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书
武帝兴农治水《史记-河渠书》
自从黄河在瓠子口一带决口以来20多年里,连年收成不好,多次出现荒灾,尤其在梁楚一带格外严重。
天子已经告祭巡祀山川天地,次年,发生大旱,因为少雨,农民封干土下种。
天子于是派汲仁、郭昌征发数万士卒前途填塞瓠子口一带的决口。
天子在万里沙巡祭西岳之后,返回途中亲往决口处,沉下白马及玉璧到黄河中,以敬祀水神,并命令群臣随从官自将军一下都背薪木填塞黄河决口。
当时,因为填塞薪木太多,东郡一带治好烧草,淇园的竹子也被用来代做木桩。
天子面对黄河决口,感伤于治河不成功,就作歌吟道;“瓠子决口啊怎么办呢?水势浩瀚无边啊村镇全成河!全成河啊不得安宁,成功遥遥无期啊吾山才平。
吾山才平啊钜野泽又泛滥,到处都是鱼的乐园啊时节近冬日。
故道废弛啊洪水离开了常流之域,蛟龙弛聘啊正向远方游去。
洪水归旧川吧愿神赐福丰沛吧,若不外出封禅啊怎知宫墙之后有此等灾患!替我报知河伯水神吧,他为何如此不慈,如此泛滥不息啊,真是愁杀人?啮桑已被浮起啊。
只因淮水、泗水溢满泛滥,洪水长久不返退啊,水势是如此难以维拘。
”又唱道;“黄河激荡啊,潺湲不已,向北渡滞积的水域啊浚疏水道真难。
牵动长筊堵决口啊下沉美玉,祈望河伯神应许赐福啊却乏塞河之薪。
堵河决口之薪不继啊让人频频遭罪,草已烧尽四野萧条啊,用什么来抵御浩浩洪水!木材竹子已尽颓光一片啊,只好以石头为柱,建宣房宫来镇卫所塞之口啊,唯愿万福到来。
”于是君臣上下一齐终于堵塞了瓠子口,并在上面建宣房宫。
因而引导浚疏黄河以北延伸的两条干渠,让黄河水重新回到大禹所开的通的河道,这样梁楚一带复得安宁,不在发生水灾。
自此,负责的大臣们争先恐后地劝说天子兴修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一带都引来黄河及其他河川的水来灌溉田亩;关中地区由辅渠、灵轵等人工渠道来引积滞的淤水;在汝南、九江引导淮水;在东海郡引出定湖水;在泰山下引出汶水;所有一切都凿渠引水为灌溉农田,各有万顷多。
其它小渠劈断山势、导水使通的,难以数尽。
然而其中最显著的工程就是瓠子口的宣房宫。
史记河渠书拼音版
八书·河渠书《夏xi à书sh ū》曰yu ē:禹y ǔ抑y ì洪h ón ɡ水shu ǐ十sh í三s ān 年ni án ,过ɡu ò家ji ā不b ù入r ù门m én 。
陆l ù行x ín ɡ载z ǎi 车ch ē,水shu ǐ行x ín ɡ载z ǎi 舟zh ōu ,泥n í行x ín ɡ蹈d ǎo 毳cu ì,山sh ān 行x ín ɡ即j í桥qi áo 。
以y ǐ别bi é九ji ǔ州zh ōu ,随su í山sh ān 浚j ùn 川chu ān ,任r èn 土t ǔ作zu ò贡ɡòn ɡ。
通t ōn ɡ九ji ǔ道d ào ,陂b ēi 九ji ǔ泽z é,度d ù九ji ǔ山sh ān 。
然r án 河h é灾z āi 衍y ǎn 溢y ì,害h ài 中zh ōn ɡ国ɡu ó也y ě尤y óu 甚sh èn 。
唯w éi 是sh ì为w éi 务w ù。
故ɡù道d ào 河h é自z ì积j ī石sh í历l ì龙l ón ɡ门m én ,南n án 到d ào 华hu á阴y īn ,东d ōn ɡ下xi à砥d ǐ柱zh ù,及j í孟m èn ɡ津j īn 、雒lu ò汭,至zh ì于y ú大d à邳p ī。
司马迁《河渠书》原文译文说明
司马迁《河渠书》原文|译文|说明《河渠书》出自《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作者司马迁。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河渠书》原文作者:司马迁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
唯是为务。
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於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後,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於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於齐,则通菑济之间。
於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騑,百姓飨其利。
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西门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
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
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
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隄,於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其後四十有馀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於瓠子,东南注钜野,通於淮、泗。
於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
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
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邑收多。
蚡言於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彊塞,塞之未必应天。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史记·河渠书全文
史记·河渠书全文【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
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
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
专门记水道昉自《河渠书》,此例一开,不但正史地方志将水道列为专节,还出现了如《水经注》那样的专门巨著,蔚成了古代地理书的一个大类,这意义实在非同小可。
《河渠书》的内容特征,首先是它不是对现有河渠做静态描述,如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而是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做了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做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司马迁为写《河渠书》曾做过大量、长期的实际考察和研究,所以,写来不但真实性强,许多地方三言两语,恰中肯棨。
如写井渠的开凿,是由于岸善崩;褒斜道的失败是由于水湍石等,都正确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地形特征。
为写禹迹,他曾沿江、淮、河三大河流最易出事的地段实地踏勘,而后悟出禹为何不迳挽黄河东行入海,反而使它东北流入渤海湾的原因。
他说这是由于自塑方至龙门一段,地势高,水流急,孟津以东地势渐低,落差太大,易生水灾。
所以把它引入鲁西北的高地,以减小水势。
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司马迁不但提出来,还给了正确的解答。
【译文】【原文及注释】《夏书》记载:禹治理洪水经历了十三年,其间路过家门口也不回家看望亲人。
行陆路时乘车,水路乘船,泥路乘橇,山路坐轿,走遍了所有地方。
从而划分了九州边界,随山势地形,疏浚了淤积的大河川,根据土地物产确定了赋税等级。
使九州道路通畅,筑起了九州的泽岸,度量了九州山势。
然而还有黄河泛滥成灾,给中国造成很大危害。
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课件(18张)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6.明句式 (1)穿二江成都之中( 省略句,“江”后省略“于” ) (2)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省略句,“亩”后省略谓语“产” ) (3)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定语后置句,“自将军已下”作 “群臣从官”的定语 ) (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主谓倒装句 )
河渠书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参考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疏通课文,了解文本内容;了解《河渠书》对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 华文明的影响。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它是系统介绍 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司马迁在此书篇末, 历叙他阅历过的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甚哉,水之为利 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 的重视与关注。 《河渠书》 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瓠子堵口是西汉时黄河上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元光三年( 前 132 ), 黄河在瓠子( 今河南濮阳西南 )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入泗 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十万人堵塞, 未成功。 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黄河决口是“天意”,不能靠人力 强塞,此后黄河泛滥 23 年。直到元封二年( 前 109 ),才派汲仁、郭昌率 数万人再次堵口。
(2)兴
(3)登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以
欲以溉田( 介词,用来 ) 间百余里,以车转( 介词,用 ) 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 连词,表递进关系,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选用理由本教案所选用的教材是《史记选读》中的《河渠书》,其选用原因在于该篇历史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文明传承和历史演变。
2. 教学对象分析该教案面向的是苏教版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学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河渠书》的背景、内容与特点等相关知识,了解《河渠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河渠书》体现出的水利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古代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与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河渠书》中的文字描述和图表,了解古代水利建设的技术原理和实用方法;4)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认识和评价《河渠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营养和启示,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设计1. 教学内容梳理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河渠书》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水利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古代水利建设的技术原理和实用方法;4)全面认识和评价《河渠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带入课题:“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果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水利工程发挥着怎样的关键作用?你听说过《河渠书》吗?它对中国古代灌区水利建设的发展有怎样的贡献?”2)讲授环节2.1 了解《河渠书》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综合解析、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介绍《河渠书》的背景、作者、内容和特点,深入剖析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史记·河渠书(6)全文
史记·河渠书(6)全文〔注释〕1 《索隐》解释说:谓从山东运漕而西入关也。
山东,崤山以东的地区。
2 壖河边地。
3 茭牧:打草放牧。
茭是喂牲畜的干草。
4 渠田:可用渠水灌溉之田。
5 回环屈折而又遥远。
6 山以东通过沔水(今汉水)的漕船不受限制。
7 湍石:湍急多石。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1 。
岸善崩2 ,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水颓以绝商颜3 ,东至山岭十余里间。
井渠之生自此始。
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4 ,而粱楚之地尤甚。
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5 ,其明年,旱,干封少雨6 。
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
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7 ,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8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窴决河9 。
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10 。
〔注释〕1 商颜山:山名。
《汉书沟血志》颜师古注说:商颜,商山之颜也。
谓之颜者,譬人之颜额也,亦犹山(额)〔领〕象人之颈领。
2渠岸容易崩塌。
3 颓:《汉书绝商颜:颓水冲断商颜山,或说是冲穿商颜山。
4 登:即升。
谷不升仓称为不登,借为收成不好的意思。
5 封禅:封泰山祭天,禅梁父(音甫)祭地,合称封禅。
是天子功成治定后祭祀天地的活动,岁数不登而封禅,含有对汉武帝责难的深意。
巡祭山川:巡游祭四方名山大川。
也是太平天子之事。
6 干封:《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说: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干也。
汉武帝封禅以后,久旱不雨,公孙卿说:黄帝时封则天旱,是天神有意晒封土,所以命人把封泰山的土摊开晒干。
于是汉武帝也下诏书,照这样干,称为干封。
于是动词,曝晒令干的意思。
7 用事万里沙:有事于万里沙。
万里沙,颜师引应劭语说:神祠也,在东莱曲城(今山东掖县东北) 。
《汉书郊祀志》记载此事说:公孙卿奉命寻找神仙,说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仙,求见天子,汉武帝不远千里跑到那里,一无所见。
史记河渠书第七译文加注释
河渠书第七刘洪涛译注【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
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
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
专门记水道昉自《史记·河渠书》,此例一开,不但正史·地方志将水道列为专节,还出现了如《水经注》那样的专门巨著,蔚成了古代地理书的一个大类,这意义实在非同小可。
《河渠书》的内容特征,首先是它不是对现有河渠做静态描述,如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而是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做了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做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司马迁为写《河渠书》曾做过大量、长期的实际考察和研究,所以,写来不但真实性强,许多地方三言两语,恰中肯棨。
如写井渠的开凿,是由于“岸善崩”;褒斜道的失败是由于“水湍石”等,都正确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地形特征。
为写禹迹,他曾沿江、淮、河三大河流最易出事的地段实地踏勘,而后悟出禹为何不迳挽黄河东行入海,反而使它东北流入渤海湾的原因。
他说这是由于自塑方至龙门一段,地势高,水流急,孟津以东地势渐低,落差太大,易生水灾。
所以把它引入鲁西北的高地,以减小水势。
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司马迁不但提出来,还给了正确的解答。
《夏书》记载:禹治理洪水经历了十三年,其间路过家门口也不回家看望亲人。
行陆路时乘车,水路乘船,泥路乘橇,山路坐轿,走遍了所有地方。
从而划分了九州边界,随山势地形,疏浚了淤积的大河川,根据土地物产确定了赋税等级。
使九州道路通畅,筑起了九州的泽岸,度量了九州山势。
河渠书课件2
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如,修建渭河漕渠,建设河东渠
田,始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临晋灌溉工 程等。至于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则“不可胜言”,说也说不 完。
文本探究三: “水之为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请结合文章,
说说有哪些“人为”因素。
(1)豪门的阻挠,如武安侯田蚡出于私利,请皇帝把黄河决 口之事不必放在心上。 (2)气数迷信思想的干扰,把黄河决口问题看做是天意。(3) 汉武帝治黄过度耗费人力财力。
《河渠书》给我们写了哪些河流的治理过程呢?
整体感知文本
文本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
学习课文7——10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1、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
(关东:从关东。名词作状语) 2、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 (并:傍,沿着。) 3、度可令三月罢
(度:估计)
4、又可得以溉田 (又可得以(之)溉田。得:能够。)
甚:厉害,严重。)
主旨归纳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表现人们变水害
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尤其是客观地介绍了有关河道开凿治理 制度形成的背景、实施的过程及效果,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水 利事件的极大热情与深入思考。作者还赞扬了西门豹引漳溉 邺的事迹,表明了司马迁将发展水利灌溉与国家强盛统一联
系起来的进步观点。
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
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 而水湍石,不可漕。
学习课文11——13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1、其明年(明年:第二年) 2、以故薪柴少(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3、悼功之不成(悼:怜惜) 4、晧晧旰旰闾殚为河(殚:尽)
文本探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河渠书》?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河渠书《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进展状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宏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由于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争辩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和爱好,甚至满腔悲愤。
由于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生疏。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学问,生疏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宏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阅历,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生疏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生疏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生疏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感到生疏。
除却此点,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力气的好文章。
一、人物名片1.李冰——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也称“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
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浇灌、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顺当进行。
2.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有,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奇异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训练了宽敞百姓。
3.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
秦始皇元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耗费秦国国力,勿使伐韩。
《史记·河渠书》:开中国水利史之先河
关注Focus《史记·河渠书》(以下简称《河渠书》)列于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主要记述从大禹治水开始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及其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水利史实,包括防洪、治河、凿渠、漕运、引水灌溉等水利建设和管理。
体现了司马迁对治水历史的深切关注,对水的利与害两面性认识。
《河渠书》为以后历代史书中的水利卷志编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是古代水利史志的奠基之作。
一、主体框架《河渠书》按照时间顺序及内容可划分为5大部分:第一部分写大禹治水;第二部分写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概况,记述李冰、西门豹、郑国等人的治水功绩;第三部分写汉武帝大兴水利,引渠灌田,发展漕运;第四部分写汉武帝封禅安外,关心民瘼,亲率百官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取得成功的过程;第五部分记载了各地大兴水利和司马迁对全国水利的考察,反映了他对水利的思考与探究。
《河渠书》还首创了“水利”一词,“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明确了“水利”的内涵,与现代意义的“水利”相当一致,时至今日,防洪、引水、灌溉工程依然是现代水利事业的核心内容。
《河渠书》全书共涉及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泗水、淄水、漳水、渭水、洛水等大江大河及支流共18条之多。
按水利工程技术分类,计有防洪6事,灌溉13事,漕运3事,漕运兼灌溉3事。
还记载了自大禹治水至西汉时期2000年间的重大治水事件和各地的水利建设,其中的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西门豹治邺、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汉武帝瓠子堵口等,都是影响后世的重要历史事件,有些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巨大功效,惠泽千代。
二、主要内容大禹治水的历史及功绩。
这部分是《河渠书》开篇,首先将《尚书·夏书》对大禹治水的过程进行叙述,与现存《尚书》和先秦的其他文献中对大禹治水的记载大体一致。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接着论述大禹治水的功绩,他划分了九州疆界,随着山势疏导河川,根据土质确定贡赋的等级。
河渠书河渠书知识点
河渠书河渠书知识点【篇一:河渠书河渠书知识点】07河渠书07河渠书07河渠书《河渠书》的内容特征,首先是它不是对现有河渠做静态描述,如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而是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做了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做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司马迁为写《河渠书》曾做过大量、长期的实际考察和研究,所以,写来不但真实性强,许多地方三言两语,恰中肯棨。
如写井渠的开凿,是由于“岸善崩”;褒斜道的失败是由于“水湍石”等,都正确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地形特征。
为写禹迹,他曾沿江、淮、河三大河流最易出事的地段实地踏勘,而后悟出禹为何不迳挽黄河东行入海,反而使它东北流入渤海湾的原因。
他说这是由于自塑方至龙门一段,地势高,水流急,孟津以东地势渐低,落差太大,易生水灾。
所以把它引入鲁西北的高地,以减小水势。
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司马迁不但提出来,还给了正确的解答。
《夏书》记载:禹治理洪水经历了十三年,其间路过家门口也不回家看望亲人。
行陆路时乘车,水路乘船,泥路乘橇,山路坐轿,走遍了所有地方。
从而划分了九州边界,随山势地形,疏浚了淤积的大河川,根据土地物产确定了赋税等级。
使九州道路通畅,筑起了九州的泽岸,度量了九州山势。
然而还有黄河泛滥成灾,给中国造成很大危害。
于是集中力量治理黄河,引导河水自积石山经过龙门,南行到华阴县,东下经砥柱山和孟津、雒汭,到达大邳山。
禹以为大邳以上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高,水流湍急,难以在大邳以东的平地经过,否则会时常败堤破岸,造成水灾,于是将黄河分流成二条河以减小水势,并引水北行,从地势较高的冀州地区流过,经降水,到大陆泽,以下开九条大河,共同迎受黄河之水,流入勃海。
史记河渠书读书笔记
《史记·河渠书》读书笔记
《史记·河渠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成就。
以下是我对该篇史书的读书笔记:
一、背景介绍
《史记·河渠书》是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编写的,主要记录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成就。
当时,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的发展阶段,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详细记录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修建历史、作用和意义。
二、深入分析
《史记·河渠书》主要讲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河流的治理和水利工程的建设。
其中,对于黄河的治理和水利工程的历史记录最为详细。
司马迁通过对于古代水利工程的记录,表达了他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他也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和对于水利工程技术的掌握程度。
三、个人观点与思考
通过阅读《史记·河渠书》,我深刻认识到古代中国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和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了解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高超和卓越。
我认为,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总结与评价
《史记·河渠书》是一篇重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成就。
通过阅读该篇史书,我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高超和卓越。
同时,我也认为我们应该从古代水利工程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河渠书知识点总结
河渠书知识点总结一、河渠的起源和发展1. 河渠的起源河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利用尼罗河的水灌溉农田,开拓了富饶的农田。
古中国大禹治水、开挖渠道的事迹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2. 河渠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视。
河渠建设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投入的工程项目,也是各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一。
现代河渠的建设涉及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河渠的分类1. 根据用途分类(1) 用于灌溉的河渠:主要用于灌溉农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2) 用于供水的河渠: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
(3) 用于水文调节的河渠:主要用于调节水文,以防止洪涝灾害。
(4) 用于交通的河渠:主要用于货运、旅游等。
2. 根据规模分类(1) 小型河渠:主要用于农田的局部灌溉,规模较小。
(2) 中型河渠:主要用于农田的大面积灌溉或城市供水。
(3) 大型河渠:主要用于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或大型水利工程。
3. 根据区域分类(1) 地表水河渠:主要利用地表水资源,如江河湖泊等。
(2) 地下水河渠:主要利用地下水资源,如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
(3) 海水河渠:主要用于盐碱地改良或海水淡化等。
三、河渠的建设与维护1. 河渠的建设(1) 勘测设计:通过地形地貌勘测和水文水资源调查,设计河渠的线路和断面;(2) 施工土建:主要包括挖土、堆石、铺管等工程;(3) 河渠设施:包括闸门、泵站、水位计等设施的安装和调试。
2. 河渠的管理与维护(1) 流域治理:通过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手段,保证河渠的正常运行;(2) 水资源调度:根据不同季节和用水需求,合理调度水资源的分配;(3) 设备维护:定期检修河渠设施,保障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四、河渠的环境影响与保护1. 河渠的环境影响(1) 生态影响:河渠建设改变了江河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原有状态,影响了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数量。
河渠书读后感
河渠书读后感《河渠书读后感》读《河渠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水利之旅。
读到书中对各个朝代河渠的修建、疏浚情况的描述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站在那些古老的河道边,看着人们拿着简陋的工具,一锹一镐地挖掘着大地,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泥土里,汇聚成了奔腾的水流。
像大禹治水的故事,他率众疏通河道,这种执着与艰辛让我十分钦佩。
他为了治理水患,四处奔波,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无私奉献非常触动我,我觉得这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书中还详细记载了水利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曾经去过的一些水利工程遗址,看到那些依然保存着的古老堤坝或者河道遗迹,它们虽然历经岁月,但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往昔的宏大规模。
河渠的存在可不只是简单的水利设施,它对当时的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一旦河渠修建完善,灌溉农田变得方便,粮食产量就会大大增加。
例如秦朝时蜀郡太守李冰兴建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造福着当地的百姓。
这工程实在是太了不起了,都江堰合理地利用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水势,使得旱涝之时都能保护百姓的生产生活。
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书中一些关于古代河渠测量以及具体建造技术的描写,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我从文字中能知道这是很复杂且巧妙的技术,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让我挠头。
后来我明白了这也正是读古书的一种挑战,我们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体会古人对水利重视的态度。
河渠的发展其实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时候,水利工程往往能得到大力的建设和维护,相反在动荡不安的时期,水利就会荒废。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河渠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衰退的缩影。
如果现代社会能从古人水利智慧中汲取更多的经验,相信在应对诸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能更加从容不迫。
河渠的变迁记录着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过程,也体现了人们从自然中寻求生机与希望的决心。
读完《河渠书》,我更加意识到我们如今的水利设施是建立在古人长久的探索之上,我们需要珍视和传承古人的智慧。
《史记·河渠书》全文
《史记·河渠书》全文河渠書第七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
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卽橋。
以别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然河菑衍溢,害中國也尤甚。
唯是爲務。
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九〕於是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爲九河,同爲逆河,入于勃海。
〔一五〕九川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自是之後,滎陽下引河東南爲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衞,與濟、汝、淮、泗會。
于楚,西方則通渠漢水、雲夢之野,東方則通(鴻)溝江淮之閒。
於吴,則通渠三江、五湖。
於齊,則通菑濟之閒。
於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 ,百姓饗其利。
至于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
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閒説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爲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
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
鄭國曰:“始臣爲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秦以爲然,卒使就渠。
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
於是關中爲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漢興三十九年,孝文時河決酸棗,東潰金隄,於是東郡大興卒塞之。
其後四十有餘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
於是天子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壞。
是時武安侯田蚡爲丞相,其奉邑食鄃。
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菑,邑收多。
蚡言於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爲彊塞,塞之未必應天。
”而望氣用數者亦以爲然。
於是天子久之不事復塞也。
是時鄭當時爲大農,言曰:“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中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
引渭穿渠起長安,並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田: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穀。
《史记-河渠书第七》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河渠书第七》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河渠书第七》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提示】本篇是继《禹贡》之后的一篇水利专史。
余南登庐山出自哪首诗
余南登庐山出自哪首诗余南登庐山出自《河渠书》《河渠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卷二十九“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太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
”这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记述从大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及其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包括防洪、航运、灌溉等。
全文所涉及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深刻地反映了司马迁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
此书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成为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
传说大禹治水得天下,从此,历代帝王治水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治政措施。
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通渭,引汾,开褒斜之道,穿洛,塞河,都是大工程。
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从奉封禅回京,亲率百官临赴瓠子口塞河工程的现场,令从巡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士卒一同负薪塞河,二十余年的黄河大决口,终于堵塞了。
司马迁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追想大禹治水的功业,回顾三代以来治水的经验,面对汉代治水的辉煌成就,他感奋异常,创作了《河渠书》。
《河渠书》第一部分写大禹治水的献身精神和伟大事业,功垂后世。
第二部分写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概况,表彰李冰、西门豹、郑国等人的功业。
第三部分写汉武帝因漕运而大兴水利,引渠灌田,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第四部分写汉武帝封禅安外,关心民瘼,亲率百官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取得成功。
最后补充记载了作者对全国水利的考察,对汉武帝亲临塞河的赞叹,用以表明水利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河渠书》的主旨是赞扬大禹和汉武帝兴修水利、关心民生的伟大业绩。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前简后繁,这也是整个《史记》呈现的一种风格:善于以生动简练的语言叙述复杂的事情,即在此书中司马迁通常以具体事情或整体事件的一部分凸现整个时代或整个事件中的治水状况,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体大思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渠书
《河渠书》出自《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作者司马迁。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大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也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简介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13段,25事。
其中防洪6事、航运3事、灌溉11事、航运兼灌溉5事,所叙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
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
《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文言现象梳理
文言实词
⑴一词多义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载:乘
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任,任随、随
同为逆河,入于勃海逆,相向迎受,九河同受一大河之水,将其导入海
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艾(yì),治理。
施,延续,延伸
辟沫水之害辟:避
秦以为然,卒使就渠就:修,造
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人徒:普通人与罪徒
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应天:与天意相应,相符合
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回:回环曲折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今:如果
第 1 页共5 页
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
绝:渡水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拟:比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登:丰收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悼:怜惜
⑵古今异义
害中国也尤甚。
中国:中原地区
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至于:到了
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异时:往常
至河三百余里,径。
径:道直少曲折
漕从山东西山东,崤山以东的地区
水颓以绝商颜颓:水向下流
⑶通假字
然河菑衍溢菑通灾
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道通导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厮通斯,分开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罢通疲,疲惫,又活用为使动。
文言虚词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以:来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以:因此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于:在
便于砥柱之漕于:比
汤问其事,因言因:因此
诚得水,可令亩十石诚:如果
词类活用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富,使……富裕
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
东南,向东南
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
漕:漕运,动词。
第 2 页共5 页
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肥:使动,使……肥沃
令齐人水工徐伯表。
表:以表测量地势高下,确定水流走向。
名作动
漕从山东西西:西行,名作动
则田者不能偿种田:种田
下御史大夫张汤下:名作动,(天子)交给(下属)
从斜下下渭。
下:流入
重要文言句式
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
唯是为务。
唯把治理河菑作为当务之急。
穿二江成都之中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
瓠子决兮将奈何?奈何:把……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书”的体例,能知道如何来阅读“书”类文章。
2、通过阅读,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想象。
了解《河渠书》对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
自主阅读导引
“书”是《史记》中很有特色的体例,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
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
“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中共有书8篇。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其中《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 13段,25事。
其中防洪6事、航运3事、灌溉11事、航运兼灌溉5事,所叙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
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
《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难句翻译现场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参考译文:禹认为黄河上游地势告,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使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坝,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第 3 页共5 页
翻译指导:本句要落实这样几点:“河”是黄河;“所从来者”,“从来”是水从上游来;“厮”是分开的意思;“以”表示目的,翻译成“来”。
“引”是疏引,疏导。
另外,课本的译文没有把“于是”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这个时候。
2、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不能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令水利工匠郑国作间谍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注意几个实词:“罢”:这里是通假成“疲”,同时又活用成使动;“并”也是通假,翻译为“依靠,沿着”;还要落实“兴事”“间”“东”。
另外,要注意译文的前后连贯。
3、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参考译文:天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时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到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
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点是:文言词语:“用事”“临”“已”(通“以”);句式:“用事”后省略“于”等。
译文中“于是”也要补出来。
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参考译文: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
翻译指导:本句翻译注意全句的倒装,翻译的时候要把谓语放在正常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为利害”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就可以了。
疑难追踪探究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河渠书》?
在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对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黄河水灾。
司马迁一方面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事迹,自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认真调查与总结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与经验;一方面亲自参加了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跟随汉武帝“负薪塞宣房”,堵住了危害黄河下游地区二十多年的瓠子(河南濮阳县西南)大决口。
由此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慨,“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目的在于歌颂人类战胜水害、兴修水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如何处理“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态度。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也明确表明他写《河渠书》,是因为西汉初年所兴修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实际上是大禹治水业绩的延续与发展。
他说:“唯禹浚川,九州攸宁。
爰及宣房,决渎通沟。
作《河渠书》第七。
”
第 4 页共5 页
2、司马迁为什么刻意记载西汉初期兴修水利的政绩?
正是因为“水之为利害也”,既有“利”也有“害”,人类只要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作到兴水利而辟水害。
所以司马迁刻意记载了西汉初期兴修水利、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如,修建渭河漕渠,建设河东渠田,始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临晋灌溉工程等。
至于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则“不可胜言”,说也说不完。
《河渠书》主要内容: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的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阅读时,注意,文中所寓含的作者的郁愤之情。
第 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