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风井端头降水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过中间风井端头加固降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金鸡湖中间风井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I-T-S14标【星港街站~会展中心站~华池街站】区间盾构隧道(总长6156.92m)的一个附属工程。

金鸡湖中间风井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A岛,金鸡湖总面积10768亩,湖中平均水深1.8~3.7m。A岛位于金鸡湖北面,距离北岸最近距离480m,高出水面约2.5m,占地面积30614 m2,施工场地面积3300m2,其中中间风井占地面积342m2。

中间风井围护结构采用Φ1200mm@1350mm钻孔灌注桩(C30混凝土)+Φ850@600mm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东西两端头各采用三轴搅拌桩深搅加固,加固底标高为-25.977m,隧道端头内底标高为-19.807m,中间风井端头共施工12口降水井,管井直径300mm,长23.5m。在两端头各设臵一口观测井,孔径10CM,井管为直径为5CM的PVC管。

1.2地质概况

(1)气候特征

苏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9.8℃。多年平均降水量1128.9mm,最大降水量1611.7mm,日最大降水量343.1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苏州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

(2)工程地质

区域构造资料显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据中国岩石圈新构造时期升降幅度图,地形形变测量数据表明(1956~1977年),平原区20年间垂直形变速率不到-0.1mm/a,区域范围无浅层新构造明显活动痕迹,本区属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区。

根据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东延段星港街站~会展中心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A岛风井地质及地下水状况如表1.2-1所示。

表1.2-1 中间风井地质及地下水文情况

(3)水文地质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潜水、微承压水、承压水。

①潜水

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填土层组成。由于其物质组成不均匀,固结时间短,往往存在架空现象而形成孔隙,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富水性差,透水性不均。其下部为③粘性土层:上部③

1

粘土层,均质致密,为超固结土,据先期室内试验,

其渗透系数K

V =2.6×10-7cm/s、K

H

=2.5×10-7cm/s,属不透水土层;下部③

2

粉质粘

土层,据先期室内试验,其渗透系数K

V =9.2×10-6cm/s、K

H

=1.2×10-5cm/s,属微透

水土层,因含水层渗透性差,单井涌水量较小(<10m3/d)。初见水位标高1.50米左右,稳定水位标高1.80米左右,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以大气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苏州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高,旱季在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低,年水位变幅为1.00m。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年最高潜水位标高2.63m,最低潜水位标高 0.21m。

②微承压水

微承压水含水层由晚更新世沉积成因的土层组成,主要为④

1粉土、④

2

粉砂

层,为良好的赋水和透水地层。结构底板位于④

2

粉砂层和⑤粉质粘土层,故该含

水层为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的含水层。根据先期相邻站点抽水试验报告,④

1、④

2

层渗透系数为1.97×10-3cm/s,为中等透水土层,井径φ130mm,降深11.18m(地面以下)时单井涌水量141.36m3/d,影响半径约120m。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地下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迳流及人工抽吸为主。据调查,金鸡湖南侧曾取土,取土深度达到④

1

粉土层,微承压水含水层与金鸡湖水已贯通。勘察期间,测得微承压水头相应标高在1.14m左右。

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年最高微承压水头标高1.74m。最低微承压水头标

高0.62m。

③承压水

承压水含水层由⑦

2

粉土层组成,埋深较大(达30m以上),据室内试验,渗

透系数为K

V =1.7×10-4cm/s、K

H

=2.7×10-4cm/s,属弱透水土层。勘察期间实测得承

压水头标高-0.17m左右,据区域资料,苏州市1990年以前最高承压水头标高在-2.70m左右,最低承压水头标高在-3.00m左右,综合考虑,本场地承压水头标高取-2.00m,该含水层补给来源应为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

二、降水工程设计

2.1降水井平面布臵

降水井在端头加固区外侧分布,降水井之间距离为4m×14.8m。

降水井平面布臵见图2.1-1。

中间风井端头加固降水井井分布平面图2.1-1。

2.2管井的具体结构

降水井深度23.5m,降水井成孔直径800mm,井管为钢管,直径300mm

过滤器为花管垫筋外包两层铁网。花管孔眼15mm,孔隙率35%,铁网为80目,井管外填混合砾料1-2mm。

降水井管井井口地面标高 2.00m,管口高出地面50cm,在包括标高为-5.69~-14.29m设10m过滤器。

管井的具体结构见图2.2.1。

2.2-1 管井结构示意图

2.3观测井管构造

观测井深度和花管位臵同降水井一致,观测井孔径为10CM ,井管为直径为5CM 的PVC 管。花管孔眼3MM ,孔隙率35%,铁网为80目,井管外填混合砾料1-2mm 。

三、盾构过中间风井降水工程施工组织安排

3.1 人员及设备安排

盾构过中间风井前降水施工人员安排见下表:

表3.1-1 降水施工人员安排表

3.1-2 降水施工设备安排表

3.2 工期安排

表3.2-1降水井施工及降水施工工期安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