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而高考招生政策中的加分政策则是备考的一大风向标,影响着广大考生和家庭的许多重要选择。
运用精英理论,对目前中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分析,尝试探讨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制定的权力精英主体的构成与政策制定的方式以及精英们在面对不同受益群体而制定不同加分政策的价值偏好,最后进行了简要评价和总结。
标签:精英理论;高考加分政策;阶级流动在我国,高考和高校的招生录取政策一直以来就是个热点话题,高考具有高利害性,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广大师生和家庭不得不倾心关注。
高校招生政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报名、资格审核、考试、录取、违纪处理等等,在这些政策中,最易引起公众热议的还是高考加分政策。
1 政策简介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层面的,从国家层面上讲,教育部每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是指导各地高考招录工作的权威文件,从地方层面上讲,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亦拥有制订当地加分政策的部分权力。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有关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的新规,主要内容为: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已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的,可适当增加分数投档;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获大军区以上级别荣誉的退役军人,可增加20分投档;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及烈士子女,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
2 精英理论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维弗雷多·帕累托(Vifredo Pareto)。
二戰以后,精英理论逐渐吸引了西方学者的目光,其中,美国学者对此尤其重视,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和哈蒙·齊格勒(Harmon Zeigler)等。
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施行至今,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发展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已经不全然适用。
因此,笔者特针对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求实现民族考生间受教育权的真正平等。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族;高考加分政策;教育平等一、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历史我国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自新中国建立之初延续至今。
195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提出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
[1]此后1951年、1953年的高校招生中均强调了类似规定。
1953至1961期间,提法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1962年8月,教育部与中央民委《关于高等学校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中,提出“可以给予更多的照顾”。
[2]恢复高考后,教育部在《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少数民族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
[3]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较详细的规定了对不同类别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提出“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近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规定了不同情况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和照顾办法,且加分一般不得超过20分。
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一)法律依据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是存在法律依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4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法》第8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9条“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高考加分政策公平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考加分政策公平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考加分政策作为高考选拔制度的一部分,旨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给予一定量的额外加分,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高考选拔制度中,加分政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加分政策逐渐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少数民族学生、归国华侨学生、军队子女、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等等加分群体,这些不同的加分政策容易造成一定的公平问题。
因此,本研究拟就高考加分政策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以完善高考选拔制度。
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的目的与背景,对比各类加分政策的影响及社会反响,探讨高考加分政策公平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差异性、涉及到的财富、知识、资源等多个方面和层面的问题,理性分析其优缺点,作出合理化建议和决策上的改革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中国高考加分政策。
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高考加分政策的相关文献、政策背景、实施效果、利弊得失等材料,对文献材料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析,为研究奠定基础;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参加高考并被加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加分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实地调查法: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加分政策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加分情况,为针对性改革提供参考数据;网络评价法:收集各种网络评价,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及时了解公众观念和意见,考虑其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旨在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高考选拔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进行平衡研究,建立完善可行的高考加分政策,增强公众对加分政策的理解和认可,提升中国高考选拔制度的公信力和公正性,进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研究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在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和保护措施下制定的一项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所有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和学习。
从受教育权利平等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具有一定的正当性。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身份特征如何。
在中国社会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少,如果不能保证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机会和资源,那么就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因此,通过实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可以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支援和教育,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对于这项政策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和标准,避免出现权力寻租或滥用的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政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
约翰·罗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以其对正义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而享誉全球。
他的“正义原则”理论对法律、道德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我们尝试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罗尔斯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是:差别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
差别原则强调社会不平等只有在有利于整个社会中最不利的那一部分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
换言之,社会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忽视实质上的不平等。
自由平等原则则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最大的自由,只要这种自由不损害他人的自由。
在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安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别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从而提升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促进民族间的平等与和谐。
然而,从罗尔斯的理论出发,这种政策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加分政策可能并未真正惠及到那些最需要的考生。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如何“回归”公平

高考加分政 策作 为一种公 共政策 , 是为 了弥补“ 一考定终 少 数民族考 生获准参加高考可享受 “ 从宽录取 ” 的优惠 。( 三) 身” 的高校招 生制度 的缺 陷 , 引导学 生 的德 智体 全 面发展 , 引 华侨 、 澳台学生的高考加分政策 , 港 华侨学生获 准参 加高考后
导应试 教育 向素质教育方 向发展而设计 的。它在很大程 度上 “ 从宽 录取” 四) 役军人 的高 考加 分政策 : 加工作 三年 。( 退 参
维护了教育 的公平与公正 , 受到各方肯定 。然 而 , 频频 出现为 以上 的革命 干部及革命 军人参加高考时享受“ 从宽录取 ” 的优 获得加分而进行造假 的事件 , 得 高考加 分政 策 的公 平性 问 惠 。( ) 使 五 烈士子女的 高考加 分政 策 : 士子 女在 高校招生获 烈
则…。教育部新 闻发言人 续梅说 , 国家实 行高 考加 分主要 基 档” “ 、增加 1 分投档 ” “ 0 和 优先 录取 ” 三种 加分形 式 。根据 教 于以下 两种情况 的考虑 : 一种是 国家 为 了照顾 少数 民族地 区 育部政策 ,00年享受加 分或 降低分 数 录取 的考 生类型 与去 21 及烈士子女等这 些特殊人 群 , 体现对他们 的关心 , 会有一些加 年相同 , 最多可增 加 2 0分 录取 的考生包括 : 省级优秀学生 ; 思 分或降分录取 的情况 。还有 一种 是 为 了不 拘 一格 地选 拔人 想 政治品德方面有突 出事迹 者 ; 得全 国中学 生学科 奥林 匹 获 才, 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 , 或者对 于某 些方面有 特长的学生 克竞赛省赛 区一等奖 或全 国决 赛 一、 三等奖 者 ; 得全 国 二、 获 的照顾。因此 , 按高考加 分政策制定 的初衷 , 高考加分 政策分 青少年科技创新 大赛 ( 含全 国青少 年生 物和环境 科学 实践活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作者:童文喆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摘要:高考加分政策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进行加分的形式,同时也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部分缺失而设计的。
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加分造假、加分幅度不一的现象以及部分人认为有碍于高考的公平性等的观念,所以对高考的加分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就基于高考加分产生的现象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理性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的统一考试中对应考学生进行统一招生的简称,它是许多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资格考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想进入的高等院校。
然而,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国家为了照顾一些特殊人群,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使符合规定条件的高考考生能够在规定的分数值下降分录取,其中主要有三种政策,一种是“优先录取”,这主要是针对为国家、为人们做出重要牺牲的子女,例如: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守边疆国境的特定军人子女等。
另一种是“增加10分投档”的高考加分政策,它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第三种就是“增加20分投档”,它主要是包含了一些特长获奖的加分,其获奖的等级主要是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奖项,例如: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
下面笔者就以一颗理性的心,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分析。
一、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合理性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考生制度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并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既然它客观存在,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
下面笔者就对其合理性进行相关分析。
1.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高考政策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育事业现状。
现代化的中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需要结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专长,促使教育的新时代人才能够多元化。
高考政策合理性及影响公平性的因素分析

高考政策合理性及影响公平性的因素分析标签:高考政策;公平性;影响因素高校招生考试不仅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高等院校新生质量的关键。
高校招生考试对个人成长、高校发展和国家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由于制度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公平性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
本文主要叙述现行有关高考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高考公平的原因。
一、我国高考政策的合理性1. 高考政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由于近年教育平等问题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高校招生也开始致力于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
一是高考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从1999 年扩招至今,招生部门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应地出台了一些能够体现教育公平的招生政策,为大量考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条件,使更多的考生能平等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二是通过高考政策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高校招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招生政策,能把不同的考生输送到不同的学校、学习不同的专业,满足社会上不同岗位的需求。
三是高考政策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心,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有效途径,而招生政策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可为高校解决人才资源问题,给高等教育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这个地基是高等教育进步发展的可靠保障。
2. 高考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国在出台新的高校招生政策前都会认真调研,科学论证,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政策制定者充当着“催化剂”的作用,对制定的政策进行试点,达到了预期效果,并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最后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才真正开始执行。
如该项政策严重违背了制定目的,就会马上被禁止。
可见,只有当制定者从群众利益出发,使政策按照大部分人的利益执行,政策才能继续发挥作用,解决问题。
3. 高考政策使大部分人民群众受益。
在每一项高校招生政策实施后,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政策在转化为实际行动后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

化 ,导致考 生在 实际 中获得加 分的不公 平 。通 过对 不 同省份 、不 同类别 的加 分政 策进行 统计和 分析 ,指 出高考 加分政 策在制 定 时应该 坚持公 平原则 ,增加透 明性 ,并在执行 中通过 法律 、行 政 问责等 方式加 强监 管 ,确保 能 够有效发 挥其 对优 秀人 才的选拔 及对弱 势群体 的平衡作 用。 关键词 :高考加 分政 策 ;隐性条 件 ;教 育公 平
历史 上我 国高考 加分 政策 的发展 可 大致分 为 两
无 变 化
无变 化
无 变 无 变 变 无 化 化 化
加分项 目不断调 整并细化 。 高考招 生加分 政策主要 是
项目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该 。 规定每年制定一次 . 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
胡锦 涛 同志在 十七 大报告 中要 求优先 发展教 育 , 建 设人力 资源强 国 ,并指 出教育是 民族振兴 的基石 , 教 育公平是 社会公平 的重要 基础 。川 温家宝 总理也先
后 在 中南海 召开 四次教 育 座谈 会 ,并在 会 上指 出最
础上不 断进行 小幅度 调整 . 体如表 1 具 所示 。
表 1 近 年高 考 加 分政 策 的 调 整①
加 分 2 0 04 形 式 20 05 2 0 06 2 0 082 0 07 2 0 0 {
大 的公 平就是 教育 公平 『 2 1 ,在教 育上 体现 公 平正 义 ,
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 国家的政策 , 也是 构建 和谐社 会 的要求 。因此 ,高考加 分 政策 应 该是 建立 在不损 害教 育公 平 的基 础上 ,通 过 调节 外 界 不 同条件 的差 异 ,营造 一个 相对 公 平 、有序 的竞 争 环境 。最 终促进 和谐 教 育 的发展 。本 文 拟通 过对
少数民族加分制度引发的争议和讨论。

少数民族加分制度引发的争议和讨论。
2023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少数民族在人口数量上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体的权益和参与社会建设,一些地区开始出台了“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参与到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重要的社会考试中,但此举引发了很多的争议和讨论。
在此之前,一些地区也出现了類似的政策,比如在某些地区大学、研究生招生中多给少数民族加分,不过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而随着大型全民性考试中的加分政策,令这一政策不断扩大和加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引入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可以解决一些少数民族很难进入重点高校或在公务员招聘中遭受歧视的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少数民族面临很多困难,那么通过加分政策,可以保障他们更好地发展。
加分政策可以让更多的少数民族顺利考入重点高校,更容易进入公务员队伍,从而增加少数民族在这些领域的比例,提高整个社会的多元性,确保各个民族都能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
反对者则认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存在很多弊端。
一方面,这种政策会影响到其他优秀非少数民族学生的选拔机会,对他们的公平性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引发民族之间的分裂和矛盾。
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很可能会利用政策漏洞来虚假宣称自己是少数民族,从而获得额外加分的优势,损害到真正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利益。
政策的实践中可能会遇到问题,在行政实践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政策自身也可能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和盲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提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比如增加贫困分数线,设立专项奖学金,或者改进现有的扶持措施,同时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学生的机会,避免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也能进一步增加参与和支持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无论是哪种意见方,都必须把学生中存在的多个因素加以考量,赢得公众一致认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人为因素的干扰,采取更加公平的标准,推行更多的细节修改,以确保政策真正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公平还是不公平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
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分政策,以帮助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
然而,这些加分政策是否真的能够保证公平呢?本文将探讨高考加分政策的利与弊,以及公平性的考量。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利1. 提供机会平等:高考加分政策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残疾学生。
通过给予这些学生加分的优惠政策,使得他们在高考中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了机会平等。
2. 弥补不平等的教育资源:由于地理、财力等原因,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平等现象。
加分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平等,更好地保证了贫困地区学生的权益。
3. 反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加分政策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高低,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
这使得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而不仅仅是学科成绩。
二、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端1. 公平性问题:高考加分政策在给予一些学生机会的同时,也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
由于加分政策的存在,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并未享受到相应的加分政策而感到不公平。
2. 影响选拔质量:加分政策可能会导致选拔质量的下降。
因为某些学生通过加分政策得到了高分,但实际上他们在学术上的实力可能并不突出。
这对于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种隐患。
3. 加大竞争压力:加分政策的出现,使得高考竞争更加激烈,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未享受加分政策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更高的基数上竞争,难度更大。
三、公平性的考量在评价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考量。
1. 机会平等与公平: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机会平等,但并未完全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公平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不能仅仅单纯从加分政策出发来评判。
2. 综合评价的公正性:高考加分政策强调综合素质的评价,逐渐摆脱了对分数的过度依赖。
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教学参考1117 1456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作为一个公共政策,高考加分的每一个细微变动,都会牵动千万公众的心。
而各式各样的加分现象的层出不穷,更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使人们对高考的公平性、教育的公平性提出质疑。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沿革1、优先录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建国到1976年。
1950年,高校招生文件中出现“从宽录取”的概念,主要针对对象为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和华侨学生。
1952年,工龄3年以上的产业青年也享受从宽录取的政策。
1954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招生文件中,首次提出“优先录取”。
1956年,高校优先录取学生增加“烈士子女”和“香港澳门学生”两类。
这一阶段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对工农成分的学生采取优先录取,加大工农成分进入大学的比例。
2、降分录取阶段这一阶段自1977看至2000年。
此阶段主要对特殊专业和特殊人群给予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1981年规定对报考师范,农林,煤炭,地质,石油等专业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录取分数。
1985年,1986年,主要是对体育特长生,运动员降分提供档案。
1987年又增加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政治思想品德突出人员,科技发明或竞赛优胜者,1991年,对于获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称号的青年,可降分录取。
3、加分录取阶段自2001年开始,高校招生规定明确了高考加分录取的对象,对省级优秀学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突出者,以及科技发明创造者,奥林匹克等奖以上获得者,重大国际或国内体育比赛前六名,国家二运动跋山涉水称号的考生,加分录取。
二、现行高考加分政策概况目前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照顾性加分,这种加分政策主要是照顾特殊人群考生,如海外华八百,台湾考生,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因分牺牲或到四级残疾军人子女等。
第二种是鼓励性加分,这种加分制度针对的考生如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高考复分政策的再次解读

高考复分政策的再次解读高考复分政策的再次解读1. 引言高考复分政策是指在高考录取中,给予特定人群的加分政策,以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近年来,针对高考复分政策出现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然而,我们需要再次解读这一政策,明确其意义和目的,并进行客观的评估。
2. 什么是高考复分政策2.1 定义高考复分政策是指在高考录取中,根据个人的特殊条件或表现,给予一定的加分。
这些特殊条件可以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
2.2 目的高考复分政策的目的在于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
这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多元化和个人多样性的发展。
3. 高考复分政策的价值与意义3.1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高考复分政策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
通过给予加分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发展自己的特殊能力,并在高考中得到相应的认可。
3.2 提供公平竞争机会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不同,高考复分政策可以平衡不同学生之间的竞争机会。
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在体育或艺术等方面有出众的能力。
高考复分政策可以确保这些特长得到应有的认可。
3.3 促进社会多元化高考复分政策不仅仅关注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具有不同特长和背景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多元化和发展。
4. 高考复分政策的评价与挑战4.1 评价高考复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若合理实施,能促进个体的多样性和社会的进步。
4.2 挑战高考复分政策的实施需要科学、公正和透明。
过度或滥用加分政策可能引发争议和不公平的竞争。
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加分政策进行监管和规范,确保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5. 结论高考复分政策是为了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多元化。
然而,政策的实施需要科学、公正和透明,以避免不公平和争议。
希望通过对高考复分政策的再次解读,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为未来的高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阅读天地1117 1523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崔华华方美摘要: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是建立在不均等的教育资源上,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制约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导致考生在实际中获得加分的不公平。
通过对不同省份、不同类别的加分政策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高考加分政策在制定时应该坚持公平原则,增加透明性,并在执行中通过法律、行政问责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能够有效发挥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及对弱势群体的平衡作用。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隐性条件;教育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温家宝总理也先后在中南海召开四次教育座谈会,并在会上指出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2]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是建立在不损害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外界不同条件的差异,营造一个相对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最终促进和谐教育的发展。
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省份、不同类别的加分政策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目前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一、近年来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现状历史上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
这阶段加分政策并不太明显,主要是在分数相同或相近时进行优先录取。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4年。
此阶段优惠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
[3]2004年以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与之前相比,加分项目不断调整并细化。
高考招生加分政策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该规定每年制定一次,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小幅度调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近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①加分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形式加分与2003年去掉了青少年科增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青少无变无变投档(一般20分为上限)相比,将省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改为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技创新大赛获奖者,增加了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获得大军区(含)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其中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军人或服役期间获三等功的退役军人可加10分投档获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工程大奖赛以及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其中将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军人改为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去掉了在役期间获得三等功的退役军人的加分项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中增添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化化降分投档(一般20分为上限)与2003年相比去掉了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项目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优先录取与2003年相比无变化无变化增添了残疾军人、以及因公牺牲。
是否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
首先,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着不公平性。
许多加分政策是针对特定群体或者地区而设立的,这就导致了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例如,一些地方对农村学生或者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加分政策,这就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不公平。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公平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成为别人的样子。
”因此,应该取消这些不公平的加分政策,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高考。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也存在着滥用的问题。
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取加分,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例如伪造证件或者虚报信息等。
这不仅是对制度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竞争。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公正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为了维护公正和公平,应该禁止这些容易滥用的加分政策。
最后,高考加分政策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一些学校或者地区因为加分政策的存在,会倾向于招收被加分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分数。
”因此,应该取消这些加分政策,让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着不公平性、滥用问题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弊端,因此应该予以禁止。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高考加分政策。
首先,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在我国,由于地区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一些学生面临着接受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实行加分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平等机会的提供,而不是平等的结果。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不应该被禁止。
其次,高考加分政策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一些加分政策是针对优秀学生或者特殊才能的学生而设立的,例如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
这些学生因为自己的特长而获得加分,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也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弊

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弊
高考专项计划,是指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政策。
它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加分、贫困生专项计划、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
首先,高考专项计划的利好之处在于它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为少数民族、贫困生等特殊群体提供加分政策,可以有效地弥补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
其次,高考专项计划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特长的学生,可以丰富学校的人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然而,高考专项计划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加分政策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一些学生可能通过虚假的身份信息获取加分,从而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公平竞争。
其次,高考专项计划可能会降低教育的公信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特殊政策而放松学习,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另外,一些学校和家长可能会为了获取加分而不择手段,造成了不正当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高考专项计划既有利也有弊。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施高考专项计划的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确保教育政策的公平公正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评论:加分政策违背高考公平原则

评论:加分政策违背高考公平原则评论:加分政策违背高考公平原则评论:加分政策违背高考公平原则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而加分政策,无疑使得一小部分人获得了某种特权,这对其他考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公平。
无论有如何严密的审核程序,有如何细化的评选标准,只要有加分项目的存在,就会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关系、托门路、制造假材料假证明,通过不法手段谋取能用以高考加分的证明。
高考加分政策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只有铲除了温床,才能杜绝腐败现象。
如果加分证明本身有假,想通过高招部门的层层审核,并非易事。
然而,目前存在的高考加分造假,更多的是在有权出具证明的源头单位出现了违规行为,面对一纸货真价实的证明,就连高招部门也很无奈。
高考加分项目越多越容易造假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加分每年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只是早期规定的加分项目不多,而且仅限于烈士子女之类,所以造假的成本相当高,造假的人较少。
但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高考加分因素不断调整,而且权力下放到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使高考加分造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且这种造假可以提高升学率,对地方有好处,所以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默许甚至纵容,结果使很多什么高考加分都没有而仅凭考试成绩的考生感到不公平。
譬如,2001年高考加分政策放宽了对运动员的要求,与往年只要是二级运动员才具有加分资格的政策不同,新的加分政策确定只要在规定的12个项目中取得省级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或田径、游泳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就可获得加分资格。
到了2002年,教育部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又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增加分数不得超过20分:一、省级优秀学生;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三、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四、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须回应时代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须回应时代【摘要】高考加分政策改革必须直面现实、回应时代,与时俱进。
高考加分政策对社会转型期两极分化加剧的铁定事实要有清醒认识,为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权益,高考加分政策要有意倾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要与素质教育无缝对接,高考加分政策中的鼓励性加分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高考加分政策为推进素质教育应有限扩大鼓励性加分,并增加其高考权重;加快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时代要求,也是基本国策,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要为“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光添彩,加快自身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优越条件,电子政府建设已是世界性趋势,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努力实现加分政策管理创新。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改革与时俱进【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01-03高考加分政策,在进入新世纪后,加快了整顿调整的步伐,然而,总是在既定的思维模式引导下回翻烙饼,高考加分政策的良好价值初衷却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悬崖鲜花。
随着高考加分丑闻的频频爆光,负面影响的不断攀升,社会争议与质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考加分政策的自身存在面临严重威胁。
要解除高考加分政策的现实危机,改革是唯一出路,要告别战术性调整,走上战略性转换。
改革必须直面现实、回应时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高考加分政策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完善高考完善教育的庄严使命。
1 正视社会两极分化的严峻现实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也进入了快车道。
2007年7月,海归教授王小鲁在《比较》杂志31期发表《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章,此研究报告分析结果指出:“主要由腐败现象导致的灰色收入还在继续增加,社会深层矛盾产生的基础并来消除。
”2005年,“推算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统计到的隐性收入达到4.8万亿元。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
在中国,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全国各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传统。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了高考加分政策,以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平等入学机会。
然而,这种政策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它具有一定的不公正性。
本文将就“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首先,我们来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通过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加分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入学机会和教育水平。
其次,我们来分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问题。
有人认为,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公正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相对于其他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
例如,相同的分数,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加分后可能更容易进入理想的学校,而其他学生则面临竞争的压力。
其次,加分政策可能存在滥用的情况,一些学生可能利用虚假的身份,冒领少数民族身份证明,以获取不应有的加分。
这不仅影响了加分政策的公正性,也伤害了其他真正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
再次,加分政策引发了负面竞争。
为了获取加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加大对高考的备考压力,甚至出现偏科、功利主义的现象。
针对以上公正性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解决途径。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加分政策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严格的审核措施,确保只有真正有需要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享受到加分优惠。
其次,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教育公平导向,鼓励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简单的追求高考分数。
高考加分加的公平吗?

办法 的家长们 , 很容易就去做 了。②学
校 方 面 : 源 的激 烈 竞 争 来 源 于 高 考 升 生 学 率 的压 力 , 其 是 北 大 清 华 这 样 的名 尤 校 。 状元 和名 校 的广 告 效 应 能 为 学 校 而 带 来 更 多 的生 源 , 学 校 对 尖 子 生 的追 各 求 已经达 到了疯狂 的地 步。为 了获取 优质生 源 , 些重 点 中 学采 取 了高价 一 “ 掐尖 ” 的竞 争策略 。因为这些尖 子生 不 仅 能 维 护 重 点 中学 的声 望 , 且 还 能 而
了 自己的关 系网给 自己 的儿 子何 川洋 更改 了 民 族 身 份。而 浙 江 绍 兴 一 中 20 09年 参加 航 海模 型 加 分 测试 的 1 9 名考生中 , 1 有 3名 考生 的家 长是 副区
长 、 局 长 、 长 、 校 长 、 长 、 行 行 副 校 副 科 银 长 、 司 董 事 , 中 6名 师 教 师 之 女 。 公 其 考生的家庭背景 , 成为决 定能否 “ 航海
策 的 种 种 弊 端 及存 在 的 不舍 理 性 。
【 关键词 】 高考加分
不公平
事件
系户” 等 丑 恶现象 。就 拿文 科 状元 等 何川洋来说 吧。何川 洋后 来能成 为众 矢之的除 了他的状元身份外 , 还因为他 担任巫县招生 办主任 的父 亲与担 任巫 山县委编制委 员会办 公室 主任兼 县委
组 织 部 副 部 长 的母 亲 。何 川 洋 的 父 亲 , 在县招生办工作的何业大 , 也正是动用
在 社 会 客 观存 在 经 济 、 社会 地 位 分 层的情况下 , 教育能够给人提供公 平竞 争、 向上流动 的机会 , 善部分 人群 的 改 生存状态 。而高考 作为 我 国高 等学 校 选拔 人才 的重 要 途 径 和 方 式 , 实 现 社 是 会 阶层 流 动 的重 要 渠 道 , 及 到 千 家 万 涉 户 的 利益 。高 考 招 生 制 度 的 公 平 与 否 , 是一个影 响面很 广 的政策 性问题 。尽 管 我 国现 有 的 招 生 政 策 也 在 不 断 的 改 革与完善 , 由于诸多 原 因, 现很 多 但 涌 不公 平 现 象 , 重 庆 巴蜀 中学 “ 分 如 加 门” 事件 , 重庆体尖 ( 国家二级运 动员 ) 与奥赛 的加分 事件 , 浙江 “ 高考 加分俱 乐部 ” 件 等 等 。 事 高考加分违规事件描述 近段时问 以来 , 庆 巴蜀 中学 “ 重 加 分 门” 事件在 网络上 闹得 沸沸扬 扬。6 月 8 日, 庆 市 教 委 、 招 生 办 接 到 群 重 市 众举报 , 反映巴蜀 中学在今年高考报名 中弄虚作假 , 有很多名学生 以民族聚居 地少数 民族考 生身 份报 名 , 取 了 2 获 0 分 的加 分 资 格 。 此 后 重 庆 市 有 关 部 门 介入调查此事 , 处 了 3 查 1名 违规更 改 户籍获取加分资格的考生 , 其中包括文 科 状 元 何 川 洋 。 除 了今 年 的 少 数 民 族 加分风 波之 外 , 此前 在 重庆 , 体尖 ( 国 家二级运动员 ) 与奥赛 的加分 , 同样 乱 加 分 现 象 频 频发 生 。 类似的情 况 还有 浙 江 “ 高考 加 分 俱乐部” 件。学 生通 过 航海 ( 筑 ) 事 建
高考加分政策价值定位的反思

般情况 下 , 父母 忙于工作无法全 身心照顾孩 子 , 必 然 会请 老 人 或保 姆 帮 忙 照 看孩 子 。一 方 面祖 辈 和 保 姆 的知 识 水 平 通 常 较 父母 要 低 ,他 们 的 主 要 任务 是看 管孩 子而 不 是 教 育 孩子 , 所 以他 们 给 孩 子心 理 成 长 上 的帮 助 远 不 如 父 母 : 另 一 方 面 祖 辈 和 保姆 为避 免 孩 子受 伤 。 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 , 或 吓 唬 孩 子有 危 险 , 这 也 使 孩子 的生 理 、 心理 发 展 受 到 影 响 。 遗 传 对 幼 儿 心 理 发 展 的 影 响 是 肯定 存 在 的 , 也 是 在 后 天 基 础 上 很 难加 以改 变 的 。环 境 在 后 天 幼儿 心理 健 康 的形 成 上 起 到 了 重 要 的作 用 。 家 庭 是 幼儿 生 活 的 最 主 要环 境 。 家 长要 注 意 在 幼 儿 生 长 发育 中多 关 注 幼 儿 的 心 理健 康 ,给 幼 儿 的 心理 健 康 营 造 一个 良好 的环 境 。
三、 家 长 的 教育 观 点 不 一 样 家 长 的 教 育 价 值 观 对 于 幼 儿 心 理 健 康 的 发 展 起 到 了重
是一 种 更 为 理 性 、 更 为 明智 的态 度 , 以一 种 积 极 的 教 育 价值 观, 抱 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处理 , 仔细分析孩 子说谎的原 因。
定 的 情感 需求 。 五、 祖 辈 与 保 姆代 养 的 问题
要作用 。 有 不 少 家 长 反 映幼 儿有 时候 有 说 谎 的 毛病 。 说 谎 的原 因很 多 , 排 除 幼儿 心理 发 展 正 常 中无 意 说 谎 的 情 况 , 我 们 以幼 儿 的有 意 说 谎 为 例 来 分 析不 同家 长 教 育 价 值 观 对 于幼 儿 的心 理健 康 的影 响 。 幼儿 故 意说 谎 总 是 源 于 一 定原 因 . 出 于一 定 目 的的。 成 人 不 适 当的 态度 , 为 逃 避 责任 , 为 博得 赞赏 , 为满 足虚 荣心 , 为 引 起 别人 的注 意等 这 些 原 因 都会 导致 幼 儿 说 谎 。 有些 家 长认 为一 旦 幼 儿 说 谎 则是 出 于 不纯 正 的 目的 。于是 对 幼 儿 说谎 行 为 不 问原 因 , 不 明事 理 地 加 以教 训 批 评 。长 此 以 往 , 幼 儿 心 理将 会 滋 生 对 于 家 长 的 反叛 情绪 . 养成不愿与家长交流 . 不愿 与外 界沟 通 的行 为 习 惯 。 而 有些 家 长 面对 幼儿 的说 谎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
性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文/童文喆
摘要:高考加分政策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进行加分的形式,同时也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部分缺失而设计的。
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加分造假、加分幅度不一的现象以及部分人认为有碍于高考的公平性等的观念,所以对高考的加分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就基于高考加分产生的现象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理性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的统一考试中对应考学生进行统一招生的简称,它是许多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资格考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想进入的高等院校。
然而,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国家为了照顾一些特
殊人群,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使符合规定条件的高考考生能够在规定的分数值下降分录取,其中主要有三种政策,一种是“优先录取”,这主要是针对为国家、为人们做出重要牺牲的子女,例如: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守边疆国境的特定军人子女等。
另一种是“增加10分投档”的高考加分政策,它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第三种就是“增加20分投档”,它主要是包含了一些特长获奖的加分,其获奖的等级主要是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奖项,例如: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
下面笔者就以一颗理性的心,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分析。
一、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考生制度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并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既然它客观存在,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
下面笔者就
对其合理性进行相关分析。
1.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高考政策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育事业现状。
现代化的中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需要结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专长,促使教育的新时代人才能够多元化。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这就是一种鼓励性的高考加分政策。
多元化的教学发展是人类教育进步的表现形式,它是在录取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获奖情况考查学生的特长,从而使得考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多元化。
就拿体育与艺术的高考加分来说吧,只要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的体育生或者在音乐过了国家级的水平,那么就可以同样以低分进入高等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专长,培育学生才能的多元化。
2.高考加分政策能够维护社会公平
高考中的两项加分政策:“增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