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
(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
)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探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论语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诵读《学而篇》第一、二、三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b. 对新课内容进行翻译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论语》的题目,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关于《论语》的短文阅读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论语》中道德规范和人生哲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经典诵读2. 内容:a. 《学而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学习的重要性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学而篇》第二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友谊的价值2) 仁爱之道c. 《学而篇》第三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谦逊宽容的品质2) 君子之风范d. 《为政篇》第一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 政治哲学2) 君子为政之道e. 《为政篇》第二章: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 国家治理2) 君子爱民之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论语》中道德规范和人生哲学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儒家思想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诸子百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四部分节选,每部分精选五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文言文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代表性文章的解读与诵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助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详细解读四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4.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
5. 诵读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四家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2. 代表性文章:《论语》、《孟子》、《庄子》、《墨子》3. 重点词汇及句子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四家学派的文章,进行朗读并录音。
2. 答案:(1)录音文件。
(2)翻译: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了解其他学派的思想。
(2)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针对四家学派的思想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选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2. 诵读技巧:语调、节奏、停顿、感情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国学经典内容,或者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步骤二: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醒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修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步骤三:示范诵读老师进行示范诵读,突出诵读技巧的运用,比如语调的把握、节奏的掌控和感情的表达等。
步骤四: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矫正发音和语调。
步骤五:整体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整体进行诵读展示。
可以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或家长观摩,以增加展示的分量和意义。
步骤六:反思总结对整个诵读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掌握。
2. 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活动1. 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总结自己从国学经典中获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展示,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国学经典选读资料、诵读音频、学习用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诵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得到提高,整体素养也得到了加强。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为国学经典的诵读而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理解古诗意思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四、课后作业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 默写古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儒家经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含义。
2.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3.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诵读能力。
难点: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论语》诵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板书《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对每个语句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同时,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经典语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诵读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论语》相关的文章,进行示范性诵读和讲解。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节奏,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经典语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论语》经典语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七、作业设计1. 请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论语》经典语句。
2. 请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感悟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论语》经典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论语》等其他国学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国学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掌握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2)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之美。
2、讲解法对于国学经典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思想内涵,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教师讲述一个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范围,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
(2)讲解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读音、停顿、重音等。
3、诵读练习(1)教师范读一篇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语调。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感悟(1)教师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如仁爱、诚信、孝顺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思想。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国学经典作品。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国学经典,积累更多的知识。
6、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精选章节的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学,尊重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论语》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好奇心,引入本节课内容。
2. 讲解经典语句(15分钟):详细解读《学而篇》和《为政篇》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其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举例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运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经典语句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经典诵读2. 内容:《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政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经典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经典语句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字面意义,进而深入挖掘其内涵。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提高道德修养。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能产生共鸣。
2. 情景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经典语句的核心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章《诗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诵读、解读,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理解其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用法,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诗经》背景及特点(5分钟)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诵读及解读《关雎》(10分钟)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关雎》,学生跟随。
解读: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理解诗意。
4. 诵读及解读《葛覃》(10分钟)诵读:学生自主诵读《葛覃》。
解读:讨论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艺术特色。
5. 诵读及解读《卷耳》(10分钟)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卷耳》。
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2. 在黑板上列出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便学生对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中任选一篇,进行翻译和赏析。
答案要求:翻译准确,赏析到位,不少于200字。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上册) (1)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邢家中学初一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编写时间:年月日课时:第六课时编写者:伊春梅范壮丽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集体诵读。
(时间5分钟)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
(时间5分钟)学而篇第一1、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①,鲜仁矣。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②,行有余力③,则以学文④。
”4、子夏曰:“贤贤①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②。
无友不如己者;过③则勿惮④改。
”6、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7、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有子曰:“信近①于义,言可复②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③也。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1、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弟,同“悌”,音tì,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鲜:音xiǎn,少的意思。
2、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2. 能够背诵和朗读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相关段落;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定义和意义;2. 国学经典的分类和特点;3. 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诵读和朗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对国学经典进行简要介绍,解释其定义和意义;2. 谈论国学经典的分类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2. 详细解读其中一本国学经典的内容,展示其精华和独特之处;3. 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进行讲解。
步骤三:诵读和朗读练习(60分钟)1. 指导学生背诵和朗读选定国学经典的相关段落;2. 制定诵读和朗读的练习方式,包括学生单独朗读、小组对抗朗读等;3. 分别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四:互动交流(30分钟)1.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诵读和朗读的体会和感悟;2.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通过表演、演讲等形式展示诵读和朗读成果;3. 鼓励学生自主解读国学经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诵读和朗读表现进行评价;2. 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领会程度;3. 观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读和学习中国传统国学经典;2. 组织学生参与国学经典的翻译、整理和研究工作;3.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提示1. 教师应对国学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进行详细的讲解;2. 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节奏和表情的掌握;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诵读和朗读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学习风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教案篇一《弟子规》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
这就是——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
这就是——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看《将相和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课题: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帮助学生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国学经典相关的教材、录音等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国学经典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请学生模仿朗读。
第二课时:经典诵读1. 教师选择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文字阅读和解释。
2. 学生分组朗读这段经典,并注意抑扬顿挫、字音字调等朗读技巧。
3. 学生小组间相互比较朗读效果,展示优秀的朗读表演。
第三课时:经典理解与表达1. 学生阅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学生进行个人发言,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学以致用1. 学生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个人朗读表演。
2.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则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小故事,并进行演绎。
3.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朗读和表演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拓宽自己的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的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鼓励学生写作一些以国学经典为素材的文章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2020.10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的: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快乐、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假如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老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
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
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
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
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