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
录音偏磁的原理基础
录音偏磁的原理(基础)第一章概述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磁带式录音机,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前,它的历史也与19世纪电话机的发展历史密切相联。
今日,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门口,钉着一块铜牌,上面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
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和沃森,那幢房子就是他们最初做电话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地方。
图1—1 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专利证号码NO:174655约20年后,1898年开始出现了磁性录音机。
世界上第一台磁性录音机是丹麦人波尔森发明的,他的做法是:录音时,将电磁铁悬挂在钢丝上,通以碳粒式送话器传来的音频电流,直接用电磁铁按照电流的强弱对钢丝加以磁化。
放音时,仍用电磁铁取出电流的变化,用受话器收听,勉强可以听到声音。
图1—2 美国专利公报记载的波尔森发明的录音电话机构造(1900年)这时的录音是没有偏磁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电子管,再生媒介是钢丝剩磁,还原的录音音量极小,失真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电子、机械工业的发展,英国BBC广播电台开始使用的钢带式录音机(1935年): 这种录音机的技术参数为:钢带:钨钢,带宽3mm,厚0.08mm,单盘钢带长度:3000m,钢带速度150m/s,录音时间28分钟偏磁:DC方式(这是最初出现的直流偏磁方式),整个录音机重量约1.1吨这时出现电气录音刚开始时,频宽只能达到l00Hz~1200Hz,动态范围l5~20dB。
与钢丝式录音机使用一样,录音前钢带必需先抹声并消磁。
到了1940年左右,电子管用于录音中的AC交流偏磁,录音的频宽已经到了40Hz—8000Hz,动态范围提高到25dB。
同期内,贝尔实验室ArthurKeller所发明的动圈式唱头,以钻石和蓝宝石为唱针,频率响应居然可从40Hz-12000Hz,电子管的应用,也使录音机已与电唱机产生分道,录音机音质落后于唱机。
1940年后,磁性录音机技术的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抛弃笨重的钢丝向纸基磁带发展,德国AEG公司在磁带录音机上首次使用了纸基磁带,录音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
4.磁性录音
• 由于光学录音所用的载体——感光胶片,
是一次性记录材料,一旦曝光后不能再重 复使用。并且再拍摄现场进行光学录音之 后,无法即刻听到录制的效果,必须要等 到光学声片冲洗之后,才得以知晓声音的 实际情况。
4.磁性录音
• 在后期制作阶段,使用多台光学还音设备
对不同的声音素材进行还放,以满足混合 录音的技术要求比较困难。因此,在光学 录音的影片中声音的构成要素比较简单, 除了要有必不可少的对白、旁白和音乐之 外,音响效果与环境氛围大多比较简单, 很难做到充分的展现。
唱片历史
唱片历史唱片的发展一、录音技术的发明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十九世纪末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录音机。
他原本是想把这种圆筒式录音机作为听写机来推广,结果这个计划遭到了所有那些靠记录老板讲话吃饭的秘书们的一致反对,不幸夭折了。
但录音机却在音乐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
人们只要买一个录音圆筒,就可以从家里的录音机上欣赏到各类音乐。
几乎与此同时,机械钢琴(Pianola)被发明。
这是一种用打孔纸带操纵的钢琴,你只要买一卷纸带,就可以在家里的机械钢琴上“高保真”地欣赏到名家的钢琴独奏。
这个新玩艺儿极大地推动了“拉格泰姆”音乐(Ragtime,一种经常使用切分音的钢琴音乐)在美国的普及。
“拉格泰姆”音乐可以说是第一个欧洲没有的,纯美国风格的音乐形式,是公认的爵士乐的前身之一。
这两样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欣赏音乐的方式。
以前,人们要么自己弹琴,要么买票去听专家弹,总之不那么容易。
有了录音技术和机械钢琴,音乐才算第一次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这两样发明还造就了现代模式的音乐工业,吸引了众多的人材专心从事音乐生产,为音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现代音乐工业的诞生还打破了传统民歌的生存基础。
按照公认的定义,民歌是指经过人们世代口头相传而流传到今天的民间音乐。
民歌爱好者之所以喜爱民歌,一是因为民歌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二是因为民歌经过了几百几千年的竞争淘汰,存留下来的一定是久经考验的优秀作品。
不过有的人因此就小看了流行音乐,实在大可不必。
其实这两者完全是个萝卜青菜的问题。
流行音乐虽没有民歌那么富有历史感,可流行音乐的现代感又是民歌所没有的。
有人说民歌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可他们忘记了,过去是没有录音机的,音乐的传播速度很慢,传播面也很窄,所谓考验也就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小范围里。
而现在的流行音乐,一出世就面临众多听众的检验,能经得住这样考验的流行音乐不一定就比民歌差。
换句话说,录音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流行音乐,它代替了过去的民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民歌。
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
6HOT TOPIC 专题·电影声音研究电影声音容易被忽视。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好莱坞,这基本上是一种常态。
但电影声音并非一直被忽视,而是随着电影录音技术的发展、在声音工作人员及所有电影创作者的“欢呼”中逐渐被忽视的。
有声电影刚诞生时,声音是电影的焦点。
但之后每一次电影声音技术的进步,总会让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影声音工作者欢欣鼓舞,随后总会因为声音工作比之前更加便利而导致电影声音及电影声音工作者地位下降,最后演变为数字时代电影声音易被忽视、不够重视的现状。
一、从无声到有声:电影录音技术的发展与声音意识的演变1927年《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该片采用蜡盘录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能还原约300~2000Hz之间的频率,大大低于20~20000Hz的可闻声频率范围,其音质、信噪比低于现在的电话声。
由于蜡盘录音的载体是蜡盘,无法进行剪辑及声画同步较为困难等缺陷,使得蜡盘录音很快就被光学录音所淘汰,因此不论中外采用蜡盘录音的有声电影都为数不多。
蜡盘录音时期电影声音属新事物,观众因为电影有了声音而进电影院观看,声音成为电影宣传的噱头。
为迎合观众的兴趣,短期内充斥着众多“百分百”对白片、歌舞片。
该时期电影声音的主要目的是把对白录得清晰,真正的电影声音意识还未形成,理论的探索还未开始。
光学录音(20世纪20年代末至五六十年代)紧接着也在有声电影初期得到应用。
光学录音采用昂贵的光学胶片进行录音,频响范围在70~8000Hz之间,人物语言声音已经能够较好地还原,信噪比为40dB 左右,比蜡盘录音有了明显的提升。
有声电影初期摄影机噪声偏大,所以拍摄中会把摄影机放到“摄影小屋”里隔绝摄影机马达的噪声,因此摄影机调度、运动镜头可以说被“牺牲”掉了,这是电影史上为保证声音质量牺牲画面的唯一阶段。
低噪声有声电影摄影机的发明使画面从声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据上海电影制片厂曾5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录音奖提名、3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录音奖的电影录音师冯德耀介绍:“我50年进电影厂时,是编、导、演、摄、录、美,依次排列的。
录音的技术发展历史
录音的技术发展历史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进步,人们对音频的捕捉和储存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下是录音技术的重要时刻和里程碑。
1.蒙罗兆尔发明话筒(1857年):法国发明家埃米尔·蒙罗兆尔设计了第一个实用的话筒,该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流信号。
这是录音技术的重要起点。
2.菲利浦·里德发明蓝线铁线录音机(1877年):菲利浦·里德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于1877年发明了蓝线铁线录音机,这是第一台能够记录人类声音的设备。
3.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磁带录音机(1935年):德国工程师弗里茨·佩菲恩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磁带录音机。
这一发明意味着录音不再需要使用大型芯片,大大提高了录音的灵活性和便携性。
4.真空管录音机(1940年代):真空管录音机是第一个使用真空管技术的录音设备。
真空管的使用使得录音的音质更加高保真,并且增加了音量的范围。
5.磁带录音机(195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磁带录音机广泛使用。
这些设备使用磁带作为储存介质,并且可以以更高的速度录制和播放音频。
6.八轨录音机(1960年代):八轨录音机是一种将磁带分为八个平行轨道的设备。
这种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录制和播放音频,促进了录音技术的发展。
7.数字录音(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录音技术逐渐取代了模拟录音技术。
数字录音通过将音频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代码,然后储存在计算机中,使得录音的质量和灵活性大幅提升。
10.蓝牙和流媒体技术(2000年代以后):蓝牙和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和接收。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连接和分享音频设备,促进了音频娱乐产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经了从话筒、铁线录音机、磁带录音机、真空管录音机到数字录音的演变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技术从最初的低质量录音到高保真音质,从庞大的录音设备到便携式录音工具,为人们创造了更丰富多样的音频体验。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的发展和革新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和革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了音乐本身的形态,也对音乐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回顾音乐技术的历史时,可以发现它已经经历了许多次革新和改变。
从最早的手工制作乐器以及合音、和弦、旋律的发展开始,到现代电子器材、数字录制技术等高端技术的应用,音乐技术的进步一步加速了音乐的发展。
最早的乐器是用简单的物品制作而成,例如用骨头制作的哨子和木鼓。
这些乐器仅仅是简单的声音制造工具,可以发出单一的声音或简单的旋律。
但是在这些简单的乐器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尝试合奏和合唱,并创造出了和声和和弦,使音乐的复杂度得到了提升。
从十九世纪开始,音乐技术迎来了巨大的变革,最显著的是发明了录音机。
录音机不仅可以记录音乐家的演奏和歌唱,还可以将音乐传播到全世界的其他地方,并且可以重复播放。
这对音乐创作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让音乐家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究音乐的各种可能性。
20世纪之后,电子乐器的出现引发了一场音乐技术革命。
电子乐器和数字合成器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中,进一步扩展了音乐家们的创作工具箱,使得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化。
另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是数字录音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极大地改变了音乐制作的方式,使得音乐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和有效率。
现在,一个音乐制作者可以在家中使用计算机和数字音频工作站来制作音乐,并与其他音乐人分享他们的作品。
除了这些以外,音乐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音乐技术的变革。
音乐流媒体让音乐爱好者们随时随地可以播放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而且有些平台采用算法来为用户推送相关的音乐,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可访问性。
随着音乐技术的发展,音乐产业也在发生变化。
数字音乐产业已成为音乐市场的主要来源,使得传统唱片公司逐渐消失,而独立和在线音乐平台的发展更加迅速。
此外,音乐技术的进步也创造了更多的音乐工作机会,像音乐制作、录音工程师和数字分发人员等职位的需求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电影录音技术演变史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开创了是电影的新纪元,然而你可知道,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
从无声到有声,从模拟到数字1926年8月6日,世界第一部有声短片《唐璜》使用“维他风”Vitaphone唱片重放影片音乐。
1927年华纳推出《爵士歌王》,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白,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30年代起,磁性录音机和磁带技术逐步成熟。
开始在影片的拷贝上制作光学声带,以单拷贝方式发行电影。
这段历史延续了将近40年。
在这40年中,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制作,而电影声音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电影声音发展的一个较平稳的阶段。
1977年,两部采用杜比立体声(Dolby Stereo)技术录制的电影——《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上映,标志着电影立体声时代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吴宇森《断箭》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和丰富的音响剪辑风格,标志着电影声音数字非线性剪辑时代的来临。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数字压缩音频技术的日益成熟,AC-3声学编码技术问世,把6个声道的数字音频信号记录在齿孔之间终于成为现实。
1991年2月,基于Dolby Digital (Dolby SR-D )技术的5.1声道(L、C、R、Sw、Ls、Rs )制式数字立体声影片《蝙蝠侠》上映。
1993年5月,采用DTS (Digital Theater System )5.1声道(L、C、R、Sw、Ls、Rs )制式数字立体声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上映。
1993年7月采用SDDS(Sony Digital Dynamics System )7.1声道(L、Lc、C、Rc、R、Sw、Ls、Rs )制式的影片《最后的动作英雄》公映 .1999年6月18日,乔治。
卢卡斯(George Lucas)的《幻影的威胁》(Star War- The Phantom Menace)开始世界数字电影(Digital Cinema)的首次商业放映。
录音发展史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2012-03-16 19:23:34来自: (I'm on my second drink...)喜欢2012-03-16 19:24:15 (I'm on my second drink...)一.最早的圆筒留声机录音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 Leon 1817-1879)发明了声波记振仪(Phonautograph,参见图1),尽管这种仪器只能记录声波的“图像”,而不能再现出声音本身,但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7年前后,爱迪生在他的“圆筒留声机”(图2)上录下了他亲自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这短短数秒的声音成为了人类录音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声。
不过,这项成果没有立即得到足够的推广,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这位大发明家的兴趣转到了电照明等方面,只零星地留下了一些实验性录音。
2012-03-16 19:24:36 (I'm on my second drink...)直到1887年左右,爱迪生才将改进后的留声机真正提升到商业应用阶段,与此同时,另一种被称为Graphophone的改进型留声机(图3)也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逐渐推入市场。
遗憾的是,这些新产品更多的仅被用于办公室的语音听写,19世纪保留下来的音乐录音非常稀少,尤其是古典音乐。
钢琴家兼发明家霍夫曼(Hofmann, Josef 1876–1957)可能是第一个录音的古典音乐家。
1887年,这位年仅11岁的天才在爱迪生的工作室里很愉快地录制了一批卷筒录音,听到自己的琴声,小霍夫曼激动地告诉爱迪生:“真的非常棒”。
德国指挥家兼钢琴家彪罗(Bülow, Hans von1830-1894)则完全相反,据说他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弹奏的肖邦玛祖卡时差点晕过去。
有记载说,爱迪生还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彪罗录制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完整演出,但这些录音都遗憾地没有能够保存到现在。
技术·艺术·学术中国动画电影声音创作与理论发展综述(1935-2020年)
132021距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汽船威力号》(华特•迪士尼,1928)上映7年后,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1935)诞生,开启了对动画声音设计的探索与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当1935年《骆驼献舞》在中国问世时,次年的美国无声电影《摩登时代》(查理•卓别林,1936)上映。
该片标志着无声电影的谢幕,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声音技术的前瞻性。
此后,在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长片《铁扇公主》(万籁鸣、万古蟾,1941)中,中国动画人更是尝试了“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的声音处理方法,赋予了影片多层次的视听效果。
可见,当时中国动画电影声音意识的创新性。
中国动画电影声音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技术革新、艺术追求到学术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归纳和梳理中国动画电影声音历史进程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动画电影声音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动画电影声音理论的发展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中国动画电影声音的技术革新(一)技术背景20世纪20年代后期,光学录音技术和唱片录音技术的发明使电影能够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声音。
1927年的《爵士歌王》(艾伦•克罗斯兰,1927)使电影结束了“伟大的哑巴”时代而进入了有声(talkie)时代。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录音技术也经历了大规模的革新。
从20世纪40年代的磁性录音技术,到50年代的多声道立体声系统,再到70年代的录音降噪系统和模拟立体声系统,电影声音制作“已经如画面一样,可以从复制的技术转变为创造的艺术”。
[1]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电影工业日益壮大。
多轨传播体系不断扩展,数码录音和混音设备得到不断改善。
任何中等规模资金预算的电影,都能用5.1制式混音设备进行声音制作。
同时,声音制作在电影构思和推广环节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使电影录音技术发展达到了巅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20世纪初至50年代
1.投影机:电影机和幻灯机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来进行视觉学习。
2.录音机:录音机的发明让学生可以回放老师的教学内容,对理解有所帮助。
3.电视机:电视机可以把遥远的地方带到教室中。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展示遥远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二、60年代至80年代
1.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变革了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3.激光光盘:激光光盘技术的推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90年代至今
1.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便捷的传递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学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音发展史
语音发展史一、人类语音的起源人类语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万年前,当时人类的祖先开始使用简单的声音来交流。
这些声音可能是由于愉悦、恐惧、饥饿等情绪引发的自发呼喊,用来传递基本信息。
二、早期语音交流随着人类大脑的发展,语言能力逐渐提高,人类开始使用更复杂的声音来进行交流。
早期的语音交流主要依靠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等特征来传递信息。
这种语音交流方式在原始社会中非常重要,帮助人类在狩猎、战斗和社交等方面取得成功。
三、书面语言的出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面语言的出现成为了人类语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书面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将思想和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后代。
最早的书面语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他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达意思。
四、语音记录的技术革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技术来记录和重现语音。
最早的语音记录技术是使用纸笔记录音调和节奏,但这种方法只能记录基本的音调和节奏信息,无法完整地保留语音的细节。
后来,人类发明了留声机和磁带录音机等设备,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和重现语音。
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音学和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五、电子语音合成技术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电子语音合成技术开始崛起。
这种技术利用电子设备模拟人类的声音,可以生成人造的语音。
最早的电子语音合成器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的,它使用模拟电路来模拟人类的声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语音合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人类的声音。
六、语音识别技术的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突破。
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人类的语音转化为文字或命令,为人机交互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这项技术的突破主要得益于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语音助手、语音搜索、语音翻译等。
七、语音合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合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音乐录音的历史发展
音乐录音的历史发展音乐录音技术从19世纪末的发明到今日的数字化时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音乐的制作、分发和消费方式,还对整个音乐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录音技术的演变历程,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现代音乐文化。
早期录音技术音乐录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当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Phonograph),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捕捉和回放声音的机器。
尽管最初的录音质量有限,且录音时间很短,但留声机的问世无疑开启了音乐录音的新纪元。
唱片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随着电唱机的发明和普及,唱片成为了主流的音乐传播媒介。
这一时期,录音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使得音乐作品能够以更加清晰和真实的声音被录制和播放。
此外,随着电气录音技术的应用,录音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
磁带与长播时代的兴起20世纪中叶,磁带录音技术的普及为音乐录音带来了新的变革。
磁带不仅提供了更好的音质和更长的播放时间,还因其便携性而广受欢迎。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立体声录音技术的发展,为听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数字革命到了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音乐录音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出现使得音乐制作人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录音、编辑和混音等所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作的灵活性。
同时,MP3等数字音乐格式的诞生,彻底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消费方式。
结论音乐录音技术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科技的进步,也映射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从留声机到数字音乐,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为音乐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同时也为全球听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音乐录音技术将继续演进,不断推动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回顾音乐录音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如何塑造了音乐产业,并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的未来将更加多彩和令人期待。
录音技术节目策划书3篇
录音技术节目策划书3篇篇一《录音技术节目策划书》一、节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录音技术在音乐、影视、广播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于录音技术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其背后的原理、技巧以及应用缺乏深入的认识。
本节目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展示,让观众全面了解录音技术的奥秘。
二、节目名称《走进录音世界》三、节目定位本节目面向对录音技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以及音乐爱好者、影视从业者等专业人士。
节目将以科普为主,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录音技术知识。
四、节目内容1. 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录音技术从早期的机械录音到现代数字录音的演变过程,展示录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 录音设备的介绍详细讲解麦克风、声卡、录音机等录音设备的种类、功能和特点,帮助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3. 录音环境的搭建包括录音室的选址、装修、隔音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设备在家中搭建一个基本的录音环境。
4. 录音技巧传授一些实用的录音技巧,如麦克风的摆放、声音的捕捉、音频的后期处理等,让观众能够录制出高质量的音频。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影视作品中的录音案例,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录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嘉宾访谈邀请专业的录音师、音乐制作人、影视音效师等嘉宾做客节目,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解答观众的疑问。
五、节目形式1. 主持人讲解由一位专业且富有亲和力的主持人负责讲解节目内容,引导观众逐步深入了解录音技术。
2. 动画演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直观地展示录音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可视性。
3. 实地拍摄拍摄录音室、录音设备等实际场景,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录音技术的应用环境。
4. 嘉宾访谈与嘉宾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探讨录音技术的相关话题,分享嘉宾的专业见解和经验。
六、节目时长每期节目时长约 60 分钟,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插播广告。
录音发展史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2012-03-16 19:23:34来自: Diana(I'm on my second drink...)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7月18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
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这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78年1月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
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1885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mophone(留声机),这是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5月16日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1898年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1898年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1912年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1924年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 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从音乐录音的发展看录音技术与艺术之关系
地 去推 敲 专辑 中不 同风 格 、音 响特 征 的 曲 目排 列 顺 体 音响 画 面 ,他如 同绘 画一 样有 自己的 透视 原 则 与
序 ,纳入 了音乐制作者 必须考虑的范畴 之内。 比如现 色彩运 用 守 则 ,声音 位 置的 定位 勾勒 出画面 的 素描
代专 辑 中常 见 的排 列方 式是 新 曲加 经典 歌 曲 ,来 源 线条 ,不同频段的声音 色彩涂抹着 画面 的颜 色 。近 年
1 录音 技术环境 决定着 音 响艺术 的空 间 和 质 量
音乐录 音最初就 是想 “模 拟”现场音 乐演 出的效 果 ,就 好像 电话通过 复杂的线路 ,忠 实地 把我们交 流 的语 言传 达给 手 握 听筒 的 人那 样 。从 爱迪生 发 明 圆 筒唱机 至今 ,一百 多年来 ,录音 的过程和 由此产生 的 音 响效 果 早 已经 超越 了简 单 的模 仿 ,音 乐音 响 已形 成 了 它独 特 的复 杂 的表 现 形态 。爱迪 生 发 明 圆筒 录 音机 的初 衷 (经历史 证 明 ),并 非适 用于 记录 音乐音 响 ,这是 个世界上第 一个能说话 的机器 ,而不是能播
作者简介 :段 小舟 内蒙古文化音像 出版社 录音师 宋 敏 内蒙古人 民广播电台技术 中心录音组 助 理工程师
- - 47 ·-
内 蒙古广 播 与 电视 技 术
第 28卷
老 汇 音乐 剧 与流 行音 乐 专辑 的录 制 发行 潮 流 。缜 密 现 能 力大 为提 高 ,为 欣赏 者 展现 了一 幅 多 层次 的立
从纪录 的空 间上来说 ,完整乐 思的阐述 与发展是 铺 展 在 时 间 轴 中不 可 分 离 的 (需 要 一 定 的 时 间长 度 ),圆筒 录音 只能够 记录 几分 钟的 声音 ,而一 个简 单 的小 奏鸣 曲都需 要 比这 长 的时 间来表 述 。比 如我 们要欣赏拉赫马尼诺夫演奏作品集 ,由于 RCA 1 929年 出品 的是 7 8转 的唱片 ,四个 乐章的协 奏 曲需 要 8次 停 下 来 更换 唱 片 ,这 对任 何 音乐 欣 赏者 都 是一 种 痛 苦 。心理声 学告诉我们 :大脑对音 乐旋 律构成是 个延 续 性的过程 ,一旦打断很 难重新接上 。为 了提升 唱片 的容量 ,密 纹唱片 诞生 了 ,4 5转的 唱片推 出 了音 乐 单 曲的市场运作模式。那时唱片的容量确定为 4 min, 这 一 长 度依 然 在 当今 的流 行 音乐 单 曲制 作 中拥 有标 志 性 作 用 ,大 多数 流 行音 乐 单 曲都 需要 在 这个 时 间 段内完成乐 思的展现 。而我们 熟知的 LP一3 3转 唱片 由于可以容纳 大量的音乐 内容 ,推动 了古典音乐 、百
录音专业论文
录音专业论文引言录音技术是音频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录音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应用。
本文将从录音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全面介绍录音技术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录音技术原理录音技术的实现要依赖于声音的传输和储存。
声音是由空气、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而录音技术的原理则是通过转换声波信号为电信号进行储存和处理。
首先,麦克风是录音的重要设备之一,它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当声波进入麦克风后,麦克风内的元件(如膜片、电容等)产生相应振动,进而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接着,经过放大和调节后的电信号被录音设备(如录音机、电脑等)接收和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常用的储存介质有磁带、CD光盘、硬盘等。
这些设备将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用以储存声音的内容。
最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等装置,储存的声音信号能够被重新转换成声波,并呈现在人们的耳朵中,实现声音的回放。
这样,录音技术就能够实现声音的储存和传播。
录音技术的应用领域录音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
音乐制作音乐制作是录音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录音技术,音乐制作人可以实现对音乐各个元素(如人声、乐器声等)的录制、混音和编辑,从而制作出优质的音乐作品。
录音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制作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多样化,为音乐的创作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语音识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识别成为录音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语音识别技术利用录音技术将人的语音转化为文字,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交流方式。
该技术在智能助手、语音输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教育培训录音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录音技术,可以将优秀的课程内容进行录制和传播,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录音技术也为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新兴教育形式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
历史留声机
历史留声机历史留声机是一种记录和播放声音的机械设备,它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留声机的发明和发展,不仅是技术与工业的进步,更是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留声机也曾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传播工具,对中国音乐产业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留声机最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机械设备记录和再现声音。
1887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它使用一个螺旋形的铝管来记录声音振动,然后通过音叉传导声音,再通过喇叭放大播放出来。
这标志着留声机的诞生,也开启了声音记录和传播的新时代。
在留声机问世后不久,它就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中国的留声机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留声机主要是从欧美国家引进的。
随着留声机的普及和改进,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本土的留声机制造商和品牌,例如“太阳牌”、“东方牌”等,它们开始生产并销售自己的留声机产品,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和文化传播贡献了力量。
在中国的音乐产业中,留声机曾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传播工具。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通过留声机进行录制和传播的。
留声机成为了当时人们了解音乐、传播音乐的主要方式,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也促进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除了音乐产业,留声机还对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早期,留声机被用来记录和传播各种文化节目、戏曲、小品、评书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声机的发明和推广,使得这些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和传承,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留声机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中期以后,录音带、CD、MP3等新型音乐播放设备的出现,使得留声机渐渐被淘汰。
如今,留声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古董,很少有人会再使用它来播放音乐或录音。
但虽然留声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却是深远的。
音乐录音技术的历史进程
音乐录音技术的历史进程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与创造力的体现。
音乐录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是文明进步的一大里程碑。
从最初的留声机到今日的数字音频工作站,每一步技术的革新都深刻影响了音乐的创作、传播和欣赏方式。
早在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推进,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将声音记录下来并重现的装置。
尽管音质粗糙,但这一创举开启了音乐录音技术的大门。
而后,平面唱片的出现使得音乐的传播更为广泛,人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
进入20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为音乐录音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磁性录音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录音的质量与方便性,音频信号可以被记录在磁带上,而便携式录音机的出现让音乐制作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录音室。
此时,多轨录音技术的应用,也让复杂的音乐制作变得可行,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层层叠加不同乐器和声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再次重塑了音乐录音领域。
1970年代末,数字音频工作站开始投入使用,音乐制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数字录音不仅提升了音质,更极大地方便了音乐的编辑、混合与制作。
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音乐制作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创意,实验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和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又为音乐录音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
在线音乐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享受到高质量的音乐,而且推荐算法也改变了人们发现新音乐的方式。
同时,社交媒体的崛起也为音乐人提供了直接与听众互动的平台,独立音乐人得以通过这些渠道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认可。
音乐录音技术的历史进程是科技进步与艺术创新相互作用的最佳证明。
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音乐表现形式的突破和艺术理念的更新。
从留声机到数字音频工作站,音乐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是人类对美好声音追求的不懈历程。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音乐的创造和分享将会更加自由和多元,带来更多激动人心的艺术成果。
录音发展史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2012-03-16 19:23:34来自: Diana(I'm on my second drink...)1人喜欢喜欢2012-03-16 19:24:15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一.最早的圆筒留声机录音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 Leon 1817-1879)发明了声波记振仪(Phonautograph,参见图1),尽管这种仪器只能记录声波的“图像”,而不能再现出声音本身,但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7年前后,爱迪生在他的“圆筒留声机”(图2)上录下了他亲自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这短短数秒的声音成为了人类录音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声。
不过,这项成果没有立即得到足够的推广,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这位大发明家的兴趣转到了电照明等方面,只零星地留下了一些实验性录音。
2012-03-16 19:24:36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直到1887年左右,爱迪生才将改进后的留声机真正提升到商业应用阶段,与此同时,另一种被称为Graphophone的改进型留声机(图3)也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逐渐推入市场。
遗憾的是,这些新产品更多的仅被用于办公室的语音听写,19世纪保留下来的音乐录音非常稀少,尤其是古典音乐。
钢琴家兼发明家霍夫曼(Hofmann, Josef 1876–1957)可能是第一个录音的古典音乐家。
1887年,这位年仅11岁的天才在爱迪生的工作室里很愉快地录制了一批卷筒录音,听到自己的琴声,小霍夫曼激动地告诉爱迪生:“真的非常棒”。
德国指挥家兼钢琴家彪罗(Bülow, Hans von 1830-1894)则完全相反,据说他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弹奏的肖邦玛祖卡时差点晕过去。
有记载说,爱迪生还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彪罗录制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完整演出,但这些录音都遗憾地没有能够保存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