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赏菊的来历.doc
传统习俗重阳登高赏菊

传统习俗重阳登高赏菊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重视家庭、尊敬老人和追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象征。
而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登高赏菊。
登高赏菊,顾名思义,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结伴外出,登上高山,欣赏菊花的美丽。
这一传统习俗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位文人在重阳节到山上病愈后,欣赏到一池盛开的菊花,因而结伴登高赏菊。
从那以后,登高赏菊逐渐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在登高赏菊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秋天大自然的美景。
九月份正值金秋时节,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登上高山,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
而在山上,人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其中尤以盛开的菊花最为引人注目。
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花卉,其美丽的花朵和丰韵的芬芳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人们可以边赏菊边拍照,留下美好的回忆。
除了欣赏自然的美景,登高赏菊也有一层文化内涵。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君子之花”。
菊花的形象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屡见不鲜,展现了人们对清雅、坚韧、忠诚的追求。
加之登高的行为本身就寓意着人们追求进步、登峰造极的精神,所以登高赏菊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现代社会,登高赏菊的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登山赏菊,人们还可以选择去公园、花坛等地方观赏菊花。
各地举办的菊花展览也是重阳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一些城市还会举办登高比赛和登高文化节,使登高赏菊这一传统习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既是一种庆祝活动,也是一种锻炼身心的方式。
通过登高、赏花,人们可以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而言之,重阳登高赏菊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赏菊作为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习俗,也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重阳节赏菊始于唐代,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据传说,唐代文学家杜甫与朋友在一次重阳节登高的活动中,看到一位老人携菊而至,这位老人告诉他们九月九是阳气最盛的日子,采摘菊花可以驱邪避凶。
因此,赏菊习俗就此兴起。
如今的重阳节,人们常常会前往花坛、公园等地,观赏盛开的菊花,以表达对菊花的敬爱和追求高寿健康的美好愿望。
赏菊所表达的意义远不止美丽的花朵,它还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被赋予了诗情画意的象征,被誉为“秋之寄托”。
菊花的盛开正好在秋季,这时候的气候清爽宜人,人们的心情也十分愉悦。
菊花不仅花形娇美,而且花香芬芳,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此外,菊花还有抗菌消炎、健脾益气的功效,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因此,赏菊的同时,人们也将赋予了菊花一种祝福的意义,希望借助菊花的美丽和药用功效来祈求健康和长寿。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的地方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将各种品种的菊花以各类艺术形式展示给观众。
有的地方则会组织赏菊赛事,邀请民众参加菊花插花、菊花展评等活动,以展示人们对菊花的热爱和品味。
无论哪种形式,重阳节赏菊都是一种身心放松、欣赏美的方式,也是一种向大自然致敬的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菊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富有现代艺术气息的活动。
如今,人们不仅仅关注菊花的品种和景色,还将赏菊与文化、艺术相结合。
在一些大型花展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以菊花为主题的艺术装置、菊花雕塑等创意作品。
同时,一些文化活动也会与赏菊相结合,如诗歌朗诵会、音乐演奏会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赏菊已经不仅仅是观赏花卉,更成为一种文化的体验和享受。
总的来说,重阳节赏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这一习俗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和追求,更体现出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祝福。
重阳节赏菊由来

重阳节赏菊由来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至于重阳节赏菊的具体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他种菊既食用又观赏。
每逢中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
此时,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有一天,他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争妍斗奇地一齐盛开了。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令人心醉。
此后,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
于是,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为什么重阳节要赏菊花

为什么重阳节要赏菊花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赏菊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赏菊会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呢?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菊花,在我国文化中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象征着高洁、坚韧和长寿的文化符号。
首先,菊花盛开的季节与重阳节的时间相契合。
重阳节通常在秋季,而秋季正是菊花绽放的时节。
在这个时候,菊花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菊花的品种繁多,有金黄的、雪白的、粉红的等等,每一种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它们或舒展着花瓣,或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人们在重阳节赏菊,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领略到秋季独特的风光。
其次,菊花的品质与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相呼应。
菊花在寒冷的秋季依然能够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重阳节所倡导的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相契合。
老年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的坚韧和智慧就如同菊花在秋风中依然绽放的品质一样令人敬佩。
赏菊,也是对老年人这种坚韧精神的一种赞美和敬意。
再者,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重阳节是一个关注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节日,赏菊也寄托了人们对长辈们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在古代,人们就认为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在重阳节赏菊,希望能够沾染上菊花的吉祥之气,祈求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这种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此外,赏菊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在重阳节,人们聚在一起赏菊,分享着对菊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共同的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赏菊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品种的菊花,了解菊花的种植和养护知识,还可以品味诗词歌赋中对菊花的赞美之词,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从审美角度来看,菊花的形态和色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重阳节赏菊花有哪些历史传统

重阳节赏菊花有哪些历史传统重阳节赏菊花的历史传统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庆祝方式。
其中,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
菊花,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众多美好的象征。
它因其在深秋时节依然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而被视为坚韧、高洁和长寿的象征。
这种特性使得菊花在重阳节这个以敬老、祈福为主题的节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赏菊之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菊花就已经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和关注。
他们以菊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赞美菊花的品质和美丽。
到了汉代,重阳节赏菊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习俗。
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出游,欣赏菊花的盛开之景。
此时的赏菊活动,不仅是对菊花美丽的欣赏,更是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自然之美的一种方式。
在唐代,重阳节赏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朝是我国诗歌文化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关于重阳节赏菊的千古名句。
比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重阳节赏菊的期待和喜爱。
此时的赏菊活动,规模更加盛大,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宫廷中也会举办盛大的赏菊宴会。
皇帝会与大臣们一同欣赏菊花,共庆佳节。
宋代,赏菊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人们不仅欣赏菊花的外在美,还开始注重菊花的品种和栽培技术。
各种珍稀的菊花品种纷纷涌现,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同时,赏菊活动也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出现了菊花市场,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自己喜爱的菊花。
明清时期,重阳节赏菊的习俗依然盛行不衰。
此时的赏菊活动,更加注重与家庭和亲情的结合。
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家人一起赏菊,共话家常,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祝福。
在重阳节赏菊的历史传统中,菊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有金黄的、雪白的、粉红的,色彩斑斓;有单瓣的、重瓣的、球型的,姿态万千。
每一种菊花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除了欣赏菊花的美丽,人们还会在赏菊的过程中进行一些与菊花相关的活动。
赏菊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赏菊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节日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人们主要通过赏菊来庆祝这一日子。
赏菊乃是重阳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丰收的喜悦。
本文将对赏菊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进行探究,并介绍具体的庆祝方式。
一、赏菊的历史由来赏菊作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始于唐代。
据记载,唐朝时期,每逢重阳节,皇帝和贵族们都会到郊外赏菊,展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势。
景观宜人的赏菊活动逐渐吸引了普通百姓的参与,形成了一种集欣赏、游览和交流于一体的庆祝方式。
二、菊花的象征意义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菊花是秋天的代表,因为它在其他花卉凋零之后依然盛开,彰显出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
其次,菊花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被赋予高尚、坚贞和纯洁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诗词和艺术作品中,菊花往往被用来表达忠诚、高洁和忍耐。
三、赏菊的庆祝方式赏菊的庆祝方式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下几种方式是最为常见的:1. 赏菊园:人们可以前往公园、园林或有专门赏菊活动的地方,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
这些菊花被仔细培育和修剪,展现出不同的花色和造型,美不胜收。
2. 举办花展:许多城市会举办花展,特别是菊花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花展往往持续数天到数周,提供了一个赏菊的绝佳机会,同时也举办各种相关文化活动。
3. 赏菊艺术展:除了传统的赏菊方式,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菊花艺术展览,展示菊花艺术品和菊花雕塑,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出菊花的美丽。
四、重阳节的其他传统活动除了赏菊,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活动:1. 登高:重阳节是一个登高的好时机,人们会聚集在山上,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活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有助于放松心情,寻求内心的宁静。
2. 吃重阳糕:重阳节时,人们会食用重阳糕,这是一种特制的糕点,由糯米、花生、豆沙等材料制成。
吃重阳糕寓意着消灾、避邪,希望一切都平安顺利。
3. 贴茱萸:重阳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或身上佩戴茱萸,相信这能辟邪、驱灾。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中旬)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活动,其中最为盛行的是赏菊。
赏菊活动不仅是一种赏玩花卉的方式,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们对于生命力和吉祥之意的追求。
重阳节赏菊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华夏文明。
自古以来,菊花就被视为秋季的代表花卉,寓意着坚贞不屈、高洁懿行以及追求完美。
赏菊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常喜爱赏菊,并将其视为表达自己的心意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菊活动逐渐流传至民间,并与重阳节结合在一起。
为了迎接重阳节,人们在节日期间会举行各种盛大的赏菊活动。
一些著名的菊花展览会往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展览会通常在公园、庭院或者文化广场上举办,以展示种类繁多的菊花品种。
菊花的颜色、形状以及花朵的层次感都各具特色,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人们走进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
除了观赏花朵,人们还会在重阳节赏菊活动中举行一系列文化表演和交流活动。
一些艺术家会在现场表演舞蹈、歌曲和戏剧,展示多元文化内涵。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和传统竞技活动,例如诗词对联、抖空竹等,使得赏菊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欢乐氛围。
除了在公共场所举办的赏菊活动,家庭也会参与其中。
一些家庭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前往郊外或者乡村,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欣赏山野间盛开的菊花。
在家庭聚会中,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点心和传统美食,例如重阳糕、花糕等,犒赏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
赏菊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重阳节赏菊习俗的重要部分。
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和高尚的品质,赏菊则成为了人们追求品格修养、追求吉祥和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赏菊活动使得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来,欣赏自然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
同时,菊花的芬芳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平和的心境,让人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重阳节的赏菊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纷纷登高远眺,赏菊养生,以祈求吉祥和长寿。
那么,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赏菊呢?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解读这一传统习俗。
1. 历史渊源重阳节的登高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汉代时,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们认为登高能够接受阳气的滋养,增强体质。
因此,登高赏菊这一习俗在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2. 养生意义登高赏菊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养生行为。
秋季气候凉爽宜人,阳光明媚,而登高活动可以使人身心舒畅,增强体质。
此外,赏菊也有助于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菊花不仅花色丰富,而且花朵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因此,登高赏菊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3. 文化内涵重阳节登高赏菊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登高可以使人超越尘世的喧嚣,在高处眺望,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向高山仰望,不仅意味着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象征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赏菊则代表着人们对花草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此外,在重阳节期间,人们还会互赠菊花,以表达亲情、友情和爱情,传递着和谐与喜庆的情感。
4. 寓意象征登高赏菊背后的象征意义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登高意味着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登上高处,可以俯瞰世界,体会到个体的渺小,这种感受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而赏菊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象征着秋天的高洁和坚韧不拔。
菊花在秋季绚丽盛开,即使面对寒冷也不退色,给人以坚强和乐观的力量。
因此,登高赏菊寓意着人们在备受磨难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坚强不屈、追求卓越。
5. 社交交流重阳节登高赏菊也是一个社交的时刻。
人们在登高过程中,可以与亲朋好友一同欣赏美景,交流感受,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菊花展览会上,人们还能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畅谈人生,分享喜悦。
这种社交活动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进社会和谐。
重阳节中的赏菊文化

重阳节中的赏菊文化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阳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以登高、赏菊、插茱萸、佩艾草等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其中,赏菊活动是重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就重阳节中的赏菊文化进行探究。
一、赏菊的起源与发展赏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秦汉以后,每逢重阳佳节,民间就会有赏菊的习俗。
起初,赏菊活动主要是贵族阶级的精英活动,后来才逐渐普及到百姓之间。
宋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一个庙会盛典,居民们纷纷赏菊、观赏精美的菊花展览,形成了盛大的赏菊文化。
二、菊花的象征意义菊花作为重阳节的传统花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独立高傲,不畏严寒,表达了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其次,菊花还象征了长寿与吉祥。
中医认为菊花具有清肝明目、养血安神的功效,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延年益寿的祥瑞之物。
此外,菊花还被赋予了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寓意。
三、赏菊的活动形式重阳节的赏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菊花展览最为盛行。
在重阳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菊花展览,展出各色各样的菊花品种。
这些菊花品种包括了黄菊、白菊、红菊、紫菊等多个颜色,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人们穿着盛装,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菊花展览会场,徜徉于这片菊花的海洋中,领略绚烂多彩的花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四、重阳节的赏菊之食除了观赏菊花,重阳节还有一项特别的赏菊活动,那就是品尝菊花酒和菊花糕。
菊花酒是一种由菊花酿制而成的酒品,酒色清澈,入口醇香,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
而菊花糕则是以精选的菊花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芬芳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品尝菊花酒和菊花糕,不仅是对菊花的一种致敬,也是对美食文化的一次品味。
五、赏菊文化的现代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赏菊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现代的赏菊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菊花观赏,还包括了摄影展览、艺术表演、文学赛事等。
这些新颖的形式为重阳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赏菊是中国传统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到花园或公园中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和芬芳。
赏菊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第一节: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根据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阳气在农历九月初九达到顶峰,九月又是秋季,属阳气旺盛之时。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以增加阳气,祈求健康和长寿。
赏菊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习俗,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节:赏菊的由来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汉朝时期,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防治秋天瘟疫的观念。
人们发现菊花有驱虫、护眼的功效,于是九月初九这一天就被定为赏菊的日子。
古人赏菊不仅是为了领略菊花的美丽,更是借以抵御疾病,祈求平安健康。
第三节:赏菊的重要性赏菊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象征着坚贞和清雅。
赏菊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能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赏菊活动还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生活的美好理想,寓意着“菊花开,金满家”的美好祝愿。
第四节:赏菊的地点在重阳节赏菊,有许多合适的地点供人们选择。
花园和公园通常是人们赏菊的首选地点。
这些地方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菊花,花色繁多,形态各异。
人们可以在这里饱览菊花的美丽和芳香,感受秋天的气息。
此外,一些寺庙也是赏菊的好去处。
在寺庙里赏菊,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宁静与寂静。
第五节:赏菊的习俗赏菊不仅仅是观赏花朵,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习俗。
在赏菊盛行的时节,人们会互相邀请,结伴前往花园赏菊,享受亲朋好友的团聚时光。
同时,人们还喜欢喝菊花茶,相信饮用菊花茶能够清热解毒,保健身体。
此外,人们还会佩戴或悬挂茱萸来驱除疫病,祈求平安和好运。
第六节:赏菊的文化意义赏菊活动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菊花作为诗词的题材,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菊花的赞美之情。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此时正逢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赏菊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习俗。
赏菊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活动,也已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欣赏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将介绍重阳节的赏菊习俗及其意义。
1. 赏菊的历史渊源赏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化。
据史书记载,唐代文人陆龟蒙博士身患绝症,被遣送至南岳衡山时,看到了满山的菊花,在此赏菊之际康复了。
因此,赏菊被视为祛病延年、寓意吉祥的象征。
自此以后,赏菊习俗在中国流传至今。
2.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2.1 赏菊观赏重阳节期间,许多公园、花坛、庭院等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
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在风华绝代的秋日中绽放,花瓣繁茂、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状、颜色、花形状的菊花,从而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富饶。
2.2 插菊品鉴除了赏菊外,人们还可以参加插菊品鉴活动。
插菊是一种既具观赏又具艺术性的活动。
参与者会从整齐的台子上选择不同品种的菊花,然后根据菊花的形态、颜色和繁茂程度进行插花。
品鉴者可以欣赏到各种盛开的菊花,品味其中的雅趣和美感。
2.3 赏菊诗词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以诗词抒发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情感的寄托。
重阳节的赏菊活动成为他们表达感慨的一个绝佳时机。
诗人们欣赏菊花的同时,借菊花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
这些诗词以其思想深邃、艺术精湛而流传至今,成为后人读诵和赏析的对象。
3. 赏菊的意义3.1 季节交替的象征菊花绽放在秋天这个季节,寓意着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到来。
赏菊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时节的变迁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对季节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3.2 寄托深情厚意人们在赏菊的过程中,常常会联想到亲友间的情谊和家庭的幸福。
把花瓣繁茂的菊花赠予他人,是一种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
重阳节的赏菊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3.3 延年益寿的寓意自古以来,菊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重阳节赏菊习俗的历史起源

重阳节赏菊习俗的历史起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也被称为重九节。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赏菊,饮菊花酒,还有一些与长寿、祈福相关的活动。
重阳节赏菊习俗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赏菊的习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当时,楚国国君屈原被流放到了湘江边的岳阳楼上,他非常思念故乡,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楚辞》。
这首诗中有一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而在楚国的九江地区,九月初九日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当时的人们为了怀念屈原,纷纷登高望远,赏菊花,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一习俗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赏菊的习俗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赏菊方式和传统。
比如在江苏苏州,人们会在重阳节期间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展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
而在湖南岳阳,人们会聚集在岳阳楼上,一起赏菊,感受屈原的思念之情。
赏菊习俗的背后,蕴含着人们对长寿、祈福的美好祝愿。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寿花。
因为菊花的花期较长,花朵开放后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所以,人们在重阳节赏菊的同时,也祈求自己和家人能够长寿健康。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个与祈福相关的活动,那就是佩戴菊花。
人们会将菊花插在衣帽上,或者佩戴菊花形状的饰品,以示祈福。
这种做法源于古代的一种传说,据说重阳节这一天,阳气最旺盛,佩戴菊花能够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重阳节赏菊习俗的历史起源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人们对长寿和祈福的向往。
赏菊的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重阳节赏菊习俗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留传统,更是为了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赏菊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花朵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也能够放松心情,享受一份宁静与喜悦。
因此,重阳节赏菊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带给人们一种美好的体验和精神寄托。
重阳节的赏菊文化

重阳节的赏菊文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老人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迎来这个重要的节日。
除了祭祖、登高、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外,赏菊也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本文将从赏菊的起源和习俗、菊花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展示重阳节赏菊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赏菊的起源和习俗据史书记载,赏菊的习俗起源于汉朝时期。
据传,在汉武帝时期,有一名名叫华阳氏的道士。
每逢九月初九这一天,华阳氏都会前往山中赏菊,尝试通过观赏菊花来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
渐渐地,华阳氏的习俗传到了百姓中,成为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在重阳节当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菊花,包括黄色、白色、红色等多种品种和颜色。
然后将菊花装饰在室内和庭院中,以示庆祝和敬意。
在赏菊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欣赏花朵的美丽,还可以品味到菊花所散发的淡淡清香。
同时,人们也会开展赏菊比赛,评选最美的菊花和布置,以增加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二、菊花的特色和艺术价值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赏菊文化的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菊花花朵丰满而美丽,花形各异,有单瓣和重瓣之分。
菊花的颜色也非常多样,有红、黄、白、蓝等多种颜色。
特别是黄色的菊花,被视为重阳节的主色调,寓意着金黄的收获和幸福吉祥。
此外,菊花还具有耐寒、耐旱等特点,是秋季花卉中的佼佼者。
正是由于其生长的环境特点,使得菊花成为了重阳节赏菊的最佳选择。
人们可以在寒冷的秋季中,仍能欣赏到菊花的花香和美丽,为节日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温暖。
从艺术角度来看,菊花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文化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就有许多以菊花为主题的作品,如明代画家郑燮的《菊花图》、清代画家石涛的《菊花图》等。
这些作品通过传神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展现出了菊花的优雅和韵味,极大地推动了赏菊文化的传承。
三、重阳节赏菊文化的意义赏菊不仅仅是一种节日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首先,赏菊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秋天是一年中工作和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而赏菊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机会。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赏菊是一项特色鲜明的习俗。
赏菊不仅是对秋天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崇尚和美好寓意的表达。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与传说有多种版本。
其中最有名的一则传说是关于华山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有一位道人告诉一位名叫许嵩的年轻人,九月九日华山上将有劫难降临,而唯一的避难方式就是在这一天登上山顶。
许嵩带着家人和亲友按照道人的指引,成功逃过灾难。
为了感谢华山上的救命之恩,他决定每年九月九日都登山祭拜。
后来,人们便在九月九日赏菊的同时也登山,以表示对许嵩的敬仰和对生命的珍视。
赏菊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而中国的菊花又以其高雅、坚韧的特点被视为“秋之花”。
因此,重阳节期间,不少地方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菊花展览。
在这些展览中,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争奇斗艳,花朵的颜色从金黄、银白到红色、紫色等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人们可以欣赏到华丽而独特的菊花艺术品,如菊花盆景、菊花造型雕塑等,这些作品既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除了赏菊展览外,人们还会参加各种与菊花相关的活动,如赏菊游园、采菊诗会等。
赏菊游园是指在重阳节期间,人们聚集在花园或公园中,欣赏并品味菊花的美丽。
这不仅是一种欣赏花卉的方式,更是一种寻找宁静、放松身心的方式。
采菊诗会则是以写诗来表达对菊花的情感。
唐代诗人陶渊明曾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通过诗词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赋予菊花以深远的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赏菊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传承,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景仰与赞美,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崇尚生命、追求健康与长寿的文化情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菊习俗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如今,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赏菊,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观赏各地的菊花展览,体验虚拟的花园之美。
总之,重阳节的赏菊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赏菊,人们传承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有一个特殊的习俗,那就是赏菊。
赏菊习俗已经源远流长,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赏菊习俗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重阳节概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辞》,被列为“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古代,人们将九月九日视为一个瑞日,有求上天的愿望,以保平安健康。
为了迎接这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二、赏菊习俗的由来赏菊习俗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个习俗的由来,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好有关。
古人认为菊花有坚贞不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所以他们常喜欢以赏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而在重阳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九月九日九对应之“九”,也与菊花的花期相吻合,因此人们就把赏菊习俗和重阳节联系在一起了。
三、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的赏菊习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赏花府城: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到花坛或花园中欣赏各种菊花的美丽,其中以赏菊最为重要。
这些花坛或花园通常布置精美,花卉的颜色和形状各异,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人们可以一边赏菊花,一边聚会、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2. 赛菊花展:在重阳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赛菊花展览活动。
这些展览通常分为各个类别,如盆栽菊、花坛菊等,评出最美的菊花。
参与者们会精心培育出各种菊花,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才华。
这是一场菊花艺术的盛宴,也是对菊花的一种推广和传承。
3. 茶赏菊:重阳节也是赏菊与品茗相结合的时刻。
人们在庭院或茶楼中摆放菊花,点一杯香茗,一边品味茶香,一边欣赏菊花的美丽。
这种赏菊茶会成为了人们亲友团聚的一种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家庭和谐和友情的温暖。
四、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赏菊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还与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息息相关。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菊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忠诚、聪敏、高洁和坚贞不屈的品质。
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

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重阳节、重九节,始于唐代。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赏菊花。
那么,为什么在重阳节要赏菊花呢?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寓意等方面来探讨重阳节赏菊花的原因。
一、历史渊源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在重阳节登山时,发现九月九日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便在九月九日时赋诗赞美菊花美丽,将其与庆祝重阳节的习俗结合在一起,使赏菊成为重阳节的特色活动。
二、文化内涵1. 崇尚清雅:菊花以其清雅的形象和芳香的气息,被视为唯美与高尚的象征。
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赏菊成为一种寄托情感、陶冶情操的方式。
品味菊花的细腻与高雅,可以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与升华。
2. 追忆往昔:菊花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秋天的明珠。
赏菊不仅是对菊花美丽的赞美,更是对逝去的岁月的缅怀和对自然的感悟。
重阳节是一个回顾往昔、寄托思念的时刻,赏菊正是在这个时刻追忆逝去的时光,将美丽与哀思相结合。
三、菊花与长寿菊花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与长寿有着紧密的联系。
根据中医理论,菊花有清热解毒、养肺明目的功效,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气血,保护视力,并有助于延年益寿。
因此,赏菊不仅是欣赏美丽的花朵,更是一种祈求健康长寿和吉祥的好意象。
四、菊花寓意菊花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被赋予了崇高的品质,通常被视为坚贞不屈、忠诚坚毅的象征。
菊花在秋天绽放,犹如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坚强意志,与重阳节所蕴含的崇高情感相呼应。
五、传承与传统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千年,它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对传统的崇尚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保留和弘扬这一传统习俗,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综上所述,重阳节赏菊花凝聚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向往长寿以及追忆历史的情感和理念。
赏菊是一种陶冶情操、感受自然美和寄托思念的方式,也是对重阳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源于何时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源于何时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其中,赏菊这一习俗独具魅力,令人陶醉。
那么,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呢?要探寻重阳节赏菊习俗的起源,我们得先回溯到古代。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这里的“鞠”就是菊花。
不过,此时菊花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自然之物被提及,尚未与重阳节产生直接的联系。
到了汉代,菊花开始被人们用于药用和食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但在这个时期,赏菊仍未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真正将赏菊与重阳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约是在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实的纷扰,崇尚玄学,追求自由和超脱。
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对自然之美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欣赏。
菊花以其高洁、素雅的品质,成为了他们寄托情感和表达志趣的象征。
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
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他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与南山相对的闲适场景,充分展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以菊为伴,其高洁的人格和对菊花的赞美,使得菊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陶渊明的影响下,菊花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着隐逸、高洁和超脱的花卉。
而重阳节,作为一个敬老、祈福的节日,与菊花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相契合。
在重阳节赏菊,不仅是欣赏菊花的美丽,更是对高尚品质和美好精神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代,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都留下了与重阳节赏菊相关的诗作。
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期待在重阳节再次赏菊的心情。
唐代的宫廷和民间,在重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赏菊活动。
宫廷中会布置精美的菊展,供皇室成员和大臣们观赏。
而民间,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相聚,共同欣赏菊花的美丽,品尝菊花酒,共度佳节。
重阳节的赏菊

重阳节的赏菊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重阳节是一个庆贺长寿和祈福的节日,同时也是赏菊的好时机。
赏菊作为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纷纷来到花坛、园林和菊花展览场所,以欣赏各式各样的秋菊,并感受秋天的韵味。
赏菊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说,赵国的重臣范雎提出在农历九月九号登高的习俗,以避免恶运的降临。
后来,这一传统渐渐发展成为登高赏菊的节庆活动。
赏菊兴盛于唐代,盛况可见于王维的《登临九台山》一诗:“登临九台峰,秋叶满山红。
万里横江外,山川日暮空。
佳人楼上望,幽意正如绳。
”他将赏菊与登高的情景相结合,描绘出美丽的秋景和游人的快乐心情。
对于赏菊活动,人们以盆栽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秋菊陈列在室内或园林中。
秋菊的特点是不怕寒,而且花型繁多,色彩丰富。
无论是黄菊、白菊、红菊还是紫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庭院中摆放秋菊,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营造了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人们可以欣赏到秋日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除了室内的赏菊活动,还有专门的菊花展览。
这些展览通常会在公园或者市区的广场举行。
展览会上,各种各样规模的园区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菊花,有的是巨型的花坛,有的是精心布置的小花房。
人们可以沉浸在其中,欣赏到各种形态和颜色的菊花,体验到赏花的美妙。
重阳节的赏菊活动不仅仅是观赏花卉,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雅和纯洁,被视为寿命长久的象征。
菊花中的清香和淡雅让人更加向往长寿和美好的生活。
因此,在重阳节期间,人们会赠送菊花给长辈、朋友和亲人,以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赏菊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赏花的过程中,人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花香疗法的植物香气化学物质,通过鼻腔和肺部进入人体,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刺激,从而减轻压力、提高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重阳节的赏菊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重阳节赏菊祈福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赏菊祈福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以赏菊祈福为主要活动,寓意着祈福祝福和祈求吉祥幸福。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赏菊祈福的传统习俗。
一、传统背景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且富有传统文化底蕴。
根据传说,重阳节的习俗起源于汉朝时期。
据《淮南子》记载,汉代时有一位聪明勇敢的少年名叫华佗,他擅长医术,在重阳节这一天预测到自己的死期将至,因此他决定登高赏菊,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尽享美好。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华佗的举动,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并将观赏菊花作为重要的仪式活动。
二、赏菊活动1. 菊花展览重阳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
展览中,以各类盆景菊和切花为主,丰富多样的菊花品种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形态、颜色、大小的菊花,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多样性。
同时,展览中常配有各类文艺表演,如舞蹈、歌曲等,使整个活动更加热闹欢乐。
2. 赏菊游园赏菊游园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些有香气和美丽景色的公园或庭院,欣赏花开花谢的过程。
在菊花环绕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氛围。
3. 赏菊比赛赏菊比赛是重阳节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比赛中,人们会带着自己精心培植的菊花参与评比。
评比的标准包括菊花的形态、颜色、品种等。
比赛不仅增加了人们对菊花的了解和欣赏,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园艺技术和培育菊花的能力。
三、祈福仪式1. 登高祈福重阳节,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登高的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气息,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同时也代表着祈福和远离灾难的愿望。
2. 饮菊花酒重阳节的饮食文化中有一道独特的习俗,那就是饮用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以菊花为主要原料的酿造酒,酒中散发出的清香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据说,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病延年、驱邪避凶,因此成为赏菊祈福的一种重要仪式。
3. 佩戴菊花重阳节期间,一些人会佩戴菊花作为配饰。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
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
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
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
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
月时菊花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
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你知道重阳节赏菊的来历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赏菊的来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
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
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
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重阳节赏菊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
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
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
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
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
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
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
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姑娘又继续在梦中介绍种植菊花的方法。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
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重阳节菊花功效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有清热明目之效,在我国馔历史悠久,
唐元结在《菊谱记》中就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
《御香缥缈录》中更八卦披露:慈禧爱吃白菊花美容。
而且菊花做菜用途广,焖、蒸、煮、炒、烧、拌都有,还可切丝入馅,如做成菊花酥饼和菊花饺等。
其中按颜色分菊花入肴多用黄、白菊,若按品种分,则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都是上品。
菊花入膳,除了增添馥郁花香外,还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外散肌表之风热,内清肺肝之火热,但药力和缓,安全无毒。
全国不少地方均有闻名遐迩的菜式,如广州的腊肉菊花饼、菊花羹,杭州的菊花咕老肉、菊花烩三丝等。
在中山,历史上更是有炮制菊花宴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