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

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

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

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

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

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

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

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

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

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

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

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

课堂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如何启迪学生主动和创造地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如何使课文中示意图表意更加形象生动呢?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地理解不同地区的各自气候的特点?我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反思、研究,对自己的教学作如下设计:我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分小组,各组学生分别作为生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分工收集资料,描绘当地的特点,并派代表

发言。每个小组在发言前或讲述后,都会有意识地提出一个问题,一

组扮演的是来自热带沙漠中的人,他们在介绍完自己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用头巾裹头,穿

浅色的大衣服吗?”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各组纷纷讨论,气氛活跃。结果这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处理好教材。

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是为课程标准服务的,也就是说,

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

不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地整合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放弃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而自编教材。“模拟旅行”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后的一堂综合探究课。本单元主

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点,区域间的差异和原因。由于我国

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仅靠几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全貌非常

困难,安排综合探究课,给学生一个“模拟旅行”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理解我国区域间的差异,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选择了让学生从家乡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旅游考察地,自己当游客,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探究。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培养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

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为此,

我在“模拟旅行”这堂课中设置了这样四大情境:“导游”→“旅

行”→“找差异”→“小游戏”。这些情境既同“模拟旅行”这一

探究课题紧密联系,又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并且能顺利地实现课程目标。

3.精导妙引,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特别是综合探究课更需要教师做好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并且教师的引导应贯彻课堂的始终,做到精导妙引,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会显得漫无目的,最终使课程目标难于实现。为此,我在设计“模

拟旅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始终。如在“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