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小说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小说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 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 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其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上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看到金子后的动作是:“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 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 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和不择手段掠夺钱财的伎俩,塑造了一个为金钱而执 著发狂的守财奴的形象。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 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 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 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 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 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 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又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有的环境描写还能够推 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 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 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2019-2020年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四赏析艺

2019-2020年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四赏析艺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 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 其词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 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 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二)人物描写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 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 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注],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 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 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 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 节的发展。
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 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 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 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 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爱人除了得到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 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 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 喊着“刘……刘……”。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四 赏析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四 赏析艺术技巧

考点精练四赏析艺术技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

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

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

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

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米铺卖米。

大米、小米、香米、糯米。

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

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

量米用升,斗。

量时,吆喝,报数。

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

薄利就多销。

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

不少人家成了常客。

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

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

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

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

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

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

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

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

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

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

赵掌柜一视同仁。

人人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

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

“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

”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选自赵长春《赵家米铺》,有删改)1.简析最后一段是如何塑造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语言描写,“过年吃点好米”表现赵老板的慈悲、善良、大义。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三分析概括形象——形神兼析,“人”“物”共赏(一)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

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

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

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展开。

1.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写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丽,体弱,忧愁,聪颖。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考点一分析情节结构——梳通文脉,把握作用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一、掌握小说情节的核心知识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一)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不同的情节有它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情节线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

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

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1.叙述视角2 全知视角(1)“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作品中的人物、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小说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点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严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严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一小说第1节“三步读文法”快速读懂小说文本一、小说“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生活。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1.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作者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小说主旨而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在具体安排情节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3.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

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又有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环境在揭示人物之间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o二、小小说的选材特点对小说的考查往往以小小说为主。

与短篇小说相比,小小说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多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段插曲、一个场景、一个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行动片段,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某个道理。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赏析小说形象课件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赏析小说形象课件
专题三
考点三 赏析小说形象
——因形悟神,“人”“物”共赏
考点突破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叙事文学。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的把握,是 小说阅读和考查的重中之重。
内容索引
Ⅰ 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 点
Ⅱ 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
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
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
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
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
答案 解析
精要点拨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
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 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 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注意“他”的心理活动,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他租个黄鱼车,把书从货站运到静安寺。骑黄鱼车的是个小伙子,他
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臵上,是有权力的。”
一天早上,他去行政法院,在避雨的门口遇到一个老神父 (指桑蒂尔,
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他说: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
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
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答案
(节选自王安忆《洗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阅读小说《赵一曼女士》(原文见本专题Ⅱ“磨高考真题”部分),回答问题。
对点题型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 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 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 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 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 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 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 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
对点题型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 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 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 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 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效果。
赏析艺术技巧
大一轮复习讲义 文学类阅读 • 小说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二) 赏析描写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三) 赏析语言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1阅读技法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1阅读技法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三)小说文体特征决定高考命题点 决定 文体特点――→高考考点 ①小说通过描写具有 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来反映社会生活,这样 人 物 的人物形象具有普遍 的代表性 ②人物形象分为主要 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 成的作用 ①人物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如: (2016· 高考江苏卷 T14) 文中两处 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 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②人物形象作用题,如:(2017· 高 考江苏卷 T15) 小狗奎尼在小说 映衬作用。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 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 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 制,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 要人物的情绪心态等。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 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 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 给读者以惊异感。
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 苏卷 T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

①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 (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 ①环境特点概括分析 政治结构、 经济形态、 文化状况、题,如:(2012· 高考江苏 风俗礼仪等)和自然环境(包括人 卷 T11) 请简要概括这 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 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 环 候、地理风貌等),时空不同,环 点。 境 境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②社会环境能揭示人物各种复杂 的关系,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 展,揭示主题;自然环境对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起重要作用 ②环境作用题,如: (2011· 高考江苏卷 T14)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 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 表现人物的作用。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人 物形象、环境、语言、探究题这五个命题点来突破。每一命题 点再根据命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知识储备、 解题技巧、规范答题等方面进行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 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

2.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叙述线索(见后面)阅读小说《祝福》第一部分,说说它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倒叙开始。

交代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

(2)使用第一人称“我”叙述。

(3)使用对比手法。

把祥林嫂的惨死与千家万户的“祝福”过年气氛放在一起,构成强烈的对比。

三、情节的安排技巧基本技巧有线索、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1)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2)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4)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5)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6)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7)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8)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9)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一般追求曲折,达到这一效果的关键技巧是线索、悬念和突转。

这里重点说说线索。

(1)线索类型,主要有人线、物线、事线、情线、时空线等。

(参见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一)(2)线索结构,主要有单线和复线两种。

①单线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

小说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

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②复线结构a.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b.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另有主线与副线。

复线结构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3)线索作用: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让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而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④从着墨多少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填空:(1)《林黛玉进贾府》的线索是林黛玉进贾府,属于事线(线索类型)。

《祝福》的线索是“我”的见闻,属于人线。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了伏笔技巧。

四、情节的运行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4)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意识流式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填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运行模式是单线结构,《祝福》的情节运行模式是摇摆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运行模式是摇摆式。

五、段落作用1.开头段小说的开头常用两种方式:悬念式、写景式。

(1)悬念式即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进行思考;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其作用是交代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情感基调。

2.小说的中间段落关于这部分有三个方面的考虑:把握全文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或伏笔,作用是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暗示主题;主体事件,表达主题;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