物的吸收方式40. 动物的排泄方式十一、植物的基本结构41. 植物的细胞42. 植物的组织43. 植物的器官44. 植物的器官系统十二、植物的生殖45. 植物的有性生殖46. 植物的无性生殖47. 植物的花的结构48. 植物的花的生殖器官十三、植物的营养49. 植物的光合作用50. 植物的生长调节51. 植物的养分吸收52. 植物的水分运输十四、细菌和真菌53. 细菌的形态54. 细菌的生活方式55. 真菌的形态56. 真菌的生活十五、动物的分类57. 动物的无脊椎动物58. 动物的脊椎动物59. 动物的节肢动物60. 动物的软体动物十六、植物的分类61. 植物的裸子植物62. 植物的被子植物63. 植物的单子叶植物64. 植物的双子叶植物十七、动植物的适应65.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66. 动植物的适应机制67. 动植物的生存策略68. 动植物的种裙特征十八、动植物的保护69. 动植物的生存环境70. 动植物的保护法规71. 动植物的保护意义72. 动植物的保护措施十九、生物资源的利用73. 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74.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75.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6. 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二十、生物与环境77. 生物的生态位78. 生物的生态系统79. 生物的生态功能80. 生物的生态平衡二十一、生物与人类81. 生物的疾病防治82. 生物的医药应用83. 生物的食品安全84. 生物的环境保护二十二、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85. 生物科学的发展86. 生物技术的原理87. 生物技术的应用88. 生物技术的风险二十三、生物的法律保护89. 生物的物种保护90. 生物的栖息地保护91. 生物的资源保护92. 生物的环境保护二十四、生物的伦理道德93. 生物的实验伦理94. 生物的生命伦理95. 生物的生态伦理96. 生物的发展伦理二十五、生物的安全意识97. 生物的实验安全98. 生物的生产安全99. 生物的环境安全100. 生物的食品安全二十六、生物知识的运用101. 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102. 生物知识的科普宣传103. 生物知识的科学探究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涵盖了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的代谢活动、细胞的能量、细胞的遗传物质、基因的遗传、生物的进化、种裙与裙落、生物圈的结构、动物的组织与器官、动物的营养、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生殖、植物的营养、细菌和真菌、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动植物的适应、动植物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的法律保护、生物的伦理道德、生物的安全意识、生物知识的运用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七年级生物学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分、空气。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海拔10千米到负10千米,厚度20千米左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多善于奔跑,对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海洋中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量的70%;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为主,蓄洪抗旱能力强,能够净化水质,有“地球之肾”之称;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等;农田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较少;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少、数量少。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过强时可调节至小光圈。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7厘米。
2. 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3.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眼睛要看物镜镜头)。
(3)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目镜越短倍数越大,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确定显微镜中污点的方法,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先转动目镜,再转动玻片即可确定污点。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污点和气泡有什么区别?答: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压盖玻片时,一般不会变形或移动;而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是一片空白,用镊子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污点则是中间暗,边缘亮。
观察动植物细胞▲玻片标本分类:按取材方法分为切片,涂片,装片;按用途分为永久和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对照课本43,47页找出异同点)▲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绿色部分才含有),线粒体,液泡▲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细胞能够将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叶绿体(贮存能量)和线粒体(释放能量)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DNA的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产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有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对于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对于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如胃,心脏,小肠,大肠,肺,肝脏等)。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单细胞生物▲常见的单细胞的生物体有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眼虫。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运动:全身布满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作旋转式运动。
营养方式:体内无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以微小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呼吸:通过表膜进行呼吸,水里溶解的氧气通过表膜进入细胞质。
取食和消化:食物经口沟进入体内,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然后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废物的排出: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经由表膜上的小孔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到体外。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灵敏的反应,能避开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这一现象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比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当单细胞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时,导致赤潮;疟原虫侵入人体,危害健康。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用、可供药用,藻类植物是地球上释放氧气最多的植物。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茎、叶和假根。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当做监视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超时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
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种子植物●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
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双子叶植物有胚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种皮●单子叶植物有胚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胚乳,种皮和果皮●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
●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
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和花。
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三者缺一不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植株的生长●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