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https://img.taocdn.com/s3/m/44ccfa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6.png)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倪海厦教授讲课笔记人纪---针灸1、针灸使用时机及禁忌气血亏虚、重病、大失血、元气衰、同房后、运动后、大汗后、醉酒时不针。
解酒:三棱针在耳穴眼处点刺放血。
针后清淡饮食,忌辣、酒、蒜等。
2、灸法针力不及的时候用灸,气血亏虚之时,用灸法。
热证,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灸。
久+火,艾:艹,水,性向下;艾条燃烧之时,烟往上走,实则,力向下走(举例:地上一堆艾草燃烧,地面其他地方也有冒烟,可证实。
)灸后不饮茶。
隔蒜灸:放在舌上,治久咳,白色入肺,辛辣入肺;隔盐灸:肚脐;隔姜灸:广泛。
灸的用途:毒蛇、蝎子、破伤风、蜘蛛、疱疹。
铺棉灸的源起蜘蛛网灸。
疱疹:头尾隔姜灸或铺棉灸,薄涂一层凡士林,全蝎磨粉放8-10粒胶囊。
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的禁忌: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3、针灸的急救方法针人中、十宣放血(五指握在一起)、足十宣、针涌泉(双侧1-1.5寸)、百会放血(床沿头低,下放水桶)。
4、火罐的作用:放血、吸脓血蚂蟥(动物天性,喜欢腐烂的东西,吸脓血)5、下针入穴处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成人留针、小儿不留(<1岁4);春夏下针较浅,秋冬较深;“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晕针,效果一般较好,此处所指晕针,非临床因紧张、饥饿、姿势等因素所引起的晕针。
临床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6、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诀天干:以十二经配十天干,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中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地支:以十二个时,辰(地支)与十二条经脉相配,见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2)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2)](https://img.taocdn.com/s3/m/ebc15b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c.png)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2)二十三、临床针灸二十三-1、膝五针、商丘透丘墟1.古传的很有名的“膝五针”,即鹤顶、一对膝眼、阴陵泉与阳陵泉,治疗一切的膝盖风湿关节膝盖痛,治疗所有膝盖的问题。
“膝五针”的穴道没有下针顺序。
2.取穴时要注意,每个人不一样,像有的病人膝盖肿得很大,有的病人膝盖很瘦,要去摸。
3.鹤顶穴在膝盖骨头的正上方和肌肉交缝的这个点,下针很浅。
4.膝眼下针时,我们去摸凹洞的地方,针呈90度、八字形斜进去。
最好的效果是要扎到膝盖的骨边。
针下去后,我们用插提法,雀啄抖动,即像麻雀吃地上的米一样抖动。
几次没有约定,大致做5秒钟。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5.膝眼下针要用雀啄术,不能左右捻转,因为旁边有油囊,不能伤到。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6.平常用1.5寸针就够了。
像她膝盖肿的很大,要用3寸针。
7.我们不是阴陵泉扎一针、阳陵泉扎一针,而是一针透两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才可以刺激到他的神经、控制他的身体。
阳陵泉和阴陵泉,两个穴位用一针透。
8.找阳陵泉的方式,找到膝盖内侧有两个骨头,心里假想一个正三角形,两个骨头做底边,另一个尖端就是阳陵泉,一针扎到骨头底。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阳陵泉透阴陵泉”9.平衡治疗。
针灸在做的时候,健侧要下针,患侧也要下针,要平衡治疗,不能只扎一边。
实际上我们在扎针的时候,针健侧是在治疗患侧,我们是对称治疗。
10.膝盖变形严重的,课多加两针在膝关。
膝关在阴陵泉往后一寸。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膝关穴“膝五针”11.这个病人脚踝关节也肿痛,可以加针在很有名的“商丘透丘墟”,即由商丘从筋下方骨头上方透过去(商丘:脾经子穴,丘墟:胆经原穴)。
“商丘透丘墟”治疗脚踝关节的扭伤、痛风、风湿等疼痛。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商丘透丘墟”二十三-2、膀胱经腰骶部痛(痛不会左右走)1.如果痛会左右走,这是病在带脉,就要扎胆经的临泣穴。
2.痛不会左右走的腰骶部痛,这个部位只有督脉和膀胱经通过。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ed73d6f121dd36a22d8236.png)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韩克庆2019年2月目录第四章倪海厦(1/8)经络腧穴 (1)1、脏腑的气血流注放向 (1)1.1肝,丑时(1点到3点,从右向左) (1)1.2肺,寅时(3点到5点,从左向右走) (1)1.3大肠,卯时(5点到7点,从右向左) (1)2、十四经经穴穴性 (1)2.1任脉(阴脉之海、前正中线) (1)2.2督脉(阳脉之海、后正中线) (3)2.3手太阴肺经 (5)2.4手阳明大肠经 (7)2.5足阳明胃经 (8)2.6足太阴脾经 (12)2.7手少阴心经 (14)2.8手太阳小肠经 (14)2.9足太阳膀胱经 (15)2.10足少阴肾经 (20)2.11手厥阴心包经 (23)2.12手少阳三焦经 (23)2.13足少阳胆经 (25)2.14肝经 (29)2.15总结 (30)3、奇经八脉 (30)3.1督脉 (30)3.2任脉 (30)3.3冲脉 (31)3.4带脉 (31)3.5阳跷脉 (31)3.6阴跷脉 (31)3.7阳维脉 (31)3.8阴维脉 (31)第五章倪海厦(2/8)针刺手法 (32)1、针刺手法基础 (32)1.1疼的分类 (32)1.2基本针刺手法 (32)1.3引气的概念和意义 (32)1.4引气的方法 (32)1.5进针的角度 (32)1.6进针的深浅 (32)1.7留针 (33)1.8大法 (33)2、单式针刺手法 (33)2.1揣法 (33)2.2爪法 (33)2.3捻法 (33)2.4弹法 (33)2.5摇法 (33)2.6按法 (33)2.7提法 (33)2.8进法 (34)2.9退法 (34)2.10留法、起针 (34)2.11扪法 (34)2.12飞针引气 (34)3、单式补泻手法 (34)3.1平补平泻(撚法) (34)3.2迎随(顺逆)法 (34)3.3九六补泻法 (34)3.4提插补泻法 (34)3.5捻转补泻法(不方便用迎随的用捻转。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de66c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f.png)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韩克庆2019年2月目录第四章倪海厦(1/8)经络腧穴 (1)1、脏腑的气血流注放向 (1)1.1肝,丑时(1点到3点,从右向左) (1) 1.2肺,寅时(3点到5点,从左向右走) (1)1.3大肠,卯时(5点到7点,从右向左) (1)2、十四经经穴穴性 (1)2.1任脉(阴脉之海、前正中线) (1)2.2督脉(阳脉之海、后正中线) (3)2.3手太阴肺经 (5)2.4手阳明大肠经 (7)2.5足阳明胃经 (8)2.6足太阴脾经 (12)2.7手少阴心经 (14)2.8手太阳小肠经 (14)2.9足太阳膀胱经 (15)2.10足少阴肾经 (20)2.11手厥阴心包经 (23)2.12手少阳三焦经 (23)2.13足少阳胆经 (25)2.14肝经 (29)2.15总结 (30)3、奇经八脉 (30)3.1督脉 (30)3.2任脉 (30)3.3冲脉 (31)3.4带脉 (31)3.5阳跷脉 (31)3.6阴跷脉 (31)3.7阳维脉 (31)3.8阴维脉 (31)第五章倪海厦(2/8)针刺手法 (32) 1、针刺手法基础 (32)1.1疼的分类 (32)1.2基本针刺手法 (32)1.3引气的概念和意义 (32)1.4引气的方法 (32)1.5进针的角度 (32)1.6进针的深浅 (32)1.7留针 (33)1.8大法 (33)2、单式针刺手法 (33)2.1揣法 (33)2.2爪法 (33)2.3捻法 (33)2.4弹法 (33)2.5摇法 (33)2.6按法 (33)2.7提法 (33)2.8进法 (34)2.9退法 (34)2.10留法、起针 (34)2.11扪法 (34)2.12飞针引气 (34)3、单式补泻手法 (34)3.1平补平泻(撚法) (34)3.2迎随(顺逆)法 (34)3.3九六补泻法 (34)3.4提插补泻法 (34)3.5捻转补泻法(不方便用迎随的用捻转。
倪海厦针灸课程精要
![倪海厦针灸课程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77e918761711cc7930b7160b.png)
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都可以治
颧髎偶尔会用在治疗上牙痛
足太阳膀胱经 152
睛明,可针不可灸
治视力,四穴放血,攒竹、眉尾、瞳子髎、耳尖
络却可治疗头眩、耳鸣等
大杼,专治骨病,骨会大杼
环跳穴有压痛点,说明骨头有问题
内科病或骨伤,用会郗治疗;经络上的病,用子母补泻
成人和幼儿的不同
成人留针,幼儿单刺
晕针处理
“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
病人姿势不对,所致晕针,所以常采卧姿,站着、坐着,容易晕针
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火罐的使用时机
吸脓,放血
针灸穴位的丈量方法
中指弯曲,手指第二骨节,两横纹头,为一寸,同身寸;三个指头拿起来,二寸;四个指头,三寸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比较深
中医认为,皮毛肺在管,肌肉脾在管,血脉心在管,骨肾在管,所以下针时看什么脏器有问题,下针深浅也不同
穴位都在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血管旁边;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筋上面
手前抬大肠经,手梳头三焦经,手后摆,小肠经
实证据按,虚证喜按
手不能握拳——三间透劳宫
虚证表现为痛,泻子穴;实证表现为酸,补母穴
虚中带实表现为痛多酸少,先泻后补;实中带虚表现为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青春痘——隔姜灸合谷,另有美白功效
孕妇,合谷可泻不可补
小孩食指到风关,病在浅,在表;到气关,病在里;到命关,无治
倪海厦.人纪.针灸(简体横版)
![倪海厦.人纪.针灸(简体横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27e9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b.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简体横版)人纪系列针灸篇校勘序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
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
本书基于网络流传的倪海厦先生人纪授课实录的《人纪系列针灸篇》扫描版电子书籍,经由诸多民间的中医爱好者,参阅古籍文献,共同校勘而成。
我们在校勘的过程中对某些明显的错误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之处,都保持了原样。
同时完善了目录,并将竖版改为横版。
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版,但限于精力与能力,错误在所难免。
此外,校对过程增加部分脚注,脚注不代表本书作者原意,仅供初学者了解来龙去脉。
本电子版的校勘,是无偿的自发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电子版的作用也仅限于帮助您了解本书的基本概貌,如果您喜欢本书,请购买原版书籍。
因此,请在获得本电子版书籍后24小时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否则,由此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问题,我们不承担责任。
民间中医爱好者敬校庚寅年辛巳月庚午日目录校勘序 (2)目录 (3)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14) (11)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56) (11)隔姜灸 (11)隔盐灸 (12)隔蒜灸 (12)米粒灸 (13)二、针灸的急救法(1-00:34:08) (13)三、火罐的使用时机(1-00:41:45) (14)四、火罐的使用(1-00:45:06) (14)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1-00:49:46) (14)一、针刺的深浅讨论(1-00:52:35) (15)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1-00:56:20) (15)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1-01:10:36) (16)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1-01:06:47) (16)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1-01:10:45) (17)第三章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1-01:14:05)(17)一、十二经纳天干歌(1-01:14:10) (17)二、十二经纳地支歌(1-01:16:28) (17)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1-01:50:22) (20)四、病在脏取井穴(1-01:56:16) (20)五、病变于色取荣穴(1-01:58:35) (21)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1-01:59:55) (21)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1-02:02:22) (21)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1-02:03:37) (21)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1-02:05:21) (22)十、与四季的关系(1-02:05:48) (22)十一、五行(1-02:12:44) (23)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02:18:45) (23)一、任脉与督脉(1-02:18:45) (23)二、任脉经穴(1-02:34:23) (24)1、膀胱之募穴—中极穴(1-02:54:42) (26)2、小肠之募穴—关元穴(1-03:00:02) (27)3、三焦之募穴—石门穴(1-03:18:25) (28)4、三焦之募穴—阴交穴(1-03:25:05) (29)5、神阙穴(1-03:26:14) (29)6、水分穴(2-00:01:54) (29)7、下脘穴(2-00:12:02) (30)8、胃之募穴一中脘(2-00:14:33) (30)9、心之募穴—巨阙穴(2-00:18:58) (31)补泻手法(2-00:22:48) (31)10、鸠尾穴(2-00:29:57) (32)11、膻中穴与天突穴(2-00:31:05) (32)12、廉泉穴(2-00:43:13) (33)13、承浆穴(2-00:45:20) (33)三、督脉经穴篇(2-00:52:58) (33)1、长强穴(主治痔疮)(2-00:54:24) (34)2、腰俞穴(2-00:59:29) (34)3、命门与阳关穴(2-01:01:02) (34)4、悬枢穴(2-01:05:42) (35)5、脊中与筋缩穴(2-01:07:00) (35)癫、痫、狂之眼诊法(2-01:10:19) (35)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2-01:14:54) (35)7、大椎与陶道穴(2-01:23:00) (36)8、哑门与风府穴(2-01:26:27) (36)9、后顶与百会穴(2-01:33:43) (37)扁鹊典故(2-01:37:43) (37)10、前顶、顖会与上星穴(2-01:40:16) (38)11、素髎、兑端、龈交穴(2-01:48:31) (38)四、手太阴肺经(2-01:53:55) (39)1、相傅之官:肺(2-01:54:44) (39)五脏逼毒法(2-02:04:02) (40)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2-02:11:59) (40)3、肺法象天幕(2-02:23:14) (41)4、中府穴至经渠(2-02:25:31) (41)5、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2-02:49:04) (43)6、反关脉与经渠穴(2-02:55:03) (44)7、鱼际穴与少商穴(2-03:02:34) (44)五、手阳明大肠经(2-03:10:34) (45)1、商阳穴(2-03:13:42) (45)2、二间与三间穴(2-03:19:45) (46)3、合谷穴(2-03:24:34) (46)虚实症之诊治(2-03:26:24) (46)4、阳溪穴(2-03:36:09) (47)5、四关穴(2-03:39:38) (48)6、偏历与温溜穴(2-03:41:35) (48)7、曲池与手三里穴(2-03:44:04) (48)捻转针手法(2-03:45:44) (48)8、肘髎至巨骨穴(3-00:06:26) (49)中风八大穴(3-00:08:27) (50)9、天鼎、扶突穴(3-00:14:03) (50)10、禾髎与迎香穴(3-00:16:25) (51)六、足阳明胃经(3-00:20:35) (51)1、头维穴(3-00:20:55) (51)2下关与颊车穴(3-00:34:27) (52)3、承泣、四白与巨髎穴(3-00:40:21) (53)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3-00:46:51) (53)5、缺盆穴至膺窗穴(3-00:50:31) (54)6、乳中穴与乳根穴(3-00:53:40) (54)乳癌之针灸治疗(3-01:00:53) (55)7、不容与承满穴(3-01:20:57) (57)8、天枢穴(3-01:27:27) (58)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3-01:35:38) (58)9、外陵穴至气冲穴(3-01:37:00) (58)10、髀关穴至梁丘穴(3-01:42:53) (59)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3-01:51:44) (60)11、足三里穴:胃经合穴(3-01:55:33) (60)足三里之补泻手法(3-02:00:49) (61)12、奇穴—阑尾穴(3-02:12:38) (62)13、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3-02:16:58) (62)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03-02:19:02) (62)14、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3-02:25:55) (63)15、解溪穴与冲阳穴(3-02:29:43) (63)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3-02:36:51) (64)尸厥放血(3-02:46:19) (65)针灸之导引针法(3-02:49:01) (65)七、足太阴脾经(3-02:51:30) (65)1、谏议之官:脾脏(3-02:51:39) (65)中风预兆(3-03:00:42) (66)咖啡与胰脏癌(3-03:08:26) (67)2、隐白穴与奇穴:三毛(3-03:10:19) (67)3、大都穴与太白穴(3-03:14:55) (67)蛔虫症判断(3-03:18:42) (68)4、公孙穴(胃心胸病)(3-03:25:00) (68)5、商丘穴与对称治疗法(3-3:33:34) (69)6、三阴交穴与妇病治疗(3-3:38:47) (70)7、漏谷穴(4-00:02:40) (71)8、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三阴交)(4-00:03:58) (71)9、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4-00:15:22) (73)10、奇穴:百虫窝(4-00:20:01) (73)11、箕门穴与冲门穴(4-00:21:47) (73)12、府舍穴至腹哀穴(4-00:25:16) (74)13、食窦穴与天溪穴(4-00:29:03) (74)14、胸乡穴与周荣穴(4-00:35:37) (75)15、全身脉络之主管:大包穴(4-00:38:20) (75)八、手少阴心经(04-00:47:30) (76)1、君主之官:心脏(04-00:47:55) (76)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4-00:59:20) (77)2、极泉穴与青灵穴(4-01:06:34) (78)3、母穴:少海穴(4-01:08:44) (78)4、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穴(4-01:14:33) (79)5、少府与少冲穴(4-01:18:02) (79)九、手太阳小肠经(4-01:30:58) (81)1、受盛之官:小肠(4-01:33:03) (81)2、少泽穴与前谷穴(4-01:40:52) (82)3、后溪穴(4-01:44:00) (82)4、腕骨穴与阳谷穴(4-01:48:25) (83)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4-01:52:38) (83)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4-01:59:49) (84)7、支正穴与小海穴(4-02:04:19) (85)8、肩贞穴与臑腧(4-02:07:12) (85)9、天宗穴至秉风穴(4-02:10:04) (86)10、肩外俞与肩中俞(4-02:13:50) (86)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87)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4-02:22:31) (87)十、足太阳膀胱经(4-02:29:42) (88)1、州都之官:膀胱(4-02:29:44) (88)2、睛明穴与攒竹穴(4-02:41:56) (89)四穴放血:治视力(4-02:47:00) (90)3、眉冲穴至玉枕穴(4-02:49:48) (90)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4-02:56:57) (91)5、大杼穴(专治骨病)(4-03:00:34) (91)6、风门穴(发背脓疽)(4-03:16:35) (93)7、肺俞穴(俞募治疗法)(5-00:00:16) (94)8、厥阴俞与心俞穴(5-00:13:06) (95)9、红斑性狼疮(5-00:21:40) (96)10、督俞穴(血癌)(5-00:26:24) (97)11、膈俞穴(贫血、瘀血)(5-00:31:19) (97)12、经外奇穴:消渴穴(5-00:36:48) (98)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5-00:41:03) (99)14、四花灸(膈俞、肝俞)(5-00:47:25) (99)15、脾俞穴与胃俞穴(5-00:50:35) (100)16、三焦俞与肾俞穴(5-00:55:25) (100)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5-01:03:47) (101)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5-01:07:54) (102)19、八髎穴与会阳穴(5-01:12:06) (102)20、附分穴与魄户穴(5-01:17:10) (103)21、膏肓穴(5-01:20:53) (103)22、神堂穴至胃仓穴(5-01:29:12) (104)23、肓门穴至秩边穴(5-01:33:13) (105)24、经外奇穴:痞根穴(5-01:35:20) (105)25、承扶穴至委阳穴(5-01:39:08) (105)26、殷门与委阳穴(5-01:44:20) (106)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5-01:48:53)(106)担法与截法(5-01:59:05) (107)合阳穴与模拟法(5-02:04:16) (108)28、承筋、承山、飞扬穴(5-02:08:02) (108)29、跗阳与昆仑穴(5-02:14:45) (109)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5-02:16:46) (109)30、仆参穴至京骨穴(5-02:20:54) (110)31、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5-02:29:08) (110)32、通谷穴与至阴穴(5-02:32:14) (111)十一、足少阴肾经(5-02:36:12) (111)1、作强之官——肾脏(5-02:36:12) (111)2、肾经与音羽吹声(5-02:46:30) (112)3、涌泉穴(顽固头痛)(5-02:53:15) (113)4、眼诊法(心肺肝肾脾脏)(5-02:57:11) (114)5、然谷穴(治脑震荡)(5-03:04:13) (114)6、太溪穴与肾结石诊治(5-03:07:27) (115)7、大钟、水泉与照海穴(5-03:13:36) (115)8、扁桃腺诊治(5-03:18:47) (116)9、复溜、交信与筑宾穴(5-03:22:47) (116)10、阴谷穴与横骨穴(5-03:32:59) (117)11、大赫穴至肓俞穴(5-03:41:27) (118)12、商曲穴(6-00:03:33) (119)13、石关穴至幽门穴(6-00:50:39) (119)15、神封穴至俞府穴(6-00:13:16) (120)十二、手厥阴心包经(6-00:17:58) (120)1、天池穴至曲泽穴(6-00:25:57) (121)2、郄门穴至内关穴(6-00:31:32) (122)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6-00:45:18) (123)十三、手少阳三焦经(6-00:54:34) (124)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6-00:54:40) (124)2、关冲穴至阳池穴(6-01:01:10) (124)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6-01:06:55) (125)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6-01:09:10) (125)耳轮:治小儿惊吓(6-01:15:00) (126)三种背痛诊治(6-01:21:15) (127)4、支沟穴至四渎穴(6-01:24:51) (127)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6-01:31:50) (128)6、消泺穴至翳风穴(6-01:35:46) (128)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6-01:43:05) (129)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6-01:51:44) (130)指针术(6-01:53:33) (130)和髎穴与耳门穴(6-01:56:30) (131)十四、足少阳胆经(6-02:01:40) (131)1、胆 (131)2、瞳子髎穴(6-02:12:17) (133)3、听会穴与上关穴(6-02:16:44) (133)4、颔厌穴与率谷穴(6-02:21:15) (134)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6-02:28:58) (135)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6-02:32:32) (135)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6-02:38:52) (136)8、渊液、辄筋穴(6-02:43:45) (137)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137)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6-02:51:29) (137)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6-02:58:16) (138)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6-03:00:51) (138)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6-03:08:25) (139)14、阳关穴、阳陵泉穴(6-03:11:58) (140)15、奇穴:胆石点(6-03:15:06) (140)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6-03:17:28) (140)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6-03:22:51) (141)19、丘墟穴至足窍阴穴(6-03:33:11) (142)十五、足厥阴肝经(7-00:00:12) (144)1、肝经走向(7-00:00:26) (144)2、肝病与睡眠(7-00:11:27) (145)3、大敦穴(疟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7-00:16:55)(146)4、行间穴(7-00:25:10) (147)5、太冲穴与三脉(7-00:27:27) (147)6、中封穴至阴包穴(7-00:33:50) (148)7、奇穴:治肝三穴(7-00:43:48) (148)8、五里穴与阴廉穴(助孕)(7-00:49:01) (149)9、章门穴与期门穴(7-00:51:47) (149)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7-01:01:48) (150)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7-01:02:02) (150)奇经八脉(7-01:13:04) (151)呼吸法引气法(7-01:34:34) (154)烧山火与透天凉(7-01:43:50) (155)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7-01:55:34) (156)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7-01:59:49) (156)治痞:烧针(脂肪瘤黑痣化脓)(7-02:04:35) (157) 治痞:报刺针法(7-02:10:41) (158)运气法与四种痛症(7-02:15:12) (158)提气法与中气法(7-02:21:42) (159)五门十变与天干歌(7-02:31:04) (160)飞经引气(7-02:46:22) (161)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 (162)苍龟探穴与赤凤迎源(7-02:53:07) (162)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7-02:58:25) (163)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8-00:00:21) (163) 呼吸补泻法(8-00:06:00) (164)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8-00:12:20) (165) 下针八法(8-00:17:20) (166)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8-00:22:33) (166)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8-00:32:02) (167)九针之使用时机(8-00:38:54) (168)第六章针灸治症系列(8-00:52:47) (170)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8-00:52:54) (170)头部与脑瘤治症(8-00:55:17) (170)治眼证及睛中法(8-01:08:08) (171)治鼻病:鼻息肉鼻炎(8-01:14:59) (172)治耳症:耳鸣化脓(8-01:23:22) (173)面部中风与起因(8-01:32:32) (174)治舌症与扁桃腺炎(8-01:43:40) (175)甲状腺治症(8-01:53:06) (176)肺症虚实与癫痫(8-01:56:16) (176)内伤与五脏气乱(8-02:03:05) (176)肺癌与肺痨(8-02:09:12) (177)肺积水与胸肋积水(8-02:17:35) (178)心脏肥大、胸痛与心律不整(8-02:25:20) (178)乳癌初期与中期肿块治疗(8-02:40:14) (180)肺积水乳癌末期灸法治疗(8-02:53:53) (181)胆结石与肝病治症(8-03:07:33) (182)针灸疗程与针后禁忌(8-03:15:00) (183)脾肿大与胃病治疗(8-03:19:27) (183)血症(内出血与外伤出血)(8-03:29:02) (184)朝食暮吐与腹膜炎(8-03:35:47) (185)消渴、痞块与肝结石治症(8-03:40:47) (185)腹痛、瘀血与便秘(9-00:00:14) (187)盲肠炎与奔豚症(9-00:07:07) (187)血痢、痔疮、肠漏与大肠癌(9-00:15:53) (188)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9-00:24:38) (189)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9-00:35:22) (190)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9-00:50:25) (191)灵龟八法(9-01:00:40) (192)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9-01:03:39) (193)奇穴:大椎外五分定喘穴(9-01:25:28) (195)耳针治疗:醒酒、肾结石、心脏、消炎(9-01:27:04) (195) 回阳九针(9-01:59:50) (198)十三鬼穴:癫痫发狂奔走中邪(9-02:03:56) (199)疾病疑问解答(略)(9-02:10:50) (199)穴位拼音索引 (201)穴位笔画索引 (207)治症索引 (213)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14)各位同学!今天是人纪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你们会慢慢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
倪海厦人纪针灸笔记
![倪海厦人纪针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5bb636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2.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笔记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一、任脉与督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找到穴道。
任脉是所有阴(有形的)汇积的地方。
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
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
任,女子妊也,女人怀孕全靠任脉。
督脉走在后面,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脊髓),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
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
舌头顶到上颚时,任督二脉是通的。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
男人的会阴穴,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中间;女人的在阴道和肛门中间。
道家打做时,把会阴往上提。
溺水急救时,人工呼吸都不起作用时,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势,小腿跪着,用三寸长针,针对着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
一般采用对侧治疗,也可称对称治疗,记住法则很重要。
会阴痛,如果是鬼附身,用十三鬼针;如果不是鬼附身,百会很会阴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二、任脉经穴任脉循行路线:任脉者,起于中级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脉穴位歌: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级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的阴经总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
任脉有独立的寸法,肚脐叫神阙,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每一段为一寸,从曲骨开始,分别是中级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神阙穴。
神阙穴下一寸半为气海穴。
气血的流注是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中医有所谓的近取穴。
曲骨穴一般不灸,可以下针,治疗一般的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扎到身体里,左转右转,转多少就回多少,病人有“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在下针的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有人没有红色,因为气虚,若扎下去红圈一大圈,这身体很好。
针灸大成-倪海厦人纪听课笔记
![针灸大成-倪海厦人纪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dd622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0.png)
针灸大成(倪师)20220728任督二脉灸尾有膏,禁灸可针。
络穴只可灸第14椎,正对神阙第7椎,平齐肩胛骨络穴不灸枕骨下方百会前1.5寸米粒灸鼻窦炎消渴,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任脉三寸长针,溺水急救人趴着,朝心脏方向扎会阴痛扎百会穴耻骨上方,平补平泻膀胱的募穴(开口),1寸以内丹田,小肠的募穴;心脏急救,下纪三焦的募穴,女子灸会绝育三焦的募穴;任脉少阴冲脉之会隔盐灸,青盐炒熟,填满肚脐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水肿;单喝水,气化之处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胃的募穴,1寸针,印堂痛胃的络穴,四花灸治疗一切胃病(胃出血除外)心的募穴,1寸针,只针不灸,黄油就是膏,来自鸠尾任脉的络穴气会䐺中1.5寸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针下去后,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
我们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天突和灸尾的中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督脉1寸针斜刺,治疗痔疮21椎下,很少用14椎下,正对肚脐,生命之门16椎下,很少用13椎下,三焦经过11椎下,脾脏,只针不灸10椎下,胆病压痛点9椎下,治癫痫狂7椎下,平齐肩胛骨底端,血会之处8椎下外开1.5寸,消渴穴6椎下,过多营养,血癌,禁针5椎下,心脏病压痛点3椎下,灸增加身高,最重要的脊椎第一椎下,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第一椎上,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病在脏取井穴病变于色取荣穴病在时间者取俞穴病变于音者取经穴病起于饮食取合穴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1. 手太阴肺经2. 手阳明大肠经3. 足阳明胃经4. 足太阴脾经5. 手少阴心经6. 手太阳小肠经7. 足太阳膀胱经8. 足少阴肾经9. 手厥阴心包经10. 手少阳三焦经11. 足少阳胆经12. 足厥阴肝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克生木火土水阳火:心脏;手少阴阴火:小肠;手太阳阳土:胃;足阳明阴土:脾;足太阴阳金:大肠;手阳明阴金:肺;手太阴阳水:膀胱;足太阳阴水:肾;足少阴阳木:胆;足少阳阴木:肝;足厥阴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肺募穴对称治疗流鼻血肘筋外侧与横纹头中间合穴、子穴(水)肺实症泻之郄穴:消炎、痔疮脉会太渊(母穴:虚症(久咳))3寸主任脉,络穴(金)本穴可补可泻荣穴,火,乳癌井穴,木,放血扁桃体发炎、发烧(13鬼针)气喘吸入困难是肾吐气困难是肺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手不能往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井穴,金,本穴,退烧点刺放穴荣穴,水,子穴,实症泻之俞穴,木三间透劳工原穴,麻醉(面口)经穴,火,撑手后凹洞络穴,郄穴2寸合穴、母穴(土)上半身皮肤痒2寸腰扭伤穴1寸1寸禁针,有动脉2寸中风大穴,阳跷脉之会禁针大筋鼻孔下方外开5分井穴,金,退奶,下牙去痛荣穴,水,输穴,木,原穴,动脉下面,1寸针经穴,火,母穴合穴,土,本穴胃病(吐血除外)禁灸鬓角下,张嘴取穴下巴脱臼,中耳炎中风,地仓透颊车不针,诊断眼翳1寸平齐水沟,治牙疼摸脉:胃气禁针、禁灸4寸2寸巨阙外开2寸上脘2寸长高长高大肠募穴水肿腹水,配合水分睾丸复位膝盖头上6寸很少用阴经阳经夜市工作,膝盖痛郄穴任脉阑尾穴,下约一寸男左女右压痛3寸乳房硬块肚脐以下硬块条口透承山,治五十肩;治脚麻;补法丰胸丰胸丰胸祛痰导痰两根大筋中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2寸1寸3. 足阳明胃经甲状腺6寸中风预兆:1.手前三指头麻,6个月以内中风2.小腿麻,胃经足三里附近,2周内中风解决方案每天灸足三里,9壮或者15壮,灸到不麻配合使用4. 足太阴脾经人体的左侧主血,右边主气木,疝气,肠子下坠白带、经漏不止母穴,火,治蛔虫输穴,土,补泻都可公孙内关胃心胸子穴,金,助孕诊断淤血、肿瘤;少腹痛络穴,禁止灸天皇,合穴,水地皇,郄穴人皇痛经,痛时下针,一寸针几乎不用5寸主冲脉,络穴,任脉外开5分是冲脉曲骨外开4寸这里痛下云门对称治疗;下针取胎盘主全身络穴大都穴太白穴合穴,水经穴,金,络穴郄穴俞穴,土,失眠、惊悸、动悸荣穴,火,心脏病急救大穴井穴,木,手解穴大筋5.手少阴心经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3寸6.手太阳小肠经(火)井穴,金荣穴,水;握拳横纹头,奶水不够输穴,木;肩项问题导水;主督脉;母穴小天星骨,原穴,本穴,一寸针半寸,取穴手背向前,治疗眼睛,郄穴养老透间使治疗不能拧毛巾阳谷上5寸,络穴肠关,肝关,心关子穴,一寸针3寸肩胛骨正中间陶道外开4寸大椎外开2寸5-10分钟,一寸直针7. 足太阳膀胱经(67穴道)肉球旁边,掰开眼睛骨缝,透鱼腰晕眩近取穴五分针深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输穴不分寒热内科用俞募治疗四肢经络用子泻、母补治疗心脏病心、肺、肝一起针膈俞胆俞四花灸治疗肺结核单锥痛,俞穴+子穴(肾俞+商丘)14椎下,志气在肾,其华在发,耳鸣、耳聋、听力不好16椎下,近取穴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水病治此,主开胃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阴部问题6椎下,针灸都可以,血癌7椎下,血会膈俞,贫血淤血内脏出血,活血化瘀5椎下,针灸都可,俞募治疗巨阙,先后无所谓7/8岁不讲话,针灸都可以,强心气4椎下,心包,治疗心脏病,针灸都可3椎下,20分钟后换正面云门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2 脖子强硬,近取穴,可针可灸;治痈1.5寸13椎下,下利、大便带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15椎下,近取穴腰痛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21椎下,14椎下,志气在肾,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6椎下,7椎下,5椎下,4椎下,5椎上1/3 是膏肓,肩胛骨要打开3椎下,可加强肺俞的效果第2椎下附分手足太阳之会1.5寸13椎下,乳癌,硬块;乳癌压痛点选穴最好13-14椎外开三寸半是痞根穴,下针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1.5寸20椎下,痔疮的近取穴,用的很多深针到骨,治疗坐骨神经痛承扶和委中的中间点,很少用两条筋的中间,针到骨解毒大穴,又名血郄合穴,土,腰背委中求筋的内侧,络穴(别络)上一寸治疗痞块的方式:行阳。
倪海厦人纪疾病疑问解答第课笔记
![倪海厦人纪疾病疑问解答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2ad8d5a866fb84ae55c8d20.png)
精心整理疾病疑问解答: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4课笔记1、椎痛:横的痛阳维脉管,扎外关;带脉痛扎临泣。
督脉旁开半寸华佗夹脊,足三里、临泣。
膀胱经痛简单,用子母补泻,对称治疗。
就是椎痛,如第7椎痛,针后溪(管督脉),当椎外开1寸半膀胱经上下针;如该位置对应俞穴,再配合该经穴位的子母穴。
2、吐伤胆倒,b看成d,针日月(胆募,期门外开4寸),胆俞;用母穴、原穴、络穴都可,中脘也可(腑会)34。
5、、6789101、肾结石点,脚上压痛点大部分在对侧,太溪到交信间的压痛点。
有时在同侧,原因可能因病人开过刀,气血会自行绕道。
2、委中放血,脚尖踮起,拿米酒拍拍委中露出青筋,用三棱针放血,放出的毒血会喷出来。
3、关节脱臼,下针大抒、绝骨、肾俞、京门、天应(痛的地方)。
膝关节(环跳,膝五针)4、虚实辨症:新痛为实,久痛为虚,但是对于内科上任何痞块、肿块,无论多久都为实,没长东西为虚,在治疗上有肿瘤身体虚弱的病人时,要虚实结合效果更好,用针泻用灸膏肓、做三里等补元气。
5、脉气的走向,人体左为血右为气,手上的三阴经从身体向手,三阳经从手向身体,顺着脉气走向为补逆为泻。
手阳经经气向上,(做燕翅状),故随翅形向上快速转慢回为补;搞不清用迎随法,再不清用本穴。
例大肠经属金,痛,实,扎二间泻,平补平泻已经是泻了;或扎膀胱经本穴通谷(金生水,水是子)泻大肠经实症。
6、手不能拧毛巾,养老透间使,使6经归位,手能拧毛巾;如果手能拧毛巾但有某个痛点,用经络治疗,对称治疗。
如阳池处痛2月,下中渚(三焦经母穴);下对侧阳池、下脚的解溪(对称治疗)。
X型对称治疗:商丘对阳溪,鱼际对太白,申脉对阳谷。
灵龟八法也是用的人体的平衡。
7、对称治疗,又叫缪刺法: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正常人,上冷下热,如果上热下冷,下人89101112133个141516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6课笔记1、大椎外开五分是定喘穴,浅针,灸也很好。
2、补泻手法一般用迎随法、捻转法,比较强的是插提法,加上呼吸就更强,最强的是烧山火、透天凉。
倪海厦《人纪》针灸课程笔记精华
![倪海厦《人纪》针灸课程笔记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f7c3f32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f.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课程笔记精华针灸的使用时机以下情况不用针灸(总而言之:体力不够,元气很虚):1、病人气血大虚(没有元气);2、刚行完房事;3、激烈运动大汗;4、酒后大醉。
艾——性:药力向下找水、温热、纯阳采用艾草找到水: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艾灸的方法: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用牙签戳几个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一个单位为壮),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
灸单不灸双(灸三、五、七、九壮,这是阳数)。
刺水泡,从皮侧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隔盐灸(用于肚脐: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需要炒过使用,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利症。
寒利(常使用隔盐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热利——排便很臭。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独头蒜最好)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
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舌往前顶,心力量就加强,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米粒灸(鼻窦炎、鸡眼):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
针灸的原则: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带状泡疹:头尾隔姜灸;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一周左右愈);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涂凡士林固定,点火;全蝎烤干,放入胶囊里吃,8-9粒。
针灸的禁忌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浓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肤);不痛灸到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处)。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的急救法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67a78e1ddccda38376bafdf.png)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1、警告启示2、针灸的使用时机,、灸之用法4、针灸的禁忌5、火罐的用法6、穴位的丈量法则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1、针刺入学方法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3、常用的针号概念4、十二经纳天干歌5、十二经纳地支歌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十二经络简介2、任脉与督脉、奇经八脉简介 34、膀胱之募穴5、小肠之募穴6、三焦募穴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
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
灸时姜片不用换。
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
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
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针灸笔记(二)
![针灸笔记(二)](https://img.taocdn.com/s3/m/0aba8d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e.png)
针灸笔记(二)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关键字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一、针灸火罐的使用时机、禁忌:针:针为用针刺入,气至后方有效(以针引气)。
气血大虚、重病、失血过多、没有元气时、房事后、时机不好、运动后、大汗后、酒后、体力不足,均不针。
灸:灸为点燃艾绒熏,艾性向下找水(水在身体内的状态是气化状态,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灸也是引气,用热性引气,气走六寸,血开始走,针灸是否就是行气导引气血?这也间接说明了气功的功效)。
针力不足可用灸,寒时灸比针好。
灸只灸单数。
灸为阳,取阳数。
一般热证不用灸法。
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可灸。
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症。
灸的种类:隔盐灸、隔姜灸、米粒灸(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隔蒜灸(肺病)。
火罐:吸脓、吸淤血,活血化瘀,放血由黑变淡。
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不上火罐。
孕妇怀孕时不针下腹部。
孕妇关元下针、落胎。
石门禁针,犯之绝子,石门下半寸为奇穴:绝孕穴---犯之绝子。
神阙禁针。
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肩井,孕期合谷可泄不可补,补之落胎;三阴交可补不可泄,孕妇昆仑禁针,落胎,可用在产后胎盘不出。
鸠尾禁灸、不可重击。
檀中禁针。
脊中禁灸。
灵台禁针。
风府、哑门禁灸。
脉附近的穴位,要切脉下针。
脉上禁灸。
五里禁针。
巨骨禁针。
头围禁灸。
乳中禁针禁灸。
漏谷禁灸。
吐血不下本穴---例如胃出血不下足三里。
风池下针方向,对着对侧颧骨的方向下针。
针肩井后一定要在对侧足三里下针,导引。
针的禁忌:不可喝酒、辣椒不可以、辛辣的不要吃、麻油不要用。
针结束后72小时后可以。
倪海夏《人纪》——针灸篇听课笔记
![倪海夏《人纪》——针灸篇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f3e61ea2161479171128df.png)
倪海夏《人紀》——針灸篇聽課筆記倪師高超的醫術體現在《人紀》中,而倪師高超的醫德體現在“教學”中。
國內沒有哪位“大師”的中醫造詣像倪師那麼全面,看看倪師《天紀》《人紀》《地紀》的佈局與名目就清楚了。
看來學真正的中醫還是台灣來的正統,大陸已經落後了(感嘆!)。
倪師的一大特點是重視中醫的普及教學,“著書立說、開班講課”遍布全球;其前沿陣地就是美國,搞得奧巴馬也來了興趣!學習中醫講究方法,基礎知識是《人紀》,若為大師者必通《天紀》和《地紀》,即“不知易者無以為大醫”(孫思邈)。
《人紀》講的是醫學知識,講哪些醫學知識呢?五本經典即可!並且要按順序看:1、《難經》,即學針灸;2、《神農本草經》;3、《黃帝內經》;4、《傷寒論》;5、《金匱要略》。
五本書全是經典,對比國內的中醫教材有天壤之別!大家有興趣不妨去翻翻看;中國人真行,硬把一個好端端的中醫搞得不倫不類,愧對先人啊!奇怪!近一百多年來,無論是孫中山(倡導禁止中醫)、還是毛澤東(倡導中西醫結合)、還是平頭百姓,都從骨子裡看不上中醫;倒是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對中醫愈加青睞,奮起鑽研。
美國知識界稱中醫為科學,稱西醫為科技;上述五部經典被視為解救人類的密碼,這究竟是為什麼?看看倪師的講解就清楚了,真是妙趣橫生啊!從這一點講,倪師倡導讀五部經典實在是功莫大焉!倪師的《人紀》針灸篇,是我看到的講針灸最透徹、有趣、新穎的教材了。
由於尊重知識,不便將原文載出,而只載出“聽課筆記”。
懂的人,提綱挈領、時習知識;不懂的人,看也無趣,算是“有教有類”了。
針灸01(第一篇)聽課筆記針灸的使用時機以下情況不用針灸(總而言之:體力不夠,元氣很虛):1、病人氣血大虛(沒有元氣);2、剛行完房事;3、激烈運動大汗;4、酒後大醉。
艾——性:藥力向下找水、溫熱、純陽採用艾草找到水:將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燒,方圓五里的距離查看有煙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隔姜灸(最普遍):將新鮮的生薑切成銅錢大小的片,用牙籤出幾個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條狀,揪一小段(一個單位為壯),將一壯的艾草放在生薑上;用火點燃,病人會感覺溫熱,生薑乾了就換一片。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b25ac25f0e7cd18525367d.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62课笔记一、令狐采学二、头部与脑瘤治症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顶痛,撞到头顶或百会处。
近取穴,百会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一般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耳朵后面,初痛下天井,久痛下中渚穴。
5.印堂、额头痛,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6.眉棱骨头(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7.脑后面头痛,或者颈项,在天应穴下针。
近取穴同侧天柱。
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母穴。
8.有一种是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
处方:等量的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放在胶囊里,息风止痉。
下针百会跟涌泉,消导,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管整个脑,是导、标竿,涌泉再下一针,引它下来。
9.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又名悬钟)会找到压痛点,这是脑部有问题。
10.脑痿缩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绝骨穴都会压痛。
差异:实症,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或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痞根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三、治眼证及睛中法1.眼睛红肿,赤红肿痛,表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用三棱针放血,挤一两滴。
2.眼睛很干涩,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可扎肝俞,肝募穴期门,太冲,虚实都可。
四、治鼻病:鼻息肉鼻炎1.治疗息肉,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然后近取穴迎香透针内迎香。
2.鼻子不通可用通天穴。
3.鼻窦炎、鼻子化脓、浓涕、鼻塞、喷嚏,可灸上星,涂上凡士林,用米粒灸。
4.鼻子不通,扎胆经风池也很好。
扎风池的时候,冲对侧颧髎下针。
5.肺开窍在鼻,鼻子问题要从肺上治。
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扎肺俞,肺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也可。
6.鼻子问题,先下合谷、迎香;还有一点,再下通天,还有再烧上星。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全解析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20f6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0.png)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全解析倪海厦人纪之针灸第一篇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14)各位同学!今天是人纪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你们会慢慢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
我把你们统统当作完全没有中医的根基,完全不懂,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
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历史,坊间的书上写了很多,我们不浪费时间讲,我们要讲书上没有的。
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的禁忌。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
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56)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
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
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
喝酒后,不针。
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
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药,只谈针灸来治病。
而日后我在教各位《伤寒》《金匮》时,大家也一样把针灸忘掉,全用中药来治病。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
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
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各处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
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隔姜灸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们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我示范给诸位看。
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
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
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
倪海厦针灸经验干货总结(上)
![倪海厦针灸经验干货总结(上)](https://img.taocdn.com/s3/m/8d9373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1.png)
倪海厦针灸经验干货总结(上)1.溺水急救:用三寸针会阴穴对着心脏方向下针,水会喷出来。
2.壮阳穴:常灸关元。
3.膀胱问题:中极4.肠胃病:中脘、足三里。
5.降气化痰:天突穴6.打通任督二脉:水沟穴(人中),无凹陷没儿子。
7.便秘穴位:支沟、照海、天枢8.痔疮:长强,对准身体里斜刺,一寸左右。
孔最、秩边,可灸可针。
9.退烧穴:大椎放血或艾灸。
10.扁桃体发炎:商阳、少商放血。
11.中风急救:针人中,手足十宣、百会、涌泉放血。
12.乳房肿块:初期天应灸,很大红肿:针肩井,对侧足三里。
13.人中:水沟是平的代表没有儿子,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中风,下针。
14.久咳气喘、甲状腺肿块:中府透云门,灸膻中穴。
15.流鼻血:天府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没有止住,下侠白,加强效果。
16.咳中带血:咳血代表有炎症,很热,舌苔黄,口渴,下孔最。
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
17.喉咙痛:列缺,阴茎痛18.心律不齐、肺虚、久咳:太渊19.乳痈(肿块):鱼际20.手有三个动作,第一手不能平抬起来,大肠经问题;第二手不能梳头,三焦经;第三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
西医说五十肩,就在大肠合谷、三焦、小肠经上治,虚实看病多久,在改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
21.风湿关节痛:三间透劳宫,手不能握。
22.青春痘:艾灸合谷、曲池23.上牙痛针合谷(牙痛合谷);下牙痛针内庭,近取穴颊车。
24.手扭伤、腰扭伤、落枕:手三里25.长久肩痛:曲池、臂臑。
26.狐臭:肩髃透极泉27.鼻炎、鼻窦炎、鼻塞:迎香透内迎香,通天、灸上星。
28. 甲状腺亢进:远取穴取少海,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是治疗甲状腺大脖子用的穴道。
30. 脖子很硬时,坐立不安,远取穴用后溪、申脉,没好再用近取穴膀胱经的天柱、大抒穴,治疗很强的两个穴道。
31.中风八大穴:百会、肩髃、曲池、风府、人中、涌泉等,合谷透后溪,可以使手张开,舌强不语针风府。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笔录第六十三篇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笔录第六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d42e1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4.png)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笔录第六十三篇疾病疑问解答:日夜颠倒者、发秃、舌硬无法言者、肺病、肾结石、委中放血、关节脱臼有的人夜班的,有的人在医院里面,或者在seven-eleven,夜班还遇到抢劫,晚上已经是日夜颠倒者,但气血流注还是一样,气血流注是以当地为准。
我治过一个飞行员,比如说他这个人,我知道他肺里面痰涎壅塞,我一查,这个痰液壅塞鸡脚已经出来了,会引起癫痫。
他就跟我讲,我每天晚上三点半钟醒过来。
“很奇怪呢,他因为我是captain,我在东岸的时候(是东岸的)晚上三点钟醒来,我飞到西岸去,时差三个小时,在西岸住在西岸当地的hotel也是西岸时间的半夜三点钟醒过来。
”所以,这个我最敢讲,因为我病人就有这个captain,他飞来飞去啊,气血注是以当地时间为准。
所以,即使你是夜班的,气血流注时间还是跟一样。
所以,夜班要轮换,你不能每天值夜班,值到一段时间再年轻的人脸都是黑的。
因为你日夜颠倒嘛。
日夜颠倒对身体不好。
那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易筋经啊,练气的方式,很多种保养身体的方式。
没事多吃吃中药,像六味地黄丸啊都很好。
只是这个饮食上。
以后我们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整套的保养的方法。
包括如何吃东西才能长寿,如何选择东西,黄帝内经里面保养身体的方法都很详细。
头发的生长是肝在管,头发的色泽好坏是肾脏在管。
所以,我们叫,肾好坏,肾气的兴旺,我们看头发,“其华在发”,它的荣华,它的表面,这是头发。
所以,肾气很旺的人头发都是黑的。
肾气不旺的人,头发会白。
有的人是少年白,就是先天上面肾脏会比较差一点。
老天爷很公平啊,他给你一个肺脏,给你一个心脏,给你一个肝脏,但给你两个肾脏,所以你(肾脏)稍微差一点没有关系,照样运转,两个根在那个地方。
所那我们去滋补他,如果把肾脏先天上受的伤补回来的话,白就不会有。
“恐伤肾”嘛。
我们“恐”会伤到肾脏。
所,以前伍子胥过昭关,那个时候,全国在通缉他,大家都读过这个历史故事,他不晓得如何化妆啊,很紧张啊,一夜之间急得头发整个白掉了。
倪海厦《人纪》-针灸(七)
![倪海厦《人纪》-针灸(七)](https://img.taocdn.com/s3/m/885bc23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c.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七)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我们身上有经有络,大家现在都了解了。
学完十二正经。
知道经与经之间还有络彼此联系。
中医的观念,肾是主先天。
肾像两个根,因此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
肾脏像树的根,全身就像整棵树开满的树枝、树叶,分布到全身上下。
所以,中医的观念认为第一个脏是肾脏。
由于肾脏管先天,它成长的枝叶,遍布到全身四肢末梢。
我们人会患病,有两种原因。
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
这种来自节气上的变化,这是来自外在的变化,络感受到,因络是最细的,再传到经上面,在传到经后,再会传到腑上面。
这是外往内。
但如果是脏呢?你每天早上起来,在外面又是呼、嘘、吹、呬让脏气变强,那个病最多也只能到腑的位置,进不了脏的。
人因为有病,就好像人是树。
你想树根有问题了,当然会影响到寿命。
还有一个观念,树枝有问题了,也是会传到树根去的。
这是一个观念,我一直在讲。
念中医一定要去悟。
我们常常去固肾。
就是不要让根部烂掉。
常常运动、活动,让四肢、经脉、经络,非常的强,这样就不会生病。
这是病由外而内的部分。
还有由内而外的部分。
从内往外走,就是我们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
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不好,也会造成人生病。
还有就是吃东西,来自饮食。
比如,你每天打坐,每天心平气和,然后你又练功练得很好,可是你吃的菜,农药很多,最后还是会生病。
或是吃到病死猪。
上游的死猪经由地下水下来影响下游的菜,这是病由口入。
这些都是致病的因素。
所以,我们整个经络学的重心就在脏和腑。
所以,我们把肾脏固好,人就会长寿。
我们中医认为,把肾固得很好的话,会由肾脏来决定人一生的寿命有多长。
你们学了很多经络,总归根就来自肾脏。
树茎长出去的时候有十二棵,很大的主干,其它有很多小支干,以十五条为最主要的支干,这就是我们的十五络。
络有十五,十五个络。
十二经各有一个络。
再加上任脉的络,就是鸩尾,督脉的络是长强。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5)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5)](https://img.taocdn.com/s3/m/451a9a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png)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5)二十三-28、轻微中风1.这个病人是轻微的中风,讲话不清,左边比较没有力量。
首先扎百会。
两耳尖连一条线,从鼻尖到后脑画一条线,两条线的交接点,再往后五分有一个凹洞,凹洞可以摸到,这就是百会。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往这凹洞的前五分,在这个地方斜刺,刺到百会穴。
就是在头皮和头骨之间下针,没有人直扎进去的。
2.讲话有问题时,要扎廉泉穴(对着舌根下)、天突,可以帮助讲话以及中风后祛痰。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3.百会往上一寸半,就是前顶,是百会的辅助穴,扎前顶是为了加强百会的效果。
如果在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这几个穴位各下一针,都能加强百会的效果。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前顶4.身上的中风的大穴道为:肩髃、曲池、合谷、外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肩髃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曲池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外关。
(如果手指不能屈张,就要下合谷,也可以“合谷透劳宫”。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膝盖外侧上七寸就是风市穴,中风大穴。
下风市时,要用三寸针下深针,因为你要下在两个肌肉缝里,下去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
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阳陵泉透阴陵泉”GIF 重新加载加载中“绝骨透三阴交”5.中风患者,一般是先扎健侧,后扎患侧。
6.如果是手指头弯曲有问题,扎合谷,也可以“合谷透劳宫”。
如果手指弯曲没有问题,就只扎外关,祛风。
7.一般风中脑时,要深针,如“绝骨透三阴交”。
“髓会绝骨,脑病治之”。
脑部有问题时,我们在绝骨下针。
8.针完健侧,再在患侧的同样穴位扎针,依次扎手臂上的肩髃、曲池、合谷或外关,腿上的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穴透三阴交”,这些都是治疗中风的大穴。
9.中医认为舌为心表,心开窍于舌。
所以要扎心的募穴巨阙、小肠募穴关元(心与小肠相表里),这样一方面治疗左边没有力量,一方面让他的语言恢复得很快。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1)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1)](https://img.taocdn.com/s3/m/afd516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8.png)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61)二十二-4、心血缺的失眠、心下停水的晕眩、癫痫狂证、失音、阴陵泉和阳陵泉、多脏同时生病、皮肤病1.关于心中一滴血缺失导致的失眠,针灸治疗上,补复溜(肾经母穴),泻神门(心经子穴),心肾就会交,就能够治疗他的失眠。
同时心脏管睡眠,下心俞、巨阙都可以。
再就是针灸治疗失眠,灸三毛啊。
我讲药物处方时就会告诉诸位,这个血如何一打就回去,第一剂就中。
2.有个人来找你,说头晕眩。
你问他以前有没有头痛?他说没有。
说明这个晕眩就和疼痛没有关系。
我们知道肾是水,肾主骨,骨中有髓。
同时,肺是水的上源,水在肺中为气。
肺中的水进入肾脏为常态,如果有东西堵在横膈膜,这个水没有办法渗透过去,只能停在心下。
横膈膜不应该积水,当水停在心下时,人就会强烈地瞑眩。
我们治疗的思路是把胸膈的水排掉。
胸膈由三焦在管,故用三焦经的方式去掉心下停水。
如果病人有恶心的话,加“公孙内关胃心胸”。
3.一般的脑瘤没有什么感觉,后期可能会有抽搐,一般不会有瞑眩的现象。
4.西医的帕金森,过去没有发生这种病,现在发生了,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是本来不存在的,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正常人长期吃安眠药或抗抑郁药,以后就容易发帕金森,我临床看过很多。
5.如何区别癫证、痫证、狂证,临床上看症状相当接近,还是可以细分。
①痫症:在动作上有发怪声音的现象,如马、牛、羊的声音。
②癫证:可能一发人就晕厥过去,口吐白沫、角弓反张。
这时一般急救先把牙齿掰开来,塞个硬东西在嘴里,不要让他咬到舌头,咬断就不好救。
③狂症:发狂奔走,没法控制,要拿刀子杀人,或者登高歌,语言一定是错乱。
不管病人是哪一种证,一般来说都有便秘。
大肠的燥矢浊气突破横膈膜,冲到上焦。
人的神智就没法控制。
治疗就是清大便。
癫痫狂证与奔豚证,都是由便秘导致的。
前者是慢性的,后者是突发性的。
6.失音:声源来自肺,声的力量来自小肠(丹田)。
如果讲话太多导致声音喉哑失声,灸关元最好,或者是灸膻中(气之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人纪-针灸62课笔记一、头部与脑瘤治症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顶痛,撞到头顶或百会处。
近取穴,百会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一般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耳朵后面,初痛下天井,久痛下中渚穴。
5.印堂、额头痛,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6.眉棱骨头(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7.脑后面头痛,或者颈项,在天应穴下针。
近取穴同侧天柱。
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母穴。
8.有一种是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
处方:等量的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放在胶囊里,息风止痉。
下针百会跟涌泉,消导,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管整个脑,是导、标竿,涌泉再下一针,引它下来。
9.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又名悬钟)会找到压痛点,这是脑部有问题。
10.脑痿缩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绝骨穴都会压痛。
差异:实症,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或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痞根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二、治眼证及睛中法1.眼睛红肿,赤红肿痛,表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用三棱针放血,挤一两滴。
2.眼睛很干涩,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可扎肝俞,肝募穴期门,太冲,虚实都可。
三、治鼻病:鼻息肉鼻炎1.治疗息肉,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然后近取穴迎香透针内迎香。
2.鼻子不通可用通天穴。
3.鼻窦炎、鼻子化脓、浓涕、鼻塞、喷嚏,可灸上星,涂上凡士林,用米粒灸。
4.鼻子不通,扎胆经风池也很好。
扎风池的时候,冲对侧颧髎下针。
5.肺开窍在鼻,鼻子问题要从肺上治。
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扎肺俞,肺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也可。
6.鼻子问题,先下合谷、迎香;还有一点,再下通天,还有再烧上星。
可以慢慢加上去扎穴道,最快的先下,好了就不要下了,还不行,再往下找穴。
7.一般的流鼻血,下合谷、天府穴。
如果一直流鼻血,要考虑是否是癌症。
治疗的方式,压脊椎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
8.久病治在太渊穴,俞穴等于阴经的原穴,阳经大肠经的络穴是偏历,下太渊及偏历。
四、治耳症:耳鸣化脓1.肾主耳,有三个穴道,最上耳门,中间听宫,下面听会。
三个穴道,采轮刺法,这三个穴道由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在管。
2.久鸣是虚,补肾,针肾俞、志室、京门,脏会章门。
下复溜穴,采斜刺及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补用青龙摆尾。
3.实症,下然谷及外关穴。
4.耳朵化脓,脓水流出,麝香矾石散。
矾石是燥剂,麝香无孔不入,麝香二矾石四十五。
5.小孩子耳朵为什么会有脓水,是因为初生小孩,没有把小孩倒过来,中医会把小孩倒过来打屁股,小孩一哭,耳朵、鼻子、嘴巴里面的羊水就跑出来了。
倪海厦人纪-针灸63课笔记五、面部中风与起因1.一般的中风,不是脸部中风瘫痪,嘴角流涎,针地仓。
2.面部中风,可闭眼的一侧是健侧,不闭眼一侧是患侧。
3.治疗时,两边一起下,先健侧,后患侧。
先扎对侧合谷,用三寸针下地仓透颊车,左右捻针,平补平泻。
可以再针太阳经瞳子髎,扎完健侧再扎患侧4.等脸正了以后,还要结尾,针人中、承浆,有固定作用。
5.面部中风起因,大汗后脸对着冷气吹。
六、治舌症与扁桃腺炎1.久咳的时候,可以放一片生姜灸,最好是大蒜或隔姜灸。
2.木舌症,大舌头,舌头没法翻,讲话不标准,将舌头翻起,两旁很多青筋,金津和玉液放血,舌头就软了。
舌头中风,舌强不语也可以这么放血。
3.舌癌时舌头肿大,看上去是黄色。
黄色主三焦,三焦是黄色的油膜,心主舌,在心和三焦上取穴。
4.下针心包经、心经,大陵、神门、通里、内关。
原穴络穴,郗穴都可下针。
5.舌头正好在任脉的尾端,可下列缺,心募巨阙、少海穴(管阴蹻,阴蹻络到喉咙)。
碰到积块,痞块,一律采消导的方式。
6.所有的癌症,几乎都是血症,治疗癌症,活血化瘀是基本原则。
7.扁桃腺肿,采天应放血,近取穴扎天突,下针列缺、照海。
8.扁桃腺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因为有扁桃腺,高烧烧不上去。
9.治疗喉癌,下针列缺、照海,手上的少商、商阳放血。
七、甲状腺治症1.甲状腺,又叫瘿瘤,大脖子,症状包括心悸、潮热、手抖、冒冷汗、眼睛凸。
多吃海带海藻。
远取穴少海穴。
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
2.项强,脖子强硬,远取穴用后溪、申脉。
如果没好,用近取穴用膀胱经天柱穴、大杼穴,胆经风池穴,督脉的风府穴。
也可以用火罐,让它松开来,针、灸都可以。
八、肺症虚实与癫痫1.肺主皮毛,主鼻子,皮肤毛孔鼻子问题,在肺上下手。
肺主呼,吐气是肺脏在管。
2.肺的虚症:气虚,上气不接下气,有气无力,面色苍白,呼吸短促。
3.肺的实症:热咳,浓痰,面赤,皮肤干,干裂、干燥,会口渴,燥渴。
4.虚症下太渊,虚则补其母,另加肺俞、中府,无所谓虚实。
肺的虚症要强土来补气。
补气时,下足三里、中脘,灸膻中穴(气会),可以灸脾俞,这是补土,脏会章门,可以下章门。
5.实症,可以下肺俞,子穴尺泽,下针膻中穴、肾俞、金门穴、然骨穴。
6.祖孙治疗法。
如木生火,木是母,火是儿子,火生土,土就是木的孙子;如胆经或肝经实症,可以在小肠经、心经上面治疗,也可以到土经上治;同样脾胃虚症,可用火来补,也可以用祖孙治疗(属木的经)倪海厦人纪-针灸64课笔记九、内伤与五脏气乱1.如果肺受伤、胸腔瘀血,受到大力撞击,一般可下针肩井、足三里活血化瘀。
2.治癫痫,发病时,下针鸠尾、人中、涌泉,也可下百会、中府、魄户、神庭、劳宫;没有发病时,用灸,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
3.在癫痫的时候,导痰可用丰隆穴。
鸠尾是痰的源头,胸腔痰的源头。
4.只要是伤到脑部,伤到肺脏,都有可能发癫痫。
内伤的时候,可以下肩井、足三里,再用活血化瘀的药,隔天大便是黑的,表示瘀血排掉了。
5.如果五脏气乱、脉乱、病人慌静不下来时,用天柱、大杼,平五脏气乱。
十、肺癌与肺痨1.肺癌,早期会咳清白泡沫的痰。
脏结,中医认为是肺痈,肺里面化脓,摸到很速的脉,表示里面化脓了,下针中府透云门,用俞募治疗。
2.遇任何重病,一定要先强胃气,下脾俞、中脘、足三里。
痛时下肺经郗穴,孔最止痛。
3.女人会得肺癌是因为奶水(月经)没有完全下去,忧能伤肺,奶水无法下达子宫,吐出清白色的泡沫,其实就是奶水。
首先想办法把月经调正,下地机、三阴交。
咳嗽下公孙、内关。
4.如果久咳在舌头上隔蒜灸,或者隔姜灸关元。
5.肺痨,有痨症的人容易累,睡觉醒来还是累,脉很大,血管也变得很大。
6.有一个很有名的灸痨法叫四花灸,即灸肺俞、膏肓四个穴位。
7.痨症,包括肺结核,都可用痨灸。
病人发黄,瘦瘦干干,眼睛也黄,不是黄疸而是痨症,可用四花灸。
灸膏肓穴,灸内脏(内出血除外)要灸到听到肚子水声,代表艾的力量进去了。
十一、肺积水与胸肋积水1.心跟肺为上焦。
下面有横膈膜,在膈膜以上是清气,大肠里面是燥矢浊气,浊气只能到横膈,横膈的一个功能就是分清浊。
2.肺积水,病人但坐不得卧(一卧就一直咳)。
近取穴下背后膈俞、膻中、鸠尾及乳根,还要开沟疏通水道,远取穴小肠经阳谷、后溪,照海。
3.胸肋积水可以躺下去睡,但是不能躺左边。
因左边是血,右边是气,在胸肋间也是阳维阴维脉所经,可下外关、临泣。
要利水,可用水分、水道、乳根,近取穴大包穴可利水倪海厦人纪-针灸65课笔记十二、心脏肥大、胸痛与心律不整1.胸痛如有刺痛,表示有瘀血;闷痛是气阻、气机堵到。
2.如瘀血,下巨阙、心经少府穴、神门穴、劳宫穴、小肠经募穴关元(心跟小肠相表里)。
3.如是闷痛,下公孙、内关、天突,用导气法。
4.如瘀血跟气堵分不清,一般来说,先下公孙内关,再下巨阙关元。
5.治疗心律不整,多用关元穴。
6.有心脏病,心脏和肺必须同治,胸闷胸痛、短气(呼吸很短)呼不过来,“公孙内关胃心胸”,胃、心脏、胸就是指肺,公孙内关通通可治。
呼吸呼不过来加肺俞、中府、太渊。
7.心脏剧痛,若痛在正中间,下公孙内关;若痛在肾经,下对侧然谷、涌泉,要按照经络来取子穴、井穴,“井主心下满”,针下去,病去的很快。
8.中指尖在桌面上摸,好像有个玻璃碎片在里面,这是心肌梗塞的症状,是关冲穴,心肌有梗塞反映在心包经上,心脏病才会有这种现象。
9.心脏病急救时,病人心脏脉没了,如果心口还有余温,下关元、少府(心经本穴)。
10.心脏病前兆:失眠(心藏神,神不守就失眠),手指头常会麻(心管上焦,管循环),大便不规则,有时下利有时便秘(心跟小肠表里),脚冰冷。
十三、乳癌初期与中期肿块治疗1.乳痈、乳癌,中医叫“乳岩”。
初期发现硬块,天应隔姜灸,灸五、七、九壮都可以。
2.如硬块变大,已经红肿,要下针,用导引,下肩井、足三里。
针完后,按照循经取穴,针子穴或母穴或郄穴。
若虚实不好辨证时,一律下原穴、络穴、本穴。
3.实表示有东西在里面,有硬块用泻法,在子穴、本穴泻,各种针法如白虎摇头、赤凤迎随、迎随法、插提法、透天凉等。
没有奶水,要先强脾胃。
4.凸起来、凹下去还没有化脓,可以在天应上灸,灸到有水声。
乳根、乳中不要下针,膺窗可以下针,可治疗乳癌,效果很好。
5.妇女更年期后没有月经,奶水照样来。
所以没有月经时,一定要有大便,让月经下去。
6.如果感觉潮热、燥热,就靠左边睡,气是上面,血在下面,就不会那么燥热。
如还燥热,要强心脏,按经络取穴。
十四、肺积水乳癌末期灸法治疗1.治肺积水:巴豆八颗去壳后跟黄连粉一钱,揉成饼肚脐艾灸,灸到肠鸣停,后病人会上吐下泻。
2.霍乱下利隔盐灸。
所有癃闭,可能是一般的膀胱炎、性病、淋病,小便不通利,膀胱结石,因石头堵到了,都是隔盐灸。
3.如果乳房有硬块,但还没有化脓水,就直接隔姜灸。
4.身上脓疡有两种,一种是无味的脓水,一种是辛臭的脓水。
5.无味的,用隔附灸,隔着生附子或炮附子灸。
若脓辛臭的,如乳癌,用白面粉、硫磺(淡黄色的石硫磺)、大蒜,等量做成面饼放上面,灸一次,换一个面饼,至少要二十一壮,灸到里面腐烂掉的肌肉组织排出来,让新的组织再生为止。
6.阴阳律,阴生阳就降。
阳前进,阴就跟着退。
灸的时候,行阳,阳一行,气血就动了。
7.脓、脓疡都是因阴在里面,阳不行才会积。
一灸阳气就会动,阳气流行,病人胃口就很好,这是基本治疗的手法。
8.遇没看过的病,基本原则就是忘了病,只看症状,依中医辨证论治,来决定如何下手。
倪海厦人纪-针灸66课笔记十五、胆结石与肝病治症1.胆结石,阳陵泉下一寸有压痛点,第十椎下胆俞也有压痛点。
下针胆石点,或巨阙、关元穴、心俞、胆俞。
2.胆堵住了,全身发黄,针至阳,最有名的治黄的穴道。
肝、脾、胃,都在中焦的地方。
3.肝有病时,会发黄,接近于青黄(带点青色),会有恶心呕吐,小便很黄,半夜一点到三点难睡。
这时针肝经俞穴太冲,痛的话下肝关,再下经外奇穴肝一肝二肝三,背后下肝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