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阶梯
教师的五个阶段
教师的五个阶段教师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培养和教育下一代,承担着教育的重任。
虽然每个教师的经历和成长方式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将一个教师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新手阶段、成长阶段、稳定阶段、领导阶段和传承阶段。
一、新手阶段新手阶段是每个教师必经的起点,通常指的是刚从教育学院毕业进入教育界的教师。
在这个阶段,教师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惑。
他们需要适应教育环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并与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关系。
新手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成长阶段在新手阶段逐渐过渡后,教师们进入了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们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不断反思和反馈,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成长教师需要积极地参加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三、稳定阶段稳定阶段是教师事业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在教师进入职业生涯的五到十年左右。
在这个阶段,教师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他们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育挑战和问题。
稳定教师需要继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展自己的教育研究兴趣,并成为学校教学团队中重要的一员。
四、领导阶段领导阶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职业生涯中逐渐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的阶段。
这些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学校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们成为其他教师的榜样和引领者,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领导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并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五、传承阶段传承阶段是教师事业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指的是教师进入晚年并逐渐退休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教师们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传承给年轻一代,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传承教师不仅要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关注并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学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平遥县东泉镇初级中学校雷东茂内容提要:学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师益友,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坚实阶梯。
向教师学习应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向学生学习,既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当然这里的学习既包括学生拥有而我们没有的东西,也包括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是你成长进步的动态资源。
我们一定要真正利用并有效维系这一笔宝贵财富,他会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惊喜,让你与时俱进,让你桃李满天下,让你的专业成长之路更加便捷、高效。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向学生学习爱的教育创造性想象力动态资源库正文: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进而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培养敬业精神,提升文化素养,锤炼教育技能,塑造人格魅力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成长途径。
本人在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一点深刻感受,就是让自己的学生不断引领自己发展进步,让学生不断鞭策自己大胆创新,让学生不断提携自己茁壮成长。
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师益友,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坚实阶梯。
向教师学习应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人的这些哲语已透彻地阐明了以学生为师的深刻道理。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陶先生告诫我们,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不虚心向学生学习的人,是不配做学生的老师的。
教育家的见解也应启发我们对向学生学习进行深刻思考。
更重要的是,当今的孩子们更多的表现出让我们这些世俗的思维定势的教师们刮目不已。
教师成长的阶梯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这教育岗位上耕耘了数年。
回首这段历程,我仿佛攀登了一座高峰,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收获。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成长的阶梯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
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乐趣。
其次,关爱学生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关爱学生放在首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
当我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当我面对学生的困惑和挫折时,我会耐心倾听,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是这份关爱,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再次,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在教育教学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反思与改进的过程,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攀升。
此外,团结协作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还要与同事携手共进。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与探讨,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进步。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敬业精神是教师成长的保障。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我深知,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保持敬业精神,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正是这份敬业精神,让我在教育岗位上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的协 作 、 话 等学 习环 境 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动 性 、 会 积极 性 和 首 创 精 神 。 过 教 学 反 思 , 师 可 以评 价 自己是 否 由传 统 的 知 通 教 识 传 播 者 、 输 者 转 变 成 教 学 过 程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 义建 灌 指 意 构 的帮 助 者 。 ( ) 否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了教 材 。 新 的 课 程 理 念下 , 材 三 是 在 教 的首 要 功 能 只 是 作 为 教 与 学 的一 种 重 要 资 源 ,但 不 是 唯一 的 资 源 . 是 以一 种 参 考 提示 的性 质 出 现 , 学 生 展 示 丰 富 多彩 而 给
考 试 周刊 2 1.4 0- 2 1f  ̄ - g教 学反思来自是 教师成
长
的
阶 梯
林 介 平
( 州 市 永 春 第 四 中学 , 建 永 春 泉 福 320 ) 6 6 8
“ 学而 不 思 则 罔 , 而不 学 则 殆 。 “ 心 自问 。 “ 日三 省 思 ”扪 ”吾
吾 身 。 均 说 明 了早 在 古 代 , 们就 充 分 认 识 到 反 思 的 重 要 性 。 ” 人 如今 , 当新 一 轮 基 础课 程 改 革 以 崭 新 的 姿 态 呈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时 . 师 的教 育 理念 在 发 生 变 化 , 育 教 学 评 价 在 发 生 变 化 , 教 教
教师“ ” 教 的行 为在 发 生 变 化 , 生 “ ” 学 学 的方 式 也 在 发 生 变 化 。 面 对 教 育 教 学领 域 翻 天覆 地 的变 化 , 们 应 该 对 当前 的 “ 学 我 教 反 思 ” 行 重 新 的认 识 和 思考 。 进 所 谓 的 教 学反 思是 在课 堂 教 学 告 一 段 落 之 后 ,把 课 堂 上 的反 馈 信 息 、 自我 感 觉 及 引 发 的诸 多 思 考 形 成 文 字 , 进 教 师 促 及 时 总 结 教 学 中 的经 验 教训 , 而 更 有 效 地 处 理 和 运 用 教 材 , 从 逐 步 掌 握 教 学 规律 , 高 教学 水 平 。 的理 解 就 是 把 课 堂 教 学 提 我 实 况 像 放 电 影 似 的 在 头 脑 中 重 过 一 遍 ,回 顾 自己 的 教 学 目标 是 否 达 到 , 学 任 务 完 成 得 如 何 , 生 反 馈 怎 样 … … 然 后 把 注 教 学 意 的焦 点 对 准那 些使 自 己激 动 以 至 于 一 时 难 忘 的事 情 上 , 最 后 抓 住 时 机 . 择 典 型 案 例 、 鲜 感 受 、 刻 体 会 等 记 录下 来 , 选 新 深 这就是教学反思。 美 国 著 名 学者 波 斯 纳 提 出 : 师的 成 长 = 验+ 思 。 以 教 经 反 可 说 . 有 反 思 的经 验 只是 狭 隘 的 经 验 , 多 是 肤 浅 的认 识 , 没 至 而 反 思 可 以 使存 在 的 问题 得 到 改 进 , 现 的 问 题 及 时 探 究 , 累 发 积 的经 验 升华 为理 论 。在教 学 工 作 中 , 逐 渐 意 识 到 教 学 反 思 的 我 作 用 有 以 下几 点 。 ( ) 一 审视 教 学 目标 是 否 体 现 三 个 维度 。新 课 标 要 求 我们 特 别 注意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 素 养 , 即 “ 三个 维 度 ” — 知 识 、 — 能 力 、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 学 生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来 讲 , 力 、 情 对 能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和 适 用 性 更广 , 久 性 更 长 。 多 知识 都 随 着 时 持 许 间推 移逐 渐 遗 忘 , 果 具 备 获 取 知 识 的 能 力 和 方 法 , 如 就可 以通 过许 多渠 道 获 取 知 识 。 以有 必要 通过 反思 , 识 到 情感 态度 所 认 与价 值 观 是 否 有 机 地 融 人 到 教 学 内容 中 .是 否 成 为 教 学 过 程 的灵 魂 。 ( ) 价 自己 的 教 学 活 动 是 否 由教 师 的 “ ” 学 生 的 二 评 教 向 “ 转化 。建 构 主 义认 为 , 识 不 是 通 过 教 师 传 授 得 到 的 , 学” 知 而 是学 生 在 一 定 情境 下借 助他 人 的 帮 助 , 用 必 要 的学 习 资料 , 利 通过 意 义 的 建 构方 式 自己 获 得 的 。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一 般 是 围 绕教 师 如 何 教 展 开 的 ,现代 课 程 理 念 主 张 教 学 设 计 应 围 绕 学 生如 何 学 进行 。教 学 过 程 是 师生 交 流 、 极 互 动 、 同发 展 的 积 共 过 程 。 据 思 想 政 治课 学 科 的特 点 . 计 探 索 创 造 出学 生 之 间 根 设 必 会 在 教 学 中 出现 科 学 性 、 常识 性 的错 误 。 3教 育 学 科 知识 素养 . 教学 工 作 是 一 种 培 养 人 的专 业 工 作 . 仅 通 晓一 门学 科 并 “ 非 必 然 的使 他 成 为 该 学 科 的 好 教 师 ” “ 者 未 必 是 良师 ” 一 ,学 个 教 师除 了要 成 功 地 扮 演 好 自己 的角 色 外 ,在 所 教 学 科 知识 的 基 础上 , 重要 的是 具有 教 育 学科 方 面 的 知 识 , 知 道 教什 更 既 么 , 知 道 怎 么教 。教 育 学 科 知 识 , 要 包 括 如 下 三 个 方 面 。 又 主 ( ) 育 学 1教 语 文 教 师 首 先 应 当 学 习 教 育 的基 本 理 论 , 比较 系统 地 了 解 教 育 的本 质 、 育 的方 针 、 育 的 目 的 、 程 、 教 教 过 内容 和方 式 方
反思: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
与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的 不 断 深 化 , 的 更 有 价 答 题 情 况 反 思 本 学期 教 学 情 况 , 如 , 新 比 有哪
值 的 思 路 会 不 断 出现 。 师 要 树 立 动 态 发 教 展 的观 点 , 时 根 据 随 时 变 化 的 情 况 , 及 对教 学 活 动作 出调 整 , 至 完 全 改 变 。 师可 以 甚 教
法不 当 ? 习 方 式 的 问 题 ? 实 的 问 题 ? 学 落
中国科教创 新导刊 C i d C t n In v t n H r l hn E U a i n o a i e ad a o o
2 2
师德建 设
n a 届瑁 — nedU n t Ha■ ol r 瞄 vo l
反 思 : 师成 长 进 步 的 阶梯 教
王 晓 霞 ( 山西省 临汾市 第八 中学 山西 临汾 0 1 0 ) 4 0 0
摘 要 : 思教 学会 使得教 师教 学水平 不断提 高 , 文着重分 析反 思教 学 的方法和重 要性 。 反 本 关键 词 : 反思 教 师 进 步 中图分 类号 : 3 G6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5 2 1 ) () 2 1 1 1 3 7 ( 0 t c一o 2 一o 6 9 o 0
学 理念现代化 。 我 们 见 到有 的 教 师 虽 然 积 极使 用 ( 几乎
教 学过 程 、 学 效 果 、 学 手 段 、 书 、 图 教 教 板 板
设 计 、 生 学 习情 况 、 识 落 实 情 况 、 生 学 知 学
的情 绪 体 验 等 。 体来 说 , 学 理 念 是 否正 具 教 确 、 进 , 学 目标 的 制 定是 否合 理 、 当 , 先 教 恰 是 否得 当 , 学 过 程 的 各 个 环 节是 否 处 理 教 运 用 是 否 丰富 、 体 、 象生 动 、 感 染 力 , 得 形 有 教 态 是 否 自然 大 方 、 亲 和 力 , 否正 确 处 有 能 理 预 设 和生 成 的 关 系 , 学 效 果是 否 良好 , 教 学生是 否当堂掌握 了本节课的主要 内容 , 达 成 了教 学 目标 的 要 求 , 这 其 中 学 生 是 在 否获 得 了积 极 的情 绪 体 验 , 否 乐学 , 学 是 教
简述教师的成长历程
简述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下面将从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展开叙述。
第一阶段:教育学习和专业知识积累教师成长的第一阶段是教育学习和专业知识积累。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在大学阶段,教师们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和学习规律,学习教学设计和评估技能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习和实践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了解实际教育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打下扎实的教育基础,为将来的教学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践和经验积累教师成长的第二阶段是实践和经验积累。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不断增强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是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专业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还需要加强自己的教学领导和管理能力,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第四阶段:教学指导和团队合作教师成长的第四阶段是教学指导和团队合作。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和辅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反思性教学:教师成长的阶梯
中图分类号 :G 5 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8 3 (0 8 3 0 1 — 2 0 5 54 2 0 )0 — 0 9 0
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 教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 ,我 国教育对 教师专业 素质提 出了更 高 、更新 的要求 ,反 思性教学 作为
一
学 目的等方 面 的问题 ,将 学会 教学与 学会 学习结 合起来 。 努力提升教 学实践 的合理性 ,使 自己成为学者 型教师 的过
基 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 ,反思 性教学 就是指 教师依 据 在 日常教学 当中所 积 累的实际教学经验 的优势 ,在实践 中发现 自身有关 教学 的问题 ,通 过深入 的思考 观察 。从而 解决教 学当 中所 出现 的各类 问题 ,以期达 到 自我改进 、自
我 完 善 的 目的 。
验都无一例外地改编为一种 “ 隐喻性故事 ” ;其三 ,反思改
变 了教师旧有经验 的性质 。 闭
我 国学者熊川武认 为:“ 反思性 教学依赖于理智 的思考 和批判 的态 度与方法 ,是教学 主体 自我解 剖的过程 。反思
自己的教育 理念进行相关 的反思 ,从 而指导 自身 的教育 实 践的进步 ,符合教学的需要 。
维普资讯
普教l 究 研
M D R D C T N SI C O E N EU AI C N E O E
现 代教 育科 学
2 0 年第 3期 08
反思性教学 :教 成长 的阶梯 币
濮 凤 颖
( 州师 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浙江 杭 摘 杭 州 303) 10 6
为 ,反思性教学 内容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教育理念 一)
,
反 思性教学作 为一种重要 的教育理念 ,是教师成 长 的
推动建立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
推动建立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
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建立:
1. 设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教师设立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根据教师的能力、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将教师分为不同的层级,如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使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 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
3. 加强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作表现、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价等综合考虑,用于教师晋升、职称评定和薪酬激励。
同时,建立教师表彰制度,给予优秀教师适当的荣誉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4. 建立导师制度和专家指导机制:设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或专家指导初级和中级教师的教学工作。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到重点学校任教,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同时,制定
相应的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的措施和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的辛劳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辛劳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教师是社会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引路人,他们默默奉献,辛勤付出,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师的辛劳不仅在于课堂上的教学,更在于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打造了成长的阶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付出了日常的辛劳。
每天,他们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答疑解惑,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
备课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准备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有条理。
讲课时,他们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生动的讲解和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批改作业需要仔细审查每一个学生的答案,给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要花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耐心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心血和时间。
其次,教师在课外付出的辛劳同样不可忽视。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心学生的综合发展。
他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他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并增长见识;他们还组织各种培训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等等。
这些活动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他们甘愿付出,因为他们深知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教师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也尽职尽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指导。
教师还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用爱和耐心,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作为学生,我们深深感激教师的辛劳付出。
他们像照亮黑暗的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他们像给予阳光雨露的农人,为我们提供成长的营养。
正是有了教师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收获丰富的果实。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他们不仅为学生的学习付出辛勤努力,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教师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名词解释
教师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名词解释在教育领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教师的成长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教师成长发展是指教师从初入行业到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职前培训阶段、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高峰阶段。
一、职前培训阶段职前培训阶段是教师成长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理论,了解教学原则和教育方法,学习教学设计和评估等基本技能。
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发展心理学,明白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职前培训还包括实习环节,让教师能够在实际课堂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发展阶段是教师成长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研究教育文献、交流分享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了解国内外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技术。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教学方面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职业发展阶段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参与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等活动来提升职位和待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和进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证书和学历,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高峰阶段职业高峰阶段是教师成长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为学校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在职业高峰阶段可以通过发表教育研究论文、参与教育项目策划和评审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对外的影响,教师在职业高峰阶段还可以转向对内的发展。
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
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沟通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基本技能
备课能力:熟悉教材,掌 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xx
PART TWO
境界一:生存阶 段
教师的职业定位
教师的职责:传授知识,引导 学生成长
教师的角色:教育者、引导者、 合作者
教师的工作内容:备课、授课、 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专业知 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 织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xx
PART THREE
境界二:胜任阶 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
掌握教学技能: 能够有效地传授 知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
学科知识的深化: 不断深入学习所 教学科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 素养
参与教育研究: 通过参与教育研 究,了解教育教 学的最新发展动 态,提高自己的 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
持续的专业发展: 不断参加各种专 业培训和学习活 动,提高自己的 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主要依靠教材 和经验进行教学, 缺乏创新和思考。
境界二:胜任阶段
胜任阶段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
胜任阶段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胜任阶段,教师已经掌握了一定 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 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胜任阶段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 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为更高境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
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脱颖而出是一个动态过程,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但是只有在“阶梯式”的成长平台上才可以真正见证青年教师的努力与成长。
阶梯一:阅读与学习自我增值的源头活水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终生学习”成了未来社会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承担着育人任务的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教师要走进书刊,研读一些教科专著,阅读一些教育刊物,浏览一些百科全书,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感受对话带来的心灵上的洗礼和灵魂的震撼。
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与厚度。
青年教师更要养成持之以恒地写读书笔记的行为习惯,与同行交流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努力使读书学习成为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品格。
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科研思想的人,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阶梯二:教学与课题研究拥有个性化的实践智慧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阵地。
教学实施能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
青年教师要不断吸收消化新课程理念,踏实求新,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开展课题研究,虚心向名师学习,揣摩教学思想的深邃,体悟教学设计的精妙,通过借鉴、内化,提升教学能力,使自己拥有个性化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讨,有效教学。
课例研讨活动,不仅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求真、求善、求美的青年教师应直接向同伴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研究其中蕴涵的先进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逐步把他人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变成个人的智慧,在历练中慢慢成熟起来,为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名师引领,丰盈成长。
通过观摩魅力四射的名师讲坛、名师课堂,迥异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灵活的教学设计,名师的示范引领让青年教师领悟名师的积淀和教学的艺术,共享一份幸福洋溢的教学盛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摘要:在教育事业成长中,教师要对自己的备课行为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关键词:反思;教师;阶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个别的学生走神、溜号,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有时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而且总是这样做,没有新意,就会过于枯燥乏味。
及时反思,找出更有效的方法,适时改正,才会同时让教师得到进步,让学生得到收益。
所以我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那么,该如何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下面陈述一下我的一己之见,与同行们商榷。
一、对自己的备课行为进行反思备课,字面意思,就是为讲课做准备,深层次的说法,就是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情。
1.上课之前,做学前反思。
想一想,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难点采取什么办法突破?采取什么教法最为适合?学生的知识底蕴怎样?怎样做才能最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层面? 2.课中也要进行快速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都在做什么?教师在做什么?哪些情况处理的不够好?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3.讲完一节课后,进行课后反思。
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准备有没有到位,是否做到了对每一位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目前的学习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是否掌握和突破了?对于本节课的教法是否准备到位了?学生是否易于接受?二、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这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亮点?这个亮点,既包括教师教学时的亮点,也包含学生参与教学时所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
对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借着这个契机,趁机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浓的兴趣!本节课又有哪些不足之处?课堂的互动及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到位与否?对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如果以后进行重复教学,如何避免?如何让课堂获得成功?要通过反思,做出再教学的设想,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收获。
教师梯级发展
教师梯级发展引言概述:教师梯级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按照一定的规划和步骤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在教育领域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和发展。
一、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1.1 学习新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1.2 提升教学技能:教师应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1.3 积累经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是非常珍贵的,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二、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2.1 设立职业目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
2.2 发展个人品牌:建立良好的个人品牌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声誉。
2.3 拓展人脉:积极参加教育领域的各类活动,扩大人脉关系,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3.1 不断更新知识:教育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教师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3.2 提高专业素质:终身学习可以匡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
3.3 提升职业竞争力:通过终身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四、教师发展的评估和反思4.1 自我评估:教师应该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4.2 反思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3 接受他人评价:教师应该接受同事和学生的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教师发展的支持与匡助5.1 学校支持: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5.2 同事合作: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5.3 社会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活动,获取更广泛的支持和匡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简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简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进行简要描述。
第一阶段:教师职前培训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教师需要接受相应的职前培训。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使教师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
教师职前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使其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阶段:教师初任培训教师初任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将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初任培训,教师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阶段:教师实践磨炼在教师初任培训结束后,教师将进入实践磨炼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
教师将亲自担任教学工作,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积累教学经验。
通过实践磨炼,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磨炼的基础上,教师将进入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项目,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五阶段:教师专业提升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深入研究某一学科或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活动。
通过专业提升,教师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六阶段:教师专业领导在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础上,一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带头人等职务,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这个阶段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总结起来,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职前培训、初任培训、实践磨炼、专业发展、专业提升和专业领导等多个阶段。
教师成长阶梯方案
教师成长阶梯方案教师是班级教育的主题,是班级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崇尚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支持花的学习环境对教师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为此我们将实行教师阶梯带教方案,以便使教师的学习和进步也“清晰可见”,让教师的成长目标也“跳一跳能够到”,真正实现幼儿和教师的教育双赢。
具体实施细则如下:一、目标意义1.帮助年轻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快更好地完成个体角色的转变。
2.促进教师整体队伍建设、群体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师梯队建设。
二、划分标准本成长阶梯,以教师已取得的荣誉称号为条件进行划分。
(一)划分条件一级(升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获得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校长、省级骨干教师等相关荣誉称号的人,具有先进的幼教观念,并拥有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
二级(市级学科带头人):获得市级骨干教师荣誉或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人员,具有坚信的教育理念,能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级(园级学科带头人):学科领域成绩突出,在我园担任教研组长的专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在某一领域对他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级(园级):园级班长,熟悉班级教学工作,能率领班级成员共同做好班级各项工作。
五级(园级):参加工作三年以上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胜任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六级(园级):参加工作一至三年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七级(园级):工作不满一年,见习教师,具有相关教育资质,能协助正式教师完成班级日常工作。
(二)梯队职责一级骨干(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每学期举行全国性专题讲座不少于一次,每月对带队人员分别进行教学活动或工作指导至少一次,写出评价分析。
二级骨干(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学年组织教师培训不少于一次,每月分别培养对象,班级环境及日常班级工作至少一次的深入指导,或以示范的形式对班级教师进行指导,在工作中起示范作用,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并有所创新,能每学期向园网站提供不少于一篇的示范性教案或案例,写出评价与分析。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梯
特别关注TEBIE GUANZHU ■文/吕梁学院教育系张玉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梯新教师要专业成长,由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熟手教师,进而成长为优秀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助新教师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化。
从一直以来的学生角色突然转向教师角色,会让一部分新教师面临心理的压力或者不适应。
幼儿园应该为新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和合理的指导,如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入职培训,向全园教职工介绍新教师并欢迎他们的到来,让他们早日熟悉工作环境,融入到大家庭中。
园领导还应该适当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并且提供一些便利等,使其心灵上获得温暖,体验到职业的快乐,让新教师更加有信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第二,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专业引领。
对于幼儿园来说,为新教师提供骨干教师的帮扶是最容易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培养方式。
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另外还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规划的指导等方面。
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是有助于新教师成长的“间接经验”,当然这还需要新教师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转化的途径就是实践,只有真正地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提升的方面。
正如某位教师所言:“我希望能从优秀的教师身上学到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只用眼睛看,而是看过后自己再亲身体验,只有在亲自做的过程中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有时候单纯地看其他老师上课,觉得很简单。
但到自己开始做的时候,才会感觉怎么做都有些不合适。
”第三,同伴互助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其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相互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搭建同伴互助的良好平台,新教师最欠缺的能力就是将自己在校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而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挫败感,所以一定要鼓励新教师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积极、主动学习,多听取他人的建议,多和同事们互相谈心得体会,以了解其他教师在相同情境下的经验和教训,适当减轻自己的挫败感,进而提升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成长阶梯:终身教育学习和研究“终身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理念是相对于以往的“学龄教育”而言的。
从纵向讲,它包括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各个年龄、各个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不间断的发展,即持续性;从横向讲,它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强调的是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即整体性。
终身教育就是人的不断构建,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构建,是人的判断力和行为的不断构建。
它使人得以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体验存在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现代理念在不断地发展深化。
从法国教育家朗格朗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最初使用法语education Permanente(恒久教育)一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译成英文lifelong education(终身教育),再到1994 年克林顿总统在签署教改法令中将终身学习列为美国教育发展的八大目标之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 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的口号,及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倡导和鼓励的“终身研究”,反映出人们由外向内的追溯和对教育由被动到主动的寻觅。
本文便就“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终身研究”理念的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作一分析。
一、角色转变:凸显创新随着教育时间的延伸和教育空间的拓展,教育越来越呈现出终身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由维持型教师转向创造型教师维持型教师和创造型教师是就知识文化的传播状态而言进行的划分。
维持型教师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其目的是维持原有的秩序和现状,使后一代不逾其矩,不越雷池。
创造型教师则不受教条的限制和传统的约束,在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要求给予更多方法上的指导,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其目的是凸显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型教师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已由“传授者”转变为“激励者”。
作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激励者,教师必须完成这样三项任务:第一:激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如何利用知识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欢乐与光明的教学环境中愉快学习。
在兴趣中学习,学生便成为主人。
学习也不再是为了他人、为了学校等外在要求所进行的“殉难”,而是为了生活、为了自身等内在需要所得到的享受。
第三:提供知识材料,为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背景下滋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思想创造条件。
教师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 给学生;教师提供的知识也不是现成的答案或结论,而是学生理解世界、认识生活的富有意义的材料。
第二,由支配型教师转向指导型教师支配型教师与指导型教师是就知识文化传播中师生关系的方式而言进行的划分。
支配型教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握有对学生进行控制、支配和指挥的权力,师道尊严绝对不可侵犯。
指导型教师则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位置上,站在学生的背后给予必要的指导。
这种指导既包括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又包括成长中面临困惑与疑虑的指导。
指导型教师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已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通常处于中心与指挥的地位,这使教学活动实际上变成了“教”的单方面活动,学生仅仅是作为配角若隐若现、可有可无,教师则行使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力。
这种单向度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包含着权力主义、专制主义、命令主义、霸权主义的因素。
现代教育体系对教师的要求却改变了。
教师的作用就如杜威所说,不是站在学生前面去指挥,而是站在学生背后,在学生探索知识时提供帮助,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予指导,在学生谋求发展时提出忠告。
他只是作为一个“伴奏者”或“组织者”的形象而出现。
于是,师生双边活动就超越了纯粹的认知内容而具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指导学生有效地选择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内外环境,有效地预防和排除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和干扰,在知识增长、智力发展、品德进步的同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以使学生真正履行他们生活中的责任。
第三,由再现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再现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是就教学的态度而言进行的划分。
再现型教师是指那些只传播理论,不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将学生当成容器,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教师。
研究型教师则不仅向学生介绍未来社会的信息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时更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对实际生活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学生心理的研究,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时时都在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研究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复制者”转变为“生产者”。
以往的教学是由教师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对既有知识进行复制,教师无须思考,也毋庸争辩,只要把现成的教材、教参、辅导资料稍加整理,就可完成复制工作,学生则顺从、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现代教育不应按照教师的模式复制出千篇一律的人,而应从学生自身的经验中、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造就出各具特色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研究:研究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研究新课改,研究新教材,以使自己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品德培养的规律,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使自己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事半功倍地工作;研究自身,研究自己的成长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能及时得以提炼升华。
学生则从中享受智慧、品味欢欣、尝试成功、体悟人生。
教育就由“外烁”转向“内养”,富有了更生动的韵味和丰富的含义。
第四,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单一型教师与综合型教师是就学科知识与能力结构而言进行的划分。
单一型教师指在教学活动中仅仅能教一、两门课的教师。
这些教师囿于传统知识框架的限制,满足于教一、两门课的轻松,长期从事着自认为驾轻就熟的课程教学。
但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都要求那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通才和综合型的教师,再加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横向学科的不断涌现,只会教一、两门课程的教师已无法生存下去。
而综合型教师不仅熟谙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术前沿,且精通相关学科,了解新兴学科,能自如地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当中。
这样的教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主力军。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单科课程分科进行的,分科教学决定了教师的构成以各个学科为前提,每位教师在进入教职之时,都是以某学科教师的身份就职于教学岗位的。
师范大学也以此作为系科设置的依据。
然而,这种模式在新课改中受到了挑战。
新课程设置了“科学”、“社会”、“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所需的师资已不能由传统的师范大学设置的系科中获得,更多地则需现有师资自身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的调整。
这就是综合型教师出现的背景。
托夫勒在批评传统学校时说,为什么必须围绕诸如英语、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固定学科来组织教学,而不围绕出生、童年、青春、婚姻、职业、退休、死亡这些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组织教学?不围绕过去乃至将来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组织教学?不围绕无数其它可以想象到的、可供选择的事物组织教学?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型”向“素质全面型”转变。
上述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渐进的。
它不仅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认可,在观念层面已产生影响,而且在实践中逐步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
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职能。
当然,真正要胜任这些新角色的要求,教师还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必须接受教育、主动学习、深入研究。
因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就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要求。
二、强化主体:体验意义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在教育中,就是《学会生存》一书所提出的崭新的概念:学习化社会。
它要求教育既要突破狭隘的学校教育的界限,扩展到整个社会,又要求教育突破局限于人生某一个阶段的界限,扩展到人的一生。
这给传统的教育体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会生存》在确认终身教育概念时,也同时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学习化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学会生存》指出,在教育活动是分散的、片断的、为少数杰出人才服务的时代,人们建立的学校体系曾经发生过巨大的作用。
然而,现在学校体系与环境之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和谐”。
因而,我们必须超越体系的概念之外,来考虑事物的另一种安排。
这就是学习化社会。
“如果我们要学习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不断地重新发明和日益更新,那末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
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那末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是因为:第一,教育在空间上向全社会的扩展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制度化的教育出现以后,其主要载体便是学校。
这是一种目的明确、结构坚固、权力集中的体系。
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它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机构。
它有着相对封闭的环境,有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较稳定的教育内容,也有就学年龄大体接近的学生。
而学校的存在本身便意味着社会的委托社会把培养人才的重任交给学校,期望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各类人才的输送。
这一委托事实上又是通过教师具体实施的。
于是,教师就成为社会的代理人,学校也成为社会的缩影。
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是以放弃了其它社会机构对后代的教育来衬托学校教育的使命的。
在学习化社会里,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特权而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部分。
一方面,频繁的职业流动要求劳动者对不同的劳动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教育系统不能仅仅培养青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起他们在各个职业间流动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培训的欲望。
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师,它包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
人们从社会交往和大众传媒中获得的信息与日俱增,学校外的教育随时随地都在对每一个人产生影响。
这样一来,社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使教育更加具有活力,而且社会已经成为一所培养公民感情和相互了解的学校,学习者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仅是他所接受的广阔的社会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学习是个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他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他有自由的选择、探索、生活的权利。
他也不再作为对象而存在,而是作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人而存在。
他所受的教育不是外人的赏赐或他不得不履行的一种社会义务,而是他自己依靠征服知识而获得的,是他的一种责任。
他通过学习认识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并学会生存,这才是教育的本意,也是教育的目的。
教师也同样。
传统观念下的教师奉行的是一种以自己的生命去满足学生、满足教育需要的原则,这事实上是一种客体行为,这样的教师将目光聚集于“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忽视了自己本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