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流浪者之歌》教案1花城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流浪者之歌》教案1 花城版教案一:《流浪者之歌》教学目标:1. 了解《流浪者之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演唱歌曲。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
2. CD或MP3,播放《流浪者之歌》的音乐。
3. 学生课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新课 (5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流浪者之歌》的音乐。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氛围。
3.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步骤2:导入新课 (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课件展示《流浪者之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向学生介绍《流浪者之歌》是由哪位作曲家创作的。
3.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步骤3:学习歌词和旋律 (20分钟)1. 播放《流浪者之歌》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抚摸旋律。
2. 逐句教学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3. 分段练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唱歌。
步骤4:合唱演练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
2. 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歌曲,展示个人风格。
步骤5:欣赏评价 (10分钟)1. 分享一些学生演唱的精彩瞬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步骤6: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回家练习并复习《流浪者之歌》。
2.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本堂音乐课以《流浪者之歌》为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分组合唱和个人演唱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表现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环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整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狗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细节的把握深入感知诗歌。
②体会叙事服务于抒情的写法。
③感恩于伟大的母爱,由动物到人。
尝试朗读
叶赛宁
《狗之歌》
把握脉络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早晨到晚上,一只母狗生下了一窝狗崽又失去了它 们。
把握细节
这个故事有没有省去的情节? 省去了哪些情节? 能否从诗中的一些细节中猜想出来省去的情节? 主人“愁眉不展”,这或许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母狗一直追到“尚未冰封的水面”,则暗示小狗已被主 人溺死。 作者为什么要省去这些情节?
赏析意象 作者在描摹主要对象“母狗”时通过一些精妙的意象营造出了
非常富有诗意的氛围,你能找出来并进行赏析吗?
思想情感
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和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得子之喜-失子之虑-丧子之哀
——《狗之歌》满篇都写哀愁,但都包孕在画面之中, 没有一句言论,也没有一个直抒胸臆的表情性词语。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 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 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动物的母爱
在一场森林火灾后,消防人员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只 已经快被烧焦的母鸟,他们很奇怪鸟为什么不逃走,一 位工作人员上前看看,这时,在母鸟的翅膀下,
唧唧喳喳的钻出几只毛茸茸的小鸟,原来,
那只母鸟为了保全自己还不会飞翔的孩子,
《狗之歌》精品教学设计
《狗之歌》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应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悲悯情怀。
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构建高效、开放的课堂。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诗歌鉴赏知识,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另外,本班学生朗读能力较强,兴趣较高,能有效调动则会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
三、教材分析:《狗之歌》是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之第二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狗之歌》就是典型代表。
本首诗歌讲述的是一条母狗痛失幼子而却没有得到人们同情的悲惨遭遇。
诗歌的优美的意境、凝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品读去鉴赏。
根据诗歌特点,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风格,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朗读诗歌。
2、理解母狗的形象,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把握关键诗句和主要意象,涵泳文字,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主要意象,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田园诗人,大家会想到谁?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那么在俄罗斯也有一位田园诗人,他被称为“大自然的歌手”“俄罗斯乡村的最后一位诗人”,他和陶渊明他们一样,热爱自然、追求本真,只不过他的田园牧歌更多了几分哀婉的味道,以及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就是叶赛宁,这节课我们就步入俄罗斯诗歌的殿堂,欣赏一下天才诗人叶赛宁的《狗之歌》。
(标题课件)(师:板书课题:狗之歌叶赛宁)(二).走近作者欲解其文,先解其人,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叶赛宁。
《狗之歌》教案
《狗之歌》教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作者叶赛宁(189~192)俄罗斯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191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924至192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等。
192年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解析: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分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0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解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解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0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
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狗之歌》教学设计(衣丹精品课)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现代诗《乡愁》、《再别康桥》、《我爱着土地》、《也许》,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诗歌的比较阅读,使学生对诗歌的把握趋于系统性。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诗中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理解文题《狗之歌》
“歌”是什么意思?狗没有牛的任重、马的道远、云雀的高翔、海燕的预见,可诗人为什么选择狗作为歌的对象?
明确:“歌”就是歌颂、讴歌。
4、迁移《鸟》
5、小结
可以说“叶赛宁就是大自然;叶赛宁就是心灵;叶赛宁就是创造出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伟大的爱。”他的诗超越了人与动植物分界的空间,他在用写人的感情来写动物。《狗之歌》淋漓尽致的为我们展示了鲜活的生命!真实的母爱!一颗伟大的爱子之心!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诗歌鉴赏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另外,本班学生朗读能力较强,兴趣较高,能有效调动则会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
因此本设计将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突破口入手,由浅入深,由内容到方法最后深层次的把握本诗的情感和表达的主旨,从而达到方法技巧的掌握和艺术手法的领会。
《狗之歌》教学设计
《狗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通过现代诗歌简单表达对动物或植物的喜爱。
教学重点:1.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亲爱的狗朋友》。
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狗是他们的玩伴;对于盲人来说,狗是他们的眼睛;对于被困者来说,狗是他们的救星!亲爱的同学们,想必你们也养过小狗,或者和小狗一起玩耍过,你能说说你的小狗,你和小狗之间的故事吗?你们都如此喜爱小狗,有没有为你的小狗写写诗文呢?写过作文,但是没写过诗,其实很多大家的笔墨中都有狗的身影。
陶渊明写过“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白写过“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俄国诗人叶赛宁的《狗之歌》。
二、作者介绍叶赛宁于1895年出生在俄国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不满3周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到外祖母家,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其间,外祖母对他讲述的许多民间故事,对诗人创作才能的发挥有着深刻的影响。
叶赛宁15岁开始写诗,他的诗富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把读者带到了俄罗斯乡村大自然的自由广阔天地,那里有“眼睛会说话”的白桦树,有绿茵茵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有闪着银光的河流……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一开始就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
叶赛宁爱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他爱自然界的一切。
三、鉴赏诗歌1.了解了作者和创作背景,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大家注意字音。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限制大家的思想,下面的时间大家自由诵读诗歌,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生朗读,同桌提意见。
4.品读诗歌当我们朗读时有抑扬顿挫,轻重缓和,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至于谁是谁非,就让我们一起来带着问题品读诗歌。
利用批注的方式小组间共同学习交流。
《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讲课稿
《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
精品文档
五年级借景抒情练习
——《流浪狗之歌》绘本写作
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
教学目标:
1.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借景抒情,练习环境描写
2.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感受写作要把握基本的写作基调
教学思路:
1.第一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交流阅读感受
2.第二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观察重点画面
3.如果给无字绘本配上文字,你会选择给哪一幅图配文
4.师生共同为其中一幅图配文,交流合作中分享写作“技巧”
5.学生选择一幅图独立写作
6.分享、点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流浪狗之歌》教案
一、导入
小朋友,在上课之前老师请问你们对“狗”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看到“流浪”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接下来请拿起你们手里的书,再观察一下这本书和其它的书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本书没有字)就是因为没有字,所以叫它“无字书”。
它虽然没有字,但是它有颜色和图案,每一个图案都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浪狗之歌》这本无字书。
二、进入正文
1、浏览全文,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绘本浏览三遍,谈谈你的感受:
(1)看懂了什么?
(2)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有什么地方没有明白?
老师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小组讨论解决(一个小组一个小纸条):
(1)本书采用黑白相间的颜色有什么目的呢?
(2)你能读懂书中的线条吗?
(3)你的情绪是怎样随着画面变化的?
2、迷你课程演示。
(第一次练笔)
这几幅图中流浪狗与小男孩会有什么表现?将画面写活就要写出什么呢?(启发对话、心理活动、动作、外貌、神态
的描写)
3、分组讨论
(1)任务分工。
按照“被抛弃——追车子”“过马路——酿车祸”“去流浪——到城市”“遇男孩——得温暖”四个场景分组讨论,要求孩子从对话、心理活动、动作等角度去完成故事内容。
(2)讨论
4、重新分组。
每个小组重新编排,每个小组必须有四个场景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整的故事。
讨论交流。
三、阅读后
1、反思:这本书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除了叙述角度的变化,增加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之外还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2、讨论交流。
3、总结方法,注重引导如何读绘本的角度。
《狗之歌》教学设计
《狗之歌》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音乐教学设计《狗之歌》课程内容:学生们将学习合唱《狗之歌》,通过唱歌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合作精神。
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狗之歌》的歌词。
2.培养学生音乐领悟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教学方式:1.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学生们一起学习《狗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2.教师演示歌曲,学生跟唱,分段重复练习。
3.分组合唱,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听录音,学生们练习唱歌,提高演唱水平。
教学流程:第一步:介绍歌曲《狗之歌》(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第二步:学唱歌词(15分钟)教师逐句教学生们歌曲的歌词,并让学生们跟唱。
第三步:学习旋律(20分钟)教师演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们跟唱,分段反复练习。
第四步:分组合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一起合唱整首歌曲。
第五步:听录音练习(15分钟)学生们听录音,跟着节奏练习唱歌,提高演唱水平。
第六步:合唱表演(15分钟)每个小组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
第七步: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学唱歌词和旋律时的表现,看是否掌握得好。
2.合唱表演时,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学生个人的演唱水平和音乐表达能力也是评估的重点。
延伸活动:1.学生们可以画出《狗之歌》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探讨《狗之歌》中的含义,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3.让学生自己编写歌词或旋律,展示他们自己的音乐才华。
通过这堂音乐教学设计《狗之歌》,学生不仅能学会一首优美的歌曲,更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是一堂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音乐课程。
《狗之歌》教学设计
能否从诗中的一些细节中猜想出来省去的情节?
↓
作者为什么要省去这些情节?
1.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2.通过试读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3.概括诗歌中所写的故事。
4.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故事内容。
通过有步骤地、逐渐深入地欣赏诗歌,品味其中的深情。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的把握和对意象的解读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解读、赏析去感受通过“叙事”来完成“抒情”的艺术效果。
5.引导学生赏析意象:作者在描摹主要对象“母狗”时通过一些精妙的意象营造出了非常富有诗意的氛围,你能找出来并进行赏析吗?
↓
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和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6.再读诗歌: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5.学生通过对意象的细致、深入地赏析更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狗之歌》
赏析诗歌
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①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细节的把握深入感知诗歌。②体会叙事服务于抒情的写法。③感恩于伟大的母爱,由动物到人。
2.尝试朗读课文
学生先自读、再找学生进行朗诵。
3.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引导学生把握细节:这个故事有没有省去的情节?
↓
省去了哪些情节?
导入新课
请大家静静地聆听一首歌曲——
(播放视频歌曲《天亮了》,配以歌词)
有人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
《天亮了》这首歌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收到了打动人心的抒情效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小诗,它同样运用了这种质朴自然但又十分巧妙的写法。
引出本文《狗之歌》,并板书。
学生感受、发言
引出本文、学生初步感受通过作叙事完成抒情所达到的效果
狗之歌 优秀教案
狗的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重点】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屏幕:有这样一些词条:一百年才出现的诗人、诗坛的奇迹、俄罗斯的骄傲、伟大的民族诗人、像个地震仪,他捕捉到时代的震波……、我不知道在俄罗斯还有比他更富于民族性的诗人了。
这些赞美都是送给一位伟大诗人的,他就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叶赛宁这位,俄罗斯诗人。
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麦秸(jiē)舔(tiǎn)梳踉跄(liàng qiàng)颤(chàn)动掷(zhì)石块跌(diē)落(2)生词释义。
愁眉不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颤动:物体不断地振动、抖动。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不振作。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狗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狗之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狗之歌》选自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阅读”版块,是俄罗斯的民族诗人和时代歌手叶赛宁的代表作。
这首诗讲述了一条母狗在一天内生下七条狗崽,并痛失幼子,思念幼子却遭到人们奚落凌辱的悲惨遭遇,叙述中处处充满了悲悯之情。
学习此诗,一方面“自主探究,品词悟情”,另一方面“小组竞赛,奖‘爱之花’”。
请学生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先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以品评,体悟母狗的深情和悲情;感受诗人的悲悯和爱的情怀,学会用悲悯和爱的情怀去生活和关注世界。
在教学中穿插巴勃鲁·耶鲁达的《夜》、海子的《诗人叶赛宁》、冰心的“爱与同情”语段、泰戈尔的诗句等,帮助学生理解叶赛宁悲悯和爱的情怀。
本课例拓展环节围绕新闻事件“米脂县三中学生遇袭案”设置了“说写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维和写作训练,创建一个高效、实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喜于阅读、乐于写作。
米脂三中惨案,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于是一首首饱含情思的诗歌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陶冶和思想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班级是高二理科班,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扎实,思维较敏捷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量的诗歌阅读积累,具备了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品评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研读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主要意象,品词悟情,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
(三)核心素养培养1、感受诗人的悲悯和爱的情怀,学会用悲悯和爱的情怀去生活和关注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1、研读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主要意象,品词悟情,理解诗歌的丰富情感。
2、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品评诗歌,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和悲悯情怀。
《狗之歌》教学设计
《狗之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感受母爱之伟大,体悟悲悯情怀;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突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学生学习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已经有所了解。
他们还学习了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作品对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进行过比较,学生也初步了解了中西诗歌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
因此,学习本文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自读课文,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初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狗之歌》是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之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主题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狗之歌》就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据说,诗人叶赛宁每次应听众的请求朗读此诗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以致热泪盈眶。
通过学习,把握母狗形象,体味诗人的悲悯之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设定课程目标,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鉴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了课时,预设了教法和学法。
详情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母狗形象,体会深沉的母爱。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欺辱欺凌的人的悲悯之情。
3、品味诗歌语言,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欺辱欺凌的人的悲悯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策略为了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教法与学法设置如下:学法:反复诵读吟咏诗歌,感受形象。
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关键词语体会诗人情感,归纳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教法:指导诵读,创设环境,点拨释疑,示范引领。
流浪歌唱词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流浪歌唱词教学设计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浪歌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流浪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流浪歌唱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流浪歌唱词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2. 教学难点:流浪歌唱词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流浪歌《流浪者之歌》,引导学生思考流浪歌的特点和魅力。
(2)介绍流浪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流浪歌的文化内涵。
2. 教学流浪歌唱词(1)学习流浪歌唱词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旋律、歌词等。
(2)分析流浪歌唱词的演唱技巧,如咬字、吐字、呼吸等。
(3)讲解流浪歌唱词的音乐表现力,如强弱、快慢、高低等。
3. 演唱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流浪歌唱词进行演唱。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流浪歌唱词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流浪歌唱词,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流浪歌唱词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深入学习流浪歌唱词(1)学习流浪歌唱词的背景故事,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2)分析流浪歌唱词的歌词,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3. 演唱比赛(1)组织学生进行流浪歌唱词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评选出优秀选手,给予奖励。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流浪歌唱词的学习过程。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流浪歌唱词,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流浪歌唱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唱比赛中的表现。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唱汪汪队主题歌教案
学唱汪汪队主题歌教案标题:学唱《汪汪队主题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学生学唱《汪汪队主题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并能够有条理地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汪汪队主题歌》的内容和旋律;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发展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能力;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汪汪队主题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2.歌词卡片,打印并分发给学生;3.音乐播放设备;4.实物或图片展示汪汪队的角色形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歌曲 (时间:5分钟)1.展示汪汪队的角色形象,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背景;2.播放《汪汪队主题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2: 学习歌词 (时间:10分钟)1.分发歌词卡片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2.指导学生逐句分析歌词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3.逐句教唱,并进行篇章分节。
Step 3: 培养歌唱技巧 (时间:15分钟)1.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鼓励他们尝试通过腹式呼吸唱歌;2.针对歌曲中的一些特定音程,进行技巧训练,如音域拓展、声音的柔和和高亢等;3.学生分组练习,每组进行表演和互评,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分享和改进。
Step 4: 合作表演 (时间:2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形象并进行扮演;2.指导学生通过表情、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展示出角色的个性和特点;3.学生进行小组排练,并进行表演。
Step 5: 总结和评价 (时间:5分钟)1.学生合唱整首歌曲,评价学生的合唱质量和表现;2.鼓励学生互相给予积极的反馈,提供互相改进的建议;3.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版本,改编《汪汪队主题歌》的歌词或旋律;2.学生可以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3.学生可以进行小型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他们的表演。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教学目标:1.在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体验维也纳人热爱音乐、能欣赏音乐、人人都在享受音乐的精神。
2.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文的选材特色,知道选材的重要性。
3.练习默读、选择性阅读、跳读,体验“问问题、寻找认知冲突”阅读策略。
教学过程:你听过“圆舞曲”吗?你知道“维也纳"吗?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文章,读文章一般来说先读题。
(生读题)师:这个题目有些词语,你们联系上下文也解决不了,比如“圆舞曲”,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生:我查过字典“圆舞曲"在词典上的解释是一种“交际舞"。
师:交际舞?“圆舞曲”是一种舞蹈?生:我觉得是一种交际舞的音乐。
师:是的,“圆舞曲"是为一种交际舞伴奏的音乐。
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尔兹”。
听过吗?那我们就现场听一听。
(欣赏音乐)师:没有听过“圆舞曲"的请举手。
(个别举手),谁举手我跟谁拼了(笑声),刚才我播放的就是“圆舞曲”。
没有听过“华尔兹”的请举手.(笑)还好没人举手,因为“圆舞曲"就是──“华尔兹”.师:维也纳听说过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如果能简洁地介绍,那就更棒了!生:我知道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还是花的天下。
生:维也纳出了许多音乐作家,他们谱的曲子很好听.师: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她解释了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生:维也纳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师:那里的人非常热爱音乐。
生:我知道维也纳有金色大厅,这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向往的天堂。
师:说得真好!任何一个有音乐梦想的人都希望在音乐大厅里演出,任何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都希望在这儿欣赏音乐。
生:我查过资料,维也纳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学一种乐器。
师:真好!我们再来看这个题目,一位作家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一般来说要写一写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家喻户晓的音乐家、耳熟能详的乐曲,但是这篇文章具体写世界闻名的金色大厅了吗?(没有),具体写家喻户晓的音乐家了吗?(没有),具体写耳熟能详的乐曲了吗?生:没有。
语文:2.4《狗之歌》教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2.4《狗之歌》教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作者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1925年1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1.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解析: 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分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01. 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解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 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解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0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
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 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借景抒情练习
——《流浪狗之歌》绘本写作
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
教学目标:
1.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借景抒情,练习环境描写
2.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感受写作要把握基本的写作基调
教学思路:
1.第一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交流阅读感受
2.第二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观察重点画面
3.如果给无字绘本配上文字,你会选择给哪一幅图配文
4.师生共同为其中一幅图配文,交流合作中分享写作“技巧”
5.学生选择一幅图独立写作
6.分享、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