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中渗透美的教育
以人为本追求美丽如诗的数学课堂
以人为本追求美丽如诗的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美丽的学科,它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底蕴。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却常常被视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学科。
如何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追求美丽如诗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性格、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需要追求美丽如诗的表达方式。
数学是一门极具美感的学科,但很多人却误以为数学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符号。
事实上,数学之美就在于它的简洁、精妙和优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来展现数学之美,比如结合数学史、文化背景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述数学知识,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和活力。
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学建模等多种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事物背后的数学规律和本质出发,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展现出数学所蕴含的无限魅力。
在总结中,以人为本追求美丽如诗的数学课堂,是当前数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只有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美丽如诗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数学教育呈现出真正的魅力和活力。
《数学美育教育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数学美育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数学美育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很早就有对数学中存在美的思想认识。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首创“美在形式”的理论,宇宙的本质在于数学美的数量和意蕴。
此后,西方学者延续了数学美的研究传统,包括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从资料发现,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内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数学思维的启发作用,即数学美作为一种方法论。
目前,学生兴趣普遍缺乏,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或无用的数学学习,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意识到重视数学的审美价值,以改善情况。
例如,Howard Gardne1认为审美因素对学习很重要,各种智力需要审美支持,数学也不例外。
通过数学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有助于保持直觉的审美方式,并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协调。
此外,数学美感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周围的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个性和个性特征”。
Eisne2认为一种用审美视觉理解现实的认识方式。
该方法与其他认知方式,如科学探索(科学思维)是同样重要的是,“审美认知感知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从而忽视它,无疑会降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解释能力。
此外,他还列举了审美认知的几个功能:情感激励、权威挑战、内在力量的生成和事物整体的获得。
一般来说,对数学教育中的美的应用,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通过审美经验和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的学生,并与数学本身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
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的分析,发现各国数学课程目标放在突出地位的文化素养,是数学课程应重视人类文化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英国的《考克罗夫特(Cockcroft)报告》中指出,“数学内在的趣味性和它对许多儿童和成人1Howard Gardner. Blending art and geometry with precision[J].Arts & Activities, 130(1):462E.Eisner. Aesthetic modes of knowing[M]. In E.Eisn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ways of knowing:Eigh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5:23-36.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实施数学教育的基础之一;新出台2000年课程标准(Curriculum2000)中认为:“……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它能在学生第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发现更优美的解法或是突然领悟内在联系时,激发他们的愉悦和.惊喜。
学习数学史 欣赏数学美——基于新课程数学教师提升“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管见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23学习数学史 欣赏数学美——基于新课程数学教师提升“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管见文/段尔超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数学拥有璀璨而漫长的历史,站在历史的角度学习数学文化,教师将更能领悟会数学文化的本质;站在审美的角度学习数学文化,教师将更能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首次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进一步强调: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并且首次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由以上可以看到高中数学教育理念的新变化:高中数学教学将越来越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并且把数学文化的考查纳入考试范畴,因此要不断加强引导学生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认识和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以此发挥和落实数学课独特的育人功能,改变目前教师只为考试教,学生只为考试学的现状,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显然,这样的数学教育要求,对数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是被迫学习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点枯燥乏味的学科,它没有像语文那样优美的语言。
但是,只要教师将美的元素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审美教育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审美教育的价值1. 审美促使发现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数学的发展其实是人类对于数学审美不断追求探索的结果。
为了追求更加简洁的表达,人类发明了符号;对于某些命题的证明,人们为了追求更加完善而不断进行改进。
数学的严谨流露出了它的和谐,为了追求更加严谨和谐,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来消除其中不和谐的地方,这样本身也促使了数学的发展,所以说审美促使发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数学美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握美的特征,根据美的标准发现问题。
2. 审美教学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尤其是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更要要求学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听课,所以数学课堂就形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气氛。
其实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更有着对美的渴望。
但是什么是美,怎样才能感受到,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需要人们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发现以及提高。
数学其实是一种美,它的符号、数字、证明过程和运算法则都能体现出它的简洁美,尤其是那几何图形更能体现出线条的和谐美,这都给学生提供了美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审美,就不会有数学,也不会有自然科学。
”3. 审美数学促使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数学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数学这门基本的工具,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在社会生存。
事实表明,当学生步入社会两年以后,当初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会逐步地淡忘掉,但是对于数学精神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是永远铭刻在大脑中的。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的发 现 . 使 人 不禁 感 叹大 自然 规 律 的神 奇 。 四、 在 数 学 教 学 中渗 透 对 称 美 在古代 “ 对称” 一词 的含义是“ 和谐 ” 、 “ 美 观” 。事 实 上 , 译自 希 腊 语 的这 个 词 . 原义是 “ 在 一 些 物 品 的 布 置 时 出 现 的般 配 与 和 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 一 切 空 间 图形 中 , 最 美 的是 球 形 ; 一 切 平 面 图形 中 . 最美 的是 圆形 。圆 是 中 心对 称 圆形 一 一 圆 心 是 它 的对 称 中心 . 圆 也是 轴 对 称 图形 ~ 一 任 何 一 条直 径 都 是 它 的 对 称
一
、
面 体 有 多 少 ?没 有人 能说 清楚 。但 它 们 的 顶 点数 V 、 棱数 E 、 面数 F 。 都 必 须 服 从 欧 拉 给 出 的公 式 , 一个如此简单 的公式 . 概 括 了无 数 种 多 面 体 的 共 同 特性 。 能 不 令 人 惊 叹 不 已 ? 由她 还 可 派 生 出许 多同样美妙的东西。如 : 平 面 图 的点 数 V、 边 数 E、 区域 数 F满 足 V — E + F = 2 . 这 个 公 式 成 了 近代 数 学 两 个 重 要 分 支 — — 拓 扑 学 与 图 论 的 基 本 公 式 。由 这个 公 式 可 以得 到 许 多 深 刻 的结 论 , 对 拓 扑 学
新 课 程 教 学 中 如 何 渗 透 数 学 美 的 教 育
冉振 云
( 重庆 是 万 州第 一 中学 重 庆
4 0 4 0 0 0 )
中囤分类号 : G6 2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
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
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面对以上种种美誉,那数学为何如此美丽?又该怎样从美学 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理解、并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们对于美的认识是一个古老而又漫长的过 程,人们也提出了各种观念,大体上可总结为下 面几种模式:
(1)美是绝对观念在具体事物和现象中的表现 或体现;
(2)美是有意向的,从主观上认识事物的结果;
(3)美是生活的本质同作为美的尺度的人相比, 或者同他的实际需要,同他的理想和关于美好 生活观念相比较的结果.
事实上,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的外 在形象上观赏: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从数学 的思维方式上分析:她有简约之美、无限之美、抽象之美、类 比之美;从美学原理上探讨:她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 之美等。
此外,数学还有着完美的符号语言、特有的抽象艺术、严 密的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 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 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 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由她还可 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如:平面图的点数V、边数E、区 域数F满足V-E+F=2,这个公式成了近代数学两个重要分 支——拓扑学与图论的基本公式。由这个公式可以得到许多深刻 的结论,对拓扑学与图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 理还有许多。比如: 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数学美“美”的原理在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数学美的实践性决定了数学美的教学应“以学悟美以美激学”,数学史的教学要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之中。
数学美实践性能动性美的属性以学悟美数学美“美”的原理是数学美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对数学美“美”的原理的认识,直接制约着数学美教学活动。
本文在对数学美的研究进行梳理后,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三方面论述了数学美“美”的原理,及应采取的教学原则。
一、教育层面数学美研究的梳理输入“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数学美”,自1992年以来,搜索到相关的论文为58篇。
梳理后得如下主要见解:形式说,数学美就是数学中美丽的图形、精炼的语言、简练的定理、公式;思想说,“数学的美,在于数学思想深刻之美”;属性说,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
现实本质说,“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价值说,“数学美是一种自由价值,模式是它的形式载体,模式蕴载着序,序反映了模式的自由价值。
”以上五种数学美的见解都有独到的视角,但笔者认为都缺少从数学的实践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数学家的活动是数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种数学实践,数学美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一种实践。
二、数学美“美”的原理1.数学的实践性——数学美的本质数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实践性。
任何数学实践都是对“真”的描述:“从数学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个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获得了数学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正确看法。
对于我们评述过他们工作的许多人说来,尽管没有讨论过他们的数学观点,但是像希腊人,Descartes,Newton,Euler和许多别的人,我们却说过,他们相信数学是真实现象的准确描述,并且认为他们自己的工作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数学设计。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
数学起源于建筑,一直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美学,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追求美,数学本身充满着美的因素,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存在艺术上的美。
可见,数学与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数学本质的感性显现。
数学美具有艺术、和谐以及科学美等,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所显现,也总能给予人的美感与享受。
什么是数学美呢?本文将从数学美的概念、教育功能、表现方面展开论述。
1 数学美的概念首先,所谓数学美,其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数学美也是一种真实的美,并且能通过数学思维而将其很好的展现出来,呈现在人的眼前,给予人们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另外,数学美能客观的反映世界所呈现的科学美,让人在无形中就能感受到美得陶冶和熏陶。
其次,关于数学美概念的研究。
徐本顺指出所谓数学美是人的数学思维方面的感性呈现,是人们追求美的本质力量,能够呈现人在头脑中数学方面的思维结构。
庞加莱认为数学的美感是人们心灵中所潜在、满足、和谐以及豁然开朗的感觉,要想体会数学美,需要人们头脑中存在一定的数学和艺术方面的理论作为欣赏美的基础,从而体会数学美的含蓄、抽象、科学以及和谐。
徐利智指出数学美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数学直觉,建立在哲学层面和艺术层面。
罗素则认为数学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至高以及纯净的美。
它不需要投合人们天性微弱的方面,纯净到一种崇高的数学追求和境地。
因此,本文采用罗素的观点,认为数学美是一种冷而严肃、至高达到纯净境界的美。
综上所述,数学美与其他学科所展现的“具体美”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呈现出“抽象美”,它的展示形式与内容也多是抽象的,并且极具美感,使人觉得数学具有朦胧美,且其“冷而严肃”。
2 数学美的教育功能2.1 数学美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中隐含着数学美,促使学生去探寻真理,享受学习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数学美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协调、简洁以及统一性,体会数学的美感。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认识数学美、感受数学美,进而培养学生数学美的过程。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晦涩的学科,在小学生看来可能很无趣。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让数学变得有趣,并帮助他们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那么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1. 利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是吸引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各种游戏和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益智玩具,让学生通过解题和操作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组织数学竞赛、趣味数学活动等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仅仅是机械的计算和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规律,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趣味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情境来讲解数学概念,比如在购物、测量、时间等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巩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用故事和趣味性的内容故事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和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互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加乐趣,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5. 肯定和鼓励对于小学生而言,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当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或取得成绩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美——《平行四边形角平分线问题》一课教学与思考
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美"—《平行四边形角平分线问题》一课教学与思考陈明!,叶玲菊2,张红3(!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313001#.浙江省长兴县泗安中学,313001;3.浙江省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313001)摘要:数学美需通过具有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来体验。
数学问题 链教学强调利用主干问题及其关系驱动学生的数学探究,体现数学思维的脉络,因此,可以成为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美的重要方式。
《平行四边形角平分线问题》一课,以问题链 体,让学生:发现关联,体 ;繁中抽简,体验统一美;不断拓展,体验生 。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数学探究;数学美#平行四边形角平分线问题》数学是美的,但“与一般的美感不同,数学美感 主要是指因为理解、认识或发现(或意识到、领悟 到)某种数学内在实质、数学关系结构或数学思想 产生的愉悦感、满足感、兴奋感、新奇感 ”#深层的数学美感主要是在潜心思 得的灵感与顿悟中感受的,也是在 然 的自由与统一中感受的”。
因此,数学美需通过具有 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来体验——可以说是,像数 学家一样,通过“火热的思考”来体验“冰冷的美 丽”。
这是数学学习(研究)中比较高的境界。
数学问题链教学强调利用主干问题及其关系 驱动学生的数学探究,体现数学思维的脉络,因此,可以成为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发生、发展的过 程,发现数学的本质、结构,领悟数学的思想、精神,从而体验数学美的重要方式。
教学《平行四边 形角平分线问题》一课时,我们便着力思考如何通 过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中 数学美。
这节课是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后的 一节专题复习课。
其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综合应 用平行四边形的 ,另一方面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研究数学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在作出平 行四边形一条角平分线的基础上,发现图形中存在 的等量关系、特殊对象等,研究图形变化中的不变 性(繁中抽简)进而在增加角平分线数量的基础 上,研究相关问题,体验数学思维的生长性。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然而,许多小学生对于数学抱有厌恶和难以理解的态度。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可以使用水果、玩具等具体的物品来进行教学。
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实际物体和数学概念的认识。
其次,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也是激发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使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益智游戏或者数学竞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既可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让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发现数学的美和趣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数学中的历史故事和数学家们的故事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贡献,可以使他们对数学抱有敬畏之心,并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挑战自己。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艺术的方式来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例如,可以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小学生欣赏和感受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与数学相关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
通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示范和数学艺术的引导,我们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艺术兴学”视阈下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 术 兴 学 ”是 桂 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办 学 初 艺
期 , 任 校长 、 西 著名教 育家 、 国 民主人 士唐 现之 首 广 爱 先 生 提 出来 的 , 学 校 开 设 艺 术 类 课 程 , 高 学 生 的 在 提 艺 术 修 养 和 综 合 素 质 , 强 学 生 为 人 民 、 民族 服 务 增 为 的 意 识 。时 光 流 逝 , 过 7 经 0年 办 学 历 史 , 林 师 范 高 桂 等专科 学校积 淀 而形 成 了 “ 承 艺术 兴 学 传 统 , 艺 秉 以 术 教 育 为 平 台 , 面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务 地 方 经 全 服 济 文 化 建 设 ”的 办 学 特 色 。 “ 术 兴 学 ”办 学 理 念 实 艺 施 的途 径 是 , 造 高 水 平 的 艺 术 特 色 专 业 , 将 这 种 打 并
学 习高 等 数 学 , 重 要 的 目 的 是 提 高 文 化 素 质 , 最 学 习 其 中 的数 学 精 神 和 数 学 思 维 方 法 。 日本 数 学 家 、 数学教 育家米 山 国藏指 出 :学生 进入社 会后 , 乎 没 “ 几
“ 术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中 的 解 释 是 用 形 象 来 反 艺 在 映 现 实 但 比 现 实 有 典 型 性 的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 括 文 包 学、 画、 塑、 筑、 乐 、 蹈 、 剧 、 绘 雕 建 音 舞 戏 电影 、 曲艺 等 。
第2 第1 6卷 期 2 1 年 2月 01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Vo 6 No L 2 .1 Fb2 1 e . 01
J u n lo i z o e c es C l g o r a fL u h u T a h r ol e e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作者:喻世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8 更新时间:2010-6-27 21:11:00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审美对象,来愉悦、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养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受过美育教育的人,也不能算全面发展的人。
可见其重要性。
所以我们应该从低年级起,在各学科中渗透美育教育。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下面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培养审美意识著名的美育理论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感情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
也就是说美育是靠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学生在情感激动中陶冶性情。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也应该培养这种情感。
当然,教师要率先做出美的示范,主要包括:1.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要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以美的仪表、美的教态、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觉心情愉快,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就会主动参与课堂学习;2.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关心、爱护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以超乎常人的宽容去对待学生,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3.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赞美,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以便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可以视为美的交往,它不同于其他教育,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和强迫性。
它是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而美的对象总是具体的,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具体形态显露出来。
因此,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低年级来说,可创设游戏情景、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游戏和故事中掌握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摘要: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数学与美育毫不相干,这是错误的,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存在的意义,充分挖掘学科当中的美妙之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科目。
那么什么是数学之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美育教育呢?关键词:数学课堂;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小学数学教育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美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难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不高,教材编排上存在缺陷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进行合理定位。
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过分看重最终的试卷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美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誉教育。
一、结合美育,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几经变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教材就完美无缺了,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教材从过去的结论例题或例题结论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增加了想一想做一做章的内容,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教材的内容依然十分呆板,缺乏生趣,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教材的乏味加上小学生的思想和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兴趣是支持他们在某一科目上投入更多精力的主要原因,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从而才会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自在遨游,而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索知识的过程当中不断得到拔高,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仅得到了夯实,同时也学会逐渐感知数学的美妙之处。
例如:在学生刚进入小学后,数学教师要上好数学第一课,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可以借助校园的环境、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学们的友好等多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与此同时,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国内外的著名数学家以及经典的数学典故,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发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大致的了解,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好数学是为我们日常生活服务。
小学数学课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范文
小学数学课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范文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呢?1、数学的教学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效果。
可见,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数学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平移时,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后图案的美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又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人。
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转化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我国数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并有过许多辉煌的成就,通过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翻开数学史册,是我们祖先最早引进正负数的概念,最先发现数学方程的解法,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勾股定理,最精确求得圆周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数学界人才辈出,我国数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数论、方程、拓扑、微分、几何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果。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数
学
教
学
中
进
行
美
育
赵 后 贵
( 文 县 扎佐 中学 , 修 贵州 修 文 作 为 人 类 文 明 和 智 慧 的 结 晶 ,数 学 蕴 含 着 探 求 未 知 世 界 , 求 科 学 真 理 的 功 能 。 数 学 教 学 应 在 师 生 和 数 学 之 间 架 追 起 一 座 桥 梁 , 数 学 中 美 的 因 素 得 以体 现 。 学 习 是 学 生 主 动 使 的 建 构 活 动 ,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由 教 师起 是 在 组 织 者 、 导者 、 助 者 和 促 进 者 的作 用 , 用 情 景 、 作 、 指 帮 利 协 会 话 等 教 学 环 境 要 素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极 性 和 创 新 充 积 精 神 。 终 达 到 使 学 生 有 效 地 实 现 对 当前 所 学 知 识 的意 义建 最 构 的 目的 。 因此让 学生 产生 对数 学 学习 的兴趣 是 至关 重要 的 , 只 有 发 现 了 数 学 的 美 , 掘 出 数 学 的 美 . 能 使 学 生 主 动 学 挖 才 习 , 而 提 高 数 学 学 习 的 能 力 。我 在 给 刚 入 学 的 学 生 讲 数 从 学 美 的 时 候 . 现 绝 大 多 数 学 生 都 不 能 把 数 学 与 美 联 系 在 发 起 ,这在 一定程 度上 说 明了我 们数 学美 育教 学 的欠缺 。 因 此 , 学 教 师 充 分 挖 掘 数 学 教 学 的 美 育 功 能 , 仅 可 以 数 不 使 学 生 得 到 美 的 享 受 , 且 可 以 获 取 知 识 , 发 智 力 , 进 而 开 促 “ ” “ ” 协 调 发 展 。 我 们 可 以在 数 学 教 学 中 实 施 数 学 德 、智 的 美 的教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中渗透美的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01T15:03:54.43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2月总第113期作者:牟海英[导读] 数学教育是美育的教育,没有美育的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完美的教育。
山东省栖霞市翠屏中心小学265300
数学教育是美育的教育,没有美育的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完美的教育。
因此,“数学无论在内容上、内在逻辑结构上、思想方法上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
即所谓的数学美”。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将数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创设美境,感知赏美
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我们知道,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
任何优秀的作品和美丽的事物,光靠别人的转述或传达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美感,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实践活动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实践证明,直觉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
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可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电脑、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非常有趣。
正如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十分感兴趣。
因此我们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使数学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变得“有声”、“有色”,使学习活动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尤为有效。
二、主体教育,发展个性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著名作家王蒙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在小学各学科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正如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从形式上看,阿拉伯数字“1、2、3、4、5……”书写形式变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种几何图形,富于对称之美,变化之美。
从内涵来看,数学表达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语言所不及的,教师要悉心体会和挖掘,要有自觉的美育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审美点,并且要将其写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除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育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
因此实施主体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允许保留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多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方式回答问题,保证在整节课中至始至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开放活动,创新数美
创造性是艺术性的生命力所在。
在美学家的眼里,美是自由的形式。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教学个性的自由。
教学时不要把教师和学生死死的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概念和公式。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从生活实际引入,在新课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
例如,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善于演绎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将学生所吸引,有的运用形象性、情感性的优势,以声情并茂、情理交融的描述,使学生陶醉其中……它们就象教苑中的朵朵奇葩,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令人陶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是在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创新意味着对过去的超越,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创造性的时候,学习的过程便充满了美的魅力,而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保护学生每一个创新的小火花,激发全班同学的创新激情,非常有必要。
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大家都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精彩。
数学美的因素很多,简洁美、抽象美、转化美、逻辑美、严谨美、数字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形的和谐美等等,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美的教学情景,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