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体育分类

合集下载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第一章:体育概念1、确定体育术语时考虑三条原则(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2、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6、健身体育——指以身体运动、自然力、饮食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优生优育等为手段,培育、培养、锻炼、养护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目的: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成绩。

特点: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明确而正式的规则;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功利性。

作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称为国名经济的增长点。

7、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特点:休闲性、时代性、新奇性、健身性、层次性、非功利性。

8、体育的分类:1:按区域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2:按参与者的年龄分: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人体育。

3:按参与者的职业分:、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

4:体育发展的年代: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当代体育。

5:按体育的属性: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

9、体育的属性:(1)健身性(2)教育性(3)文化性(4)竞赛性(5)技能性(6)娱乐性(7)社会性10、体育本质: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不仅有利于人的现代化,也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章:体育功能1、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体育的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 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

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

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管理2、学校体育管理体制3、学校体育管理内容4、体育教学管理5、学校体育管理方法6、健康7、学校体育经费管理8、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管理二、单项选择题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方式等方面A 体系B 制度C 体系和制度D 规章和制度的()的总称。

5、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校内管理的主要方式是 ()分管和学校体育工作 2、我国现行的校外学校体育管理机制由(A 二B 三C 四3、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A 二B 三C 四 4、我国现行的校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由( A 二 B 三 C 四 )方面组成。

D 五 )大部分。

D 五)方面组成。

D 五部门具体执行而进行的A 教育部B 体育部C 校领导D 体育教师6、( )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A 校领导(分管校长)B 体育部、室C 学生D 体育教师 7、( )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

A 校领导B 体育部、室C 学生D 体育教师 8、()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

A 校工会 B 学校体育部、室 C 校团委 D 各学生体育协会9、体育教学管理是指按照 ()规律和特点, 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

A 教育 B 体育教育 C 体育教学 D 教学10、管理的( )职能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A 计划B 组织C 控制D 监督11、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落脚点是( )A 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秩序B 在竞技比赛中多拿金牌C 提高体育课教 学质量D 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12、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内容不包括()A 树立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B 强化学校体育课程建设C 加强群众体育的发展D 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13、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A 中国学生体育协会B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A 学校领导B 教师17、体质不包括() A 形态 B 身体素质18、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不包括(A 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明显性C 发挥体育的娱乐性19、体育课程结构不包含() C 学生 D 教练员 C 心理 D 技能 ) B 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针对性 D 达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迁移性 A 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B 体育课教学 C 课余训练竞赛 D 社区以育人为中心14、在体育教学组织管理层次中, ()是实践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的最 基层成员。

体育概论大纲

体育概论大纲

体育概论引导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体育产生与发展的5个阶段:1、初步形成阶段我国体育学的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2、引进与移植阶段我国全面引进苏联体育制度的同时,也引进苏联的体育理论体系。

3、探索与总结阶段在苏联基础上,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理论体系,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教材《体育理论》出版。

4、挫折与停顿阶段文化大革命,我国体育学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5、发展与丰富阶段 1978年召开了《体育理论》教材座谈会,确定了各个学科,大学开设了体育专业,开展本科、研究生教育。

基本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体育学科本质和属性的理解,体育科学发展日趋规范,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体育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学科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大好时期。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一)目的:体育概论旨在探讨体育的基本概念,力图增进人们对体育本质的准确把握,深入揭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体育中的各种关系得到更加完整的阐释,引导人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并探讨体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体育工作者的鉴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探讨体育基本功能及其过程,并从宏观上认识体育制度、途径、方法和手段,探索未来体育和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

(二)体育的意义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2、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3、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一)内容体系: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制度、体育发展趋势。

(二)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2、坚持败家争鸣的学术方针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坚持不断创新发展的观点(三)体育概况的学习方法1、提示引导,教师的讲授只起到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阅读、准备讨论,编写讨论发言提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讨论与总结,要求学生做专题学习发言。

体育概论第四章体育手段

体育概论第四章体育手段
还有按练习对解决任务的意义大小分为:基本练习和辅助练 习;
按难易程度分为:简单和复杂练习;按负荷大小分为:小、 中、大运动负荷练习等。
各门学科根据其自身的研究需要,各有其独特的分类方 法,如生理学中,按肌肉工作特征分为:动力性与静力 性练习两大类;按动作结构特点分为:周期性、非周期 性和混合性三类;按肌肉工作强度分为:最大(极限) 、次最大(极限下)、大、中等强度四类。采用何种方 法分类,均以所解决的问题为依据。
下肢:3→4轨迹形式:弧线;方向:向下; 幅度:大小腿夹角45°左右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5页,共38页。
3.动作时间 movement duration
也称练习的持续时间,指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 。它包括总体时间和部分时间。练习时间的长 短对练习的效果和对有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 。有些运动项目以延续的时间长短确定成绩, 一般延续时间越短,成绩越好,如各种距离的 跑、游泳、自行车等;有些项目虽不以时间来 确定成绩,但在其它有关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动作的时间对成绩起决定作用,如投掷项目的 最后用力动作,以缩短时间增加速度来取得良 好的投掷效果;自由体操、武术等则要求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整套动作。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页,共38页。
二、身体运动的分类 (体育核心手段)p85 classification of body exercise
把多种多样的身体运动,根据其性质、作用、形式以 及使用的场地、器械等条件所进行的区分和归纳
如按基本活动技能可分为:走、跑、跳跃、攀登、爬越 、悬垂、支撑、负重等练习;
休闲娱乐的目的 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改造,使其
竞技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参加者充分展示和锤炼其竞技能力,
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目的
内容总结

体育概论重点

体育概论重点

第一章体育现象与体育概念1、柏拉图——身心调和论。

古希腊注重全民体育,柏拉图重学校体育教育。

2、亚里士多德——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第一个在理论上论证了体育、德育、智育的联系。

3、在古希腊,最典型的是斯巴达教育。

4、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

5、文艺复习运动后,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是第一个倡导“三育”(德、智、体)的人。

6、法国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强调“体育乃是个人由童年至成年整个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7、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民族主义特别强烈的德国和瑞典,体操最先走出学校。

8、德国国民体操之父——杨氏,创建了哈森赫德体育场。

9、德国学校体操之父——施皮斯,将杨氏体操经过改造引进学校,创造了分段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并把音乐和体操结合起来。

10、瑞典的体操创始者是林氏,他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士兵体操、医疗体操和健美体操4类。

11、1973年,德国的顾茨姆茨第一个提出恢复奥运会。

1859-1889年举办了6届雅典奥运会。

12、1881年第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

13、1883年,法国史学家、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代奥运会的比赛,1892年访遍欧洲,宣传奥林匹克思想。

1893年为恢复奥运会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体育会议。

14、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大会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OC)。

15、养生体育、祭祀体育、舞蹈体育、娱乐体育、军事体育、武术。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17、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颁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18、19世纪70年代,硬德侨民在上海建立“总会”,中国人的各种体育团体开始涌现。

19、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首次出现“体育”一词。

20、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使用“体育”一词。

第4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

第4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投掷能力的发 展
▲对投掷姿势的要求 ▲幼儿投掷能力的练

第四章 一、
5、钻、爬和攀登
钻爬和攀登是一些很 实用的技能,它可以增强 背肌、腹肌和四肢肌,对 脊柱发育和形成正确姿势 都有很大益处。幼儿经常 进行的有:爬动、爬越、 钻、攀登(爬高)。
⑴幼儿钻、爬和攀登能力的 发展
⑵对钻、爬和攀登姿势的要 求
⑶幼儿钻、爬和攀登能力的 练习
第四章
二、基本体操
1、体操动作练习 2、队列队形练习
第四章 二、
1、体操动作练习
⑴目的:活动和锻炼幼儿的肌肉、关 节和韧带,促使幼儿力量、柔韧性、 灵敏性和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的协调 发展,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一 定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 时间知觉等。
⑵内容:幼儿体操动作练习主要包括 徒手体操(包括徒手操、模仿操、韵 律操、拍手操、武术操等)与器械体 操(轻器械操和辅助器械操)两类。
走是人体移动位 置最自然、最省力的 一种方式, 属于周 期型动作。 ▲幼儿走步能力的发展 ▲对走的姿势的要求 ▲幼儿走步能力的练习 ▲注意事项
第四章 一、
2、跑
跑和走一样,都是 周期性地双脚向前移动。 跑和走的区别在于,跑 时双脚有一刹那同时离 开地面,称为腾空阶段, 走没有腾空阶段,腾空 的一刹那加快人体移动 的速度,所以跑的位移 比走快。 ⑴幼儿跑步能力的发展 ⑵对跑的姿势的要求 ⑶幼儿跑步能力的练习 ⑷注意事项
排头在指定地点向左(右)转弯走,其余幼儿逐次 跟随行进。 ▲口令:立-定。 ◎要求:三个年龄班都不能做到象小学生那样的姿势。 听到口令后,在行进中立即减慢速度,停止前进, 原地小步踏几步立即成立正姿势。幼儿园不做跑步 中立定,只做齐步走中的立定。 ▲口令:走成圆圈,“齐步-走”。 ◎要求:由一路纵队沿场地边缘走,或者按着场地画 好的圆圈走。逐渐取消画线而能走成圆形。小班由 教师带领走,中大班由幼儿带队走。

体育的定义和分类

体育的定义和分类

体育的定义:
体育,或称体育学,是研究人类体育运动行为、体育运动现象、体育运动规律、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运动科学、体育运动实践、体育运动教育、体育运动管理、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产业等问题的科学。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基本手段的文化现象。

体育的分类:
1、按照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民族体育、军事体育、体育科研、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法律等。

2、按照社会功能,可分为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管理、体育运动器材制造、体育运动队经营等。

3、按照对象,可分为体育理论、体育技术、体育管理、体质、体育经济、体育运动史、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4、按照学科性质,可分为体育教育、体育科学、体育技术、体育运动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等。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体育概念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1、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名词解释)2、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 活动。

(名词解释)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一、体育分类的依据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一)体育教育1、体育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 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主体部分是学校,学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少年和青年,规模大、普及程度高。

3、育人思想“以学生为本”,体育思想“自主发展”,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

(二)竞技运动1、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 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2、竞技运动源于娱乐,现代竞技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区别一般的游戏和娱 乐。

3、竞技运动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 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三)健身休闲分类标准分类结果 体育实施场所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 体育参与者的年龄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等 体育参与者的职业 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等1、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2、重要特征: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兴趣性和娱乐性。

3、作用:使人们在情感的宣泄中获得补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愉悦,可以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一、我国体育功能研究所的简介二、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3、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社会政治需要和社会经济需要三、体育功能的变化性1、任何事物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事物的功能初一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

第四章 我国学校体育制度与组织管理

第四章 我国学校体育制度与组织管理

02
01
02
一类选配
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 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应根据实际 情况配置。
二类选配
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 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确定的,学校应努 力创造条件进行配置。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三、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制度 (一)《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虽然考虑的己经很周到了,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还是发生了意外。丁同学在跑动中突然昏倒。教师及时将丁同学送到医院,但 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丁同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被学校发 现,坚持参加学校的体育锻炼。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分析1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五、学校体育重要文件与法规 (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于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3月12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
委正式发布施行,自发布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主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分总则、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 教师、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组织机构和管理、奖励和惩罚、附则共九章三十一条,分别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第四章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三)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 2008年4月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
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
《通知》规定了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投保范围、责任范围、赔偿 范围、经费保障和责任限额,对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 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章休闲体育活动管理

第四章休闲体育活动管理
第四章 休闲体育活动管理
• 第一节 休闲体育活动 管理理论
• 第二节 休闲体育活动 管理的知识体系
• 第三节 休闲体育活动 的项目管理过程
• 第四节 我国休闲体育 活动组织管理存在的 问题
章前导言
• 休闲体育活动管理强调的是组织管理技术,即如何组织管 理好休闲体育活动,使得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均能够从中 获得最佳收益。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 家率先将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引用到了 体育活动管理实践当中去,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继 之,进入21世纪,国际奥委会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了奥 运会的实践当中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回顾我国以往组 织的各类休闲体育活动,更多地是依靠一种经验或常识性 知识进行组织管理,由于缺乏科学和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往往使得休闲体育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 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在活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相对还 比较滞后,为此,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领 域应用项目管理理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奥运会的组织 管理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有益经验成为一种必要。
(4)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彼此 相互关联的任务或活动的一次性过程。
(1)通过人们复杂而努力的工作产生的变革; (2)所涉及的人员往往是超越(突破)现有的组织
体系限制的; (3)独一无二; 把这些归纳起来,可以给项目下这样的定义:
• 人们通过努力,运用新的方法,将人力的、 物质的、财务的资源组织起来,在给定的费 用和时间约束范围内,完成一项独立的、一 次性的工作任务,以期达到数量和质量指标 所界定的目标。
• 休闲体育活动的人力资源规划
• 休闲体育活动的团队组建
• 休闲体育活动的团队建设
• 休闲体育活动的团队管理

学校体育学——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学校体育学——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清朝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各级各类 学堂均要开设体操科”,每周2~3学时,中 等以上学堂均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由退役军人充当教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旧中国历史上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体育教育的变革也产生了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22年公布实行新学制,1923年确定了“新学制课 程标准纲要”。纲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体育教学内容中也完全 剔除了兵式体操,而改为游戏、田径、球类和体操 等,初中还包括生理卫生,高中包括卫生法和健身 法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 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 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 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四、高等学教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是国家教委正式颁发 的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一)制定《指导纲要》的依据 指导纲要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管
理职责暂行规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 总结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高校体育改革 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
的意义,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索。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充分研究和依据了学 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体育水平的基础上 选择和确定的。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 的回顾与借鉴
区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近代西方教育体系是 本世纪初在中国开始形成的。体育教学也由 此而生。
建立教材纲要体系涉及到下列几个问题:

体育概论总结

体育概论总结

体育概论总结引论1.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的整体。

2.体育概论的范畴: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过程、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

3.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4.体育概论的学科定位: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发展一般规律以及其中的认识和方法论问题的科学。

体育概论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科学。

5.在学习和研讨体育概论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坚持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学术方针;(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第一章体育概念1.体育概念的定义(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其中“文化活动”是适合的临近属概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是合适的种差。

2.为什么要学习体育概念?(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3.18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耳》中用“体育”一词论述了爱弥耳的身体教育过程。

1923年,中国正式启用体育一词。

4.5.试述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健身体育是通过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休闲体育是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趣味身体活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竞技体育是借助竞争机制、挑战高峰来实现身心发展的目的。

联系: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之间只是形式、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别,其共同的特有本质属性依然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依然遵循了划分的规则。

6.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7.体育本质具有的特性:决定性、单一性、稳定性、隐蔽性。

4第四章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

4第四章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

15
22
二、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



1、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 物肢体的健全完善过程。 2、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种社会需要。 3、体育文化不同于体力劳动。
体育文化虽产生于体力劳动,但它并非劳动。劳动是作用于自然或其他物质, 目的在于改造客观物质的自然属性。而体育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改变人自身 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体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
7
22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呢?

首先,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 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区别于其他 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人类能创造 出各种文化系统来。而这些系统中恰恰包 含了体育。动物虽然也能进行各种肢体活 动和嬉戏,但都是它们的本能活动,不具 备任何文化意义。而人类创造的体育是后 天习得的,并非遗传的。
20 22
本章要点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 程。文化具有多样性、统一性、共有性和发展性等特性。文化 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外层的物的层次(技术的层次),核心部的 心的层次(心理的层次), 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制度的 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 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 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以现代竞技 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体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 了世俗化、公平化、专业化、理性化、制度化、量化、记录保 持等特性的变化。时至今日,体育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中最重要 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育可以表现为各种 不同的文化形态,发挥不同的文化功能,如作为流行文化的体 育与作为精英文化的体育等。

第四章 体育教学原则

第四章   体育教学原则

2、渐成体系与相对稳定时期(1979— 2000年) • 这一时期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研究, 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一个以高等体育教 育专业教材为代表,如下表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中体育教学原则比较
中等体育教材教法 (罗希尧2001年) 学校体育学 (体院通用教材1991)
• 学校体育学 (金钦昌1994)
• 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依· 格· 凯里舍夫(1955)格· 依· 库库什金(1955)科里亚科索夫斯基(1958) 自觉积极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系统性和连贯性 可接受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系统性 可接受性 巩固性原则

• • • • • • •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身心全面发展性原则 3、技能教学原则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6、全面效益原则 目前,我国关于新课程与体育教学原则 创新的研究还相当有限,值得大家进行此 领域的研究。

• • •
三、现代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纵观我国从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原则的发 展历程,体育教学原则研究从来未受到应 有的重视。在以往的研究中,传统的体育 教学原则过多地搬入了教学论中教学原则, 已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素 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 等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给我国的学校教 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学论的一些内容 也因此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向学 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
• 要突破单纯从教学的双边性和统一性出发, 既重视对教师“教”的原则的研究,又重 视学生“学”的原则的探讨。只有明确了 为学而教的思想认识,才能彻底改变教学 中为知识而教的“满堂灌”的局面,因此 说,主体性教学原则的提出具有重大现实 意义,是科学的教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 个基本原则。 • 5、体育教学原则操作化的应用研究逐 步受到重视 • 传统的体育教学原则通常是在阐明了体 育教学概念和依据的基础上,指出贯彻和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绪论1体育概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体育概论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的理论本身就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重点)1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 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3 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5 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6 广义体育的3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点:(1)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实践)(2)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3)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都要学习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实践能力)(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有的。

不同点:主要目的不同形式方法不同体育增强体质、掌握技能技术,进行教育(挖掘潜能)体育教学和锻炼竞技运动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与竞赛身体锻炼(身)和身体娱乐(心)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玩和锻炼7 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科学是对体育的规律的总结、研究和概括。

两者不能混淆。

)知识体系人——体育8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1)指导科学(2)基础科学(3)体育的应用学科:a自然科学类b社会科学类c人文科学类d管理科学类(4)体育的专项技术学科它是最接近于实践的一个层次体育科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叙述性宏观看)1 外国体育发展概况(1)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和斯巴达(他们注重尚武教育即身体教育)最盛时期古奥运会(2)中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3)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4)战争对体育的发展,重视体育,德国,瑞典体操,英国发展了户外运动2 中国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知道)(1)初建基业阶段(49年—56年)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2年贺龙为体委主任,51年颁布第一套广播体操(2)两个高潮,一个低谷(57年—66年)第一个高潮:59年第一界全运会,低谷见奇峰60年起三年困难时期,两个奇峰:一是60年登上珠峰,二是61年,26届世乒赛三项冠军。

第四章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四章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四章: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特点与法规法律【主要内容】:一、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范围:(以美国为例)二、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成长三、体育传播涉及的法律法规四、体育道德(sportsmanship)(道德手段)(相关的知识在课本145页到180页,364页到371页)一、体育传播领域的职业范围:(以美国为例)体育传播职业的主要任务:描述和发出信息,需要根据受众需求变化方式和手段。

主要体育受众:体育迷、公众、政客、投资人、运动员、媒介从业者本身。

第一类:体育传播管理层:引领者体育传播管理人员包括:owners、publishers, producers, presidents, vicepresidents, and entrepreneurs.(一)体育组织(职业体育)的传播管理1、体育组织中的媒体服务2、大学体育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二)体育媒体中的运营工作职责:manage employees, plan strategies, organize campaigns, and deal with budgetary, staffing, police,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例如:”sports illustrated”发行人Dave Morris的手下,有其他中层主管:publishing director, editorial projector, advertising revenue manager,director of positioning, director of book makeup, director of plantoperations, regional directors, advertising directors, sales managers,account managers, production staffers, other no-editorial employees.例如:2006年,Sports Business Journal体育产业最有影响力的50人,排名第一的是ESPN/ABC总裁George Bodenheimer.NFL network的CEO,Bronstein的故事:从一个电视节目起家。

学校体育学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学校体育学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经验” 3、课程即研究领域 4、课程即学科内容
二、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 活动。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二)普通学校体育实践
课程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的含义 二、教学的概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一、课程的含义
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2、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一)人体适应性规律
二、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一)特殊的认知领域――身体认知 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第(四三节 )反体映育“课自(程然的性一学”科的)基特础点反——映承受“一定技的运艺动负性荷 ”的特点——身体练习
(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四(、一体 )育体课育程在的国(教民育教二学育基中)础的地反位 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本二位) 功人能体与生延理(伸机功能三能活。动)能力反变化映规律“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第一四) 节宏体观育体课育(程课的程四学的科学)基科础性反质 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第4章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第4章

(二)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1.性别结构
2000年,我国16~70岁的城乡居民中, 男性有20.2% 是体育人口,是全国总 人口的11.4%,在体育人口中占6 2.5%。女性中有15.8% 是体育人 口,是全国总人口的6.9%,在体育人 口中占37.5%。
2.年龄结构
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在各自年龄段所占 的比例,其整体情况仍然呈“马鞍型”的 态势,但全部好于1996年的情况。16~ 25岁体育人口为33.4%,而26~ 35岁和36~45岁分别骤降至1 4.4%和12.8%,从46岁又开始 反弹,至65岁年龄段已达22.2%
3.职业结构
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中有职业的占7 5.3%,无职业者占24.7%。无职 业者中离退休人员占60.3%。以上情 况与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有关。这一比 例也说明影响群众体育参与的众多社会条 件中,参加体育活动必要的余暇是一个重 要的因素。
4.受教育程度结构
在各层次受教育的人群中,体育人口率和 学历基本正相关。
(二)年龄结构
准体育人口在16~20岁年龄组与体育 人口无明显差别;而21~25岁准体育 人口的比例小于体育人口;特别有趣的现 象是,准体育人口在26~45岁4个年 龄组均大于体育人口,而在46岁以上各 组均小于体育人口。
(三)职业结构
准体育人口中的有职业者人数大大多于体 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
(四)受教育程度
(三)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
1.主动体育参与 2.被动体育参与
(四)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
1.当然体育参与 2.或然体育参与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一)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二)个人的身体状况 (三)个人生活方式 (四)个人经济条件 (五)个人社会特征

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

2、一物多玩类体育游戏
(1)球类体育游戏 (2)绳子类体育游戏 (3)圈、轮胎类体育游戏 (4)盒、积木类体育游戏 (5)纸、垫、袋子类体育游戏 (6)塑料瓶类体育游戏
报纸一物多玩的方法
1、投纸球——幼儿站在线后,向指定方向投。 2、立定跳远——将报纸铺平,跳过去。 3、过河——头顶报纸过平衡板。 4、不湿鞋——将两张报纸轮流向前摆放,人在上面
形成。 (2)运动能力和个性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
关系。如肌耐力——认真、努力;爆发力——活泼、开
朗;各项成绩都差的幼儿——顽固。
(3)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阶段目标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总目标
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及价值 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实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价值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广义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 育
(一)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运动能促进幼儿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
发展。 (2)运动能改善幼儿神经过程的不均衡性。 (3)运动能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哪怕是最简单的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下完成的。 因此,任何人体的活动都会对神经系统形成刺激。
(二)运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操等 4)绳类操:绳操、彩条操、皮筋操等 5)彩旗操 6)花束操 7)其他:如扇子操、玩具操等
2、 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练习指全体幼儿按照统一的口令, 站成一定的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队列动 作。

体育运动分类

体育运动分类

体育运动分类体育运动分类体育运动是指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

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一、竞技性体育运动竞技性体育运动是指需要进行比赛或竞争来决定胜负的运动。

这类运动通常需要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强大的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常见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包括:1.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

2.田径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远、铅球等。

3.水上项目:如游泳、跳水、皮划艇等。

4.格斗项目:如拳击、摔跤、柔道等。

二、健身性体育运动健身性体育运动是指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为目标,进行锻炼和训练的一种方式。

这类运动通常不需要进行比赛或竞争,重在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

常见的健身性体育运动包括:1.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2.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卧推等。

3.瑜伽和普拉提:通过各种姿势和呼吸法来锻炼身体。

4.舞蹈运动:如拉丁舞、爵士舞、街舞等。

三、娱乐性体育运动娱乐性体育运动是指以娱乐和休闲为目的,进行身体锻炼和活动的一种方式。

这类运动通常不需要过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重在放松心情和享受生活。

常见的娱乐性体育运动包括:1.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露营、钓鱼等。

2.桌面游戏:如台球、乒乓球、桌上足球等。

3.休闲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4.电子竞技:通过电子游戏进行虚拟比赛的一种方式。

四、极限性体育运动极限性体育运动是指需要进行高风险和高难度运动,挑战自我和突破极限的一种方式。

这类运动通常需要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强大的勇气和毅力。

常见的极限性体育运动包括:1.攀岩:通过攀爬峭壁、悬崖等高难度地形来锻炼身体。

2.跳伞:通过从飞机或高楼上跳下来,进行自由落体等高难度操作。

3.滑雪:通过在雪地上滑行、跳跃等操作来锻炼身体。

4.冲浪:通过在海浪中驾驶冲浪板进行高难度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追求的是运动成绩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能力,不断突破和 创造优异成绩;二是竞技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运动竞赛,通过以个人或者团队竞争的方式 来分出胜负;竞技体育的范畴属于体育活动。、 特征: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娱乐性。 任务: 1.挖掘人的潜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满足社会文化的需求 3.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组织形式: 1.私人体育团体 2.官方体育机构 3.与商业有关的体育组织
3 不同类型体育的相互关系。 学校体育是基础,群众体育是主体;竞技体育是尖端,体育产业是推动力。 4 为什么人们对体育分类存在分歧 因为分类标准不同。 5 按照体育的实际工作领域,我们可把体育分成几类?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 6 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经济体育和体育产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7 对体育分类的看法,按照可行的标准对体育进行分类。

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课间操和早操。
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对象是人民群众;目的和任务是为了娱乐身心,健康健美,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特征:参与对象的广泛性,活动时间的业余性,活动内容的娱乐性;参与目的的多样性,组 织形式的灵活性。 任务:不断发展体育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的享受和发展需要,提高国 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组织形式: 1.政府机构中的群众体育组织 2.人民团体中的群众体育组织 3.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 4.群众体育实施载体(个人和家庭;锻炼小组;单位组织;街区组织;健身俱乐部)
组织形式: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 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特征:空间依存度大;(对场地的要求,交通,环境质量)时间消费明显(消费者在余暇时 间进行消费);消费层次要求高(要求有一定消费能力)服务质量高(可以满足多层次的消 费需求如精神,身心愉悦,体质增强,满足感)、 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2.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3.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1 体育分类的意义 2 不同类型体育的内涵与特征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一个包含多种 多目的任务的教育过程,例如身体锻炼、传授体育知识、道德品质培养等。 特征:基础性(教育地位基础;对象基础;学生阶段的基础)
普及型 系统性 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 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 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 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树立正确 的体育价值观。 4.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并有一定专项运动才能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运动训练,进一步增强他 们的体制,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进而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