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并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2、通过小组动手协作总结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锻炼对信息的获取、总结、归纳的能力。
3、结合已知对探究问题的综合分析,提高小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学习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刚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原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二理科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并会结合所学动手操作,小组协作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概念和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知识综合理解上存在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选修三第二专题《细胞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有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出手,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的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的第2小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细胞融合的最重要的用途,因此,先学习细胞融合,再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做好铺垫,顺理成章。
细胞融合的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难度较大,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过程、意义。
(2)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论基础(2)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A.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B.植物体细胞杂交;C.癌细胞的特点;D.抗体的产生过程。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设置情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太空婚礼”→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环节二:动物细胞融合1.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它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哪一步?它们的过程、基本原理、诱导融合方法和意义是否相同?2.图示讲解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原理与诱导方法,推出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环节三:单克隆抗体(重点和难点)1.“抗体”的概念→抗体的传统生产方法及缺陷→引出改进生产方法——单克隆抗体2. 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单克隆抗体: 单个细胞克隆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图示讲解,针对各操作步骤提问,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3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2.1 物理方法2.1.1 电融合法2.1.2 超声波融合法2.2 化学方法2.2.1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2.2.2 灭活病毒融合法2.3 生物方法2.3.1 细胞表面分子的诱导2.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诱导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3.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3.1.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3.1.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3.1.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3.2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1 抗体特异性鉴定3.2.2 抗体亲和力鉴定3.2.3 抗体效价测定第四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诊断方面4.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1.2 免疫荧光技术4.1.3 免疫组化技术4.2 治疗方面4.2.1 抗体药物4.2.2 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4.2.3 抗体工程第五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5.1 重组抗体技术5.1.1 重组抗体的制备方法5.1.2 重组抗体的应用5.2 抗体的人源化5.2.1 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5.2.2 人源化抗体的优势及应用5.3 抗体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5.3.1 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5.3.2 纳米抗体技术5.3.3 抗体药物的个性化治疗第六章:细胞融合的效率与优化6.1 影响细胞融合效率的因素6.1.1 细胞类型与状态6.1.2 诱导方法的选择与优化6.1.3 融合条件与时间的控制6.2 提高细胞融合效率的策略6.2.1 细胞预处理技术6.2.2 融合诱导剂的浓度与处理时间6.2.3 融合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控制第七章: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7.1 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7.1.1 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7.1.2 HAT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与应用7.1.3 筛选过程中的计数与纯度评估7.2 克隆化培养技术7.2.1 有限稀释法7.2.2 显微镜手工分离法7.2.3 自动化克隆化技术第八章: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8.1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1.1 体外培养体系的设计8.1.2 培养条件的优化8.1.3 细胞株的生产能力评估8.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8.2.1 纯化方法的选择8.2.2 蛋白质A/G纯化法8.2.3 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第九章: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9.1 抗体特异性分析9.1.1 抗原结合实验9.1.2 交叉反应分析9.1.3 抗体竞争实验9.2 抗体亲和力测定9.2.1 生物素-亲和力实验9.2.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9.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9.3 抗体质量控制9.3.1 抗体产量与纯度的控制9.3.2 抗体稳定性的评估9.3.3 抗体生物安全性检测第十章:实验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析10.1 实验操作指南10.1.1 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10.1.2 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10.1.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0.2 常见问题解析10.2.1 细胞融合失败的原因10.2.2 杂交瘤细胞筛选困难的原因10.2.3 单克隆抗体产量低的原因10.2.4 抗体质量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11.1 实验目的与意义的确定11.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优化11.3 实验条件的控制与调整1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与应用12.1.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12.2 案例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12.2.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拓展应用13.1 抗体偶联药物(ADCs)13.1.1 ADCs的制备与性质13.1.2 ADCs的应用与挑战13.2 免疫调节剂的研究13.2.1 免疫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3.2.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前景13.3 疫苗研发与免疫预防13.3.1 疫苗设计与制备13.3.2 疫苗的临床试验与评价第十四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未来趋势14.1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研究中的应用14.1.1 CRISPR/Cas9技术在抗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14.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亲和力增强中的应用14.2 与高通量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14.2.1 在抗体设计中的应用14.2.2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14.3 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4.3.1 利用抗体技术促进细胞治疗的发展14.3.2 抗体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的回顾与评估15.2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15.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方法。
(2)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2)关注生物科技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教学难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细胞筛选的原理和方法。
(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动物细胞融合①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即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②原理介绍: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
③方法阐述:详细介绍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如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④实例展示: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动物细胞融合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2)单克隆抗体①抗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及局限性:回顾抗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指出其产量低、纯度不高、特异性差等局限性。
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明确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 B 淋巴细胞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 免疫小鼠: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 B 淋巴细胞。
b 细胞融合:将免疫后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c 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2.2.2“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青龙县木头凳高中秦维华066505)【设计思路】采用135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达到推动新课进行的目的。
教学的思路:问题——讨论——展示——质疑——答疑—知识点回顾—检测。
教学中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巩固、课堂检测、课后总结五个环节。
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阅读课本P52-54,课前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
课堂巩固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核对答案,讨论,会的教不会,然后展示,如果都不会,可向其它小组求助。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题的形式出现,并计分。
总之,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的教学内容,用时1节课。
教学过程可以归纳成2个过程即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设计问题:(l) 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即概念) (2) 怎样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即动物细胞融合过程) (3)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即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或意义)(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6)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其中第2、5题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旨在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生物工程的前沿技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自学及合作性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辅。
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过程、应用。
2、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前景能力目标:运用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情感目标: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教学设计13: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教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为新人教版选修3模块中的专题三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其中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与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又因为其实验操作技术复杂,目前普通中学的实验设备和药品配备等都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故又是难点内容。
本节内容还是历年求膏考的高频考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闲个知识点,可在课前利用教辅资料和学案进行预习,完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表格,思考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相关问题。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植物体细胞杂技术,为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已在必修一第6章知道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二第2章学习了免疫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助于单克隆抗体的理解。
制备过程中多次实验操作的原因及结果是学生比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多加以引导提示,并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模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且难度较低、可课前让学生小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课上分享给给全班同学。
三、教学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思维建立模型一一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操作流程过程;2.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一—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索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提高字生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3. 社会责任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重难点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冠肺炎治疗征集康复患者捐献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高血浆中新冠肺炎治疗抗体的产量?(二)新课学习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
3. 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电融合、化学融合、物理融合3. 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克隆、表达、纯化4. 实验操作: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单体克隆抗体筛选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操作,单体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克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和单体克隆抗体筛选实验。
5. 拓展与延伸: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案篇幅有限,后续章节将在后续回复中提供。
请您随时提问,我会竭诚为您服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概念、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单体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掌握。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章节,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
2. 实验器材和试剂: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和单体克隆抗体筛选实验。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过程和应用实例。
4.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医学应用案例,供学生拓展阅读。
2.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复习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从植物细胞到动物细胞,一步步引入课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研究背景:早期获得抗体的方法。
思考:如何获得单一抗体?二、单克隆抗体2.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骨髓瘤细胞特点: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特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大量特定抗体。
3.过程(1)用特定的抗体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中的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2)培养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总结缺点并尝试提出解决法。
阅读教材P48—49页。
联系实际,思考以下问题。
1.若细胞两两融合,有几种融合情况?2.如何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有何特点?3.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所需抗体吗?4.过程中进行了几次筛选?5.如何利用筛选出的能产生所需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收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自学和讨论,分析问题并回答问题。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5.补充资料:如何进行第二次筛选获得能分泌所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组讨论,完成相关探究,解决实验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作业A组:模块测评所有习题。
B组:教材开发和核心点。
C组:教材开发和随堂评估自测。
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上交。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总结。
课堂练习板书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一、单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教学反思签字:。
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第2节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目标】1.阐明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2.认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展示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克隆抗体,从而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导学生回顾必修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强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但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PEG 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通过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学习,让学生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异同点。
三、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阐明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的重要手段,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可多达百万种以上,但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必须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形成细胞群。
遗憾的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不能分泌抗体。
指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突破有性杂交的局限,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浆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特性集中于一种细胞,认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
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科勒,利用经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制备出了单克隆抗体。
他们因为这一贡献,于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让学生画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示意图。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
3. 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电融合、化学融合、病毒诱导融合3.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膜的流动性4. 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B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与提取5. 单体克隆抗体的应用:诊断和治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原理和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医学领域中抗体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单体克隆抗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单体克隆抗体在医学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教学策略。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解;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实验器材:培养皿、注射器、离心机等;3.实验试剂:细胞培养基、细胞融合剂、抗体试剂等;4.教学资源:PPT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即为什么受体细胞和供体细胞进行融合能够产生更有价值的细胞。
2.知识讲解:介绍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细胞世代繁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融合等。
3.实验演示:进行一次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并了解融合细胞的形态变化等。
4.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讨论融合细胞的特征和变化。
6.知识讲解:介绍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7.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
8.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9.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10.总结归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1.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理解;2.进行相关的小组讨论,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自主设计一次相关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应用。
3. 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应用;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第五册。
2. 教学辅助材料:PPT、实验视频、动画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和单体克隆抗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方法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解和看法。
4. 观看实验视频:播放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融合过程。
5. 知识拓展:介绍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2. 分析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3. 思考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潜在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课堂互动、观看实验视频和知识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应用,掌握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六、教学内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1. 介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实验和现代技术。
2.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如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的需求。
3. 探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教学内容: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 详细讲解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免疫动物、提取B细胞、融合B细胞与肿瘤细胞、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等步骤。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工程2.2.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设计【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安排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有诸多相似之处。
所以教材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在这部分内容中插入了小资料、细胞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及小字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这样安排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教材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个性化设计安排虽然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相似。
但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因而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开展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对学生来说是更加深奥的内容,特别是在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两次筛选对学生来说更加难以理解,所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突破。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白纸、太空泥进行小组模拟探究实验,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能力水平。
通过学习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对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诱导融合的方法、过程及应用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及培养条件也相似。
但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专题二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第2小节的内容,由于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又是细胞工程中基本技术之一,所以第2小节教学内容是在高中必修教材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也是第1小节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后的必然及延伸,是安排在学习了免疫、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能为后面的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教学奠定基础,尤其是为微生物的选种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生物技术中各个分支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细胞融合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所以对于动物细胞融合这一部分应该能较轻松的理解,但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详细介绍。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节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1)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2)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2. 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
3. 让学生理解单体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过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原理。
3. 单体克隆抗体的概念和制备过程。
4. 单体克隆抗体的应用。
5. 相关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过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单体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和单体克隆抗体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原理;讲解单体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过程和应用。
3. 实验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分享。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
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材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
它以学过的植
物体细胞杂交、免疫等知识为基础。
它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
细胞融合的异同、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以及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探究、教师精讲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实例引入新课——细胞融合
二、复习提问师:1970年,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人—
—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以证明细胞膜上的
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那么,如何实现人
——鼠细胞的融合,以及动物细胞融合后
还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
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本节课标题——动
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顾有关植物体细胞
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师设问:植物体细
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先用酶去除两种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使之成为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成杂种细
胞,最后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把其培育
成新的植物体。
师: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学生,思考并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复习旧知以引入新
课,为学习新知识
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动物细胞融合
2.、单克隆抗体
生: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明显的液泡、
无质体(叶绿体)。
师:好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识,下面让同
学们分小组讨论完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
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
从原理,促融方法,
过程,用途几个方面思考讨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并进一步强调
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特有的一种诱导方
法是生物法: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阅读课本
P52的生物技术资料卡,思考并回答下面
问题: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
生:因为灭活的病毒能使细胞膜上的蛋
白质分子和脂质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
细胞发生融合。
师:对,那么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
剂吗?
生:不能,因为不灭活的病毒会感染细
胞,而不能诱导细胞融合。
师:回答得非常好!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
看出,把两个不同的动物细胞放在一起,
用灭活的病毒处理细胞后,它们就先质融
合,再核融合,进而形成杂交细胞,这个
细胞有丝分裂后仍能形成两个完整的杂
交细胞。
那么,动物细胞融合后能形成杂
种动物吗?
生:不能,动物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动物细胞
融合的相关知识。
下面呢,还是分小组把
同学们展示的内容批改评价一下。
刚才同学们总结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还有
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
体。
那单克隆抗体是什么呢?
小组合作探
究
看课本用灭
活病毒诱导
动物细胞融
合过程的示
意图。
学生找出展
示内容的错
误。
进一步加
强本节内容
知识的记忆。
了解动物细胞融合
的概念
培养学生应用已知
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
了解动物细胞融
合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及自主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思维
的广阔性
师:在弄清什么是单克隆抗体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抗体的基础知识,再来了解以下两个问题:1、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什么?抗体是从何来的?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本P52的最后一自然段的基础上,讨论这个问题。
生: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
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要的抗体。
这种生产抗体的方法产量和纯度都很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
师: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2、B淋巴细胞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P53第一自然段,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生: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师:很好!根据B淋巴细胞的这个特点,若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如何做呢?生:采用动物细胞培养。
师:对。
我们必须用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克隆形成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就有可能产生出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这就是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可遗憾的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那么,米尔斯坦和柯勒两位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想一想,能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吗?请阅读课本P53~54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文字及示意图,再思考回答问题。
师:两位科学家极富创造性的设想是什么?
生:如果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师:对,正是科学家先有了这个极富创造性的设想,然后再锲而不舍地把设想变为现实,才创造出单克隆抗体。
想一想,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型)?给学生留下
更多地思维
空间
学生讨论归
纳
学生阅读课
本自主总结
学生归纳讨
论
自然过度到单克
隆抗体的内容
小结
四、课堂训练
五、布置作业
生:三种,有B淋巴细胞间的融合、骨
髓瘤细胞间的融合以及B淋巴细胞与骨
髓瘤细胞间的融合。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B淋巴细胞
和骨髓瘤细胞间融合所形成的能产生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是如何筛选出来的?
生:先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种细
胞,再进行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就能得
到杂交瘤细胞。
师:对。
那么,科学家又是如何利用杂
交瘤细胞来生产抗体的呢?
生:第一种方法是:将杂交瘤细胞在体
外大规模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就能提取
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第二种方法是:把杂
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再从小
鼠腹腔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师:完全正确。
正是由于这两位科学家
的杰出贡献,他们于1984年双双获得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关单克隆抗体的
应用。
请大家阅读课本P54-55的内容,
阅读后,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单克隆抗体
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最好能结合其中的一
个用途,如“生物导弹”问题,谈一谈你
对其应用前景的认识。
应用(自主阅读):诊断试剂;治疗疾病
和运载药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细胞融合
和单克隆抗体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大家应不仅能说出动物细胞融合的过
程、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而且应能充
分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及科学、技术、社
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案P291-4题学生讲解老师点评
学案P30巩固案
学生阅读和
讨论相结合,
以突破本节
课的难点
先让学生阅
读教材,再采
用师生共同
讨论的方法
学习此部分
内容
【板书设计】
2.2.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的融合二、单克隆抗体*
1、概念: 1、概念:杂交瘤细胞、高度单一、抗体
2、过程: 2、制备过程(杂交瘤制备技术)
3、意义:制备单克隆抗体 3、应用:“生物导弹”
二、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我认真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
1、在教学过程中,整节课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课程进行的比较快,语速较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影响了教学效果。
2、小组的合作与探究这一环节不太突出,学生应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本节课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仍然是教师为主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观的想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而事实上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我就匆匆的把答案公布了,没有真正做好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