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名词解释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1、公共产品:——-P14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2、运输密度经济——-:P85是指当运输网络的幅员不变的条件下,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3、运输管制:P2764、固定成本——-:P91固定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粮增减变化,相对保持稳定不变的费用,如房屋建筑物维修费、管理费、计时工资、船舶或车辆折旧等。
5、外部成本:——-P92外部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及运输使用者不用直接支付的成本。
6、运输供给:——-P76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7、8、间的比率9、。
10、1.2.动。
3.产业济;4.称。
5.6.7.征。
8.9.10.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1.产权——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权利的总和。
12.产权关系——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3.产权制度——用以明确产权关系,界定产权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保证产权约束,最大限度维护和发展资产所有者利益的一整套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
14.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15.运输企业集团——是由以交通运输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组成的集团。
16.宏观调控——国家按照宏观调控管理目标,运用各种不同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17.运输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协调参与运输活动的各个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18.运输市场准入规范——对准备经营和正在经营运输业务的经营主体,审核和检验其经营资格。
19.运输业管理体制----国家为发展运输业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体制,是运输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责权划分、利益分配、运行机制,以及相互间关系的总和。
交通运输概论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2.交通运输的特点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货 物、旅客)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 (3)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旅客、货物)是同时运 动的,它创造的产品(旅客、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 中同时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的计量具有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交 通 运 输 概 论
交通运输概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 和构成要素。
(2)了解世界交通运输和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与现状。
(3)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性能与特征。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交通 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运载人员与 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 及社会活动的总称。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3 交通运输方式的性能与特征
1.公路运输
(5)公路运输在长途运输方面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①耗用燃料多,造成途中费用过高。 ②机器磨损大,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高。 ③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④运行持续性差,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平均运距是最短的。 ⑤公路运输安全性较差,由于车辆结构复杂、道路状况不良、驾驶员疏忽等因素, 交通事故较多。 ⑥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较大,汽车排出的尾气和造成的噪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
(2)公路运输的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利润大。 (3)与火车驾驶员和飞机驾驶员培训相比,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对驾驶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容易。 (4)公路运输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散或接运服务,还可承担铁路、水 路达不到区域内的运输,能有效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学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名词:1、机车车辆限界——是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它规定了机车车辆不同部位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
2、列车——铁路车辆按规定重量、长度及编挂条件编成车列,挂有机车和规定的列车标志并指定有列车车次时。
3、铁路车辆——是指本身没有动力,用于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铁路专用工具。
4、铁路行车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所采用,并用铁路行车规章加以规定的列车运行间隔法。
5、直达列车——货物列车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以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的列车。
6、交通运输——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7、港口——是指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8、包车客运——是将客车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9、运输——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也就是说,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10、联合运输——是指货方只要与一个机构或经营人订立一份全程运输合同,一次交付费用、办理一次保险就可以实现货物的全程运输。
11、周转——如果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性的返回到第一个车(运)次的起点,这一过程就称为周转。
12、交通运输布局——是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和运输工具形成的各地区的分布。
13、运输调查——就是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形式,针对某些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运输信息,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过程。
14、公路——则是公共道路的简称,习惯上指各级政府所建的连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配置的道路。
15、集装箱运输——是指把一定数量的货物集中于一个便于运输、搬运、装卸、储存的集装箱内来进行货物运送的运输组织形式。
交通运输概论

交通运输概论1.交通的概念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相应公共设施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活动之一。
2.运输的概念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利用一定公共设施、专门设施和相应的运载工具,实现人员与物质地理位置改变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3.绿色交通的含义绿色交通是一种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五目的,满足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和谐式交通运输系统。
4.绿色交通的特征就是以节能环保、安全通畅的交通设施为基础,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适量新能源与环保型汽车为工具,以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为依托,与城市规划和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5.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组成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是铁路行车和调车工作的基础,是运输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通常由铁路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与信号及车站设备组成。
6.铁路线路的组成铁路线路是为了进行铁路运输所修建的固定路线,是铁路固定基础设施的主体,是由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和轨道组成的整体工程结构。
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中心线可以理解为两根钢轨之间中心位置的“假想线”,也可以理解为线路在空间的轨迹。
7.铁路枢纽按其在铁路网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分类答:1)。
路网性铁路枢纽,2)。
区域性铁路枢纽,3)。
地方性铁路枢纽,8.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道路交通工具行驶的工程结构物,由路线,构造物(路基面、桥梁、涵洞和隧道)以及交通工程和沿线附属设施组成。
道路运输主要包括城市对外(城际间)道路运输和城市内部道路运输。
在本章中公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对外道路运输,城市道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内部道路运输。
9.公路的格概念公路是指连接城市、农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合设施的道路。
10.公路的主要结构-是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
11.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是保证高速行车安全和调节驾驶员和乘客疲劳、方便旅客、保护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2015-1《交通运输学》教案陆颖讲解

公路客运的营运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开行班车、出租客车、旅游客运及旅客联运四种方式。
公路货运组织与管理
(1)普通货物运输组织;
(2)零担货物运输组织;
(3)特种货物运输组织。
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1)往复式行驶线路;
(2)环形行驶线路;
(3)汇集式行驶线路;
(4)辐射式行驶线路。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
公路运输定义
按运输依托的通行途径定义,包含汽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人工在公路上的运输。
公路运输的特点
(1)运用灵活
(2)载运量小
(3)“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4)运送速度快
(5)原始投资少
(6)安全性较差
(7)环境污染严重
公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反映运输能力时间利用状况的指标;
(2)反映车辆使用强度的指标;
铁路信号设备的分类
(1)信号机,其原始形式是手灯、手旗、明火、声笛等,现代信号机主要有进、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进路信号机,驼峰信号机,驼峰辅助信号机,预告信号机,遮断信号机,调车信号机等,以及其他复示信号机等辅助性信号机;
(2)标志,主要有预告标、站界标、警冲标、鸣笛标、作业标、减速地点标及机车停止位置标等;
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定义
列车运行图是指用于表示列车在铁路各区间运行时刻及在各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了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列车在每一车站出发、到达或通过的时刻,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停站时分以及列车的重量和长度等。
列车运行图的格式
(1)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2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10min格和1h格采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二分格图主要在编制新运行图时做草图用。
交通运输学期末复习要点

交通运输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运输活动是使各种载运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和管道),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的转移。
运输规模指运量和周转量。
2、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与旅客位移方面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3、公路运输又称城乡道路运输,是使汽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在城乡道路上从事旅客和货物的运输。
4、高速公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5、铁路运输是指利用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沿铺设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6、水路运输简称水运,是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及海洋上,完成旅客与货物运送的运输方式。
7、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
它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在固定航线和固定港口间运行的运输组织形式。
从事班轮运输的船舶称为班轮。
8、不定期船是指船舶运营者在市场上寻求机会,不固定航线和挂靠港口,没有预定的船期表和费率,仅以签订租船合同从事某一具体航线或航次的船舶。
9、班机运输是在固定航线上的固定起落站按预先计划规定时间进行定期航行的飞机。
10、集中托运是指航空货运代理公司将若干批单独发运到同一方向的货物,组成一整批向航空公司办理货运手续的运输组织方式。
11、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所输送的货物主要是油品、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
12、管道生产管理是指管道运行过程中利用技术首段对管道运输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保证管道作死最优化状态下长期安全二平稳运行,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组织工作。
它包括管道输送计划管理、管道输送技术管理、管道输送设备管理和管道线路管理,前两项是生产管理的中心。
13、管道运行管理是指用制定管道运行计划的方法,以及运用管道运行状况分析和调度等手段,充分发挥管道和设备的输送效率,实现管道安全、平稳、经济的最优化运行,是管道生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模式选择、交通设施布局等方面。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交通运输设计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设计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
交通运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第三,交通运输建设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建设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运输设计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
交通运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交通运输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维护管理等方面。
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交通运输运营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运营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包括交通运营计划、交通运营调度、交通运营监控等方面。
交通运输运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按动输对象分,现代化的运输业也可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2、按服务性质分,现代化的运输业可分为营业性的公共运输和非营业性质的自由运输。
3、按服务区域分,现代化的运输业可分为城市运输和城间运输。
4、按运输方式分,现代化的运输业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5、按运输目的分,现代化的运输业可分为通勤运输、通学运输、公务运输、旅游运输、生活运输和物资运输。
6、运输设施与设备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构成。
7、汽车客运运输生产过程可划分为运输准备、运输生产和生产辅助三项主要工作环节。
8、公路汽车客运作业程序包括发售客票、行包打理、候车服务、客车准备、组织乘车与发车、客车运送、客车到达、交付行包及其他服务作业。
9、公路汽车货运作业程序包括货物托运、派车装货、运送与交货、运输统计与计算等内容。
10、公路汽车客票发售方式通常有固定窗口售票、车上售票、电话或信函订票、候车室内流动售票。
11、货物托运具体包括托运、承运、及验货等工作环节。
12、车辆运输工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准备工作、装载工作、运送工作、卸载工作等。
13、公路运输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公路运输设施、运输设备、运输对象及劳动者。
14、公路是汽车运输的路基,其主要由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等组成。
15、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规定,将公路划分这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6、桥梁由上部构成、下部构成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17、涵洞由洞身和洞口两大部分组成。
18、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将公路桥梁承载标准划分为汽车荷载、平板车和履带车荷载两种类型。
19、公路运输站场设施主要有客运站、货运站、停车场、保修场、加油站、食宿站等设施。
20、公路运输客运站的主要功能有发售客票、候车服务、调度车辆、组织乘客上下车、行包受理、交付其他服务性功能。
21、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站按其途径分为起终点站及中途站。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答案

交通运输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腹地线路: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工矿区内部的交通线,一般呈网状分布,像微血管一样贯输全国各地。
2.铁路准高速旅客列车:指旅客列车时速达到160公里以上,即将达到外国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标准的旅客列车。
3.公路中级路面:用碎砾石、不整齐石块、其他材料等面层铺筑的路面。
4.汽车容载量:载客车辆包括座位数和站立乘客数;载货车辆以最大装载质量表示。
5.交通管制:指的是出于某种安全方面的原因对于部分或者全部交通路段的车辆和人员同行进行的控制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 A ) A.水运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 D ) A.安全迅速 B.经济 C.便利 D.安全、迅速、经济、便利 3.________是油、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
( C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运 4.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运输应优选( C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5.铁路货物运输采用重载技术在国际上始于( D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6.至1997年末,我国民用车辆完成的货运量相当于1978年的( D ) A.7倍B.9倍06062#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第 1 页(共 8 页)C.10倍D.12倍 7.目前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还较差,路网密度只相当于日本的( D ) A.1/5 B.1/6 C.1/15 D.1/30 8.在15min 内观测到的交通量为100辆,则流率v为( D ) A.200辆/h B.300辆/h C.400辆/h D.600辆/h 9.我国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路段的适应交通量范围为辆/d。
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

●交通流:交通流是指汽车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
广义上还包括其他车辆的车流和人流。
在某段时间内,在不受横向交叉影响的路段上,交通流呈连续流状态;在遇到路口信号灯管制时,呈断续流状态。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平均运距的乘积,计量单位是“人公里”。
●快速轨道交通(HRT、RRT):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黑心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自动导向化交通:AGT是小型车辆运行在具有侧向或中央导轨专用混凝土轨道上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在高架的专用轨道上装有小型轻量橡胶轮胎的车辆沿导轨运行的中等运量输送系统。
●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单、双、三、四幅路: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
2.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基本通行能力:指的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通过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态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设计小时交通量越小,公路的建设规模就越小,建设费用也就越低。
用于确定车道数、交叉口选型及设计,交通信号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计等。
●路侧带: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路侧带●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
交通运输学名词解释

交通运输学名词解释名词:1 、机车车辆限界——是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它规定了机车车辆不同部位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
2 、列车——铁路车辆按规定重量、长度及编挂条件编成车列,挂有机车和规定的列车标志并指定有列车车次时。
3 、铁路车辆一一是指本身没有动力,用于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铁路专用工具。
4 、铁路行车制度一一是指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所采用,并用铁路行车规章加以规定的列车运行间隔法。
5 、直达列车一一货物列车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以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的列车。
6 、交通运输一一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7 、港口一一是指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8 、包车客运一一是将客车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E方式。
9 、运输一一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也就是说,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10 、联合运输一一是指货方只要与一个机构或经营人订立一份全程运输合同,一次交付费用、办理一次保险就可以实现货物的全程运输。
11 、周转一一如果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性的返回到第一个车(运)次的起点,这一过程就称为周转。
12 、交通运输布局一一是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和运输工具形成的各地区的分布。
13 、运输调查一一就是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形式,针对某些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运输信息,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过程。
14 、公路一一则是公共道路的简称,习惯上指各级政府所建的连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配置的道路。
15 、集装箱运输一一是指把一定数量的货物集中于一个便于运输、搬运、装卸、储存的集装箱内来进行货物运送的运输组织形式。
交通运输概论名词解释及重点

名词解释1、运输(transportation):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工具,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交通(communication):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
3、交通(traffic):运输工具在运输网路上的流动。
4、BRT(Bus Rapid Transit)公車捷運系統(BRT)以公車運轉,結合完全專用或部分專用路權以及軌道系統營運方式,提供快速、彈性、低成本的公共運輸服務5、永续运输(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环境永续(绿色运输)、社会永续、才务永续6、无缝运输(Seamless Transportation):无缝运输系指整合铁路、公路、捷运、公交车等运输系统之营运方式与实体硬件设施,以提供运输系统使用效率,以期达到端点至端点全程无隙缝的及门运输服务。
(空间无缝、时间无缝、服务无缝、资讯无缝)7:LRT (Light Rail Transport)轻轨运输,又称轻轨铁路,简称轻轨、轻铁,为铁路运输的一种。
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面或旁边行走的有轨电车以至多节铁路列车。
8:个人捷运系统(Personal Rapid Transit, PRT)9:轮胎式捷运(Rubber Tire Rapid Transit, RTRT)10:团体捷运(Group Rapid Transit, GRT)11:刀叉(Turnout)是一种使机动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其可以使车辆轮缘依开通方向驶入预订进路。
12:中央控制行车(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CTC)将特定区域内的所有站场、单线或复线轨道上所有控制机、转侧器及其他号志设备集中一处由调度员全盘统筹控制列车运转调度及好纸事宜。
重要定义:1、运输与交通的不同点:运输:强调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而不关心使用哪种运输方式。
交通:强调运输工具在运输网路上的流动情况,与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有无、多少无关。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 教学大纲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学》(Principle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专业50学时)一、简要说明《交通运输学》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总学时为50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掌握交通运输学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特点与方法,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l.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2.了解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悉汽车运材与道路和机械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5.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6.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7.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公路交通运输工程系统》邱荣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1:《汽车运输学》陈塘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2:《汽车运输工程》李维斌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3:《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第一章概论(6)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要点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1.系统与系统工程2.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作用与基本特征第二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展望1.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8)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意义,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2.要点(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第一节概述1.交通运输系统预测的概念与意义2.预测分类3.预测的步骤第二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常用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方法2.定量预测方法第三节社会经济预测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2.区域人口预测3.经济预测第四节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2.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3.交通量预测第三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8)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指标构成、概念及其评价方法.2.要点第一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1.概述2.容载量3.汽车的质量利用4.使用方便性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1.汽车的动力性2.汽车燃料经济性3.汽车制动性第三节汽车发展趋势1.车型发展趋势2.汽车性能发展趋势第四章汽车选型与更新(4)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选型优化方法,车辆更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

contents
目录
•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述 •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 交通流理论与模型 • 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 •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 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应用
01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 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功能分析
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
促进地区间经济联系
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实现旅客和 货物的空间位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
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 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保障国家安全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 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系统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作用,如战时物资运输、紧急救援等。ຫໍສະໝຸດ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
ATIS定义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ATIS) 是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个性化 的交通信息服务的系统。
ATIS应用
ATIS通过收集和处理各种交通信息, 为出行者提供路况、交通事件、公共 交通等信息,帮助出行者做出更好的 出行决策。
ABCD
预测性原则
运用先进的交通模型和预测技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 准确预测,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性原则
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交通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
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及标准
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功能、交通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 设计速度,保证行车安全。
平面设计
交通运输组织学

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的经济流动的总称。
2、交通与运输的区别: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同一过程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是指;交通关心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上的载运情况。
在有载时,交通的过程也是运输的过程。
3、公路运输业生产的特征:机动灵活,深入性强。
公路运输生产的替代性更强。
客货流的不平衡性更突出。
对资源的消耗更大。
公路运输技术适应性强。
汽车运输运送鲜果效果好。
道路交通事故更多。
投资少,收益快。
4、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由运输线路,运载工具,运输经营管理系统组成5、客运站功能:集疏功能生活服务功能辅助功能管理与通信功能6、货运站功能及构成:是连接运力和货源的纽带,从事货物的收集,整理,仓储,编组,装运,中转,交付等作业,实现货物运输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贯通。
主要功能是运输组织,中转,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其目标是促进运输向组织化,综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由站房,仓库,货棚,装卸作业场,停车场以及生活服务设施组成。
7、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功能:1多种运输干线的汇集点,是大量客货流的中转,换乘,换装和集散点,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
2是同种运输方式的多条干线的衔接点,是进行客货作业,设备技术作业以及设备运营及维修的基地。
3枢纽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相互促进,既是城市的一部分,又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8、运载工具的合理配置原则: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使运输效率最高,主要是从需求特殊性,效率,数量和质量上考虑。
9、运输需求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生活对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0、运输需求管理含义: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得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合理化。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简介交通运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领域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关注交通运输系统的运作和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交通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成本与效益、交通网络优化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基本概念交通需求与供给交通需求是指市场上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量。
交通供给则是指可以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量。
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是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
交通需求受到人口、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交通供给主要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的限制。
交通运输成本与效益交通运输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主要是指人们使用交通运输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例如票价和运输费用。
间接成本则是指人们在使用交通运输服务时所面临的时间和心理成本。
交通运输效益则主要体现在运输效率的提高、时间和成本的节约以及经济发展的促进方面。
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网络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交通网路的结构和流动方式,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交通网络优化包括交通需求预测、路径选择、信号控制、调度和路网布局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交通网络优化,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满意度。
研究方法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建模分析两种。
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交通数据来揭示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律和特征。
实证分析通常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交通需求、交通流量、交通成本等进行量化分析。
实证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建模分析建模分析是通过构建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交通运输系统的行为和效果。
建模分析通常使用运输经济学、运输规划和运输工程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建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预测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评估交通政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效果,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领域。
交通运输组织学

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科学,关注的是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它涉及交通运输系统的各种资源、技术、设施、流程、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组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交通运输组织学的概念交通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组织交通运输资源,以达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它重点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各项组织管理活动,包括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空运交通、城市交通、现代物流等领域。
交通运输组织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牵涉到很多领域的知识,其中包括交通工程、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物流管理等。
二、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组织与管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开始采用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标志着交通运输组织学开始有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60年代,交通运输组织学的研究重点由单一运输方式向多式联运、物流管理等方面拓展,这也带动了物流领域的发展。
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计算机模拟、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到了21世纪,随着交通运输主要技术和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的转变,交通运输组织学开始了一次全面的管理创新,关注的焦点也更加注重可持续性,以保证交通运输工作更加安全、高效、环保、便利、舒适、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组织学的理论体系交通运输组织学的研究涉及很多理论体系,其中最主要的理论体系包括:1、运输系统理论:运输系统理论是交通运输组织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
1、机车车辆限界——是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它规定了机车车辆不同部位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
2、列车——铁路车辆按规定重量、长度及编挂条件编成车列,挂有机车和规定的列车标志并指定有列车车次时。
3、铁路车辆——是指本身没有动力,用于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铁路专用工具。
4、铁路行车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所采用,并用铁路行车规章加以规定的列车运行间隔法。
5、直达列车——货物列车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以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的列车。
6、交通运输——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7、港口——是指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8、包车客运——是将客车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9、运输——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也就是说,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10、联合运输——是指货方只要与一个机构或经营人订立一份全程运输合同,一次交付费用、办理一次保险就可以实现货物的全程运输。
11、周转——如果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性的返回到第一个车(运)次的起点,这一过程就称为周转。
12、交通运输布局——是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和运输工具形成的各地区的分布。
13、运输调查——就是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形式,针对某些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运输信息,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过程。
14、公路——则是公共道路的简称,习惯上指各级政府所建的连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配置的道路。
15、集装箱运输——是指把一定数量的货物集中于一个便于运输、搬运、装卸、储存的集装箱内来进行货物运送的运输组织形式。
16、直达行驶法——是指每辆汽车(或列车)装运货物由起点驶经全线直达终点,卸货后再装货或空驶返回的行车组织方法。
17、甩挂运输——是指汽车列车在运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装卸和运行条件,由载货汽车或牵引车按照一定的计划,相应地更换拖带挂车继续行驶的一种运输方式。
18、完好车辆——指技术状况完好,具备参加营运的条件的营运车辆。
19、单线系统——指设置一条客运干线,联系城市各主要区域,另设置若干客运支线或辅助路线担任干线主要停车站点,供乘客集散运输的简单路线系统。
20、专用船运输——指公私营企业机构自置或租赁船舶从事本企业自有物资运输的水路运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