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
论人类学视野下的旅游真实性
论人类学视野下的旅游真实性旅游真实性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人类学家和旅游研究者的关注。
人类学视野下,旅游真实性是一种文化现象,涉及到旅游者与当地人、地方文化和景观之间的关系。
旅游真实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可以被认为是多个方面的组合。
在旅游真实性的讨论中,人们常常强调的是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景点的真实性和人们的真实性。
对于旅游体验的真实性,人们关注的是旅游者与当地文化之间的真实互动、情感交流以及真实体验。
景点的真实性包含了景点的原貌、文化财富历史意义上的保护和维护。
人们的真实性是指当地居民、商人、导游、政府官员等人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真实性,以及在其他方面的行为和态度的真实性。
然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真实性不是一个客观存在。
人们从自己的角度、生活背景、文化传统、经验和知识构建认识,不同的群体、社区和文化背景对于真实性的定义也会存在着差异。
因此,旅游真实性的定义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文脉下存在着差异。
旅游真实性本质上是一个主观的事务,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因此人们会对旅行活动的真实性不同程度地有各种批判性。
旅游活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交流和发现。
人们在旅行中期望看到一些有关地方文化的真实表达,接触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了解有关的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在这个意义上,旅游活动也被认为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的保护和维护。
此外,旅游活动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认同,实现人文交流,推动全球化的和谐共适应。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以及文化身份、背景和经验、价值观等,不仅会左右旅游活动的真实性,还会指引人们对真实性的判断和价值评估。
旅游真实性不仅涉及到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联系,也涉及到旅游企业的责任和商业勾当。
不同的旅游企业有不同的资源和力量,它们的经营方式亦各不相同。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营销产品,各种表演、流行活动和游客演绎等形式都可以被认为是旅游营销的一部分。
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
们在这 种合理性旅游 面前 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的,从 而
给 人 们 提 供 一 点 在 合 理 性 大 网 之 下 继 续 生 活 下 去 的
希 望 。 比如 里兹 尔提 出了如何 逃 避合理 化旅 游 的建 议 ,他的建议很有后现代味道 。事实上现在 已有好 多 人在 自助旅游 , 自己选择旅游路线 , 避开喧 闹的旅游大
的 本 身 又 何 尝 不 是 一 种 矛 盾 和 令 人 爱 恨 交 织 呢 ? 事 实 上 , 处旅 游 行程 中的人 们 , 非 置身 于 “ 外 桃 身 除 世
到理性 的极 致也 是一 种破坏 和伤 害 。启蒙要 实现 的 自由和进步 ,有 一 天也会成 为钳 制 人们 的力 量 所
力 ) 又 痛 恨 于 自 己 所 处 环 境 的 种 种 不 尽 如 人 意 ,比 ,
殖 民化” 福柯 用“ ; 知识考 古学 ” 等展 开 了对 近代 以 等 来 启蒙 、 理性 、 步 等概念 的批判 。近代 以来 的社 会 进
在 用 知 识 和 理 性 构 筑 社 会 基 本 法 则 的 时 候 ,没 有 想
以 . 代 性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一 一方 面 , 品 化 的社 会 越 现 商 来 越 富 有 ,到 处 涌 动 的 是 以 往 人 们 想 都 未 曾 想 过 的 商 品 和 服 务 , 通 四 通 八 达 , 们 可 以 自由 地 往 来 于 交 人
这 个 世界 、 .可是 , 品 化的 、 商 都市化 的社会 带 给人们
的 还 有 人 际 的 疏 离 和 冷 漠 、 活 本 身 的 程 式 化 、 争 生 竞 的 无 情 、 境 的 破 坏 、 统 意 义 的 丧 失 . 以 , 论 工 环 传 所 不
・
对旅游民族志中真实性表达差异的评述
表,受到了社会学者 、人类学家和博 物馆研究员的高度质疑为 “ 一种特殊的现代价值观” 。 … 在这里 ,真实性作为游客主观旅游体验的表
达 ,成为探寻个人与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线索 ,因而具有独特 的价值。 因此 ,在旅游人类学 中,“ 真实性” 的语义本身就带有极强 的模糊性。但这个概念常常被不加 审视就用到了旅游研究当中。 ¨ J l 这也造成 了旅游人类学中 “ 真实性”含义的多种表达。不同的认 识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 ,就会得出不同的真实性认识 。本文关注的就是不同的真实性表达所关注的
【 中图分类号】C 9 1 2 .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4— 4 5 4 X( 2 0 1 3 )0 4 — 0 1 8 7 — 0 0 9
A REVⅡ W ON DⅡ FERENT EXPRES S I ONS 0N
AUTHENTI CI TY I N ToUI S T ETHNI GRAPHY Ga n Lu, Lu T i a n l i n g
对旅游中 “ 真实性” ( A u h t e n t i c i t y )的探讨是 目 前旅游人类学最为重要 的研究 内容之一 。至少 有两个原因促成了研究的兴起 :一是全球化和商业化对传统 民族文化 的影响 ;另外就是对游客旅游 动 机 的关 注 以及 这种 动机 和文 化 传统 之间 的联 系 。这实 际上 也是 已有 的旅 游人 类 学 中对 “ 真 实性 ” 进 行探 讨 的两个 基本 切入 点 。全球 化 和商 业化 导致 原有 的相 对封 闭和 静态 的马林 诺夫 斯基 式 的小社 会文化观被打破 , “ 他者”和 “ 我者” 之间的界限变得空前模糊 ,而旅游作为这样一种现象 的代
义的变迁过程 ,并对不 同表达之 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述 。在此基础 上 ,提 出 了旅 游 民族 志 中真 实性研
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与建议
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与建议本文就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旅游者自身、旅游机构或旅游区的引导和相 关奖惩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对症药,并总结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当前旅游业的管理具有景区现拍马屁涂鸦” “多名中国游客在颐和园外墙小便 宫文物铜缸被刻字‘到此一游' ”及“长城青砖变签到簿等事件的报道,同时还公布了很多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 一)旅游教育力度不够我国旅游消费教育工作长期滞后,造成国人旅游素质普遍较低。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其最明显的特 征在于异地性和暂时性,它主要体现在旅游中游人道德感较 低,责任约束力不够,占有意识外显等特点。
而由于中国在最近看到一个网站上发布了一则“ 中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大盘点”的新闻,有“杭州西湖成了‘洗脚池'”“青岛浮山 ” “故 如“ 中国游客在卢浮宫前泡脚到此一游”现身埃及 3000 年前文物”“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 嚳嚳 ” ,等等。
旅游者消费教育工作的长期滞后,致使我国公民在旅游消费理念、旅游文化素养、旅游技能及习惯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成为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根源。
旅游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旅游者要明白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并不属于个人,更加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公众,任何个人没有权利也不应该去破坏或占有,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每一位旅游者都应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养成这种意识,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到公众东西的重要性,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据为已有,随意丢弃废物,“到此一游” “西湖洗脚”等现象多源于此。
二)缺少正确的引导游客对景区的认识肯定是比较模糊的,一般是通过网络或别人的建议了解到景区的相关情况,如果对景区的情况知道得比较详细就没有必要去旅游了。
所以,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导游的引导。
导游不仅要向游客介绍景区的景色、亮点,更要对景区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进行详细引导。
旅游真实性问题及批判-吴鸿成
浙江大学旅游管理11级(硕)吴鸿成此篇文章为旅游学真实性问题的总结以及个人思考,个人认为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研究回顾客观主义真实性1.戈夫曼( Goffman) 在社会学领域提出了前台后台理论,将人的日常生活看作是一种舞台化的表演,通过前台与后台区分不同的社会表现形态和社会角色,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
麦坎内尔( MacCannell) 将戈夫曼前台后台理论引入旅游研究,提出了舞台化真实性理论( staged authenticity) ,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其实是对真实性追求的过程,旅游者期望融入旅游地的生活中,看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客观性真实性是指一个物品的原本性( original) ,而此种真实性是能透过一种固定标准与知识的事实来判断的,其追问的是旅游地事物的真实性问题,即旅游地的旅游活动、文化等的真实性和真实程度。
此时的研究问题主要在:“伪事件”;“舞台真实”;以及对后台真实的追求。
建构主义真实性建构性真实性是由游客或旅游业者的期待、偏好、信念和力量所共同投射的产物,所以同一种物品有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真实性,而且旅游的经验与所参观的真实性事物相互影响,以至于所得到的真实性是一种象征性的真实性。
此时:“伪事件”就被定义为舞台真实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游客体验的真实性游客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①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直接接触越多,真实性体验越强烈),②游客数量(游客数量越多,体验越不真实),③独立程度(越是在行程安排上独立的游客体验越真实),④和宣传的一致性(旅游过程中如果看到的现象和宣传中的越相符体验越真实)。
存在主义真实阶段王宁——站在游客体验的角度来诠释真实性,认为旅游地事物的真实性无关紧要,关键是游客欲通过旅游来激发生命中的潜在状态及发现自我。
所以存在主义真实性与旅游客体完全无关。
所以,王宁所谓的真实性与以往讨论的真实性毫不相干,他强调的是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是游客通过真实的体验来确认和追求自己的存在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学写游记》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3)
《学写游记》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学写游记”,这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对于这个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观察与体验:游记的写作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旅行中的景点、风土人情等,同时感受和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2. 表达与分享: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提升写作技巧:写游记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表达情感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写作经验。
4. 培养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旅行中的经历进行整理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景点的比较和评价,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增强文化素养: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
通过写游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多元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6. 培养兴趣爱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写作游记可能会激发他们对旅行和写作的兴趣。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学写游记”这个主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学生发现和欣赏世界之美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二、习作指导1. 规划行程:在写作之前,回忆你的旅行经历,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重点。
这将帮助你在游记中保持连贯性和焦点。
2. 收集资料:查阅与目的地相关的资料,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将丰富你的写作内容,并使你的游记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3. 观察细节:在旅行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景色、人物等细节。
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
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凝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了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旅游凝视,简而言之,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目的地、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观看和解读方式。
这种凝视不仅反映了游客的个人兴趣和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对旅游地的认知和态度。
然而,传统的旅游凝视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对当地文化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反思和重构旅游凝视的理论和实践,以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流。
本文首先回顾了旅游凝视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指出了传统旅游凝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旅游凝视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游客的观看行为、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以及文化交流的复杂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重构旅游凝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旅游凝视的理解,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二、旅游凝视的概念解析旅游凝视,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行为和文化现象,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景观、文化、社会现象等进行选择性观看和解读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包含了游客对旅游地的直观感知,更蕴含了他们对于异地文化的期待、想象和判断。
旅游凝视的概念最早由约翰·厄里(John Urry)提出,他认为旅游凝视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目的地的一种凝视,这种凝视既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也是游客对旅游地景观和文化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旅游凝视中,游客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因素,对旅游地的景观和文化进行选择性观看,从而形成自己对于旅游地的独特印象和体验。
旅游凝视不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凝视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不仅能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更能够深入了解旅游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深层次信息。
批判旅游行业不诚信现象作文
批判旅游行业不诚信现象作文前些日子,我和家人满心欢喜地筹划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
想着能暂时逃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那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
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提前做了不少攻略,满心期待着能有一个完美的假期。
可谁能想到,这一趟旅行,却让我们遭遇了旅游行业中诸多不诚信的现象,那真叫一个闹心!先说订酒店这事儿吧。
我们在网上看到一家看起来很不错的酒店,图片精美,介绍详细,价格也还算合理。
于是,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
等我们到了地方,却发现实际情况和网上的描述简直是天差地别。
房间又小又暗,设施陈旧不说,卫生状况也让人不敢恭维。
这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美美的图片完全对不上号啊!找酒店前台理论,人家却一脸无所谓地说:“就这条件,爱住不住。
” 哎呦喂,这态度,简直能把人气个半死!再说说那所谓的“特色美食之旅”。
我们报名参加了一个当地的美食团,宣传上说能品尝到最正宗、最美味的当地特色。
结果呢?导游带我们去的都是些专门接待游客的餐厅,价格贵得离谱不说,味道还不怎么样。
那些所谓的特色菜,感觉就是为了应付游客而匆忙做出来的,完全没有了特色美食应有的风味和精髓。
而且,导游还一个劲儿地催促我们赶紧吃,好赶往下一个购物点。
这哪里是美食之旅,分明是“赶场之旅”嘛!还有那些购物点,更是让人无语。
导游把我们带到一些所谓的“特产店”,里面的东西价格高得吓人。
不买吧,导游就给你脸色看,一路上冷言冷语的。
买了吧,回家后发现好多都是质量不怎么样的东西,甚至有些可能还是假货。
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最让人生气的是在景区的遭遇。
有些景区明明门票价格已经不低了,可进去之后,各种小景点还得单独收费。
而且,收费标准也不明确,全凭工作人员随口一说。
还有的景区,说是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游客数量,可实际上呢,只要你愿意多花钱,就能走“特殊通道”。
这哪里是保护环境,分明是变着法儿地赚钱嘛!这些不诚信的现象,真的是大大破坏了我们旅行的心情。
关子旅游真实牲问题的批判
台所见 的 只是 舞 台化 真 实 性 。舞 台化 真 实 性 后
[ 收稿 日期 ]0 1— 6— 0 [ 2 1 0 2 ; 修订 日期 ]0 1— 8— 3 2 1 0 0
[ 者 简 介 ] 振 之 ( 95一) 男 , 庆 人 , 授 , 士 生 导 作 杨 16 , 重 教 博
第2 6卷
21 0 1年 第 1 2期
月 刊
关 子旅 游真 实 牲 问题 的 批 j I
杨振 之 , 海 霞 胡 。
( .四川 大 学 中 国休 闲 与旅 游 研 究 中心 , I 成 都 60 6 ;.四川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 1 I 四川 104 2 四川 成 都 6 06 ) 10 4
真 实性 问题 和旅 游 的真 实性 问 题究 竟 是什 么?
其 实一 直就 没有 弄清 楚 过 , 管 它 已 经成 为 旅 游研 尽
究 的一 大理 论 热 点 。戈 夫 曼 ( o m n 在 社会 学 领 Gf a) f 域 提 出了前 台后 台理 论 , 人 的 日常 生 活看 作 是 一 将 种 舞 台化 的表演 , 过 前 台与 后 台区 分不 同 的社 会 通 表 现 形 态 和 社 会 角 色 , 个 社 会 就 是 一 个 大 舞 这
彩 , 为旅 游 的真实性 是游 客 的偏 好 、 认 经验 与旅游 地
的 真实性 事物相 互 发 生作 用 的结 果 , 以不 同 的游 所
客有 不 同的真实 性 的认 知 , 把 真 实 性说 清 楚 是 一 要
件 十分 困难 的事 。科 恩认 为 , 坎 内尔没 有 将 风 麦
景 的真实 性纳入 旅 游 的真实 性 中研究 是 一 大 缺憾 ,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的回顾与展望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的回顾与展望批判性旅游研究是一种对旅游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论,旨在揭示旅游行为和旅游产业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型,这些转型不仅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对旅游产业和政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旅游研究的早期阶段,批判性旅游研究主要关注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和规划,强调旅游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这一阶段的研究范式存在着经济唯一主义的倾向,忽视了旅游对社会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对旅游产业的环境影响进行关注。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逐渐从经济学转向环境学,探索旅游行为和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开发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的生态足迹、碳排放和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
一系列的环保组织和倡导者也开始呼吁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随着社会学、人类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兴起,批判性旅游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者开始关注旅游行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探索旅游的身份认同、权力关系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批判性旅游研究也开始关注旅游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公正问题,倡导旅游对社会更公平、更包容的影响。
目前,批判性旅游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行为和旅游产业的变革将进一步加速。
这将为批判性旅游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也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也给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对于批判性旅游研究来说,如何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和实践,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未来,批判性旅游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者可以进一步分析全球旅游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责任和利益分配问题。
这样可以揭示旅游供应链中的不公正现象,推动旅游产业的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原真性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原真性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日期:旅游原真性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旅游原真性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庄梅华ZHUANG Mei-hua(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南平353000)摘要:旅游的原真性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旅游者在旅游中追求的是原真性的旅游愉悦,希望在旅游中寻找到原真性的文化传承。
然而,在实际的旅游开发中过分商业化,景点又过于千人一面,影响旅游原真性。
因此,古村落旅游产品的开发最难把握就是原真性和商品化的平衡。
文章对旅游原真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旅游原真性理论的梳理对旅游商业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原真性;商业化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97-03作者简介:庄梅华(1982-),女,福建泉州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
1 国外旅游原真性问题研究进展原真性(authenticity)研究有两大分支,一是“遗产原真性”,一是“旅游原真性”。
遗产原真性究略早,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最早提出了遗产的原真性概念,随后1994年的《奈良文献》对亚洲特殊材质的遗产提出原真性概念的补充,2005年《世界遗产公约》对遗产原真性的操作性等方面做了补充规范。
伴随着遗产保护的原真性研究,旅游学者眼中的“旅游原真性”,根据王宁[1]总结出来有四个阶段四种原真性:第一种是客体原真性,将原真性作为一种静止的。
第二种是建构性原真性,认为原真性是可以商榷的。
客体本真和构建性真实,正如静止与动态一般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不是要全部将过去保留下来,而是保留文化的根。
第三种是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提出后现代旅游者对“原作品”的原真性已不再关注,他们认同“不原真性”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超真实(hyperreality)的“逼真”。
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
行为 、 物质创造和制度 的 总 和
。 虽 然 文 化 定 义 多 如 牛 毛, 但它的中心
意义仍是人类创造的各种 物 质 和 精 神 现 象 的 总 和 。 比 如, 宗教信仰和哲 学作为一种现象和存在着的 事 实 是 文 化, 但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则是哲学 的思辨, 对宗教信仰的坚守则是信念 。 所以, 从逻辑上讲, 人类对世界的 态度不外乎这三个层面, 即文化层面 、 哲学层面( 现代科学诞生后许多属 于哲学认知的范畴让位于科 学, 本文所涉及的真实性问题的探讨都不包 含科学层面) 和信念层面 。 由于文化 是 现 象 和 事 实, 在 不 断 的 变 迁 中, 现
[6]
图1 Fig. 1
真实性结构体系图
Authenticity framework system
笔者认为, 真实 性 由 以 下 三 个 层 次 构 成 一 个 逻 辑 整 体: 信 念 的 真 实 性, 即绝对性真实性; 认识的真实性, 即相对性真实性; 事实的真实 性, 即 哲学的和文化的三个层 事实性真实性 。 这三个层次 分 别 对 应 着 信 念 的 、 面, 不同的层次所追问的真实性问题是不同的, 不能混为一谈 。 在此, 笔 者对 文 化 、 哲 学、 信 念 这 三 个 层 面 的 逻 辑 关 系 作 一 梳 理。文 化 的 概 念 自 19 世纪 中 叶 以 来 欧 洲 人 类 学 研 究 中 已 有 大 量 论 述 。 1871 年, 泰勒 ( Tylor ) 撰文认为文化“包 括 知 识 、 信 仰、 艺 术、 道 德、 法 律、 习惯以及作为
来被归纳 为 客 观 性 真 实 性
[3]
。客观性真实性是指
多种意识形态来解 释 真 实 性, 衍 生 了 大 量 的 真 实 性 概 念, 但 这些概念大多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来探讨问题, 致使真实 性问题扑朔迷离 。 文 章 通 过 事 实 的 、 认 识 的、 信念的三个层 , 面来考察“真 实 性 ” 从逻辑层面上理顺并构建了从客观性 相 对 性 真 实 性 到 绝 对 性 真 实 性 的“真 实 性 ” 体 系。 真实性 、 事实上, 只有在信仰的层面上, 才会有绝对的真实性, 对客观 在本质上是没有多 大 意 义 性真实性和相对性真实性的讨论, , 的, 旅游者通过 体 验, 在 旅 游 地 完 成 了“诗 意 地 栖 居 ” 仅此 旅游对于人类生活, 功莫大焉 。 而言, [关键词]真实性; 批判; 诗意地栖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5006 ( 2011 ) 12 - 0078 - 06
批判旅游行业不诚信现象作文
批判旅游行业不诚信现象作文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出去旅游成了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爱的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恨的就多了去了,尤其是旅游行业里那些不诚信的现象,真能把人好好的心情给搅得一塌糊涂。
就说我上次的旅行经历吧,那叫一个糟心。
提前好久就开始规划,满心期待着能有一场完美的旅程。
在网上找了一家看着还不错的旅行社,各种行程安排、景点介绍,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价格也还算合理,没多想就交钱报了名。
出发那天,兴冲冲地到了集合地点,结果发现大巴车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快一个小时才来。
这也就算了,上了车才发现,这座位狭窄得要命,腿都伸不直。
原本说好的是豪华大巴,这哪儿豪华了?感觉就是从哪个报废厂里拉出来凑数的。
一路上,导游倒是挺能说,不过不是介绍当地的文化历史,而是不停地推销各种自费项目。
什么“特色表演”“独家体验”,说得好像不去就白来了这一趟。
不少人经不住劝,纷纷交钱。
我心里想着,先看看再说,说不定就是坑人的。
到了景点,那更是让人无语。
说好的充足游览时间,结果导游一个劲儿地催,走马观花似的,根本没法好好欣赏风景。
更过分的是,有些景点明明在行程里写得清清楚楚,结果到了地方却说因为各种原因去不了,临时换成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地方。
这不是忽悠人嘛!中午吃饭的时候,按照合同是要去一家当地特色餐厅。
结果被拉到了一个又小又脏的饭馆,饭菜难吃得要命,量还少得可怜。
找导游理论,人家就说这是“特殊情况”,没办法。
啥特殊情况?不就是为了省钱坑我们嘛!还有住的地方,之前承诺的是星级酒店,可到了才发现,就是个破旧的小旅馆。
房间里一股霉味,床单被子也不干净。
想换房间,被告知没有了,就这条件,爱住不住。
这一趟旅行下来,真是把我气得够呛。
花了钱不说,还受了一肚子气,哪还有心情享受旅行的乐趣。
旅游本来是一件让人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的好事,可就是因为这些不诚信的行为,让好多人的旅行变成了一场噩梦。
这些不诚信的旅行社和导游,为了一时的利益,把整个行业的名声都搞坏了。
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服务行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旅游服务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消费者的期望不断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的快速进步。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何谓批判性思维能力1. 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的能力。
它是一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看待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 重要性在旅游服务行业中,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识别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竞争和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1. 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批判性思维需要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上。
从业人员应该深入了解旅游服务行业的相关规定、标准和最新趋势。
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习相关的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了解行业内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要求。
2. 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批判性思维需要不断反思和自我评估。
从业人员应该养成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他们可以通过写日志、参加培训和与同事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自我反思。
3. 学会提出问题并寻求多元观点批判性思维需要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多元的观点。
从业人员应该学会发问,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可以与同事、客户或者业内专家进行讨论,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4. 运用逻辑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逻辑和分析能力来分清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从业人员应该学会概括和提炼信息,找到问题的本质,并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他们可以通过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旅游服务的质量往往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商业表现。
是否应该禁止旅游观光——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旅游观光——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首先,旅游观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游客涌入景点,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植被破坏、野生动物受到干扰甚至灭绝。
例如,马尔代夫等一些小岛国由于过度开发旅游业,导致海洋污染、沙滩腐蚀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其次,旅游观光也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游客涌入,导致当地文化被商业化,传统习俗被扭曲,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
同时,旅游观光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性交易、毒品交易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为了保护当地社会和文化,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最后,旅游观光也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大量游客涌入,景点的安全管理难以保障,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问题。
例如,中国黄山景区曾发生过游客因为挤压而受伤的事件。
因此,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首先,旅游观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促进当地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例如,巴厘岛的旅游业为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不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其次,旅游观光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旅游观光,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例如,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在前往其他国家旅游时,会带去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因此,不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最后,旅游观光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旅游观光,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旅游观光,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提倡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
因此,不应该禁止旅游观光。
综上所述,旅游观光对环境、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应该予以限制和管理。
同时,旅游观光也有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不应该一概禁止。
暑假游玩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暑假游玩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暑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段充满期待和欢乐的时光。
而家长们不妨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游玩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规划暑假游玩行程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目的地。
比如历史文化名城、科技馆、博物馆等。
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当孩子们身处历史文化名城,面对古老的建筑、传统的风俗和悠久的历史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这座城市会形成这样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和影响?孩子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事物。
在科技馆和博物馆里,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新奇的展品和科学原理。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不仅仅是观看和惊叹,还要思考展品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看到一个机器人展示,就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这个机器人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果让你改进,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孩子对科技的深入思考和创新思维。
在游玩的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看法,即使他们的观点可能不太成熟或者存在错误。
比如,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孩子可能会说:“我不太喜欢这幅画,颜色太暗淡了。
”家长可以接着问:“那你觉得怎样的颜色搭配会更好呢?为什么?”让孩子有机会阐述自己的审美观点,并进一步思考背后的原因。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展示出批判性思维的行为。
当遇到一些问题或者现象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分析方法。
比如,在旅游途中遇到交通拥堵,家长可以说:“我觉得造成这次拥堵可能是因为假期出行车辆增多,也可能是道路规划不合理。
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这样的示范能够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
另外,引导孩子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中学生如何在旅游中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如何在旅游中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旅游不仅仅是欣赏风景、品尝美食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更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绝佳机会。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客观地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中学生如何在旅游中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呢?首先,中学生在旅游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对目的地的了解,不仅仅是关于旅游景点和美食,更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纪录片等,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
例如,如果计划去参观一座古老的城堡,就可以事先了解它的建造年代、建筑风格、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在准备过程中,中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这座城堡会建在这个地方?它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文化和审美观念?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旅游中的观察和思考打下基础。
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中学生要善于观察。
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感受。
注意细节,比如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街道的布局、建筑物的装饰等。
观察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比如,在一个欧洲小镇,街道狭窄而弯曲,而在国内的一些城市,街道可能更加宽敞和笔直。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历史、地理还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在观察的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判,而是尝试从当地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比如,对于一些在自己家乡看起来不太寻常的习俗或行为,不要急于否定,而是思考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和传统因素。
与当地人交流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要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比如,当地人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旅游业带来了经济收入,但也可能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或传统文化。
旅游本真性
遗产旅游(lǚyóu)真实性的削弱
• 丽江古城大量外地人经营的酒吧,削弱了 丽江的文化底蕴,伤害了历史文化氛围的 原真性
• 平遥古城构建的商业区也伤害了遗产地坏 境的原真性和历史文化氛围
• 黄山建造高级宾馆及其它的服务娱乐设施 ,使得(shǐ de)遗产实体及其自然和文化氛围受 损
共三十页
• 遗产有应保留遗产历史文化内涵,减少大 众娱乐元素
共三十页
三、本真性概念(gàiniàn)的发展
30多年来 ,真实性在西方一直被认为(rènwéi)是旅游研 究的核心概念 ,在旅游界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 ,
以至于有多少人写关于真实性的文章 ,就有多少关于真 实性的定义。
王宁(Ning Wang ,1999) 将本真性概念发展的各阶段
划分为:客观主义的真实性———建构主义的 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 ——存在主义的本真性。
• 3.遗产旅游正是要体验过去的“真实”,这种“ 真实”并非过去的客观真实,而是对过去的 现代演绎
共三十页
本真性 怀旧与遗产 旅游 (yíchǎn)
• 4.遗产旅游的批判与兴起,批判:为了适应 旅游者的需要,对其社会文化创造成旅游 者喜欢的样子即使再现(zàixiàn)也毫无意义。兴 起:遗产旅游维持,促进了民族自我认同意 识中的与过去的连续感,让普通人也能把 握过去。
(lǚyóu)
验
• 英国社会学家夏朴雷认为旅游者在现实中 是两种极端,认为那些在旅游决策过程中 毫不考虑本真性(zhēnxìng)问题的旅游者和只寻 求本真的文化和社会的旅游者都是少数。 从寻求本真性(zhēnxìng)的意义上说,大部分旅 游者的旅游动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共三十页
旅游者个体意识到社会异化(yìhuà)的程度决 定了其在旅游经历中对本真性的追求程度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旅游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旅游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旅游。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地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垃圾、废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比如,马尔代夫的珊瑚礁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亿吨的垃圾被带到了旅游地。
其次,旅游业也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商业化的文化输出,导致了当地文化的模糊和传统的丧失。
比如,中国的西递宏村,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商业化的表演取代,导致了当地文化的流失。
再者,旅游业也会带来社会问题。
大量的游客涌入,会导致当地的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比如,泰国曼谷的塔克西姆广场,因为游客过多,导致了当地的交通拥堵和治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全面禁止旅游。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旅游。
首先,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旅游业是全球第三大出口行业,对全球经济贡献巨大。
如果全面禁止旅游,将会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其次,旅游业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再者,旅游业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
比如,挪威的峡湾地区,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因此,我们不应该全面禁止旅游,而是应该在保护环境、保护文化的前提下,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旅行是一种教育,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
”我们应该通过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的回顾与展望
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的回顾与展望旅游研究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批判性旅游研究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讨旅游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差异的认识。
本文将回顾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探讨转型对该领域的影响,并对未来批判性旅游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批判性旅游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旅游”理论,主要关注旅游业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旅游业对文化差异和环境的破坏,以及旅游业的商业化和专业化问题。
随着时间的变迁,批判性旅游研究范式开始向更为复杂的问题领域转变,涉及旅游业的地缘政治、经济和身体体验等领域。
在研究范式转型的过程中,批判性旅游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上。
首先是研究重心的转变,从过去的文化和社会领域转向旅游业的多维度影响,涉及更加复杂和广泛的问题领域。
其次是方法论的转变,从单一的理论框架转向理论多元化,涵盖了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具体而言,研究范式转型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旅游经验的重新定位。
旅游经验不再仅限于消费品的角度,而是被视为人类身体、情感和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刻的文化、政治和心理学意义。
2. 地缘政治和跨文化问题的重视。
旅游业不再被视为纯粹的经济现象,还涉及到地缘政治、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
旅游业和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显著。
3. 对环境和社区的关注。
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破坏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
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和社区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话题。
未来,批判性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业和商业化现象的趋同效应。
随着旅游业和商业化现象的不断蔓延,批判性旅游研究需要探讨商业化现象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消费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2.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视。
在全球化和跨国交流的背景下,批判性旅游研究需要关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一)事实性真实性(Factual Authenticity)
舞台化真实与生活的真实(Staged Authenticity and Life Authenticity) 如前面所讨论的舞台化真实,游客在目的地所看见的前台的表演和生 活场景的演示,游客就某个事实、活动、场景的真伪判断,属于客观 性真实性范畴,它实际上是对旅游地文化这一事实的真实性的判定。 Like the staged authenticity discussed earlier, both the front stage show and scenes of life demonstration appreciated by visitors in destination, and visitors’ determination on the authenticity or inauthenticity of a particular fact, event, scene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object authenticity. It is actually to judge the authenticit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ulture.
哲 学 层 面 (philosophical level)
认识的真实性 (cognitive authenticity)
舞台化真实 (staged authenticity) 文 化 层 面 (cultural level) 事实的真实性 (factual authenticity) 事实性真实性 (factual authenticity) 生活的真实性 (life authenticity)
戈夫曼在社会学领域提出了前台后台理论,将人的日常生活看作是一种舞台 化的表演(Golfman,1959) ;麦坎内尔将戈夫曼(Golfman)前台后台理论引 入 旅 游 研 究 , 提 出 了 舞 台 化 真 实 性 理 论 ( Staged authenticity ) ( Mac
Cannell,1973);科恩(Cohen, 198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性真实性与自然生成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笔者观点(The Author’s Vie在旅游地事实的“真”与“不真”的讨 论上,放到“舞台化真实性”的真实与否的探讨上,是永远说不清的。还有 一个研究前提也是预设错误的,那就是认为游客旅游的动机和目的是追问真 实性问题。此外,真实性问题的探讨有的是在哲学层面,有的是在文化事实 层面,这些不同层面混淆在一起,使“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延续至今也没有 一致的结论。
二、关于真实性问题的结构构建及其解析( Constructing and Interpreting Authenticity
在这个世界上,真实性问题是否确实存在?如何辨析它就 是真实的?它又是如何存在的?我们通过建立真实性结构 图(图1)来回答这些问题。 In this world, does the authenticity problem really exist? How can it be distinguished to be true?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而处于后台地区的原住民,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是为吸引游客,而是 真实性的生活,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性。而后台是一般人很少去访问 的,游客也很难体验到,并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后台的原住民的 生活应列入文化保护范畴(杨振之,2006)。
While with regard to the region’s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back stage, their daily life is not to attract tourists, reflecting the life authenticity. Generally, very few people can be attracted to the back stage, as such can hardly experience it.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indigenous people’s life in the back stage should be included in cultural protection.
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
Criticism for Tourism Authenticity Theory
杨振之
博士
Dr. Yang Zhen-zhi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of Tourism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Director of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Leisure and Tourism,Sichuan University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提
纲
Contents
一、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研究的回顾 ●Reviewing Tourism Authenticity Research 二、关于真实性问题的结构构建及其 ●Constructing and Interpreting 解析 Authenticity 三、旅游的本质,短暂的诗意地栖居 ●Tourism Essence: Transient Poetic Dwelling 四、结论 ●Conclusion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因此,有必要进行逻辑结构上的梳理,以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 研究走向深入。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 the logical structure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of this issue.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it is, it is still bewilder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authenticity has been extended to many disciplines. .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一、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研究的回顾
( Reviewing Tourism Authenticity Research)
真实性问题和旅游的真实性问题究竟是什么?其实一直就没有弄清 楚过,尽管它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一大理论热点。有关真实性问题 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许多学科。 What’s the definition of authenticity and tourism authenticity? A hot
信念层面 (faith level) 信念的真实性 (faith authenticity) 绝对性真实性 (absolute authenticity0 客观性真实性 (object authenticity) 相对性真实性 (relative authenticity) 存在性真实性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自然生成的真实性 (emergent authenticity)
的真实性;王宁却独辟蹊径,提出了存在性真实性(Wang,1999)。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Golfma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front stage and back
stage, regarding the person‘s daily life as a stage of performance. Mac Cannell introduced Goffman’s theory into tourism research, advancing “staged authenticity. Cohen proposed “constructed authenticity” and “emergent authenticity” on this basis. Wang Ning blazed a new trail, proposing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问题在于,舞台化真实也不全是真实的。它带有表演性质,不等于 生活本身。从终极追问来说,原住民生活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符号, 也肯定不全是真实的,因为它们也是不同时代的文化融合和变迁的 结果。 The problem is, the staged authenticity is not totally true. It is with the nature of performance, so does not mean life itself. Ultimately, the indigenous residents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symbols are certainly not all true, because they are the result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hange over different times.
In what way does it exist?
We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of authenticity (Figure 1)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图 1 : 真 实 性 结 构 体 系 图 (Fig1:Authenticity Framework)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s always difficult to clarify the authenticity issue if being involved in the true-or-false aguement on the problems of destination factual authenticity and staged authenticity. It is also a false premise for research that tourists travel motivation and purpose is for questioning the authenticity. In addition, mixing up different levels of authenticity exploration such as philosophical level, cultural factual level has resulted in disagreement on “authenticity” problem unti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