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古诗民无廉耻,不可治也翻译赏析

古诗民无廉耻,不可治也翻译赏析

古诗民无廉耻,不可治也翻译赏析文言文《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注释】①镵(chǎ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翻译】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

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

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不向往礼义,那么没有法律能够治理了。

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

法律能够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刑断盗窃之人,但是不能使人象伯夷那样廉洁。

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受教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入家讲孝,出家讲悌,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信奉墨子学说的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

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

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

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

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

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舜A非B严C刑D罚E重F禁G令H而I民J归K之L矣M去N 者O必P害Q从R者S必T利U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王”用法和意思相同。

议论类文言文北京试题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议论类文言文北京试题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注】①: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略行”的意思是“大节”,“略”可以作“大体,简要”解。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解析】选C。

语文命题研究(答案)

语文命题研究(答案)

新形态下的高考语文备考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周京昱阅读(一)[示例一](2002年高考北京卷试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示例二](2004年高考北京卷试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龚自珍《明良论》顾炎武《廉耻》阅读答案及翻译

龚自珍《明良论》顾炎武《廉耻》阅读答案及翻译

龚自珍《明良论》顾炎武《廉耻》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材料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媮①。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久矣。

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

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材料二: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②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选自明·顾炎武《廉耻》)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注]①媮:通“偷”,苟且。

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

廉耻顾炎武阅读答案翻译《日知录集释》

廉耻顾炎武阅读答案翻译《日知录集释》

廉耻顾炎武阅读答案翻译《日知录集释》廉耻顾炎武阅读答案翻译《日知录集释》[明]顾炎武吾观三代①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雕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②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③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

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

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

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④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得此意者,郢书燕说⑤,或可以治国乎!(选自《日知录集释》,略有删节)[注]①三代:夏、商、周。

②《颜氏家训》:北齐学者颜之推的著作。

③《小宛》:相传是大夫遭遇乱世,兄弟相戒以图免祸的诗。

④黩货:贪污纳贿。

⑤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礼义捐廉耻捐:舍弃B.上马二十匹上:优质C.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率:大都D.自是朔方御寇不暇暇:空闲3.下列四组的行为,全部能够表现“本于廉耻”的一组是(3分)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②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③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④可以死易生⑤悉以金、马还之⑥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借《颜氏家训》中颜之推讲述齐朝士大夫教育儿子的故事,表达了反对孩子做官的观点。

《廉耻[清]顾炎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廉耻[清]顾炎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廉耻 [清]顾炎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送吴筱轩军门序》阅读附答案及译文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

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

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

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

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

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

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

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

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不实之痼,至于如此。

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

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①之失,刻绳互竞,忿恨懻伎②,莫肯先下。

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③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

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

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

二公协恭同德,揖志以辑④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

吾闻登州城阙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

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迷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2019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全国卷Ⅰ【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

”竞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损害。

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因此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

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假设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假设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损害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史记 酷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  酷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孔子说;“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

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老子说:“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表现在形式上的德,所以才有德;道德低下的人,执守着形式上的德,所以没有实际的德。

”“法令越是严酷,盗贼反而更多。

”太史公说:这些话可信啊!汉令是政治的工具,而不是管理政治清浊的根源。

从前天下的法网是很密的,但是奸邪诈伪的事情却产生出来,这情况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官吏和百姓竟然相互欺骗,达到国家一蹶不振的地步。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

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

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

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高后时代,酷吏只有侯封,苛刻欺压皇族,侵犯侮辱有功之臣。

诸吕彻底失败后,朝廷就杀了侯封的全家。

孝景帝时代,晁错用心苛刻严酷,多用法术来施展他的才能,因而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所以被杀。

这以后有郅都和宁成之辈。

宁成者,穰人也。

以郎谒者事景帝。

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

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

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

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

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

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事汉景帝。

他为人好胜,做人家的小官时,一定要欺陵他的长官;做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就象捆绑湿柴一样随便。

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二: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三: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内容提示:《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

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三)

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三)

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三)文言学习0323 1501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三)一、晋书·王戎传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译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

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文言文顾炎武《廉耻》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顾炎武《廉耻》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鲆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烈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被将。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注)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

②《小宛》: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至于悖礼犯义悖:违背。

《论治安策》原文及翻译

《论治安策》原文及翻译

论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虖!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上蔧下火]会,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 阅读答案翻译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 阅读答案翻译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答案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答案翻译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答案翻译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白素云:从高考看高考古代散文备考

白素云:从高考看高考古代散文备考

白素云:从高考看高考古代散文备考古代散文阅读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

因为古代散文的文字和结构因作者和写作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它不像纪传文那样有“套路”,读起来往往没有底,一看到就有点蒙。

事实上同学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下面以2021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为例,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为同学们讲讲古代散文的备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能够为治也,不知礼义不能够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外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1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2,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3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

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注释: 1.镵(chán):刺、刻。

2.熙:光明、兴盛。

3.临:统管、治理。

(题略)读完此文,可能会有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

什么缘故呢?因为以往高考选材大多以史传文为主: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间什么关系?几件事表现某人什么思想品质?语脉清晰,易于把握。

文言文阅读《淮南子人间训》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淮南子人间训》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或有罪而可赏也,或有功而可罪也。

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1】,人数言其过于文侯【2】。

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

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

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

”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

今君欲为霸王者也,臣故稸【3】积于民。

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可立具也。

”于是乃升城而鼓之。

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4】辇粟而至。

文侯曰:“罢之。

”西门豹曰:“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

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

燕常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

”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

此有罪而可赏者也。

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

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5】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

民以弊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有功可罪者。

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

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6】,弗能下。

馈闻伦曰:“鼓之啬夫【7】,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

”穆伯弗应。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为弗使?”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不仁,若使闻伦下之,吾可以勿赏乎?若赏之,是赏佞人。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武,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广地也。

得地而不取者,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注:【1】计会:账簿。

下文中“上计而入三倍”中的“计”,也指计会。

【2】文侯:魏文侯。

文本中“西门豹”“解扁”均为魏文侯臣。

【3】稸:古同“蓄”,积蓄。

【4】负:驾。

【5】间:暇。

【6】中行穆伯:即荀吴,晋大夫。

鼓:此处为国名,姬姓,时属鲜虞。

【7】啬夫:古代官名。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曹之行;法能刑窈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果。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学出惮.言为名孝.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基子极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学,化之所致也。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纹叶,应绣成熙①,礼义修而任贤他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火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史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席。

今使愚教知,使不再临贤,虽严刑罚,艮步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泄南子•泰族训》)材料二: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很知也。

若夫庆赏以动善,刑罚以修恶,先王执此之政,紧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因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W(不用践?然而日扎云者贵天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耳远罪而不自如也。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或道之以隹教,或驱之以法令。

《之以德敦者,驾故洽而民气乐:骡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汤衣儿天下于C义礼乐,植被蛮拓四夷,累子孙数十世.层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盘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绰,祸几及身,子孙诛绝。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日:“听言之道,必以其事现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入主胡不引股、周、秦亨以现之也?(取材于《汉书•贾谊传》)【注】①熙:光明、兴盛。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理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孔子家语》阅读答案翻译

《孔子家语》阅读答案翻译

《孔子家语》阅读答案翻译《孔子家语》阅读答案翻译《孔子家语》阅读答案翻译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代理行使宰相的职务,表现出高兴的神色。

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

现在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对,确实有这样的说法。

但不是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就这样,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下杀了他,还在朝廷暴尸三日。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

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孔子弟子子贡向孔子进言:“这个少正卯,是鲁国知名的人,现在老师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可能有些失策吧?”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告诉你杀他的缘由。

天下称得上大恶的有五种,连盗窃的行为也不包括在内。

一是不通达事理而又心存险恶,二是行为怪僻而又坚定固执,三是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四是对怪异的事知道得过多,五是言论错误还要为之润色。

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五种恶行样样都有。

他身居一定的权位就足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他的言论也足以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颠倒是非,成为异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注①镵: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能刑窃盗者刑:处罚
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
C.经诽誉以导之经:衡量
D.上唱而民和唱:唱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A.背贪鄙而向仁义
B.剑阁峥嵘而崔嵬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B.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C.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D.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8.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请举例说明。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译文: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译文:
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译文:
参考答案:
5、D
6、B
7、C
8、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句子有:①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②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③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9、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

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

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
【参考译文】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

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

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不向往礼义,那么没有法律能够治理了。

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

法律能够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刑断盗窃之人,但是不能使人象伯夷那样廉洁。

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受教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入家讲孝,出家讲悌,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信奉墨子学说的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刻划肌肤,刺烂皮肉,蒙受创伤,不惜流血,可以说是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把断发文身作为尊荣的标志。

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明确好恶来指示给百姓,衡量诽誉来加以引导,亲近贤才而举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蒙受创伤、流血的痛苦,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
古时候法规设立而百姓不会触犯,放置刑律而不去使用,不是可以动用刑罚而不去使用。

百官们都能干好自己份内的事,许多功业便可以建成了。

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所达到的效果。

英俊豪杰,各自凭着他们大小才能而处于自己的位置,得到发挥才能的适宜的处所。

这样可以从根本流向末节,用重的来制服轻的;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四海之内,一个意念归往一处;背离贪婪之心,而归向大道,这对于感化百姓,就象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倒的。

现在使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不肖的面对贤德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

小的不能制服大的,懦弱的不能命令强大的。

因此圣明的君主,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不肖的国君,举用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周文王举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

夫差重用太宰豁而失败,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此观察他们举用人才的情况,而治乱便可以看到了;考察他们的党羽,而贤能与不肖就能够论说清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