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等课外书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人生阅历。
由于名著的篇幅较长,文化背景复杂,语言表达繁琐,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名著。
一、确定阅读目标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还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著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分段阅读对于较长的名著来说,学生一次性阅读整本书可能有难度。
教师可以将名著分成几个段落或章节,让学生分段阅读。
在每一段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释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名著的情节和人物。
三、提供背景知识名著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陌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背景。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四、引导深度思考名著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名著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教师可以提问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中所传递的主题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五、组织阅读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剧本表演、名著研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名著的经典之处,增强对名著的情感共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多种评价方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书面报告、口头答辩、小组讨论、打分评比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语文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世界。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名著的精华,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以下是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名著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2.设置悬念:在讲解名著时,适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活动:组织名著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名著。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名著中的重要章节和精彩片段,要求学生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文本;对于其他部分,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大意。
2.批注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高阅读质量。
3.比较阅读:将不同名著或同一名著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果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名著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课堂提问: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
四、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1.推荐相关作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与名著相关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2.跨学科学习:将名著阅读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作性写作:鼓励学生以名著为素材,进行创作性写作,如改写、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激励学生持续阅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课堂参与等,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学名著的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出推进整本书阅读,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和教材设计之中。
这一举措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如何切实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及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兼顾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二、整本书阅读理念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指将一部文学名著作为整体进行深入研读和讲解,学生需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从中获取文学知识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传统文学教学的一次革新,它突破了以往片段式的文学教学模式,注重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深入研读文学名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提高对文学的喜爱和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文学名著,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文学鉴赏的水平。
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1.构建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合理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人文素养。
下面是一些名著阅读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1. 前期准备在开始阅读之前,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作品的产生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写作风格。
2. 阅读前的预测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根据书名、封面、简介等内容,概括出作品可能涉及的主题和情节,提前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和验证自己的预测。
3. 创设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挑选一段对白进行朗读演绎;选取一篇关键章节进行小组解读;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并通过完成任务提高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
4. 善于运用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一些阅读策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学生可以运用多层次阅读策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
也可以运用归纳总结策略,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整理和总结。
5. 注重情感体验名著阅读不仅是理解和解读作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人性和社会问题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与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阅读后的延伸活动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延伸活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开展书评比赛,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评析文章;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运用阅读所得,提高对名著的整体把握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也逐渐开始注重名著阅读。
名著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版初中语文》作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教材之一,近年来在名著阅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为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提供参考。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与意义所谓整本书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名著作为整体进行阅读与学习,而非仅限于课文篇章的解读。
这一策略的出发点在于,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文篇章的学习,学生将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作品的精髓,也无法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全面深入的阅读,更好地理解名著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通过对名著的整本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情境,感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从而拓展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整本书阅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1.确定名著阅读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阅读的名著作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范围。
这一步需要综合考虑名著作品的文学价值、适应学生阶段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等因素,确保所选择的名著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梳理名著内容结构。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对名著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理清作品的情节脉络和人物关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涵。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阅读、作品创作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名著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名著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
本文将从阅读前的准备、阅读时的策略、阅读后的总结三个方面,提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阅读前的准备1.了解作品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一部名著之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内容梗概等。
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了解作品的文学特点每部名著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学生在阅读之前可以通过老师的介绍或相关资料的查阅,了解作品的文学特点,包括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主题思想等。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魅力。
3.预习相关知识在阅读具体的名著之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对作品的题材、背景、主要人物等进行了解,为阅读做好预习工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有利于深入阅读。
二、阅读时的策略1.注重细节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例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进、环境的描绘等。
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细节的描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2.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在阅读名著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更好地理解作品。
当遇到不太理解的句子或段落时,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揣摩作者的用意,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3.多角度思考阅读名著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作品,包括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者用语等多个方面来分析作品。
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挖掘作品的内涵。
4.及时记录心得体会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这些记录可以是对某一段话的感悟,对某一人物的评价,对某一情节的思考等,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阅读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名著是文学的瑰宝,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对于名著一般都缺乏兴趣,阅读名著的过程也较为枯燥。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合理的名著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在阅读中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名著阅读策略的第一步。
要想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名著,就要让他们对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电影、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描绘名著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名著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引导学生参与。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中,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名著阅读策略的第二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名著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小说、传记、散文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创设阅读氛围。
可以在教室、学校等地方设置阅读角、阅读墙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通过朗读、写读后感、交流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促进阅读氛围的形成。
三、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师可以设置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任务,通过精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名句,全面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从而提高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名著内容深奥、文字古雅,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把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掌握其中的精华,以下提出几点阅读指导策略:1. 夯实基础知识。
名著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作为基础。
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作品的写作时代等信息,为后续的阅读提供一定的背景支持。
2. 选读经典片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完整地读完一本名著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可以选择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阅读,深入研究,以达到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
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经典的章节或段落进行阅读,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的描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
3. 借助工具书辅助阅读。
对于初学者来说,名著中的古文有时候会让人难以理解。
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如注释版名著、古代汉语词典等,来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理解古文的含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对名著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古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
4. 多角度分析。
名著是文学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名著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推进、情感表达等,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可以通过讨论、写读后感、作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多媒体辅助。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听有声读物来理解书中的情节和情感表达,或者在电子书中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视觉化理解。
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6. 与老师、同学讨论。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作品分享等方式,相互借鉴、互相启发,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7. 反复阅读。
名著是深度阅读的材料,不能仅仅通过一次阅读就能完全掌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增强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名著,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名著阅读策略。
一、了解背景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包括历史和社会背景,也包括作者的思想和个人经历等。
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背景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二、深入角色在阅读名著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对主角或关键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等进行深入挖掘,从而真正理解和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此时,学生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情感变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并且自己要模拟这些角色的行为和表情,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人物世界。
三、逻辑分析逻辑分析是指分析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阐明文本的表达方式等。
在阅读名著时,学生应该重视整个作品的结构,有系统地看待每个章节和故事情节的顺序、关系,理解作家构建情节的目的。
此外,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和文本细节的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审美感受。
四、善用脑图脑图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是一种有机整合概念的思维工具,在阅读名著时,善用脑图可以有助于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时序流程图、概念框架图、关系图等)的脑图工具,将学习到的知识构思形成一张连贯、完整、有组织的脑图,把不同章节、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之间的关系明确表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名著是中学语文阅读的重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能力、拓宽文化视野的绝佳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安排一些名著阅读任务。
针对不同的课程安排,可以编制不同的阅读计划,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 首先,要在阅读前先了解该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旨等基本情况,这有助于读者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与结构。
2. 其次,结合教材中的题目,针对问题思考、有针对性地阅读。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以“异香奇果”为题,重点阅读“银钩寒酸、苦甜皆作苦涩味”等描写,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林黛玉对琥珀的感情与性格特征。
3. 最后,可以根据适龄儿童的年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阅读的版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注重细节阅读名著时,不能只关注事件的发展,还应注重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环境、社会背景等细节,深入理解这个时代和人物的特点,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1. 人物性格:应注意分析主角的心理,特别是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
例如,在阅读《孔乙己》时,可以结合“风流”与“流氓”的词语,探究人物的独特魅力和特质,加深对于孔乙己形象的认识。
2. 环境描写:注重环境描写,分析环境对于人物的影响,理解人物行为、性格的背景。
例如,在阅读《荷叶杯》时,可以关注荷叶杯周围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对于人物心理的影响和作用。
3. 社会背景:观察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思想和行为,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反映与思考。
例如,在阅读《祝福》时,可以分析主人公涓涓的人生历程,从中了解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
三、多角度阅读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名著,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使自己获取更全面、更深入、更立体的阅读体验。
1. 阅读名句:将名著中经典的名句概括、提炼出来,再结合剧情、情节、环境、人物等,进行深入理解,帮助读者把握作品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名著篇幅较长、文化背景复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开展名著阅读,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进行探讨。
一、选材精品,引导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名著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这些名著可以是古代的经典作品,也可以是现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关键是要选材精品。
通过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人性的光辉,培养高尚的情操。
选用《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或选用《茶馆》、《围城》、《活着》等现当代优秀作品,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二、情境引导,激发情感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情境引导,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呈现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名著的故事情节和文化氛围中,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种与名著情感共鸣的情绪体验。
三、交流互动,启迪思维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名著的内涵,还能够发散思维,丰富想象,提高文学素养。
四、多维拓展,深化阅读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多维拓展,利用名著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元素,进行形象化、情景化的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感悟。
可以通过开展名著文化节、名著剧本创作、名著名言名句赏析等活动,拓展名著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学生对名著的体验和感悟,使名著阅读更加深入人心、丰富多彩。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名著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历史文化,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遇到了名著阅读教学的难题,比如学生对古文言文的理解困难,对情节的理解偏离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策略来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是名著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学生对名著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才会有持续的动力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或者话题来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比如进行名著导读课,讲述名著的背景故事、名著的作者、以及名著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进行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对名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首先是要解决学生对古文言文的理解困难问题。
可以采用先译后读的方法,即先让学生翻译古文言文的句子,然后再进行阅读,使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句子的含义。
可以通过讲解古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古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注重情节的理解。
名著虽然语言古朴,但是情节鲜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名著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形式来理解名著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名著的情节,使学生逐步领会名著的内涵。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名著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在名著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讲解名著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在讲解名著的情节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节安排,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事的构思和设计;在讲解名著的主题思想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修养。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名著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对于初中生来说,名著往往显得深奥晦涩,离他们的生活和认知较远。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比如通过名著背后的故事、作者的人生经历、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等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名著故事内容产生好奇和向往。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朗诵、分享名著中的名言佳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名著的热爱和渴望阅读的欲望。
只有在学生的内心激起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愿意去阅读这些名著。
二、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享受其优美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应该学会通过对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作者用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对名著的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介绍和解读,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名著中的道德观念、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等,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领会名著的内涵和深意。
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名著往往内容繁杂,篇幅较长,因此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和阅读困难。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在阅读名著时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可以通过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即先进行整体阅读,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基本内容,然后再进行重点阅读,深入挖掘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还可以教导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名著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名著的阅读技巧,比如如何抓住名著的重点、如何分析名著中的难点、如何总结名著的精华等,让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更有章法,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名著是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渠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名著阅读,学生可以增加对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有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对名著阅读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赏析名著中的经典段落、精彩描写,以及通过与学生分享名著对自己影响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名著中的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能够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产生兴趣。
第二,合理选取名著。
初中一共有三年的时间进行语文教学,我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让学生阅读名著。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阅读能力选取适合的名著进行阅读教学。
如初一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比较容易理解的名著,初二可以选择《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等难度的名著,初三可以选择《鲁滨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较高难度的名著。
注重导读。
名著的语言和情节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可能读不懂,或者读了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主要人物、情节走向等,为学生打开名著的大门。
导读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提问,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第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初中生在阅读名著时,往往形成“只看懂字面意思,不深入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名著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与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对名著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价值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使他们具备分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初探
课程研究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初探■孙亚琦摘要: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初中教材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读整本书”的教学任务,着重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切实深刻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整体、开放、有深度地学习与思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策略统编版语文教材于2019年正式用于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相较以前更加重视名著阅读,调整了名著导读在书中的位置,并结合名著的题材和特点提供相应的阅读方法,用“专题探究”活动明确阅读方向。
“整本书阅读”也成为这一背景下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为此探讨一下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整本书。
一、为什么读?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片段化进行阅读,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阅读有难度的长篇名著,关注点仅仅放在故事情节和精彩的片段上,而忽略了整本书的前勾后连、上乘下转,以及作者在情节中传递的思想价值和语言的艺术性。
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去阅读和理解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不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和自我总结能力。
这就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思路,艺术化地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立足于整本书的“悦”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思、辨”的能力。
利用整本书阅读方法阅读名著,以此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思维体系的架构,培养对文章阅读的整体感悟与把握。
二、读什么?(一)想“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对于语文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会有极大地帮助,对于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解决有巨大帮助。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读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从阅读的计划、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阅读后的交流与反馈等环节进行相应的研究,提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技能。
(二)看“统编教材的阅读体系”统编教材的阅读知识体系设计思路体现为“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步深入初中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目标之一,阅读技能的培养尤为关键,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语文课堂中的名著阅读教学不够完善,存在许多不足。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学生正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引言名著,泛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包含永恒主题与经典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它们在时间的考验中经久不衰、意蕴绵长,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初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能看到名著的身影。
并且,为加深当代初中生的名著阅读与学习,教材基于名著特别设计了整本书阅读活动。
教师只有对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不负名著,高效教学,让学生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成长。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故步自封,在名著阅读指导方法的实施上缺乏创新,仍然坚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无法感受到乐趣。
如教师只会采取“主题”→“人物”→“环境”介绍的单一方式,学生对于名著作品的内涵理解仅源于教师的讲授,缺乏独立的思考以及个性的理解,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名著阅读动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今,大部分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内教师安排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能够用于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
通过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的调查发现,有39%的学生表示功课多、没有时间,有28%的学生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有25%的学生表示名著阅读障碍大,还有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考试成绩的提升。
由此可见,约一半的学生会因为功课多无暇兼顾课外阅读与学习,而对名著阅读持有消极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吸引,没有掌握有效的名著阅读学习方法,从而逐渐丧失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做到有效阅读,攻克阅读障碍。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名著是指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经典作品,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读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
由于名著的语言和内容相对复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名著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名著阅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和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名著阅读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动机,增强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著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关联较强的名著,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二、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开始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梗概,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还可以让学生预测和猜想名著的发展和结局,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阅读中的思维导图在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名著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阅读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场景图或角色形象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名著的内容。
四、学以致用的活动设计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名著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名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二次创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阅读后的思考和讨论在学生完成名著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讨论。
学生可以就名著中涉及的问题、主题思想以及人物形象等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拓展阅读广度,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前瞻式导读。
在开始读某部名著前,可以做一次简单的前瞻式导读,让学生了解一下主题,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了解一下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概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2. 碎片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些片段。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片段中的主题、人物性格、情感描写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整体。
3. 角色扮演。
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选择某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4. 情景重现。
可以选择一些关键情节或重要场景,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情景重现。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将情节或场景重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
5. 写作练习。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要求学生写作文,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写作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6. 名著导读。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名著,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版本或者导读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名著。
导读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读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环节,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教学形式。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对整本书阅读也越来越重视,初中生能够利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形式,拓宽自身的视野,强化阅读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及身心发展的需要。
文章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前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与日俱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了教师的重点教育目标,而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成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通过阅读教学法的整本书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教师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运用高阶思维阅读法、运用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四个方面来加强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离不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高效阅读的有效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把握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这样就能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进行阅读,加快阅读速度。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读与写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可以说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是他语文能力标志。
阅读与写作二者不可偏废,需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
所以这也会影响了阅读效果。
因此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及时复习巩固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1】。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速读、精读、通读几种学习形式,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一些美句,增加知识储备。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要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喜欢影视直观的东西这一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水浒》、《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片段,或者从网络上下载生动有趣的名著阅读导读,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或者以课本剧为突破口,在教完名著中的某一部分章节后,让学生自己改编成课本剧或小话剧,这样既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写作、表演等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因此,学校应建立开放、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阅读名著。
首先,学校应建立图书馆或阅览室,并开放图书借阅渠道,方便学生借阅名著。
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名著相关的背景资料、情节内容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另外,班级也应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自带图书,相互交流阅读。
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名著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名著阅读的篇目和数量。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阅读层次和目标要求。
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需要,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四、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传授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比如圈点批注法、提要钩玄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 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流程设计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更具情境性。
几年来,我和学生共读《孩子,你慢慢来》《草房子》《海鸥乔纳森》《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反复探索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阅读指导的合理性,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提炼为“自读——初探——深读——共议——表达”五个步骤。
一、自读:设疑激趣,制订计划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学习”,从而成长为自觉、独立、热诚、快乐的终身阅读者。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是整本书阅读始终遵从的原则。
“自读”是阅读活动的起点。
如何让学生的“自读”行为变得更主动呢?实践证明,“激趣导入”,规划设计全班的“共读时段”是较为合理的策略。
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巧拟谜题;故设悬念;展示本书的影响力;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读序阅跋,了解概貌;带领学生浏览目录,提取要点……兴趣的维持需要有合理的计划支持。
我用制定阅读计划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常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透视一本书”,感知全书概貌,分解长难作品的阅读任务。
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是拟定阅读任务清单的重要依据。
二、初探:整体感知,分享初感
“初探”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初期班级读书会”来交流“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维持阅读热情。
“阶段任务”即基于整本书章
节内容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
比如,阅读《草房子》第二章《纸月》时,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纸月写一则自传。
”此任务借读写转换训练学生梳理人物命运、概括情节变化的能力;在《呼兰河传》第三、四章的阅读中,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将感兴趣的选段改写成小诗,并尝试配乐朗诵。
”此任务将抽象概括转化为形象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诗化魅力。
“阶段任务”可根据书册章节特点灵活设计,拟小标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书签制作、据文绘画、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都是可采用的形式。
学生完成阶段任务后,教师既可以采用“诵诗文”“述情节”“讲故事”“演短剧”“说评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初感受;也可以采用朴素安静的“交流阅读批注”的形式有效推进阅读。
三、深读:思维碰撞,专题探究
深读引领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推荐阅读名家解读文献,丰富学生认知,形成独特思考。
2.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读出书籍的精华。
3.教师抛出问题,借助自身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共议: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深读”“共议”是两个紧密结合的过程:“深读”,是教师提供资源,指出方向,学生开展静悄悄的阅读,在阅读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共议”,是就“深读”阶段研读的问题进行课堂上集中的交流与分享。
这是阅读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借助“班级
读书会”设计思维层次清晰的交流活动,回顾、梳理、提升学生精读原作后的认识,借助深度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新的阅读体验,梳理新的阅读经验。
这不同于初读阶段分章节的交流分享,我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召开“后期班级读书会”,引导学生咀嚼书的精华。
在《海鸥乔纳森》班级读书会中,我借助彩色“罗盘式”人物谱系图梳理全书的人物关系,并通过不同译本之间关键句的不同译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全书主旨。
五、表达:落笔沉淀,成果共享
经过“后期读书交流会”的分享,学生对书籍的认知得到深化,教师还要积极帮助梳理学生阅读成果。
这一阶段,教师可自己示范,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体式记录阅读成果——撰写书评、文评、读后感、研究论文等。
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或向报刊投稿,或发表于班级博客,或展示于班级家长QQ群空间……阅读结果的多元化使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色彩,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教师还可以就整本书阅读组织学生与父母的交流,“这种阅读活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也会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学生会在阅读中成长,家长会在阅读中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全新的思考与认识”。