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走进论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12《论语》十二章 ppt
朗读
指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徒弟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子曰:“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忍受
文句翻译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 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 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 回!”
改变
文句翻译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 气。”
【本章大旨】这一章讲一个人应 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地学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志向坚定,笃:坚定
仁在其中矣。”(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文句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 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 子曰:“温 故 /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以 / (之) 为 师 凭 (这一点)做
可以
矣。”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一、情景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就不能
算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 道《论语》。也不能算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部儒家经 典对后世贡献之大。今天我们就来走进 孔子,学一学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以及如何修身做人吧!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疏通文意
朗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8张
第10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 归复于先王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 译天文下:归颜渊(问称什赞么,是仁赞。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孔子哉说?:”“颜约束渊自曰己:,使“言请语问和其行动目都(走条到礼目上,来细,则就是)仁。。”一子 旦做曰到:了“这非些,礼天(下名的复人作:都使动会.,.称.合许归你乎复有。礼仁)德一。勿日实视行:,仁非德要礼靠勿自听己,, 难道非是礼靠勿别言人吗,?非”礼由勿:依动靠。。”颜渊曰请::“请回允虽许不我敏。,请 颜渊事说(:实“践请问,实从行事仁德)的斯具语体矣细则。。””(《颜渊》)
2.了解孔子思想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 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 范等。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 制度。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 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 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第六章
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华美、文采)则野 (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 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
译文: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 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 尼山祝祷归家后,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 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 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 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英文充 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 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 根。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 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中
国
结 晶
古 代 智
慧
的
论 语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家店”,在上古 中国,这三家是儒、道、墨。到了唐朝, 墨家消失了,代之以汉代开始进口的佛家。 因此也是三家:儒、道、佛。南老对这三 家各有一喻: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天天 要吃的;道家好比是药店,在社会有病 (动乱)时要用到;佛家则是个百货店, 日常百货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代世界迷茫中的皈依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二千五百年前,去孔子那 里汲取智慧。
获得者的联合宣言(1988)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75位诺贝尔奖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 走进《论语》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英文充 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 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 根。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 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中
国
结 晶
古 代 智
慧
的
论 语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家店”,在上古 中国,这三家是儒、道、墨。到了唐朝, 墨家消失了,代之以汉代开始进口的佛家。 因此也是三家:儒、道、佛。南老对这三 家各有一喻: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天天 要吃的;道家好比是药店,在社会有病 (动乱)时要用到;佛家则是个百货店, 日常百货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代世界迷茫中的皈依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二千五百年前,去孔子那 里汲取智慧。
获得者的联合宣言(1988)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75位诺贝尔奖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 走进《论语》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论语》十则PPT
纯正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里仁》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 26 章, 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 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 子与小人的区别。
早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理、道理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 死去也心甘。” 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 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或者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等候
译文: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 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 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 等君子来施行了。”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或者 司仪
译文: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 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 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孔子
并且 经常
也 通“悦”,高兴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不了解 (yùn)生气
有德行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 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急切、赶紧
夹处、迫于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
饥荒 勇敢善战
且知方也。
方向
译文: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 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 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 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里仁》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 26 章, 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 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 子与小人的区别。
早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理、道理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 死去也心甘。” 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 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或者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等候
译文: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 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 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 等君子来施行了。”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或者 司仪
译文: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 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 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孔子
并且 经常
也 通“悦”,高兴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不了解 (yùn)生气
有德行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 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急切、赶紧
夹处、迫于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
饥荒 勇敢善战
且知方也。
方向
译文: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 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 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 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走进孔子PPT资料优秀版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史记·孔子世家》最后司马迁这样评价孔 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 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 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 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 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最主要的经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而成。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政治思想: “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人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论语》ppt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 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 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 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 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 一个。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 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 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 意见。后来又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 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食其食 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当 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 不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 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仁”学------思想核心
“仁”的不同意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立身,也要 帮助别人立身;要想自己通达,也要帮 助别人通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 仲弓问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孝”道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 语〃为政 》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 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对 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 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课文解读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分析文义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注: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正确的学习方法 获取新知识,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 一反三。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⑶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课文解读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
十有五
十五岁。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第一句 学习方法 第二句 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 个人修养
课文解读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 人称代词,我。 日 每天
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 ,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 替人谋划事情。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本章讲学习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共40张PPT)
名著导读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 治抱负难以施展。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9
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孔子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 《礼》《乐》《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删改鲁史官所记《春 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2019/1/8
孔府大门
名著导读《论语》 36
孔庙,全称至圣庙,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心。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是孔庙最 早的雏形。汉代以后由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孔庙 规模也越建越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 的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 2019/1/8 37 名著导读《论语》 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 治抱负难以施展。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9
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孔子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 《礼》《乐》《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删改鲁史官所记《春 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2019/1/8
孔府大门
名著导读《论语》 36
孔庙,全称至圣庙,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心。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是孔庙最 早的雏形。汉代以后由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孔庙 规模也越建越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 的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 2019/1/8 37 名著导读《论语》 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
《孔子》课件
每年清明节期间,全球各地华人会有超过数 百万人亲临山东曲阜fù孔庙祭祀孔子。
孔庙
全球各地一共建有2000多座孔庙。
祭孔大典
于每年孔子诞辰( 公历9月28日)期间,即 公历9月26日至9月28日
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段重点简介了什么?
《论语》的由来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 如能把《论语》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 就可以深刻把握做人的道理。 读读论语,对于我们思考怎样做人、 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是很有意义的事。
议一议: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孔子开设私学,编订了教学材料,他 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启发 式教学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古 代教育史上一座丰富的宝库,孔子在中国 教育史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 磨灭的。
6、结合实际谈谈“推己及人”意思。
大教育家孔子
2004 年11 月21 日,全 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 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 2013 年5月,已有孔子学院 600余所在98个国家和地 区建成 。其发展之快、受 青睐之深,超过了德国歌德 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 院等国际语言文化传播机 构,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 注。中国的文化、教育正 以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走 向世界。
读第四自然段
孔子为什么“虽然干渴难忍, 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孔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非常重视自身的修养。
读5、6、7自然段 在这里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 哪些德行品质是小人所有)
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 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 为。
······
整体感知课文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精品
之道”。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 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 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 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 史著作。
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 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 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 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观看视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译全文。
读准字音
yùn
yu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lè
xǐng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yòu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d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张》
通译全文 表顺承,然后 同 “悦”,愉快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
表转折,却
介词,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 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 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 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 史著作。
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 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 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 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观看视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译全文。
读准字音
yùn
yu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lè
xǐng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yòu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d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张》
通译全文 表顺承,然后 同 “悦”,愉快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
表转折,却
介词,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5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h
26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h
27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大思想家:
①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人才的标准; ②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正统思想。
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 重要作用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2、个人因素
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h
13
请猜一猜下列成语都是写谁的
• 一箭之仇 • 老马识途 • 退避三舍 • 问鼎中原 • 一鸣惊人 • 三令五申 • 卧薪尝胆 • 秦晋之好
h
14
“礼”的思想: 不知礼,无以立也。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
——《论语·颜渊》16
(2)方法 ----- 行“忠恕”之道 根据自己内心体验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 推己及人
《 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
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
h
17
表现:
38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h
10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 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经》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h
11
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
1.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思想)
2.儒家思想核心内容
礼:
仁:
做事”。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h
47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h
9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 而耳顺”。 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 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 然笑曰:“然哉,然哉!”
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
有积极意义。
h
15
“仁”的思想——核心 (伦理范畴 )
(1)含义: “爱人”
人—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 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3、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 ,为中华文明 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
5、欧洲启蒙思想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h
28
冰火两重天 ---近代以来孔子的地位
1.春秋、战国、秦、汉初----冷遇 2.汉武帝之后----正统 3.维新派----改革先师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朝
成为正统 董仲舒/汉武帝 独尊儒术
宋—明 复兴发展
程朱/陆王 理学/心学
明清
受到批判 李/黄/顾/王 反对专制
近代
动摇崩溃 陈/李/胡/鲁 民主科学
当今
新的曙光
————
h
精华糟粕 22
三、古代大教育家
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面 2.教育目的: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仕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是我国六第经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
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
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h
35
❖ 打倒“孔家店”
1974年1月18日 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h
36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h
37
重返圣坛?
•
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
新救世主:“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
孔子的世纪。
h
礼与仁的关系
仁
礼
中庸:
中庸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
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
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h 。
12
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政 崩治 溃上变 新:的旧王时势室期力衰,矛微盾“,礼激诸崩化侯,争乐霸坏,”分,封制走向
“互为表里”
中庸之道
(哲学范畴 )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 的统治秩序
h
19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h
29
走上圣坛
• 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 • 唐代加封为“文宣王” • 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h
30
历代评价
•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孟子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h
31
历代评价
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h 。
20
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
中庸(调和方法)
仁
礼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个人的道德修养 (内在)
外在的规范约束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h
21
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发展时期 地位(阶段) 代表人物 主张/行为
春秋
开始创立
孔子
仁/礼/德治
战国
发展完备
孟子/荀子
仁政/礼
秦朝
受到摧残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 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5.教学成果:
h
23
学习态度:学知而之时 为习 知之 之, ,不 不亦 知悦为乎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思故 而而 不知 学新 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h
24
整理编撰“六经”
孔子不仕,退休诗书(图)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贵贱有序”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正名
的形评奴成价隶西:社周孔会时子规天推范下崇制安周度定礼。局,孔面恢子,复代避周表免礼奴春,隶秋实主时质贵天是族下维利动护益乱摇,局摇违面欲背。坠
h
49
h
50
谁动了中国h 的良心?!51
h
48
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家店”,在上古 中国,这三家是儒、道、墨。到了唐朝, 墨家消失了,代之以汉代开始进口的佛 家。因此也是三家:儒、道、佛。南老 对这三家各有一喻:儒家好比是粮食店, 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好比是药店,在社 会有病(动乱)时要用到;佛家则是个 百货店,日常百货也是必不可少的。
巍巍儒释道,泱泱华夏魂
•
夫子之道,不可须臾去也。不
闻之,是无耳也;不见之,是无目
也;不言之,是无口也;不学之、
不思之,是无心、无精爽也,尚可
以为人乎哉?
——李觏(gòu)
h
32
历代评价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
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h
33
历代评价
•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
曰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