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济地带

合集下载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6.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东部
中部
西部 57% 23.2 %
面积 16% 27% 41.1 人口 % 35.7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中部次之,西部 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 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利 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 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重大举措。”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 通便利
经济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地带 东部 地带 中部 地带 西部 地带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机构数(个) 2364 1936 1122
高等学校 数(所) 350 266 165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907437 378919 258654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

面积占全国13.6%,人口占全国42%。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地区都集中于此,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这一带。

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9%,人口占全国35.6%。

这一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的农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一、本课先是分地带分析各地带的发展特点,然后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总体上讲述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方向。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选择适合各带的发展方向。

为此,各地带在确定其方向时,应首先分析其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优劣势作出选择。

这种分析决策的方法不但在宏观领域内可以应用,小到如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项目等微观领域,也可以应用。

所以,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各地带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之外,还应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本课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组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分析每个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时,都是从工业、农业、交通和与其他地带相比所特有的方面来分析。

这些知识在初中地理中也有涉及,因此,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注意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分部门来讲述,如“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等;而本课是分地带来总结,把初中地理的内容落实在三个地带上。

考虑到有关中国地理的知识学生是在三年前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参照初中地理的有关章节进行补充,或是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回忆,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些特征。

比如东部地带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这一个特征,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都有哪些,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成渝地区等基地,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主要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地带,由此得出东部地带工业发达、西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征。

三、在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东部地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是通过与其他两个地带相比较而得出的。

教材从工业、农业、交通、国际化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城市发展水平这6个方面列举了东部所具有的优势特点。

关于这些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东部说成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区,是因为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这里: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则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自然 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 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差异,而三 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应该因地制 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治的重点,加 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 展。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 )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B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 A.青藏公路 C.滇藏公路 B.川藏公路 D.新藏公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辽中南
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珠江三角洲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B.甘肃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三大经济地带3

三大经济地带3

优势 东 部 中
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高科技文化水平 5.人口稠密 人口稠密 1.能源、矿产优势 能源、 2. 农业较发达 ( 天然林 牧场) 场、牧场)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铁路、 5.外贸:边贸优势 外贸: 外贸
东部地带区域 影响因素 Nhomakorabea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平原丘陵为主,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季风区,湿润, 季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较高
西部部经济地带
国境线, 优势:1.国境线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能源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4.生态恶化
问题
1.能源原料不足
2. 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4.长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长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晋煤外运的压力 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过度砍伐( 过度砍伐 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洪水危机( 洪水危机 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洪涝( 洪涝 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风沙问题( 风沙问题 长城沿线)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项目
经济地带
所属省区 人口比重 面积比重 (%) (%)
辽冀鲁、沪 京津、苏浙 闽、粤桂琼、 黑吉蒙晋豫 两湖,再加 皖赣九省区 青新甘宁陕 藏渝云贵川
东部经 济地带 中部经 济地带西部经 源自地带41.135.7
16
27
23.2
57
差异: 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 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经济地带
发 达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落 后

自然原因
东 部 经 济 地 带
社会经济原因
位置临海,气候湿 润地势低平,植被 良好,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矿产贫 乏,能源短缺。
近代工业起步早;思想观念开 放、竞争意识强;工业基础好; 改革开放起步早;产业结构较 合理;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 水平高;交通便利,便于引进 外资。
中 西 部 经 济 地 带
距 海 遥 远 , 位 置 闭 工业基础薄弱;思想观念保守; 塞 , 气 候 干 燥 , 日 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大;乡镇企 照充分,海拔较高, 业不发达;文化教育落后;生 水 源 较 少 , 矿 产 丰 产力水平较低;引进外资少。 富,能源充足。

第二节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二节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思想 观念
社会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因素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貌、地理区位等; 2.社会经济原因:产业结构、思想观念、 历史基础、开放政策等。
知识归纳:
东部沿海12省市区
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
发展速度:最快
我 国 的 三 个 经 济 地 带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中部9省区
中部 经济发展水平:次于东部
发展速度:次于东部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自然原因:地形、 气候、地理区位 不同 影 响 因 社会经济原因:社 素 会经济基础存在着 地域差异,心理特 征不同,东部地区 的产业结构相对较 优;东部改革开放 起步早
三 大 经 济 地 带 的 协 调 发 展
巩固练习
1、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_ A A、东部地带三类产业比例合理,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B、中部地带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产业都大于三产业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 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比 重越大
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 被中国赶超退居世界第三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王欢报道,据日本共同社2月 14日消息,日本内阁府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 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 排名全球第三。
报道评论说,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自此,日本终结了二战后40多年仅次于美国的“经济 奇迹”。

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及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连续性,区域特征相对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发展潜力与战略生物一致性而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划分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

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

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

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

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中部经济地带地带处于全国的腹地,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东部,但已有较好的工农业基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7.3%。

这里科技力量比较强,居民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是全国煤炭、水电、原材料工业和农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西部经济地带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

据1985年统计,西部地带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7.1%。

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图中(上图)字母所 示的商品粮基地中位于 西部地带的有B__(成__都_。平原)
(2)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且位于长 江下游的是C_(长__江__三_角;洲位)于南部沿海的是D_(_珠__江_三__角_。洲)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 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_松_嫩__平__原、洞__庭_湖__平__原、鄱_阳__湖_平_。原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图上代号为
1.范 围:
渝、蒙、桂(面积70%,人口28.5%, 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 即西部经 济地带+内蒙古+广西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随堂训练: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2.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经济地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

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 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 对。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 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 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 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

(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

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

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叙述] 同学们可看图1.10 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板书]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叙述] 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

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显而易见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就不很高了。

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板书] 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叙述] 我们看了自然因素对地带性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看社会和经济原因。

[板书] 2、社会和经济原因
[叙述]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的内容,然后我们总结一下。

[板书总结] (1)历史原因: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总结] 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

但留给我们思考的内容却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

现留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