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连铸坯的凝固与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水冷 却 凝固壳
辐射冷 却
铸坯热送热装和连铸连轧等工艺。
连铸机冷却区示意图
2、连铸坯的凝固是沿液相穴在凝固温度区间 将液体转变为固体的加工过程
连铸坯可看成是液相穴很长的钢锭(板坯可达30m),以一定速度
在铸机内运动并凝固,也可看成是在凝固温度区间(TL → TS)把液体转
变为固体的加工过程。 在固—液交界面附近,存在一个凝固脆化区,此处强度、塑性接
铸坯在二冷区传热方式示意图
在设备和工艺条件一定时,铸坯辐射传热和辊子传导传热变化不
大,占主导地位的是喷雾水滴与铸坯表面之间的热交换。 从二冷的传热方式可说明,要提高二冷区的冷却效率,就必须研 究喷雾水滴与高温铸坯之间的热交换。可用对流传热方程来表示:
hS W
Ф━热流;h━传热系数;Ts━铸坯表面温度;Tw━冷却水温度
根据计算,各段热阻比例约为:坯壳26%;气隙71%;结
晶器铜壁1%;铜壁与冷却水界面2%,可见气隙是结晶器中钢 液向外传热的限制性环节。
热量传出方向
R6 R1 R2
R3
冷却水
R5
R4
结晶器热阻
1 结晶器铜壁 2 气隙 3 保护渣膜 4 坯壳 5 钢液
⑴ 弯月面及初生坯壳的形成
钢水注入结晶器后,在钢水 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钢水与结 晶器铜壁一接触就形成一个半 径很小的弯月面。 在半径为r的弯月面根部,由 于水冷铜壁的激冷100℃/s,初 生坯壳迅速形成。
三、二冷区的传热与凝固
1、二冷区的冷却特点
铸坯从出结晶器开始至完全凝固这一过程称为二次冷却。
从结晶器拉出来的铸坯只凝固成一个薄的外壳,而中心仍为高温 钢水。由于铸坯的凝固速度小于拉坯速度,铸坯在二冷区内还会形成 很长的液相穴。 冷却特点:喷雾水滴打到铸坯表面把热量带走,表面温度突然降低, 使铸坯表面与中心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铸坯向外传热的动力)→ 铸坯 中心的热量通过坯壳传导到铸坯表面,直至全部凝固。 带着液心的铸坯进入二冷区接受喷水冷却的目的:使铸坯完全凝 固,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内外温度梯度小。
2、坯壳及气隙的形成
注入结晶器的钢液除受结晶器壁的强制冷却外,还通过钢 液面辐射传热及拉坯方向的传导传热,使钢液形成一定厚度的 坯壳。其传出热量的比值大约为30:0.15:0.03。因此,结晶器 内钢水可近似地看作向结晶器壁的单向传热,其散热量的波动
与坯壳表面和结晶器壁的接触状况有关。
钢水热量传出途径:钢水→坯壳→气隙→结晶器铜壁→铜 板与冷却水界面→冷却水。
液相穴内液体流动对铸坯结构、夹杂分布、溶质元素偏析和坯壳的
生长有重要作用。
4、已凝固坯壳的冷却可看成是经历“形变热处 理”过程
已凝固坯壳在连铸机内运行的过程中,从力的方面看,它承受 热应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坯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冶金方面 看,随温度的下降,坯壳发生δ→γ→α的相变,特别是二冷区,坯 壳温度的反复下降和回升,使铸坯组织发生变化,这就相当于“热 处理”过程。 另外,由于溶质元素的偏析作用,可能发生硫化物、氮化物质 点在晶界沉淀,增加了钢的高温脆性,对铸坯质量有重要影响。
3、连铸坯的凝固是分阶段的凝固过程
在连铸机内铸坯的凝固经历三个阶段: Ⅰ 钢水在结晶器内形成初生坯壳。
Ⅱ 带液心的坯壳在二冷区稳定生长。
Ⅲ 临近凝固末期的坯壳加速增长。 由凝固定律求得K值(mm/ min )分别是Ⅰ:20; Ⅱ:25; Ⅲ:27~30 钢水注流对铸坯凝固的影响: 研究表明,液相穴上部为强制循环区,循环区高度取决于注流方 式、浸入式水口类型和铸坯的断面。如方坯直孔水口的穿透深度为铸坯 厚度的4~6倍。在液相穴下部液体的流动主要是坯壳的收缩和晶体下沉 所引起的自然对流。
2 二冷区的传热方式
二冷传热的主要方式和比例: 传热方式 喷雾水滴蒸发 喷雾水加热 铸坯辐射 辊子传导 约占比例 % 33 25 25 17
喷淋 冷却
夹辊
辐射
25%
水的蒸发 水的加热
33%
25%
对小方坯二冷区主要是辐射和喷雾 水滴蒸发两种传热方式,而对大方坯 和板坯则是上述四种传热方式。
夹辊
传导
17%
⑶ 钢水成分
当 钢 中 碳 含 量 在 0.12% 时 , 热 流 密 度 最 低 。 原 因 是 在 1390℃以上钢发生δ→γ的相转变,并伴随强烈的收缩 0.38% , 产生较大的气隙; 虽然初期坯壳中P、S偏析最小,高温强度高,但坯壳收缩后
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与铜壁接触不均匀,致使坯壳表面粗糙。
连铸机可分为三个传热冷却区: ①一次冷却区 钢水在水冷结晶器中形成足
弯月面 水冷结 晶器
够厚的坯壳,以保证铸坯出结晶器不拉漏;
②二次冷却区 指扇形段辊子冷却系统的喷
液相穴
水冷却区,喷水加速铸坯内部热量的传递,
使铸坯完全凝固;
③三次冷却区 铸坯向周围空气中辐射传热, 使铸坯内外温度均匀一致。 调查表明:铸坯在切割之前放出热量约 50%;切割之后还有 50%的热量放出,为 利用这部分能量,节约能源,成功开发了
⑷ 浇注速度
结晶器内的传热量随浇注速度的提高而增加。而坯壳厚度 随拉速增加而变薄。
⑸ 其它影响因素
因气隙的热阻占总热阻的70%以上,因此,结晶器壁厚, 铜板的导热性,冷却水速度、温度、流动方向及其质量对结晶 器总散热量的影响就比较小。 试验表明,钢水过热度对平均传热量的影响也不大,但由 于出结晶器时坯壳角部厚度减薄,增加了漏钢危险。而且高温 钢水对凝固前沿的冲刷和重熔对坯壳均匀生长也不利。因此 ,
③凝固壳与结晶器壁的传热。其传热取决于坯壳与铜壁的接
触状态。在坯壳收缩产生气隙后为辐射与对流传热,气隙传 热很差,热阻很大。传热系数约为0.2W/cm2〃℃ ④结晶器壁热传导。其传热好,热阻很小,传热系数约为 2W/cm2〃℃。 ⑤冷却水与结晶器壁的强制对流传热。其传热最好,热阻最 小。传热系数约为4W/cm2〃℃ 注意:据测量在结晶器弯月面处导出的热量最多。
第三章
连铸坯的凝固与传热
一、连铸坯凝固传热特点
1、连铸坯的凝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传热过程
钢水在铸机内的凝固是一个热量释放和传递的过程,坯壳边运行
边放热边凝固,形成了液相穴相当长的铸坯。
研究表明:约1/3的热量从液态→固态放出,2/3的热量完全凝固 后冷却放出。 在连铸机内,单位重量钢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放出的热量包括: 过热:指从浇注温度TC冷却到液相线温度TL放出的热量,Cl(TC-TL )。 潜热:指从液相线温度TL冷却到固相线温度TS 放出的热量,以Lf表示。 显热:指从固相线温度TS冷却到环境温度TO放出的热量,CS(TS-TO ) 。 上述热量的放出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从结晶 器到最后一个支撑辊之间的传热包括了三种传热机制的综合作用,出 最后一个支撑辊后仅为辐射传热。
二、结晶器的传热与凝固
⑴ 结晶器的作用
⑵ 坯壳及气隙的形成
⑶ 结晶器钢水热量的导出 ⑷ 坯壳的生长规律 ⑸ 影响结晶器凝固传热的因素
1、结晶器的作用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部件,好比是连铸机的“心脏”, 其重要作用表现在:
①在尽可能高的拉速下保证铸坯出结晶器时形成足够厚度
的坯壳,以抵抗钢水静压力而不拉漏,这一作用决定了铸机的 生产率; ②结晶器内的钢水可将热量平稳的传导给铜板,使周边坯 壳厚度能均匀的生长,保证铸坯表面质量。
从结晶器内凝固传热考虑,应避免高温钢水浇注。
6、确保坯壳出结晶器下口有足够厚度及均匀生 长的措施
① 浇注温度不能过高,保持低温浇注; ② 水口与结晶器严格对中; ③ 结晶器冷却水的水质、流速、水量达到要求,均匀冷却; ④ 合理的结晶器锥度;
⑤ 结晶器液面保持稳定;
⑥ 选择性能良好的结晶器保护渣,以形成均匀的保护渣膜等; ⑦ 合适的浇注速度。
⑴ 结晶器锥度
结晶器内腔断面做成沿整个高度上大下小的形状,使其
与坯壳冷却收缩相适应,以减小气隙,有利于增加热流和出 结晶器坯壳厚度,提高拉速。但倒锥度必须合适。
Biblioteka Baidu ⑵ 结晶器保护渣
结晶器润滑一般采用保护渣,保护渣在结晶器液面上形成液 渣层,液渣沿弯月面渗漏到坯壳与铜壁之间的气隙中,形成均匀 渣衣,既起润滑作用又改善传热。但保护渣性能要好,特别是要 有合适的粘度。
由上式可知,除冷却水温度和铸坯表面温度对传热有影响外,其 他因素(喷水强度、铸坯表面状态、水滴运动速度等)的影响可归结
到传热系数h上。因此要提高二冷区冷却效率就要提高h值。要获得良
4、坯壳的生长规律
在结晶器长度方向上坯壳增厚的规律服从凝固平方根定律:
K凝 t
δ—坯壳厚度,mm;
K凝
Lm vc
Lm—结晶器有效长度,m;
t—凝固时间,min;
K凝—凝固系数,mm/min1/2 ; Vc— 拉速,m/min.
影响坯壳厚度的因素: K凝值、结晶器长度Lm及拉速Vc 。 K凝值的大小主要受结晶器冷却水、钢水成分和温度、结晶器形 状参数、保护渣性能等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波动较大。 通常结晶器K凝值:小方坯可取18~20 mm/min1/2 ;大方坯
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几次,直至坯 壳能抵抗钢水静压力而不再贴紧铜 壁,这时稳定的气隙形成。
结晶器内钢水凝固示意图
注意:坯壳凝固的不均匀性总是存在 的,而且大部分表面缺陷就起源于结 晶器内的冷却过程中。
结晶器角部区域坯壳及气隙的形
成特征:凝固一开始就形成了稳 定的气隙区。
原因是:结晶器角部为二维传热,
传热速度快,最早凝固收缩并形 成气隙。且钢水静压力无法将角
式中 Q —— 通过结晶器散出的热量;
W —— 冷却水流量; C —— 水的热容; Δt —— 冷却水温升 Ф —— 结晶器平均热流
F ——结晶器有效传热面积
钢水热量传给冷却水需经历以下步骤: ① 钢水与坯壳的对流传热。传热系数约为1W/cm2〃℃ ②凝固壳的传导传热。传热较差,传热系数约为 0.3W/cm2〃℃
部坯壳压回铜壁,所以角部区域
的传热条件比边部差,坯壳最薄, 是产生角部裂纹和发生漏钢的薄
弱部位。
器的角部垫上倒角为45°的垫板。
结晶器横向气隙形成示意图
改善角部传热的措施:管式结晶器的四个角都是圆弧过渡;组合式结晶
注意:气隙往往在结晶器出口附近为最大。
3、结晶器钢水热量的导出
结晶器垂直方向散热很小,只考虑水平方向由冷却水带走的 热量。 钢水沿结晶器壁传给冷却水热量可表示为:Q=WCΔt=ФF
取24~26 mm/min1/2 ; 板坯取17~22 mm/min1/2 ; 圆坯
取20~25 mm/min1/2 。 小方坯出结晶器下口坯壳厚度8~10 mm,板坯、大方坯大于 15mm。
5、影响结晶器凝固传热的因素
研究指出:气隙热阻占总热阻的 70~90% ,因此改善结 晶器传热最重要的是减小气隙热阻。气隙的形成与演变决定 于凝固壳的收缩、坯壳高温强度、结晶器润滑和结晶器几何 形状等因素。
液体金属 钢水与铜壁弯月面的形成 r
结晶器
弯月面形成的作用:对初生
坯壳非常重要,良好稳定的弯月 面可确保初生坯壳的表面质量和
坯壳的均匀性。
为什么?
弯月面处夹杂物对坯壳形成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当钢水中上浮
的夹杂物未被结晶器保护渣吸附时,弯月面处夹杂会降低钢液表 面张力,弯月面半径减小,使弯月面薄膜失去弹性作用,弯月面 破裂,夹杂物牢牢地粘附在初生坯壳上形成表面夹渣,影响铸坯 表面质量;另外带夹渣的坯壳很薄弱,容易发生漏钢事故。 保持弯月面稳定状态的措施: a 根本的措施是提高钢水的纯洁度,减少夹杂物含量; b 选用性能良好的结晶器保护渣,吸附弯月面上的夹渣物,以保 持弯月面薄膜的弹性;
近零,为裂纹敏感区,如应变超过临界应变值就会产生裂纹。
另外,铸坯在从上往下运行过程中,受喷水冷却,坯壳温度分布 的不均匀性、鼓肚和夹棍的不对中,也易使凝固坯壳产生裂纹。 保证获得良好铸坯的措施:从铸机设计和维护方面,尽可能保持铸 坯在运行过程中凝固壳不变形;从传热方面,控制好铸坯在不同冷却区 热量导出速度和坯壳的热负荷适应于钢高温性能的变化。因此,可以说 控制铸坯的传热是获得良好铸坯质量的关键操作。
c 及时清除弯月面的浮渣,以防拉漏。
⑵ 气隙的形成
已凝固的高温坯壳,因发生
液面
δ→γ的相变,使坯壳向内收缩而脱
离结晶器壁,气隙开始形成,但不 稳定。
结 晶

气隙(凝固收缩) 膨胀(回热)


因为气隙的热阻很大,脱离铜
壁的坯壳因得不到足够的冷却而开 始回热,坯壳强度降低,在钢水静
凝壳
压力作用下坯壳又贴向铜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