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简介

合集下载

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简介

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简介
起,他先后担任过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
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天津
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等职,开设
了桥梁基础、土力 学、桥梁结构力学、桥梁设计等课程,培养出
许多科技人才。
茅以升认为,中国旧的教育体制主体上是封建的,有的只不
以灵活运用。教育家陶行之曾对他的教革给以高度评价,认为这
“是一个崭新的教学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先例。”
茅以升在教学之外,还担负起繁重的社会工作,如1934年至
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工程处处长,担负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工程
工作。钱塘江水深流急,海潮汹涌,加之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战
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之职,周恩来亲自指定由他设计方案并
签字。新中国的许多建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为发展中国科研教育事业,从1949年起,茅以升先后担任中
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2年起主抓铁道科学研究院
工作 。在这里,他坚持“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 的方针,主
持研究制定铁路科研发展规划,明确为铁路运输服务的科研重
茅以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祖父茅戊
年,为清末举人,对数学和水利特别关注,写过许多关于水利方面
的论著,对茅以升影响颇大。幼年时,他全家由镇江迁往南京,
7岁入思益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取江南商业学堂,后又在天津报
点,努力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运输生产建设作出了
重大贡献。
茅以升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承认。1956年,国际
桥梁及结构工作协会聘请他为个人会员;1979年,美国卡利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桥梁远景图》作者简介:茅以升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桥梁远景图》作者简介:茅以升

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也是杰出的科普工作者。

30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获得了重大成就。

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1989年因病去世。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
茅以升,字子升,号梅花,江苏无锡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茅以升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

茅以升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他曾经在学校里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会,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对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疾苦深感愤慨。

他立志要为国家和民族谋福利,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爆发后,茅以升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信和得力助手。

他参与策划和组织了许多革命行动,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以升在军事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曾经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军事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指挥过多次重要战役,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作战勇气,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立
下了赫赫战功。

茅以升在政治上也是一位杰出的领袖。

他曾经担任过多个省市的政府要职,推动了许多重要改革和建设工作,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茅以升的故事,就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诗,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桥梁专家茅以升

桥梁专家茅以升

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

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学堂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

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

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

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

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

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这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

”茅以升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1896年-1946年),字静庵,号尹山,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见长,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以茅以升为主角的传记文学作品。

茅以升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都是传世佳话。

茅以升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酷爱文学。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他的文学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以升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年少时的茅以升酷爱游历,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阅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散文大师”。

茅以升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文学事业的坚定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更蕴含着对人生、对理想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展现了一位伟大文学家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茅以升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感受他的文学情怀和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茅以升的一生,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作品不仅留存了他个人的文学风采,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典范。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砥砺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生于1896年。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

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先后担任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校长。

1920年应刘仙洲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育。

1927年夏,任教授职,主讲桥梁力学、结构工程等课程每周授课二十几小时,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并精心研究如何改进教授法,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一、创业者的基本情况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二、创业历程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

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

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

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

茅以升的故事100字茅以升,字子厚,号青阳,江苏吴县人。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茅以升是晚清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杰出代表。

他曾多次担任北洋政府要职,是北洋政府的元老之一。

他还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文学上,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茅以升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他曾经在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和上海康乐学堂学习,后来考入了福建船政学堂。

在船政学堂学习期间,茅以升深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西方科学技术和近代军事知识。

他在学校期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曾多次在学校中担任重要职务。

毕业后,茅以升曾在上海江南制造局担任工程师,后来辞职回乡,投身教育事业。

茅以升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曾经创建了苏州康乐学堂、南京金陵大学和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等学校,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主张“教育为民族之本,为社会之基”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上,茅以升曾多次担任北洋政府要职,是北洋政府的元老之一。

他积极推动了北洋政府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以升还是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杰出代表,他提倡军事现代化,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事业的发展。

在文学上,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简练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总的来说,茅以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他在政治、军事、教育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茅以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桥梁工程师,他以开创光荣、艰苦卓绝的精神,在中国桥梁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笔。

这篇文章将会讲述茅以升的故事,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茅以升,字仲英,1896年生于江苏省昆山县,14岁时来到上海,在留学复旦预备部期间,他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课程。

离开复旦预备部后,他成为了一名船舶机械工程师,但他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桥梁工程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茅以升前往英国留学,他在英国的威爾斯大學学习土木工程,后来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工程学硕士学位。

这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发扬了自学自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等优秀的传统美德。

茅以升的学术研究涵盖了许多学科,包括结构设计、斜拉桥设计、拱桥和悬索桥的设计和建造等等。

他的贡献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他曾经参与了长江大桥的建造,当时,他为了保证大桥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多次的现场检查,最终大桥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之后,茅以升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地设计并建造了苏州园林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等众多的著名桥梁。

此外,他还是国际桥梁界上著名的学者。

他在国际上的学术贡献中,最为突出的是提出了“流畅度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桥梁工程的设计和建造。

1981年,茅以升在杭州去世,他所建造的许多重要桥梁依然在使用,并且这些桥梁的建造对于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和孕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业绩和精神也在整个工程行业内激励着后继者,成为了一种开拓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财富。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梦想,更要有拼搏去实现梦想。

他能够成为著名的桥梁工程师,不是天生具备这样的才能,而是通过多年的自学和刻苦努力,才最终拥有了这样的成就。

茅以升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他的事迹和成就激励着后继者,继续努力拼搏,把握发展机遇。

总之,茅以升是中国工程史上一位伟大的工程师和学者,在桥梁工程领域,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是一系列重要桥梁,更包括在他工程经验中孕育的一系列宝贵的精神。

茅以升

茅以升

•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茅以升 • 有同学知道这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吗?
小故事
•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纪 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 ,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 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 。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 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 ,当时先生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 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 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敌人,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 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抗战胜利后,茅以升 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 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茅以升
茅以升简介
•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 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 江人,结构工程师, 桥梁工程专 家。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 通大学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 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 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先 后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大 学,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 士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 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 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塘江大桥图片

钱塘江大桥
提起钱塘江大桥,人们都会在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 市六和塔附近想到茅以升。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 后回忆:“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几 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 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 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 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 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 的。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青蒿,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力量。

名字出自《诗经》的屠呦呦,正是用这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药学家。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屠呦呦在工作中茅以升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曾任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

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

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

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1933年3月,他受邀在钱塘江上建大桥。

1937年,钱塘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可通车不久,茅以升便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

抗战胜利后,他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57年9月茅以升在看书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茅以升

茅以升

中国桥梁学家茅以升茅以升(1896-1989) 中国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

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

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

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

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

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茅以升生平简介

茅以升生平简介

茅以升生平简介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

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简介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简介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茅以升生平简介茅以升出生于1896年,经历了清朝灭亡,民主革命政权建立,国外侵略,新中国的建立这几个历史阶段。

他一生历经动乱却矢志不渝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对中国桥梁事业无私奉献的心。

茅以升的祖先定居在江苏的丹徒,父亲是商人,也是名士,具有先进的思想。

茅以升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学堂,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他还是一个学霸类型的学生。

他常常成绩第一,大学毕业后被国家保送到了美国进一步学习知识。

在美国他又被授予优秀研究生的称号为中国学生带来了荣誉。

他回国后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修建工作。

他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了许多先进的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上的难关。

大桥修建后,因为国家时局战乱,他预留了炸药在桥内。

当钱塘江大桥将要被敌人占领的时候亲手炸毁了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他重新复建了这座大桥。

在新中国时期,他担任多所大学传授工程知识的重任。

晚年的时候则把毕生的智慧写成书籍留给后人。

茅以升具体的成就非常多。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桥梁专家,还设立了很多和他关联的工程奖项,制作了他的一生事迹展等,以更好的表达我们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茅以升的故事近代桥梁史的先驱人物茅以升,一生成就非凡,和他自小树立的勤奋好学有关。

他经历了十四年的学习生涯,特别是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知识的掌握,使得他能够在国内桥梁界取得重大成果。

茅以升在唐山工业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考出了以前从来没有人达到的高分,成为了学校的公费保送生。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接收了这位中国学子。

可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水平并不看好。

有一天茅以升被叫到了教务室,土木工程系教务官对他说必须经过入学考试,如果成绩不及格,学校拒绝接收。

茅以升在学习上非常自信,他同意了这个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一):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茅以升简介(二):茅以升简介茅以升,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桥梁专家。

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

1933年至1937年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长期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简介(三):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

茅以升,字唐臣。

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

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茅以升透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

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

1917年,获硕士学位。

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

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20年,茅以升应邀回母校任教授,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

从此,开始了前后30余年的工科教育事业。

次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副主任(副院长)。

1922年7月,他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

1923年,该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6年,任北洋大学教授。

1928年,任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即北洋工学院)院长。

1930年,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

1932年,又回北洋大学任教。

他在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善,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始终关心母校兴衰,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

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大革命以后唐山铁道学院迁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学)树茅以升铜像永志纪念。

茅以升开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终身致力于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余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从选取桥梁专业时起,就把培养桥梁建设人才和在祖国江河上修建桥梁视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1933年,他辞去舒适的教授工作,理解浙江省的邀请,担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职务。

茅以升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于1937年11月,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

因建桥功绩,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茅以升荣誉奖章。

1942年,他赴贵阳任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筹备中国桥梁公司。

着眼未来,他将钱塘江桥工处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吸收到桥梁公司,培养他们成为桥梁建设的技术骨干。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理解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

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

经32年的辛勤耕耘,该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研究机构,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导工作中一贯主张理论结合实际,强调继续教育,倡导专题经济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一生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创新。

结合钱塘江桥的设计与施工,他与工程师们共同研究“流沙与冲刷的关系”、“如何将木桩头深深埋入江底”、“倾斜岩层上的沉箱如何稳定”、“合金、铬钢杆件的性质”等,研究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桥梁等问题。

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和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他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工作均无法正常进行,他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

这期间,他应大桥局总工程师之请,研究桥梁振动问题,解除了人们对武汉长江大桥在超多群众步行过桥,桥身晃动所产生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

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

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

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他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

他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16课一.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资料,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齐书空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生提问题。

(问题可能为: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二)师:此刻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此刻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三)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指生读。

正音。

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课文)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1.这位作者的母亲十分慈祥,父亲十分严厉。

生读有关句子。

师板书:母亲慈祥赞许父亲严厉批评2.巴迪在听了母亲评价后十分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十分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悲哀极了。

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明白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生默读第二部分)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2.“一个作家,就应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