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社会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人才能够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他们能够不断挖掘问题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的繁荣。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被认为是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关键。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1. 优化教育体制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我们需要从教育体制方面入手。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但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来说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们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实践和创新活动。
2. 加强科研创新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研究机构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和研究机构也应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3. 强化实践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1. 引入跨学科教育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教育。
创新问题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跨学科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创新管理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管理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保障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创新管理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出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成为了每个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创新管理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他们具备创新思维、敢于冒险、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人才能够开拓新市场。
他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发现并把握市场机遇,为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供支持。
其次,创新人才能够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他们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并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
再次,创新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改进企业的运营模式、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最后,创新人才能够培养和传承企业的创新文化。
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实践,引领企业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文化。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在创新管理中,培养和发展创新人才需要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崇的培养方法:1.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的选拔是培养的第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具备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立创新人才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并根据创新绩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2. 创新人才培训计划创新人才培训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企业可以组织创新思维培训、创新方法培训等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此外,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项目和团队,通过实践和项目经验来培养创新能力。
3. 创新团队建设创新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跨部门的创新团队,打破组织边界,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和意义说到“创新型人才”,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那种动不动就能发明个什么高科技产品的天才,或者是那些总是脑洞大开、想法一堆的人。
其实呢,创新型人才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高在上,他们并不是穿着实验服在实验室里忙活的怪咖,也不仅仅是那些在硅谷搞着人工智能的大神。
创新型人才,简而言之,就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独特见解、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挑战自我边界的人。
像你我身边那些每天为了一个小小创意而绞尽脑汁的年轻人,他们也可以是创新型人才。
只不过,世界变化太快了,创新不再只是技术问题,它已经深深地和社会发展挂钩,甚至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能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敢于创新、善于变通的人。
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真的太重要了。
如今的社会,变化简直比翻书还快。
昨天还在讨论A,今天大家已经在讲B了。
你想,假如我们还是按老一套的模式来培养人才,那可不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嘛。
以前大家只会“埋头苦干”,读书就是死记硬背,考试就是靠默写那些枯燥的公式。
可如今啊,这种“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太管用了。
试想,如果我们还在给学生灌输“按部就班”那套老黄历,而不给他们创造条件去尝试、去探索,怎么可能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的人呢?再想想你身边的朋友,有几个是那种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找到新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我敢打赌,大多数人都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问题核心的“神算子”,可如果你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尝试,或许他们能比你想象得更聪明、更能干。
不说别的,大家也许都经历过那种“死记硬背”的痛苦吧。
尤其是考试时,那感觉简直让人抓狂:明明学了那么多,结果却总是记不住,总是感觉自己脑袋空空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很大原因是因为,大家没有真正去理解这些知识,更多的是“机械记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如果大家都只是按照老师教的死记硬背,永远跟着条条框框走,怎么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呢?换句话说,创新型人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去质疑传统,去思考新的方向。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创新能力被视为国家和企业竞争的核心。
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能够开发新产品、设计新服务、改善流程、引领市场潮流。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企业和国家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创新人才的培育可以促进知识经济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创新人才不仅拥有优秀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拥有开拓进取、敢于尝试、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这种精神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预见性和活力,有助于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另外,创新人才的培育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或国家拥有越多的创新人才,就意味着创新能力越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大,赢得的商业机会就越多。
总之,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非常深远。
创新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们将对企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企业和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设富有活力的知识经济和创新型国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人才。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1.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1.2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包括了学生在思维、表达、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全面和坚实。
1.3 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1 鼓励学生表达语文学科作为表达能力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想象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2.2 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辨的习惯。
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等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3 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朗诵、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创新的乐趣。
人才培养工作中对于创新创新的看法

人才培养工作中对于创新创新的看法人才培养一直以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进,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如何培养创新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工作的角度,探讨创新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做法和建议。
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创新创新的看法,首先要明确创新创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创新创新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培养具有创新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于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入新的科技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新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科研实践、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新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促进学生的创新创新思维和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新教育和创新创新竞赛等途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协作、共同创新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创新合作精神。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创新创新的重视和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共同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中对于创新创新的看法,加大对创新创新的投入,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
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指的是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他们不仅能够产生新颖的想法,而且能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都至关重要。
首先,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们能够突破传统,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创新人才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外,创新人才在应对未来挑战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创新人才能够提供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为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教育、社会环境和组织机构等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将从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创新资源和环境,为学生创造展示和实践的机会。
除了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也对培养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和创造力,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创新竞赛、创业孵化器等项目可以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并提供实践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组织机构也应该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支持和机会。
企业可以设立创新研发部门,为员工提供创新培训和项目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和科技创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然而,培养创新人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学校、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合作,加大投入,提供创新资源和平台。
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创新人才的培养涉及教育体系、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与挑战。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以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1. 推动科技创新: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能够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进展。
2. 增强国家竞争力: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对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创新人才在各个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3. 解决社会问题:创新人才能够通过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公等,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4. 增加就业机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和方法1. 提供优质教育:优质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教育机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跨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的领域。
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应鼓励学生和研究人员跨学科合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4. 鼓励科研创新:科研机构应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金支持,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政府和企业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等支持,激发创新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造力。
三、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与挑战1. 教育机构的责任:教育机构应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设计和实施创新教育课程,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培养模式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是指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创新、具有创造力、勇于实践的人才。
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推动经济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1.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2.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引入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新创业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发起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教育和创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创业领域的人才。
三、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1.多元化评价机制: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考试成绩、创新项目、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等多个层面的评价指标,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导师制度优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和支持。
因此,需要优化导师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选拔优秀教师和企业导师担任学生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包括创新教师培养、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教育体系,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

2、科教融合的意义
科教融合的意义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首先,科教融合可以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通过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其次,科教融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科 学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 科教融合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支撑,而高素质的人才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
目录
01 创新人才培养:意义 与条件
03 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
02 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04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素
目录
05 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 案例分析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创新人才培养:意义与条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领域的 核心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未来领袖。本次演示将探讨创 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条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益显现,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创新人才 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教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科技创 新能力,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次演示将就科教融合的现状、意义 和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一、科教融合的现状与意义
结论
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条件,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合作与 交流以及锻炼意志和毅力等关键因素的培养,我们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 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培养创新人才

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 的”,在一个项目或者活动中, 每个人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 符合自身能力、特长和优势的 任务分配才是最具高效率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合 作的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点
【案例7-3】分工明确、精诚合作的项目团队
西部某高校的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包含了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项 目,在自然科学类项目中,其中一个国家级项目是关于“LZ市区街头艺人生存现状的调查”的项 目。该项目在人员组成方面,就充分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合作意识、人尽其才等因素。 该项目成员共4名,其中2名女生分别来自会计专业和管理专业,2名男生分别来自数学专业和社 会学专业。会计专业的女生主要负责项目的后勤以及报账问题,管理专业的女生兼顾整个团队的 运行和管理,社会学专业的男生负责本次调查的问卷、访谈提纲等的设计,而数学专业的男生则 和社会学专业的男生共同负责最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其实就是互相合作和严格分工的案例, 集思广益,最终达到了完成创新项目的目标。
3.多进行总结 我们需要经常对前人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回顾,为自己的创新工作提供框架。
培养创新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点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鼓励创新
首先是健全自主创新的保障措施。对于大学 生而言,大学就应该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创新的原 动力,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其次是全民参与。这里的全民参与指的是全 体大学生。
➢ 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 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 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 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 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 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培养方式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是驱动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活动的核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创新型人才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变革。
其次,创新型人才能够推动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再次,创新型人才具备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可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
首先,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途径。
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当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员工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同时,企业应当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策略。
首先,要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其次,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优秀的外国人才,促进创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此外,要鼓励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最后,要加强人才评价机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
总结起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都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Word count: 316 words]。
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

・创新人才培养・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冷 余 生提 要 文章认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虽是一个老的命题,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
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转变大学教学模式和保障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最基础,又是在我国最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意义 条件作 者 冷余生,湖北大学教科所教授 加快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
为此,我想就创新人才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创造创造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为了使本文的讨论更为简捷明了,关于创造的概念,我想主要从哲学的层次上来界定,而不过多地涉及其生理的和心理的机制。
毛泽东在论及创造时,曾以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整个人类的历史出发,作出了以下著名的论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
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
在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归结出的“四个有所”说的就是创造。
按我的理解,这四个与创造相关的概念并不是平列的关系,而是从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中阐明了创造的本质及其基本的内容。
(一)“有所前进”是对创造本质的界定人类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且是靠着创造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创造的作用来界定创造。
由此可见,创造是以人类为主体将自身的认识和实验不断推向前进的行为及其成果,是创造行为与创造成果的统一。
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突破,皆属于创造的范畴。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被公认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了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训资源,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措施。
本文将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具备了解问题本质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他们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还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职业发展和创业梦想。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容易获得优秀职位和更好的薪资待遇。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1. 创新教育和培训创新教育和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应从小学开始,通过兴趣培养、科学实验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高等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创新实验室、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创新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2. 实践和项目经验实践和项目经验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学生应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与企业或社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现实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这种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与企业合作的经验,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环境和文化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学校和企业应创造一种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文化,为学生和员工提供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基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条件。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质,能够为社会、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当今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创新人才培育不仅是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个人发展的关键。
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研发和技术转化。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人才更容易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创新人才培育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教育、企业和政府等各个领域的支持。
教育机构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总之,创新人才培育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推进创新人才培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 1 -。
论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创新人才首先需要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的人,才会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源泉,它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为了培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做出改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和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质疑。
例如,在讲解一个科学原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相关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总结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
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等场所都应该向学生开放,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科普网站等都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创新人才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
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之上。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对数学、科学、语言等核心学科有扎实的掌握。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如果能够了解一些生物学、心理学的知识,可能会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产生新的创新思路;学习艺术的学生,如果对物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
培养创新人才,实践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创新人才与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与人才培养从古至今,创新一直是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
而创新不仅仅需要有梦想和想象力,更需要有实际行动和科学准备。
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保证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充满着变革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更多具备创造和变革能力的人才。
这种能力培养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或者记忆知识,而必须是一种全面的、有能力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在多个行业中,一些拥有创新人才的公司经常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最新的科技或者有最懂市场的战略师,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许多能够发挥创造力的人。
这些人具备的能力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包括实际操作的能力;不仅有个人的创造才华,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1.注重思维训练创新的核心是有创造力的思维。
创造力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用独特和新颖的方式创造新事物或新想法的能力。
因此,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
一些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如侧重思维、创意思维、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增强分析和决策能力。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仅包括编程、科学和数学等基础课程,还包括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际的合作和项目经验。
每年举办学生图画比赛、科学教育设施开放日、编程竞赛、历史比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看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创新课程的开发混合和自适应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的专业教育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传统的课堂讨论被改进为学生组织和运营文化节。
这不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还培养了沟通和团体合作的能力。
4.创新人才的多样化多样化考虑创新团队的组合,创造了一种高度包容的环境,使人们可以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团队多样性、知识多元化和合作模式可以建立强大的创新能力。
简单而言,集思广益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终极目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1.教育体制问题教育体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培养创新人才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挑战三个方面探讨教育改革如何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他们能够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并创造出新的价值。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也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1. 提倡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和领域的学习,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自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实践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 鼓励团队合作创新往往是团队的成果,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重视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培养创新人才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很难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2.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普遍偏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表现和创新潜力,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 教师培养与素质不高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一些教师的培养和素质存在问题。
教育管理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管理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扮演着培养和塑造未来世代的重要角色。
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教育管理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并探索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他们拥有变革思维、开拓能力、创意潜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二、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教育管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激励措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
1. 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者在课堂中主要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然而,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创新的推动者,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创新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灵活的教育机制传统的教育机制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忽视学生的创新潜能。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管理者需要建立灵活的教育机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
3. 建立创新教育平台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创新教育平台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这样的平台可以包括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专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场所。
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励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激励机制主要以成绩为导向,容易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管理者应该优化激励机制,注重发现和引导学生的潜力,鼓励和奖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成果。
三、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管理水平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力创新思维和领导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应运而生。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教学和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领导力的系统性安排。
本文将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特点和实施策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培养具备创造力和引领力的人才。
创新思维和领导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创新人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有领导力的人才则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团结和引导团队成员共同迈向成功。
其次,创新人才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竞争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而学生们在接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培养之后,将具备问题解决、创新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带给企业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培养,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等,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许多特点。
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活跃度,帮助他们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领导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通过模拟实践、领导力训练等方式,学生能够学到如何理解团队成员、合理分配资源、做出明智决策等领导力相关的技能。
此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天赋和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人才培养・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冷 余 生提 要 文章认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虽是一个老的命题,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
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转变大学教学模式和保障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最基础,又是在我国最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意义 条件作 者 冷余生,湖北大学教科所教授 加快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
为此,我想就创新人才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创造创造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为了使本文的讨论更为简捷明了,关于创造的概念,我想主要从哲学的层次上来界定,而不过多地涉及其生理的和心理的机制。
毛泽东在论及创造时,曾以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整个人类的历史出发,作出了以下著名的论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
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
在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归结出的“四个有所”说的就是创造。
按我的理解,这四个与创造相关的概念并不是平列的关系,而是从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中阐明了创造的本质及其基本的内容。
(一)“有所前进”是对创造本质的界定人类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且是靠着创造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创造的作用来界定创造。
由此可见,创造是以人类为主体将自身的认识和实验不断推向前进的行为及其成果,是创造行为与创造成果的统一。
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突破,皆属于创造的范畴。
人类需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们的创造,也需要亿万群众的创造,只有两者交相辉映,相互推动,才使得人类的创造力永不衰竭。
[2]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8[3]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3)5,191[4] 潘菽.谈谈南大的前途.见:南京大学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南京大学高教所、教务处,1999[5] 张伯苓言论选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6] 杨振宁传.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 [美]博伊.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54[8] [美]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205高等教育研究 1 2000 同创造相关,还有一个创造性的问题。
所谓创造性,我认为是指创造主体包括群体和个体,所具有的创造的属性和必须具备的创造的素质,主要是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般而言,只要是大脑正常的人,皆具有创造的潜能,这是由人类的类本质所决定的;但这种潜能要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则还需要后天的培养。
所以说,人人皆有创造的潜能,但并非人人皆有创造性。
由此在人的发展上就出现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或创新人才的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仅不是并列的,而且要求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是对各类人才的共同要求。
(二)创造包括发现和发明两个方面发现和发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创造活动。
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到发现和发明的分界:从创造的对象而言,发现所探究的是人所不可违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的、社会的客观系统,及反映这一客观系统的思维系统;发明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根据现实条件设计与创造出的人可以为的人为事物,即人为系统。
从创造结果的特征而言,发现是见前人、他人所未见的客观规律;发明则是从无到有,将自然形态的事物改造成人为形态的事物,即创造物。
从创造的作用而言,发现在于认识世界;发明则在于改造世界。
从学科性质而言,发现属于基础学科;发明则属于应用学科或工程学科。
创造是发现和发明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是必须经过认识与改造两个过程的”[2]。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一个老的命题,而在当今社会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一)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人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而且只有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而人之所以能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由于经过长期的进化而产生了人类独有的精神属性这一本质的属性,即被恩格斯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思维着的精神。
这种思维着的精神,就是人类的智慧,而智慧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就是创造性。
人类是在社会进步与人的创造性发展的互动中前进的。
我们看待人的发展,一方面应重视人的发展要素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在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性,使人类蕴藏的无限创造力得到解放。
应当看到,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和人性的发展,而最根本的则是人的创造性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所决定的,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人类的繁衍靠两种途径,其一是生殖繁衍,在这种繁衍中有遗传,也有变异,由此推动着人类生物学上的进化;其二是文化繁衍,文化不能遗传,只能靠一代一代地传递,在这种文化繁衍中,有继承,也有创新,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文化的繁衍靠的就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其中首要的基本的则是文化功能。
教育通过人的培养,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而且必须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没有传递,文化就不可能得以传承,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文化的进步,所以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必须肩负起继承和创新双重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人才也就成为了教育的题中之义。
(三)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新人才培养特殊意义人类有史以来可划分为三代生产力,第一代是以手工劳动为标志的生产力,与此相适应的是农业社会;第二代是以机器为标志的生产力,与此相适应的是工业社会;第三代是以计算机等高新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知识经济或知识社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的创新、传递和应用。
可以说知识经济是对第三代生产力的一种科学的描述,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是完全一致的。
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将知识创新在人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知识创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的决定性的因素;其二,劳动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已达到60%-80%以上;其三,以知识创新为支撑,科技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四,是加15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剧了国际经济竞争,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各国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则在于谁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并占领高新科技的制高点。
以上特点集中起来,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尤其在中国,只有紧紧抓住了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是真正抓住了现代化的关键,抓住了立国之本。
三、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人的创造性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有条件的。
就基础性的条件而言,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体的身心素质,二是教育的影响,三是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对人的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皆具有双重性,即既可以成为促进创造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亦可以成为抑制甚至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不利条件。
如由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不同,对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再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甚至有天壤之别;个体的身心素质也是如此,对于创造性的发展而言,同样包含着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
重视创新人才成长条件的研究,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
在对待条件的问题上有两种情况是应当加以纠正的。
一种情况是热衷于发表培养创新人才的宣言,而忽视条件的研究和创设,似乎不改变现有条件,创新人才就会呼之即出,显然,这种“口头革命”是无济于事的。
还有一种就是“叶公好龙”的现象。
创造性就是一条龙,有些人在赞美创造时几乎什么美好的词句都可以用上,而一旦触及到相关的条件,或一旦龙真的出现时,就害怕了;正如某些提倡创造性的人,同时就在自觉不自觉地压制人们的创造性。
应当承认这种现象在机关、学校、企业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设想,如果上述错误倾向不加克服,就难以谈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实是有真有假的,区别真假的标准,不在于口头的宣言,而是在于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还是在压制或束缚创新人才的成长。
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本文所要论及的并非全部条件,而是在各种条件中属于最基础的,在我国又是最薄弱的,必须首先加以突破的几个条件。
四、重视学生个体独立性的发展(一)个体独立性属于个体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范畴个体独立性是指不依赖于他人而自主地思考和行动,同依赖性是相反的,即独立性越强,依赖性就越小,反之亦然。
当然,个体不可能完全超越对社会的依存性,因此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个体独立性的形成,是其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心理因素包括思维的独立性和意志、性格的独立性,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就社会因素而言,个体的独立性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即作为社会的积极成员,能独立地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个体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独立性,是以其生理的成熟和健全为支撑的。
个体独立性的主要表现,一是认识的独立性,包括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独立性和研究的独立性;二是实践的独立性,包括工作、学习、交往等方面所需的各种实践动手能力;三是生活上的独立性,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与经济能力等。
作为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条件下,从幼儿园到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独立到不完全独立到完全独立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阻挡的过程。
(二)由独立性到创造性是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虽然个体独立性并不是创造性形成的充分条件,即不能说有了独立性就一定有创造性,但却是一项基础性的必要条件或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