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瓷器常用的术语
55个陶瓷专业术语,你知道多少?
55个陶瓷专业术语,你知道多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陶瓷也不例外。
在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历代陶工们根据日常制瓷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积累总结出了许多陶瓷专业术语,今天为大家挑选了日常容易碰到的55个,希望可以对每一位“陶瓷人”有所帮助。
一、陶瓷的专业名词1.釉下五彩釉下彩瓷是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湖南醴陵出产的釉下五彩瓷器,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统年间创烧的新品种。
红官窑釉下五彩百花齐放系列餐具2.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
3.斗彩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
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 雍正4.釉里红又名釉下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
5.新彩旧称洋采,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喜相逢双环腰圆瓶 / 台北故宫博物院6.粉彩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7.颜色釉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
豇豆红釉菊瓣瓶 / 清康熙8.综合彩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
9.玲珑瓷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10.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二、陶瓷术语1.雕瓷经过雕刻花纹凸起的瓷器。
2.刻瓷采用钻石刻刀刻画阴花纹的瓷器。
3.冷纹在单色釉或彩绘瓷器的釉上出现的短而极少的裂纹,是因受冷空气袭击自然形成。
4.开光在单色釉或密绘的几个部分留有似窗口(长方型、菱形、圆形等)的白地,在白地内再施以绘画称为“开光”。
5.开片在单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现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裂纹,是窑工为美化瓷器而故意制作的。
带有开片的釉料是一种专门的配方,既瓷器烧成后,在逐步降温和出窑后,因胎釉收缩不同步而形成的裂纹。
瓷器专用术语
瓷器专用术语面对火爆异常而又错综复杂的古旧瓷器市场,不少人显得无所适从,其实,古旧瓷器的收藏并非高深莫测,只要你能听懂或弄明白下面这些历代瓷器鉴赏、收藏家约定俗成的口语,便可大胆入市。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磨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xx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一、“开门”。
这词儿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一眼就知道他是个老实人一样。
“开门”就是说这古玩是真家伙,那特征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我去古玩市场,看到一个青花瓷瓶,那胎质、那青花发色、那画工,行家一看就说:“嘿,这瓶开门啊!”意思就是这瓶肯定是老物件,没跑儿。
二、“打眼”。
哎,这词可有点悲催。
就像你满心欢喜以为捡到宝,结果发现是个坑。
在古玩界,“打眼”就是买了假货。
我一朋友,刚入行的时候,看到一个号称是明代的玉佩,那色泽看着也像那么回事儿。
他一冲动就买了,回来找懂行的一看,被人笑话说:“你呀,打眼喽!这就是个现代仿品。
”三、“捡漏”。
哇,这是每个古玩爱好者都梦寐以求的事儿。
就像在一堆石头里突然发现了钻石。
当你花很少的钱买到了价值很高的古玩,这就叫“捡漏”。
有次我在一个小地摊上,看到一个旧笔筒,摊主都没当回事儿,我仔细一看,感觉像是清代的,就花了几十块钱买下来。
后来一鉴定,是个好东西,值不少钱呢,我这就是妥妥的“捡漏”啊。
四、“包浆”。
这东西可不好形容,就像岁月给古玩穿上的一层独特的“衣服”。
它是古玩在长时间的把玩或者存放过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的光泽。
比如说老的铜器,经过岁月的洗礼,手上的油脂、灰尘等慢慢附着在上面,形成一种很自然的光泽,那就是“包浆”。
我见过一个老铜锁,那包浆油润得很,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
五、“一眼假”。
这就很直白啦,就像你看到一个画得歪歪扭扭的假钞一样。
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古玩,就叫“一眼假”。
我去参加一个古玩交流会,有个人拿着一个所谓的“唐代佛像”,那佛像的造型比例失调,线条粗糙,材质看着也不对,大家都笑着说:“这东西,一眼假啊。
”六、“掌眼”。
这是个很客气的说法。
就是请行家帮忙看看东西的真假好坏。
我淘到一个古画,心里没底,就去找一位老行家,我说:“您给掌掌眼,这画到底咋样?”老行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给我详细讲了这画的笔法、墨色、纸张等方面的情况,我这心里就有数多了。
听泉鉴宝里的术语
听泉鉴宝里的术语一、“开门”。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熟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意思就是东西是真的,毫无疑问。
比如说我去古玩市场,摊主拿出一个青花瓷瓶,我一看那胎质、那釉色、那绘画风格,就说:“这可是开门的老物件啊!”二、“一眼假”。
这词儿可直接了,就像看到有人穿着古装却说自己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一样荒谬。
就是形容东西假得太明显了。
有次朋友拿个所谓的“古币”给我看,那粗糙的做工,现代的字体,我马上就说:“哎这一眼假可别被骗喽。
”三、“打眼”。
这可惨咯,就像出门没带脑子似的。
指的是看走眼了,把假的当成真的买了。
我认识一老哥,他看到一个号称是明代的玉佩,价格还不高,一时贪心就买了,结果回家仔细一瞧,发现是个假货,那真是打眼了,气得直跺脚呢。
四、“包浆”。
这就像是岁月给宝贝穿上的一件外衣。
它是古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一层光泽。
像老的铜器,经过多年的把玩或者放置,表面会有一层温润的包浆。
我爷爷传给我的一个小铜锁,那包浆看起来就特别舒服,就像一位老者沉稳的气质。
五、“沁色”。
想象一下,宝贝像是一块海绵,周围的物质慢慢渗透进去留下的痕迹。
玉石在地下长时间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会产生沁色。
比如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浸泡,可能会染上一些铁离子的颜色,出现黄色或者红色的沁色。
有次在听泉鉴宝节目里看到一块古玉,那沁色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美极了。
六、“路份”。
这个词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说宝贝的档次、身份。
就好比人分三六九等一样。
官窑瓷器的路份就比民窑的高。
我在博物馆看到那些官窑的精美瓷器,那精致的工艺,那高贵的气质,就知道这路份不低啊。
七、“大开门”。
这比“开门”还肯定呢,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确定。
是说东西的真品性超级明显。
有一回我参加一个小型的鉴宝会,有个人拿来一个宣德炉,那造型、那铜质、那款识,在场的专家都说是大开门的真品。
八、“贼光”。
这可不是啥好词儿,感觉就像小偷的眼睛一样不踏实。
是指新东西表面那种刺眼的光亮。
有些造假者想做出包浆的效果,但弄出来的却是贼光。
009鉴别陶瓷的方法
瓷器作伪的主要手段:
整器作伪。即后人根据前代的某一器物,或模仿实物,或参照文献,重新制作出 一件通体皆伪的器物。为了使新作伪器酷似旧的真品,还采用烟火熏、茶水煮、 入土埋藏等方法作旧,然后再入窑复烧,即复窑。市面上,此类伪作最为常见。
部分作伪。这是指器物的整体是真的,而某些部分,如足、流、手、底、口等是 后补或后配的。后补的有补缺、补釉等;后配的有配足、配手、插头、按把、镶 流嘴等。
斋堂款。即署以私人斋、堂、轩、阁等名称的款识。多见于官窑制品,定制此类 瓷器的一般为帝王、显贵、文人士夫及少数良工名匠。署斋堂款的风气始行于晚 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尤为盛行。
吉语款。即写刻具有吉祥意义或欣赏、赞颂之类词句、短语的款识。三国、西晋 时已有此类款识,至明代晚期,尤流行于民窑瓷器上,清代官、民窑瓷器均有。
明代的官窑和民窑皆普遍题写款识,种类非常齐全,形式多为书写,极少印、刻 。目前所知,官窑瓷器自永乐时开始署帝王年号款,此后成为定制。明朝17个年 号中,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7个年号的款识尚未发现 外,其余年号皆见于瓷器款识。款识字体,永乐朝现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 款,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有楷,其余各朝仅有楷书款。排列方式多六字二行 和四字二行,外加双圈,少数作单行一横款、环形款、十字宽和竖款,一般为“ 大明某某年制”,成化、正德朝少数称“造”,隆庆朝多称“造”。
清代官窑、民窑也都普遍题写款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清朝自顺治至宣统共 10帝,每朝都有年号款识。款识字体楷、篆并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楷书 多于篆书,乾隆朝篆书多于楷书,且题写格式较为繁杂,嘉庆以后各朝仍是楷、 篆兼用,并且出现四字图章款。排列方式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二行,六字三 行的。民窑产品则多题写吉语赞颂、花样图记之类的款识。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1、火石红:是指古瓷露胎处,显示红色,也有黄红色,紫红色,灰红色等.个别火石红严重者,也可从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
又分出窑时便有的,称“窑成火石红”;出窑后逐渐形成的,称“后天火石红”。
现代仿者不象。
古时的窑成火石红,其当时的面貌,只能从现代瓷器上推知。
其经历了若干年后,面且全非,其它的一系列古瓷持征干扰了它。
所以寻找古瓷特征,则以后出火石红为主。
一般会出现在器物的凹处丶支钉上丶片缝上丶吐筋线上丶火性土垢上,并面上会有金属光泽,这是千年氧化加之火性外吐所致。
时间不超过几十年的,不会产生金属光。
年代越久远,金属光越强。
火石红的主体成份是氧化铁红。
若瓷质本身的含铁量极低,则不容易找到火石红,有的须借助百倍放大镜。
若是一点儿火石红也找不到,则可判为新瓷。
若是瓷器凹处的后出火石红的金属光不明显,则需结合其它古瓷特征综合判判。
2、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
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3、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闭的空间,长达数百年,其四周的物体挥发的水汽聚集流淌的痕迹,有动感。
一般为深黄色,很难洗净。
仿者,易洗。
与土藏气丶土脏气有别。
水流痕,也是鉴定为古瓷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并且用容易肉眼鉴别出。
4、水银沁:古瓷长久接触水银,会粘合,极难洗净。
目前,尚没见有仿者。
注意的是, 古瓷上的与古铜上的水银沁的概念, 是不相同的. 古人为了防腐, 多有用水银的. 秦始皇的陵墓里, 便大量地使用水银. 以铜为山, 以水银为河. 水银沁,也就是指陶瓷上沾有了金属汞。
5、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
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
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
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
瓷器鉴定术语
瓷器鉴定术语
瓷器鉴定术语如下:
1.镶嘴流:壶流已消散,用别的嘴镶补。
2.配盖:用朝代分歧的器物盖相配。
3.伤釉:因为釉与别的物体摩擦,导致釉面部分毁伤。
4.重皮:器物口部因受轻伤所呈现断面隐患,但表面尚完整;胎釉已割裂却未剥离,每每一触即脱落。
5.磕口: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呈现的缺磕伤痕。
6.冲口:器物口因与它物相碰而呈现的裂纹。
7.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8.磨口:口边呈现伤损后,人工将其磨去一部乃至全数。
9.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数附着呈现的漏胎征象。
10.漏釉:器物施釉时,部分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11.软道:磁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呈现的渺小丝纹。
12.冷墨:本不该呈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呈现了一、二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13.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概况,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14.剥釉:因为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15.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16.烟熏:用卷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本文介绍鉴定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
本文介绍鉴定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本文介绍鉴定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 1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
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对于判断其烧造的时代和窑口具有很大帮助。
那么就先从瓷器器型的常用术语开始,让大家了解一下陶瓷(器)各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瓷器的口部形式口沿: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如碗有敞口、敛口、花口,瓶、壶、罐、洗有直口、盘口、唇口、折沿等等。
收敛:常见于碗、碗、壶等器皿。
形象的说就是口沿逐渐向内收敛,器皿的一部分壁先向外卷曲,靠近端口处再向内翻转。
直口:形状为直立圆柱体。
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壶、瓶等器皿,后世的碗、壶、壶、瓶等器皿都有直口。
敞口:又称为“侈口”。
形状为近口沿处逐渐开敞宽阔。
历代砚、盘、尊、罐等器多作这种口式。
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和斜直形之分。
撇:形状是嘴的边缘向外翻,略呈喇叭状。
这种口型多用于瓶、壶等器皿,以及碗、杯等。
偶尔会有左嘴巴。
唇:嘴的边缘凸起一层厚如唇的边缘,故称唇。
唐代邢窑的白瓷碗和历代的一些壶都有唇。
锅口:壶、瓶等的一种开口形式。
形似圆盘,直壁,折叠,底部细直颈。
汉代的锅有盘的倾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锅比较流行,口水锅、鸡头锅也作为菜肴使用。
盘口的锅、壶在隋代仍有制作,到了唐代逐渐变小,到了宋代被漱口所取代。
漱口:瓶罐等瓷器容器的口型之一。
起源于六朝时期的壶口,形象接近,略深,更像文具中的洗笔;一般是浅直壁,折叠,细颈相连。
宋代最早出现带漱口水的瓶子,元明清的瓶罐也有漱口水的形状。
花嘴:一指碗、盘等的口型。
圆形或椭圆形的嘴被一个连接的弧形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其形状像一个花瓣。
有四个、五个、六个甚至十个以上的花开口。
根据花瓣曲线不同,可分为葵花嘴、菱角嘴、海棠嘴等形式。
从唐代到清代,各种窑口制作的碗、盘、洗壶等器皿,都可以看到花口的造型。
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都有些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都有些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1. 捡漏: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了价值较高的古董。
2. 打眼:在古玩市场上由于鉴定失误,把仿品或赝品作为真品购买。
3. 掌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和艺术价值的高低。
4. 金属镶边:瓷器口边有所缺陷(如口磕,毛边等)用金属材料(金、银、铜、锡等)包镶遮盖。
5. 窑裂:由于窑内火力不匀,胎体受热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6. 缩釉: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7. 纹:因胎胚纹薄,偶受轻微碰触而产生的极细的裂纹。
8. 磨口: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用砂轮将伤口修复平整,或直接锯去部分器身。
9. 冲口:器件因冲撞在口边出现的裂痕,这种细小裂痕长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10. 截口:器件的口部或颈部因碰撞而损坏,而器身完好无损,为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将损坏的器口或颈部截去,修磨平整。
11. 崩口:器件因碰撞而造成口边崩缺。
12. 毛口:器件口边有细微损伤、釉面断续剥落,手捋微有毛糙棱刺感。
13. 残耳:器件原饰耳部分或全部受损。
14. 磨底:器件足底原来挂釉、后因某种原因,有意将底釉磨去。
15. 炸底:因投放物件或外部冲击,而致器底产生裂纹。
16. 炸肚:器件的腹部因烧制时受热不匀,或烧成后被撞击而形成的裂纹。
17. 棕眼:器件烧制过程中,釉面中的气泡受热胀破,而形成的无釉小孔状。
18. 刮底:一种不施釉的毛底,在制坯用竹片等工具刮削而成。
19. 旋纹:以旋转方式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同心圆纹。
20. 跳刀纹:以刀或其它工具在放射状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跳刀痕。
21. 火石红:无釉的砂底上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由胎体沁生的浅红色。
22. 米糊底: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
23. 猪油白:器物的底足像涂了猪油似的泛白,抚之有光滑如玉的感觉。
24. 酱口:明末清初的器物口沿上往往施一种酱黄釉。
古玩行业术语
古玩收藏常见术语解读
古玩行业术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语:
1.玩:古玩行当里的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便是问你收
藏什么。
2.吃:这是买的意思,“我是吃瓷器的”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3.匀:有的在古玩行里买东西喜欢说匀,比如“这块玉您匀给我吧。
”
4.开门:年代老的真货,叫作“开门”或“一眼货”。
5.到代:藏品够一定的年代,比较老,收藏价值高。
6.捡漏:低价购入了价值较高的藏品。
7.看新:东西不到代,是现仿的。
8.追:发现一样藏品追着要,通常是在拍卖场上追价拍得。
9.旧仿:明清时期的仿品。
10.新仿:新近制作的仿品。
11.高仿:高度仿真的仿品。
12.低仿:粗劣不堪的仿品,也叫「判眼」。
13.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
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
14.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15.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16.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17.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
相”不好。
18.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19.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20.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
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古陶瓷术语
古陶瓷术语1. 开片,这可是古陶瓷里的一个神奇现象呢。
就像冬天湖面上的冰裂一样,那些细密或粗疏的裂纹在陶瓷表面形成独特的图案。
我有一次在博物馆看到一个宋代哥窑的瓷器,上面的开片啊,就像是大地干涸后的裂纹,不规则却有着一种自然的美感。
哇塞,你能想象那些裂纹就像是陶瓷的独特“纹身”吗?2. 窑变,嘿,这可太有趣了。
就好比是老天爷在烧制陶瓷的时候开了个小玩笑。
本来按照常规应该是一种颜色,结果在窑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变得五彩斑斓。
我朋友有个窑变的钧瓷,那颜色啊,像是傍晚天边被火烧过的云霞,红中带紫,紫里透蓝,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你说这窑变是不是像魔法一样?3. 棕眼,这个术语听起来有点怪哈。
其实就像是陶瓷表面的小针眼儿。
我在一个古玩市场看到过一个有棕眼的古陶瓷,那棕眼啊,就好像是陶瓷在呼吸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小气孔,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上面,虽然看似小瑕疵,但却也是古陶瓷独特的标识,这是不是也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呢?4. 缩釉,哟,这就有点像陶瓷的小调皮了。
就好比是陶瓷表面的一层釉料突然“闹情绪”,不愿意好好覆盖,收缩起来了。
我曾听一个老师傅讲,他遇到过一个缩釉的瓷器,那缩釉的地方就像秃了一块的头皮,不过呢,这也让那个瓷器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你说怪不怪?5. 胎质,这可是古陶瓷的根基啊。
就如同人的骨骼一样重要。
好的胎质摸起来细腻坚实。
我爷爷收藏的一个明代的瓷器,那胎质啊,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特别瓷实,就像一个强壮的小伙子一样。
你要是把玩过好的古陶瓷,就一定能感受到胎质的好坏。
6. 釉色,这简直是古陶瓷的华丽外衣。
不同的釉色就像不同风格的时装。
像唐代的三彩,那釉色绚丽多彩,黄、绿、白相间,就像是一个盛装的舞者在舞台上。
我看到的时候就在想,这釉色怎么能这么美呢?就像把世间所有的色彩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7. 芒口,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
其实就是瓷器口沿没有釉的地方。
就像一个人没戴帽子,光着头一样。
我有次看到一个芒口的瓷器,那口沿啊,看起来有点粗糙,不过这也是当时制作工艺的一种体现。
中国艺术品鉴定专业术语
中国艺术品鉴定专业术语
中国艺术品鉴定专业术语包括以下内容:
1. 艺术品-指具有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
2. 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评估、判断和证明的过程。
3. 评估-指对艺术品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
4. 真假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真伪判断的过程。
5. 年代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年代判断的过程。
6. 风格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风格判断的过程。
7. 材质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材质判断的过程。
8. 铸造鉴定-指对艺术品进行铸造方式判断的过程。
9. 画作鉴定-指对绘画作品进行鉴定。
10. 雕塑鉴定-指对雕塑作品进行鉴定。
11. 摄影鉴定-指对摄影作品进行鉴定。
12. 书法鉴定-指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定。
13. 陶瓷鉴定-指对陶瓷作品进行鉴定。
14. 玉器鉴定-指对玉器作品进行鉴定。
15. 金属器物鉴定-指对金属器物作品进行鉴定。
16. 家具鉴定-指对家具作品进行鉴定。
17. 织锦鉴定-指对织锦作品进行鉴定。
18. 刺绣鉴定-指对刺绣作品进行鉴定。
19. 剪纸鉴定-指对剪纸作品进行鉴定。
20. 布艺鉴定-指对布艺作品进行鉴定。
这些专业术语涵盖了鉴定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所有相关方面。
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鉴定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估和保护我们手头的艺术品。
陶艺术语大全(1)
陶艺术语大全(1)1、龙窑:单独的窑室,以木材为主要热源的阶梯窑。
2、素烧:烧制过一次但未上釉的器皿,为釉上彩做准备。
3、气泡:在坯体里面的微小气泡。
4、搅拌机:搅拌泥浆的机器。
5、弓形割泥器:C状金属工具,开口处有割泥线,用于快速切割泥板。
6、注浆成型:把泥浆导入特指的模具中而形成胎体的成型方式。
7、注浆料:瓷泥和水的混合物,用于注浆成型。
8、青瓷:一种淡灰蓝绿色的炻器和瓷器釉。
9、跳刀:修坯刀在转动的坯体上出现的震颤式的印记。
这可能是因为使用较钝的修坯工具或因为泥料太软或太硬造成的,有时也会故意为之(装饰手法)。
10、转盘:拉坯机上的铝盘以及手动的轮盘都叫转盘,前者用于拉坯、修坯,后者为作品装饰、修饰辅助工具。
11、珐琅彩:软质的可熔玻璃,用于装饰,也可作为低温装饰釉。
12、釉底料:包含釉料材质的泥浆,通常比它所覆盖的坯胎更具玻璃质化。
13、泥条机:以模具来制作泥条的机器。
14、肥油:一种与珐琅彩颜料混合在一起的媒介。
15、修补:在烧制前用刀子或海绵在注浆坯体上清理模缝线。
16、助熔剂:釉料或泥料中的一种成分,可以降低硅土的熔点使之形成玻璃质。
17、釉料:覆盖在陶瓷表面的一种玻璃质薄层我们称为釉,其原料就是釉料。
18、素坯:原始的,未经烧制的坯体。
19、瓷渣:烧制后碾磨的碎状物,添加于泥胎中以增加强度和纹理感。
20、高岭土:瓷土、EPK21、型板:边缘为曲线的塑料或金属工具,用于建模和塑形。
22、窑炉清洗剂:两份铝粉与一份瓷土混合,加水调和,用以跋扈窑炉内的器具,也可以刷在作品边缘、底座或陶器口以防止它们粘结在一起。
23、半干:指素坯介于可塑与完全干燥之间的易于加工的状态24、模具:用石膏、木头或其他材质制成的模型,用于黏土的成型25、绞胎:源于日本,用于分层、切割和改变黏土的颜色,用以创作负责的图层26、馒头窑:以木柴为热源的多腔室阶梯窑炉27、氧化还原:胎体烧制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火焰气氛。
听泉鉴宝专业术语
听泉鉴宝专业术语
1. “包浆”,你看那枚古币,上面那层温润的光泽,可不就是包浆嘛,就像岁月给它披上了一件独特的外衣。
2. “沁色”,哇,这件玉器的沁色好漂亮啊,就如同大自然给它绘制的神秘图案。
3. “绺裂”,嘿,这瓷器上的绺裂,就像是它经历过沧桑的见证者呀。
4. “开门”,这东西一瞧就很开门呀,简直不用多说,明显就是老物件嘛!比如那把老椅子。
5. “打眼”,哎呀,这次可真是打眼了,花高价买了个赝品,真是气死人啦!
6. “吃药”,我之前不懂行的时候可没少吃药,就像不小心吃到了苦果子。
7. “捡漏”,哇塞,那次可真是捡了个大漏,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了价值很高的宝贝,爽歪歪!
8. “掌眼”,快帮我掌掌眼,看看这东西对不对,这可关系重大呀!
9. “走眼”,有时候难免会走眼嘛,毕竟这行水深着呢,就像不小心在迷雾中迷失了一下。
10. “到代”,这件东西绝对到代,从各方面特征都能看出来呀,就像它在大声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我觉得听泉鉴宝的这些专业术语真的很有趣,也很能体现出这一行的特点和魅力,它们就像是打开鉴宝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们能更好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陶瓷行业主要专业术语汇总
陶瓷行业主要专业术语汇总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在漫长的制瓷史上,我们的历代陶工们,根据他们日常制瓷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了许多陶瓷专业术语。
在这篇文章中,最陶瓷挑选了人们日常所容易碰到的五十多个瓷器的专业术语。
希望可以对喜欢陶瓷器物的你们,有所帮助。
陶瓷行业的专业名词如下:1.青花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2.斗彩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3.釉里红釉里红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
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
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4.粉彩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鉴定瓷器常用术语注释
鑒定瓷器常用術語注釋1.桶瓷與庫出:清代,由景德鎮運京的瓷器,傳統是用木桶盛裝,所以清代宮廷沿用瓷又被稱作“桶瓷”。
木桶呈圓形,高60釐米,頂底直徑均為40釐米。
用元書紙包裹瓷器後裝入木桶,填塞稻穀亮以求穩妥。
故宮博物院舊藏中有很多原裝,整理時才予拆出。
這類庫藏未曾用過的瓷器,儘管擱置年久,釉面火光仍盛,猶如新器,但它不同於新瓷那樣“火氣暴流”;這種情況通常成為“庫出”。
2.口磕:器物口際胎釉,由於撞擊而出現大小不等的缺渣傷痕。
3.重皮:口部因受重創而出現的斷面隱患,但外觀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卻還未剝離,往往一觸既脫落。
4.毛口:口邊的釉面間斷脫落。
5.毛邊:口面的覆釉因傷全部脫落。
6.沖口:口部因它與物相碰而出現的細裂紋,長短不等,一些細小裂紋常不易看出。
裂紋往往會逐漸自然延伸,若遇冷熱相激,便會順紋路開裂(以盤、碗類最為多見)7.外沖里不沖:器口部因受沖力較小,所以在外部形成沖口,尚未沖頭器的內壁8.釉泡:釉面在燒製時出現的中空氣泡,經受外力以致破開。
(常見於器口或其他部位)9.棕眼:釉面氣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後,未曾彌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10.斑點:釉面出現各種礦物或其他化學物質的斑點和小點。
11.縮釉:因胎面有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著,而出現的露胎現象,又稱“笑釉”12.漏釉:器物施釉時,局部釉遺漏而露胎無釉。
13.粘沙:釉面上有遺落的窯灰,或器底因墊燒粘結有沙粒(一般多見於器足)14.磕傷:器身胎釉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體碰撞熱磕壞;同於口、足磕傷。
15.冷瑩:本不應出現片紋的器物,其某部位的釉面上出現了一、二條紋路,有的已透胎體。
16.開片:由於胎體粗鬆或燒結火度不足,還有的應試漿泥胎體,在驟然冷卻時,胎釉的分子結構收縮係數不平衡所導致的自然裂紋。
呈深淺不易、大小不等,互相交錯的長短開片紋。
17.片紋:年代久遠的器物,由於本身仍在蛻變中(如清代黃釉器常常自動作響,片紋增多),釉面出現的有長短不一順向的稀疏細裂紋,不透胎體。
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
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1.八吉祥:瓷器纹样之一。
由轮、螺、幢、伞盖、花、瓶、鱼、结(也有的说: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种吉祥物组成。
偶有用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
2.宝相花:状如蔷薇,形大色丽,花瓣为二或三重,瓣端作三至五份裂开。
流行于唐代彩色釉陶器及明、清瓷器上。
3.爆釉:瓷器釉有破损。
4.崩釉:陶瓷制品表面釉层自然的成块或成片脱落的现象,称为崩釉或剥釉。
5.束腰:笔筒有束腰的感觉,器皿底部又往往不齐平,自内向外倾斜。
6.冰裂纹:纹片的一种,因釉面似冰开裂而得名,其特点是无论角度大小欹斜,均为直线。
7.剥釉:瓷器出窑时,表面局部出现脱釉和滚釉的现象,一般统称为剥釉。
8.博古纹:博古纹样常包括一些古董、花瓶、文房四宝以及天文仪器之类的器物。
博古纹在明末清初应用较多。
10.灯笼尊:清乾隆时流行,敞口,短颈、,自肩至足直下,形似灯笼而名。
以青花、釉里红、粉彩、炉钧等品种为常见。
11.法华(法花):陶瓷釉色名。
是在琉璃釉制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品种,琉璃釉用铅作熔剂,法花釉用牙硝作熔剂。
创于元代,明中期以后在山西晋南一带盛行,具有特殊装饰效果。
制作方法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凹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第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
12.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文字。
以梵文书于瓷器作为装饰题材,盛行明代庙宇供器上,内容为佛教经文咒语之类。
主要是青花品种。
13、福禄吉庆: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粉彩瓷瓶上盛行的吉祥图案。
一般在各种底色上绘蝙蝠、桃、团寿、磬、如意、双钱、双鱼、e字、盘肠等纹样,四周辅以规整的花卉。
这些图案的含义是:蝙蝠--夫;桃--寿;磬--吉庆;双钱--双全;鱼--有余;e--万;盘肠--连绵不断。
谐音组成:”福寿吉庆”、”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由于”等吉祥语。
乾隆以后各朝仍流行这类纹饰14、过枝(过墙):自器物内(外)墙至外(内)壁,或器身至器盖,枝干相连,花叶相属,浑然一体者称为”过枝(过墙)”。
瓷器 术语
瓷器术语1. 开片开片就像是瓷器身上的小裂纹,可别以为这是坏了哦。
它就像岁月在瓷器上留下的痕迹,有一种独特的美。
我有个他特别喜欢一个宋代的哥窑瓷器,那上面的开片就像冰裂的湖面一样,神秘又迷人。
2. 窑变窑变啊,简直是瓷器界的魔法!在烧制过程中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就好比你原本想烤个普通面包,结果出来一个超级豪华的蛋糕。
我在博物馆看到一个窑变的瓷瓶,颜色绚烂得像彩虹掉进了瓷土里,真的太惊艳了。
3. 胎体4. 釉色釉色就像是给瓷器穿上的漂亮衣服。
有的釉色淡雅得像清晨的薄雾,比如汝窑的天青色釉。
我和一位收藏家聊天时,他说看到那种温润的釉色,就像看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满心都是欢喜。
5. 支钉痕支钉痕是烧制瓷器时留下的小印记。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瓷器在窑里的小脚印。
我在研究一件官窑瓷器的时候,那些小小的支钉痕就像星星点点的小秘密,藏在瓷器底部,等着人去发现。
6. 芒口芒口这词有点怪哈。
就是瓷器口沿没有釉的地方。
就好像一个人没系好领口的扣子,有点小瑕疵。
不过有的瓷器还故意保留芒口,说是一种独特的风格,这我就有点不太理解了,你呢?7. 涩圈涩圈就像是瓷器底部的一个小圈圈,摸起来有点粗糙。
它就像瓷器自己的小标记一样。
我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个有涩圈的碗,当时就想,这个小圈圈背后是不是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8. 青花青花那可是瓷器里的大明星啊。
蓝色的花纹在白色的瓷器上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我记得小时候看家里的青花瓷瓶,就感觉那些青花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瓷器上跳舞。
9. 粉彩粉彩就像瓷器上的彩色梦境。
颜色柔和又细腻。
我去一个陶瓷工作室的时候,看到一个粉彩的瓷盘,上面画的花朵就像刚从花园里摘下来放在上面的一样鲜活,真让人爱不释手。
10. 斗彩斗彩可有意思了。
它就像一场色彩的竞赛。
青花和五彩相互交织,就像两个高手过招。
我听一位老艺人讲,斗彩的制作可不容易,就像要让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完美配合一样难。
11. 玲珑瓷玲珑瓷啊,那是瓷器里的小透明。
鉴定瓷器常用术语
鉴定瓷器常用术语鉴定瓷器的常用术语,本为历代行家口语,说穿了,就是一些行话。
由于这些行话袭用既久,遂约定俗成。
同时也作为衡量是否是鉴定瓷器行家的标准之一,行话懂得越多,说得越多,则此人就是专家;反之,就是外行说外行话。
其行话的命名,是根据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如器物是否完整、伤残的程度如何来定名的。
当然也牵涉到器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器物很完整,造型很考究的,与伤残的器物相比,则价值自然要高。
因此,作为一个瓷器鉴定者,不熟悉鉴定瓷器的常用术语,不懂得一般的常识,亦将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还得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1.口磕器物口际上的胎釉,受到了撞击后,就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各种情况的缺磕伤痕,鉴定者把这种情况称为口磕。
2.重皮口部因受重创而出现断面隐患,从外观上看,尚属完整,实际上胎釉已分裂,虽未剥离,却往往有一触即落之势,鉴定者把这种现象称为重皮。
3.毛口口边的釉面已间断脱缺。
4.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后全部脱落。
5.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为了美观,曾被人用砣玉工具将胎釉磨去一部分或全部。
6.轧口截口、剃头器口或颈部已损残,为求其美观、完整而加以改装,于是就将损坏的部分截去后使口部的胎露出来。
这种现象俗称为剃头。
7.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长短不等的细裂纹,有时一些细小裂纹不易为人们所发现,但裂纹往往逐渐会自然延伸,若遇冷热不均而相激,很快就会顺纹路开裂。
此种现象以盘、碗类为多见。
8.外冲里不冲瓷器的口部因受的冲力尚小,只在外部形成冲口,尚未冲透器的内壁,鉴定者把此种现象称为外冲里不冲。
9.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一受到外力后就会破开。
这种现象见于器口的为多,当然其他部位也有。
10.棕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11.斑点釉面出现各种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和小点。
12.缩釉因胎面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而出现露胎的现象。
13.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遗漏而露了胎,这露胎部分就称为漏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碱——素釉器物长期埋入湿土内受水浸渍,使釉色起了变化,多呈白灰色的片状。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漫,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土锈——器物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
土蚀——釉面、彩绘或胎体被土壤所腐蚀,使器物表面局部失亮。
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鬃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斑点——釉面出现多种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
缩釉——因胎面有油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盖,而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
磕伤——器身的某一部位,被其它物体碰撞而磕坏。
鉴定瓷器常用的术语,本为历代行家口语,沿袭至今。它主要用以指明器物的完整和伤损程度及变异情况,根据特定条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定名。现将其作为一般性常识,摘录如下:
Hale Waihona Puke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全部。
轧口、截口——器口和颈部已损伤,为求其美观、完整,将损伤部分截去后口部则露胎无釉(俗称“剃头”)。
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气泡。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壶咀镶补。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配。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原刻的字口,釉边有坡度并且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明、清官窑或新器都有作伪。
火石红——胎体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后自然泛出。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瓷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现象。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补缺——器物破碎后缺少的部分,用石膏、铜、铝、铁、木、金漆、水泥乃至油漆和沥青补上。
茶水煮——仿古作旧,常以土茶水煮,使器面上有红褐的茶锈痕。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后挂彩——将唐、宋、元、明、清各代中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后挂各种彩段,以混充旧彩器。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俗称“鸡爪纹”)。
炸底——器物底部偶因投放物件相击致伤,而形成的裂纹。
窑裂——胎体在室内受火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度,触地发生撞击致伤。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冷璺——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片法纹——釉面上有长短不一、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细裂纹片。
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磨釉、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失亮——器物釉面,因长期使用,经久磨损失去光泽。
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受浸而到剥落。
漆彩画——器物破碎或有窑裂、炸纹,以彩漆绘纹饰将纹路遮盖。
镶金属口——器口已破,用金、银、铜、锡镶口遮芒。
新胎后挂——新胎剥去釉面后,作加彩釉地五彩的装饰。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有的还涂以红、黄土疤,但一触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