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节,首先因为这章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是如何排除体外的?这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能实现。
可见本章和前两章的联系密切,也为学习第四章做好铺垫。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实现的”。
并由此展开血液运输的功能,血液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呢?这主要与血液的成分有关系的自然过渡。
二、教学设计理念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会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现象、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去医院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及出血过多对人生命的危害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4.3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一、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1)概念: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2)组成:心脏和血管。
(3)途径: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承担者。
2、体循环与肺循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体循环主要特点: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脏。
(4)肺循环主要特点: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注意】只有毛细血管处,才能进行物质交换。
3、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4、动脉血和静脉血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颜色鲜红;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颜色暗红。
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为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为静脉血。
5、心率、脉搏(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分,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正常人脉搏范围在每分钟60~90次。
6、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1)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18.7千帕。
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即为低血压。
(2)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舒张压变动范围为8~12千帕。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
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课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方式之一,又为细胞代谢提供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上节课所学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本节课提供了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相对较为容易。
并且本节课与生活密切相关,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供可能。
二、学情分析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中需要能量、载体等条件。
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考点;必修1第三章中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中起到承上的作用。
这又为学生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2、简述主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尝试运用本节课的内容,解释生活中与本节内容相关常见的现象。
4、查阅与本节内容相关知识,传播正确的使用面膜方式以及健康的减肥方法。
四、考纲要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及特点难点:影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重难点的确立依据:以《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征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高考考纲的要求制定出的重点。
学生还没有学习呼吸作用,所以不能理解ATP的由来,也不能理解ATP受温度、氧气、pH的影响。
另外ATP是细胞能量的“通货”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接受,所以将这点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策略由于本节的知识特点较多,但逻辑性很强,与生活联系紧密。
因此,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以多媒体、ppt为辅。
其中加入了微信公众号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元化。
七、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学案设计以及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
八、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目标创设情境,以时下最流行减肥与护肤的话题。
中考生物复习讲义课件 考点全攻略 七年级下册 第四讲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1课时血液、血管、输血和血型
典题自测迎战中考
一、选择题 1.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 地进行物质交D换,这些特点不包括()
A.分布最广 B.管壁最薄 C.管腔最小 D.血流最快
2.下图为人体内的血管示意图,其中表A示动脉的
是()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3.下列叙述正确的D 是() A.献血有损身体,建议大家不要献血 B.一次失血不超过1500mL,身体没有什么
17.下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毛细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观察,此处血管的内特径点极是小__________, 判断只的允依许据红是细__胞__呈__单__行__通__过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氧换气时,营养物质 __水______、___________、二__氧__化__碳由血其液他进废入物了组 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 入了血液。
样题3(2016·南充)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 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 积B烧伤和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 A.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B.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D.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解析】贫血患者主要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量偏少, 低于正常值,所以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可以输入红细胞 。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的保护作用受损,组织液外流 ,体液缺水严重,及时补充血浆,相当于及时补水, 因为血浆中90%是水,同时血浆蛋白有增强免疫的作 用。血小板缺乏患者相应地输入血小板就可以。
4.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健康成年人一 次4失00血不超过_______毫升时,对人体健康没有不 良无影偿响。1998年起,1我8~国5实5 行_______献血制度, 提倡________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四章第三节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心脏的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是[ ⑤]左心房和[ ①]右心房, 与 之 相 连 的 血 管 分 别 是 [ ⑦ ]__肺__静_脉___ 、 [ ⑧ ]__上__腔_静__脉_ 和 [ ⑨]__下_腔__静_脉__。下面的两个腔是[ ⑥]左心室和[ ②]右心室,与之 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③]__主__动_脉___、[ ④ ]__肺_动__脉___。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知识点二 心脏的工作过程
心房 心室 房室 甲 收缩 舒张 开放
乙 舒张 收缩 关闭 丙 舒张 舒张 开放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三中执教人:侯照明联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邮政编码:262737电子信箱:houzhaoming885@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43~47页的内容。
(2)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3)搜集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三种血细胞。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掌握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知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教学思路: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目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反思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反思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这一节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上课时他们知道的和想问的问题较多,在上课前,让他们把自己知道的表达出来,既有利于让老师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又让他们有展示自己课外知识的空间。
另外,让他们在课前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既了解了他们的知识渴求,吸引他们,又避免上课过程中提问打断老师的讲述。
在知识点的讲述上,由于都是专业用词,所以让他们自己看书,看录像归纳,没有特别的探究活动,可能在培养探究能力方面,本节课有所欠缺。
由于中途插入较多的生活知识,引发学生提出大量生活中的血液知识问题,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课堂没有调控好。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案时,注意从学生的日常输液、验血、诊脉等身边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制了各种形式的血管模型,对于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不同有一定帮助。
存在的不足,相关的中、西医知识了解有限,有些内容没能展开和涉及,使学生感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还有距离,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特别要注意研究第5步中提出的问题以及2个讨论题。
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小鱼尾鳍的末端,这个地方容易找到毛细血管,它的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识别。
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二是注意提醒学生应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循环;2.淋巴循环。
两者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开始进行本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开眼界”的内容进行引入。
对血液循环的教学,可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和“探究竟2”。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本部分解决。
对于淋巴循环的教学,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课本的“探究竟3”。
当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之后,便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补充淋巴的产生和淋巴的去向,完成淋巴循环途径的教学。
完成了上面两部分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
教师再结合课本的“图2-19”对整个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循环过程进行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循环系统进行认识即可。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血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结合挂图说明血液在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运行方向,以及不同血管和心脏不同腔室之中运行血液的种类。
3.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血液循环模式图”,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
三、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2.淋巴循环的途径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突破: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动画课件说明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媒体视频资源、挂图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运输物质的路线(一)血液循环体循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二)淋巴循环淋巴的形成:来自渗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液淋巴循环:一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叫做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作用:调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回收蛋白质和脂肪。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导管和筛管》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 课时)-导管和筛管》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识别和区分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结构——导管和筛管2.能区分草本植物茎和木本植物茎的异同3.通过观察导管和筛管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4.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展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5.联系生产生活实践,领悟生物学的研究价值所在,提升学习的兴趣。
【课前预习任务】实验:动手染出“七彩”植物参考课本中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利用家中现有的植物材料,寻找可以染色的染料,完成该实验。
1.展示实验装置和材料照片一张,实验结果照片1张。
2.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3.列出1~3个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一:比较导管和筛管,填写下表导管筛管在茎中位置细胞的特点运输的物质运输的方向任务二:比较草本植物茎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并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示出来任务三:在重庆酉阳的一个村子里,有一颗古老的锥栗,古树主干有6人展开双臂才围得过来,村民们把这棵古树当做亲人般对待。
1. 古树主干中空部分是茎的什么结构?。
2.空心古树百年来能枝繁叶茂是依赖于茎中物质运输的结构和完好无损。
虽然还能完成物质运输的功能,但茎中空毕竟会影响茎的功能。
3.针对这棵古树主干中空的情况,请提出一个保护建议:【课后作业】1.街边绿地中常常会看到园林工人给刚移栽的树木进行“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应该插入树干的()A.树皮 B. 木质部 C. 韧皮部 D. 形成层2.下列关于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筛管主要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B.导管是由筒状的活细胞上下相连而成的C.导管和筛管只分布于植物体的茎中D.导管和筛管负责把物质运至植物体各细胞处3.若树木主干的树皮被环剥一圈,树木将会死亡,原因是()A.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运输到茎和叶B.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C.根吸收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叶D.木质部得不到树皮的保护4. 玉米茎不能长粗的原因是茎的结构中没有()A.木质部B.髓C.韧皮部D.形成层5.右图是某种植物茎的横切图,观察A——G所示的结构,完成填空。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3节第1课时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课
二、细胞质膜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通透性
1.一般来说,_气__体_分子(如 O2、CO2、N2)、相对分子质量_小_的 不带电的极__性__分子(如尿素、乙醇)、_脂_溶__性__分子等容易通过细胞质膜。
2._离_子__(如 Na+、K+)因与水的结合而_脂_溶__性__大大降低;相对分 子质量大__的不带电的极__性__分子(如葡萄糖)和各种带__电__的_极__性_分子都 难__以__自__由__通过细胞质膜。
(5)像滴加蔗糖溶液一样,在盖玻片一侧滴加_清__水_,在另一侧用
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使细胞浸润在清水中。 (6)再用低倍镜和高倍镜及时观察,同样注意紫色大液泡的体积
变化以及细胞质膜的变化。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相当于半透膜。
()
2.在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会从溶质相对较少的区域向溶质相对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原因内因:原有生选质择层透具过性→细 透胞 失渗 水→原细生胞质壁层伸伸缩缩性性小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宏观上:植物由坚挺→萎蔫
液泡体积(大→小)
表现微观上:质壁分离细胞液颜色(浅→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5.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判断方法 (1)从细胞角度分析 判断依据:活的且有大液泡和细胞壁的细胞。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成熟且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易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 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不具有大液泡,则不易发 生。 ③细菌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现象不明显。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课标内容要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9-
知识点2 心脏的功能 5.[教材图片题]如图为人的心脏工作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 ( B)
A.右心房处于收缩状态 B.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 C.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D.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0-
项目 甲 乙 丙
心房 收缩 舒张 舒张
心室 舒张 收缩 舒张
房室瓣 动脉瓣
__开__放____ 关闭 关闭 开__放___
__开__放____ 关闭
血流情况
心_房__→__心__室_ 心室→动脉 静脉→心房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心脏的结构
自主预习Biblioteka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5-
1.心脏的结构如图所示,结构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
3.与四腔相连的血管:[H]连通上腔、下腔静脉,[J]连通肺动脉
,[D]连通 肺静脉 ,[F]连通主动脉。
4.瓣膜:
(1)位置: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I ] 有[ E ] 动脉瓣 。 (2)作用:能够防止血液的 倒流
房室瓣 。
;心室与动脉之间
(3)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其中房室瓣只能朝向 心室 开,
A.与①相连的是肺动脉 B.心脏的房室瓣和动脉瓣能保证血液不倒流 C.血液流经心脏四个腔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D.②的腔壁最厚,能将血液输向全身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2-
2.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 B.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 C.心室连接静脉,心房连接动脉 D.一次心跳中,心房收缩在先,心室收缩在后 【解析】心室连接动脉,心房连接静脉。
《物质运输的途径》(1)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和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标要求具体内容标准:概述血液循环。
本节课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因为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养料、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排出,是通过物质运输来实现的,要彻底弄清《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相关知识以及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都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血液非常熟悉,可是在人体内流
动经过怎样的路线?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很抽象的,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
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得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 如何思考。
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想知道的: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路线怎样。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阅读课本图和文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4、学困生 :血液循环途径太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充分利用图片、动画演示、视频、板图、游戏等形式,寻找规律,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管,心脏,血液。
血管的“跳动”就是脉搏。 只有动脉才能“跳动”。 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都是静脉。
观察、比较:说出下面两种血管的名称及特点
动 脉 静 脉
动
脉
静 脉
管 壁 厚 管 壁 薄
管 腔 小 管 腔 大
弹 性 大 弹 性 小
血液—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载体
成年人的血液质量占体重的7﹪-8﹪,例如: 若体重为60㎏,体内的血量大约为4-5L。 试着估计一下自己体内的血量。 血液的颜色,成分?
实验回顾:血液的组成
你知道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
运载血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
知识小擂台
根据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回答问题:
(
B
),流过上、下腔静脉的血是(
B
),流
过肺静脉的血是(
A )。
B、静脉血
A、动脉血 2、从左心室出发的血流向( 流向(
A ),从右心室出发的血
B、肺动脉
D、上、下腔静脉
B
)。
A、主动脉
C、肺静脉
二、简答题: ★1.人体内某血液循环图解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右心室 → A → B ①↓↑② → C → 左心房
下腔 静脉
管内血流速 度快
管内血流速 度慢,四肢 静脉内有静 脉瓣
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这与它的 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特点:
1、数量大,分布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 3、管腔小,只允许红细 胞单行通过;
4、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三种血管的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课件(RJ)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房的箭头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心脏跳动中,当开启着的动脉瓣关闭时,心脏的活动是( D ) A.心室收缩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C.心室舒张 D.心室舒张,心房收缩
9.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 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D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知识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四个腔都与血管相连,下面连接正确的是( A ) A.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B.左心室连接肺静脉 C.右心房连接主动脉 D.左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2.心脏中房室瓣的功能是防止( B ) A.心房的血流倒流回心室 B.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心房 C.动脉的血液倒流回心室 D.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动脉
12.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下列能正确表示 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C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心房→动脉
13.左右心房之间以及左右心室之间不连通,这有利于( B ) A.减轻心脏负担 B.提高血液循环输送氧的能力 C.缩短血液循环距离 D.提高心脏的射血能力
17.根据心脏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④、⑧、⑩所指部位分别是: ③_右__心__房___;④_右__心__室____;⑧_左__心__房___;⑩__左__心__室______。
(2)从心脏壁肌肉厚薄来看,心室壁比心房壁__厚__,左心室壁比右心 室__厚__,这是与其__输__送__血__液__的功能相适应的,因为_左__心__室___输送 血液的距离长。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跨膜运输的形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形式。
2.细胞对小分子或离子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4.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5.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一、基本概念1.自由扩散是指参与的简单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2.协助扩散是指参与的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进出逆浓度细胞,不仅需要膜上3.主动运输是指物质载体蛋白。
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参与,还需要4.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进出细胞。
二、跨膜运输的结构基础[识图填空]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填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是被动运输的唯一共同点(×)(3)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4)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5)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物质通过胞吞、胞吐作用出入细胞的过程仅穿过一层膜(×)2.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A.O2B.H2O C.Cl-解析:选C 图中物质的运输消耗能量且逆浓度梯度,所以是主动运输,O2、H2O的运输是自由扩散,Cl-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3.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
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解析:选B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C.乙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乙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解析:选C 图中膜外甲浓度高、乙浓度低,膜内甲浓度低、乙浓度高,所以甲进入细胞不需要能量,运出细胞需要能量;乙进入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则必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运出细胞不一定需要能量。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准确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重点、难点)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3.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动画,同时配以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会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动态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物质交换过程。
学生: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前几天我们班的李萍同学(列举班上真实的病例说明)感冒引发了扁桃体炎,为了尽快的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现在症状明显减轻了。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输液处在手部,病灶扁桃体在咽部,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途径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输液图片,思考问题:血液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打点滴”作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这一课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25分钟)温故知新:出示心脏的结构图1说出心脏的四个腔,哪个腔的壁最厚?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通?3.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过渡:静脉的血液流回心房,心室里的血液流出心脏,我想问大家:心脏里的血液从哪里来的,又流向哪里去?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血液在人体里是怎样循环的。
展示课件:血液循环的视频教师阐述: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就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三章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思考1】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分析:①运输营养物质(的植物茎内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还有筛管运输有机物)、②支撑植物体、和③使叶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茎具有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如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根据其在地上的生长形态来分,分为四种茎: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向上生长,最常见。
如玉米、桃(果树)、甘蔗、松。
攀援茎:茎秆柔软,不能直立生长,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依靠茎卷须或叶卷须附在其他物体上攀援“上升”。
如葡萄、黄瓜、南瓜、丝瓜等。
匍匐茎:茎平卧于地,紧贴地面生长。
如草莓、甘薯等缠绕茎:以茎缠绕在别的植物等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如牵牛花、常春藤、菜豆、四季豆等◎【思考1】茎的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使植物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即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⑴四类茎按能否向上生长可以区分出匍匐茎。
⑵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⑶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的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用解剖针轻扎后得出结论。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植物的茎一般由树皮、木质部和髓组成,以髓为中心环状排列。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范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3、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
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2、学法指导: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四、说教学设计思路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
常规化验数据。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学情
《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3节,血液本身
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它成为了本章内容的基础。
血液对
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
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但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
么功能。
因此,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_____,通过______进入_____系统。
思考:那么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讲述:血液
思考:你了解人体血液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吗?
1、血液的量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 ~ 8%体重50Kg的人,体内血量3.5 — 4.0升。
活动:在装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血剂,并静置
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
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白色薄层。
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液体。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密度不一样。
2、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流动的组织”。
(1)血浆
(2)血细胞
思考: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A、红细胞
形态结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含有血红蛋白。
特性功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血红蛋白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功能:具有运输氧、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B、白细胞
形态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种类多: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白细胞功能:
吞噬病菌;抗传染免疫,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液病变(如白血病)
白细胞数目增多:有炎症
炎症: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大量增加,并到毛细血管壁做变形运动,在组织内吞噬病菌,自我牺牲,如产生的脓液即白细胞和细菌的遗体。
思考:血从伤口处流出来,过一会儿血会凝结?
C、白小板
形态结构:
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形状不规则。
血小板功能: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3、血液的新陈代谢
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
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思考:你能概括出血液的功能了吗?
4、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
(2)防御保护的功能。
(3)此外,血液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
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变化或在患病时各种血细胞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医生常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读图: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1.血液的组成是-----------------------------()
A.血浆和红细胞
B.血清和血细胞
C.血清和血浆
D.血浆和血细胞
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废物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的功能是----------------------------()
A.只运输氧
B.只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氧和全部二氧化碳
4.血小板的功能是----------------------------()
A.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B.运输氧
C.保卫作用
D.运输废物
5.人体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和氧结合,不易和氧分离
B.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不易和氧结合,但易分离
6.观察血涂片时,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看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比较难找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 ;最小的血细胞是_______。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板书
设计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